人民的英模

2024-06-04

人民的英模(共13篇)

篇1:人民的英模

铮铮铁骨,宁死不屈

——读《人民英模的故事》有感

这只是一本白纸黑字,有着几张黑白照片的书,但其中却记录下了我国多少英烈的感人故事。翟秋白就是其中之一。

翟秋白心中一直想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去了苏俄。回国后,又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刊登文章,是个难得的人才。但在1935年,他被捕了。面临他的是死亡——但他却毫不畏惧,提了两个条件:“我不能屈膝跪着死,我要坐着。第二点就是,不能打我的头。”最后,他牺牲了,年仅36岁。

36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三十而立,不少人都在这个时期大红大紫,前景一片美好,可就是在这个年龄,翟秋白却牺牲了。他是为了中国,为了人民而牺牲。说他是铮铮铁骨,是因为他在死前,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坚定的决心从不动摇——“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而不是临阵倒戈,投降于敌人,苟且偷生。说他是宁死不屈,是因为他面对死,毫不畏惧,还提出了两个要求,这两个要求不是足以证明,中国人是不屈的吗?即使死,也不投降!而屈膝着死不就是代表我们臣服与敌人吗?不能打头,不就也诠释了这一点吗?

在那个时代,又有多少人是这样的?蔡和森是这样的,即使敌人咆哮着用铁钉把他钉在墙上,他也咬紧牙关,绝不说出秘密;江上青是这样的,即使年纪轻轻就被国民党捉起来坐牢,但他却毫不难过,反而庆幸自己能为爱国坐牢;李硕勋是这样的,他被捕后,敌人对他严刑拷问,每次回房时他都是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他却一声不响,不屈服„„

这么多英烈,虽已为了中国,为了人民而牺牲,但我永远记得他们,他们都是铮铮铁骨,他们都是宁死不屈,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的骄傲!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翻开这本书,一个个伟大而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生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油田”的王进喜„„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是他们的精神品质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名字将流芳百世,他们的事迹将载入史册,他们将影响我们一代代。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因为他们那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他人的安危,他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一切。现在,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拥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这全是他们用生命作斗争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于心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并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好成绩来回报他们,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用自己的双手来我们祖**亲披上美丽的新装。

本书记载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双百”人物的感人事迹。翻开书本,一个个伟大而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村干部的优秀代表吴仁宝„„,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吸引着我不知疲倦地读下去。一个醒目的题目“白芳礼:靠蹬三轮车捐款35万元”跃然纸上,在敬佩地同时我心里产生了疑问:一个蹬三轮车的人竟然有这么多钱?他是不是捐走了所有积蓄?他自己怎么生活呢?这些疑问深深地困扰着我,为了弄清事情真相,我决定读下去。读着,读着,热泪不知不觉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泪眼模糊中,眼前似乎屹立着一尊神光环绕的雕塑,那就是任劳任怨、爱心无限的白芳礼!那环绕他的正是奉献之光!

白芳礼74岁时回到河北老家,看到许多孩子没钱上学只能在田里干活的情景,他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他下定决心回天津重新蹬起跟了他大半辈子的三轮车,一蹬就是18年。

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昏倒了三轮车上;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时,摔到沟里;他在感冒高烧到39摄氏度时,一边吞着退烧药,一边蹬车„„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功夫不负有心人”,省吃俭用的白芳礼靠不辞辛苦地蹬三轮车积赞了近35万元钱,他把这些钱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中小学,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他把物质生活压到最低点,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真是“可怜老人这份心”呀。

白芳礼的事迹感人肺腑,他倾尽所能地把自己的光和热洒向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白芳礼身上有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希望工程„„我们要象白芳礼一样,真切关心他人,热忱服务他人,热忱服务社会。我们不仅要懂得从小事做起,懂得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救援和奉献。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并从中体会责任感和幸福感。当我们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捧出自己的一颗心的时候,我们就会和他人心心相印,我们就会和社会紧紧相系,我们就会感到生命的强大,生活的充实,心灵的愉悦,奉献的幸福。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在歌声中行动起来吧!

篇2:人民的英模

最近,我在读一本《人民英模的故事》,这本书里全都是英雄事迹。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是《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

当我读到“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句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黄继光,这个伟大的战士,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忍着伤痛,像巨人一样冒着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黄继光,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却有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呢?哦,是最光荣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促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呢,却连一点小小的磨难都经受不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呼小叫,有一次,我在妈妈为我买的数学练习册上做错了几道提高题,爸爸看到了耐心地给我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没完没了,真烦。”爸爸严厉批评我,说:“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和革命先烈相比,你还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谈不上战争时代浴血奋战,但连起码的学习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黄继光以自己的生命保证了任务的完成,他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向他学习,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要不畏艰难,勇敢的面对遇到的任何困难。要认真学习,掌握真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还被另外一位任务的精神打动了,她就是任长霞,任长霞那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我被她深深地感动了,她那尊老爱幼的精神我非

常佩服。任长霞出生在河南郑州的一个工人家庭。2 岁多时她和哥哥一起来到瞧县农村的爷爷奶奶家。任长霞小时候不但聪明可爱,而且还尊敬长辈,爱护自己的弟弟,有好吃的东西时,她总是让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尝,给弟弟妹妹留着,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吃过任何好东西。其实任何人都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她喜欢吃的。村子里有一个拳师,任长霞和几个小男孩总是在拳师的屁股后面,跟着学武术,练空翻。几岁的任长霞去考警察学校时,身高不太符合条件。她一本正经地对考官说:“我从小就很想当一民人民警察,我一定能当好一个人民警察。”任长霞看到考官有一些犹豫不决的表情时,她急忙对考官们说:“我还会武术,我练几招给你们看看。”说罢,任长霞表演着自己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武术,长霞的执着征服了面试的考官,长霞就被录取了。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日后,她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篇3:人民的英模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对策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国家政府支持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也离不开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人民币升值对汇率、金融以及国家经济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支持,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升值能够更好地环节国内贫富差距两极化的局面,从而促使国家更好的在世界中发展。

一、人民币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一)有助于强化我国的经济控制力

要实现国家良好的经济控制力,就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调整战略格局,加强国外投资。人民币升值也使得中国的产业位置从打工者转变为老板。汇率主要是利用生产成本以及财富两个方面来影响国际投资,如果货币贬值,出口导向型投资者的利益就会增加,而且外国投资者也因为本国货币的贬值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利益。以外国货币计价的生产成本价格降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本国的投资,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外国货币变得更加便宜,有利于中国投资者的财富获得,对于促进对外投资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有助于我国资金的融通

货币参与资金融通的数量越大,为了促进贸易的结算,各国就会更多的保存该国货币,使得这种货币会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逐渐成为世界货币。人民币升值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的国外并购能力,加强人民币的海外流通,而且还能够促使我国的国内企业在外国建立生产基地,为优势产业找到合适的海外产地。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参与世界资金融通的数量就会逐渐增加。

(三)人民币的升值也会降低中国的开放程度

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可能也要受到经济贸易等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实行比较宽松的对外政策,但是在国际经济中参与、活跃程度不高,也不能表示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高,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开放程度。

二、人民币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对策

(一)小幅调整汇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国家都会面临国币升值的问题,货币的大幅度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海外的投资,但是也会使得本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导致国内通货紧缩。因此要吸取和认识到我国货币升值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避免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导致我国经济受损。可以小幅度的调整人民币汇率,使经济增长率的下降速度逐渐减慢,为我国经济结构、体制的调整和转变留出富余的时间,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和需求程度,降低负面影响。

(二)调整经常项目以及资本项目的开放

我国可以通过调整经常项目以及资本项目的顺差,来实现国际收支的顺差调整。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指标,而我们的目的是使国家经济更好的融入世界中,因此就需要降低出口退税,严格控制和执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减少国内资源的消耗。同时,刺激国内消费,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在项目和资金引进时,要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的保护,促使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内很多地区和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政府部门要努力强化企业与外国之间的联系,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保障。

(三)使人民币保持理性货币的形态

如果货币不断地被动升值,不仅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使货币发行国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我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为人民币树立一个良好的理性货币的形象,避免被国际社会随揣测。要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科学和准确的管理和预测,不受国际社会的影响,此外,通过逐步升值的方式,使人民币逐渐向市场中的均衡汇率靠近,有助于扭转国际收支顺差的局面。[3]此外,利用政治手段不断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四)强化金融风险机制的建立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金融风险机制的建立,加强金融监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渠道准确、科学的预测金融风险,维护人民币流通的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为主导的,因此应加强银行的监管,不断完善和改革银行的管理系统和结构,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作和配合,使我国的金融发展顺利进行,改革顺利实现。股票、债券市场等金融体系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应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其有序发展,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公平的运行机制,实现信息透明化,避免风险的出现。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从上至下统一领导和分工,由中央设立改革和监管机构,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人民币稳定升值,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也面临着升值和国际化的趋势,人民币升值的推动将会使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我国的资金融通,有助于人民币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控制力,但是也会导致我国的开放程度降低,进出口发展变化,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和面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采取积极地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高晓迪.浅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荣宏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J].经济研究参考.2012

篇4:人民英模王若飞

1896年,王若飞出生于贵州安顺城内,少年时就读于其舅父创办的贵阳达德学校。1919年12月,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一起发起成立欧洲少年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共中央训练部主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1928年秋赴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会后被选派为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代表。1931年夏,因工作需要调回国内,党中央派他到内蒙古地区开展陕、甘、宁、绥一带的武装斗争。

王若飞化名“黄敬斋”来到内蒙古。当时,内蒙古地区反动势力十分嚣张,到处抓共产党嫌犯。王若飞见到乌兰夫后,传达了党中央在内蒙古地区开展民族工作、群众运动、武装斗争的中心任务。在王若飞的领导下,很快开展了铁路沿线和大青山下的群众性抗捐抗税斗争、反对投靠日本的百灵庙兵变等,星星之火,燃成了熊熊烈焰。后来,由于叛徒出卖,王若飞在包头被捕。

在绥远黑暗的狱中,从铁窗里传出豪迈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难友们听到这歌声,受到莫大的鼓舞,听说是“大共产党”黄敬斋唱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王若飞以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耐心地教育、帮助难友。一个被判无期徒刑的难友情绪低落,经王若飞劝慰后说:“我整天愁眉苦脸,是自己杀自己,我要振作起来。”狱中有个患肺病的难友,王若飞一方面打听偏方帮他治病,一方面鼓励他坚强起来。后来,这位难友的肺病痊愈了,说真想马上去当红军和敌人拼一场。监狱派去监视王若飞的蒙古族青年,经若飞同志教育帮助,在监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此,敌人惊呼,监狱的许多人都被“赤化”了,共产党像油一样,谁一接近就粘一身“共产油”,太可怕了。

监狱的条件恶劣,王若飞依靠一批难友,又团结一批,提出改善监狱条件的要求,组织大家进行绝食斗争,终于使监狱的生活条件有所改进。王若飞自1931年至1937年,在铁窗中度过了6年,他与敌人英勇斗争了6年,被誉为季米特洛夫式的英雄。

篇5:《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人们只会看见英雄面前的风光,谁会知道到他用了多少的汗水多少的辛苦呢?自从看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多。让我知道到了许多道理,原来,谁都可以当英雄,只要你善良、真诚,有一颗善良的心,肯为人们付出,就会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他们不求回报,不求赞美。只为能替祖国进一份心力。

这本书上,每个英雄们的故事,都让我敬佩、感动。有些人尽为别人的安全,牺牲自己。真是太勇敢。就如谭千秋老师来说吧,在地震时刻,他原本能逃出来的,但是他的善良不允许他只顾个人安危逃出来,他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救出了三位学生。你们说,他不是我们“人民英模。”我们大声肯定地说:“是,是,是!”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

希望大家能乐于帮助别人,让我们向英雄致敬,感谢你们,我们一定会向你们学习的!让祖国盛强!

篇6:人民英模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人民英模的故事》一书记载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双百”人物的感人事迹。翻开书本,我了解了任长霞那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我深深地被任长霞----这位公安系统的英模所吸引,所敬佩。我敬佩任长霞,敬佩她那尊老爱幼的精神。任长霞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岁多的时候,和哥哥任长江一起来到睢县农村的爷爷奶奶家。幼小的长霞不但聪明可爱,而且还很尊敬长辈,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让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先尝,给弟弟妹妹留着,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尝过一点好东西,每次别人把东西要分给她吃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说:“你们吃吧,我不爱吃。”其实谁也不知道,这些都是她最爱吃的东西了。我更敬佩她的争强好胜。任长霞从小就爱舞枪弄棒,邻村有一个拳师,她和几个男孩儿整天在拳师的屁股后面跟着,学武术,练空翻。17岁的长霞考警察学校时,身高不太符合条件。她一本正经地对考官说:“我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人民警察,我一定能够作好警察工作。”看着考官有些犹豫不决的神情,长霞急忙又说;“我还会武术呢,我练几招给你们看看。”说罢,任长霞表演起了自己经常练习的武术套路。长霞的执着征服了面试的考官,她被录取了。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后,她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她的故事将永远伴随着我们,直到永远。

篇7:人民的英模

在近30年从警生涯中,依明江·吐来克参与处置数百起暴恐案事件,上了一线“敢打”,坐下来审讯“会问”,这是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在领导眼中,他是那个冲锋在前的“拼命三郎”;在同事眼里,他是不怕死的“硬汉子”。8月,他与战友一同处置一起案件,面对疯狂逃窜的犯罪嫌疑人,他奋勇直追。途中,嫌疑人突然躲藏进荆棘丛生的红柳地,为了能够留下影像资料,他一手持枪,一手拿着相机取证……那一次,他打完了20发子弹,击倒3名嫌疑人,并拍下了珍贵的现场处置照片。

11月,喀什地区脱贫工作进入攻坚关键期,作为精通“双语”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他主动请缨,毅然背上行囊,到巴楚县色力布亚镇英买里村,任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他白天走访群众,逐户了解致贫原因,晚上坚持和队员们一起研究脱贫对策。

篇8:人民的建筑

实践成果

1999年因台湾“9·21”大地震灾后重建, 谢英俊及其事务所进入南投日月潭邵族灾区协助重建, 带领邵族人以环保材料和简单工具自力造屋, 在极低的经费条件下完成社区重建工作。2004年, 他们进入大陆农村, 结合农村社会、经济条件, 于河北、河南、安徽推动农村生态建筑协力造屋。2008年, 四川发生“5·12”大地震, 谢英俊及其乡村建筑工作室成员协助四川偏远山区灾民重建农房, 启动500余套示范房重建。2009年8月, 台风重创台湾山区、河岸原住民地区, 谢英俊建筑师受捐助单位委托, 协助兴建原住民部落中继屋与永久安置房, 完成13个部落700户家屋重建。2010年还完成西藏牧民定居房等工作。

思考前提

广大农村地区是大部分人类居住生存的居所, 在快速发展的趋势下, 却逐渐放弃传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村民采用他们不熟悉的工法与材料, 穷一生之力盖昂贵、不抗震、不环保、不合理的钢筋混凝土或砖瓦新房, 而建筑专业者无法、也未曾踩入这个领域。除此之外, 可持续发展课题关乎全人类生存考验, 挑战了一般理解的现代建筑操作模式, 也挑战了当前的价值观, 甚至美学……在这样的思考前提下, 谢英俊建筑师及其团队认为, 建筑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还必须考虑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等因素。透过就地取材、低成本、适用技术以及建立开放式构造体系的设计作为, 降低成本与技术门坎, 农民能参与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碳的现代化家屋兴建, 保障了弱势族群的生存权与工作权。同时, 设计需有弹性, 使建筑得以反映不同地区、族群文化的多样性。

可持续建筑理念

社区 (农村、部落) 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场域, 社区建筑在自然生态保育、能源节约、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战略上, 皆处于关键地位。

如何让社区建筑跳脱纯粹技术以及商品化的思维, 将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互助换工的优良传统结合, 并将绿色环保、社群文化的多样性等因素加入, 建立社区自主的营建体系, 以及合作社等区域微型经济的支持体系, 是可持续建筑实践的核心作为。

实践策略

环境:绿建筑—生活化、普识化

经济:建立自主“非依赖性”营建体系, 利用富余劳动力, 就地取材做材料加工与房屋兴建, 降低对主流营建市场的依赖, 降低对货币依赖, 生产设备简化, 减少资本投入。

社会文化:尊重每一个人的工作权、生存权, 透过居民参与、协力互助、集体劳动, 凝聚部落社意识。社区主体意识的建立, 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根据当地藏族居民的生活习惯、起居方式, 以及当地民居的建筑形式, 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藏族民居, 于传统生土建筑中加入一套可简易组装的轻钢架, 提高抗震设防至9度。

玛家、好茶、大社三个部落间以绿地公共设施区隔, 依坡面平行配置囊底路做为家族或邻里公共空间, 此空间景观上连接山景或辽阔的平原, 全区以三种房型间错配置, 建筑间预留侧面空地方便弹性增扩, 前棚可灵活更动成传统石板屋。

以家族为核心簇群, 构成整个社区, 利用短的囊底路做为家族的公共空间, 同时面海, 形塑开阔的景观与温馨绵密的家族互动氛围。建筑构件与大部分材料能回收重复利用于未来的永久安置房, 避免浪费。全部由住户与志愿者协力建造。

这是汶川地震后最后打通的乡镇, 最慢与外界联系上的地方之一。山体崩塌, 堵住了通向外界7公里的路, 村民徒步翻山越岭搬物资的故事吸引了各方目光。因当地情势复杂, 为此特别设计一个新户型, 两户相拼。第一批共计40户。

篇9:人民英模郑律成

24岁写出成名之作《延安颂》

抗战时期的延安,云集了一批优秀的文艺创作人才,在他们当中,就有创作了《延安颂》(曲作者)而一举成名的郑律成。

《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8年春,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优美妩媚的旋律倾注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满腔的热情和由衷的赞美。

词作者莫耶在上世纪70年代末回忆《延安颂》创作经过时写到:

《延安颂》的歌声,使我脑海早重现了四十年前存延安那难忘的岁月,重温了延安鲁艺的学习生活,使我更加怀念老同学、老战友郑律成同志。

抗战开始,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从全国四面八方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到处充满清新活泼气氛,到处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歌声笑语满城刚荡。

一天,我们参加在延安城里开的群众大会,散会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的样子。鲁艺就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半山坡上,我们同学散会后一出北门先爬卜鲁艺的半山坡,我和几个同学在看散会的抗大一、二大队正从北门外的山野田间走过,边走还边喊口号,全城内外到处是抗战的歌声。当时,郑律成同志正和我们站在一起,就要我给写个歌词给他谱曲。那时夕阳正照耀着宝塔山,东面月亮已经出来,我眺望着眼前的壮美雄伟的延安古城,心潮澎湃。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当即在小本子上写下了《延安颂》的歌词,当时我写的歌名是《歌颂延安》,交给了郑律成同志。过了几天,老郑把曲谱好了,唱给我听了一遍。

接着,延安礼堂开晚会,毛主席当晚也参加了晚会。就在这次晚会上,郑律成同志和女歌唱家唐荣枚同志(向隅的爱人,唐当时是鲁艺的声乐老师)两人男女声合唱。第一次为毛主席演唱《歌颂延安》。记得当时郑律成同志还弹奏着一把洋琴伴唱(这种琴不知是不是叫曼得铃,我不懂),我当时也坐在礼堂下前面边上,一面看着毛主席微笑着听着,一面望着台上郑律成和唐荣枚两位同志的歌唱,感到心情无比激动。为我和郑律成同志合作的这支歌曲,第一次为毛主席唱出而感到幸福。《歌颂延安》为毛主席唱出的第二天,当时鲁艺的秘书长魏克多告诉我,中央宣传部要去了这首歌子。

不久,魏克多同志拿了一张铅印的歌子给我,说中宣部已改名为《延安颂》,征求我的意见,我说这歌名改得好。从此,《延安颂》就在延安广泛流传开来。

《延安颂》在抗战时期曾经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地,并传到国统区和海外,一直传唱至今。当时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颂》由此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这首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歌曲,先后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歌曲”和“传唱至今的十大经典抗战歌曲”。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台湾著名导演刘维斌在评选活动中说:“我觉得这位作曲家不仅仅是在写一个党派,歌颂某一个人,而是对整个人类——对人类美好的一种向往与讴歌。”

郑律成女儿郑小提女士曾多次满含深情地讲述道:“我父辈那一代人想的是什么?当年延安女大的乌兰阿姨在生命弥留之际,还意味深长地嘱托自己的孩子们:‘我走的时候不要放哀乐,我要听《延安颂》。’后来,乌兰阿姨的儿子安吉斯找到我,要播放《延安颂》音乐。当时因没有音像资料,是在家里由我弹奏爸爸留下的钢琴为他录制的卡带。”

中央军委颁布《军歌》命令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这首气吞山河的进行曲,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带着对伟大祖国和人民军队深沉的爱,狂飙一般的勇气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响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激荡在新中国建设的征途上,引导人们向前、向前、向前……

1939年秋,正当中国人民处于抗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时,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窑洞里,合作完成了拟议已久的《八路军大合唱》。这部大合唱中包括《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炮兵歌》、《子夜岗兵颂》、《冲锋歌》、《快乐的八路军》等。在这年冬季,《八路军大合唱》由鲁艺音乐系油印成册,还在中央大礼堂组织过一次晚会,由郑律成同志亲任指挥,进行专场演奏。以后不只抗大学员唱,各机关、部队、学校也都传唱起来。《八路军大合唱》在后来延安举办的“五四中国青年节征文评奖”活动中,荣获“音乐甲等奖”。其中《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经军委认可正式刊登在《八路军》杂志上。这支进行曲像进军的号角,跨越时空,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和人民战争胜利的历程,发挥了威力。1988年7月25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主席颁布命令,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郑律成后来讲到创作《八路军进行曲》的情形:“我写出后,总觉得不够劲,后来就加了一句:向前向前向前!为什么这么加呢?我觉得我们八路军那么大的一支队伍,开向前方和日本鬼子作战,光用原来的乐句表现不够。我想,得拿出点气魄来,就加上了‘向前,向前,向前’,这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一个道理,一下子抓住问题,气魄就出来了。这么写是因为生活里有那么一股激情。一个人熟悉生活,写出来的东西气魄就不一样。”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郑律成塑造的不是游击小部队的形象,而是大兵团气势恢弘的形象,有着排山倒海的力量。这首歌唱出我军坚不可摧、摧枯拉朽的气势。这首昂扬的战歌,自诞生以后,就被万众传唱,经久不衰。

2009年10月1日,在共和国隆重庆祝六十年华诞的庆典上,伴随着响彻天安门广场大阅兵序幕的进行曲,正是郑律成当年倾注青春热血谱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它那威武雄壮的旋律,伴着人民解放军陆海空方阵刚健有力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精神抖擞、英姿勃勃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的检阅。亿万人民无不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而振奋和骄傲!

国际主义战士

郑律成1914年出生在韩国全罗南道光州。他出世的时候,朝鲜半岛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没有了自己的祖国,没有了自己的家园,朝鲜民族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亡国奴。朝鲜爱国者们纷纷奋起抗争,他们要民族独立,要祖国解放。千千万万朝鲜爱国者到中国寻求革命真理,为了自己的祖国,参加中国抗日斗争,与中国朝鲜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郑律成的父亲及三个哥哥都是爱国者,三个哥哥在中国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郑律成随三哥郑义恩到中国南京进了朝鲜爱国团体“义烈团”办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进行抗日活动,同时学习音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郑律成奔赴延安进快公、鲁艺学习,开始以音乐为武器进行抗日斗争。他创作的《延安颂》,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有一代人便是唱着这首歌,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表达了无数革命者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

坚定信念;他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在整个战争年代,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广大人民都会唱这首进行曲。在抗日战争年代,他的作品起了打击敌人、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有力地宣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原国家副主席王震讲:“郑律成同志用感染力极强的音乐作品,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作品是中华民族和无产阶级文化宝藏中的珍贵财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根据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6号命令:“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及朝鲜境内作战,解放朝鲜人民,我命令:现地华北对日作战之朝鲜义勇队司令武亭、副司令朴孝三、朴一禹立即统帅所部,随同八路军及原东北军各部向东北进兵,消灭敌伪,并组织在东北之朝鲜人民,以便达成解放朝鲜之任务。”郑律成携夫人丁雪松及女儿随朝鲜义勇军从延安回到朝鲜工作。回到故土的郑律成全身心投入新朝鲜的建设。他全力以赴筹建了朝鲜人民军协奏团,以旺盛的创作激情为朝鲜军民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等歌曲以及《东海渔夫》、《图们江》等大合唱。

1949年新中国成立,郑律成夫人丁雪松调回中国工作,丁雪松要求他一同回中国。经周恩来总理和金日成主席协商,得到批准,1950年全家回到中国,郑律成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北京。同年,郑律成同欧阳山尊、刘白羽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创作员奔赴朝鲜战场,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歌唱白云山>等作品。此后,郑律成作为普通的音乐工作者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深入生活,采集素材,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根据川江号子提炼写出无伴奏合唱《江上的歌声》、歌颂黑土地建设《兴安岭组歌》、少儿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为战士们谱写《强大的舰队在海上行进》、歌剧《望夫云》、为毛泽东诗词谱曲……

用音乐搭建中朝韩友谊桥梁

郑律成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出生在韩国。他个人和家庭成员在反日独立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得到韩国人民的尊重。从2005年开始,韩国每年举办“光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目前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他的家乡光州市修建了“郑律成街”:市政厅财政拨款筹备2012年建成郑律成纪念馆。韩国人民因作曲家出生在韩国,并受到13亿中国人民尊重、喜爱而感到无比自豪。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八路军总部6号命令,郑律成一家随朝鲜义勇队从延安回到朝鲜工作,其间郑律成创作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创建了朝鲜人民军协奏团。为此,根据金日成主席指示,朝鲜二八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艺术片《音乐家郑律成》,郑律成的名字在朝鲜也是家喻户晓。

2009年7月25日,军歌诞生七十年之际,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大力支持下,“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在音乐之城哈尔滨隆重开馆。参观者在<军歌>声中深受感动、热泪盈眶。纪念馆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市民喜爱的文博展馆。

2009年9月,人民音乐家郑律成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篇10:人民的英模

不忘初心、献身使命,潘东升始终是对党忠诚的坚定捍卫者。担任民警期间,他勤勉敬业,吃苦耐劳,屡立战功;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担当尽责,团结带领广大民警保一方平安。5月8日,泰宁县池潭村发生特大泥石流,一家水电厂的数十名工人被掩埋。潘东升连续五天四夜奋战在救援一线,指挥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开展。206月,他在做肺部手术住院治疗康复期间,说服医护人员,让他到单位处理完紧急公务后再回到医院继续治疗。牺牲前半个多月,潘东升还一直坚守在安保一线。

人民至上、亲民爱民,潘东升始终是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者。他常说“凡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在福州任职期间,福州市刑事案件实现连续五年下降,八类暴力案件破案率达93%以上。今年9月,福建多地发生疫情,潘东升带领全市民警从严从实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全市疫情“零发生”。

秉持公平、坚守正义,潘东升始终是执法公正的忠实守护者。他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先后组织制定执法制度120余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潘东升坚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只有个人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这是潘东升的行为准则。他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叮嘱大家干净做人、清白做事,守住底线;他叮嘱年过八旬的父亲“别人送的东西,一律不能拿,哪怕一点点”;妻子长期待业在家,他从未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或向组织开口为妻子解决工作问题。

篇11:人民的英模

我叫李国华,今年39岁,是河北省唐山迁安市太平庄村党支部书记。

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从电视里看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我们心里十分难受。因为同样的灾难,32年前也曾落到我们头上,唐山人最清楚地震后灾区的日子有多么艰难,最清楚灾区需要什么样的援助。于是,全市人民一下子行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我们农民兄弟也没有落后,先后自发组成36支志愿者小分队,总共477人赶往灾区。在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家里哥几个一快儿去,有的是叫上同村乡亲一起走,有的是联络上以前的战友作伴去,还有的干脆一家老少齐上阵。我就是这些农民志愿者当中的一个。

地震的当天夜里,我找到本村的两名支委和两名党员,对他们说:“我们都经过唐山大地震,得到过好多人的帮助,帮咱们救灾、盖房子。如今四川遭了灾,那么多人还被压在废墟中,人命关天,咱们应该快去救人。”大家说:“中!”临走时,我本想和老母亲说一声,可又一想,母亲这么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太好,听说去抗震,怕她着急,还是不告诉她老人家吧,反正家里有我媳妇照看。就这样,13日晚上,我们放下地里的活计,挤上火车奔向灾区。

5月15日晚上,我们找到绵竹市东方汽轮机厂抗震指挥部,顾不上劳累,就加入到抢险救灾中。先是给遇难者遗体消毒,当时天气特别热,气味儿也很难闻,我们戴着三层口罩,背着消毒用具,冒着余震,往来于危楼和废墟当中。后来,按照指派,在空地上搭建帐篷,这样的活儿以前没干过,我们就照着图纸边看边干,半天下来,5个人一口气就搭了35顶,累的腰酸腿痛,汗水湿透了衣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我们忙着救灾,顾不上洗脸,胡子长得老长,头发上也沾满了灰土,当地一位大爷说:“孩子们,快歇歇吧,收拾收拾。”我说:“大爷,我们是来救灾的,还讲究那么多干啥。”

有一天半夜,一阵隆隆的雷声把我惊醒,“不好,下雨了”。我一下子想到,露天地里还有一堆食品和药品,天亮就得运走,可不能被雨淋坏了。我大喊道:“快起来,快去苫东西!”他们几个人也迅速起来,大伙冲到雨中,找来雨布和石头,七手八脚地把救灾物资严严实实地盖好压实。回到帐篷里,全身都淋湿了,冷的直哆嗦,可想到这些物资没有受到损失,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在一次搬运救灾物资的时候,同来的张文茹左脚不小心被车轮轧伤了,脚面肿起老高,大家劝他歇一会儿,他咬着牙说,不用不用,一瘸一拐地继续干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搬运物资、清理垃圾,哪里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冲向哪里。

离开家的第三天,我的手机突然响了。一听,是老母亲打来的,她哭着打听我的情况,我鼻子一酸,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说:“妈,儿子不孝,还让你惦记着,你身体不好,出来时怕你着急,一直瞒着你老。”母亲说:“这点道理妈还懂,你不用惦记我,国家有难了,好好救灾吧,为国尽忠就是大孝。”

同我一样,唐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兄弟,奋战在四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说起玉田县农民宋志永,大家也许并不陌生。今年1月,他曾带领本村12位乡亲,去湖南郴州抗击冰雪。他们的事儿,感动了好多人。这次听到四川地震的消息,又坐不住了,当晚8点,他就动身赶往灾区。先是打车到北京,可买不到去成都的火车票,又坐火车到郑州,还是没有买到!咋办?一着急,他干脆花5400元钱,租了一辆车,从郑州经西安到绵阳。到了绵阳,路被塌方的石块堵了,车开不过去,他又租了一辆摩托车,起初车主怕发生危险,不愿送他。宋志永急得直搓手说:“兄弟,我是从唐山赶来救灾的,眼下咱们这里正缺人手,你就拉我去吧。”车主被感动了,说:“好兄弟,上车!”就这样,他们冒着山坡上不断滚落的飞石,一口气赶到了北川。

5月15日上午,曾和他一起到郴州救灾的12位乡亲与他汇合在一起。随后,又有几支唐山农民志愿者队伍也赶了过来。在那里,没有锹镐,他们就用手挖;没有撬棍,就用肩膀扛,他们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抢救出15个幸存者。直到深夜,还在废墟上不停地找,盼着能找到更多活着的人!

后来,他们转战到安县晓坝镇,发现金大娘家的房顶被地震掀开,几根房梁也被震掉。宋志永和队友冒着余震,从房顶上钻进去,刚把一些粮食、衣被转移出来,就听身后轰隆一声,一面山墙倒塌了。顾不上后怕,他们又帮老人搭起了简易帐篷。老俩口感动地说:“谢谢你们这些好人呐。” 5月20日是宋志永36岁的生日,金大娘得知后,一大早就托人从安县县城买来挂面,送给宋志永说:“孩子,你们北方人过生日吃面条,这面你一定要吃,那样会长寿的,好人就应该长寿。”

灾区需要第一时间的救援,更需要恢复和重建。震后第二天,我们唐山农民企业家皇甫志友马上停下自己的在建厂房,招呼上工地的39位工人,并动员附近一家医院的12名医生护士,雇了一辆大巴车,火速赶往灾区。他还先后拿出五百多万元,给灾区购买了帐篷、建材等各种急需物资。在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他为这里失去校园的孩子们建了18间明亮的彩钢房,看着孩子们重新坐在崭新的书桌前,望着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皇甫志友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大的字——坚强。接着,他又为绵阳八一小学援建了22间临时教室。为了救灾,他的工厂停工好多天,损失严重。有人说这次你可亏钱亏大了,他说,“这种时候,还谈什么亏不亏的,当初唐山地震时,全国人民救援我们的时候,谈过钱吗?说过亏吗?现在国家遭了灾,兄弟姐妹受了难,咱们都得帮一把。”

在救灾的十多天里,我们唐山农民志愿者先后转战灾区好几个地方,共抢救出被埋压人员38人,清理运送遇难者遗体168具,卫生消杀防疫约200万平方米,搬运救灾物资万余吨,搭建帐蓬695顶,为灾区捐款捐物达900万元。这和全国许多的志愿者比起来,实在算不了啥,但是,我们唐山农民的心是热的、情是真的。

篇12:英模教育学英模精神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推动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环节取得实效,教育引导全院干警感悟英模精神,传递先进力量,增强工作动力,3月29日晚,个旧市人民法院举办队伍教育整顿英模事迹学习会,全院干警参加了学习会。

会议组织学习了红土地上涌出的张子权、李涛、唐顺保三个先进人物及其事迹。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四级警长张子权,__年12月在办理一起跨国境跨省区重大涉疫专案中因劳累过度倒在了他乡,生前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和优秀新农村指导员,荣获三等功2次、嘉奖3次;拉祜寨的“涛哥”、绿春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驻村民警李涛,带着人民警察对群众的庄严承诺,带着脱贫攻坚的神圣使命,带着党委政府对毒品整治的坚定决心,为绿春县拉祜寨带来了历史蜕变,生动的诠释和展现了驻村民警的使命和担当;建水监狱医院院长唐顺保,身患癌症仍然坚守在抗击艾滋病一线,以生命之光照亮众多艾滋病服刑人员,在高墙内诠释出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生命赞歌。

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用同样的初心使命、责任担当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英模事迹让全院干警深受感动、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将“英模精神”融入到教育整顿工作中,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牢记使命、为民司法,以务实担当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司法事业中。

篇13:人民的英模

一、一报一网

《人民日报》创刊于1948年6月, 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 也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报纸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精神和中国政府最新政策、决定, 报道国内外大事,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因此, 《人民日报》是中国最重要的新闻舆论阵地。

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 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 也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 人民网坚持“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 以“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为宗旨, 以“多语种、全媒体、全球化、全覆盖”为目标, 以“报道全球、传播中国”为己任。

《人民日报》触网经历了以下几步:1998年, 人民日报网络版有了实时报道;1999年网络版开设“整点新闻”;2000年8月21日, 《人民日报》网络版以“人民网”的崭新品牌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 同年10月28日, 人民网启用了新域名www.people.com.cn, 而以前的域名是www.peopledaily.com.cn, 自此确立了由“综合新闻网站”向“集团新闻网站”的战略转型;2006年7月1日, 人民网建立了以《中国共产党》新闻为龙头的包括有“中国人大新闻”、“中国政协新闻”、“中国工会新闻”、“先锋网”等在内的中央网群, 通过中央网群, 集中、系统、鲜明地展示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形象, 传播他们的声音, 成为重要新闻发布的主渠道。

十五年来, 人民网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党报触网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电子版 (1997年———1998年) 。这一时期的人民网依附于人民日报社, 只是传统报纸的翻版, 通过网络二次覆盖纸媒的内容, 以提升党报的影响力。第二阶段:网络版 (1999年———2006年) 。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开始主动利用人民网为报纸的新闻宣传和报道服务, 在网站开展调查, 选择网友留言登载在报纸上, 报纸人员邀请网站人员参与重大新闻采访等。《人民日报》每天24版, 每天用稿不足300篇, 加上所属报刊, 信息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网的需求。人民网不但提供《人民日报》以及由该报社出版发行的其他数家报纸与杂志的印刷版内容, 而且还提供“全报网上调查”, “报刊导航”, “资料库”等网上特色服务。第三阶段:综合性数字化平台 (2006年至今) 。报网之间已从原来互相转载、推荐, 向共同策划、同步实施、后期深化、延长链条等方向转变。盛忠表示, 在新的信息生产产业链条上, 报网分工有序, 协同作战。此时的网站, 是一个多媒体的信息服务商;而此时的报纸, 也已不再仅是新闻资讯的载体, 而是一个超值的服务平台。1

二、党报办网模式的SWOT分析

党报在我国报业体制中占据突出位置, 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肩负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党报虽然在政治宣传上拥有主导地位, 但从总体上在市场竞争中并未表现出与政治影响相对应的业绩。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报, 在纸质这个媒介环境中已经无法再有所突破, 所以人民日报社身先士卒, 走上数字化道路, 创办人民网, 该网站创造了新闻界的诸多第一:第一家由中央级媒体创办的重点新闻网站;第一个报道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 实现了网络媒体宣传报道的重大突破;2005年荣获中国互联网品牌栏目的《强国论坛》、《人民时评》被称为“网上第一坛”、“网上第一评”;2006年又在重点新闻网里第一个开设博客应用服务;2010年第一家由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推出的自建团队、自主运营的人民网呼叫中心正式启用;2012年4月27日, 被誉为“官媒第一股”的人民网 (603000) 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 S代表strength (优势) , W代表weakness (弱势) , 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 , T代表threat (威胁) , 其中, 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借用这一分析方法探寻人民网模式的优势、劣势, 以及应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1. S (Strength)

(1) 政治优势

为满足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需求, 政府的各级机构和领导对互联网越来越重视。作为信息产业内容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民日报》网络版自创办以来, 就得到国务院新闻办的高度认可, 在资源配置和政策调控方面获得大力支持。人民网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宣传阵地, 是亲民交流互动的最佳平台。许多部委和省市的领导都和网民在强国论坛上互动交流过, 重视网络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利用网络的观念在增强。

(2) 品牌优势

《人民日报》历经六十余载的锻炼和积累, 度过了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后, 在报道的权威性、时效性和深度、广度等方面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形象。通过占有绝对的信息发布优势和受众依赖度掌握话语权, 控制信息流动, 延伸信息影响。人民网站在巨人“母亲”的肩膀上, 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一优势, 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官媒第一网”。

(3) 人才优势

《人民日报》依托人民日报社国内外70余个分社的采编力量, 任何时候都能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 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 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 从而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人民网2001年3月21日创设“人民时评”栏目时, 主要依靠的是人民日报评论员及编辑。报社的资料数据给人民网提供了便利。“历史上的今天”栏目, 就是报社资料员撰写的。2

2. W (Weakness)

(1) 传播方式转换不到位

报纸和网络作为不同介质的载体, 传播方式的差异是永恒的。报纸新闻是线性写作模式, 而网络新闻则是层次化写作, 甚至是文字直播。但人民网上的很多新闻或者是直接摘自《人民日报》, 或者是用线性逻辑写作, 未能把握网络新闻的特点, 更没有以受众为中心, 在广阔的信息平台上就不能被网民“拉”出来。

(2) 传播内容定位不准确

人民网脱胎于《人民日报》网络版, 前期网站内容定位明确———传声筒和喉舌。但出于迎合受众的需要, 仿效国外网站“All In One”理念, 逐渐有向做大而全的综合性新闻网站的倾向。人民网的传播内容应该体现党中央机关报的特色, 要成为提供我党和国家最权威信息的网站, 要成为别人无法替代的网站。比如历届党代会的资料库就很有特色, 这个方向应该坚持下去。在突出政治主题的基础上, 然后才是延伸发展的问题。

3. O (Opportunity)

(1) 互联网普及率提高

我国政府扎实推进通信业转型发展, 在互联网方面, 积极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 截至2011年11月, 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55亿户, 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和大部分乡镇, 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为互联网深入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 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 达到38.3%。3这样的大环境预示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到来。华尔街的一名评论员说:“纸媒被网络等新媒体逼得走投无路, 有点像母亲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 却反被孩子给掐死了!”这个观点我并不认同, 报纸办好网站, 子凭母贵, 网站提升报纸, 母凭子贵。所以, 党报和官网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2) 网站业务领域拓宽

网络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互动性的平台, 一方面, 网络要起到“社会晴雨表”的作用, 暴露各种问题和矛盾;另一方面, 起到“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让老百姓的疑虑和不满得到释放、宣泄。

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 民间舆论能够发声, 却也极易沉没。如何还原新闻事件的本真, 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 让民意的表达更顺畅, 让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更真切有效, 这就是党报网站的责任所在。具体而言, 就是四个“公”字, 权威公信的报道、公众利益的视角、公正客观的判断、公开独立的监督。

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 在中国是一项崭新和重要的业务。人民网从2006年开始, 在网络舆情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尝试, 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连续数年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互联网全国舆情分析报告》, 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两个舆论场”研究、突发事件处置“黄金四小时”原则等重大舆情研究课题, 及时发布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舆情服务业务将成为人民网的重要增长点, 该业务去年实现收入1.4亿元, 今年预计将达1.8亿元。

4. T (Threat)

(1) 受众流失

如今, 信息爆炸时代已经到来, 社会呈现“碎片化”状态, 对报纸而言意味着受众和市场的支离破碎。

2011年微博快速崛起, 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 比例达到48.7%, 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相比之下, 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增速仅为3.9%, 使用人数为3.67亿, 使用率从上一年的77.2%下降至71.5%。4近年来网络新闻使用率一直在下降, 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在发生转移, 受众粘度不高是党报网站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技术落伍

新技术是网站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对一个网站而言, 不仅需要整体性的网络意识、创新意识、技术应用意识, 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 而且需要培养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这样的意识。5互动技术、云技术等层出不穷, 但人民网在网民互动环节上依然停留在评论、投票、短信参与等陈旧的方式上, 缺乏全媒体意识。同样, 人民网在信息推送服务上最早采用RSS, 但却止步不前。

综上所述, 党报办网优势地位不可撼动, 但也面临内外交困的现状, 需要从观念、技术和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突围, 实现数字化, 这样不仅能更大范围地扩大其发展领域, 使之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叠加式地发挥已有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而且, 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其人力物力, 更好地整合资源, 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图书出版、文化会展、文化实业和社会公益活动为“七大舰队”, 呈现出丰富的品牌群体架构, 有效地提高新闻宣传效率。

参考文献

[1].冉华、张金海、程明、李小曼:《报业数字化生存与转型研究---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第一版。

[2].石磊:《分散与融合---数字报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7月第一版。

[3].程曼丽、乔云霞:《新闻传播学辞典》, 新华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4].郑腾川:《〈数字化生存〉导读》,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民的英模】相关文章:

学英模事迹传英模精神04-18

英模事迹06-16

八大英模范文05-15

十大英模范文05-17

英模文化范文05-17

英模人物范文05-17

英模精神范文05-18

八大英模事迹范文05-23

发扬英模精神范文05-26

公安英模事迹范文05-26

上一篇:市场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关于祝高考加油打气的句子(5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