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三文化建设计划

2024-06-29

中学高三文化建设计划(通用8篇)

篇1:中学高三文化建设计划

高三作为学校最高年级,是教育质量的出口年级;高三学生的整体素质代表着学校的教育品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由高三师生团队共同建设的高三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形成能体现高考备考特点,具有规范、凝聚、激励作用,和谐、高雅的高三文化,特制定本计划。

物质文化建设 高三年级的物质文化包括师生仪表、班级布置和宿舍面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良好教育效果。

物质文化建设安排3个月时间,重点工作时间表为:

2011年9月 规范师生着装、发饰,基本消除长发、怪发、染发现象,杜绝穿拖鞋或不着校服进入教学区;教室布置和宿舍内务达到基本要求。

2011年10月 巩固9月份成果;提高教室黑板报品位,两栏布置整洁美观,学生课桌、讲台、储物柜符合高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宿舍内务达到学校标准;学生集合迅速,口号响亮,广播操质量高。

2011年11月宿舍布置整洁、温馨、高雅,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利用校运会展示高三师生精神风貌。

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三年级制度是各级政府政策、法规、条例,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高三年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年级师生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高三制度文化,既要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又要反映高考备考的特殊要求,还要具有人性化特点。建立良好的年级制度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制度文化建设安排3个月时间,重点工作时间表为:

2011年9月 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落实教导处和德育处有关教学常规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年级会议制度、师生值日检查制度、请假制度和考评制度。

2011年10月 落实课堂常规,整顿课堂秩序,基本消除随意进出课堂和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现象。狠抓学生行为习惯训练,杜绝打架、抽烟、考试作弊等严重违纪行为;加强内宿生管理,严格执行作息制度,进一步组织好晨读、晨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11年11月 全面实行导师制,开展会诊制,落实责任制;形成学生自治管理模式。

精神文化建设 高三的精神文化,以高三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为核心,是高三年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高三年级的精神文化具体表现在教风、学风、班风和集体舆论、人际关系等方面。我们的任务是:通过高三精神文化建设,使全体高三学生更加懂事,更加成熟,更加有礼貌,更加有爱心;形成“特别有信心,特别能吃苦,特别有作为”,“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位生活”的高三精神。

精神文化建设一直持续至高考,前4个月重点工作时间表为:

范文网【】

2011年10月 开展班风建设大行动;寝室长培训,提交寝室文化建设方案;营造惠州二模考试应考氛围;召开高三年级学生家长会;组织惠州二模考试,狠抓考风考纪。

2011年11月 检查惠州二模考试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自定深一模考试目标;落实导师制、会诊制;组织广播操比赛;开展“我为建文留下啥”大讨论。

篇2:中学高三文化建设计划

二、资料选择:《立体课堂》、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练习,课堂讲评。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2.18-2.23)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碱金属

6课时

第二周(2.25-3.1)

物质的`量、卤素

6课时

第三周(3.3-3.7)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4课时、省质检

第四周(3.10-3.15)

省质检部分题讲评、硫和硫的化合物

6课时

第五周((3.17-3.22)

碳族元素、氮族元素

6课时

第六周(3.24-3.29)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胶体

6课时

第七周(3.31-4.3)

几种重要的金属、电化学

4课时、省质检

第八周(4.7-4.12)

省质检部分题讲评、有机化学――烃

6课时

第九周((4.14-4.19)

有机化学――烃的衍生物

6课时

第十周(4.21-4.26)

综合模拟训练、补缺漏

6课时

第十一周(4.28-4.30)

综合模拟训练、补缺漏

3课时

市适应性考试

第十二周-第十四周(5.5-5.20日)

市适应性考试题讲评、高考模拟训练

14课时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5.22-6.3)

回归教材基础训练

11课时

第十六周(6.4-5)

考前模拟与考试方法及心理训练。

2课时

【高三美术文化补习班化学教学计划-中学美术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中学的美术教学计划

2.中学美术的教学计划

3.中学美术教师教学计划

4.中学美术教学计划

5.中学美术教学计划2020

6.中学美术教师工作计划

7.高三美术教师教学计划

8.中学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篇3:中学高三文化建设计划

长期以来, 高等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中的极少数人。随着中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 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 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和过渡。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性问题不存在了。当代高等教育并非匀质的系统, 其中一部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优越, 社会声誉卓著, 毕业生更可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凸显于这类高校。

在法国, 其现代高等教育包括大众化的综合性大学 (Université) 和精英型专业性大学校 (Les Grandes Ecoles) 两种。高中毕业生通过会考原则上都有资格上综合性大学, 但要想进入专业性大学校, 则需凭优异成绩挤进专门针对大学校的预科班, 学习两年并通过严格竞试后才能进入大学校。如法国教育部材料所说, 大学校是法国高等精英教育的场所, 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工商界的领军人物, 无论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技术精英, 大多出自这个圈子, 尤其是名牌大学校。有数据显示, 大学校虽然数量多达500多所, 但多数在校生数都在100至500之间, 其在校学生一共占法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30%。[1]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 大众阶层子女考取大学的比率约为1%, 优越阶层和教师家庭子女的考取比率高达18%。[2]显然, 能够进入大学校的学生大多出身于社会优越阶层, 而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子弟基本上被拒之门外。大学校日益被指责为“精英集团再生产的工具, 其招生考试是精英集团保护自己的手段, 蕴含了极大的不平等”。[3]大学校入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指责和抨击, 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法国社会动荡的反思中, 人们都认识到“在一个阶层、群体、种族构成愈加复杂的社会, 这种‘精英再生产’的状况已不利于法国社会基础的更新, 不利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这一问题也受到了法国政府的深切关注, 其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文件指出, “尽管三十余届政府都竭尽全力, 大学校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仍在恶化。大学校学生中工人和职员子女的比例大大低于这些阶层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今天的状况已经是这样, 一个在不利郊区环境中的儿童, 实际上无任何机会进入名牌大学校。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许多社会阶层将无丝毫机会在某一天进入经济和管理精英行列, 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这一结果是灾难性的。”[5]

二、法国大学校入学机会不公平的深层原因:文化资本的影响

尽管上述入学不公平问题由来已久, 但大学校的竞考制度使得该问题较为复杂, 尤富隐蔽性。因此, 随着当代高等教育民主化、平等化和大众化潮流, 学者们才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其中, 对大学校入学平等性问题的深刻分析, 最有影响的是法国著名学者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 1930—2002) 的文化资本理论。该理论指出, 日常实践乃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个行动者所占有的资本决定了他/她在社会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 而这一位置又塑造了他/她的习性 (性情系统、判断图式和感知图式) 。习性来源于早年的生活经验, 并得到教育系统的强化或者调节。因此, 由于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趣味等内容的文化资本影响, 大学校实际上是社会不平等的复制者和精英阶层再生产的工具。[6]

此后, 学者进一步运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对大学校的负向社会功能进行了更广泛的分析。其中, 瓦里埃·艾尔鲍伊 (Valerie Albouy) 等人对1940年到1980年间考取大学校学生的社会家庭出身的细致考察表明, “文化资本”是导致大学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深层原因。[7]尤其是1995年, 米歇尔·奥里亚特 (Michel Euriat) 等人的研究, 使得对大学校入学不平等性的讨论, 一下子成了当时法国社会学界和教育界的焦点问题。文化资本的有关影响主要如下。

其一, 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内容之一, 家庭其他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对个体的学业发展存在着重要影响。2002年大学校录取者中, 13%的学生的父亲具有大学校学历, 12%的学生的兄弟姐妹具有大学校学历, 34%的学生的家庭中还有别的成员具有大学校学历。[8]法国教育部的有关调查也发现, 将来是否读预科班、备考大学校, 80%的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就已经拿好了主意。[9]可见, 家庭文化资本对于个体学业生涯的重要影响。

其二,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获取有关大学校教育信息的途径存在重要差异。2005年法国政府对预科班学生获取教育信息途径的统计表明, 干部家庭子女中有45%的学生表示可以从家庭中获取教育相关信息, 而工人家庭子女中只有17%表示可以从家庭获取相关信息。而对于论坛和沙龙、学业定向介绍会、亲友这三个信息渠道, 两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10]但是, 这很好地佐证了布尔迪厄的观点:即优越阶层的家长不但可以对子女进行直接的学业帮助,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家庭中获取关于教育系统的知识和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业选择至关重要。

其三,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各类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差别, 而这些活动是学生积累自身文化资本的重要方式。2005年法国政府对15岁以上青年人的文化实践活动的统计发现, 干部家庭的学生中每年至少听一次音乐会的比例达到50%, 而工人家庭中这一比例只有22%;在看歌剧、参观博物馆、读书等方面, 二者也存在相似的显著差距。[11]

其四, 更值得注意的是, “共和国精英主义”素养, 是进入这个封闭的精英小圈子的绝对原则。其考试通过笔试和口试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化、历史和语言知识, 而且考查学生的演说能力、思维方式、举止气质等。因此只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学生才能通过这样的考试。对于成长于社会底层的工人、普通职员, 特别是移民家庭的子女来说, 其文化资本是他们进入大学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之, 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各界不断的质疑和责难, 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入学机会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文化资本的制约性。因而, 许多大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一些新的招生制度和采取一些措施, 试图从多个方面改善这种不平等现象。

三、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实施

在上述背景下, 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法国大学校招生制度开始出现实质的革新, 新近较为突出的举措, 就是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1. 总体进展

近些年来, 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招生不平等问题, 并承认其在精英的社会再生产问题上负有直接的责任, 因而开始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被称为法国“政治家摇篮”的巴黎政治学校率先开始了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尝试。2001年以来, 为帮助工人、失业者和移民家庭等弱势家庭的子女也赢得进入精英学府的机会, 该校开始实施“优先教育公约计划” (Conventions Education Prioritaire) , 对“优先教育区”高中生采取特殊录取制度, 即高中的优等生可以不通过该校传统入学考试, 而只需通过一次“严格的口试”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学校, 接收学生的数量取决于他们的成绩和才能。该校还委托这些地区的高中教师在毕业班中挑选具有学业潜力的学生, 并派出教师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 并与一些赞助方合作, 为这些学生提供听讲座、参观博物馆和看展览等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 以帮助获得通常只有富裕家庭孩子在课外才能获取的知识。

上述计划, 得使社会舆论对其从批评转变为赞赏。此后, 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和大学校预科班开始仿效。到2005年1月, 参加大学校联席会议 (Conférence des Grandes Ecoles) 的57所大学校签署了《争取精英教育机会均等宪章》。近几年, 已经有约40所大学校开始采取各种相关措施。

各个大学校在该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侧重不同, 但都重视通过文化资本补偿方式, 解决大学校入学机会平等问题。据大学校联席会议的“社会开放”工作小组介绍, 各大学校的有关举措可以概括为: (1) 为有不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的同学提供住宿; (2) 为强化学生报考大学校的志向而对其进行必要的、充分的心理辅导; (3) 与高中校方携手, 帮助学生报考大学校; (4) 评估并重视学生非学术方面的能力; (5) 努力使竞试与年轻人的“社会文化实际经验”相适应。可见, 这些举措是有针对性地帮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 在高中三年中充分挖掘其潜力, 弥补家庭所属社会地位给他们造成的“文化资本”的不足。[12]

2. 具体运作案例分析:“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2002年, 法国最著名的商业类大学校——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 (E SSE C) 实施的“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 (Une Grande Ecole:Pourquoi pas moi?) ”项目。最初该项目的实施集中于较为贫困的Cergy地区及其周边, 现在已在法国各地不断得到扩展。因此, 下面以此为个案, 对文化资本补偿措施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该项目旨在为有弱势家庭背景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培训和影响, 使其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潜力, 产生报考大学校的动机和抱负, 从而“越过障碍而不是降低其高度。”[13]按照该项目的负责人蒂埃里 (Thierry Sibieude) 的说法, 该项目的目的更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4] (1) 发展学生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2) 培养学生的自信, 培养流利表达的能力; (3)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知名企业; (4) 使学生得到团队合作的经验, 培养团队精神; (5) 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成绩的方法和工具; (6) 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 (7) 使大学校的招生更多样化, 更一般来讲就是使精英教育的受众更加大众化; (8) 使ESSEC的学生更了解法国社会的多样性。

该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中学生, 来自ESSEC的学生辅导员和教师辅导员。也就是说, 该项目采用“双导师制”。在该项目中, 高二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00小时, 高一和高三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40小时。学生辅导员每周与高中生一起活动3个小时, 教师辅导员主要指导参加项目的高中生如何在原有的高中学习和ESSEC项目活动之间合理安排时间。项目计划具体从7个方面帮助他们 (见下图) 。[15]据该项目2008年1月的统计, 目前, 高中生参与人数为160名 (55名高一学生、55名高二学生、50名高三学生) , 这些学生分别来自8所中学;E SSE C有8名教师负责管理该项目的各个方面运行, 24名教师担任该项目的教师辅导员;每年有大约40名ESSEC的在校学生担任该项目的学生辅导员, 另外每年还有大约10名非固定学生辅导员参与该项目。[16]

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生每个星期三的下午在ESSEC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听取各种为他们准备的课程、与ESSEC的大学生们交流、参观博物馆、听歌剧、写作和口语训练课, 访问各类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他们中学课业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 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演讲的能力、讨论和辩论的能力。

显然, 所有以上的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 尤其是大学校的考取, 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成就与影响

七年来的实践表明,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成效显著, 已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计划实施的规模不断扩大, 切实帮助弱势群体获得精英教育机会

总的看来, 到2007年1月, 已经有30多所工程师大学校和管理类大学校启动了与ESSEC类似的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巴黎、马赛、图卢兹、雷恩、斯特拉斯堡等许多地方。由于这类项目的帮助, 法国将有1万多年轻人得到迈入原先不敢企及的名校之门的机会。

例如, 在巴黎政治学校, 目前有约1 500名高中生参加了其特殊机制下组织的考试, 其中264名学生被正式录取, 且享受奖学金。这些学生中, 有99人来自移民集中的巴黎北郊塞纳圣德尼省, 56名来自倒闭工厂矿区和失业工人集中的莫塞尔省, 超过半数的学生是失业者、工人或底层职员的子女。这些参与项目的学生即使没有被巴黎政治学校录取, 其中有80%最终也都进入了大学校预科班。[17]

又比如, 从2003年开始, 参与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项目的高中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 2004年不到30人, 2008年2月份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60人。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的个数量从最初的4所增加到了目前的8所。学生辅导员的人数从2003年的30人增长到了2008年的44人。另外, 到2007年底已经有20多家企业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据统计, 2002年到2005年参与该项目的大约100名高中生中已经有77人成功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18]

2. 项目产生了后续的良性影响, 使弱势群体在精英教育机构学得好

有意思的是, 巴黎政治学校计划实施之初, 曾引起社会许多人的指责。人们认为, 这不符合大学校建校之本——“共和国精英主义原则”, 很多教师工会和学生团体甚至指责这种做法是在廉价出售文凭。但几年的实践表明, 前述特殊举措录取的学生成绩优秀, 竞争力强, 并不亚于通过传统考试录取的学生。以“优先教育公约计划”首届学生为例, 每年能够通过各项考试顺利升学的比例高达90%, 其中不少人还成为班中最好的学生。他们积极融入学校生活, 多名学生成为学生组织的负责人, 甚至创建新的学生组织。就是在就业市场上, 他们的竞争力与基于传统考试的其他毕业生没有任何区别。[19]

3. 最根本的成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抱负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为何迅速产生上述成效?最根本的一点是, 所有的学生都认为, 该计划使他们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自信, 从而激发起去追求更有抱负的成才之路——读大学校之强大动力。而在这项计划开展之前, 进入大学校甚至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例如, 2004年参加“大学校, 为什么不是我?”项目的同学有23名。经过项目的帮助和指导, 这23名学生都选择了更有抱负的学业目标, 至少选择了比他们加入这个项目之初更有雄心理想的学业目标。在这23名学生之中, 18人将来准备申请大学校。[20]正如一个名叫玛丽·劳尔的同学所说, “三年来这个项目是我每周都去上学的主要原因, 每个星期三我回到家里似乎变成了一个新人, 有一种坚持、追求、赢得成功的冲动。我的梦想是能够进入Compiegne的UTC大学校。”[21]

4. 意外的收获: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应指出,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还意外地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们获得了自信, 由于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从深层次上改变着在校表现:学生们抛弃了消极的价值观 (“在学校学习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 认可了学习的价值。一股真正的、积极的动力已在教育优先区的所有高中启动。[22]

文化补偿计划还对高中教师, 尤其是相对困难地区的高中教师也起到了促其稳定的作用。教育优先区的教师人员流动性很强, 但是随着文化补偿项目的进行, 随着学生们学习状态的改善,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被逐渐调动了起来, 他们愿意在工作岗位上贡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队伍也变得更加稳定。[23]这一点对于处境不利地区教育质量的不断上升, 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六、对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 长期以来, 多数国家在促进精英教育入学机会平等性上的措施和改革多集中于经济支持和有差别的政策倾斜, 在文化资本方面的考虑和帮助还较少。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实践, 有其新意, 值得我们批判地加以借鉴。

法国大学校案例表明, 家庭所属社会阶层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的文化资本, 特别是通过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的习性, 从而影响其获取精英型教育机会的所需文化资本。同时, 这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参与度, 例如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和观看歌剧的频率, 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资本。尤其隐蔽的是, 学生报考精英型高校大学校除了考查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 还需要信心和抱负、在公众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所谓“精英社会”行动准则的把握等等。显然, 相比于家庭经济资本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显性影响, 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则是隐性的, 但其影响的重要程度却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对我国分析和解决教育尤其是精英机会平等问题, 有独特的启示。如前所述, 文化资本差异所导致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在中国也是十分突出的, [24]其影响甚至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25]因此, 从文化资本角度对我国精英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的研究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在本论文中我们看到法国大学校采取的文化资本补偿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项目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参与, 培养了弱势家庭子女的自信, 使他们有了更高的学业抱负, 参加项目的学生最终大多走上了精英教育的轨道。该举措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该计划可以为我国进一步解决精英教育机会公正问题提供智力参考。

篇4:中学高三文化建设计划

一、“超级94学高级中学计划”的宗旨和任务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大臣2002年4月10日发布,后经2003、2004、2007年三次修订的《超级科学高级中学实施要项》规定及该省预算项目申请说明,该计划的主要宗旨和任务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从喜欢理科的青少年抓起,培育科技领军人材的苗子

文部科学省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几十年的发展,得益于自己出色的制造能力。但与此同时。日本也存在着相对封闭、缺乏国际视野、集团组织的彰显而使个人能力发挥不足等弱点。为保持和增加21世纪日本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其重要思路之一,就是从青少年抓起,给喜欢科学技术、对数理感兴趣且有潜力的儿童和青年学生以充分、良好的学习机会,以培养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通过独特的课程教学活动,发现并培养未来能在科学技术领域担当大任的人材苗子,为其在大学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SSH计划,就是实施这一目标的措施之一。该计划出台之时,正值日本2000至2002连续三年4人获得自然诺贝尔科学奖之时,日本政府遂有50年内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宏大计划。这使得SSH计划很快得以立项。

2.为高级中学的教育特别是理科教育的改革创造经验

通过以数理及相关科技领域为重点的高中课程的开发,取得教改的经验,为整个高中理科教育提供示范和借鉴,是赋予SSH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超级科学中学实施要项》明确规定,计划学校可以开发、实施独立于《学习指导要领》的课程,加大支持观察、实验、研究等体验式的学习活动,探索科技人才的培养方法和教育方式,增加学生对理科的兴趣,改变和减缓青少年学生脱离理科的倾向,解决优秀学生弃学理科的问题。

二、计划实施运行模式

1.选定程序

根据规定,不管是国立、公立的高中还是私立初高中一贯制的中学,均有申请SSH计划的资格。文部科学省设立“SSH企画评佃协力者会议”进行审查、指定。指定校实施计划最初为3年一期,2005年改为5年一期,结束后可以继续申请。为强化指定校的示范效应和功能,近年又在指定校中设立了核心校。

2.运行模式

①文部科学省负责计划预算的申请;在学校每期计划结束后就各校计划实施情况组织进行评价。

②文部科学省下属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振兴机构设SSH专门机构,负责经费支持;学校经验、学生科研成果的全国性发布和推广及相关具体事务等。

③指定校所在的都道县教育委员会设立由专家、各界人员组成的指导运营委员会,作为指定校的管理机构,对学校的运营提出指导和建议。

④相关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及团体支持和配合,向协议指定校派遣教师和技术员、为学生提供体验活动的机会和场所,指导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大学设立和完善面向SSH学生的特招制度、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提出建议等。

3.超级科学高中的建设

SSH在指定校原建制内进行,课程和招选学生由学校负责,各校可根据校情和理解做出特色,因此实际操作中各校做法各异,主要做法和内容大致如下。

①开发实施以科技、数理为重点的课程及教学计划。一般分三个层面:着眼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科学兴趣的面向一般学生的综合科学课程:面向学校理科班的课程;面向SSH课程专门班的课程。如本领区福冈县立城南高中(以下简称城南高中)就按照该校CCS即自我职业规划教育(Career)、沟通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科学(Science)的培养目标,设计和实施了面向一年级全体学生的“SS环境科学”、“SS地球科学”和“SS信息统计科学”;面向一年级理科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数学,面向理科二、三年级和SSH专门班学生的专业课程及用英语讲授的相关课程和活动。福冈县立小仓高中开发了面向高一全体学生的《SS信息物理》、《SS基础化学》;面向高二理科班学生的《SS理论·无机化学》、《SS物理Ⅰ》,面向高二理科生物班学生的《SS生命科学Ⅰ》;面向高三理科学生的《SS材料·有机化学》、《SS生物·有机化学》、《SS物理Ⅱ》等。有的私立学校根据学校中小学一贯制的特定,开发有小学、初中和高中纵向贯穿的相关课程。

②开发具有独创性的指导方法、教材。总结、探寻提高新课程及教学计划效率、效果的方法,探寻、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方法;SSH课程教材编写和实施体验性学习活动的规范化和教材化等。如城南高中开展的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课程计划的研究”、“如何与大学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心的研究”、“自然科学领域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三个课题。

③和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探讨高中和大学接续及合作的方式。各指定校和本地及外地相关名校都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合作。

④开展和举行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发表会和实习活动,提高学生国际交往所必需的英语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的相关比赛、演讲会等。特别是SSH全国性的比赛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等。

⑤组织研究会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就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有些还组织起多校研究联合体。如鹿儿岛锦江湾高中科研小组与全国多所高中结成课题研究联盟,就白萝卜的形态、成分、生殖、遗传及环境适应性等进行研究。高知县小津高中与全国29个超级科学高中组成全国性研究团体,在全国设立观察点,开展《超云空奇异发光现象研究》。由于多点观察获得的数据很是宝贵,其在海外学会上发表后,获得很高评价。

⑥和地方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如科学演示、科学节、科学博览会等,为提高一般公民和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做贡献,推广和扩大改革成果的影响。如2011年夏天福冈县六所指定校和国立九州工业大学、九州大学、北九州市相关科技团体合作,先后举行了北九州夏季科学节、九大校园的科学公园、走向世界第一的科学广场、九工大天体观测教室等活动。各校课题小组成员发表23个课题成果,并在当场进行实验活动,吸引了当地众多中小学生参加或观看。

三、实施情况

1.指定数量

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共指定了分布于全国各行政区超级科学高级中学226校次,2011年除到期不再延续的外,共有在建校145所,其中核心校29所。指定数量,近年有增长的趋势,从最初开始每年十几所,到2010年36所,2011年38所。

2.资助强度

2002年该计划启动时,该项事业预算额72714.4万日元,平均每校年度资助额约为23万美元。2005年改为5年一期后,每校5年资助额在5000万~6000万日元之间。

3.取得成果

根据文部科学省、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振兴机构对实施校教员的调查和各校总结,SSH实施的直接成果可作如下概括。

①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愿望和关心度有所提高。这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选择学习理科的学生增加,为将来从事科学技术工作选择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比例大幅提高,其中女生最为明显,报考工科的学生也明显增多,过去理科班女生多学医学、农学的状况有所改变:二是学生的理科成绩明显提高;三是学生理科学习时间有明显增加,有学校人均每天增加达半小时:四是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知识及世界科学现状、相关课题的了解有所增加。据文部省提出调查材料称,根据2007、2008、2009连续3年对SSH指定校所做的调查,有60%以上的学生回答提高了对相关科学技术学习的志趣,不少中学高达80%以上。

②学生报考和被录取的大学层次明显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有所提高。文部科学省调查显示,2002年入学的高中生后来进入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平均比例为30%,SSH课程的学生达到60%,整整提高一倍。

③开发、实施了一些各具特色、颇有成效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取得一定成果。

④SSH学校和大学在招生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大学对SSH学生素质认可度增加,推荐入学的名额逐年增加。

⑤各种科学比赛获奖者增加。SSH校不少学生的论文发表后获得很高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多获奖项。2011年国际化学奥林匹克中学生比赛中日本4人获金银奖牌,其中2人为SSH课程学生。

⑥激发和增加了指定学校发展的活力和改革动力。2011年文部省向国会提交的报告认为,根据2007、2008、2009连续3年对SSH指定校所做的调查,基本达到了立项时所设定的目标。

4.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①尽管各校都积累了些经验,一些好的做法和范例推广后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尚未形成比较规范、科学的模式。

②计划指定校均为普通高中,已有向职业高中扩展的议论。

③和大学衔接问题。主要是学生升入大学的问题,目前只是相关大学和中学之间进行,数量有限,需进一步探讨、规范和扩大。

四、启示和借鉴

1.脱离应试教育的取向

应试教育是一种狭隘、片面的教育模式,日本教育也深为所累。上个世纪末,日本曾以“宽松教育”理念图谋改变,后实行受阻。“超级科学高中计划”采取以实避虚的战术,避开理念之争,从日本人关心的理科人才培养人手,计划实施10年,不管是专家还是一线工作人员,很少争议,获得各方的支持和肯定。该计划很难说已脱离应试教育的羁绊,但与以应试出名的日本高中和我国多数重点高中建设取向相比,其淡化应试取向、着重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意识、能力培养的做法,确有可取之处。

2.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

兴趣、抱负和潜力是人才成功的关键。高中是学生未来的重要的关键点,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切入点。SSH计划从学生的兴趣、个性潜质、需求出发,因材施教,培育学生的科学心态和综合能力,应该是抓住了专门人才培养的根本。

3.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体验式学习是SSH计划强调的重点之一,避免了理科教学中为应付考试死记概念而远离观察、实验,使学生缺少动手而索然无趣的弊病。通过体验、科研活动,学生不仅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题目,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自己的未来发展确定坐标。还可通过活动,提高交往的能力、合作和团队精神、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进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伦理观念。各方总结多谈到了这一点。特别是有的围绕本地区的研究课题和活动,既为家乡做出了贡献,也增加了爱乡观念,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奉献家乡的责任感。

4.社会的协作配合

SSH计划虽然是一项纯粹的教育事业,但却动员了相当多的社会资源,实现了社会“一盘棋”。组织上讲,指导委员会一般包括当地重点大学的负责人、教授、博物馆长、著名公司的老板、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等。委员们既可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对学生培养提出指导意见,又接通了社会资源的通道,为请进来、走出去提供了便利和可能。特别是与大学的合作与对接,从参与管理、课程体系建设、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贯通、合作科研、授课和实习,到学生选拔标准,大学全程参与,把高中对大学的对接不再是仅仅限于招生阶段。如城南高中的40名SSH班学生分为10组,与九州大学研究生院的10个研究室对接,每年4次由各研究室的教师进行实验、实习指导和讲课。这对人才培育来说,意义重大。

社会各方的合作,为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提供和搭设了更多舞台。仅就科技成果发表而言,除SSH设有每年一度的全国性学生科研成果发表和交流报告会外,学生还可向日本学生科学奖等各专业领域的20多个全国性的学会上发表,另各地区和传媒机构也设有诸多会议和奖项。如九州地区就九州高中理科研究会、中国一四国一九州地区理数科高中课题研究会等,还有一些重要媒体设立的比赛和奖项、各地方每年举办的报告会和发表会等。这些为同学研究成果发表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展示和锻炼的舞台,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篇5:棉北中学高三语文备考计划

棉北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本校学生情况:我校本届学生语文素养比往届学生更低,没有尖子,学生基础知识很不扎实,语言基本能力差;写作能力急需提高,特别是对题意作文的材料理解极需加强;学习的自觉性较低。

二、指导思想:语文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的过程”。按照这个规律,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确定复习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第一,效率至上。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思想,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多台阶、高落点”的原则,强化训练这条主线,重建教材和语知两个体系,突出语基础、阅读和作文三个重点,实施科学备考。

三、整体思路:(1)2013年8月—2014年3月中旬,基础能力过关训练。

(2)2014年3月中旬—4月底,综合能力突破训练。(3)2014年5月,重点提高应用能力。

四、具体复习过程要求:

1、第一轮复习(2013年8月—2014年3月中旬),按照循序渐进,基础过关的原则,以《xx》(待定)复习资料为教本,按照考点有序进行复习,每个专题复习完都进行一次本专题的测试。古诗文名句,从9月开始,按照每天一句的要求,让学生默写过关。每两周利用一个课时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训练检测。每月组织一次综合考试(高考试卷模式)。每两周要求学生作一篇大作文,以题意作文为主,每次一个主题,突出专项,如;审题,立意、拟标题,围绕中心选择和处理材料,写好开头,文中点题方法,结尾的方法,怎样写好记叙文和议论文等。作文加强批改和个别指导,重视二次作文,引导学生写成品文。教学方法: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做到练习要多,讲解要精。同时,提供一些作文素材,引导学生积累。

2、第二轮复习(2014年3月中旬—4月底),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板块综合训练。分成古诗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和作文四个模块进行小综合。古诗文默写采取层递式过关检测的方式进行,古文阅读重点放在翻译训练上,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要进行专题突破。古诗阅读重点放在分类训练指导解题方法上。现代文阅读强调整体阅读:(1)引导学生采取根据文体特点直取中心的方法和分段概括的方法把握中心意思。(2)对文章艺术特色方面的鉴赏题目要引导学生从描写方法、抒情方法、叙述方法(包括人称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3)对语言的鉴赏题目要采取根据文体特点和词性功能两个方面入手。作文训练以当堂作文为主,批改后向学生提供审题、立意、拟题和材料选择处理较好的文章,作为参考。

3、第三轮复习(2014年5月-6月3日),在前两轮复习基础上,进行大综合训练。训练的重点是查漏补缺,训练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特别要引导学生养成做题后反思的习惯,做到每做一道题有每一道题的收获。

篇6:衙下中学高三年级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宗旨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理论、原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试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答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二、复习具体时间安排1、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中旬:第一轮复习2、2015年1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二轮专题复习。

4、2015年4月至5月底:模拟考试。

5、2015年5月底至6月初,学生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总之,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实行综合指导。

篇7:中学2012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三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12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授课班级:

高三(3)班57人高三(5)班55人

三、授课内容及课型:

本期的主要复习内容:经济生活(必修一)、政治生活(必修二)、哲学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修四)

三、教学任务与总体安排

9月份:结束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复习

10月份:结束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复习

11月份:结束必修三哲学生活的复习

12月份:结束必修四文化生活的复习

元月份:市统考前综合强化训练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教学研究,把准高考方向和要求。

首先,研究高考。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集群智,增群力;落实高考要求,研究《考纲》、《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特别是重点研究2012年江苏政治高考试卷和江苏各市的高考模拟试题,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其次,研究学生。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再次,研究教法。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遵循备考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本知识点拨到位。梳理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做到“精细备考,精心设计”,“注重基础,深钻教材”,提供、筛选各种资料,点面都能照顾到。“讲练结合,提高能力”。

3、加强和落实“培优”:

作业单独批改,要求他们准备错题集。生活上给予的帮助,学习上培养乐观的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

4、创造条件,进行校校交流,广泛收集高考信息。

五、教学目标与策略(第一轮复习):

1、明确考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与网络。

复习时间:2012年9月初——2012年12月底

复习目标:使学生在微观上按照考纲要求的知识条目逐章、逐节、逐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夯实基础,厚积薄发;从宏观上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初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应按考点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屋考试方向。

认真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与网络。

首先,立足教材,认真梳理知识,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本为本,坚决、踏实地抓好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首先自行整理每章节的知识体系,每节课利用10分钟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次,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略)是教学和考试的重点。

再次,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和综合。

(3)精讲多练,实行考点练习。

通过考试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教师教学中的空档,查缺补漏。

(4)加强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学生解题时能遵循这样的思路:

第一、阅读题目和设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

第二、阅读材料,根据设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第四、思考基本的答案要点。

第五、规范地组织答案。

2、综合模拟训练

复习时间:2012年1月中上旬——市期末统考前

复习目标:学科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本轮复习是市统考前的一轮复习,本轮复习要做到:(1)立足学科内综合,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坚持一周一次学科综合考试。(2)精选试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在市统考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结合近几年来江苏各省市测试反映较好的试题,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掌握答题规律、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复习策略:(1)高三政治教师集体备课和共同探讨问题,营造协作氛围,避免各自为政。寻找在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上的交汇点,增加教学与复习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以实现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

(2)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规律的把握,同时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格式,书写,答主观题要做到术语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以增加非智力因素得分。高考答卷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标准答案与学生的答案悬殊太大,学生的回答普遍不全、不准、不优、不简,层次不清、东拉西扯,卷面不整洁,字迹不清楚。

(3)最后一周,返朴归真,回归教材。熟记核心概念原理。

(4)在综合训练阶段,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题、审题要仔细、慎重。

对“熟题”的审查不要凭印象。应当特别仔细、认真阅读,注意它的细微变化。对新颖的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只要耐心多读几遍,熟能生巧,就能找到解问题的办法。注意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阅读题目时注意区别显现信息与隐蔽信息。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弄清题目内容是属于教材的哪一部分,然后再根据题意认真作答。

第二、答题要确切、简练,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

第三、建议学生按顺序和“先易后难”的原则作答。当然,考场上合理的分配时间也是应试成功的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加强定时训练,使学生视个人实际把握答题速度。

篇8:浅谈乡镇中学高三数学复习策略

一、学法指导

了解一下高三首轮复习的的基本策略示意图 (如图1)

在复习中, 教师一般是先单元再综合复习.单元复习中的重点是“破解各个知识点”, 再通过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的对策是先深刻理解每个知识点, 以及由每个知识点引申出的定理方法和解题思想, 并从中得到解题的感悟, 提高解题能力.因此在高三课堂教学时, 学生要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本着研究的思想准备听数学课.听课时, 将思维适当地置于教师的思维之前, 即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你能稍微有所超前, 能基本上揣磨出教师下步可能解决的步骤方法, 以及教学内容安排的大致原因.另一方面, 教师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应积极思考, 主动、积极的听课是提高成绩效率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关注笔记

数学复习时要关注笔记!不少学生在复习中容易忽视这个问题.高质量的复习笔记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第一轮学习时, 往往不能深入的理解, 将高中数学不同章节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复习, 在内容和思维上有较大的跨度, 如果不把它们记下, 一到下课就极易忘掉甚至搞混淆.因此记笔记有备忘的功能, 同时笔记上内容也为课后的思考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 也可以将上课没有及时理解的内容留作下课后再去思考等.

另一方面, 数学笔记应该怎么记?记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记以下一些内容:典型例题 (教师上课讲评的或者自己在课外见到的) 、解题方法 (常规方法和特殊方法) 、某一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归纳 (如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单调性的方法、求轨迹的方法等) ;解题思想 (整体代换思想、主元思想等) ;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己的疑问、教师补充的内容、知识体系、解题感受 (可以在每一天或一段时间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些) 等.总之, 一本数学笔记就是将教材内容、上课所得和个人思考三者结合的结晶, 是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参考资料.笔记本上记下的就是财富, 常常翻阅就不会遗忘.

三、必要训练

1. 题量:

每天做不少于18道题, 其中至少有4道解答题.

2. 处理:

解答题处理: (1) 分析清楚题意; (2) 形成解题思路; (3) 完整书写过程; (4) 验证和反思解题过程和结果;填空题和选择题处理: (1) 常规解法的训练; (2) 特殊方法的发现, 以提高解题准确率和速度; (3) 试题的关键之处分析.

3. 总结:

复习中每天要做不少题, 上课时老师要讲一些例题, 自己可能还要在课外再做一些题, 这样一来, 一天做的题目就很可观了.如果对这些习题不加总结, 那么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时间一长, 还会影响学习信心的, 因此复习中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地总结可以分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章或一单元的知识体系, 使自己对该部分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总结典型例题的解法, 尽可能地做到举一反三之效;总结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以使今后解题时能做题型归类 (如函数的最值求法二面角的求法, 解几中的中点弦问题的处理方法等) ;总结解题中方法的优劣, 寻求方法的最优化;总结解题时常出错的地方, 提醒自己不再重犯等.

4. 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在复习过程中, 要对课上内容、做习题时、考试时、或是同学之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学习中的一些灵感加以思考, 或许在激烈的思维冲突中得到你前所未有的体验, 渐渐的你还会因此喜欢上数学.

5. 训练:

每天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包括习题任务是复习中的一处重要环节.不少学生在开始时, 还能跟上老师的进度, 但过一段时间后, 复习资料上的习题就是空白片了.教师需要从恰当的心理角度出发, 鼓励学生坚持反复训练、思考.

四、难点突破

重点知识构成了高中数学的骨架, 对其准确及时地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 搞清某个知识的定义, 包括其条件, 结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完整含义;

2. 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定义或有关知识的内容;

3. 能举例说明;

4. 能应用该知识点的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知道它可能在哪些地方应用, 同时注意定义的充要性和等价性.

难点知识之所以成为难点, 是因为其理解上的困难和应用上的生疏, 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瓶颈.突破了这一点, 就实现了知识的跨越和能力上的提升.对难点的突破, 重点要搞清是什么地方最让你难以理解, 要逐渐让其明确, 具体, 细致.再深入思考, 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般都是可以解决的.

上一篇:保护环境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寿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