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小课题研究总结

2024-07-02

体育小课题研究总结(精选6篇)

篇1:体育小课题研究总结

嘎斯小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体育

小课题阶段研究小结

课前准备活动的目的:指较剧烈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先得到适当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运动动作作准备,以预防伤害事故。

作用 :

1、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操作。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

3、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加上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从专业角度讲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都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运动生理学理论上讲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

小学体育课中也需要如此,虽然孩子们在体育课中的运动强度不会特别的大,但为了防止运动损伤和增加课的效果,就一定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尽量注意:要保持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同时,准备活动要具有小学特点。准备活动不只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

上了这么多年的体育课,我发现同学对每节课之前的准备活动有了厌倦情绪,认为准备活动是多余的,不值得重视,因此我专门花了一些时间来和他们讲讲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我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深知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我还要尽量注意:

1、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准备活动要具有小学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具有独特的特点。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再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准备活动不只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要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因此上课时必需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懈努力,及时总结课堂中教学的不足,做到让学生易懂、易学、充分掌握运动技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王志国 2016年12月19日

篇2:体育小课题研究总结

昌吉市第一小学杨志春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一旦对某个事情产生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那些曾看似不可能的事也会轻而易举的被我们解决,相反如果我们缺乏这个动力,我们就会混混沌沌的过日子。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潜力的关键。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没有规划,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造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二是基础知识差,难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思想;三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通过环境的熏陶和培养,一方面可以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另一方面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目标,否则教出来的学生不是心理不健全,就是人格不健全。

二、我们应该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可能因为喜欢上一位教师,而爱好上这位教师所教的那门课程。同样也会因为厌烦一位教师,而影响他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想法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自己,如何才能做一个让学生喜欢、拥戴的老师呢?

(一)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你不博闻强识,爱好广泛,你怎么满足那些嗷嗷待哺,日益向上的学生?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自己必须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否则你就难当大任。尤其是处在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多阅读各方面的资料信息,需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二)教师必须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心情愉快、精神饱满的老师,让别人一瞧,就如同身受,自然而然地跟你产生共鸣。另外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教学外还要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释放自己心中的压力,尽量保持一个好心情。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群愁眉苦脸的人,他们就会感觉压抑、沉闷,想提起学习兴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学生。

(三)教师的语言应该幽默、风趣。

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激情,使学生想听,愿意听。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有疑必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教师要关爱学生,体谅学生,帮助学生。

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如果你真心对她,她也会真心喜欢你,这叫爱出爱返。另外关心、体谅学生也是我们身为人师的职责,既然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一行。如果你对此不以为然,对学生冷漠,相信他们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好感的。因此要取得学生的尊重,首先应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一定能行。

(五)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时时促进学习的愿望。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要让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否则,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所长、获得成功。如果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老是得不到老师的注意,他就会渐渐降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位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他会渐渐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怎么会有上进心,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呢?相反,一位学生感觉老师很欣赏他,他会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力表现自已,常此以往,他的信心大增,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利等等。别忘了你的一个微笑可以点燃孩子的一个希望,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可以增加学生的勇气,你一句赞美的话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大家知道学生都有向师性,你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要想让学生学习好,那你必须严于律己,说一不二。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使他们会学、乐学

比如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它就不再索然寡味,而如果将图文并茂、音色俱全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的话,那些即使是单调无趣的内容也常会妙趣横生。因此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具有活跃性、探索性、社会性和意义性的学习活动很感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通过实例来说明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篇3:谈体育小课题研究

一、体育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1.选 题

每一项课题的研究顺利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题的选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 虽然只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雏形, 但对教师和学生来说, 是体育学习的一个全新尝试。对于体育小课题的确立, 教师不要包揽一切, 自己作出决定, 而应该把自己放在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位置上, 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体育小课题可以由学生提出, 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共同提出。

在确定课题前, 教师应多诱导学生, 提出一系列问题, 如“在体育方面你最乐于探究什么问题 ? ”或“你身边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中, 人们常采用什么样的锻炼或运动方式? ”广泛征集学生意见, 让他们充分结合自己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 积极开动脑筋, 大胆质疑, 人人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用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然后进行问题的筛选。

2.指 导学生 设 计方 案

研究的课题确立后, 就要指导小学生做好方案的设计工作, 使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对整个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在研究前先确立研究小组, 小组一般是自由组合, 有的三五人, 有的五七人, 当小组成员从开始的不稳定状态走向稳定状态时, 各小组都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召集人员, 商讨方案的设计并负责记录有关实施的内容、方法步骤等。在设计方案研究刚开始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 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设计, 最后由师生共同点评。

如高一年级《民间传统体育的研究》小课题组, 在选定小课题后, 确立了以下几个研究内容: (1) 在生活的社区和乡村里, 向老人和爸爸妈妈征集民间体育项目。 (2) 对征集的项目进行筛选, 选出有代表性的且简单易学的项目。 (3) 在全组同学中尝试练习。 (4) 体育课上汇报演出等。 (5) 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又如《民间健康俗语的研究》小课题组, 确立了以下几项研究内容: (1) 向家长和周围的人征集健康俗语。 (2) 筛选、编辑俗语 (3) 向老师或家长、网络查询健康俗语的由来和基本含义。 (4形成健康俗语小册, 在全校推广。 (5) 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学 生学会 整理 、总结 、归纳 小 课 题

传统的教育基于问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认识, 其功能体现在习得和模仿, 只求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所谓最好的处理方法。体育小课题研究在不同的小组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郑板桥对写作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课题, 就是对他们在小课题研究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撰写研究报告或练习心得。这一过程是学生小课题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尽量取得语文和数学老师的配合,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 学生对体育小课题的整理和总结更多地涉及数学和语文知识, 这是一种跨学科研究。应尽量让学生理出一篇完整的课题成果报告, 并在最后对每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对每个学生最闪光的一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 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二、体育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1.体 育 小 课 题 研 究 活 动 改 变 了 教 师 的教育 观念

开展体育小课题研究活动, 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师、器械、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以“学生、活动、社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活跃、敏捷的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教师相形见绌。通过体育小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改变了对学生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从以前单方向的教学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学习。

2.体 育 小 课 题 研 究 活 动 转 变 了 学生的学习 方 式

通过体育小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发现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学习方式也有了明显转变。 (1) “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经过体育小课题研究活动 , 学生发现体育的趣味性、实用性、方法性和科学性, 也从活动的成功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而且, 在课余不再无所事事。 (2) 变“机械学习”为“探究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 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学习。在体育小课题研究活动中, 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 (3) 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在体育小课题研究活动中, 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又有和谐的团结协作, 相互交流信息、切磋技艺、分享资源, 体现出集体竞争的团队精神。作为课题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 既获得知识和技能, 更有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以后的学习中, 合作、交流、共享成了主流。

3.体 育 小 课 题 研究 活 动 发 掘 了 学生 潜 能

在体育小课题研究活动中, 我们发现某些学生的表现与课堂中的表现判若两人, 某些课堂中无声无息的学生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甚至成了课题组长, 而课堂中的活跃分子则成了活动的配角。而体育小课题研究活动, 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巨大舞台,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空间。

篇4:体育小课题研究总结

School of Sports,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和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转变,社会体育专业被认为是21世纪体育类专业中最富发展前景的朝阳专业。从1993年我国开办该专业至今,开办本科院校已超过216所,跃居体育类5个专业的第二位。然而,在布点院校持续增长,专业地位不断上升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毕业生就业率低[1-3],且呈继续下滑趋势[4];专业并未成为受学生追捧的热门专业,平均在校生规模为271人,近两年平均年招生规模仅55人,许多院校呈下降趋势[5];实行体育大类招生的学校,高年级分流时选择社会体育专业人数逐年减少,专业濒临死亡[6];某些学校由于办学规模小,办学成本高,就业差等原因而停办[7]。因此,如何摆脱困境,提高就业就成为事关社会体育专业生存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的人才需求,提出各高校应对人才市场进行细分,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和非体育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思路。

1 市场细分理论及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市场细分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是指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就是一个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群体。市场细分对企业生产、营销的一个突出作用是:通过对细分市场的购买潜力、满足程度、竞争情况等的分析,探索出还未被满足、发现或占领的市场,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匹配的细分市场(即目标市场)开展经营。根据规模大小,细分市场分为大目标市场和小目标市场。企业一般偏爱大目标市场,对小目标市场,由于市场份额小而往往不予重视。但是,市场份额大,竞争对手也多,竞争也越激烈,进入大市场企业只能争得一部分市场份额;而对小目标市场,由于竞争对手少,甚至没有竞争者进入,因而有可能占据该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甚至全部。因此,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目标市场越来越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市场细分理论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曾出现过16个专业方向[8]的现象,在2009年3月华南师大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社会体育专业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专业方向被概括为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三个。对专业方向的归并是对办学中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方向混乱的规范和凝练,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基本上把目光投放到这类大目标市场。但是,社会体育工作并不仅限于以上3类,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体育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方式,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衍生出许多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的职业岗位和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为适应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他们对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多向、灵活的[9]。因此,针对大目标市场就业中出现的尴尬,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对市场进行细分,在社会体育领域内寻找新的人才需求类型,在其他行业开辟新的人才市场,使社会体育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2 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需求分析

2.1 社会体育服务部门内新的人才需求

2.1.1 “社会体育+体育信息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以其全球性、交互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有效地延伸了企业的活动空间。在体育行业,一些实力雄厚的体育用品公司开始加强自身的电子商务建设,将其作为提高体育用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福建万年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深圳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青岛英派斯集团等一批体育健身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上广告促销业务;李宁、361°、安踏、鸿星尔克等纷纷开通自己的网站或者与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电子商务运营。目前,我国大部分体育用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与其他门户网站建立了伙伴关系[10]。电子商务以其全球化、分众化、全天候、无店铺、零库存、即时配送上门等优势已成为体育用品经营的一种新模式。

企业宣传方面,许多体育用品企业还通过自己的网站,为广大体育消费者提供及时的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信息,满足用户的需求,以达到树立企业品牌、促进销售的目的,在这方面,李宁、安踏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1]。

在企业管理方面,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企业纷纷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完整收集、迅速传递、正确处理和有效利用,以保证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在2000年就正式启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实现了企业财务、生产计划与控制、销售与分销的电子化管理,提升了企业内部运作效率,使李宁与阿迪达斯、NIKE在企业内部管理上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除体育用品企业,近几年兴起的健身俱乐部不论规模大小,大部分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用以宣传自己,发布产品和服务等信息,在管理中也基本实行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一些著名的体育经纪公司、大型赛事组织承办单位也建有自己的网站,进行赛事推广宣传、体育赛事管理、票务销售等。

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在体育企事业单位中的使用日渐普遍,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其在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却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我国体育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更多地依赖于专业技术公司,企业自身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由于涉及商业机密,一些信息、数据不便透露给专业技术公司,使得企业拥有的数据信息所隐藏的商业机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充分挖掘、及时发现和利用;由于存在着公司间的交流、沟通和协调,导致网站后期维护难,更新慢,信息发布滞后;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体育文化、体育营销理念的缺乏,在设计、宣传时很难贴切地表达体育元素,降低了宣传和营销效果。目前,许多体育企业的网站仅成为介绍、宣传企业或产品的平台。因此,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角度,从宣传的角度,体育企事业单位需要自身的电子商务、体育信息管理人才。

尽管许多高校开办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专业以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社会体育领域的这类需求却长期未能得到满足。原因首先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定位较高,很少有学生将职业定位在社会体育。其次,缺乏体育基本文化素养而难以应对相关工作,有时哪怕是一些最基本的体育常识的缺乏而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来校招聘的361°、双星负责人访谈了解到,体育企业需要的是既懂技术,又具备基本的体育文化素养,对体育用品市场动态和交易规则有一定了解的复合型人才。重庆力美健、超越等健身俱乐部负责人谈到,俱乐部网站的维护和管理人员最好由内部的人员兼任,对既具备健身指导技能和管理能力,又具有能胜任网站维护和管理能力的毕业生更受健身俱乐部的青睐。第三,缺乏牢固的专业思想,就业于体育行业仅是权宜之计,就业后很快转行的非常多,造成企业人员频繁流动,增加了招聘和培训成本。因此,从人才对自身的定位、体育企业对人才复合性技能的要求和从业思想的牢固性角度,在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中培养这类人才是满足社会需求的较好方式。

2.1.2 “社会体育+外语”人才的市场需求

21世纪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国际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体育国际化使外语成为从事体育工作所不可缺的交流工具。吴贻刚[12]指出,目前需要熟练运用外语从事体育工作的领域主要包括体育外事,体育健身教练与辅导,涉外体育营销、公关与咨询,涉外体育报道与信息工作,王玉蕊[13]认为还有涉外体育旅游的咨询、组织和导游。他们调查表明,在外资机构集中的大城市或外国旅游者较多的旅游地的高级宾馆的涉外体育健身俱乐部,存在着为外籍人士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需求;在具有跨国背景的体育中介公司从事国际体育赛事营销工作中,存在与外国厂商、广告商进行谈判,为外国体育赞助厂商提供咨询,组织国际体育赛事等同时具备较高的外语交流能力和体育运动项目、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营销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2 跨越社会体育服务部门边界的小目标市场需求

随着体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已成为现代组织对内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对外增进组织间交流与合作、维护客户关系等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主,多学科发展的高校,通过对本校社会体育专业近5届毕业生就业的统计(见表1),对来校招聘单位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非体育企事业单位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招聘单位的负责人指出,他们需要体育人才为单位组织开展各项职工体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代表单位参加各种体育竞赛以提升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与其他组织的交流沟通;把体育作为客户关系维护、商务公关的新手段等。但同时指出,这些工作目前还属于一种兼职状态,体育人才还需要承担一些行政管理、文秘、市场营销等其他工作。目前,一些高端企业如通信企业、IT企业这类需求较旺。因此,非社会体育服务部门存在对“体育+行政管理”、“体育+市场营销”等人才的需求。

表1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8~2012届毕业生就业通信企业、IT企业及工作内容

3 基于小目标市场的社会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3.1 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的含义及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是指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在体育服务部门和非体育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具有社会体育和非体育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小量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能胜任健身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经营管理、职工体育、体育商务公关,也能胜任社会体育领域内其他新型岗位,其他企业的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的新型人才。

3.2 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是小目标市场人才最突出的特征,人才培养就是把社会的特殊需求与各高校的学科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实行“社会体育+非体育专业”复合型的知识和能力配置,采用“1.5+2.5”或“2+2”分段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第一阶段,实行社会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人才牢固的专业思想,安排3~4学期。第二阶段,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资源和行业优势,分流培养各具特色的小目标市场所需的人才,安排4~5学期。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与目前每一阶段分别接受一个专业的教育,两阶段的教育内容基本独立、分割的两段式模式不同,小目标市场的人才培养是在两阶段都进行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并在第二阶段增加一个副修的非体育专业的应用型技能教育,相当于一个插件镶嵌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当去掉非体育专业这个模块后人才的社会体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仍然相对完整,社会体育深度并不受影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宽度适当收窄,但由非体育专业从另一角度来弥补。

图1 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3.3 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3.3.1 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1)课程比例以社会体育专业为主,非体育专业为辅并服务于社会体育的原则。增加非体育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人才的专业技能以满足社会体育事业发展中新的岗位、业务需求,使人才的市场选择面更大,课程设置应体现为社会体育培养人才这一目标,而不是把人才培养成其他专业人才。因此,课程设置应保证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完整性和深度(宽度可适当减小)。作为副修的非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以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构成,重在培养人才的工具性、实用性技能,学分学时控制在总量的20~25%,即35~40学分,560~640学时。

2)牢牢把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小目标市场人才培养是在通识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这一完整的本科教育基础上增加一个非体育专业教育,在短短的4年中要完成两个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有限的教学学时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突出,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达到精简学时学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目的。小目标市场的人才定位为应用型,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本位,注重知识的复合型、现时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准。因此,课程要讲求实在、实用、必需,够用就行,即通识课程适用,基础课程够用,专业课程实用。对不实用、很少或者根本用不上,以及学术性、理论性过强的知识要懂得取舍,大胆弱化或剔除。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择在必需、实用和够用原则的前提下注重授人以渔,围绕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来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在课程中用方法来凝聚知识,把基本知识理论的系统性留给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和方法后去完善。

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两个专业方向教育的粗放性需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补充和充实某些知识和能力。因此,课程设置要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对课外时间的利用,以弥补课内学时的不足,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在后续工作中补充在培养阶段某些知识的缺失奠定基础。

3.3.2 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1)构建核心和非核心两层次的课程体系,对非核心课程实行弹性管理。把能力划分为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以核心能力构建必修的核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体系的主干骨架,以非核心能力构建选修的普通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体系的枝叶。对核心课程的要求是硬性的,对普通课程由于其对人才的核心能力的作用是填补、充实和丰满,即便部分未涉及到也不会对人才的核心能力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在后续的工作中仍可按需补充和完善,故对普通课程的要求是弹性的。弹性一是指对学分数量的要求用一个范围而不是传统的一个确定值来规定,二是指对具体课程的学分要求实行弹性管理,如大学英语普遍设置16个学分,但如果学生修读8个学分就通过了CET4,即学生已经达到本科外语的要求,那么后续的8个学分就可不修读,节约的8个学分既可从总学分要求中减去,也可用于修读其他课程,通过这种方式使普通课程体系成为调节学时学分的课程池,成为精简学时学分的重要途径。

2)设置大型课程、小型课程、微型课程、项目课程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根据大教育改革的精神,打破各课程间的学科壁垒,减少各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叠和冗余,增强各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和衔接,整合、构建培养人才核心能力的系列大型课程,使核心知识、能力板块化。知识呈几何倍数的增加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课程不断增加、更新。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学生系统、深层次地学习掌握诸多课程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课程设置出现课程分量即每门课教学学时减少成为一种要求和趋势。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中单位学时内信息量传递增大,教学效率提高,客观上也为课程教学时数减少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构建大型课程的同时,还应设置小型课程、前沿微型课程、讲座等灵活多样的课程,对综合运用知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设置项目、证书获取等形式的课程。

3.3.3 课程体系结构

图2 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

小目标市场人才培养采用2体系、2层次、4大类、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见图2)。2体系是指课程分为A学分和B学分两大课程体系[14-15]。A学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整的课内教学,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德智体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内教学。B学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实践,完成课程学习,经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考核认定而获得学分的实践类、技能类和体验类课程体系。不同于A学分实践类课程的统一性,B学分只对获取学分的课程模块做要求,具体课程由学生自己设计、选择,利用课后自主学习,完成课程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B学分强调了“多方位参与、重过程体验、促个性发展”的理念,旨在将个体的专业教育与进入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等社会化过程同步推进,使学生学会综合能力的自我构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专业理论教学与综合运用实践结合起来,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B学分是对A学分课程的拓展和加强。社会行知、个体发展能力如社会调查、安全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育中的体育运动技能提升、裁判能力,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数据库系统设计等技能培养都适合采用B学分形式,这些课程以项目、课题、资格证书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学习、实践,最后提交作品、资格证书等获取学分。

2层次是指A学分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群和普通课程池,核心课程按“领域”、“学科”构建成大型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主框架,普通课程形成人才知识、能力的枝叶。核心课程相对稳定,普通课程池的课程可以根据社会发展新动向动态加入和删减。普通课程虽然属于枝叶,但也不是简单地堆积和拼盘,课程构建同样要求模块化,每门课程要求小型化、微型化。社会体育学科基础课程不设置普通课程池。通识教育结余的学分可用于转修其他三类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

4类课程为通识类、社会体育学科基础类、社会体育专业方向类和非体育专业方向类。通识类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思维、沟通、协作、现代社会工具性技能等,普通课程池包括外语、人类与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修养等课程。社会体育学科基础类课程设置成有利于学生向邻近领域跃迁的体育学科基础的最小集合。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配置,但非体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应通过以社会体育相关工作为素材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体现非体育专业技能在社会体育领域的应用,非体育专业的普通课程可以设置出,但学分要求不必过多或不作要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完善知识结构的线索,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或工作后选择性补充。所有课程类按知识、能力构建模块化的子课程体系。

3.4 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体系的改造上,遵循以能力、思维、方法教育引领知识学习的理念,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两个专业间的对接与融合,坚持课内课外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程的评价模式,对行知类、个体发展类课程以过程、体验评价为主,对实践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类、专业技能提升类课程实行目标管理,以项目成果、作品、证书获得为标准。坚持开放办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单科性体育院校可扩大与其他院校的横向联合,通过联合培养或互认学分的方式获得非体育专业教育;对综合院校,实行跨院系选课,或将学生插到学校相应专业班级学习非体育专业课程。小目标市场人才培养由于人数少,适合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有针对性地宏观规划,对课程体系中的B学分课程如项目、课题进行指导,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想,给学生以自主、自由的学习空间,达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达到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5 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竞争模式

有双专业教育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见图3)。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构成了人才的两翼。当人才就业于社会体育领域内时,体育专业成为人才工作的文化背景,其他专业成为人才在体育领域内从事非体育业务的特长优势;当人才就业于非体育领域内时,非体育专业是人才从事工作的文化背景,体育专业为人才在非体育领域的特长优势。因此,无论在什么领域就业,人才都将因受复合型专业教育而具有差异的竞争优势,在组织内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

图3 小目标市场社会体育复合型人才竞争模式

4 结语

小目标市场人才培养不是为解决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就业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在社会体育事业中所产生的新的职业岗位需求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思路,人才的工作内容是体育企事业及其他组织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组织经营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体育需求的个性化,还会产生更多新的小目标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布点既包括体育院校,也包括师范、医学、理工、农业、通信、烹饪等行业院校和综合院校,而后者占到总数的61.05%[3],这客观上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师资和行业资源优势,打破规格统一、千人一面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具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走出办学的困境。

[1]项立敏,刘晓伟.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与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1677 -1688,1691.

[2]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25 -1327.

[3]刘瑛,张志斌.非体育院校办社会体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3):101-103.

[4]童莹娟.宁波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6(6):99-102.

[5]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3):135-139.

[6]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63 -666.

[7]于永慧.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与前景展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13.

[8]陈永军.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1398 -1400,1414.

[9]秦强.对国内外高校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0.

[10]张枝梅.电子商务对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8):139-139.

[11]赵先卿,李国,孙庆祝.电子商务系统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15-17,54

[12]吴贻刚.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91-93.

[13]王玉蕊,张庆春.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施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70-72.

[14]张绍荣,李彦.AB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9):103-105.

[15]张庆建,梁旭鹏,黄惠,等.普通高校社会体育课程AB学分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91-93.

[16]尚宁宁.综合性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3):75-77.

[17]吕秋丰,靳艳巧,林起浪.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88 -89.

篇5:小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潘 陆 秀

2012-6-28

我校体育工作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的实施,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使我校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健全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

一、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教学和游戏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本学期以《健康体质达标》为教学,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能认真的钻研新大纲和教材较好的把握新课程理念,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灵活的根据本校的场地和学校特色,将各种技能、技术都贯彻到教学当中去效果较好。在教学中以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来武装自己。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性,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的区别,使学生学有所得树立终生锻炼的信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在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训练工作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地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利用学生放假后进行训练,并在学生训练完毕后,自己进行总结,为求下一次的训练能把不足的地方一步到位训练好。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这个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也为人作了不少工作,并支持我的训练工作。因此,我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四、队型队列训练。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队型队列训练,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假期,对队型队列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队型队列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队型队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队型队列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

五、不足之处

1、活动兴趣还不是很浓,特别是女同学,存在着懒活动现象。

2、学生的吃苦精神比较差,有些学生怕苦怕累。

3、有一小部分学生还对体育活动认识不足,重智育、轻视体育。

4、学校活动场地不足,有些活动无法开展。

篇6:体育小课题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小课题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八个方面,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完成读书笔记与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学校意见;县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个人课题信息与结题意见。其中的前四项内容需要课题研究者详细的、有条理的、真实的填写,后四项为教育主管部门填写。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一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研究的背景意义、核心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背景意义

在这一板块研究者应当交代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研究者本人或者他人有什么样的帮助,研究者进行这项研究的范围。如《spark应用研究》的背景意义: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0个年头,在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创新以及教学研究氛围、学生体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着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之间的落差,部分教师消极应对,导致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但不喜欢上球类体育课等问题(研究原因)。为此,通过全面了解我校体育课球类单元教学现状以及分析spark课程理念,发现目前我们的球类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spark课程中球类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从实际的角度提出运用spark课程理念,创设本土化的spark球类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研究价值)。本研究将以何桥中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2.课题的核心概念

每个小课题表述中所用的词或词组,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一个不变值的概念,如地名、人名、学校名等,对于这些研究者不需要再做具体的解释,它们已经确切地表达了所指的对象。研究者只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准确的阐明所要研究问题中包含的一些比较生僻的、容易混淆的关键词,如《spark应用研究》需要向大家阐明什么是spark课程:spark课程(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spark课程最初是为“防止儿童的身体活动和体能发展水平降低”这一社会需求而设计的课程(mckenzie,) ,是以追求“健康第一”为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性在美国一线体育教师和广大学生中深受追捧和热爱。spark课程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完善、创新的过程中,历经20多年在7所学校反复试验。在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能力、心肺耐力、运动技能的发展、学习成绩、肥胖症的减少、课程内容和教师行为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课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还含糊不清,需要进行分解。研究者需要阐明在本课题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对本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为一些小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各个击破,达到解决本课题所研究问题的目的。

上一篇:化工厂岗位职责下一篇:留学宣传周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