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作文

2024-05-29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作文(通用8篇)

篇1: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作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今年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们全国的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难更是难上加难。这次北京两会突显了十大热点问题,这十大热点第一就是反腐倡廉问题,第二就是就业问题。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稳定之源,引起了社会、政府、高校、家长的普遍关注和焦虑,应该拿出政策搭建平台,予以鼓励和支持,破解就业这个难关,保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大学生就业难有其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经济的原因和国际的原因,现在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症。对今后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这个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笔者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总结出下列五个原因:

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就业难的困境。

从去年9月,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泡沫,那么金融泡沫破裂之后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并迅速漫延的世界各各角落。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震中在美国,震源是次贷危机,在各各国家都形成了堰塞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这次金融危机直接带来了经济衰退,从金融业到实体经济都受到了重挫和影响。因为金融泡沫破裂和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品过多过乱,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那么金融领域从美国的华尔街一次性下岗27000人。随后波及到实体经济,美国的三大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收到影响纷纷要求政府的救助。最近波及到欧洲,从西欧到东欧引发了商业银行的大规模倒闭,专家称其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二轮冲击波。专家预测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远没有到底,第一轮冲击波来自于美国,第二轮冲击波来自于欧洲,专家预计在今年7月份金融危机才能最终见底。

金融危机带来的是实体经济的萎缩,出口经济的衰退。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出口企业大面积倒闭,因为出口企业大量的是中小企业,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它们的出口订单减少,市场在萎缩,开工不足,加上国内融资难和劳工力成本提升的压力,出口企业倒闭了11万家,造成20xx万农民工春节前提前返乡,变相失业。春节后在南方找不到工作,在本地安排有难度。今年恰逢大学生毕业的高平台年,那么这两重压力使北京两会首当其冲的热议就业问题。

二、由国情决定了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

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就业上可以概括为“一大、三多、一少”。“一大”是指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降到1.83%,但是每年要新增1000万的人口。 “三多”是指农民工多、国企下岗职工多、毕业大学生多。“一少”是指就业岗位少。按照就业局的调查统计我国每年正常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在1000万左右;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在1700万左右,这样就可以粗略的算出每年过剩700万。逐年累计,形成“滚雪球”效应,就业压力越滚越大。今年遇到了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在下滑,那么今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要缩减到800万到900万。一面是增加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另一面是金融危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那么供求矛盾会越来越大。

三、大学扩招增加了毕业生的供应量,也相对加剧了就业难。

十年前,在中国高校兴起了“大跃进”,并校风、扩张风导致招生能力成倍的增加。在校大学生人数与八十年代比增加了15倍,大学扩招十年之后我们评价利弊。正面效应在于大学的扩招提升了我们高校的水平,提升中华民族的教育程度,促进了教育拉动消费,促进了教育产业化。负面效应在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增大了。高校贷款高扩招,造成现在高校普遍高负债、高贷款,纷纷陷入了财政危机。现在我们回头看,发现当时的大学扩招有一个误区,只讲扩招不讲转向,重数量扩张轻内涵增长。我国七十年代恢复高考的时候,每年录取大学生人数在20万到30万之间,那时叫精英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是社会天之骄子。随着扩招使大学生人数是原来的几十倍,但我们的教育理念依然是过去的精英教育,没有适时转向能力型的大众教育。严重的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轨造成大学生就业相对过剩。

我国过去基本是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三千年前孔夫子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教育,五十年代学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搞专才教育、精英教育,这些教学观念在当今仍然挥之不去。我们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还是按照学科性引导这种评估标准,引导大学校长的热点在招生上为了创效益,在学科建设上为了争名气,很少有关注就业的问题。现在市场上人才的结构是白领过剩,蓝领短缺,缺乏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而学科型、科研型人才相对过剩。

五、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大学生就业呈现“倒金字塔”状况。

现在的人才需求是基层的多,机关的少,呈“正金字塔”形。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格局却是浮在上面的多,沉到基层的少,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大部分学生毕业都愿意留在城市,不想去农村去基层工作。这是城乡二元化结构造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学习前苏联的模式,进行城乡分治,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待遇和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大学生就不愿意去基层工作。比如,县城一缺教师二缺医生,但是很多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不愿意去县城,生活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和城市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造成宁可在城里待业,也不去基层创业的情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这个问题才能根治。

所以现在无论从社会的角度看、从政府的角度看、从高校的角度看、从大学生自身的择业心态看,都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和转变。解决我们高校过去培养人才高分低能的现象和大学生择业上眼高手低的问题。有健康的就业心态,才能使就业有健康的循环和发展。

篇2: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作文

都说就业难,可究竟难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牵扯到我国庞大的人口数目。首先,在经济科技并行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自动化日趋成熟,手工生产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机械生产取代,这样就减少了一大批劳动力的市场需要。而目前的现状是,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数目不断增长,文化教育的普及,以及全国范围内各大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更无形中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以我的家乡新疆为例:据自治区办事处统计,20xx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总数高达约5.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余人,是历来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根据以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区毕业大学生人数不仅呈逐年递增状态,而且增幅也一年大于一年,尽管今年年初自治区人事工作会议已确保实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70%,但由于岗位数量确实有限,就业上岗前景仍不容乐观。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xx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为168,000;而20xx年这一数字已扩大为20,000,并且预计明年的数字会更庞大。由此看来,在未来的几年之中,等待就业的人的数量还会有所飞跃。

从去年年底延续至今的经济危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加深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了解到,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代表对此非常关心:“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的供给扩大了许多,而需求因为遭遇国际金融危机而严重紧缩,从目前的态势看,影响还没有见底,紧缩也没有到底,需求总量很不乐观。”但是问题来了,总要想办法解决。如何切实解决就业难问题,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水平择业就业,积极应对就业危机,从而转“危”为“机”,突破就业寒流,成了当今大学生关注最多的话题。

从去年底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陆续出台。20xx年中央下达的文件明确提出:“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排好就业,努力提高收入。”今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而去年11月政府公布的总额超过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刺激方案,更为促进就业打下强心针。除此之外,各地和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等,可以说,全国上下已形成了积极应对就业危机的态势,对于这一点,作为大学在读生的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希望的曙光的。所以,对于未来,不能灰心,不要丧气,切莫因为一时的阴霾,而拒绝前进的步伐,作为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我们,应该找到勇气去拨开乌云,重新看见绚烂的彩虹。

除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僧多粥少”,人才的市场输出供过于求这一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大原因莫过于“眼高手低”“有业不就”。据国内某大学最新统计数目显示,毕业生签约率比去年同期还高出0.7个百分点。其原因不过在于很多学生看到就业形势不好,不挑挑拣拣了。大,学生就业难中,有业不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方面,很多人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外企,而基层、中小企业、广大农村非常需要人才。没错,其实基层有着非常巨大的人才缺口,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而如今面临的现状是: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幻想一步到位的理想境界,希望走出校园就马上坐进办公室,可现实就是现实,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人还不能立刻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理性对待就业难的局面,认清现实的发展方向,调试心理同时树立起自信心,相信“我能行”。从底层干起,积累工作经验,汲取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与教训,不怕吃苦,不畏困难,为未来即将实现的梦想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危机面前心理调适非常重要。就像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这两年办事难,过两年会好转。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作为个体,必然要付出代价,我们要尽量缓冲,能做多少先做多少,等经济复苏后再充分就业。

篇3: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一) 高校大跃进式扩招影响。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 达280万人;到2005年, 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人;2009年为610万人。最近某些媒体甚至对前些年的大学扩招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大跃进”。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紧过一年。于是, 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二)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 如“宁到外企做职员, 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 “创业不如就业”, “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 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 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专业对口等方面。

(三) 存在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的思想误区。

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 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 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 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 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 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 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

(一)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先就业、后择业, 先生存、后发展”, 形成现代社会的就业观念。正确的观念带来正确的行动, 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政府应引导青年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 既能有效填补欠发达地区的职位空缺, 又能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大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 为广大农民服务, 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三农问题”作贡献。政府还应创造良好的坏境:一是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 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 始终坚持市场取向, 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 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 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 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 挤占就业机会, 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 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 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二)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意识到学生在其中的主体作用, 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观念, 加强对大学生的尊重与重视, 调动大学生参与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增强就业能力, 引导他们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促进自身发展。另外,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 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切实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 在此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帮助学生解决在择业、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发展形势, 了解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之间的矛盾, 妥善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价值观;当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自觉接受教育、理解教育, 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相结合, 维护自身利益,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高就业成功率。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在当前社会发展中, 除了要求从业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 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所谓职业道德, 是人和职业行为、职业角色相关联的社会化道德, 也是人们在参与工作过程中履行责任、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表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在参与就业时必须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岗位、职业, 切实执行相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与岗位社会价值产生认同感, 这也是形成职业道德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 也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让学生意识到任何工作都是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部分, 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各自的社会责任, 都应加强重视, 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 体现人生价值, 同时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应针对职业道德建设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 引导学生在应聘、就业中讲究诚信, 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信誉, 也可树立良好的形象, 便于企业接受和认可。因此, 在就业指导教育中, 除了基本的就业形势、面试技巧、沟通方法等教育以外, 应该将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其中, 并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过程。引导学生爱岗就业, 真正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 在工作中讲究诚信,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 学会珍惜自己的职业, 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三) 提倡大胆创业, 打破传统观念。

大学生毕业存在“等、靠、要”的求职心态, 而不想着自己去开公司、办企业。我们应该鼓励部分大学生大胆创业, 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 一个创业者首先是一个就业者, 同时还创造一定数量岗位, 带动就业。因此, 鼓励创业, 对创业进行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失业治理对策。我们解决就业问题, 也可以采取这种对策。另一方面, 是注重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中, 应首先着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 可以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选修课程, 比如, 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理论分析等课程, 丰富他们的创业知识, 为毕业创业打下理论基础。还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 去兼职或假期打工, 与今后的职业多接触, 为今后就业做准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 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 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 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 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 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蔡万红, 郭兆祥, 张雪莲.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科学与财富, 2012

[2].高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实现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刘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冯磊, 徐丽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对策选择[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8

[5].刘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研究[J].读与写 (下旬) , 2010

篇4:关于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问题

【摘 要】新课程理念对学生作文提出了个性化要求,而如何实现作文的个性化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质朴自然、情感真实充沛和理性思辩三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问题。

【关键词】学生作文 个性化 质朴自然 理性思辩

作文的个性化,是作文整体流溢出的一种独特魅力,一种独到的风格和韵致。作文要想夺人眼目,则要靠个性来装饰才会有亮点;作文要想博得青睐,一定要有个性闪烁其间:或质朴自然,或情感充沛,或闪烁哲理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的个性化应是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

在学生作文中,大多数呈现出这样两种情况:一是纯客观的的叙述和描写,无主观情感的表露,无自己的情感倾向;二是客观叙述描写与主观情感的表达分离,情感的表达成为无病呻吟,大多停留在文从字顺层面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因无情绪彰显而缺少个性。

一、质朴自然是一种个性

质朴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就是要写出真生活、真性情,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白居易作诗要先诵给老妪听,懂则可,不懂则改,直至老妪能完全听懂。孙犁的“荷花淀”风格,散发着淡淡的泥土的气息,以清新自然朴素著称。

冰心曾说过:“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忆读书》)冰心作品的可爱可读,源于浸润其间的质朴、纯真和挚爱。

质朴自然就是不事张扬,不搞铺排,不玩深沉,就是本色纯真及发自肺腑的情感表达。

看看江苏考生的《怀想天空》: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这是农村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文风不就是时下所提倡的质朴文风?而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自作多情的作文,则应在质朴自然上多下点功夫了。

二、真实充沛的情感是一种个性

情感充沛、真实感人才能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力量。巴金曾说,他写作不是因为他有才华,而是因为他有真情。“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情扣他心,只有真情溢于笔端,作文才能为人称道。

如何才能写出情感充沛、真实感人的作文呢?

1.抒胸臆,发真情

真诚敞开你的心灵,去掉多余的迎合、表白、空泛的激昂和拔高的表演。作文时务必从心理上彻底摒弃那种不愿抒真情、说真话,怕别人窥见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的认识,克服“为文造情”“无病呻吟”的弊病。近年来高考作文不限文体,为作文提供了极大的自主写作空间,直抒胸臆的作文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备受阅卷者的青睐。写作时应该以自由的心智抒情,以真切的生活体验抒写自己的所想所悟,表达自己的真心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好作文能打动人心的重要一点,那就是真诚之心。在高考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者的桥梁,是碰撞出阅卷者心灵火花的电石,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者的喜怒哀乐的琴弦,才会与你的读者获得共鸣。

2.对生活及其对象充满情感

要抒发真实动人的情感,首先必须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情感。对人事景物淡然漠然、漫不经心或不热爱生活的人,对事物不可能有情感性的感受。因此,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观察外物时,要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要展开联想,进入想像,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3.从细微处着笔

“细微处”可以是细微之物,还可以是细微之言,细微之神(情),甚至是细小之数。鲁迅从一次雇车的小事之中,见出了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于是有了严于解剖自己的独特感受,《一件小事》成了人们反躬自省的一面共同的镜子。从细微处着笔,就是要用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情感。文章要有感情,情因事而发,事感人而情自浓。无论是抒写爱国情、民族情,还是表现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友情、爱情都要因事而发。

4.情感表达须提炼

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浓缩。情感生活应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有生活味的情感能打动人,决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一定能打动人。一篇表达肤浅、粗糙、低俗情感的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作文须恪守“三不”:不夸张——写作时对情节不夸大或缩小而导致内容变形失真;不失实——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即使是细节也应合乎情理,给人真实感;不矫情——情感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与人之常情,而不是牵强附会。

总之,抒真情,说实话,重细节,多想象,用心悟,巧表达是写出情感动人的文章的有效方法。

三、理性思辩是一种个性

科学而理性的思辩充满着智慧的光辉,洋溢着时代的人文色彩。

理性的思考、辩证的分析,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设置看,学生的理性思考、辩证分析能力正日渐受到青睐,如2003年有“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有“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等。如果作文时不作一点理性的思考,没有一定的思辩能力,则很难写出让人信服的文章来。

1.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运用“即使”“如果”等假设的形式,采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迂回”战术,可能会使作文章更臻于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看下面一段摘自高考优秀作文《心中的天平》的文段:

“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重物,选择什么作为量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会使他显得亲切而又冷静;一个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高尚而又真诚;一个人如果能用责任感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坚毅而又可信。”

这位考生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理性思索,用富于情感的优美的文字加以表达,充满思辩色彩和哲理韵味。

2.由点触面

泛泛而谈,会使作文浮于表面;就事论事,会使作文流于浅薄。若能透过表象触及本质,或由点触面,会使作文更富于思辨性和哲理性。

如高考优秀作文《我爱唐装》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可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并绽放着最美丽的花朵呢?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呢?原来,这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是中国重振泱泱大国雄风之后,是人们足以骄傲地自称“我是炎黄子孙”之后对民族热爱最直率的呈现。爱祖国,爱唐装,爱这个能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国家的一切。我们的“海尔”拒绝了多少想要分一杯甜水的外企,我们的陶瓷惊艳了多少黄头发蓝眼睛。”

借“唐装”来分析“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不局限于就衣论衣,而是透过表象洞察到实质:从唐装到国货,到祖国传统美物,到国家经济腾飞,到国力强盛带来的认知观念的巨变。

3.换位思考

荣辱、祸福、苦乐、悲喜、美丑等,得失等,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换位可出新。感他人之所未感,言他人之所未言,你的思考就区别于他人,拥有了你的个性,你所谈的便是个性化的感受。

再看看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的开头: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对象眼中的结果不一样,原因何在?亲疏不同。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这样的论述,显得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4.忌绝对化

避免了绝對化,可以使论述的思辩色彩更浓郁。请看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理性的美》的结尾:

“也听一些短视的人说,这世界太冷,需要温度,需要感情。殊不知无聊地躁动是太感性,太缺乏理智。理智不等于冷,正如感情不等于温暖一样。理智是美的东西,一切美都是有温度的,理智的人也有感情,理智的思考也有局限和麻烦,只是有些理智只是所谓的理智,没有到达高的境界也就不会领悟到高层次的美。”

作者说明理智不等于冷,理智的人也有感情,“没有到达高的境界也就不会领悟到高层次的美”,这就使得文章有了思辩性,也有效避免了绝对化。

篇5:关于中小学生健康问题的英语作文

The 21st century is a competitive era of information. Internet, with its rich content, broaden horizons and fast way, presented to us a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new world, make people never leave home can understand ev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first time, learning all kinds of cultural knowledge, etc.

We should also be soberly aware, however, the network that the “double-edged sword” while brings us much convenience, also brought a huge negative impact. Due to the current network management is not enough standard, both healthy beautiful things on the network, also has a sleazy content, some poor self-control of the students, it is difficult to resist the erosion of harmful information, indulge in Internet cafes, addicted to online chatting, a net to love, war, online games are becoming undisciplined, tired of playing truant, catastrophic, clean and pure mind was poisoned, eyes, body have been harmed, affected by the great learning, or even on the path of the illegal crime.

篇6: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作文

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摘 要: 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 现状 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2009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其中第六项就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我结合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现状等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与构成

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上一个特殊劳动供给群体,其就业能力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及相关知识学习、积累,对自身潜能进行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实现就业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而拥有就业能力才能使其获得持久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保障。就业能力是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构成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关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三大方面。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基础能力不强,知识结构有待优化;(2)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3)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足;(4)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1)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2)对语言表达、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等能力培养的重视与训练不够;(3)创新创业教育缺失;(4)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到位,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应对措施

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我提出四点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特色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从本专业、本学校及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行业、文化与专业特点,制定具有地域性的特色培养方案。专业教学以应用性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培养实用型的一专多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迟效性,强调培养方案的广度和前瞻性,以增强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优势。

2.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学科特色,突出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与综合性。构建相同学科基础平台,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体现专业特色;构建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毕业生多层次的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通过建立各种文化社团,举办各种类型的人文科学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活动促教育,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基地实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实操技能,而且有助于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实现“零距离”上岗。

3.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锻炼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协调人际交往的关系,学会组织管理各项具体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等的关键能力。

(三)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更大程度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见,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效改变就业难的局面。

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创业素养。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实际、市场相联系。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学与指导,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触动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激情。另外,有针对性地把各行业优惠政策、行业特点、行业前景分析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构建全方位的行业创业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创业前就能对将要从事的行业有客观而全面的认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手段,强调与真实创业环境的有效对接。通过举办创业工作坊,以案例探讨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定期组织创业聚会,并邀请社会上的创业者参与,让学生在聚会中与创业者零距离接触,去分享创业者的成败经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的历程;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情境,使学生将创业理念和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锻炼学生个人及参赛团队的创新创业能力。

3.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设立创业基金,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成立创业协会,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大学生创业科技园,为学生项目的申报和创业前期启动提供大力支持和孵化服务;建立校外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鼓励和吸收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创业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和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同时,改善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的问题,注重吸收社会各界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成功人士,特别是各行业企业家担任创业兼职教师,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是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是沟通学校与社会、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的桥梁。就业指导能帮助大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求职方向、提高就业能力。

1.加强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对就业政策缺乏了解,择业时往往在思想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讲解,学生能了解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制定的行业性和区域性就业政策,以及学校制定的具体实施意见。只有广泛宣传就业政策,才能引导大学生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

2.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四化”要求。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制定周密的培养方案,利用专业化、信息化的服务方式,全员参与,全程指导。

(1)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指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所学专业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讲座,结合学校各种活动有计划、分层次开展指导,寓就业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提升就业能力。

(2)全员化就业指导。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而且需要教师(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全员化还包括拓展培养对象的广度,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培养的不仅仅是少数的学生精英、学生干部,更多的是普通的学生,在开展各种就业活动、提供各种锻炼机会时,应关注普通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要加强对困难群体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3)专业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要求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与求职意向等,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服务内容不仅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教育,而且要加强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技巧与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第二,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做到持证上岗,保障专业化的就业指导。

(4)信息化就业指导,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实现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

3.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立正确的“学业与职业相结合”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提升就业能力。

(1)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未来职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选择性开设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的生涯规划课程与讲座;提供职业素质测评、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强化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学会合理地制定与自身职业性格、兴趣、才能相匹配的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职业理想的具体步骤和行动计划。

(2)实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班级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氛围。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队辅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促进学生发展职业兴趣和提升职业能力;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团队游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团队辅导也可以和角色扮演结合起来,角色扮演结束后,将现场的感受及时反馈及分享,帮助学生缩短寻找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历程,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

(3)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构建通畅、有效的信息渠道,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及时的信息更新不仅可以使职业指导人员能够掌握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变化信息,便于更好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而且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潜能、能力倾向,结合职业期望确立未来的职业定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体系,其中,专业能力是前提,综合素质是关键,创新能力是核心。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不断促进其就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第1版.[2]樊亚萍.以能力为本 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30-32.[3]袁永平,叶远兰,刘宏波.关于培养高校农学类专业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0):39.[4]赵国霞,李山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构建与机制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105-107.[5]唐翔.试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13-15.[6]袁永平.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9,(19):229-230.[7]邵霞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开展就业指导工作[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1-63.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观念滞后、所学专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实践能力不强、应聘求职能力欠缺等四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和大学生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 不足 有效措施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究其原因,除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与结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外,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制约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对缓解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构成、评价机制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郑晓明提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国际劳工组织(IL0)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2]。重庆三峡学院研究者任江林更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它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单位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第二个层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第三个层次是求职技能。这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

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就业能力是一种以就业为目的的特定的综合素质集合,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不断演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对照一下就业能力的定义,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观念滞后。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然而受长期以来精英教育的影响,不少大学生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做了分析和阐述,以探讨当前学生就业迷茫和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DFEE)把就业能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学者Overtoon(1998)则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

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所谓就业能力,应该是个体的综合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它指的是通用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1.基本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工作选择上拈轻怕重,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这是缺乏基本工作能力的表现。

2.专业技能不够

大学生经过专业训练,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就是专业技能,包括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然而,一些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扎实的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

3.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能否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认真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

很多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陷入一种迷茫状态,而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次对205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2%的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

(1)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在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改变课堂授课模式,引入企业家、校友等,通过开设讲座、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形式拓展就业指导内容。

(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每年,学校组织面向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此类大赛积极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推销等能力。

2.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百草根商贸集市、创业园项目等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计划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社会实践形式。通过创业大赛这一广阔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闪光点更加发扬光大。创业计划大赛可以培养参赛者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在准备创业方案的同时,也是一个彼此学习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加强对团队责任感的过程。

学校充分利用政府对创业的支持政策,利用政府举办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培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培训、政策信息服务等内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大赛,对有一定市场潜力和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给予创新创业基金扶持;组织成功创业的女性到高校进行事迹演讲,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和择业观等内容。在校内组织了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

3.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相当重视的,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也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同时,在课程中大幅度加入实训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体系。开设创业实务课程,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改革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通过专业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会等途径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的制订,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和相关的就业能力嵌入课程设置中,从而使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

加强校企合作,让大学生有更多的见习和实习的机会。使大学生得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展现自己就业能力的机会,也可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要,调动了就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增加了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也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4.做好大学生就业管理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进一步加强“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生源统计、档案整理核查、户口和档案派发等工作。认真做好就业的手续管理,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对自己合理的定位,并以阶段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要积极与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合作,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

要与个人价值的关系、远大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关系、人才与劳动者的关系,真正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调整好就业心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迎接工作。

参考文献:

[1]万茗,刘淑英.职业教育研究,2009,(5):68-69.[2]番禹人才网.http://.论文网在线 -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格外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本文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出发,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能力;经验和做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57-01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还要使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继而使这些能力成为受教育者在日后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获得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存在很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就业能力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根本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一面,也有客观的一面,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位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2.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导致学校“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管理机构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为四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为三年,不容许提前完成学业或延迟毕业;三是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等对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缺乏协调,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学岗位及教学管理存在不足:一是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仍处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乏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介绍和学校解决就业。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加强内涵建设和教学管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来凝练培养特色,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校的培养不能靠少数人,也不能只认为是少数人的事,更多的是让高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首先要充分调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进一步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的良好局面,形成“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其次建立就业指导的流程化管理,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业指导就要开始工作,并根据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通过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求职技巧、创业意识培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再就是积极引进专业教师,加快就业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政策,加强宣传,引进高层次师资,进一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实现就业工作服务的职业化。

3.发挥社会对教育的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还通过捐赠、设置奖学金、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等多种方式支持学校,为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锻炼的机会;高校要积极了解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状况,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拓展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当今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下,仍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动性欠佳,不去主动搜寻相关就业信息,不主动参加招聘会,创新能力不够。这样的心态必然导致就业困难,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在就业指导课上加强了主体性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和成就动机。此外,笔者还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创造性,着重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积极进行自主创业。

结语:

篇7: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在网络上接受了职业发展教育,观看了《生涯规划之自我教育》《求职自我营销》《大学生生涯规划之成功定律》等教育视频。听完这些名师的演讲我感慨万千,反思自己的目标,迫切想要找到我的职业道路。

要想顺利就业,首先就要在大学期间要有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这样几个步骤:知己,只彼,目标,抉择,计划,行动。之后我们需要做生涯的评估,一是前期的了解。包括收集资料、初步接触及初步评估。二是深度的探究。探究工作的重要性、各种角色的分量及对各种角色的价值观,并对生涯成熟(诸如计划、试探的态度、决策技巧、职业资料、适切性)、自我观念(诸如自尊、明确性、和谐性、认识复杂性、切实性)、能力与潜能的发展水准、兴趣范围与活动等进行深入评估。三是全部资料的整体评估。检验核实全部资料,并作评估预测。四是咨询。共同讨论、修正评估结果,包括了解个体目前与下一阶段的自我观念,职业的重组,了解生涯角色的意义,为成熟而再探索,探索具体的范围、深入探索以求专精化、职业准备、训练或工作、寻求自我实现的途径等一系列过程与途径。最后是讨论行动计划。将计划、执行、追踪评价结合起来,深入讨论如何具体实施。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自身因素有外貌,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环境因素有社会评价,家人期望,职业发展趋势等。这其中包括不利于生涯发展的个人因素。这种因素会造成一种经由特殊事件发生的生涯阻隔现象。生涯阻隔因素包括:个人特质,个人背景状况,环境状况及其他不可预期的因素,如生病等。下面再说说如何成功就业。成功就业是由三个重要支柱支撑起来的,分别是知识,能力和支持,是否成功就业在于知识和能力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和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我们必须树立三个理念,第一个理念是大学生要为所喜欢的职位量身打造一位合格的职业人。第二个理念是无论职业发展目标多么高远,都应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第三个理念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来自于合理的目标体系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喜欢和胜任的关系,只有找到一份你自己既喜欢又能从容胜任的工作,你才能获得成功。

要想有一份好工作,我们大学生不仅要有规划,更重要的是要走出大学生就业的思维困境。有人会说找不到工作就去提高自己能力,其实不然。思维观念的改变能迅速改变一个大学生的困难状态。现在好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于是有人抱怨大学扩招,抱怨中国大学太多。其实中国大学生比例在世界上属于稀少的行列,那为什么会有大学生就业难呢?这就是第一个思维误区,培养大学生并没错,关键是整个社会对于吸纳这些大学生没做好准备。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社会上的大学生就好像滞销的牛奶,杀奶牛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培养人们喝牛奶的习惯才能把牛奶销路打开。认识到市场需求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希望所在。所以大学生们要看到市场需求,按照需求发展自己。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过时的政策,过时的意识;二是教育体系的滞后。政府政策限制了人才的流通,限制了人才发展的积极性。教育体系滞后造成的后果是培养人才不对路和学位至上论的产生。还有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落后和就业素质的低下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试想一个学的东西与市场不对口,有再高的学历有什么用;一个只知道留学考研的学生,连求职信都不会写,有什么公司会要。因此我们不能一根筋学习,要学有所用,哪里有需求,哪里有机会,我们就去哪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自己的困惑,一是从文凭中心论走向就业中心论,二是找准就业目标和就业通道,三是找到新的就业文化,四是找到新的理想主义。

最后我想一个优秀的人必须了解求职和自我营销的诀窍,这会帮助求职者充分展示自己,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市场经济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商业化进程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在这个社会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国企,私营,跨国企业,自主创业,当然对我们的品质,意志,能力也提出了更多求。商业化颠覆了各种关系,只有利益在这个时代才

是绝对的。因此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景是依赖自己的实力,时刻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可以给别人什么。企业对大学生的印象无外乎低成本,没经验,有激情,责任心差等等,那我们如何改变企业对我们的负面看法呢。一是靠包装,简历包装,谈吐包装,外形包装。二是靠本质的改变,如思想改变,能力改变,事实改变。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需要增加社会实践,拓宽人际交往,加深商业体会,以及给自己有效展示。在求职中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困难,比如写简历雷同太多。有可能是缺乏思路,看的都是一样的指导手册,听的都是一样的辅导,创新不变,创新太难千篇一律,有的需要工作的立场,没有商业意识,弱者心态,缺乏互惠的商业基本原则理解,还有缺乏有效的方法,产品描述的单一和纯洁。还有面试难,完全不懂对方心里。有的是完全的被动地位,被挑选的位置,或者是竞争者太多,或者是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是缺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路。其实在求职中采取故事开始的策略:你曾经有过的梦想,为这个梦想做过的努力,努力中调用过的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为梦想努力的结果(结果可以是不成功的,过程是曲折的,坎坷的,磨难的),该结果有什么发展意义(人是要发展的,结果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提炼能力,概括能力),有什么失败的教训(没有失败难得成功,关键是不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摔同样的跟头),有什么成功的教训。也可以采取从对方开始的策略:您的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市场困难,品牌困难,竞争问题,人力资源问题),这些困难的原因((个人观点)战术问题,执行问题,能力问题,战略问题),解决困难的主要可能的途径(改变策略,提高竞争能力,落实竞争策略,执行),为什么我是一个理想的人(选一个动人的故事成功经历的证明),认识我的人是这样说的,了解我的企业有这样的体会,曾经过的事情证明。第三个策略就是坚持下去。如果被拒绝,你应该感谢给你机会,随时等待机会;也应该主动出击,要求试用,愿意免费试用,愿意拿出自己的方案并承担后果;同时要建立关系,把握商业关系中的本质要点。

篇8: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讨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 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减员增效,国家机关压缩精简机构,加之世界经济不景气给外资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市场对于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提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

2. 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男尊女卑”性别歧视依然存在,社会性别理论暴露出传统文化观念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念意识的滞后影响。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男强女弱的思想,认为男学生比女学生好用,即使女学生好于男学生,他们仍然要录用男学生。有些单位虽然录取了女学生,却要附加一些苛刻的条件。轻视女性的社会偏见,使大学生在进入就业市场前就遭遇到了不平等待遇。

3. 高校扩招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同样,女大学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毕业生的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的,再加上社会对女大学生的偏见心里,导致了女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4. 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影响就业

男女生理、心理、性格上的差别,是造成女性在择业竞争中处于不利情况的主要原因。在生理上,女性在身体上的强壮、力量等方面不如男性,结婚生育对工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对家庭的眷恋有时使其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点;女性在心理上,容易情绪化,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在实践活动中缺乏自信,意志不够坚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建立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

现阶段要解决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建立完善的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法规,制定和出台鼓励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引进激励与制约机制,对经营性单位招收女大学生就业达到一定比例,予以减免税等奖励,逐渐消除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偏见;同时通过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减少消除性别歧视,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权利。对受到歧视或处于不利地位的女大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2. 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

经济的改革,社会的发展,使女大学生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女性就业最集中纺织业、批发零售等行业,以及各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如今这些岗位已大幅减少。与此相适应,女大学生应转变传统的“一种职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据调查资料显示,旅游、餐饮、家政服务、保健服务等非正规就业将逐渐成为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式,同时包括不少与新生活、新科技有关的行业,如网络技术、广告策划、自由撰稿人、证券经纪人、律师、翻译、模特等。

3. 高校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强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明确中心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对女大学生在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另一方面,逐渐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对女生的需求数量,建立女大学生人才库,举办女大学生就业讲座、专场招聘会,加大对女大学生的推荐工作,拓宽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选拔范围,确保女大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和改进对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通过课堂教学、开设讲座等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正确的择业观。要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面对的各种挑战,引导女大学生看到各种就业机遇,增强信心。引导女大学生看到,当前我们已处于知识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科技含量正在增加,体力强度正在减轻,只要我们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真才实学,那么体力弱势就不存在。事实上,有很多优秀的女大学生凭着她们的能力使很多理想的用人单位频频向她们抛绣球。关键是要自信、自强,只有奋斗,才有收获。

5. 提高素质,发挥优势,增强就业应对能力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女大学生要想把握主动权、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能力全面提高,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塑造自己,以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许多男生不具备的优势。一是语言能力的优势使她们更适合于从事文字编辑、翻译、教育等工作。二是思维能力的优势,女生在形象思维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上具有优势,适合于形象设计方面的工作。三是管理能力的优势。女大学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好的个人修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往能力,适合行政管理、办公室、公关等工作。四是忍耐力的优势,在相对单调的工作环境中,能任劳任怨,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工作稳定性强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如果能正确发挥自身的以上优势,将会比男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女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我,降低就业期望值,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磨练自己,树立信心,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皓.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

[2]傅博娜,张慧,魏哲.从心理学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上一篇:2010--2011第一学期舞蹈总结下一篇:XX年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