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例分析报告

2024-06-22

刑事案例分析报告(共6篇)

篇1:刑事案例分析报告

忻州神达栖凤煤业公司

二0一二年上半年治安刑事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努力配合下,我公司平安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排查调处,实现了“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的工作目标,为我公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公司社会治安情况的主要特点

1、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明显下降。公司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领导小组按照上级的部署,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有效地维护了公司社会政治稳定。1—6月,排查矛盾纠纷2起,调处成功2起,未发生群体性械斗事件。群体性上访明显下降,到市、县级上访0起。

2、刑事案件得到明显控制。1—6月,全公司未发生刑事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很扎实,发挥作用不够。

2、一些措施还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13、一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和三村农民因扩建,占用土地问题,反复性较大,一时难以完全解决等。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平安建设的推进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各部门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部门的部分领导对平安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平安建设是软任务,只要不出乱子,不出大事,关系不大。有的在目前对平安建设工作消极参与、等待观望、左顾右盼、缺乏责任心,没有紧迫感,不敢正视存在的问题,导致工作不力。工作缺乏早抓、真抓、狠抓意识,主动性不够。同时,没有真正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给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2、责任追究不到位。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考核还不够科学合理,难以准确反映工作的真实情况。很大程度上造成一些部门领导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工作的精力投入不足。有的甚至不催不动,工作不主动,导致工作开展缺乏力度,流于形式。

3、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大。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公司综治组织建设,健全了相关机构,但作用发挥不大,一些工作基本处于应付形式。

4、治安工作缺乏新举措。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一是一些部门疏于防范,治安意

识不强。二是流动人口增多,出租房屋管理滞后。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流动人口管理因施工工队多、人员杂,一时不能进行登记造册。

四、对策及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果断处置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确保“三个不发生”,从而达到“三个解决”(即把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社会持续稳定,为我公司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1、进一步提高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各项工作。因此公司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维护社会稳定。要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政治意识。

2、坚持“严打”方针,采取强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下大力气把严重刑事案件压下去。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加强对重点目标等要害部位,特别是炸药库的安全保卫,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采取措施,加大禁毒工作力度。此外,要大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

3、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公司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市、县和集团公司关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有关部署,切实落实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把防范、化解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努力把各种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酿成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公司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到一线做工作,要讲究政策和策略,依法、及时、妥善处置,尽可能做好预防化解工作。

4、要加大治安防控力度。一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充实领导力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公司各部门要加强对出租房屋、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监管工作,同时对容易发生治安案件的场所实行重点清理和整治。二是加大防范工作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三是做好内部防范工作,做到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必须在搞好物防、人防的同时,抓好技防。要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5、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计划,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建设,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开展中小学生自护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学校治安秩序。

6、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和杜绝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一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管理,不留管理的漏洞、死角和薄弱环节;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把在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等方面存在的灾害和事故隐患整治好。

7、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治安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掌握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隐患,及时为公司提供预警性信息,及时果断地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防止其形成现实危害。要严格执行情况信息报告制度,重要情况信息要及时上报,严禁迟报、漏报和隐瞒不报。同时,要加强对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和判断,及时提出决策建议。

8、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公司各部门要按照省、市、县和集团公司要求,进一步强化维护稳定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把维护稳定工作抓紧抓好。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公司各部门的职责。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做好工作预案。对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工作疏忽大意或失

职、渎职而导致发生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事件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要坚决做到领导责任未查清不放过,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未处理不放过,整顿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消除不放过。

二0一二年六月

篇2:刑事案例分析报告

结课论文

放火罪刑事案例分析报告

2017113117

**

研究生一队

专业(方向)

法律硕士

**

二〇一九年一月

放火罪刑事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选取**放火案进行分析,主要围绕案件中被告人**的罪名认定、罪过心理及被告人供述几点争议焦点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案情及罪过认定,证据取信规则、放火罪与失火罪的认定差异来剖析本案。

关键词:失火罪;放火罪;罪过心理;被告人供述

一、案例介绍

(一)案由

放火罪刑事案件

(二)基本案情

公诉机关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男,1997年8月11日出生,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小学文化,市民,户籍地亳州市谯城区,住亳州市谯城区。因涉嫌犯放火罪于2017年3月13日被监视居住,同年4月6日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21日被逮捕。现羁押于亳州市看守所。

指派辩护人姜慧影,北京京师(亳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指派辩护人孙某,北京京师(亳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7年3月12日2时许,共同居住在谯城区汤王大道北段天润第一街区122号“金威防水”店内的被告人**因其父亲王某1、其姐王某2在一楼北间发生争吵,**至二人处欲将汽油浇在自己身上以劝阻,王某1上前夺下汽油桶时致汽油洒出,后**从口袋内掏出打火机并打开,引燃汽油后致一楼大量易燃物燃烧,**随即逃出屋子施救,后大火烧至二楼,致被害人王某1、王某2、李某1、王某3、朱某五人死亡,同时火灾造成店内全部物品及邻居部分财产损毁。经鉴定,五被害人均系生前烧死;店内损毁防水材料价格人民币84750元。

(三)法院判决结果

法院认为,被告人**采取倾倒汽油点火的方式企图阻止家庭矛盾,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致五人死亡,财物被焚毁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对**当庭提出其没有放火的辩解,经查,认定**放火的证据有被告人**的供述和李某3的证言在案证实,与现场勘察提取的打火机、鉴定意见、证人杨某、李某2等人证言相互印证,能够排除王某1、王某2作案的可能,证明了**企图通过点火阻止家人争吵,在汽油已经大量洒出、现场存在大量易燃材料的情况下仍打开火机,对着火的危害后果持放任态度,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后果,其行为应当已放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故对其此节辩解意见法院不予采纳,对辩护人关于**的行为构成失火罪的辩护意见亦不予采纳;对辩护人所提**在侦查阶段的供述不稳定,应排除其有罪供述的辩护意见,经查,案发后**因害怕被刑事处罚,部分供述否认其点火应属于正常反应,但2017年12月22日,**在知道其家人已经死亡后,仍作出了是其点火的有罪供述,其当庭翻供所称不知家人死亡,替家人顶罪的辩解显然不能成立,**的有罪供述与在案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应当认定为合法有效的证据予以采纳,故对辩护人此节辩护意见不予采纳;被害人王某2在案发时对情绪失控的**进行刺激和诱导,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一定过错,同时**的放火行为属于间接故意犯罪,对**依法可从轻处罚,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综上,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判决被告人**犯放火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本案争议焦点分析

(一)被告人罪名认定

本案中被告人**被认定触犯放火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院认为**主观上存在间接故意心态,客观上存在点燃汽油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五人死亡及若干重大财产损失,达到了放火罪的入刑标准,因此定性被告人**成立放火罪。而辩护律师认为被告人**是在争执中失手点燃汽油,主观上是想劝解家庭纠纷,并没有恶意防火的主观念头,应当认定为过分自信的过失,在刑法上过分自信的过失指的是犯罪嫌疑人认识到了危险大概率发生,但是自信认为自己能够避免危险发上,但是最终发生了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被告人**与家里人并没有大的矛盾,主要都是生活琐事的纠纷,**本人也是退伍士兵,身体素质较好,有能力在纠纷中使用打火机劝架而不点燃汽油。因此说,**应当认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心态,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的第二款,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被告人**应当认定为失火罪。

笔者倾向第一种观点。对于第二种观点,过分轻信被告人供述,本案中,被告人**的放火行为与危害公共安全的火灾的因果关系十分明确,对于被告人**,在明知屋内都是易燃物品切存在大量汽油的情况下仍作为的方式使用打火机,该行为有引起火灾的高度盖然性,可以认定**对火灾有至少间接故意的主观心态,因此认定被告人**成立放火罪。

(二)被告人的罪过心理认定

本案中对于被告人**的主观认识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间接故意存在争议。过于自信的过失,又叫“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特征表现为认识特征和行为特征,认识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意志特征表现为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行为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认识,采取一定的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而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在本案中,被告人**客观上虽然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在结果发生以后积极救火,第一时间报警和拉断电闸,为扑灭火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根据证人证言及相关证据认证,被告人**在放火时的主观心态应当为冲动情绪下不顾一切的放火心态,对于结果是不管不顾的,明知大概率发生重大火灾而用打火机威胁,最后造成五人死亡,若干财产损失的危害结果,因此法院认定其为间接故意有充足的法理依据。

(三)被告的供述效力认定

被告人**的供述在案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本案的定性需要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因此最能反应犯罪嫌疑人心态的就是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犯罪嫌疑人**在刚立案时供述自己放的火,是在吵架中一时冲动用打火机点燃了屋内的汽油引发的火灾,而到了审判阶段,庭上被告人**推翻了自己先前供述,声称自己是替家人定罪,自己没有放火。此时出现前后不一的被告人供述,法庭是否应当采信存在争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但庭审中供认,且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审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庭审中不供认,且无其他证据与庭前供述应征的,不得采信其庭前供述。在本案中,被告人其用打火机点燃汽油的庭前供述与现场勘验,证人证言,检查笔录、鉴定意见等基本吻合,能够相互印证。因此可以采信其庭前的供述进行定罪。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被告人在庭审中推翻了其庭前供述,应当排除被告人供述,不作为定案依据,而其余证据足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程度,因此可以根据其他证据认定被告人**的犯罪事实。

三、对放火罪刑事案例思考

(一)放火罪与失火罪特征区分

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4、主观罪过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构成,失火罪则出于过失。

(二)放火罪中罪过认定标准

放火罪中的认定难点就是如何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在两方面,在认识因素方面,过于自信的行为人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都有预见其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是对于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二者主观故意不同,过于自信过时的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凭借其自身能力、技术、经验、防范或者是某些外界条件等,其实施的行为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其认为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但是间接故意不存在这种认识错误,间接故意的行为人主观上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发生,这种可能性是会转化为现实性的。另外在意志因素方面,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虽然不积极追求,但是也不反对、不排斥结果的发生,但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其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排斥、反对的状态。

在本案中,被告人**对于危害结果应当是排斥、反对的态度,但是其应当意识到周围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并在此基础上仍然以点火相威胁,应当认定为认识到危害结果大概率发生但是放任不管的心理状态,认定为间接故意更加贴切被告人**的心理状态。

(三)刑诉中对被告人口供采信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三条在《死刑案件证据审查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基础上,专门规定审查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应当结合控辩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以及被告人的全部供述和辩解进行:1、被告人庭审中翻供,但不能合理说明翻供原因或者其辩解与全案证据矛盾,而其庭前供述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供述。2、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但庭审中供认,切与其他证据相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审供述,对于庭前供述的辩解存在反复的被告人,也可能在庭审中做有罪供述,此时在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下可以采信其庭审中供述。3、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庭审中不供认,且无其他证据与庭前供述印证的,不得采信其庭前供述。

本案属于庭前做有罪供述,而庭审中翻供的情形,而且其翻供并不能说明合理原因,也不能和已知的证据相映证。而被告人**所做的庭前供述能够和其余证据相互印证,形成完整证据链,因此可以采信其庭前供述。

参考文献:

[1]孙跃文.如何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王某放火案[J].法制与社会,2018(11):48-49.[2]李超.论放火罪中主观故意的有限推定[J].法制与社会,2017(11):74-75.教师评语:

评阅教师:

****年**月**日

[3]杨槐柳.从一起放火案看放火行为的罪与非罪[N].人民公安报,2017-08-07(005).[4]熊雯新.放火罪“重大损失”的界定[N].江苏法制报,2015-12-01(00C).[5]如何理解放火罪两个法条之间的关系[N].黎宏.检察日报.2005-04-07

[6]这种行为涉嫌失火罪还是放火罪[N].吴劲松,叶立伟.人民公安报.2017-03-27

篇3:青海省适用刑事和解调研报告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及所占比例

根据调研得出, 该省大部分地区的司法机关在适用刑事和解时将范围限定在轻微刑事案件, 但有些地区由于信仰及历史原因, 在适用刑事和解时将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甚至死亡、强奸、抢劫等严重犯罪的案件也纳入其中, 如都兰县人民法院审理的杨某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一案【 ( 2013) 都刑初字第8 号】、果洛地区长期以“赔命价”、“赔血价”等习惯法解决刑事纠纷且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国家法。

根据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检察院制定的《关于刑事和解工作的暂行规定 ( 试行) 》的规定, [1]刑事和解只能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轻微刑事案件, 而其他诸如累犯、惯犯、流窜犯、“两抢”、涉“黑”等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案件, 不适用刑事和解。从实践来看, 2013 年该检察院适用刑事和解办理的案件中, 轻伤害案件占54% , 交通肇事案件占39% ; 2014 年, 在该院适用刑事和解办理的案件中, 轻伤害案件占46% , 交通肇事案件占48% , 盗窃占12% 。2014年1 月至10 月, 青海省检察院适用刑事和解后不捕42 人, 占7. 4% , 不诉35 人, 占13. 5% ; 另外, 笔者对青海省检察机关的刑事和解的适用通过查阅案件、征求意见等方法, 总结得出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共涉及18 个案由, 交通肇事和轻伤害案件位居前两位, 共计91 件, 约占66% ; 过失犯罪54件, 占36. 98% , 故意犯罪90 件, 占63. 02% 。

根据城东区检察院的有关规定和刑事和解的实践, 该检察院将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限定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适用范围限定为以下四类: ( 1) 过失犯; ( 2) 初犯; ( 3) 偶犯; ( 4) 因邻里、家庭纠纷等民事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从该院政法委办公室得到的相关文件中得出, 在2013 年, 该院共受理批准 ( 决定) 逮捕案件231 件342 人, 其中刑事和解6 件8 人, 占办案总数的2. 6% 和2. 3% ; 受理审查起诉案件370 件604 人, 其中刑事和解10 件12 人, 占办案总数的2. 7% 和1. 9% , 其中, 轻伤害案件占53% , 交通肇事占42% , 其他案件占5% ; 2014 年, 共受理批准逮捕案件213 件326 人, 其中刑事和解6 件10 人, 占办案总数的2.8% 和3% ; 受理审查起诉案件211 件360 人, 其中刑事和解6 件8 人, 占办案总数的2. 6% 和2. 2% , 其中, 轻伤害案件占42% , 交通肇事案件占51% , 其他案件占7% 。

根据青海省检察机关对2014 年1 月至10 月的刑事和解成功案件的统计, 结合笔者的查阅案卷、征求建议等情况, 对本省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工作总结如下: 全省审理案件共2603 件, 其中刑事和解145 件, 占5. 57% ; 西宁市共审理1530 件, 其中刑事和解55 件, 占3. 59% ; 海东州共审理357件, 其中刑事和解9 件, 占2. 51% ; 海西州共审理166 件, 其中刑事和解16 件, 占9. 63% ; 海南州共审理335 件, 其中刑事和解40 件, 占11. 94% ; 海北州共审理125 件, 其中刑事和解9 件, 占7. 20% ; 黄南州共审理56 件, 其中刑事和解8件, 占14. 28% ; 果洛州共审理40 件, 其中刑事和解4 件, 占10. 00% 。

综上可知, 该省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虽然符合刑事和解范围的案件较少, 但司法机关每年都在逐渐尝试新的适用范围, 适用比例也在逐年增长; 二是四个地区都适用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交通肇事、过失犯罪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单处罚金的案件, 从案件的具体类型来看, 主要集中于交通肇事和轻伤害案件。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与原则

( 一)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即使轻微刑事案件, 在适用刑事和解时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该省各地区司法机关就适用刑事和解时考虑的因素大部分都一致, 只存在细微的差别。

都兰县人民法院在适用刑事和解时把握以下几方面:1、双方当事人自愿; 2、加害人真诚悔罪; 3、取得被害人或亲属的谅解; 4、刑事和解适用于公诉的刑事案件; 5、赔偿损失; 6、赔礼道歉; 7、由司法机关主持; 8、适当增加参与刑事和解的人员; 9、规范刑事和解协议达成后刑事责任的处置;10、庭审中的和解期限为7 天; 11、加强对刑事和解适用的监督和法治宣传工作。

乐都县人民法院在适用刑事和解时考虑如下条件: 1、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 2、双方当事人自愿和解; 3、案件基本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此条需强调的是, 适用刑事和解仅达到案件基本事实清楚即可, 对那些不影响定性的细节事实, 不必硬性要求查清, 也可适用刑事和解。

城东区检察院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刑事和解的达成:1、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 2、当事人自愿; 3、取得被害人或亲属的谅解; 4、监督物质赔偿到位; 5、要求犯罪嫌疑人给予被害人精神安慰; 6、司法机关做好当事人的说法释理工作, 澄清将刑事和解等同于以钱减刑的错误思想。

上述三个地区的司法机关在适用刑事和解时的共性在于, 要求双方当事人自愿、要求加害人真诚悔罪和取得被害人的谅解, 这三点是达成刑事和解的重要前提。

( 二) 刑事和解的适用原则

根据青海省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 ( 试行) 》, [2]刑事和解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 1) 自愿原则; ( 2) 合法原则; ( 3) 公平公正原则; ( 4) 比例原则; ( 5)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则。

根据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检察院制定的《关于刑事和解工作的暂行规定 ( 试行) 》, [3]刑事和解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 1) 自愿原则; ( 2) 公平原则; ( 3) 合理原则; ( 4) 适当补偿原则; ( 5)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表现, 以被害人和加害人自愿和解为前提, 认真审查刑事和解协议的公平、公正、可行程度、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确保刑事和解协议的公平合理。

上述两地区在适用刑事和解都遵循自愿、公平原则, 但两地区也存在差别, 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就被害人满足一定条件可申请补偿的办法, 其他地区则未必实施。

三、影响和解的主要因素

依据2014 年7 月15 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6 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之规定, [4]能够影响刑事和解的达成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 1) 、加害人的赔偿能力。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具有赔偿能力是能否达成和解的关键因素, 刑事犯罪造成的后果一般比其他纠纷造成的后果严重, 赔偿数额也相对较高, 大部分被告人无足够的赔偿能力, 这为丧失和解埋下了伏笔; ( 2) 、被害人的诉求过高。一般情况下, 刑事犯罪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很难再恢复到原状, 尤其是精神层面上的, 出于对加害人的愤慨, 被害人往往以被告人构成犯罪要判刑而进行要挟, 漫天要价, 加之被告人的赔偿能力有限, 因此, 和解协议就很难达成; ( 3) 、双方积怨过深。实践中, 某些案件, 特别是因相邻关系或亲属关系而引发的刑事纠纷, 因常年积怨过深, 被害人只一心希望被告人被判处刑罚, 而不愿进行和解, 而平时互不相识或没有利害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更易和解。

四、刑事和解面临的问题

调研显示, 刑事和解在取得提高诉讼效率、挽救加害人、化解纠纷等诸多实效的同时, 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 一) 各地区开展刑事和解工作的比例相差太大

例如, 在黄南、果洛、玉树、海北、海南等藏族自治州通过刑事和解处理刑事冲突的现象比较普遍; 而在西宁、海西、海东等地区通过刑事和解解决刑事纠纷的现象相对较少, 有的地区甚至没有开展, 比如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此种情况在普遍适用刑事和解的各州之间又有所差别, 例如,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 经济水平比较发达且与国家法接触也比较紧密, 因此, 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纠纷的比较多, 而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同仁县等地区通过刑事和解来解决刑事纠纷的现象很普遍, 原因在于该地区比较偏远, 加之国家法律宣传不到位, 所以, 在这些地区, 发生刑事纠纷后, 大多是由当地居民依据民族习惯法来解决的, 而国家司法程序很难主动介入。

( 二) 适用范围不明确

从上文可以看到, 虽然该省大部分地区将刑事和解都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 但许多藏区将大量的故意杀人案件和“两抢”等严重的刑事案件也进行了和解, 而依据新《刑事诉讼法》之规定, 适用刑事和解仅适用于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民间纠纷和可能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过失犯罪, 但渎职犯罪除外, 而五年以内曾故意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不适用刑事和解。这表明一些地区的习惯法与我国国家法在适用上产生了冲突。笔者认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可以扩至重罪案件和死刑案件, 至少在青海这个特殊地域内应该适用。因为法律只约束人的行为, 不能约束人的思想, 而当地的许多民族都有着坚定的信仰, 他们对信仰的崇拜要远远高于法律, 这就是为什么当地的人认为习惯法比国家法更有效的主要原因。因此, 国家可以允许该地区将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扩至到一些严重的刑事案件, 而不仅限于法条。同时, 该法条表明, 不分故意和过失将累犯、惯犯等犯罪一律不适用刑事和解, 未免太绝对, 我认为, 经过实质审查认为再次犯罪属于激情犯罪、偶犯或胁从犯等情形的, 仍然可以考虑适用和解程序。

( 三) 各地区赔偿数额相差太大

据调研, 各地区之间对赔偿的数额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同的案件, 数额竟达到几十倍的差距, 尤其在藏族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 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从1986 年至1989 年间, 共发生了18 起“赔命价”的事件, “命价”低至六七千元, 高达上万元且涉及地区极广。20 世纪90 年代, 青海省人大法制委在青海南部地区的调研也得出这种现象仍存在。现在是21 世纪, 笔者于今年在该省的调研显示, 这种情况依然如此。而要避免此问题的出现, 就要以法律明文规定的方式对赔偿范围和数额进行具体规定, 以此符合比例原则。

( 四) 存在违背当事人自愿的情况

笔者在与完成刑事和解的当事人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在达成刑事和解时存在两种相对情形, 一是违背被告人的自愿性。尤其是在被害人受到被告人犯罪行为较重的情况下, 被害人宁愿加重对被告人的刑事处罚也不愿意与被告人和解; 二是违背被害人的自愿。尤其是在双方当事人身份悬殊的情况下, 此种情形就更加明显。在被害人不想和解时, 被告人出于对从轻处罚的渴望, 往往会在私下逼迫被害人进行和解。此问题的根结在于司法机关只是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后进行形式上的审查, 但对于实质问题, 如双方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背自愿或弄虚作假等情况, 则无法加以控制。因此, 要解决此问题, 就要加强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的自愿性进行监督, 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监督, 一旦发现和解有违当事人自愿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

参考文献

[1]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检察院.关于刑事和解工作的暂行规定 (试行) .2011.

[2]青海省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 (试行) .2010.

[3]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检察院.关于刑事和解工作的暂行规定 (试行) .2011.

篇4:刑事证据规则立法建议报告

在我国语境下,证据规则是指以规范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为主的、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从优化立法以及解决司法实践问题、实现“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实现刑事诉讼目的与程序正义这三个方面来看,我国证据规则立法具有必要性。从规范层面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证据规则体系。但是,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目前面临证据法典缺失、证据规则可操作性不强、精密化程度不高和证据规则的实施效果不佳等困境与问题。

从比较法角度来看,两大法系刑事证据规则存在显著区别。第一,刑事证据规则的精细程度有异;第二,刑事证据规则的规范重点有别;第三,对刑事证据规则的重视程度不同。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立法应以诉讼认识论和诉讼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深化对证据规则基础理论的认识,重点规范证据能力、兼顾证明力,推进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实现证据法价值多元化。我国刑事证据规则框架体系应当包括:第一,规范证据能力的证据规则,按照“一般规则、排除规则加例外规则”的模式加以规定,包括相关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意见证据规则等;第二,规范证明力的证据规则,主要包括证据补强规则;第三,规范证据运用的证据规则,包括作证特免权规则。同时,构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立法的若干配套制度,具体包括证据裁判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以及程序性制裁制度、庭前证据开示制度、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扩大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范围。

篇5:刑事模拟审判报告

随着我国步入法制社会,我国的法制建设也逐步走向完善,法律与其学科也不断地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在法学理论的学习中,不免有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为了让法学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学会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班在杨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刑事模拟审判。这次刑事模拟审判使大家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的认知了解,也领悟到了一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差距,为以后的法学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明确了以后事业的奋斗目标。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此次的模拟审判及心得体会。

一.案情简介

学完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终于迎来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形式模拟法庭。面对这种实践课,年少的我们总是充满兴奋与激情,当然并未亵渎法庭的神圣。实践出真知,我们深信不疑,或许我们追求的就是在这种实践中寻求“法”与实践的结合或者就是它们之间的差距,从而有所领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而非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法理论家。

经过大家的斟酌与筛选,我们选定了一个一审刑事案件,因为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可以将许多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知识串起来,使大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能更加全面的理解所学知识,发掘这些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差距。

在这次模拟审判中,为了使大家更好融入角色,我们将案中人物都改换成我们的真实姓名,地点也改成我们所在市的地点。选定案件的案情是这样的:被告人朱诗南、聂军政在被告人王亚磊的指使下砍伤欠自己钱不还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杨振雨,事后取得报酬;而后王亚磊又指使朱诗南报复与自己有经济纠纷的吴建伟的妻子翟琳琳泼硫酸,致使其重伤,检察院以此向法院提起公诉请求法院依法追究三被告人刑事责任。公诉方在庭审过程中出示大量的证人和证人证言,而且被告人朱诗南、聂军政均已认罪,其代理人也辩称其具有减刑情节,而被告人王亚磊拒不认罪,最终判决是因无证据证明王亚磊指使被告人朱诗南、聂军政犯共 6 页,第2页

罪的证据而宣布无罪释放,朱诗南砍砍伤杨振雨案,判有期徒刑8年,泼翟琳琳硫酸案判有期徒刑8年,但具有自首减轻处罚情节,最终数罪并罚判有期徒刑15年,聂军政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自首和立功,最终判有期徒刑5年。

二.角色分配

案例选定,大家开始分配角色与任务,幸与不幸,我的职务是法警。高兴的是我觉得任务不重,更想象着帅气的女法警,但也有些失落,自己未能在此次模拟法庭中“大展拳脚”。想起了《蒲公英的种子》,好吧,每个角色都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

为了保证模拟审判的质量,我们预先审判了两次,第一次预先模拟下来,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女法警不再帅气了,这个不算很长的案例预审下来,我们各个腰酸背疼。我们法警都忍受不了找地方坐歇了。想到真正模拟那天我们要挺直腰杆精神的站整个过程,我们个个胆战心惊,濒临崩溃。法律职业是神圣而严肃的,一直以来我们对法律的信仰也许是我们这些“法警”的精神支撑了。

三.审判过程

终于到了正式模拟审判那天,我们都提前到场布置现场。我们“法具”齐全,我们都坚信并且期待这场有声有色的模拟审判。审判桌椅、公诉席、法槌、法袍、法警警服等一经准备,各就各位,真就有了法庭的味儿。一切准备就绪,我们都激动地等待着正式审判的开始。

(一)开庭

随着书记员宣布法警就位,我们这次的模拟审判正式开始了。大家着装正式,表情严肃,审判长稳定沉着的语速,公诉人追究犯罪将其正法的正气,代理人为其当事人脱罪的睿智,被告人身上流露的罪犯气息,一切如同现实的法庭审判在现。

审判长坐在审判席上镇定沉稳地主持着审判程序的进行。审查但是人是否到

庭、宣布案由、核对当事人身份、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

(二)法庭调查

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调查阶段。然后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对被告人的罪行一一列举,慨然正气,请求法院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接着被告人宣读答辩状,被告代理律师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请求法院驳回公诉人的无证据请求并对其当事人所认罪刑从轻处罚。宣读完毕后,审判长询问被告人是否收到起诉书,内容与公诉人宣读的是否一致。此环节是为保护被告人的弱势地位而设,体现了刑事诉讼保障人权。

之后审判长总结争议焦点。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焦点是之后法庭审判中质证和法庭辩论的核心问题,公诉双方将围绕此焦点展开质证和辩论。公诉双方对审判长总结的焦点如无异议将进入下一举证质证环节。在审判长的主持下,公诉人向法庭展示证据、传问证人、宣读证人证言等,而后由被告人及其代理人进行质证也可以向证人发问,其次被告人举证,公诉人质证。对于双方质证完毕而又无新证据,本诉讼阶段便终止。

(三)法庭辩论

公诉双方在此阶段对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在审判长的主持下首先由公诉人发言,而后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发言。双方可以根据案情发表意见也可以互相辩论。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

它是审判的必经环节,任何人不得剥夺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权利,而且如果被告人有新的证据或关键陈述可以导致诉讼程序的倒流。

(五)评议和宣判

合议庭根据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确定双方提供的证据、辩护意见采用与否,以及不采用的理由,最后根据证据与法律依法作出判决,可以当庭作出也可以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院。

四、心得体会

本次模拟法庭举办的非常成功,我们也从中收获颇多。经过模拟法庭,我们对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也有了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刑法的主从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法定和酌定减轻处罚等,但重点说一下在此次模拟中对程序法刑事诉讼法的体会,从以下几点论述。

首先,法庭依法查明“杨振雨被砍案”、“翟琳琳被泼硫酸案”均为王亚磊指使,但无直接证据证明王亚磊是事后主谋,最终王亚磊无罪释放,这正是刑事诉讼法疑罪从无的体现。在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以及保障人权的提倡下,对于王亚磊的罪行指控只有另外两被告人的供述而无其他证据证明,更是没有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明王亚磊的罪刑,所谓孤证不能定罪,这都决定了王亚磊无罪释放的结局。虽然很多情况下这会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但是防止枉法裁判、保证无辜的人不受追诉、保障人权具有更大的价值。

其次,在法庭辩论过程中,被告代理律师对被告人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进行了辩护,这是如今我国刑事诉讼辩护制度的一大改革。辩护不仅只针对被告人犯罪与否进行,而且对其所具有的量刑情节进行辩护保护了被告人的利益,有利于罪行相当,而不至于处罚过重。

再次,本案中有三个证人出庭,而且有许多证人证言,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极少出庭,甚至由于惧怕犯罪分子的报复陷害拒绝作证。尽管证人制度在我国法律中规定的比较完善,但是实施起来难度相当大,他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而是出现更多新问题,这就是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差距。任何理论不管你预想的多么周全,不经实践你都难以发现它的不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此次模拟法庭中担任法警角色的我对法警的认识和感想。

法警不像审判长那么高高在上,不像公诉人那样慷慨陈词,不想辩护人那样沉着睿智言辞犀利,也不想被告人那样成为审判的中心,但法警也有他螺丝钉一样的作用。首先法警是维持法庭秩序的重要保障。法警是一种微暴力,震慑大家遵守法庭纪律,“清理”扰乱法庭秩序的人。特别是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各种矛盾冲突加剧,容易发生暴力袭击等事件,而法警可以及时防治或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防止“再犯罪”的出现。其次法警是法庭审判连续性、程序性的重要保证。法警在审判过程中经审判长传唤及时引领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到庭,保证法庭审判的连续性,防止出现证人等因没找到方向而导致审判中断或是因此不能作证等现象,而且法庭审判具有程序性,证人因为以上等原因未及时出庭作证会影响到以后的辩论甚至是判决。同时也会因为其证言的重要性而导致诉讼程序的倒流,增加诉讼成本。最后,法警是维护法庭庄严性的重要保证。被告人、证人、被害人等到庭退庭均由法警带领,而非他们自行出入,体现了法庭的秩序性和严肃性,同时法庭中证据资料的传阅也由法警来执行也体现了此。

由于在此次模拟法庭中担任法警角色,我也通过各种方式对法警的职责与职权加以了解,但发现了一些问题。查找法警的职责与职权却没有找到相关的规定,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十八条仅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与职权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职权”。现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职权主要是根据1979修改通过的《人民法院组织法》、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下发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和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进行明确的,但其职责职权是基于法院内部管理层面上规定的,所以法律授权不明确、不具体,使司法警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司法警察有警察之名而无其份,权利义务不对等,工作职责等如同“救火打杂”以及其执法权的规定不明确等。明确司法警察的法律地位、作用、职责与职权,优化司法警察的职能设置,规范人员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审判工作特点的警务体系,成为改革司法警务体制的一系列重点和核心问题。希望我国立法部门完善司法警察的相关立法,以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更好地执法。

本次模拟法中担任法警工作,我也由此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以后的生活中也要锻炼好身体来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好的生活。

篇6:刑事审判工作报告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县法院向会议作关于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刑事审判事关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我院在县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在县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刑庭合议庭被评为全省法院“最佳合议庭”,刑庭相继荣立省市法院集体二等功、三等功。

一、坚持从重从快方针,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

我院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去年以来,共审结刑事案件273件,结案率达95.5%,判处犯罪分子398人,其中,依法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66人,占判处罪犯总人数的17%。如被告人杨某伙同李某自2009年4月至8月流窜疯狂做案8起,并非法拘禁他人,我院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二十年,李某有期徒刑十九年三个月。通过严惩严重刑事犯罪,使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着力调处刑事附带-1-

民事案件

201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刑事审判中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以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强奸、绑架拐卖妇女儿童、抢劫、重大抢夺盗窃案件等,要从严惩处;对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对未成年人犯罪,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犯罪,过失犯罪,应从宽处理,尽量依法适用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我院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劝导被告人及其亲属积极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缓解对立情绪。去年以来,我院从轻判处了一批过失犯罪、民间纠纷引发的犯罪以及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判处缓刑168人,占罪犯总人数的42%,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了96.8%,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在对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我院坚持以案讲法,庭上通过庭审对当事人、旁听群众进行教育和法制宣传,庭下对当事人和旁听群众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解答和释明,起到了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对未成年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落实“帮教”措施,寓教

于审,积极引导被告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如被告人李某与被害人曹某在网上聊天时因言语不和而发生打斗,被告人李某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曹某腹部扎伤,酿成了曹某死亡的后果。为了做到案结事了,不留隐患,办案法官做了大量的法律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五年二个月。宣判后,双方均对判决结果表示满意,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巩固量刑规范化工作成果,推进刑事审判工作改革 量刑规范化是指人民法院在对被告人量刑时,应根据其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和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确定被告人的基准刑,然后,再根据被告人是否有自首、立功、退赃、未成年等从轻情节或累犯、前科等从重情节对基准刑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调节,最后确定宣告刑。去年初,我院作为全市法院的四个试点法院之一,开始了量刑规范化工作。去年10月1日,量刑规范化工作在全国范围推行。近两年来,我院认真落实上级法院关于量刑规范化的有关规定,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使量刑活动在“阳光下”进行,有效规范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量刑更加客观、平衡,得到了被告人和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去年以来,共受理适用量刑规范化范围内的案件233件,办结225件。通过量刑规范化工作,被告人坦白认罪、积极退赔或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明显增多,有效提高了案件的服判息诉率。

五、加强刑事审判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司法能力

我院始终把强化刑事审判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臵,组织主管刑事的副院长、刑庭庭长、少年法庭庭长等参加了最高法院、省市法院组织的刑事审判业务培训;为刑事审判法官购买了价值两千余元的书籍,着力提高他们的司法能力。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强化合议庭职责,对每一起案件,合议庭都强化责任,反复审查认证相关证据,准确适用相关法律。去年以来,所办结的刑事案件没有出现一件涉诉上访案件及错案,没有出现一件超审限案件和超期羁押问题。去年以来,我院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刑事审判中的参审作用,参加陪审案件152件,陪审率达86%。

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刑事审判任务繁重和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刑事办案法官仅有4名,人均结案数超过全市法院刑事审判人均结案数的一倍以上。二是刑事审判队伍的思想意识、司法能力和业务素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存在就案办案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案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加快办案节奏,加大打击力度,突出打击重点,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慎重处理好过失刑事犯罪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及时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力争做到案结事了。

2、严格依法审判,确保案件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宽严

相济的刑事政策,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严格依法定罪量刑,确保所办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最高法院规定的“五个严禁”,全面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4、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定期向人大汇报刑事审判工作的开展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主动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推动刑事审判工作向前发展。

上一篇:楼梯营销方案范文下一篇:信用卡的使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