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及预防控制措施

2024-07-05

危险源及预防控制措施(共6篇)

篇1:危险源及预防控制措施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预防、应急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5.坍塌 6.中毒、窒息 7.火灾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附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楼房屋面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三、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四、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役备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有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近操作规程操作。

4、使用中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保养检查,使用后工切断电源并锁好电闸箱。

5、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坍塌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防止开挖基坑、基槽时或在楼层屋面堆放过多物料及支撑模板出现坍塌事故,特制定预案措施。

1、为防止坍塌事故事发生,在施工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基本知识教育,严格按技术交底内容和操作规程施工。

2、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撑。

3、对于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支架应随时检查,特别是在雨天和解冻时期更要加强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4、遇有特情况,进行抢工作业时,要加强周边的警戒力量,保证安全施工。

5、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6、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它物料在楼层或层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载荷,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

7、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楼层或屋面因施工需要必须放置材料机具的,必须进行结构载荷验算,采取有效支撑,加固措施,并以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放置。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1、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4、为防止高处坠事故的发生,首层完工后,搭设合理、牢固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外脚手架,在架体内侧支挂密目式安全网,应注意的是在去挂密目式安全网时,必须按规定高出施工层一步架。并在首层顶支挂第一道安全平网,在四层顶和顶层屋檐下支挂第二道和第三道安全平网,以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5、对所有预留洞口,如通风道口,垃圾道口和短边过长超过25mmr的预留洞口,加木盖进行防护,凡超过1000mm 的洞口应在上方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 的木板,并在下方支挂安全网。

6、对所有临边进行防护,如阳台临边可用预留的钢筋按规定绑扎严密,楼梯和进料楼层临边加防护栏杆,上栏杆在1.2 米处,下栏杆在0.6 米处各设一道,栏杆间距不大于2 米,并在0.15 米处加档脚手栏杆。

7、为保证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作用班组长,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监督制作过程和验收外,还应按规定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完好性,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8、在外檐进行抹灰施工中,作业班组要对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拉结点、安全平网和密目式安全、脚手板等进行使用前检查,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操作。

9、凡作业层以下无安全防护设施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或安全绳(使用前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其安全带或安全绳的使用必须遵照高挂低用的原则。凡未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不准作业,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四)、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JGJ46—88 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制定本措施。

1、安装作业 前,必须按规范、标准、规定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的交底工作。

2、在建工程外侧与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应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3、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R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求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5、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的电管理及安拆。

6、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7、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周、公司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8、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 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9、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 时间以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10、照明专用回路设志用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 米的应有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

11、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或地埋,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

12、使用移动电气工具和砼振捣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13、凡从事与用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

(五)防护物体打击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不爱伤害及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本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2、凡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

3、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对人员形成打击威胁的部位,必须进行日巡查,保证其安全可靠。

4、对于吊装作业(含塔吊作业)除设指挥人员外,对有危险区域应增设警戒人员,以确保人身安全。

5、施工现场严禁抛掷作业(其中包括架体拆除,模板支撑拆除及垃圾废米清理)。

6、对卷扬机上米平台、上料花蓝的安全门经常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灵敏可靠,防止因失灵造成被吊物坠落伤人。

7、按规范要求在上料架、进料架、通道口搭设合格的安全防护通道,以保证员工的安全。

8、起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熟悉操作规程。司索人员应有严格注意被吊物的整体状态,运行区域路线及其危险性。如有可能对作业人员形成威胁,必须通报指挥人员暂停滞作业。

9、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状态及要点,避免事故发生。

10、作业前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手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空戴运行,在确定无故障情况时方能进行作业。

(六)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救灾技能。

2、施工现场必须按上级要求建立义务消防队,成员应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建立明火作业报告制度,凡需明之作业的部位和项目需提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明火作业应有派专人监护。

4、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证其常备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

5、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油漆、乙炔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有单独保管。

6、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

7、临时用房、仓库必须留出足量的消防通道,以备应急之用。

8、对于临时线路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火灾。

9、冬季取暖炉应规范管理,符合防火中毒要求。

10、定期对着火源、水源、消防器材等要害部位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七)预防中毒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现场中毒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措施。

1、凡从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2、宿舍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及化学物品。

3、现场室内采取一律使用独立的锅炉供暖,严禁使用明火照明、取暖,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需要独立用煤火取暖的屋室,其炉灶必须设在室外。

4、食堂要在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体检合格证上岗。其生、熟食物必须分别加工制作存放。凡变质、糜烂的食品,严禁食用,每天要做好防蚊、蝇传染源的控制工作。

5、食堂内严禁非炊事人员进入,炊事人员不能留长指甲,并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对食堂做到每日清扫。五、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触电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切断电源,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在指挥部未到来之前现场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采取对伤员的急救或据情况送往医院救治。

3、如伤员情况危急及时拨打120 求救以便争取时间。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施救所需的医疗器械、辅助器材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5、要对有可能继续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清除,以免再次发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6、对事故现场采取绘图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便为查处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报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要及时停止机械运转,并根据伤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及时逐级上报到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打120 救援。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外伤,在挪动伤员时要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使受伤者静卧,严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椎受伤,导致伤员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三)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措施

1、坍塌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应立即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就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根据工程环境情况及地点不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扼制事故的发展和蔓延。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内。

3、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 急救求救,以便争取时间,减小伤亡。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救援所需的物质和器械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对事故现场采取保护或拍照等必要手续,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为事故查处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

6、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生坠落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小组人员应及时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应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如属两人以上事故应视其伤害程度首先对重伤员采取抢救,以免错过挽救时机。

3、根据伤员所伤部位采取正确救护手段,骨折伤员尽量避免挪动和拉线。颅骨造成伤害人员特别注意脑震荡,脊椎受伤人员要静卧,防止造成脊椎损伤导致瘫痪。

4、严格注意因内伤出血后造成死亡事故。

5、现场应急小组的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把施救药品器械供应到位。以便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留有痕迹,为调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有善后工作。

(五)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求援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要迅速启动项目求援小组,及时停止阻断事故源的工作和作业,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根据伤害的性质和程度,利用现场的一切条件,实施相应的救护措施。

2、及时速报上级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拨打120 求救。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应急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伤员,在挪动伤员时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保证伤员平稳卧姿式,严禁采用抱、拉、抬、背、搭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髓受伤导致伤情加重,以致造成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六)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现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点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势发展和蔓延。

2、及时拨打119 报警,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预案指挥部以便及时处理。

3、现场应急预案小组所有能参战员工利用已备灭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实施救助。

4、切断火源及火路,对现场的物资库、易燃易爆物品及时隔离和转移,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

5、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点,如火场亦被火势围困人员要首先施有计划的救助。

6、在消防人员到来后,服从并协助消防指挥人员采取救助。

7、对烧伤及因缺氧造成气窒人员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据情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 求救。

8、对火灾现场可能做证据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为查处提供有利依据。

9、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七)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生中毒事故要按中毒原因分别采取不同救护措施,如因食物中毒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县卫生防疫站及医院及时对中毒人员采取救治。

2、及时判断中毒源和中毒途径,并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继续浸受人体及对其他人群造成伤害。

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应将中毒人员搬到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及预案指挥部调查毒物名称、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保护事故现场和证物给事故调查提供可靠依据。

6、做好中毒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篇2:危险源及预防控制措施

重 大

危 险

源 预

措施

防 为了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彻底得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特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预防控制措施。根据我公司的具体情况,在以下7个包含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中重点控制。

一、土方工程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1、挖掘土方时,必须由上往下进行,禁止采用掏洞、挖空底脚和挖“伸悬土”的方法,以防止塌方事故。

2、多人同时挖土操作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横向间距不得小于2m,纵向间距不得小于3m。禁止面对面进行挖掘作业。

3、用十字镐挖土时,禁止戴手套,以免工具脱手伤人。

4、挖掘土方作业中,如遇有电缆、管道、地下埋藏物或辨识不清的物品,应立即停止作业,设专人看护并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报告。严禁随意敲击、刨挖和玩弄。

5、基坑、基槽的挖掘深度大于2m时,应在坑、槽周边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6、深基坑挖土时,操作人员应使用梯子或搭设斜道上下,禁止蹬踏固壁支撑或在土壁上挖洞蹬踏上下。

7、从基坑、基槽内向外抛土时,应抛出离坑槽边沿至少1.0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8、深基坑挖土时,应按设计要求放坡或采取固壁支撑防护。

9、在设有支挡工程的地质不良地段作业时,除考虑分段开挖的同时,还应分段修建支挡工程。

10、作业中,作业人员不得在阶坡及深坑和陡坎下休息。作业时,应随时观察边坡土壁稳定情况,如发现边坡土壁有裂缝、疏松、渗水或支撑断裂、移位等现象,作业人员应先撤离作业现场,并立即报告施工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11、在斜坡面上挖土作业,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坡面挖掘夹有石块的土方时,必须先清除较大石块,在清除危石前应先设置拦截危石的措施。作业时,坡下严禁车辆行人通行。

12、在滑坡地段开挖时,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全面拉槽开挖,弃土不得堆在主滑区内。开挖挡墙基槽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分段跳槽进行,并加强支撑,及时砌筑和回填墙背,在作业时应设专人观察,严防塌方。

13、在电杆附近挖土时,对于不能取消的拉线地垄及杆身,应留出土台。土台半径为:电杆1.0-1.5m,拉线1.5-2.5m,并视土质决定边坡坡度。土台周围应插标杆示警。

14、在公共场所如道路、城区、广场等处进行开挖土方作业时,应在作业区四周设置围栏和护板,设立警告标志牌。

二、高空作业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1、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凡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症以及其它不适应高空作业的人,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2、高空作业现场一切孔洞必须加强牢固盖板,围栏或安全网。

3、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所用材料必须放置稳妥。所用工具必须随手装入工具袋,以防坠落伤人。

4、非操作或非排除障碍的人,不得攀脚手架、起重臂、绳索和随同吊物上下。

5、搭设脚手架,使用的木、竹、金属管件必须牢固,严禁使用腐朽易折材料。

6、脚手架必须绑扎牢固,不得超负荷使用,脚手架踏板之间不得有空隙,并要有防滑措施。

7、凡施工建筑物高度超过4米时,必须随施工层在工作面外侧搭设3米宽的安全网,首层必须支一道国定的安全网,直到确无高空作业时方可拆除。

8、在无法采用架设安全网等防护措施时,在3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在陡坡施工时要拉好保险绳。

三、塔吊起重工程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1、塔吊司机应受过专业训练,按有关部门规定进行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证,要求其了解操作塔吊的工作原理,熟悉该机械的构造、各安全装置的作用及其调整方法,掌握该机 各项性能的操作方法及维修保养技术。

2、塔吊必须由持证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非司机人员不得操作,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司机酒后及患病时,不得进行操作。

3、作业前应检查轨道,应平直无沉陷,轨道螺栓无松动,排除轨道上的障碍物,松开夹轨并向上固定好,重点检查各转动机构应正常,主要部位连接螺栓无松动,钢丝绳磨损情况及穿绕滑轮应符合规定。

4、起重机的变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和拆除,严禁用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

5、起吊前应进行空载运转,检查行走、回转、起重、变幅等各机构的制动器、安全限位器、防护装置等,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6、操纵各控制器时应依次逐级操作,严禁越档操作。在变换运转方向时,应将控制器转到零位,待电机停止转动后,再转向另一方向,操作时力求平稳,严禁急开急停。

7、作业时,应将驾驶室窗户打开,注意指挥信号,驾驶室内应有防火防触电安全措施。

8、起重作业时,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过,严禁超荷载和起吊不明重量的物件。

9、起吊重物时绑扎应平稳、牢固,不准斜拉斜吊物品,不准抽吊交错挤压物品,不准起吊埋在土里或冻粘在地上的物品,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物料和物件必须用帛笼或钢丝绳绑牢固后方可起吊。

10、雨天起吊,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11、有物品悬挂在空中时,司机与起重工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2、起重机行走到接近轨道限位开关时,应提前减速缓行至停止位置。

13、多机作业时,应注意保持各机的操作距离。各机吊钩上所悬挂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

14、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雾、雷雨天,应停止作业。

15、作业完毕后,塔吊应停放在轨道中部,吊钩、小车应移到吊臂根部,臂杆不应过高,应须向风源,放松回转制动器,卡紧轨钳,切断电源。

16、司机必须认真做好起重机的使用、维修、保养和交接班的记录工作,定期对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做好设备“十字”作业(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17、自升塔式起重机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吊运物件时,平衡重心必须移至规定位置。

B、专用电梯每次限乘3人,当臂杆回转或起重作业时,严禁开动电梯。

C、顶升前必须检查液压顶升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情况,并调整好爬升架滚轮与塔身的间隙,然后放松电缆,其长度略大于顶升高度,并紧固好电缆卷筒。D、顶升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不得登上顶升套架的操作台,操作室内只准一人操作,应严格听从信号指挥。E、顶升时,应把起重小车和平衡重移近塔帽,并使吊臂和平衡臂处于平衡状态,将回转部分制动住,严禁回转臂杆及其他作业。F、顶升到规定高度时,必须先将塔身附着在建筑物上方可继续顶升。

H、顶升完毕后,各连接螺栓应按规定的力距紧固,爬升套架滚轮与塔身应吻合良好,左右操纵杆应在中间位置,并切断液压顶升机构电源。

18、履带塔式起重机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地面必须平坦、坚实,起重机工作、行驶或停放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停放在斜坡上,操作前左右履带板应全部伸出。

B、竖立塔身应缓慢,履带前面要加铁楔垫实。当塔身坚到90度时,防后倾装置应松动,塔身不得与防后倾装置相碰。

C、严禁带负荷行走,空车行走时塔身应稍向前倾,行驶中不得急转弯及旋转上体,转弯半径过小,应分次转弯,下坡时严禁空档滑行。

D、作业结束后,应将塔身放下,并将旋转机构锁好。

四、模板工程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1、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整体稳定,结构安全可靠。

2、模板没有固定之前,不得让人踩踏,现派人看管。

3、严禁在模板的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安装模板。

4、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和梁模板时,应搭设工作平台,不准站在柱模板上操作和梁底模上行走,更不应许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5、任何部位模板拆除必须经施工员、安全员许可,其硬度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施工人员切不可私自作主拆除模板,以防发生更大事故。

6、模板装拆前后,及时清理带钉的模板并规定推放,堆放高度不保超过1米,楼层边口通道、脚手架边缘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或没使用的物件。

7、模板拆除间隙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栏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发意外伤人。

8、拆除3米以上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式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

五、脚手架工程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1、从事架子工种的人员,必须定期(每年)进行体检。

凡是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等不适合做高处作业的人员,均不得从事架子作业。配备架子工的徒工,在培训以前必须经过医务部门体检合格,操作时必须有技工带领、指导,由低到高,逐步增加,不得任意单独上架操作。

2、脚手架支搭以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和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于高大异形的架子并应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向所有参加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3、操作小组接受任务后,必须根据任务特点和交底要求进行认真讨论,确定支搭方法,明确分工。在开始操作前,班组长和安全员应对施工环境及所需防护用具做一次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开始操作。

4、架子工在高处(距地高度2m以上)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所用的杆子应栓2m长的杆子绳。安全带必须与已绑好的立、横杆挂牢,不得挂在铅丝扣或其他不牢固的地方,不得“走过档”(即在一根顺水杆上不扶任何支点行走),也不得跳跃架子。在架子上操作应精力集中,禁止打闹和玩笑,休息时应下架子。严禁酒后作业。

5、遇有恶劣气候(如风力五级以上,高温、雨天气等)影响安全施工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6、大横杆应绑在立杆里边,绑第一步大横杆时,必须检查立杆是否立正,绑至四步时必须绑临时小横杆和临时十字盖。绑大横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由中间一人结杆、放平,按顺序绑扎。

7、递杆、拉杆时,上下左右操作人员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拉杆人员应注意不碰撞上方人员和已绑好的杆子,下方递杆人员应在上方人员接住杆子后方可松手,并躲离其垂直操作距离3m以外。使用人力吊料,大绳必须坚固,严禁在垂直下方3m以内拉大绳吊料。使用机械吊运,应设天地轮,天地轮必须加固,应遵守机械吊装安全操作规程,吊运杉板、钢管等物应绑扎牢固,接料平台外侧不准站人,接料人员应等起重机械停车后再接料、解绑绳。

8、未搭完的一切脚手架,非架子工一律不准上架。架子搭完后由其施工人会同架子组长以及使用工种、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认为合格,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使用中的架子必须保持完整,禁止随意拆、改脚手架或挪用脚手板;必须拆改时,应经施工负责人批准,由架子工负责操作。

9、所有的架子,经过大风、大雨后,要进行检查,如发现倾斜下沉及松扣、崩扣要及时修理。

10、外架拆除前,班组长要向拆架施工人员进行书面安全交底工作。交底有接受人签字。

11、拆除前,班组要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班组长必须对拆架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交底要有记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拆架子的注意事项必须讲清楚。

12、拆架前在地上用绳子或铁丝先拉好围栏,没有监护人,没有安全员、班组长在场,外架不准拆除。

13、架子拆除程序应由上而下,按层按步拆除。先清理架上杂物,如脚手板上的混凝土、砂浆块、U型卡、活动杆子及材料。按拆架原则先拆后搭的杆子。剪刀撑、拉杆不准一次性全部拆除,要求杆拆到哪一层,剪刀撑、拉杆拆到哪一层。

14、拆除工艺流程:拆护栏→拆脚手板→拆小横杆→拆大横杆→拆剪刀撑→拆立杆→拉杆传递至地面→清除扣件→按规格堆码。

15、拆杆和放杆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大横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将杆顺下传递,下方人员接到杆拿稳拿牢后,上方人员才准松手,严禁往下乱扔脚手料具。

16、拆架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拆除过程中,应指派一个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担任指挥,负责拆除工作的全部安全作业。

17、拆架时有管线阻碍不得任意割移,同时要注意扣件崩扣,避免踩在滑动的杆件上操作。

18、拆架时螺丝扣必须从钢管上拆除,不准螺丝扣在被拆下的钢管上。

19、拆架人员应配备工具套,手上拿钢管时,不准同时拿板手,工具用后必须放在工具套内。

20、拆架休息时不准坐在架子上或不安全的地方,严禁在拆架时嘻戏打闹。

21、拆架人员要穿戴好个人劳保用品,不准穿胶底易滑鞋上架作业,衣服要轻便。

22、拆除中途不得换人,如更换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3、拆下来的脚手杆要随拆、随清、随运,分类、分堆、分规格码放整齐,要有防水措施,以防雨后生锈。扣件要分型号装箱保管。

24、拆下来的钢管要定期重新外刷一道防锈漆,刷一道调合漆。弯管要调直,扣件要上油润滑。

25、严禁架子工在夜间进行架子搭拆工作。未尽事宜班组长在安全技术交底中做详细的交底,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应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以便及时纠正。

六、人工挖孔桩工程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1、凡遇相邻桩间距小于2倍桩身直径,界隔桩施工,且后施工桩开挖前,先施工的桩应已浇筑混凝土且满足强度要求。桩芯砼浇灌完成,经抽芯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2、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土方堆放场地,挖出土方必须在两天内用汽车外运(挖掘机配合人工装车),所挖土方不堆放在孔边,确保施工现场畅通。

3、每个桩孔有一个固定的小组负责施工,每个正在施工的井下、井上均应有人操作,并明确对井下操作人员应负的安全责任,上、下之间有良好的联络信号。

4、保持井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不断向井内送风。

5、弃土和其它建筑材料在井内垂直运输时,应在井底设置安全区,确保井下操作人员的安全,以防物体堕落伤人。

6、掘进工作必须连续进行,交接班的时间尽量缩短,使未经支护的土体减少在空气中或水中的暴露时间,以防坍塌。

7、当相邻孔桩在浇灌桩蕊砼时,原则上要停止掘进,以防竖井在较大侧压力下土体失去稳定而坍塌。

七、施工用电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职值班电工。低压电工不得从事高压作业,学习电工不得独立操作。严禁非电工作业。

2、工程开工前,技术人员或电工应根据规范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报工程部备案。

3、临时用电工程施工程序应遵循:施组→交底→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检查整改→维修保养→竣工拆除。

4、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电杆倾斜不应大于杆稍头的一半,转角、终端杆按线路反方向倾斜一个杆头,横担歪斜不应大于其长度的1%。

5、架空线路的拉线与电杆夹角宜为45°,拉线底盘埋设深度不小于1.2m。撑杆与主杆的夹角宜为30°,撑杆埋深不小于1m,同档距内导线弧垂应一致,杆上引下线应穿保护管,保护管应作防水弯头。

6、电缆不得沿地面或基坑明敷,埋地敷设时:过路及穿过建筑物时,必须穿保护管。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过路保护管两端与电缆间应作绝缘固定,在转弯处和直线段每隔20米处应设电缆走向标示桩。

7、电缆不宜沿钢管,脚手架等金属构筑物敷设,必要时需用绝缘子作隔离固定或穿管敷设。严禁用金属裸线梆扎加固电缆。

8、生活区、办公室等室内配线必须用绝缘子固定,过墙要穿保护管。

9、地下工程所用电源线必须使用橡套电缆,且沿墙壁等架空敷设,其架设高度不应低于2m,固定时也应用绝缘子。

10、不得在高压输电线路上下方,从事任何吊装作业。在架空线附近吊装作业时,应设专人监护至工作完毕,其安全距离为:吊装作业绳和吊装物侧向与10kv高压线的水平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m。

11、配电系统宜设三级配电,即总配电箱(室)→分配电箱→开关箱。

12、分配电箱:总空气开关→分路漏电开关→瓷插(额定容量100A以上的漏电开关可不加瓷插)。

13、开关箱:漏电开关→瓷插→插座(设备)

14、配电箱使用材料要求: A、配电箱(盘)不得使用木制材料

B、配电箱、盘(配电柜除外),电器安装板应使用绝缘板。C、箱内配线(配电柜除外),必须使用绝缘导线。

15、室外配电箱应设防雨、防砸棚和围栏,围栏高1.7m,格栅间隔0.15m。围栏设门向外开,并配锁,在围栏明显位置应挂警告标志。

16、室外固定式配电箱(移动箱除外),应在自然地面以上设0.5m的水泥抹面砖基础,基础内应留有存放余量电缆装拆电缆的方便孔槽。

17、开关箱应背向基坑,关闭箱门,摆放在地面以上0.15m的水泥抹面砖基础上,并在箱门内侧贴有控制降水井编号,水泵电源插头与插座编号应一致。

18、现场配电系统应设三级以上漏电保护,形成分级保护即在总箱内设漏电保护器,作第一级漏电保护,在分箱及开关箱内分别设漏电保护器,作第二至第三级保护。

19、凡装有专用变压器的施工现场,配电系统一律按TT—S保护接零系统供电,即实行三相五线制。

20、电焊机、钢筋埋弧对焊机使用时,焊把线,地线应同时拉到施焊点,二次线与焊机连接应用线鼻子、二次线及焊钳绝缘应完好无损。电焊机均应装设“安全节电器”,焊机室外使用时,应有防雨水措施。

21、潜水泵使用前应作检查,测试、绝缘电阻不小5mΩ,电缆线应接线正确,无破损、无接头、泵运行时,在半径30m水域内不得有人畜进入。挪动水泵时应断电,并不得拉拽电缆,挪动水泵的绳应用绝缘或采取绝缘保护措施。

22、降水工程中每台水泵应设带漏电开关的开关箱。

23、振捣器使用前应检查外观和电缆线,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绝缘靴和绝缘手套。一人理线,一人操作,电源线不得拖地,不得敷设在水中。

24、夜间施工用的照明装置宜采用固定灯具。

篇3:变电运行危险点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危险点是指在生产作业中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 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和作业人员, 违反安全规程的不规范操作及习惯违章等。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的特点是维护设备多, 工作任务量大, 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点客观存在或潜伏于各个环节中。因此通过危险点预控来确保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变电站常见的危险点

1. 倒闸操作票编制有误。

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不同, 可以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以及检修等4种状态。当设备从一种运行状态转换为另一种运行状态时, 需要填写倒闸操作票。倒闸操作票是进行电网倒闸操作的重要依据, 其正确性是确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的保证。历年的事故案例证明, 错误的操作票一旦被执行, 就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或者造成发电机组与系统解裂等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 造成大面积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

2. 工作票的正确性。

如果工作票的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相符合, 当现场的安全措施以及带电部位交代不清晰时, 会造成工作人员误入带电间隔。

3. 工作人员操作不认真。

工作人员在操作中不认真核对设备名称, 走错间隔, 测量保护压板万用表挡位放置不对, 不正确使用防误装置擅自解锁, 不严格执行验电接地制度。若审核操作票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者过分信任操作票的拟写人, 会导致错误的操作票没被审核出来。

4. 交接班不清。交接班时, 重要电网运行方式变更、重大操作及工作项目等交接不清。

5. 事故处理不力。出现事故时, 对电网运行方式分析不清, 判断有误, 不按规程规定处理事故等。

二、变电运行危险点的查找

1. 普查。

这是变电危险点预控的一项基础工作, 即实地查看每一设备, 查找危险点, 进行记录、总结和上报, 这是危险点预控数据库形成的重要方法。如, 某集控站结合安全大检查, 通过现场踏勘, 从环境和设备实际方面查出很多平时熟视无睹的危险点, 如, 变电站35 k V开关室内所有开关柜至穿墙套管均无固定遮栏, 易触及带电部位;全站各变电所户外建筑物爬梯无护笼;就地操作屏操作按钮无防护罩, 当“就地/遥控”切换开关在“就地”时易误碰、误动等。

2. 从运行作业过程查找。

这是变电危险点预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为倒闸操作中、工作票执行中、设备验收3个部分。倒闸操作中要根据现场设备实际情况, 结合变电站典型操作票和现场运行规程, 从以下环节查找并确定危险点:是否按“六要八步”规范操作;是否按安规要求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使用绝缘用具;特别重要、有顺序关系的操作;接地线的装拆;保护改定值;解锁操作等。工作票执行中查找是将工作票执行流程分解, 分别进行分析, 从以下环节查找并确定危险点:是否存在习惯性违章现象;安全措施是否正确、齐全;变更安全措施、增加工作内容、扩大工作范围后有否形成不安全因素;检修中有否擅自使用解锁。设备验收主要考虑设备状态是否恢复至许可状态, 个人保安线是否拆除, 临时短接线是否已拆除, 接线端子恢复正常, 保护传动时安全措施是否齐全。

3. 从日常维护、巡视中查找。

这是危险点预控的反校和补充。应根据不同变电所的特点, 从设备、环境对人的影响及环境变化对设备的影响去查找并确定。如进入SF6开关室, 大雾天气设备闪络及雷雨天气接地故障时跨步电压是否伤人;检查接地电阻是否合格等。

三、危险点的控制措施

1. 结合大修 (改造) , 针对性控制。

年度大修 (改造) 期间, 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 是工作最繁忙的时期, 也是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时期。大修 (改造) 预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大修 (改造) 前, 积极配合检修部门的工作, 周密安排计划, 了解各种设备的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真正做到人员、工器具、备品备件三落实;利用班组会讨论三措, 要做到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注意事项三明确, 重点学习需要进行技改的工作;明确三措中本次大修 (改造) 中存在的危险点, 明确防止或消除办法;大修 (改造) 期间, 在相关记录簿册中注明每天所需接地线的数量及其装设地点, 防止复役操作时因遗漏接地线而造成带接地线合闸的误操作发生。

2. 运用规章制度, 规范操作行为。

根据资料统计, 在所有事故原因中, 习惯性违章占82%, 所占比重最大。因此, 人为失误事故控制的关键在于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建立、健全安全保证制度, 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 建立、健全用人激励机制, 保证预控体系能够顺利实施。

3. 开展标准化操作工作, 进行科学预控。

运行作业过程, 若装设接地线存在危险点, 为防止带电挂接地线和带接地线合闸等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采用两端定位法。两端定位法就是根据同类型设备及其接线方式, 在相同的检修模式下, 接地线的导体端和接地端位置必须统一并固定。对于某些开关柜, 装设长手柄接地线比较困难, 此时可以先将外侧相用标准手柄接地, 然后进行内侧相接地;对于闸刀一侧带电一侧不带电的情况, 给不带电一侧装设接地线;在选择导体端时, 要保证身体与带电侧的安全距离, 应当尽量选用远离带电部位的导体端;对于有一侧带电闸刀, 禁止在其中间位置放置梯子装拆接地线, 不允许抱住另一侧的瓷瓶装拆接地线;对于户外接地端, 应具有防止带电挂接地线和带接地线合闸的功能, 可通过装设防误挡板来实现。在主变引线桥下方的适当位置可单独设置一个接地点, 必须保证同一部位所有接地点的唯一性;对于户内接地端, 都应设置在开关柜、网门外, 避免整副接地线都在开关柜内。特殊情况下 (即整副接地线都在开关柜内时) , 必须具有防误功能;尽可能考虑导体端与接地端之间的防误闭锁功能, 或者尽量设置在值班员明显可视位置;对固定柜、馈线间隔柜的内部设备检修接地;对中置柜、出线间隔柜内设备检修接地。

4. 吸取教训, 落实预防措施。

认真学习事故通报, 分析事故的原因, 然后结合集控站的实际情况, 举一反三, 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四、结论

篇4:危险源及预防控制措施

【摘要】临床上口腔颌面部损伤主要有牙及牙槽突损伤、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颧骨及颧弓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鼻骨骨折等。对于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医治,避免为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及生理功能。对于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在手术治疗中避免患者感染,对感染因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损伤 手术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37-02

颌面损伤伴有牙齿的损伤,会将牙齿的碎片折断,并且压岁片还会向邻近的组织扩散,造成人体面部组织的损伤,并将牙齿中的细菌引入到深层组织中,造成人体面部组织感染。颌骨骨折边缘的牙齿偶尔会导致股创感染,导致骨折移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口腔颌面部位于上呼吸道,损伤时会导致面部组织的移位或者出现肿胀,其产生的血块凝固会影响呼吸道的畅通。口腔优势消化道的入口,损伤后会使口腔失去正常的功能,导致人们不能正常的进食,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口腔颌面部损伤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危险因素,因此,要通过预防和控制将这些危险因素规避。

1、手术感染危险因素

影响手术出现感染的因素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分别为患者自身的因素、手术过程中的因素及其他影响因素。

1.1患者因素

人的口腔中有很多种致病的微生物,在进行口腔诊治的过程中,最容易进行疾病传播的就是患者的唾液与血液。老年人、儿童及体弱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较低,肥胖患者因为本身的脂肪组织的影响使供血量相对的减少,所以这几类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患者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则会因为发生切口感染引起伤口不愈合。

1.2手术因素

手术中容易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切口的类型、无菌处理、手术用器械管理不当、手术时间较长、空气污染及清创不彻底。

进行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采取的切口主要是污染切口或者是清洁/污染切口,这些伤口都非常容易引起感染;进行手术的医护人员如果对无菌操作意识不够,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按照无菌手术的要求操作,那么也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感染;另外,手术中使用的器械,特别是接触患者的口腔及鼻腔的器械没有进行消毒,也会造成患者发生手术感染;在手术时,由于其他的因素引起手术时间的延长,时间越长,在患者手术创面滋生的细菌数量也就越多,损伤组织经过长时间的暴露等其他的因素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都会降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在手术中会使用到电钻、电凝等产生的飞沫和烟雾也会造成空气污染而发生患者感染;如果手术中对于伤口的清创不够彻底,遗留异物及止血不彻底等都有可能会成为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1.3其他因素

手术中引起患者感染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对手术室及器械的消毒和灭菌不够彻底而引起感染;没有为患者及时的使用抗菌药物而引发的感染;患者的体温降低从而加大了伤口感染的机率;患者的伤口内有异物从而引起患者发生了感染。以上几种影响因素对于手术中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影响性也是很大的,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的时候,容易导致有异物阻塞在口腔内部,在手术过程中的血凝块、骨头的碎片和牙齿的碎片容易进行呼吸道,发生阻塞的现象,导致患者发生窒息的危险。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的时候,如果颌面发生了骨折,下颌骨体前方的骨折部分就会移动到颌肌群中,导致舌头整体向后移动,导致压迫产生窒息的危险,在颌骨发生骨折的时候,颌骨会受到重力,导致呼吸道的阻塞,发生窒息危险。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的时候,患者容易将血液、唾液等吸入气管中,导致患者出现窒息问题。

2、预防及控制措施

2.1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主要是對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在手术开始时就要对手术室内的环境开启净化管理,对手术间进行清洁,对患者的接送采用对接车,防止来自地面的细菌感染源,手术人员、患者及污染物一定要按照严格的通道进行输送,保证手术室内的环境,避免患者在医院出现感染。

2.2人员管理

对于手术过程中的人员数量一定要尽量的减少,同时降低人员的流动,并且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及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操作的规程严格执行,避免出现人为因素的感染发生。

2.3无菌管理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均要无菌,并且严格控制手术室的门,要保持关闭的状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2.4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感染,可以对患者使用预防感染的药物,在手术开始的半小时,可以为患者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手术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适量的剂量追加。

在手术前要对手术中使用的物品准备齐全,这样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进而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及损伤组织的暴露时间,最终达到减少细菌感染发生的机率。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有效的情况也可以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机率。可以为开放性创伤的患者使用3%的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在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大量的冲洗,同时对于伤口内的异物及坏死的组织进行清理及去除,利用吸引器将产生的烟雾和飞沫及时吸走,降低手术中空气因素引起的伤口感染,并要注意在进行缝合时,一定要保证止血彻底、缝合紧密。

在手术过程中除了要对手术环境及手术人员进行仔细的管理外,同时对于患者的体温也要进行严密的监控,注意在手术结束后保持患者的体温,防止患者由于外界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了麻醉苏醒期,这对于感染的预防是非常不利的。

在手术后对伤口进行换药及敷料时,也要严格遵守换药的流程,并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严格执行,可以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伤口分泌的物质要进行有效的微生物培养,这样可以根据报告对于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治疗,保证手术效果。

讨论

出现了口腔颌面部损伤,由于伤口经常会出现污染及异物的引入,所以非常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所以在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治疗的同时也要保证预防感染措施有效的进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引起患者发生感染,患者的年纪、病史,手术中切口的类型、无菌处理不当、手术用器械管理不当、手术时间过长、空气污染及清创不彻底等都是引起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感染对于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后期恢复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机率,是我们进行手术治疗要处理的关键问题。对手术环境、器械、人员等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控制,减少认为因素造成的感染的发生机率。

从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年纪、病史对于感染的发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所以在对老年患者,特别是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手术治疗是一定要加强对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历建英,王淑艳,历凤,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261

篇5:危险源及预防控制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根据本项目识别的29项重大危险源,归纳为7类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中毒;

7、火灾。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电焊废气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楼房屋面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三、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四、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有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4、使用中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保养检查,使用后电工切断电源并锁好电闸箱。

5、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坍塌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防止开挖基坑、基槽时或在楼层屋面堆放过多物料及支撑模板、脚手架等出现坍塌事故,特制定预案措施。

1、为防止坍塌事故事发生,在施工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基本知识教育,严格按技术交底内容和操作规程施工。

2、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按照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撑。

3、对于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支架应随时检查,特别是在雨天时更要加强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4、遇有特情况,进行抢工作业时,要加强周边的警戒力量,保证安全施工。

5、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6、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它物料在楼层或层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载荷,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

7、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楼层或屋面因施工需要必须放置材料机具的,必须进行结构载荷验算,采取有效支撑,加固措施,并以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放置。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1、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4、为防止高处坠事故的发生,首层完工后,搭设合理、牢固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外脚手架,在架体内侧支挂密目式安全网,应注意的是在去挂密目式安全网时,必须按规定高出施工层一步架。并在首层顶支挂第一道安全平网,在四层顶和顶层屋檐下支挂第二道和第三道安全平网,以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5、对所有预留洞口,如通风道口,垃圾道口和短边过长超过25mm的预留洞口,加木盖进行防护,凡超过1000mm 的洞口应在上方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 的木板,并在下方支挂安全网。

6、对所有临边进行防护,如阳台临边可用预留的钢筋按规定绑扎严密,楼梯和进料楼层临边加防护栏杆,上栏杆在1.2 米处,下栏杆在0.6 米处各设一道,栏杆间距不大于2 米,并在0.15 米处加档脚手栏杆。

7、为保证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作用班组长,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监督制作过程和验收外,还应按规定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完好性,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8、在外檐进行抹灰施工中,作业班组要对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拉结点、安全平网和密目式安全、脚手板等进行使用前检查,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操作。

9、凡作业层以下无安全防护设施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或安全绳(使用前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其安全带或安全绳的使用必须遵照高挂低用的原则。凡未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不准作业,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四)、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JGJ46—2005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制定本措施。

1、安装作业前,必须按规范、标准、规定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的交底工作。

2、在建工程外侧与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应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3、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求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5、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的电管理及安拆。

6、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7、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周、公司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8、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 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9、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时间以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10、照明专用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 米的应有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

11、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设或地埋,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

12、使用移动电气工具和砼振捣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13、凡从事与用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

(五)防护物体打击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不爱伤害及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本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2、凡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

3、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对人员形成打击威胁的部位,必须进行日巡查,保证其安全可靠。

4、对于吊装作业(含塔吊作业)除设指挥人员外,对有危险区域应增设警戒人员,以确保人身安全。

5、施工现场严禁抛掷作业(其中包括架体拆除,模板支撑拆除及垃圾废米清理)。

6、对卷扬机上米平台、上料花蓝的安全门经常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灵敏可靠,防止因失灵造成被吊物坠落伤人。

7、按规范要求在上料架、进料架、通道口搭设合格的安全防护通道,以保证员工的安全。

8、起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熟悉操作规程。司索人员应有严格注意被吊物的整体状态,运行区域路线及其危险性。如有可能对作业人员形成威胁,必须通报指挥人员暂停滞作业。

9、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状态及要点,避免事故发生。

10、作业前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手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空载运行,在确定无故障情况时方能进行作业。

(六)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救灾技能。

2、施工现场必须按上级要求建立义务消防队,成员应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建立明火作业报告制度,凡需明之作业的部位和项目需提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明火作业应有派专人监护。

4、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证其常备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

5、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油漆、乙炔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有单独保管。

6、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

7、临时用房、仓库必须留出足量的消防通道,以备应急之用。

8、对于临时线路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火灾。

9、冬季取暖炉应规范管理,符合防火中毒要求。

10、定期对着火源、水源、消防器材等要害部位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七)预防中毒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现场中毒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措施。

1、凡从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并保证通风良好。

2、宿舍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及化学物品。

3、进行电焊工作时,除要用防护罩外,还应戴口罩,穿戴好防护手套、脚盖、帆布工作服。采用低尘少害的焊条或采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

4、现场室内严禁使用明火照明、取暖,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

5、食堂要在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体检合格证上岗。其生、熟食物必须分别加工制作存放。凡变质、糜烂的食品,严禁食用,每天要做好防蚊、蝇传染源的控制工作。

6、食堂内严禁非炊事人员进入,炊事人员不能留长指甲,并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对食堂做到每日清扫。五、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触电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切断电源,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在指挥部未到来之前现场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采取对伤员的急救或据情况送往医院救治。

3、如伤员情况危急及时拨打120 求救以便争取时间。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施救所需的医疗器械、辅助器材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5、要对有可能继续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清除,以免再次发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6、对事故现场采取绘图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便为查处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报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要及时停止机械运转,并根据伤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及时逐级上报到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打120 救援。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外伤,在挪动伤员时要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使受伤者静卧,严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椎受伤,导致伤员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三)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1、坍塌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应立即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就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根据工程环境情况及地点不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扼制事故的发展和蔓延。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内。

3、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 急救求救,以便争取时间,减小伤亡。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救援所需的物质和器械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对事故现场采取保护或拍照等必要手续,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为事故查处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

6、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坠落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小组人员应及时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应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如属两人以上事故应视其伤害程度首先对重伤员采取抢救,以免错过挽救时机。

3、根据伤员所伤部位采取正确救护手段,骨折伤员尽量避免挪动和拉线。颅骨造成伤害人员特别注意脑震荡,脊椎受伤人员要静卧,防止造成脊椎损伤导致瘫痪。

4、严格注意因内伤出血后造成死亡事故。

5、现场应急小组的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把施救药品器械供应到位。以便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留有痕迹,为调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有善后工作。

(五)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求援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要迅速启动项目求援小组,及时停止阻断事故源的工作和作业,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根据伤害的性质和程度,利用现场的一切条件,实施相应的救护措施。

2、及时速报上级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拨打120 求救。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应急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伤员,在挪动伤员时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保证伤员平稳卧姿式,严禁采用抱、拉、抬、背、搭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髓受伤导致伤情加重,以致造成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六)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现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点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势发展和蔓延。

2、及时拨打119 报警,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预案指挥部以便及时处理。

3、现场应急预案小组所有能参战员工利用已备灭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实施救助。

4、切断火源及火路,对现场的物资库、易燃易爆物品及时隔离和转移,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

5、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点,如火场亦被火势围困人员要首先施有计划的救助。

6、在消防人员到来后,服从并协助消防指挥人员采取救助。

7、对烧伤及因缺氧造成气窒人员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据情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 求救。

8、对火灾现场可能做证据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为查处提供有利依据。

9、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七)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中毒事故要按中毒原因分别采取不同救护措施,如因食物中毒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市卫生防疫站及医院及时对中毒人员采取救治。

2、及时判断中毒源和中毒途径,并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继续浸受人体及对其他人群造成伤害。

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应将中毒人员搬到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及预案指挥部调查毒物名称、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保护事故现场和证物给事故调查提供可靠依据。

篇6:危险源及预防控制措施

刘娟

儿童期意外伤害也称儿童期意外事故,是指由意想不到的原因对儿童造成的损伤或死亡。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1]。其发生率高,后遗残疾多,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它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还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它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期重要健康问题。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由于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尚未成熟,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本文通过对引起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 危险因素分析 1.1个体因素

1.1.1年龄

学龄前儿童年纪小,心理行为发育不成熟,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范围增大,同时又缺乏生活常识、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能力,在面临危险或潜在危险时,易受到伤害。

1.2 性别

众多研究表明,男性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这与男女儿童的行为差异有关。男童生性顽皮、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情感冲动,探究欲强,喜爱冒险,因而更易发生意外伤害。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类型为摔伤、碰伤、交通意外、坠落伤、切割伤、烫伤、锐气伤等[2]。1.3 气质类型和行为

儿童气质会影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儿童的行为动机和气质、能力都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3]。张劲松研究结果显示[4],难养型气质儿童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并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同时还发现启动缓慢型儿童的行为问题也较易养型多。众多研究结果均表明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比率明显高于其它气质类型。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心理研究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意外伤害的儿童多表现为好动、行为冲动、情绪不稳、粗暴、注意力不集中、大胆冒失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事故倾向。2 家庭因素

2.1 家庭一般状况

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子女数、家庭类型等因素与儿童意外伤害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子女多、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对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不足,使儿童受到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和频率降低,意外伤害的危险度随之增加。

2.2 家庭生活场所

建筑设施和室内装修不合理;在室内外及住房周围存在危险因素,如地面光滑、室内光线不足、室外周围有水塘、深坑、公路等;一些家庭设备或具有安全隐患的物品摆放不当;食品、药品、物品及其它化工品保管不当;玩具、家电等产品的设计缺乏安全性,如玩具噪音过大会损伤儿童听力,难以清洗的毛绒玩具会传播疾病,颜色鲜艳的玩具含铅量相应高,由于儿童吸允、啃咬将漆皮吃入体内,造成慢性铅中毒;再加上对儿童照顾不周,均易导致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交通日益发达,车辆剧增与交通管理脱节,儿童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常识,导致儿童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城市高层化建设;儿童公共设施和幼儿园体育设备及器材从设计到制造的各个环节缺少安全预防性监督;媒体对意外伤害的危害性宣传不到位,未引起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的充分重视;医院急救运转系统不健,都大大增加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几率。2 预防对策

2.1 积极开展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4E干预理论 [5]即教育干预(education)、技术干预(engineering)、强制干预(enforcement)、和经济干预(economics)中的重点。教育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伤害危险的熟悉,改变不良行为。刘可等认为[6],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在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中担负有重要责任。他们应将儿童、父母、幼儿园教师作为重点干预人群,根据不同儿童的气质类型或性格特点进行个体化教育干预。同时通过教育干预也可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警惕性和预防性,使他们掌握安全防范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意外伤害隐患,从而避免或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有明显发展,有较强的模仿力和求知欲,家长和教师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将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培养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行为,识别各种危险因素,使儿童由被动保护向识别危险、主动避开危险转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控能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重视环境安全管理

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和改变危险环境可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由于儿童具有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差等特点,在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地方张贴明显的安全标志;阳台、窗户安装护栏网,及时关闭;开水瓶、电熨斗,锐利器具等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儿童接触电源;鼠药、农药、各类药品及消毒剂、洗涤剂要妥善放置,并告诉孩子药品或物品的用途及危害性,不可随便拿取,逐渐了解适应周围生活环境。加强急救和防护系统

建立健全院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急救和防护系统[7],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在急诊接诊时,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应迅速及时、沉着冷静地处理每位意外伤害的儿童。由于意外伤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发生窒息、溺水或触电时,现场急救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以社区为中心,开办家庭急救知识讲座及操作培训,教会群众做好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护及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简单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提高意外伤害现场首次抢救技术,从而降低儿童意外伤害致残率和死亡率。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由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其预防和控制是一系统工程,需要儿童、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依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家长、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参考文献:

上一篇:校史馆讲解词下一篇:南京班主任德育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