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024-04-23

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共10篇)

篇1: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定州市春源客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目的及编制依据,为迅速处理我公司所属车辆发生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所属车辆发生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三、工作原则

1、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3、快速反应,密切协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指挥小组设立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地点:安全科联系电话:

2、职责

①公司应急指挥小组:接到应急事故报告后立即上报交通局应急指挥部(内容包括:事故类型、伤亡人数、大概经损及应急所需物资)并迅速赶到现场,在交通局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处置交通事故。

②公司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负责公司应急小组的日常工作,接到应急事故现场报告后立即上报交通局,并在应急小组的指挥下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营救伤员,疏散旅客,维护现场秩序、采集事故现场影像资料、协助交警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清理工作。

五、预防和预警

1、预防

安全科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关于驾驶员的管理规定,抓好源

头管理。每周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对事故的预警能力。认真落实车辆检验及路中管理制度,保障车辆的技术状况。减少违章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2、预警

春源公司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有值班电话,办公室主任手机24小时开机。

六、应急响应

1、应急响应分级

道路交通事故按其死亡人数的情况,分为四级,分别为: 四级:一次死亡3-4人的道路交通事故

三级:一次死亡5-9人的道路交通事故

二级:一次死亡10-29人的道路交通事故

一级: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

2、应急响应行动:

发生四级及四级以上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及乘务员立即向交警部门(122),急救中心(120)和公司安全指挥小组报告。应急小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交通局应急指挥部报告,并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营救伤员,疏散旅客,维持秩序。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现场,有必要时可在现场成立临时指挥部,统一协调、调度,配合交警部门及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3、事故现场得以控制,伤者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旅客全部疏散,配合交警队现场进行勘测后,经应急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结束。并且要对事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统计,并且上报交通局,进行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七、后期处理

1、在集团公司协调、指挥下,事故车辆所属分公司安管人员要及时地展开事故善后工作,包括事故赔偿,生产秩序的恢复。

2、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地措施,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3、在全公司范围内召开专题会议,警示、教育职工,提高安全意识。

八、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值班电话:

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主任电话:

2、物资保障

应急指挥部要明确调动应急车辆,疏散旅客。

4、财力保障

春源公司财务科根据事故的损失情况及时地调度资金保障应急事故处理费用

九、责任追究

应急事故发生后,对事件信息迟报、缓报、谎报、漏报、瞒报或在事件出现过程中玩忽职守,渎职拒不履行公司指挥小组指令的,将追究其部门主要领导及直接责任者的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开除公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年月日

篇2: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为提高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快速有效地处置机场内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尽快消除险情,恢复交通秩序,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规范管理、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交通事故现场救援体系,有效应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机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救助能力,确保机场又好又快发展。

二、适用范围

(一)发生在机场内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一次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重伤5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三)其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交通事故。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成立机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单位有:

指挥部下设五个工作组,即现场保卫组,现场勘查组,交通管制和疏导组,紧急救护组,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现场保卫组:由机场公安局派出所民警组成,负责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场保卫、警戒和安全防范工作;

2、现场勘查组:由交警大队、刑警队组成,负责事故现场勘查、事故调查、检验鉴定、逃逸案件查缉、事故原因分析、交通事故认定和提出对肇事人、单位及相关人员、单位的处理意见,依法处理交通事故;

3、交通管制和疏导组:由交警大队组成,负责现场区域的交通疏导工作,必要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协助有关单位开展伤员的救助以及现场救助物资和人员的交通运输保障;

4、紧急救护组:由急救中心负责调配事故现场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

5、现场处置组:派出所、消防大队组成,派出所负责组织开展涉及交通专业运输单位责任调查;消防大队负责交通事故现场灭火,控制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泄漏、组织伤员搜救等工作。

四、应急救援反应和处置程序

(一)报告和启动预案

属于本预案范围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立即启动本预案,下达现场应急处置指令,并向机场公司报告情况。

(二)赶赴现场

各成员单位和工作组接到启动预案的指令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按照预案的职责分工迅速到岗开展工作。交通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指挥部应当立即通知协调有关部门进行现场紧急处理,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参加现场处置工作。

(三)现场保卫

公安局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带,规范放置现场勘查警示、警告及导向标志,必要时应采取交通管制。

(四)组织施救

公安局、急救中心、消防大队要用最快的速度解救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要采取紧急措施,在现场或就近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五)现场勘查

交警大队事故勘查人员,应当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勘查事故现场,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对交通事故肇事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逃逸事故,应在接报勘查事故现场的同时,及时布置查缉和发出协查通报。同时,清理、登记现场遗留物品,并妥善保管。

(六)善后处理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大队组织有关人员成立善后工作处理小组,负责协调有关伤员的抢救治疗费用,协调做好死伤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善后等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扎实开展工作,主要领导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工作组负责人要坚守岗位,服从指挥,认真履行职责,不得玩忽职守。

(三)对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交通事故的,救援组织不及时、工作不力,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以至因为现场警戒不力引发二次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篇3: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 我国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 在我国的消防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中, 不足与优势并存, 有着时间纵向上的飞速发展, 同样也有着空间横向上的建设不足。特别是近年来,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中, 我国消防应急通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被更为显著地放大。比如, 目前我国各级消防部队在短距离指挥通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通信网的建设还不够专业, 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 甚至会出现无线电通信频点不足的情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应急通信工作的完成。而除了无线电通信频点不足之外, 在汶川地震中则表现出了更为典型的通信问题, 那便是各消防部门之间的通信系统并不统一, 很难实现部门之间的实时交流。在灾害现场, 各地方消防部队的通信设备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通道阻塞现象, 与外界的通信交流受阻, 妨碍了灾害救助的顺利进行。技术体制以及设备型号不同的问题在这种集中使用数量频繁的情况下, 往往表现得十分显著。而与此同时, 我国的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也处于不断发展与优化过程中, 特别是在几次重大灾害以及科技飞速发展之后, 我国消防部队的通信硬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是应急通信技术应用过程中较为乐观的一方面。

2 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要点

2.1 建立起重特大灾害专用网络

重特大灾害往往会对周边甚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 针对于这种情况的消防体系也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实现灾害有专网用于通信的目标。并且由于重特大灾害的发生频率并不如普通火灾消防事故频繁, 所以目前我国完全有建立重特大灾害专用卫星通信系统的基础, 以卫星通信专网为核心, 建立起各地方上消防部门的卫星车载站以及便携站, 使得在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并为消现场应急通信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统一全国卫星电话通信网络

针对各消防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通信机制不统一, 在紧急情况下会通信拥挤的现象, 需要统一全国的卫星电话通信网络,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消防部门准确沟通, 让灾害现场与远程控制之间能够保证实时通信。目前, 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在全国各消防部门进行推广使用已经成为了消防通信的主要建设思路, 让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成为消防工作中的常用通信设施, 以便于完成长距离的通信任务。特别是在城市消防覆盖网、现场消防指挥网以及现场消防救援网的消防三级网络之间, 便可通过统一全国卫星电话的方式得以交流沟通。

2.3 普及超短波通信手段

超短波通信手段在消防应急通信中主要负责近距离的通信工作, 比如重特大灾害现场消防部队之间的短距离交流, 该通信手段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超短波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设备组成简单等多方面的优点, 因此可以在消防部队中得到普及使用, 使之成为现场消防应急通信的常用手段。比如, 在森林火灾扑救、台风灾害救援等情况下, 超短波通信往往是现场最主要的一种通信手段。

2.4 增加消防短波通信网络

目前, 在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中, 对短波通信的应用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有其他通信手段, 在很多时候消防短波通信并没有很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短波通信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从而增加了对操作人员的素质需求。因此, 对于消防短波通信网络, 可在少数应急部队中配备即可, 并不需要在大规模消防队伍中进行普及。在一些特殊的应急部队中配备消防短波无线通信网络, 可以为部队与指挥部之间的通信顺畅提供更多一层保障。

2.5 加大移动消防指挥站的建设

在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救援现场往往是瞬息万变, 如果消防救援部队没有得到更加及时、准确的指挥命令, 就会让消防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目前, 为了加大对灾害现场的消防指挥力度, 采用的策略通常是加大移动消防指挥站的建设, 通过车载系统, 让通信组网、情报获取以及指挥调度等工作能够实现移动操作;而通过移动消防指挥站, 可以让重特大灾害事故中的消防救援指挥通信变得更为精准, 并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消防应急通信水平。通常情况下, 移动消防指挥站在各级消防系统中均需要具备, 在一次灾害事故中, 不仅消防总队需要配备移动消防指挥站, 其下一级的消防支队也应拥有配套的移动指挥站, 以便于完成对消防现场的指挥以及对上级消防指令的接收工作。

3 结语

在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需要尤为注意对专用卫星通信网络的建设问题, 并充分运用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超短波通信、短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 通过移动指挥站的方式让消防应急通信保持畅通, 更好地支持灾害事故中消防救援工作的进行。而随着未来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信手段也将更为丰富, 对重特大灾害事故中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的需求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的关注度也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对目前我国的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的现状进行了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技术应用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 以期为我国应急消防通信水平的提升打下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消防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强.大型灾害事故现场消防通信保障方法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 :76-80.

篇4:咽喉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

易引起窒息的食物

果冻

我国从2006年5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开始实施规定杯形凝胶果冻直径不得小于3.5厘米。但生活中不是只有直径3.5厘米以下的小果冻可能导致宝宝窒息,其实对于5岁以下的宝宝来说,直径在3.5厘米以上的果冻同样很危险。宝宝把果冻咬碎以后,碎果冻分散到支气管口的话,就非常危险。因此,不要给5岁以下的宝宝买果冻当零食。

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对3岁以下的宝宝来讲,的确存在危险。由于要吸上“珍珠”,所以喝珍珠奶茶用的吸管很粗。但很多“珍珠”的大小和吸管并不完全匹配,饮用时要用很大力量才能将“珍珠”吸进嘴里。这种状况对成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发育成长尚未完全的宝宝来说则相当危险。因为宝宝牙齿还没长齐,喉管和气管较细,喉部反射本领也差,当吸入“珍珠”时,很容易因用力过大而被噎住,形成呼吸道异物。

葡萄

葡萄的颗粒正适合宝宝一口吞下,如果家长给剥过皮后,让宝宝吸进嘴里,葡萄柔软而光滑,很可能会因用力过大堵住气管。如果在吃东西时跑跑跳跳,更容易出危险。因此宝宝在吃葡萄、李子、樱桃等食物时,要坐在一处,安静地吃,并提醒宝宝慢慢吃。

QQ糖

QQ糖个体较小、口味甜,且有弹性,在外包装上一般也没有安全提示,如果边吃糖边说话,很可能不巧就卡在气管中,容易引起窒息。如果宝宝未满2岁吃QQ糖的危险较大,最好不要给宝宝吃。

果仁

花生仁、瓜籽仁、杏仁等颗粒小,宝宝牙齿未长全,不能将它们充分嚼碎,如果吃时不小心,很可能吸入气管。因此2岁以下宝宝不要喂吃整粒的果仁食物,可把果仁碾碎放在粥里。异物窒息急救法

一旦出现异物窒息,由于脑部缺氧超过四至六分钟就会造成永久损伤,因此,异物吸入导致窒息的处置,应着重于急救黄金时间。

一般来说,婴幼儿被异物塞住呼吸道的紧急处理方式,依1岁以下和1岁以上有不同的急救方法,父母一定要学会,最好经常拿个布娃娃进行模拟演练。

1岁以下宝宝急救法

妈妈坐在椅子上,将左前臂架在大腿上,然后让宝宝头冲下趴在妈妈的前臂上,并使宝宝的头低于身体(左手要固定宝宝头部和颈部)。

用右手掌根平稳地敲击宝宝的后背中部,5次即可。在重力和冲击力的共同作用下,异物可被排出。

若呼吸仍未恢复,重复上述步骤。必要时送医院急救。

避免宝宝窒息照顾法

生活中细心照看宝宝,才是避免危险发生的上上策,哪些方面妈妈要注意呢?

1. 宝宝衣服的装饰物,比如小扣子,小花等要结实牢固,否则宝宝会不自觉的把它们从衣服上拽下来,放到嘴里吃。或者在清洗衣服后要检查宝宝衣服上的小配件是否牢固,以防它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掉到宝宝旁边。

2.如果宝宝正在长牙,最好的磨牙食物是婴儿专用的磨牙棒。不要给他一些胡萝卜条、瓜条之类的自制磨牙食物。虽然这些东西可以缓解长牙给宝宝带来的酸痛,一旦宝宝把这些东西咬掉又不会咀嚼,那么就可能出现噎着、窒息的危险。

3.小宝宝很喜欢从别人的碗里抓东西吃,所以最好给宝宝安置专门的餐椅,防止他抓到一些不能给他吃的食

1岁以上宝宝急救法

让宝宝平躺在硬床上,妈妈站在宝宝足侧。

妈妈两手重叠放在一起,十指互扣并翘起,手掌置于宝宝的肚脐处,快速向下并往前推压5下,直至异物排出。

如未排出,施行人工呼吸,并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急救。物。如果有大孩子到你家做客,最好不让宝宝和他一起吃饭,两个不能照顾自己的小家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4.定时更换宝宝的安抚奶嘴。尤其是看到安抚奶嘴上有裂纹时,一定要马上给宝宝换一个新的,以免宝宝吸入安抚奶嘴上破损的地方。另外,安抚奶嘴上的防护罩一定要比宝宝的嘴大。

5.宝宝经常将物体或玩具放入口中,边咬边啼哭或欢笑,加上跳、跑等游戏,因而口内异物易进入气管。此外,父母或较大儿童喂给宝宝不恰当的食物,如瓜籽、花生、糖,或在喂食时故意逗戏、惊吓、打骂,以至食物呛入气管。因此宝宝吃东西时,不可跑跳游戏,不可说笑。

6.宝宝容易发生异物呛入气管,因为他们虽会吃些东西,但又不能充分嚼烂。因此要叮嘱宝宝专心吃,并耐心教会宝宝咀嚼方法,而不是硬吞。

7.对于爱把一些东西放入嘴中的宝宝,要进行教育。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迅速哄劝宝宝取出异物。

8.应避免给予宝宝钮扣、豆子、硬币、弹珠等小的玩具零件或生活用品,以免宝宝误食或塞住耳、鼻。

p&p温馨提示

1.当异物吸入喉内时,宝宝可能出现呛咳,父母此时不要阻止宝宝咳嗽,有时通过咳嗽,可将异物咳出。

2.咳嗽时,父母不要拍打宝宝背部,以免异物移位。

篇5: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

为加强项目部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应对能力,极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企业的财产,尽力减少事故损失。根据国家《安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条款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方针

以“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行之有效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快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二、事故应急救援范围

指对本项目整个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施工、质量、运输、火灾事故)进行应急救援。

三、组织实施

为及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进行救援,项目部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项目部经理担任办公室主任,有关专职安全员任科员,办公室下设联络协调组、事故抢险组、善后处理组。

四、岗位职责分工:

1、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赵荣来。

接到工程项目上发生的重大事故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系统,全体成员在办公室主任的指挥下迅速到岗,组织抢险。

2、联络协调组:丁长江、韩鱼衡。

负责抢险救援的联络工作,提供救援器材(氧气袋、担架、药品等),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

3、事故抢险组:唐均、吴长标、王建涛。

组织人员到事故现场抢险救灾,排除险情,积极抢救伤员和国家、企业财产,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善后处理组:吴成松、彭奎

负责对伤亡职工家属的安抚、贴偿工作。

五、应急救援实施运作

当重大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办公室迅速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组织各小组按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抢险工作。各小组要在应急救援办公室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作战,确保抢险工作按预案要求顺利有效展开。

篇6: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关于印发《泰山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现将《泰山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泰山乡人民政府2010年3月18日

泰山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维护我乡辖区社会秩序稳定,有效预防和处置道路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交通事故,确保统一指挥,科学、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根据突发事件处置原则及上级要求,结合辖县的实际,特编制本工作预案。

一、适用范围

在本乡行政区域内道路上所发生的群死群伤和载运危

险品车辆事故或可能发生的载运危险品车辆事故,在事故发生先期阶段救援、处置和上级部门介入调查过程中进行配合工作,适用本应急救援预案。

二、道路上可能发生的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事故

1、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分为二级)

Ⅰ级(三人以上死亡特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Ⅱ级(1人至三人死亡事故)

2、按事故类型分类。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有2大

类:

(1)机动车辆相撞或方面翻车群死群伤交通事故;

(2)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引起的重特大死、伤亡事

故。

三、本乡行政区域内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事故应急救援包括:

1、乡专项应急预案(即本预案)。本预案是乡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为应对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事故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的应急救援预案,乡政府协调实施。

2、乡属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卫生院、派出所等相关单

位部门自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应急预案。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

1、总指挥由乡长担任;成员由分管交通安全的副乡长、农技站、卫生院、派出所等单位负责人和各村主任组成。

2、总指挥部职责:

(1)发生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事故时,由指挥

部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在乡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事故指挥部到达现场前,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在调查取证的基础

上写出有关书面材料。

3、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乡政府,分管副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工作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1)编制和修订岭下乡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

(2)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

(3)接到相关报告后在迅速向县有关部门报告的基础

上,迅速派出人员赶往事故现场,组织、联络各方力量处理事故,控制事故蔓延;

(4)及时办理指挥中心交办的各项任务;

(5)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

后处理等工作。

五、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一)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凡泰山乡范围内道路发生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

交通事故后,事故发生地所在相关单位或知情者在向110、119报警和通知120医疗中心的同时,应立即将事故地点、时间、类别等事故有关信息报乡政府办公室(7260134),由乡政府办公室向乡道路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交通车辆事故处置总指挥和县政府值班室报告。并在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后,迅速写出事故报告,报县上有关部门。报告内容如下:

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

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6、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续报。

(二)现场救护

根据情况,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救护。

(三)善后处理

相关单位应及时对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伤亡的人员及家

属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偿,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

(五)事故情况调查处理和通报

配合市、县进行事故调查,协助写出调查报告。

六、报告时限

发生道路群死群伤和载运危险品车辆交通事故,乡政府接到相关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七、其他

1、依据有关规定,每年组织一次本预案的演练;

2、演练有救援所需费用列入乡财政预算;

3、如在救援时所发生不听指挥、不积极参与救援等问

篇7: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成立公司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专班。

组长:袁虹

组员:许祖国、魏斌、杨丽文、张新华。

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公司安运部。

二、任务

负责营运车辆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含3人)轻伤20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及车辆严重损毁等特大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处置程序

1、接报告后,工作专班启动应急处理预案,上报公司总经办发出应急处置指令。同时,专班成员迅速赴现场,组织施救。

2、命令公司修理厂派发抢修车(按规定配备抢救工具、材料及抢险人员6人)赶赴事故现场施救。

3、及时与交管、医疗等部门取得联系,协调受伤人员的送医院治疗。

4、维护现场秩序,配合交管部门疏导车辆,避免交通堵塞。

5、查找事故证明人,了解事故详细经过,并做好记录。

6、组织清理现场,迅速转移事故车辆,恢复交通。

7、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受害都亲属安抚工作。

篇8: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7.23”甬温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已过去近一个月,这起由铁路动车追尾造成的灾难导致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至今余波未平。目前,该事故已进入调查处理阶段,公众和媒体的视线已经从对事件当时的应激关注开始转向更加理性的深度思考,业内人士也在对事件做认真回顾和清理。情景回放显示,事件“高潮”主要集中在应急响应期间,尤其是这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在一些关键环节暴露出的问题也最为显著[1,2,3]。每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活动结束后,理所当然应该进行认真总结和评估,一方面要总结成功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分析“失败”教训和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作者依据从主流媒体获得的事件信息,对这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景进行解析、聚类和收敛,进而对其应急响应活动效果和问题做了初步评估,同时,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响应制度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 “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应急响应过程回放、映射与收敛

以列车追尾事故发生时间7月23日20:28分为起始点,设7月25日06:57甬温线恢复通车为结点,将这34个小时时间跨度划为应急响应区间,按情景发生时间序列刻画在因果分析鱼刺图上(见图1),图中心线标志时间序列,中心线以上主要刻画出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事件情景,中心线以下描述公众或媒体等对这一情景相应的反应。

按照时间序列分析,以7月23日20:34发生追尾事故后,到23:05前这段时间为应急救援初级响应阶段,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应急救援主要是依靠旅客、乘务人员、出事地点附近居民和武警消防官兵,以自发性自救互救为主;

23:05以后,以温州市武警消防官兵、医疗、公安、政府官员和邻近铁路员工等大队救援力量赶赴现场,组织起大规模的救援活动,应急响应进入到扩大应急阶段;

7月24日凌晨03:55左右至当日18:30应急响应的主要任务进入工程抢险阶段,虽生命救援还在进行,但清理现场,吊卸受损车体、修复铁路线路已成为工作主体任务;

当日19:00起,尤其是22:26铁道部记者招待会为标志,应急响应进入到应急恢复阶段,直至7月25日06:57甬温线恢复通车,应急响应到应急恢复过程基本结束。

在上述四个阶段的应急响应过程中,有三个节点事件引起公众关注和质疑:

一是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从一开始反复强调“恢复通车”的重要性,虽然具体预订恢复通车时间几次推迟,从7月24日15点—18点—19点—直至事发34个小时后通车,目标与任务一直在坚持。而媒体与公众普遍质疑,当时受损最严重的D3115列车第16节等车厢尚未进行彻底清查,还有一些失踪者没有确认找到,到底是通车重要,还是继续搜寻生命更优先?而且事故原因尚未查清,隐患有待根除,行车安全仅用口头的绝对安全、绝对相信就能保证?事实是,在认为已没有生命迹象之后,特警队员在即将吊卸的D3115第16节车体内发现了仍然活着的两岁女孩,在吊卸后又发现几具遇难者遗体。“出现生命奇迹”,舆论一片哗然。

二是在事故现场掩埋事故车体。事故次日下午仍处在生命救援的关键时期,媒体与公众见到现场在挖掘土坑掩埋事故车体,大为不解,有关部门解释为埋车是为了清理现场,有利于救援,但公众质疑两天后,又将埋入车体挖出,还是为了救援?公众难以释然。由此有关改变现场,掩盖真相的议论铺天盖地而来。

第三,是对这次铁路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原因的疑问。事故发生不久,一个早期的解释是雷电击中动车的电力系统使D1135突然停车,D310停驶不及发生追尾;此后又称雷电击中行车信号系统,应显示红灯时却错误给出绿灯,在闭塞区间内发生追尾;最近又给出在雷雨恶劣天气条件下,运行调度系统的软件出现故障或失误等等。这些解释都围绕一个主题:事故主要直接原因是雷电。此论一出,非但没有平息质疑,批评声浪更高。不久,其它有关部门负责人断然否定自然灾因之说,舆论才逐渐得以平息。

应该特别说明:这几个节点事件并非一个重大事故灾难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更换一些处理思路和方法,是否会出现另一种情景?这就是本文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2 “7.23”事故应急响应活动解析与反思

2.1 救援生命应是应急响应阶段唯一性行动目标

按照经典的应急管理理论,突发事件管理过程可大致划分为预防减灾、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四个阶段[4],由于每个阶段核心目标不同,其任务与职责有很大差异,而其中应急响应阶段所有救援活动核心目标就是生命救援,7月23日20:34至7月25日6:57这段时期无疑应属于应急响应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采用一切方法、动员所有资源,疏导危险区域的群众、解救被困人员、搜索幸存者、救治伤员、保护所有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在应急响应阶段,无论从重要度,还是从优先级上,一切救援活动都必须服从救人这个唯一性目标,应急救援中不是不可以兼顾财产、环境保护,也可以预先准备应急恢复,但不应因此而对人员救治活动造成任何影响,在人员救援还仍在进行情况下,如果提出多个行动目标和任务,不但可能分散力量与资源,特别会引起当事人和公众对救人行动原则的质疑,所以在应急响应阶段不必过早提出清理现场、恢复运营等其它目标和任务,以免对“救人”核心目标造成影响,毫无疑问,即使与事故处理密切相关的经济赔偿、事故调查和法律责任追究等其它活动,也只有在确保生命救援活动完成之后,才能列入到下一步程序。另一方面,即使在现场“没有生命迹象”情况下,仍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寻找所有失踪者,任何一种生命探测仪器和方法其可靠性都有限度,但救人活动却不应受任何边界条件限制。对失踪者确认和遇难者遗体寻找与保护也是应急响应阶段重要任务之一,无论生者还是死者都有同样的尊严,对遇难者遗体和遗物的保护,对死者是尊重,对生者是告慰,对救援人员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2 统一指挥的一致性行动是有效应急响应的保证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尤其是重大事故灾难救援行动十分复杂,由于事故本身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和损失后果严重,给救援活动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在时间压缩紧迫,参与单位与人员繁杂,情景演变高度不确定情况下,规范、有序的组织方式对于确保所有应急救援活动的速度与质量十分重要。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和参加救援单位人员都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进入现场和参加救援活动,在巨大灾难面前,很容易出现急躁、盲目、甚至偏激行为,而参加活动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和社会阶层,其素质、文化和背景差异颇大,又互不熟悉,缺乏有效沟通的基础和方式,难免对应急救援的目标、活动方式、预期结果都不在同一个方向上,甚至完全相悖。基于上述原因,如果组织协调规范性较差或力度不够,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经常出现为一种“自组织”方式,导致现场混乱甚至失控。缺乏严密规范的统一指挥体系可能导致救援活动不一致性,具体可表现在:一是参加救援各单位人员任务不够清晰、职责不够明确,缺乏完成任务一致性目标;二是各部门决策程序不同,缺乏顺畅有序沟通渠道和时间,重大事故响应行动协调力度有限;第三是救援的进度上参差不齐,有的队伍正在任务进行中甚至刚刚开进,有的则宣布本部门负责的任务已经结束,进入下阶段活动,造成现场调度困难;第四,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交互中枢,缺乏信息汇总、分析与交互机制,一方面影响决策者对整体救援形势的判断,另一方面使对外信息发布的节奏和形式难以把握,造成社会信息误导。美国国家应急框架(NRF)在应急响应原则一节中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只有行动一致才能成功[5]。

2.3 应急救援应坚持分层响应与属地为主原则

分层(级)响应和属地为主是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5],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属地发生的事故灾难具有抢险救援法律职责,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对组织应急响应活动也确实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分层响应和属地为主是要求在任何类型和强度的突发事件中,都必须首先是原始事发地点和最基层辖区政府首先启动初级应急响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抢救生命,这就是常讲的“第一响应”(First Response)原则。即使在扩大应急阶段,由于局势严重,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危机时,现场救援行动仍然要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大规模的救援活动往往涉及到公安、消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资源调配和公众配合,这些单位和人员几乎都在事发区政府管辖范围之内,实践证明,外来的专业救援力量乃至军队只有融入地方统一的组织活动才能更有效发挥作用。有些行业部门,包括一些来自中央政府的机构,要习惯于自觉把自己置于地方政府统一协调指挥之下,否则可能会影响应急处置的协调一致并增加救援活动的成本。

2.4 事故灾难现场保护十分重要

在应急救援活动中如何保护事故现场,的确十分复杂和困难,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保护好现场对查清事故原因又十分重要。因此,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不影响生命救援前提下尽量保护好现场,在没有严密、有序的测量、检验和取证之前,尽量不要改变现场原始状态,现场物体的位置、结构和性状是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证据,而且其重要性还在于通过科学、客观的检测分析有助于发现在设计、装备、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为改进安全工作,预防同类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制修定安全法规标准提供参考。如果不强调现场保护,很难收集到详细准确的物证,也只能粗略地把事故归因于自然因素,或简单的称其为责任事故,这可能连亡羊补牢的效果都难以达到。

2.5 应急准备不足是出现系统脆弱性的基础性原因

在重大事故应急响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有:重大救援行动现场组织混乱;信息缺失和通讯不畅;救援抢险物资装备匮乏,无法满足抢险的技术要求;场内外交通疏导困难;专业人员素质达不到应急响应要求;公众风险意识不足,“第一反应”质量不高;政府与媒体、公众沟通的开放、透明不够,缺乏“双向主导”机制等。这些失误和缺陷实质上是应急准备能力不足的表现,在最近发生一些事故的应急响应中所表现出的:媒体应对失当、现场处理仓促、抢险破拆装备不适用和事后处理出现反复等,显然也是应急准备不够充分的结果。应急准备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几乎没有任何先兆、信息缺失和时间压缩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处置过程中出现混乱与失误在所难免,但这些“可预期失效”都应在可控维度内,是否可控,则主要取决了事件发生前所形成的应急准备能力。

“7.23”事故中所出现这些问题,并非特别,实属普遍,从另一侧面反映我国应急管理不适应性的共性矛盾和基础水平,也可映射出公共安全管理的系统脆弱性和结构性缺陷,系统性和结构性问题只有依据制度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3 教训凝练为知识,知识转化成制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年来,公共安全事故风险一直居高不下,同类事件反复发生,追本溯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事故深层次原因挖掘不够和对制度化建设之教训总结不足。“7.23”甬温特大铁路交通事故所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以往发生的同类事故都曾经反复出现,实际上这些问题在许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和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活动中也几乎普遍存在。重大事故发生之后,仅仅依靠追究当事领导干部责任和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如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务标尚可,治本则难,治本主要依靠制度化建设。为此,建议如下:

3.1 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 规范应急响应行动

应急响应行动主要依赖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这两项基本制度[6,7],而后者对统一协调和规范所有应急响应行为则更为重要,进一步讲是:不可或缺。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是有效应对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全国性模板,具有严密规范性和良好的弹性,适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还是社会安全事件,也不论突发事件的原因、强度、范围和复杂程度如何,都可应用这个统一规范的应急管理框架。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统一指挥体系(ICS)和联合统一指挥(ICS/UC),将参与事故抢险活动的各级政府、军队、非政府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各方面力量,在统一指挥协调下,采取一致性的响应行动。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规范了各单位之间信息交互、通讯联系、资源调配和媒体应对等各项应急响应活动标准化形式,确保在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各个阶段的协调一致。这种一致性,为应对从日常发生的普通事件,到需要国家组织协调的巨灾救援提供了共同基础。

应急管理与应急响应标准化机制不够健全是许多重大事故救援活动出现混乱和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在许多法规文件中都规定了在应急响应中实行统一指挥的原则,但如何实现统一指挥还缺乏明确、具体的规范,因此,我国应尽早启动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有利于逐渐形成应急响应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机制,唯此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应急体系的能力与水平。

3.2 应急管理指导思想应实现由应急处置为主向以应急准备为核心的重大转变

从“7.23”甬温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等许多事故灾难的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过程中所显露出的问题,其症结之一是应急准备能力不足。

按传统的应急管理四阶段理论(减灾、准备、响应、恢复),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一个中间环节,而现在则认为应急准备所形成的能力是支撑应急全过程的基础性行动[8,9]。这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导致了应急预案的重大变革,应急预案结构与内容的重心开始转移为以应急准备核心目标。传统的应急预案概念,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应对处置的方案,而现代应急预案,则是强调在事故发生之前怎样做好应急准备,并明确提出,应急预案应成为应急准备的基础平台。这些认识深化是基于对9.11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灾难应对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反省[10,11]。

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还处于传统的“应急处置”阶段,对应急准备工作强调不够,也没有形成实质的应急准备体系,这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的脱节。在“7.23”甬温火车追尾等许多特大事故灾难的处置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一些问题,实际都是应急准备能力不足的反映。应急准备能力决定了应急处置的水平。

当前,应抓住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契机,把应急准备思想全面反映在新修订的应急预案中,这样可以推进应急准备体系的建设,整体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

3.3 适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独立调查评估体系

为保证事故调查的客观公正,必须坚持独立和专业这两项原则,因而,就必须要对事故调查机构与人员,事故现场保护与取证和事故调查分析程序这三方面作出严格制度规定。

首先事故调查机构与人员须坚持独立的第三方原则。

参与事故调查机构与人员首先应具有相应的合法资质,其次不能与事件当事人、利益相关方和其它能对调查活动产生影响的单位与人员存在任何关系,只有“独立”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与公正,例如在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后,经布什总统提出并国会通过,组成了由总统安全科学顾问领衔的150名科学家组成了独立调查评估小组,经过六个月的严密细致调查,提出了《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调查报告》,对美国的应急体系提出了批评和反省,这份报告提出的建议对美国应急管理工作改进产生重大影响,并由此而形成了一个改进国家应急管理的特别法案[11]。国际上一些经典的事故调查报告,如1988年英国北海油田阿尔法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火灾事件的“卡仑勋爵报告”、1996年香港嘉利大厦火灾由胡国兴大法官作出的火灾事件调查报告都是典型独立调查的结果,这些调查报告都对事故原因做了深刻分析,并对安全法规标准的修改完善提出了重要建议。如果不能坚持独立的第三方原则,很难进行客观深入的调查分析,公正性难以保证,也无法得出令公众信服的结果。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故造成了7000人死亡,20万人受伤致残,震惊世界,当时印度地方政府组织了一个调查组,而作为业主的美国联碳公司和纽约时报等也组织了事故调查,各自开展调查工作,又分别得出完全不同的调查结论,各方对事故原因和法律责任争论不休,致使这个人类历史最惨烈的技术灾难二十多年都无法得出公认的结果,直到2010年才算结案,但仍难以执行。

其次,所有事故灾难调查分析工作必须遵照统一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

与事故调查分析有关的活动:采样、取证、检测检验、事故模拟(包括计算机模拟仿真和现场情景重现)、调查结果论证、公示和提出调查报告都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从程序和制度上确保任何人不能用任何方式影响干预事故调查过程,只有这样公开、透明和规范的调查的结果,才能具有合法性和公信力。

第三个原则是对事故现场的有效保护。

重大事故发生后,保护好事故现场是应急响应重要任务之一。事故现场微小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事故原因分析的取证和判断,有时一抹痕迹、一块残片、一个物体位置,都可能成为认识事故原因的重要证据。因此,在不影响人员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物体位置和状态都不应改变,尤其是作为重要物证的物体结构和性状更不能受到破坏,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如以生命救援为目的,而必须改变事故现场状况时,一是应经现场指挥部按程序批准,二是改变前要认真的搜索、勘察、记录和验证后才能采取有限行动,也尽量保持原貌,而且事先还应向当事人与公众说明理由,以求得理解与支持。保护事故现场不仅是应急响应行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事故处置的负责态度和严肃性。

我国对事故灾难现场保护也有一些原则规定,但尚无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缺乏对操作细节的要求,致使在一些事故救援中如何保护现场的自由裁量度很高,甚至可能反复无序改变现场,随意性很大,即使从主观上没有掩盖事故真相的动机,或实质上也没有造成重要物证缺失,但客观上由于现场较大改变,不能不对取证采样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很可能动摇公众对事故处理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判断。

长期以来,几乎把每一个生产安全事故都判定为“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往往也是偏重以追究“责任人”为主要目标,相对忽略针对每个事件技术、制度和管理上脆弱性的深入剖析,这种“习惯性”可能就是没有特别强调事故调查公正与专业的原因之一。

每一个重大事故背后,几乎都存在非常复杂的原因,以表面看,个人因素似乎起到很大作用,实际上,仅仅个人或个别因素导致重大事故的动能十分有限,几率很低,而由于组织因素和系统性缺失才是导致事故发生、并产生严重后果的本质性原因[12,13]。只有组织整体的文化、制度和管理才能导致系统的紊乱、失效、甚至崩溃,但相当一部分当事人极不情愿从这一视角认识问题,并触及到事故与失败的本质。我们已经习惯于每当事故灾难发生后,媒体和报告中描述的壮观抢救场面,英勇献身行为和无一例外取得的全面胜利,但认真总结分析教训的较少,通过失败和教训完善制度的也不够,这可能是我国同类事故反复发生的原因之一?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篇9:加油站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一、 编制目的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加油站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 危险性分析

(一) 企业概况

某加油站位于××市××××××,现有从业人员××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名。加油站主要经营:车用燃油(汽油90#、93#、98#,柴油0#)、车辆清洗和便利店销售(昆仑系列润滑油、日用百货、饮料、杂志、烟草、车辆养护用品等)。加油站24小时营业,共分三个班,实行两班倒工作,每天高峰时间全勤上岗,低谷时间轮流休息,实行弹性工作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 危险性分析

根据加油站基本情况和现场布局,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目标及对危险目标的评估如下:

油品的性质:加油站主要对社会车辆提供车用燃料油,即各种汽油、柴油。汽油、柴油均为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渗漏、易产生静电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物质。

油品的危险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危害程度的范围:以加油站为中心,50m为半径的建筑物、设备及人员有受到危害的可能。

对建筑物设备危害程度的预测:汽油、柴油一旦着火,具有爆炸后的燃烧可能,燃烧中又有爆炸的特点,并且伴有较强的震荡、冲击波和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汽油造成的火灾具有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及燃爆转换发生的特点。对建筑物、设备有较大的破坏力。

对人员危害程度的预测: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人员会导致轻度中毒、急性中毒、轻度烧伤、严重烧伤及生命危险。

主要危险部位是:加油现场、卸油作业区、配电室、变电柜。

可能发生火灾种类有:加油站火灾、爆炸;车辆火灾;电气火灾。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加油站经理负责现场的总体协调指挥。

加油站安全计量员负责拉闸断电。

加油站核算员负责通讯、报警联络。

加油站加油班长负责现场组织人员扑救或施救。

加油站当班员工负责执行现场指挥的调配,完成交办的任务。

四、预防与预警

工作人员发现险情,经过加油站当班班长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确认险情后,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加油站经理(或值班经理)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态的发展,命令通讯组向不同级别的上级领导报告。

同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并通知应急指挥中心。

如果事态扩大,情况紧急,要及时与周边企业、附近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联络,告知加油站出现的紧急情况,请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报警时应讲清以下内容:

(1)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2)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

(3)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五、应急响应

(一)加油机火灾处置方案

(1)站经理得到加油机起火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立即到配电室切断电源,然后加入灭火队伍。

(3)加油班长带领加油员马上携带灭火器冲向起火地点,消灭加油机火情。

(4)核算员清理好财务帐目,根据站经理命令,确定是否报警,然后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5)营业员整理好自己账目后,交到核算员手中,然后作为医疗组人员参与救护工作。

(6)火情完全消除,站经理确认安全后,宣布重新营业。

(二) 卸油区火灾处置预案

可能出现的起火状况:

(1)加油站送油罐车在加油站油罐区卸油过程中起火;

(2)加油站送油罐车在加油站油罐区静止过程中起火;

(3)加油站卸油罐车在加油站卸油终止后起火;

(4)加油站储油油罐计量口起火;

(5)加油站储油油罐卸油口起火;

(6)因其他原因(雷电)等油罐区起火。

处理措施:

(1)站经理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指挥油罐车司机迅速把着火罐车驶离油站危险区域进行扑救。

(2)抢险小组成员(当班加油员)使用灭火毯堵住罐口,隔绝空气灭火,火势较猛时,先用灭火器对准罐口将大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覆盖罐口。

(3)抢险小组组长(加油站安全计量员)关闭卸油罐车卸油口和油罐卸油口阀门,使用灭火毯封住油罐计量口(卸油口)。

(4)严禁使用水直接扑救,以免水激飞溅油品扩大着火范围。

(5)当班加油员立即停止加油,疏散现场加油车辆及闲散人员,引导司机将车辆开往与着火点上风口的方向,并要求远离100米以外。

(6)立即疏散周边群众,对附近住户或人群进行口头通告,要求立即远离着火点100米以外的地方。

(7)消防队赶赴现场后,主动配合消防人员进行扑救,避免火灾扩大。

(三) 加油站油罐区火灾处置方案

(1)员工发现油罐区起火后,迅速报告站经理,站经理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然后迅速加入现场灭火组开始灭火抢险。(如果当时正在卸油,计量员应迅速关闭油罐车阀门,报告站经理发生火情后,指挥油罐车司机把着火罐车驶离油站危险区域并进行扑救,站经理负责切断加油站电源总开关。)

(3)当班班长使用灭火毯堵住罐口,隔绝空气。其他员工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火势较猛时,先用灭火器对准罐口将大火扑灭,再用灭火毯覆盖罐口。

(4)计量员负责关闭油罐卸油口阀门,使用灭火毯封住油罐计量口(量油口)。

(5)当班加油员立即停止加油,在进口处设立警戒标志,疏散现场加油车辆及闲散人员,引导司机将车辆迅速驶离加油站,并注意引导消防车辆进站灭火。

(6)核算员应根据站经理命令,在第一时间报警并通知周边群众撤离。同时携带账册撤至安全区域。

(7)火情消除后,站经理宣布关闭预案。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注意事项:

如人身上不小心溅上油火时,应立即用灭火器进行扑灭,或快速脱下衣服,将火扑灭。如来不及脱下衣服,应就地打滚,把火扑灭或迅速跳入附近的水池中灭火,然后现场人员冷静的帮他脱下衣服。救火时勿用衣物、扫帚来回扑打,以免使油火扩大着火范围。着火人也不要惊慌,乱跑乱跳、跑动,这样既影响救助,又可能扩大火情。有人员伤(亡)时,同时启动《加油站人员伤亡应急处置预案》。

(四) 加油站电器火灾处置方案

(1)发生电器火灾时,发现者马上通知站经理。站经理宣布启动预案。

(2)计量员迅速跑至配电室,切断电源开关后,迅速回到火场加入扑救。

(3)灭火组(当班加油员)取来离火场最近的手提式灭火器进行扑救。

(4)当班班长和核算员把火源周围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发更大火灾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带,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

(5)加油班长在进站口设立警示标识,顺序组织站内加油车辆快速驶离加油站。

(6)火灾扑灭后,站经理宣布关闭预案,并迅速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主管部门。

(7)安全主管部门速派专业维修人员到站对电气线路进行维修,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8)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注意事项:

在消防灭火的同时,首先应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当消防队赶到现场后,协助消防队进行灭火。

(五)加油站车辆火灾处置方案

(1)发现加油车辆站内着火时,立即报告站经理。站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2)计量员迅速跑至配电室,切断电源开关后,回到现场加入扑救。

(3)现场灭火组(当班加油员)用灭火器开展扑救,火情消除后,将起火车辆推出站外。

(4)核算员按照站经理命令,拨打报警电话,携带帐册撤至安全区域。

(5)加油班长在进站口设立警示标识,顺序组织站内其他车辆安全驶离加油站。

(6)火情消除后,站经理宣布关闭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后,重新营业。

提示:

(1)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着火车辆驶离到站外处理。

(2)车辆出现冒烟时,不可在站内打开机器盖。应推出站外,进行处理。

(六)加油站人员烧伤、烫伤急救程序

(1)烧伤急救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尽量缩短烧伤时间。

(2)对已灭火而未脱衣服的伤员必须仔细检查全身情况,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

(3)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并送往医院。

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吸道损伤。

六、应急结束

1、 程序终止条件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站经理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2、 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应急处置过程,对各个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析,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

七、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1)加油站配备的8kg手提式灭火器30个以及35kg手推式灭火器4具;

(2)配电房配置的5kg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2个,位置在配电室门旁;

(3)医用急救包:每站2个(经理办公室、财务室各1个)。

八、附则

1、 演练要求

(1)每年年初,由片区公司负责对全站员工进行一次应急预案专项培训。培训计划、材料、试卷应报主管单位批准并备案。

(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由加油站安全计量员、加油班班长进行的安全专项培训。

(3)每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培训要做好记录。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由站经理主持。考试不合格者应重新培训。

2、 预案修订和完善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当加油站的设备、工艺流程、工作岗位设置、加油站作业指导书、施工改造、经营项目和周边环境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提出书面变更申请,经上级公司审批或专业部门重新进行风险评价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

九、附件:(略)

篇10: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1、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有关领导,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

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安排做好保护好事故现场。

3、负责指挥调动一切所需的应急救援排险物资和人员参与抢救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4、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5、协助公司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质,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6、负责安排专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各级人员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一、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特确定以下为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类别:

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深基坑(槽)倒塌等;

2、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高支模、卸料平台、屋顶坠落以及从平地坠落地坑等;

3、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5、物体打击:指落物等碰伤的伤害;

6、火灾爆炸;

7、中毒。

二、应急准备中应遵循的原则

1、设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和防火、灭火知识的培训。

2、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防止发生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可能发生事故现场应配备的器材;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对策及信息传递。

3、根据作业场所、储存、运输物品的数量、品种的不同,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应急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时检查,做好标识、防止失效,检查要有检查记录。

二、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2、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救援队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3、疏通事故发生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截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

6、紧急联络员一名,负责紧急事物的联络工作,明确联络地址和电话。

7、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三、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1、任何人发现发生重大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厂部负责人,厂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并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领导。

2、公司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公司应急救援组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同时将事故的概况(包括伤亡人员、发生事故时间、地

点、原因等)分别用电话和快报的办法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

四、救援器材及设备

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

2、交通工具:供指挥、联系、救援的用车

3、急救药品及器材: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救援器材及灭火器等。

五、物体打击事故预防和救援

1、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防护用具。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2、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栏。

3、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4、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5、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6、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7、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六、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和其它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事故是极易发生的。所以,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防止触电伤害的基本安全要求: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1、所有电力设施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提供设计、安装,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3、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4、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

5、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6、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7、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8、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少触电的危险。

七、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安全措施:

1、组织措施

(1)要建立、健全消防机构。成立义务消防队,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2)加强对员工、外来工进行消防知识的教育,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灭火技能的培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每年要进行不小于一次的消防演练。

(3)办公场所、集体宿舍、设备、材料堆放场所要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4)制订事故发生时的扑救方案和人员疏散步骤、方法和路线,使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2、管理措施

(1)各单位要按规定设置乙炔、金火焰和氧气的储放库房,气瓶储室通风

要良好,在库房门口张挂醒目的警示标志,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2)乙炔、金火焰和氧气的使用和存放要符合有关规定。

(3)在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必须先办理“三级”动火审批手续,领取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做足防火安全措施,方可动火作业,动火时要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动火情况。

(4)严禁对盛装过有可燃气体的容器进行焊接。

(5)焊接(动火)作业操作人员必须参加劳动、消防部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焊工证后,方可上岗,在作业时应做到“八不”、“四要”、“一清”。

(6)集体宿舍的用电要由持证电工安装,不准乱拉乱接电线,不准在电线上凉挂衣物,不准在宿舍内使用明火、电炉、气化炉具,不准使用电热器具,严禁躺在床上吸烟。

(7)仓库存放物品应分类、分堆储存,甲、乙类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8)储存丙类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的灯具。

(9)库房内设置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管保护,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断电,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

(10)厨房不准同时使用煤气炉、柴炉和油炉。

八、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生火灾和爆炸,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

2、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3、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4、在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5、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6、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7、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九、煤气中毒的应急措施

煤气的主要含量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煤气泄漏,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伤员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特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注射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硷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也可对昏迷者人中、十宣、涌泉等穴针刺,待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福建德盛镍业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委员会

上一篇: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下一篇:戛达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