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骨干表彰会演讲稿

2024-05-28

教学骨干表彰会演讲稿(精选3篇)

篇1:教学骨干表彰会演讲稿

师德标兵、骨干教师表彰大会交流材料

---教书育人,我快乐着

我叫吴慈玉,来自零阳镇一完小,现任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任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兼任心理咨询老师。从教20年以来,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如何突出地表现“自我”,而在于为了他人,为了大众的利益而真诚地奉献“自我”。为此,我始终以教育先贤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座右铭,无论是在偏僻简陋的乡村小学担任复式班教学,还是任职于条件优越的城镇完小,我都能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自觉加强自己的思想理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到了快乐学习,快乐工作,与孩子们一道愉悦成长。

首先,我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富有爱心扎实肯干的人

作为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我一向关爱弱势儿童群体。多年来,班上的哪些孩子家庭特别困难,哪个中队的单亲家庭孩子多,哪个中队的留守儿童多,我都有一本“清官册”。每年的“3•8”、“9•8”助学日,我都会精心组织一些捐助活动,把温暖及时地送给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

在工作中我时刻要求自己做少先队员最好的朋友,做他们自主自立的参谋,做他们集体进步的向导。为了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孩子们的“五自”能力,每学期我都成功地组织开展了“城乡儿童手拉手”、“节能减排我能行”、“书香溢校园”、“告别网吧”签字仪式、“健康上网,高效学习”等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组织各中队长期开展了“每周一言”征评和“每周一星”评选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去植树,去街头巷尾宣传《语言文字法》,开展“啄木鸟”错别字大搜寻,配合团县委开展“平安满意在张家界”十一黄金周志愿者服务和“学雷锋、树新风、促和谐”活动,仅一完小这个大家庭生机盎然,更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在活动中得以深化。

五年级272班的孟松填是一个留守儿童,比较贪玩,“小错误不断”,有一次居然“挪用”了伙食费去买零食。我与中队辅导员卓老师多次与他交流沟通,上门家访,均效果不佳。后来我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联谊学校之间开展的体验活动,让他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活动中孩子感悟很深,进步很快,现在变得格外懂事。

一向来,我特别注重队干部的培养,耐心引导他们学会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高标准开展工作。在我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唐锐燕、文丹等同学参加故事演讲比赛曾先后获县级特等奖、市级一等奖;李蒙、戴鑫、朱弘愿等队员参加“和谐湖南”美文朗诵荣获省级金奖;李蒙、廖斯源、文丹等队员先后被评为张家界市“红领巾小记者、小导游”;李蒙同学被评为张家界市2009年“十一”黄金周优秀志愿者。

其次,我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潜心投入的研究型教育工作者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分数并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我期待所有的孩子都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张扬个性,健康成才。这份期待与渴望,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

白天,教学工作之余,我忙于了解各中队的工作情况,倾听队员们的心声。晚上,我常常挑灯夜战,寻找着创新少先队工作的灵感,徜徉在工作的快乐中。我不但向书本、网络学习,还积极参加省、市辅导员培训班,主动向各地有经验的辅导员老师请教,老辅导员高兴红、魏炯,“多面手”团队干部陈娟、林芳,名优教师杜修银、姜涛等都是我赶学比超的榜样。

为了使学校少先队工作能够创出品牌,形成特色,10多年中,我带领中队辅导员以“创新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其中,《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亲子共创学习型家庭与家庭教育创新的研究》、《贫困地区示范校示范方式及作用的研究》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等多个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均按期结题。2007年,我组织校内、外辅导员很好地承担了“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少先队系列活动探讨》的实验与研究工作。3年多时间,课题组成员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精心设计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并通过综合分析归纳,先后整理出了300余份案例、反思和感悟文章,使少先队活动更加具有系统性、条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热爱少先队工作,也时刻勉励自己在教学中要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每学期我都主动、认真地承担各种研究课、公开课。我所执教的《祖国在腾飞》、《帮帮残疾人》等思品课和《家庭中的感恩教育》家函录相课均获省一等奖。在学校每年面向全县举办的“教学研究开放周”活动中,我先后执教《多彩的民族风情》、《我的开心日历》等课,其全新的课程理念,精湛的授课技巧,赢得了领导和同仁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我勤于笔耕,善于总结,并能热情的辅导和帮助同事一道进步。我所撰写的《品德第八册试教报告》,所设计的《〈流过家乡的小河〉教学课件》等均获省一等奖;我指导陈贞旭、秦黎明、覃紫樱、王英等老师参加全省品德课“教书育人风采大赛”,先后获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

第三,我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开朗乐观的知心姐姐

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职责;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首先应从自我做起。我热爱运动,喜欢音乐和文学,我深信:活得好才是对命运最好的回报,不甘心被巨浪吞没的小舟自会成长为一艘乘风破浪的船!

在担任大队辅导员期间,我一直坚持任教4个班以上的品德课,同时担任心里咨询工作。我所任教的270班有这样一个孩子:父亲犯肝腹水去世,母亲给别人打短工养家糊口,家庭非常困难。孩子内向、敏感,曾把我当众送给他的蓝帽子又默默地放回了讲桌,只因为那顶帽子是捡来的。了解孩子的特点后,我除了热情鼓励他向妈妈学习,敢于面对和战胜困难之外,也会接受他来之不易的助学捐款,然后买成作文书,作业本等,更多地回赠给他,润物无声的关爱,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换来孩子开怀的笑容。

作为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笑脸时;每当看到QQ视频中孩子们的怪脸扮相时;每当在球馆里我的小队友们争着要与我打拼一局的时候;每当同事们都亲切地叫我“吴队长”,并给与我最大的支持时;每当外出参赛师生共享胜利的喜悦时,一切的疲倦劳累,一切曾经有过的心浮气燥,都会变成莫大的欣慰、快乐和幸福!

近年来,我先后被聘为湖南省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研究理事会理事、张家界市思品学科专家讲师团成员,还被列为了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曾多次荣获湖南省“优秀辅导员” 和省、市“十佳辅导员”称号,4次获县级嘉奖。我所在的学校少先大队和219中队也先后被评为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和全国红旗中队。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我愿意与所有潜心于这份事业的同行们一起,乐于生活,乐于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永远快乐着!

篇2:教学骨干表彰会演讲稿

通过项目化课程和教学项目化的多次尝试, 真正体会到构建高职院校骨干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促进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 增加课程项目化和实践环节项目化, 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以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仅对课程体系中的一两门课程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那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要想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为将来工作岗位所用知识和技能, 就应该以整个课程体系为基础、实施教学项目化的改革, 建立以核心课程体系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将传统的学科体系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将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使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参与”, 以提高教学质量。

1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

1.1 进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要求、明确企业相应岗位工作任务, 确定课程的教学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 优化、序化课程内容;以任务为驱动,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项目化进行实践环节, 顶岗实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生产中, 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清洁生产在项目化教学中进行体会和吸收, 使学生融入到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去, 考核方式和方法要多样化、与企业现状相适应, 才能有效的完成质量检查和信息反馈, 由反馈意见查找符合每个工作项目的性质特点, 进而学习或研发新的工作项目。

1.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是培养具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为第一线的高技能的德、智、体、美都具备的应用型人才。项目化教学以学习岗位能力与学习素质为目标, 构建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有目的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项目化, 进行专业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运营, 希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训练技能, 提升适应工厂环境和工作状态的各项动手操作能力。

2 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宗旨, 优化课程内容

2.1 以项目为载体, 合理序化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 以任务为驱动,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必须蕴涵在各个项目之中, 组成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布局,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协作能力、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以问题或案例引出组织教学。培养项目课程的运行或操作的过程, 开展老师和学生的勤于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在能力训练中穿插必要知识或能力训练后归纳和总结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操作的技能。

2.2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课程的实质是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以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各门课程是相互联系与交叉, 项目化课程的工程设计必须以常用的工作设备与常见的生产流程为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模块应该能符合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 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化课程的结构, 首先要通过项目调研和分析, 进行项目监测, 设计项目方案, 论证可行性,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确定工作目标, 确定课程的门类。选择课程的内容, 进行课程整合、安排适合课程标准的实践性环节和毕业环节, 甚至把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融入到课程中, 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运行的环节和排放或质检的标准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早日成为具有操作技能强、上手快并受企业欢迎的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3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以项目为导向, 让学生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项目为中心, 实际经验为中心, 要求提高质量因才施教, 加大设备投入。

2.4 项目课程教材的设计, 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选取工作过程知识, 突出行动特色, 在项目任务中将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融为一体进行设计。项目课程教材提供真实案例, 强化整体工艺流程, 课程的训练项目以典型案例 (区域产品) 为线索, 利用多媒体教室, 研讨会、总结知识点、讲授理论时, 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等加强项目化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提高项目化教学效率, 进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学习, 以工作为目的去学习和接受知识。项目化课程还注重与相关课程关系的处理, 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部分交叉, 各门课程负责人要经常对此进行沟通、探讨, 对交叉部分进行合理处理, 做到既能体现项目化课程特点, 又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要有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对于重点项目布置综合性的讨论题, 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职业技能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

2.5 项目课程尝试以“任务驱动型”来结构教材, 建立新的课程标准, 开发新的教材。参考工厂的生产需要以及学生的就业岗位等内容, 按照项目的设定, 重新选择、编排教学内容, 减少设计程序和内容相关的知识。减少工艺设计与非工艺设计的关系、设计说明书和概算的编制、工段式的设计实例的内容。将典型设备的设备布置和车间布置的内容进行整合, 增加设计原理在工厂中的典型的应用, 以及从设计角度考虑的工艺参数的调整方案和操作。增加典型设备的计算并最终实现设备的选型。改变教条式的课程内容, 将设计原则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学习与应用相统一的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新课程体系[2], 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 即先实践后理论或理论知识与实验穿插进行, 并运用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学校实训室与企业化验室合一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 项目化教学与实践

3.1 建立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课程化, 即把项目转化为课程来学习。以任务和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工作, 建立生产装置的设备布置和管路布置的项目。从分类、功能、控制手段、设备布置和管路布置、操作及常见事故处理等方面开展教学同时可以结合现有的实训装置, 进行现场教学;建立简单制图项目。让学生掌握制图软件CAD画工艺流程图的能力, 根据环工单元操作设备等典型装置, 进行简单的画流程图的训练, 同时讲授流程图的制图要求和内容;建立环工计算项目。以典型的、学生熟悉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物料和设备的计算, 简化物料成分, 简化设备数量, 优化工艺参数, 能够对涉及到的设备进行选型。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 小项目或较为简单的项目更有利于教学。只有到了教学后期, 大项目或综合性项目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教学价值[4], 使学生真题真做, 在真实环境中掌握每一个学习情境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工作情境中, 学生通过“做”, 构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体系,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丰富课程网络资源、开放实训室,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广阔平台。

3.2 教学与实训实习一体化, 符合职业能力成长规律

体现在教学过程上, “项目导向教学将‘听、背、练、考’转变为‘看、思、问、干’, 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革命[7]。”将课程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教理念的变化以及工厂的需求, 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整理;按照项目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 突出应用性。充分利用环境监测实训室和环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以及环工仿真实训室的实训装置和课程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通过项目和任务的锻炼, 提高学生的生产能力。在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 用设计的理论指导实习, 提高实习质量, 加强学生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开发现有实训装置的功能, 对环工单元操作的实训装置进行设备布置和管路布置, 并参照工艺流程, 进行画工艺流程图的制图训练。开发环工仿真实训室电脑设备进行工艺制图和计算的训练, 同时结合仿真实训单元工艺流程, 进行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装置功能以及操作的训练。

4 师资队伍的培养

4.1 项目化教学中, 师资队伍的培养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是课程项目化建设的有力保障。采取“派出去、请进来、传帮带”方式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更新了职教观念、提高了专业技能、拓展了专业知识、丰富了企业实践经验, 增加了兼职教师比例, 优化了教师队伍。聘请企业实践专家为兼职教师, 负责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聘请多位企业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 进行授课、教材建设等工作。引进企业技术能手为专职教师。企业实践专家与青年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建立一对一帮教关系, 签订“带教协议”, 使青年教师职业技能、职教能力很快提高。学院要求专业教师对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每位专任教师负责或参与一个科技兴趣小组, 以科技带动教师的职教水平。不断扩大兼职教师资源库, 以优化兼职教师队伍;通过教研活动、短期培训等途径提高兼职教师的职教能力。

4.2 争先创优精神

专业精神和业务水平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社会, 老师的专业水平高, 在做一件事时就容易找到最佳方案, 就不一定重视程序办事, 实现少花钱、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选择, 认真分析操作工程中出现的没有解决过或没有见过的实际问题, 很快根据所学知识, 勇于创新, 勇于突破,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不循规蹈矩, 进行方案的设计与调试, 找到真正的事故出现的原因, 使事故很快很好的解决, 所以, 在生产或实习实验中, 教学措施落实上, 甚至在学院的发展道路上, 不可能都像我们设计的那么顺利, 这就要求有争先创优的精神, 有自信感, 把改进的力度加大, 认真分析原因, 提升项目化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4.3 扎实的理论功底

老师理论功底浅, 只看到现在的学生学习水平差、入学分数低、越来越难教的现象, 没有看到老师自身原因的本质, 老师头脑知识和观念没有变化。总是按照书本照搬照讲, 没有新知识和新观点, 还在沾沾自喜, 以至于工作中难于创新, 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兴趣, 这就需要老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精神, 老师应该引入案例教学或项目化, 在讲一个问题前, 先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生活常识或生活案例讲给学生听, 问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问题和人们问什么用这种方案解决, 这样使学生产生思考, 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 再引出我们这次所讲的理论, 使学生很快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 明白了原理或定理, 然后我们再引入任务, 让学生寻找任务实施方案, 对于方案设计对的学生, 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不对的方案, 老师给予错误的原因, 这样一个问题有许多好的解决方案, 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自然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有满足感, 又记忆深刻, 促进了学习积极性, 但这需要老师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实践经验, 研究起点要高, 知识面要宽, 只有这样, 老师才能应付学生的新方案和新问题。

5 结论

市场在变, 行业在变, 我们要定期的进行项目的更新和升级, 以保证学生始终能够学到尽可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内容[5]。

参考文献

[1]王建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72-75.

[2]张健.高职课程整合视阈: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5-8.

[3]蒋庆斌, 郝超.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7 (6) :120-121.

[4]周慧.论项目导向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1) :39-41.

篇3:教学骨干并非校干首选

管理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项技术,并非具备了管理水平就一定能从事管理工作。在笔者看来,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教师必须得具备较高的素质,如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与精神、团队精神、指导与管理能力,以及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念、诚信的意识等。在思想上要始终高于人,行动上要始终先于人,业务上要始终超于人,业绩上要始终优于人,福利待遇上要始终不特殊于人,名誉荣誉上要始终让先于人。

目前,“校干”多从“教学骨干”中选拔而来,他们虽是某区域或本校的“教学骨干”,但在管理岗位上并未呈现出管理能力。多数学校在提拔“教学骨干”为“校干”后,学校仍然会出现管理不畅或专制的状况。这部分“校干”虽精于教学,但多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与手段,所以有些“校干”担任管理工作后仍出现了瞎管理、瞎指挥的情况。甚至有些“教学骨干”担任管理工作一段时间后呈现出“混日子”的情况,并没有真正去为师生服务。其实,管理能力、水平与教学能力、水平并不等同,并不是说某人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略高于某些教师,他的管理能力与水平也一定会高于某些教师。大量工作实践已充分证明,有些教学骨干并非一定适宜当“校干”,这种把教学能力、水平与管理能力、水平等同起来的看法与做法是当前学校人事、组织管理中最大的误区。纵观实际工作,只要某教师在某项教学大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就一定会被提拔、重用,而那些真正具有出色管理能力与水平的教师,只因在教学上未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参赛未能取得较好的名次,多不会得到提拔、重用。当前这种 “校干”选拔理念,在笔者看来很荒谬。这种做法导致多数“教学骨干”脱离教学一线,成为了“休教人员”,不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如若管理与教学能力水平都很强或过硬,那就是“校干”的最佳人选。笔者认为,要培养合格、优秀的“校干”,还必须改变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另一错误做法,即轻管理工作研究,重教学工作研究,要彻底把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研究置于同等地位,甚至需要将管理工作研究置于比教学工作研究更为重要的位置。笔者觉得,唯有学校管理工作先行,教学才能有保障。为保证学校或基层教育部门能够重视管理工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人事部门可规定将“管理工作研究”植入职称晋升与评聘,“校干”选拔、名师评选等条件中,将管理工作研究论文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提干的必备条件,作为职称晋升、评聘、先进个人评选的优先条件。这样,既可以培养全体教师的管理能力,为实现教师共管学校事务奠定基础,又可保证“校干”真正拥有“管理才干”,进而有效保证“校干”队伍能够得到持续“供给”,唯有如此,学校管理工作才能真正步入科学、有序的轨道。

在笔者看来,合格、优秀的“校干”必须真正把握教育及管理规律,懂得尊重师生,富有管理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将学校领上快速发展、和谐发展之道。“校干”最好要具有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或参加过管理工作专门培训,懂得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与管理学相关的知识,并经过培训方严格考核取得合格证。唯有这样的教师担任“校干”一职后,才有可能从管理学角度经营学校,才有可能减少或杜绝“瞎折腾”“瞎管理”的情况再次发生。

上一篇:举行读书活动后的作文下一篇:大学情景剧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