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讲赛小结

2024-05-05

语文课堂教学讲赛小结(共10篇)

篇1:语文课堂教学讲赛小结

第二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初赛总结

一、比赛靓点:

1.大多数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在试图实践新课程理念。纵观18节赛课,大多数教师都在努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学生展示来看,效果较好。

2.在教案中都能呈现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向性较为明晰。预设问题比较精当,学习导向明确,绝大多数教师(除个别人以外)能用“三维目标”进行表述。三分之一教师的的教案设计对目标的表述比较规范。

3.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都比较清晰。从教案来看,大多数参赛教师制定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条线还是明晰的。教学设计的思路基本能体现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特点。在这个方面从制定到实施的情况来分析,教师的参赛课比较有代表性。有目标、有激情、有互动、有效果。这“四有”其实应该就是语文课堂的精髓,语文教学的境界。

4.都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活动。位参赛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与课堂教学需要较好的融合,操作比较娴熟老练。

5.大多数教师重视师生双向互动。较好地实现了“长文短教”的突出特点,找到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中没有过多暴露明显的问题,才能保证高效的语文课堂。任甜甜、牛煜在后进班级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两位教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不抛弃、不放弃,最终调动学生比较积极地参与学习。从学生展示的情况来看,后进生不但参与,而且有效果。

任甜甜教师组织的《组歌》,目标、激情、互动、效果均有上乘的表现。教师牛煜组织的《 》,在后进班级能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学习本就是一大成功之处。

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是 和 教师组织文言文的《岳阳楼记》,最大的亮点是“实在”,文言文该教什么,该学什么,一一能够落实到位,这也是我们平时常态课最应该突出和强调的。因为上好这样的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最有效。平时的常态课中,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就是“铆得实在”、“抓得实在”、“讲求效果”。

6.关注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只重视预设目标的完成,而对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缺乏关注。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因为这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组织的《 》、教师组织的《 》,本来有些点并非预设,如字词读音等,但学生却在学习过程中暴露问题,课件没有设计,就充分运用板书对临时性生成的问题予以解决。

二、存在的不足:

1.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肤浅、片面,甚至还是一片空白,操作牵强、生硬,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在这个方面的极端例子是个别参赛教师,抬着教案读完了一节课,教师读得平淡无味,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这样的课,往往就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根因。

2.教师的基本素质还有待于大力加强。

教案的格式错乱;标点符号不规范,如在括号后面还加顿号等。有的教师读错了字音()。有的教师写了错字,学生反应没有引起关注,半节课后,教师终于发现悄悄做了修正。其实,人无完人,既然出现问题,不用回避,而应该正确应对。读错音写错字这是语文教师的忌讳和硬伤。

3.语文课缺乏语文味。值得读的文章不去好好地读、美美地读;值得品的好词佳句不去玩味。像《水调歌头》、《小石潭记》这样美的篇章,硬是要喋喋不休地把着讲,搞得连自己也讲不清楚,让学生多读一读,引导学生去品一品,效果肯定要更好。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不够娴熟。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么左右不了多媒体,要么被多媒体左右,被多媒体套上了“紧箍咒”。另外,制作的课件大多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如果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庖丁解牛,得心应手,不管什么时候用都能应对自如。

5.生字词的教学脱离语境。

生字词的教学几乎没有放到课文学习中去,而是单独教学,甚至在学生根本没有读课文的情况下正音释词,教学效率低。生字词的教学一定要关注具体的语境,纯粹识记字词其实意义不大,带着学生去读字词所在的句子去体会,做到“随文识词”,效果就更好。

6.缺乏教学的整体观。

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使用课文,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读、去悟、去品,而是在学生只听或读了一遍课文,有的甚至一遍都不读的情况下出示一串问题,生硬地让学生回答,学生只好一点一点地“挤”出来,或试探性回答,根本不是真实的体验。有的班级学生根本回答不出来,老师就代答,语文能力的培养往往落空。

7.课堂教学评价

有的教师课堂评价性的语言苍白、简单、空洞。不利于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8.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讲的多,学生已经讲明白的,教师还要重复讲,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把握不好。

9.有个别教师还在肢解性的解析课文,缺少对文章的整体把握。10.有的教师课堂上缺少灵活性,和学生互动生成的不够好。

11.有的教师问题设计杂乱,缺少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设计的问题不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

三、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议 1.真正把语文阅读课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不外乎“随文识词”、“作家作品”、“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要点解读”、“课时小结”等几个环节。学习一篇文章,正音释词要过关,作家作品及需要了解的写作背景要过关,采取不同的方式读通课文要过关,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要过关,好词佳句品读、人物景物分析、文章主题归纳、写作特色解读要过关,课时小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就应该紧紧围绕语文阅读课的这几个环节,紧扣文章特点,不花哨、不浮躁、讲灵活、讲实效,真正把语文阅读课上出语文味。

2.牢记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牢记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认认真真地练,实实在在地学。不要太多依赖学生预习,不能都寄希望于学生课外学习,要好好把握每一个45分钟,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3.教师应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在解决预设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课堂的临时生成问题。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要耗时费力地去代劳。该让学生展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4.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意区分学生已经会的和对照课文注释自己可以学会的、在课文中可以轻松找到答案的和学生有困难的,找出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

5.加强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对于如何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师要在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的基础上,扎实搞好教学设计,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学习状况,做到“收”“放”自如、合理有效。既不要搞“饭堂式”的乱而无效的活动,也不要搞“教堂式”的严而呆板的讲授,应该搞的是“论坛式”的教学相长。教师有激发、有引导、有精讲,学生有参与、有思考、有效果。

6.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学习资料。

对于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运用,一定要讲究“合理有效”,切记视频音频资料满堂放。对于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切忌一提问题,学生就去翻资料,表面上看,学生回答很准确很精彩,但往往导致学生思维退化,缺失学生的思维过程,缺少学生的新体验、新感受、新见解,过度强化了学生对学习资料的依赖性。

7.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对于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引起重视,认真观摩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功课例,结合实际情况,多实践、多探索。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中,尽量淡化教师的角色,凸显学生的地位,在明确目的和要求后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教师在最后予以总结。

总而言之,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关键是要念好“实”“新”“效”三字经。“实”就是是实实在在地抓准目标;“新”就是要大胆实践新课程理念;“效”就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归宿要保证效率和效果。首先就是要牢牢抓住“教什么?——搞清目标和学法问题;怎么教?——搞清学情和教法问题”这条主线。然后就是充满激情、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有效组织。

篇2:语文课堂教学讲赛小结

文第一赛段总结报告

2013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比赛活动语文学科第一小组,在市教科所的严密组织下,在市实验小学的细致、周到的支持下,来自市直、崆峒区、灵台、静宁的23位选手,经过为期一周的紧张角逐,第一阶段比赛已圆满结束。

这次赛事是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的一件盛事,是平凉市七县区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促进我市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次大型互动研讨,对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回顾一周的比赛活动,留给我们值得借鉴、值得回味、值得思考、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先从以下几点做简要总结:

一、本次活动的意义 1.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次活动,通过各位选手的努力,给我们展示了23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给全市语文课堂教学输入了新鲜空气,增添了可供推广、借鉴的资料,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各位评委来说,有机会静下心来认真聆听、体验、见证23节语文课教学,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向选手、向承办学校、向学生学习我们在自己的学校看不到的东西。

2.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每天比赛结束,评委和选手进行的说课、评课活动,实际上是双方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几天来,在评价老师的同时,我们围绕语文课堂中学习目标的制定、三维目标的落实、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古诗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确定、课堂内容的拓展、学生的评价等等,这些课堂教学中有争议的问题,评委与评委、评委与老师互相探讨、研究,并通过选手带回本校,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是一次难得的参观机会

这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市实验小学,不愧是我市的一流学校,不仅教学质量高,教学设施好,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教研氛围、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很有特色。首先,校园四栋教学大楼不仅整洁温馨,而且集图书室、实验室、艺术长廊于一身,分年级、分楼层进行整体规划,利用教室、墙壁、过道、宣传栏等空间将将优秀儿童读物、经典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古今中外历史文明等内容,有序的、系统的、立体的展示出来,营造了浓浓的育人氛围。其次,实验小学语文教学别具特色,从上课当中看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丰富,朗读能力、口语表达、学习习惯等相当好,课堂精彩不断,常常冒出令老师欣喜地生成目标,评委、老师谈起来都很羡慕。

4.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反思的话题

一周的听课当中,我们所闻所见提供的启发很多。比如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典诵读、语文素养的提高、朗读习惯的培养、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学校教研与评价方式等等,都是提高语文质量需要认真探讨的话题。

二、本次活动特色

语文课堂的美,贵在有效、提升、碰撞,是书声琅琅的课,是思维涌动的课,是情感交流的课,是方法传递的课,是有成功体验的课……本次活动无论准备、教法、过程、目标达成等,都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给评委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选手精神饱满,基本功扎实,大多对教材内容理解到位。准备充分,能有效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资料备课上课,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普遍重视课前目标的设定,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状况,教学目标达成高。

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紧扣目标,普遍有生成目标,过程、检测、评价令学生有成就感,课堂气氛活泼。

选手大多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令课堂教学各具特色。像吕冰老师的课多层次品味、激情澎拜;王茜老师的课收放自如、干净利落,王国秀老师的课巧设情境、循循善诱,刘炜老师的课幽默温馨、春风拂面,马青老师的课渊博敏捷、紧锣密鼓,靳立宏老师的课思路清晰、轻松自如,李成科老师的课巧设情境、环环相扣……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横看成岭侧成峰,相信这些承载先进理念的高效课堂会给我市教学改革提供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选手普遍年轻,对教育、对语文教学有热情、有想法,有些是多次参加各级比赛的“老”选手,对本次活动有足够的重视,谦虚好学,富有激情,是未来语文教学的希望所在。

三、学科问题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话题,十年的课堂教学研究,争论最多的一个是评价,一个是阅读。对课堂教学的细心研读、教法环节的雕琢固然很重要,但是对课程结构的研究、教学资源的开发、教育理念的更新学习更重要!前者如果是枝叶的话,后者便是根基。

纵观近几年在语文教育方面取得成就的名师名校,无一不是在评价、阅读方面有独到之处的学校。像山东韩兴娥的“海量阅读”,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八岁能读会写”,扬州徐冬梅推广的“亲近母语”阅读,山西聂明智校长的“晨诵午读”等,他们都对《语文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目标进行了认真研读,并且落到了实处,处理好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阅读与积累的关系,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成绩在阅读中提高,习惯在阅读中养成,学校在阅读中发展。语文素养始终和阅读量是分不开的。对学生来说,课堂是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渠道,对优秀课外读物的涉猎、积累是消化、运用知识的另一渠道,只有两者并重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本次语文课堂教学比赛,选手大多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对环节、方法一招一式的雕琢,从局部看,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确帮助很大。但从上课到说课,反映出选手在对课程目标的总体把握上、对学习资源的挖掘上略显不足。教材目标的达成只是现有评价方式之下的目标,“不能用教材教”说明了语文课程的宏大,语文资源的丰富。希望以下几点能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

1.从课程目标出发,对教材之外资源进行挖掘和合理补充。将课外阅读资源补充进语文教材,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提高语文素养。

2.处理好课内外阅读的关系,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能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探讨。

3.评价方式除了成绩测评外,应该有多元化过程评价。4.各校的语文教学研究应该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尤其是阅读!

只有打开阅读这扇门,语文学习的资源才会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才会更广阔,教师的职业生涯才会更幸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学校教育才会更有品位!

四、几点建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研的角度讲,优秀成功的课堂也会瑕疵,虽然瑕不掩瑜,但作为一次教研活动,为今后更大的提升,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1.目标的呈现要适切、具体、明确、可操作,不可太繁。2.课件与板书互补,字迹要清晰,不要与背景融为一体。3.提交的教案要简洁、科学、实用,文面布局符合语言文字规范。4.过程设计要围绕目标达成,问题精当,可有可无的要进行认真筛选。

5.朗读、基础知识训练要有提升,落在实处,不要走过场。6.从目标入,从目标出,注重实效,问题、环节设置不要的太满!7.教师要像演员,但不是演员。处理好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始终做课堂的主角!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更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永远都是我们关爱、呵护、扶持、激励的对象。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最关键的是看孩子在课堂中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课堂的目标,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就是我们一生的努力方向!

最后,感谢平凉市教育局组织这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成长、展示、交流的平台!

篇3:小结——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1.提出质疑, 辨析讨论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不断生疑、不断解疑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 教师抛出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敢议, 通过自主思考, 相互议论, 探索解决问题, 在或轻松、或热烈的氛围中, 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实现认识的升华。例如在学完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 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结尾一段作者在对菊、牡丹、莲一一做出评价之后, 发出这样的感慨: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作者为什么不按常理对应来写呢?问题一提出来, 马上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争论, 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达成共识:这样写是为了强调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之盛, 同时也是为了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图文并用, 理清脉络

在进行课堂教学小结时, 教者结合课文内容及要点以图文的形式对整堂课加以总结, 既有助于理清教学脉络及教学要点, 揭示文章的内在结构, 使文章具体化, 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进一步激起学习兴趣。

教《苏州园林》时, 我用“绿叶衬红花”的板书设计来小结课文。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离不开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远景近景的层次的搭配。好花还需绿叶衬, 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建筑的色彩美, 更是彰显了苏州园林作为“标本”的美。当我板书完时, 赢得了学生的啧啧赞叹, 板书设计的小结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不仅撩拨了学生的心潮, 而且取得了课虽终, 趣未尽的效果。

3.归纳总结, 整体把握

归纳是语文课堂小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归纳者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老师, 还可以师生共同完成。一般是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总结, 如果总结得当便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不仅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还能使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例如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 我这样小结:“《岳阳楼记》的著名, 首先是因为它思想境界高。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范冲淹写这篇文章时正贬官在外, 本来可以独善其身, 落得清闲快乐, 可是他不肯这样, 仍然以天下为己任, 用‘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种胸怀和抱负就是放在现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本篇全文仅360多个字, 却内容充实, 情感丰富, 将叙述、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 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 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记楼、记事, 更寄托自己的心志。”这个课堂小结既让学生知道了《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又使他们明确了本文的重点和难点、语言特点, 并使学生从中得到关于人生的启发和教育, 从而达成本课的德育目标。

4.推波助澜, 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指的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 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在上完一节课后, 教师的“推波助澜”式的小结可激起学生课后延伸的兴趣。在学完《“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课文后, 我这样总结:“邓稼先和钱学森一样, 都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超凡的创造才能, 坚定的信念, 纯洁的品格, 这使他们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的风采。我国、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故事。”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领域, 探索科学奥秘, 提高科学素养, 培养科学兴趣, 并领略到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伟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 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精神世界, 美化心灵, 指导言行。

5.自我评价, 寻找得失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 课后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如: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体验?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能否轻松完成?回忆本节课的学习, 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等等,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基础, 分次分批进行课后自我评价。因此, 语文教学的课堂小结更应该依据学科特点, 紧扣学科内容, 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完善与提升, 更要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 净化心灵,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篇4: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小结

一、课堂小结,可与质疑问难结合

有时刚开始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在设置导入语时,可以设置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整堂课就紧紧围绕着这几个问题,作课堂小结时,全方位解答这几个词语和问题,前后呼应的学习整篇课文。如:苏教版第六册的25课《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有几个需重点把握的词语,如“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以教学“争论不休”为例,我通过与学生角色扮演的形式,把学生自然而然引入争论的情境,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争论不休整个词语意思的把握。紧接着出现“休”意项的选择,学生轻松掌握。在教学“两全其美”时,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对于老人的建议,兄弟俩满意吗”引出对“两全其美”的理解,不露痕迹,顺其自然。

读课题质疑,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么争论的、争论的结果怎么样,既然是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读书,讨论。要下课时,结合板书,将原先的问题一一要学生回忆、作答,突出主题内涵。

二、课堂小结,可与回归整体结合

新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小结时,也可以利用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概括归纳能力,并使有关的教学内容系统连贯的相对完整。因为学生对于相对完整的知识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如教学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就是根据板书小结的。

三、课堂小结,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特别是处在三年级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的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地感悟、推敲,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在《槐乡五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但城市学生对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学生认真读句子,很快就体会到了“抱在一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 然后,出示像“玉雕的圆球”状的槐花,老师适时地引导:“你看,一个‘抱字用得多好呀,不光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显得更美了!”这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图片的直观的形象,“玉雕的圆球”般的槐花便开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再通过图片,将学生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感受加深,体验丰富了。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体会谴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总结了全文。

四、课堂小结,可与情感提升相结合

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再次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注意小作者的感情变化。如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雪儿》,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让它飞上蓝天的故事,表现了“我”爱鸟的美好心灵,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心情。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小作者以雪儿的快乐而快乐,以雪儿的幸福而幸福的情感展开。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三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探究学习: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对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等词语体会雪儿内在的美;“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又飞回来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等词语,感悟雪儿是只向往蓝天又极通人性的鸽子。在有所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抓住“给它洗了澡”“在它伤口上敷了药”“和雪儿一起……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等词语,读懂“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特别是通过“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我把雪儿轻轻捧起”等词语,悟出“我”对雪儿的喜爱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的心情。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达到融为一体的境地。

篇5:课堂教学讲赛实施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信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我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好的师资队伍,为教师成长搭建展示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开展中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我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的,进一步强化中职教师的课堂改革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促使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建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改革实施过程中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牢固树立“教师即教研者”的现代教育理念,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教科研思路,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1、严格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各学科现行教材为选题范围。

2、紧密围绕各科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3、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积极构建开放式学科课程,构建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教学评价”的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使命感。

三、组织原则

1、注重过程原则。大赛不仅要关注结果,重点要重视过程,杜绝为赛课而讲课的倾向。赛后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更进一步深入。

2、实事求是原则。大赛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课程特点等因素,立足实际,讲求实效。

四、参赛范围

任何教师都可以参与,但35岁(包括35岁)以下的老师,必须报名参加。

五、比赛内容

1、学科: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均可参加比赛,参赛教师按照学科教学进度确定讲课内容,教时为1课时。

2、比赛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课堂教学,占总成绩的80%。二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占总成绩的20%;

六、比赛要求

1、本次课堂教学大赛,作为教师一次全员学习与提高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可以参与,但35岁(包括35岁)以下的老师,必须报名参加。

2、教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能充分考虑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内容与方法上有独到的设计,留有因材施教和随机应变的空间。

3、教学过程中,讲求教法、学法,要体现优质高效教学模式理念,或是适合本校实际的创新理念,总之要充分体现导学特点,避免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发展能力”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七、实施步骤

本次大赛按教研组共分为:文化课组、各专业组、艺体综合组;

(1)任何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要全员参加,并将本次大赛成绩作为下一步推荐参评市级教坛新秀的依据。

(2)根据教师的综合成绩确定参加县级大赛人员。

(3)所有参加比赛的教师,讲课结束后同时上交一篇针对本次主讲内容的教学反思。

八、奖励办法

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按等次在评职晋级以及量化考核时加分,并进行适当物质奖励。

九、大赛领导小组

组 长:靳世杰

成 员:

十、评审委员会

组长:副组长:

篇6:第四届课堂教学讲赛心得体会

孟慧

为期一周的教学讲赛活动已经结束了。感谢学校各位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为能参与幼教组科学科目的讲赛而倍觉自豪,我因为能走上讲台展示自我而深感幸运,我为能在这样的舞台上辛苦着快乐着成长着而终身难忘。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收获却将陪伴着我。

首先改变的是我的课堂主体观,课堂上谁是主体,谁是中心。这一点虽然我们都会说,但真正落实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之中,往往还是牵着学生走。因为老师怕课堂上出现不可控制的场面。所以拼命的预设,尽量减少生成的因素。但是真正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过程。要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参与程度,一句话就要以学论教。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案其实根本就没法设计到每一个环节,因为有很多的空间要留给幼儿,要根据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决定我们的教学行为。

本人所讲授的是《神奇的眼睛》,《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神奇的眼睛》,旨在初步培养幼儿对错觉游戏活动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这节课中,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尽情地展示,我只是适当的评价与引导。我觉得这节课上我尽量少讲话,可有可无的坚决不说,学生能说的我坚决不说。

其次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成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节课不仅改变着我的思想,还不断完善了我的业务。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学语言的随意性较大。通过这次反复的试教,评教。我开始认真推敲自己的每一句话,导入语、过渡语反复揣摩,评价语尽量多样、贴近幼儿。口头禅、不规范的语言尽量避免。普通话发音尽量准确。语气语调尽量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我对教学细节的研究也开始不断深入,我开始思考我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开始追问我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深层意图。为了这一节课,我阅读了大量的理论书籍,《新纲要》,查阅了有关网站,同时还观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录像,从中吸取经验。我学习了科学活动课的优秀案例,感受活动课的精髓。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追求完美。

再次,参与这样的比赛我更多的是获得了一种精神的灌溉。我要感谢我们学校许许多多幕后的老师,我是集广大教师万千智慧于一身,我不是孤军奋战。同伴互助让我增添前行动力。在准备上课的这些日子里,我也承受着无比的压力。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满,一次次的彷徨,一次次的裹足不前,在不断考验我的耐心和信心。我想起《士兵突击》的经典台词:不放弃,不抛弃。于是我坚持着,我一再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在坚持!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即使将来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会以一种坚韧的毅力去坚持!我获得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通过参加这次课堂讲赛活动,我更加了解了这门最具魅力的课程。这也在我眼前展现了一幅无限美好的前景。我会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投身到科学教学和研究中来。加入到这个具有活力的教育团队中去。

第四届课堂教学讲赛心得体会

庄浪县第三幼儿园

篇7:关于举办学区课堂讲赛活动的通知

各小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学区教育质量的提升,激发全体教师的课改热情,学区决定在三片区进行课堂讲赛预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学区各学科教师。

二、讲赛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

三、时间安排:本周内(3.6-3.10)

四、片区划分:

中心片区:(中心小学、朱庙小学、高崖韩小学)

陈堡片区:(陈堡小学、梅堡小学、新后庄小学、韩席初小、石岔村学)

通边片区:(通边小学、野赵小学、梁河小学、刘善村学、薛沟村学、中庄村学)

五、几点要求:

1、各参赛学校要高度重视,赛点要成立讲赛活动领导小组,确保此活动顺利进行。

2、参赛教师在课堂讲赛中必须全面落实低年级“活动式”、高年级“参与式”模式,否则一票否决。

3、各片区将选出的参加学区课堂讲赛活动的教师(每学科1人)上报学区。

4、各赛点要整理好讲赛活动资料,于3月12前将参赛教师一并交学区。

篇8:语文课堂有效小结的实施策略

充分预设,优化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要充分发挥其价值,教师课前备课中的精心设计是基础。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备小结,至少要依次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作小结还是学生来小结?(2)书面小结还是口头小结?(3)具体小结哪些内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增进学生的理解?(4)如果教师小结要考虑说些什么,怎样说;如果学生小结,教师提出哪些问题辅助或者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如果前面一课刚刚用了一种方式,这一节课能否适当变换一种小结方式或方法?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如,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几篇现代文都在讲关于人生的思考:《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备小结时,统筹来看,虽然都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但是在落实价值观的目标的同时,由于各文本具有不同特点,小结时侧重也可以不同,以避免单调,如《在山的那边》可以让学生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山,接下来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书面小结:为自己写一句话作为座右铭。这样才能避免单调的小结方式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缺席。

有效生成,保证小结效果

课堂小结的价值能否发挥,充分预设是前提,有效生成才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为促进其有效生成,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态灵活,预设生成统一。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小结的主体,小结的方式、内容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即使教师小结,语言也是随机的。本来打算让学生小结,但是到小结时,教师感到教学的清晰度不是很高,学生的理解还没有深入,教师最好自己小结,帮助学生理一理思路;本来打算学生书面写一段话,但如果前面的环节时间超出了预设的范围,时间不允许,可以调整为口头小结,确实需要练笔的,可以将书面表达作为作业;试卷讲评课上,本来教师预设了小结时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但是,课堂中,这几个问题解决得很好,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小结时,教师就要根据情况就新问题作强调。

2.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小结的时间。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是需要调控的。优秀的教师都很注重依据学生的注意特点调控课堂时间,他们不会讲新内容一直讲解到下课,而会尽量把新授内容安排上课后的5~20分钟里完成或基本完成。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是一节课的黄金时间。而利用课程的结束前的时间,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或留下悬念、引起遐想,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趣无穷,使课的教学功能突破课的时空界限,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下一节课产生期待心理。

3.对学生的课堂小结,及时反馈。课堂小结,在形式上可以是教师小结,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学生小结。对于学生的小结,在学生小结之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处理。发现小结过程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对于不足之处,予以引导或补充。这样学生才能对小结所涉及的重点内容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4.坚持课堂小结,形成长效机制。课堂小结要实现其价值,还需要教师的“坚持”。对于教师而言,进行课堂小结或组织课堂小结,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偶尔为之的随意行为;应该是课堂上的切实存在的必需环节,而不是教师头脑中、备课中的设想。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灵活地生成小结、在课堂上留足时间小结、对学生的小结加以及时反馈,这几点也应该是教师长期坚持的。

反思调整,发挥小结余热

篇9:试谈语文课堂小结

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没有小结。近来笔者在学校听课的基础上,研究名师授课实录时发现,优秀的教师无不注重对课堂即将结束时那段时间的精心设计,究其原因,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一、小结能使语文课堂显得更完整性

有头便也有尾。这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完整体现美。老师们习惯了一节课走上讲台的开场白:“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结束时用“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了……”进行小结,这样首尾呼应,结尾点题,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画龙点睛的小结归纳了整堂课的重、难点,效果非常的好。及时整理,系统归纳。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小结有利于学生及时归纳整理所学内容,促使知识系统化。

二、小结能为学生巩固运用指导方向

一节课下来,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自己口述也好,引导学生归纳也罢,其小结的最终目的之一不外乎表现在:简单回顾这一节的学习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提供导向,为学生亡羊补牢提供机会。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怎能分得清重、难点。再加上学生注意力难免有不集中的遗憾。那么该如何解决课堂中无法避免的遗憾呢?最佳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

其一、及时提示,把握重点。教师通过小结及时提示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加以简化,并在此基础上明晰要点;其二、及时回顾,强化记忆。课堂小结符合人们记忆的规律,及时强化可以帮助学生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其三、及时训练,促进迁移。下课前的及时训练,有利于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其四、及时检测,加强反馈。小结时进行必要的检测,可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适当调节。

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讲台如舞台,教学如演戏,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怎样才能把一节一节的相对独立的课时教学连接起来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呢?我个人认为课堂小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在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更为主要的是,恰如其分的课堂小结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索取。哲人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兴趣调动起来了,我们还何必为学生学不好而费煞心血呢?比如我曾教学《金色花》的结语设计:

“这是一篇写儿童与母亲嬉戏情境的诗歌,所表达的是母子之间相依相恋的浓浓的亲情,但泰戈尔之所以是大文豪,就在于它的诗作能够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之处继续向前,朝更深处迈进,进入“入神”的境界。如果我们借助宗教情感、宗教思想来解读本诗,作深层探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诗中的‘我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其实是个来自高风绝尘的天国世界的小精灵,其所作所为有作人间众生所不具备的无限自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而‘颂神正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础母题,也许这正是《金色花》又一深层的主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助泰戈尔的其他资料做一些探究……”(为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思想指明方向)

四、好的结语能助推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再度升华

在一课堂教学就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帮助学生完成一次认识的飞跃。如:《安塞腰鼓》,这节课大家和精彩表现,让我看到了你们的聪明、睿智与活泼。老师给你们一段节奏(板书:咚、锵、咚咚咚咚、锵),让我们用拍桌子表示“咚”、用击掌表示“锵”的方式再次忘情、发狠没命地敲起这生命的鼓点,同学们,敲起来吧!让安塞腰鼓的鼓声响彻在我们的上空,让这份激情永远伴随着我们。

篇10:语文 教学小结总结

一、静心潜心教书育人

因为从学生时代,我就欣赏博学多才,带有书香气息儒雅风格的老师。我教的是高中语文,语文学科涉猎广泛,知识浩如烟海,要想做个让学生信服有威信的语文老师,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是支撑的重要条件,必需得苦修内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教学中要在不经意间,让学生感受你的博学与睿智。要想让学生自身语文素养,文化品位有所提高,须师生经年累月,执着坚持,成绩初现,方显成效。此境界,本人一直追求向往。所以从走上工作岗位之初,我就一直为之努力着。

二、注重点滴积累。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觉得老师要做一眼泉,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源头活水。平时,我酷爱读书,总觉得开卷必有益;爱思考,相信学而不思则罔;爱发问,学问学问,学习提高离不开问。从书里面,从实践当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的感悟,持之以恒,于是就会不断的提高升华。

三、营造轻松、兴趣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习,教师就要有足够的活力与魅力。课上,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的优势与才华,用自己博学多才让学生。多鼓励,多启发,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含蓄批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优异。

四、让教育沃土鲜花盛开

我带过非毕业班、文科班、理科班、普通班、重点班、多方面尝试,丰富了我的各方面经验,教学中,我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运用多种做法,大胆尝试,兴趣课堂,麻辣课堂,模拟课堂;还时常让学生去参与表演。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也深深懂得经验与实践的结合才能让智慧结出果来。我边教学边注意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平时关注语文期刊关于新课改新理念,尝试运用灵活的教法,启迪学生。2010年我获得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一等奖; 2007年获被评为南开区区级优秀教师;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德育整合的研究》于2004年被评为天津市学术论文一等奖;《数字化语文教学模式初探》一文获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入选《当代教育论坛》一书。该文被2006年认定为天津市市级教育成果。《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初探》一文获得天津市2010年“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加强课堂提问,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获得天津市2010年“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中获得区级一等奖。勤恳认真的教学态度和喜人的成绩得到了校领导和家长的认可,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拥护。看着学生们的作品获奖,看着他们带着自信的勇气迈入大学校门,我闻到了花儿的芬芳。

上一篇:自动柜员机的安全使用常识下一篇:培训班开学典礼流程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