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望月教学设计

2024-06-30

小学语文望月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望月教学设计

篇一:《望月》教学设计

月的意境 美的浸润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望月》 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出自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手笔。这是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散文,主要写了舅甥俩在江轮上对月吟诗和望月畅想的情景。文本中月光下的交谈流淌着诗情,放飞着遐思,很能让读者的心伴着字里行间的情韵而融入那一片美丽的月光之中。

【设计理念】

1、语文姓“语”,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本设计采用生本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读、写、说中自主建构语感。老师引着学生围绕话题体悟词、句意味,借助填诗、拓写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和锤炼语言,学生能在潜心朗读中沉浸于月光情境,既悟语感,又练语感。

2、语文从“文”,文是文字、文学、更是文化。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感悟,能逐渐触摸到汉民族文化的月亮情结,并积淀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迸发出心灵深处的诗情和美感。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情境、生活经验理解“呵欠、剪影、绘声绘色”等词语的意思。

2、能围绕前置话题用比较生动、准确地语言传达文本理解和感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各自的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能将感悟融入朗读中。

3、能在诵读课内外的咏月诗文中感受月文化,让中华民族的爱月情结根植心中。

前置性作业:

1、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 谈谈你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话题定向 开启望月之旅

1、月诗月词、月歌月曲,多如繁星,数不胜数。看来,美丽的月亮是中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今天,我们继续美好的望月之旅(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看到的月亮呢?(板书:“我” 小外甥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3、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话题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回顾课文时让学生快速理清文脉,划分出清晰的内容组块,为下面话题感悟交流部分节省时间,确定各小组的研读课文的主方向。

二、小组展示 采撷月亮之美

(一)出示话题,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课文。

讨论话题: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给我们带来了怎么的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读完本文的人大多会产生一种美的感觉,如此美文需要细读和深悟。把话题聚焦于“美”,让学生循着语言文字的表里而直面美的画面,咀嚼美的语言,与文中诸人的望月情怀开始了美好的相遇。

(二)交流“眼中月”部分。小组主体展示交流:

1、品月光之美。

(1)出示句子: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2)品悟词语,想象画面。

“安详”(如熟睡的小孩,慈祥的老人??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闪烁”(月光似顽皮的小孩、嫦娥的舞蹈??在流动的江水中跳动)((3)朗读展示,读出月色动静之美。

2、品月下景物之美。

(1)出示句子: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2)根据学生感悟拓展对句:

月光照在芦荡上,芦荡那黑色的剪影上瞬间添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月光照在树林上,树林那黑色的剪影上顿时添上了一圈——银色的光环。月光照在山峰上,山峰那黑色的剪影上立刻添上了一个——银色的项圈。

(3)引导其他小组补充,品味“镀”的妙处。

★“镀”这个字用了拟人的写法,充满了人情味,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向我们传递出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4)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安详的月光”,不禁让我想起了冰心写的一段文章。

【出示: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 齐读

★“流动的月光” 不禁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段文章。

【出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齐读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进入课堂是“开放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而生本课堂也倡导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一个文本的感悟引入和带动相关文本的揣摩,从而让阅读源于文本而广于文本,高于文本。适当地拓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冰心的《寄小读者》两篇文章的片断,让学生进行赏读,领略和强化文本的美感,受到语言的熏陶,为“写”积累语言。

3、变月景为小诗。

美丽的画面需要题上美丽的诗。谁能帮老师把诗句补充完整?齐读诗句

月亮安详洒清辉,江面光斑千万点。

两岸景色成剪影,月光镀上银花边。

师:这静谧的江月,流畅的文字,若再有绘声绘色的诵读,定会妙不可言。大家认为我们班谁最适合读这样的文章?学生推荐,教师为其配乐。

评:我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了一片柔和而宁静,皎洁而安详,朦胧而诗意的月色。

师:其实这段

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去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齐读。

【设计意图】生本课堂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保持,由情入文而感悟渐行渐远。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诗句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进入宁静清幽的美好意境,诗画相谐,情韵和鸣。

(三)交流“诗中月”

1、师生、生生模拟文中对诗情景。

2、像文中的人物这样在月夜下对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有趣,陶醉,感觉很有诗意。)

3、作者和小外甥醉了,我们也醉了。

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齐读。

4、其实,月亮在古代诗人的诗中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哪一小组和大家聊一聊诗中月?

预设一:

★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我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 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出了李白离开蜀地时,看到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

预设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师:同是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上句是诗人回忆儿时的月,下句是诗人成年时心中的月,月在诗人心中总是那么美好的,月亮就是美的象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师:这是游子心中的月,月亮是天下游子共同的家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师:这是诗人孤独寂寞时的月,在这里诗人又把月亮当作诗人的知己。

2、古往今来,诗人钟情月亮,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课前大家进行了搜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出示音乐。

预设: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让人魂牵梦绕的故乡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清幽宁静的林中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苍茫旷远的雄关月。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天上第二泉。”这是我们家乡,素有天下第二泉的二泉月。

3、小结引读。这一轮轮明月,这一首首诗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吐洒着 篇二: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

第二课时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综合音乐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想象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幻想。

3、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

△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讲述着无尽的故事,给我们以无限的灵感与遐思 ]。

[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 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板书:眼中月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 种温情,从容的神情,谁能给你这种感觉?(而这里把月光比作??,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小结激趣,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5、指名配乐朗读。

6、配乐齐读第2小节。(引读: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月亮出来了——)

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

(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2)指名回答。

(3)小结延伸:[ 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

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激发童心,迁移作诗。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小外甥的话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你们不止一次看过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小外甥为什么说象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同学们请看!]

4、出示创新显示“想象诗部分”。

5、指名动情朗读“想象”

9、激发童心,启发想象,迁移仿写。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

(1)出示月亮图。

(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 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10、学生即兴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捕捉范例。

11、指名当众朗读自己创作的诗。(2——3名)

12、总结延伸:

[ 听了你们的想象,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月亮就像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赏月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诞生出一首什么样的诗。] [ 同学们,像小外甥那样,用你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去观察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山水水。。。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就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五、布置课后作业: 1.听写课文第二自然段。2.动手实践:

★写一写我家乡的月色美景。★读一读课外描写月色的散文。

板书设计: 望 月 眼 中 月 诗 中 月 心 中 月 篇三: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学设计 25.望月

教材简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婉曲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单元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进行《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同时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江中月”、在拓展品读中沐浴“诗中月”,在迁移创作中放飞“心中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此外,通过品析研读、语言积累、句式比较和想象写话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学生还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而“悟”,由“积累”到“运 用”,由“理解”到“创造”的层层深入,并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望月》,请一位来读一读课题,再齐读。

过渡:有人说望月时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还有一个在心中。请同学打开书,以最快的速度读一读,找一找江中月在哪,诗中月在哪,心中月又在哪?

二、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江中月”:

1、谁找到了“江中月”的部分?(出示课件)

2、请大家,轻轻地、自由地读一读这部分。体会体会你对这一江天月色的感受。

篇2:小学语文望月教学设计

24.《望月》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使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教学过程中,以品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根据不同结构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望月的乐趣。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切入点】望月的乐趣在哪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可是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月亮,而且个个不同。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在诗歌中表达了月亮无限的热爱和赞美。大家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谁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文中也有不少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 24: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随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仅仅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品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品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二)品读第二、三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1.品读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学生解释、教师点拨理解。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6)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7)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品读第三段(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3)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出示句子:

①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一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②„„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xiaoxue.xuekeedu.com

③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品读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五、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合理激励 板书:

24、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夜中望月

聪明好学 爱幻想 乐趣无穷

篇3:小学语文望月教学设计

一、合理创设情境, 让生兴趣盎然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 只有亲临其“境”, 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了较快地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月夜, 课前利用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 直接在图片背景上链接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视频, 巧妙渲染全课的基调, 让学生在优雅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随着教师深情的导入, 用白板的拉幕功能慢慢出示月下望月的图片, 接着利用电子白板拖拽功能拖出课题, 通过该图片正确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孩子们说得动情, 语言也变得流畅、优美了。电子白板的运用, 创设出了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 个个兴趣盎然。

二、突出师生互动, 让课充满灵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 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 能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感受“月光之美”时, 我让学生说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江上月色, 交流时我利用电子白板隐藏及随即书写的功能, 把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事先放在标注库里, 随即拖出, 让学生有成就感。如未想到的, 就利用书写功能, 当场标注,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 利用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 合理有效地运用配套光盘的教学资源———“我来试试”, 让学生对江下月景有了直观的认识, 感受到了月亮的美, 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朗读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 我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 结合时钟的倒计时功能, 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记忆背诵, 有了倒计时, 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紧迫感, 背诵就更有效率了。

电子白板的应用, 充分发挥了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性, 从而也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不必受到课件的约束, 可以随着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以学生为中心来随时调整自我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 课堂充满了生成的魅力, 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

三、凸显重点难点, 有效理解感悟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即便如此, 因学生理解能力相对弱, 有时仍然感触不深, 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在教学《望月》14~20自然段时, 我利用画线功能, 请学生走上讲台, 在电子白板上直接勾画出表现小外甥眼中月亮的句子,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批画的读书习惯, 及时得到同学们的反馈信息。接着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创造性地使用文本, 将小外甥的话排列成小诗, 逐行演示。诗文相通, 学生通过朗读, 不仅动口、动心, 而且动了情。

可见, 灵活机动地运用电子白板技术手段,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 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四、突出学生主体, 训练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应是有诗意的, 电子白板的使用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在最后“借月抒怀”时, 利用电子白板嵌入Flash动画的功能, 配着舒缓轻柔的音乐给学生欣赏月亮的图片, 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他们幻想的翅膀也随之起飞。让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变成了优美的文字, 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望月遐想, 以我眼看我月, 以我口诉我心, 给予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环节。从学生们精妙绝伦的答案可以看出, 他们此时的情绪和语言一定是被电子白板独特的功能所激发出来的, 这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整合丰富资源, 拓展学习平台

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 只张开一翼, 自然飞行无力, 只有双翼并举, 才能自由飞翔。”在本课的课外延伸部分, 我利用电子白板网络链接、搜索功能, 走进“月亮网站”, 激发学生对月亮的探究热情与无限乐趣, 实现课内外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望月》教学设计

一、 导入,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望月。指导齐读课题。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望月”的?除了写望月、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3. 指名回答、交流,分段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

二、 品读课文,感悟探究

1. 眼中月,月如画

(1) 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充满魅力的。那么,在作者赵丽宏的眼中,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第2自然段。

(2) 让学生先自由地谈谈阅读体会,如月亮是安详的(品味“清辉”一词,与太阳相比),是明亮的(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是奇特的(给芦荡、树林和山峰留下了黑色的剪影),是朦胧美丽的(隐约伸展银色的花边)等等。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通过朗读去感受与体验。]

(3) 进一步指导学生把安详的月亮,月光下晶莹闪烁的江面,有着黑色剪影的芦荡、树林和山峰融合在一起想象,感悟作者眼中的月亮就如一幅美丽的画。这是一幅油画吗?不是的,是一幅恬淡、安详、意境悠远的水墨画。

(4)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丽、安详的意境读出来吗?(配《春江花月夜》音乐并朗读,如学生还未入境,也可由教师范读引入)

(5) 指导学生看着多媒体课件画面,配乐诵读熟记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美文要美读,这一段的品读即使品不出也不必强求,但诵读是不可少的,通过美美地诵读来欣赏、感悟。]

2. 诗中月,月如诗

(1) 月光下的景色宛如一幅水墨画,难怪乎古人都喜欢将月亮写到他们的诗中去。下面要考验一下大家,我们分男女生两组,进行一次“诵月古诗擂台赛”,先要求把书上作者和小外甥三次对诗的内容对进去,顺序可以不管,再接着对,看哪一组最后获胜。给大家三分钟准备时间。

(2) 男女生对诗。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既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更是为了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激活他们的知识贮备,学以致用,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3) 如果说“眼中月”只是看到月亮的样子,那么“诗中月”就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比如“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写出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抒发了诗人的。(潇洒、豪迈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又是借月亮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4) 诗中月,月如诗,首首动情。这样的月色,这样美妙的情感,笼罩着作者和小外甥,使他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5) 指导读好6~11自然段的诗句。(屏幕出示)

3. 幻想中的月,如天的眼睛

(1)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读到第13自然段时打断提问:为什么说“又”冒出一个问题?(前面小外甥已经提过一个问题了)

(2) 为什么用“冒”呢?(他突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且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提得怎么样?更有价值,更让人没想到)

[设计意图:此设计是通过对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的品读,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 请生继续读课文。读到第16自然段时打断提问:什么叫“不假思索”(不借助思考),为什么不说“不加思索”?(指导辨别“加”和“假”的区别)从不假思索中你体会到什么?(小外甥反应很快,聪明,富有想象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准确理解、积累重点词语“不假思索”,也是为了后面赏析人物形象时埋下伏笔。]

(4) 指导学生继续读。特别注意要读好第18、19自然段(屏幕出示这两段中小外甥的话)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小外甥的话读得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对朗读的评价,知道要读出梦幻的感觉,因为这里是小外甥的神奇的、有趣的想象。]

(5) 多么纯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想象啊!同学们也可以学学这个聪明、可爱、富有想象力的孩子,想象一下,填写下面的句子:

月亮像天的眼睛,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是因为——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一方面是借此加深对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小外甥那神奇想象的感受,另一方面是一次很好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6)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其实是说。

(7) 小外甥的想象是多么有趣呀,小外甥用童真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般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月亮,让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小外甥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屏幕出示:月夜江上美丽的景象,再次播放《春江花月夜》的乐曲,教师读最后一段,学生闭目遐想……)

三、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概括:“眼中月”是景美,“诗中月”是情美,“幻想中的月”是想象美。如果学生概括有难度,可在这里插一个探究型的问题: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2. 引导学生快速地浏览全文,体会到文中的“我”只是起串连全文的作用,其实主人公是聪明、可爱、好学、富有想象力的小外甥。(依据有很多,一是直接写小外甥的语句远远多于“我”,二是提出背诵描写月亮的诗和提出月亮像什么的都是小外甥,是小外甥除了让“我”欣赏到月亮的美,更让“我”体会到月亮的情、月亮的神奇,使“我”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设计意图:这里的设计,既是为了主题的升华,使学生感悟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并不仅限于“颂月”“颂大自然”,而是要引导读者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更是为了突出此篇散文景美、情美、想象美的特点。]

3. 总结:景美、情美、想象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是多么美妙啊!

四、 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同学们,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可能是不一样的。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一双明亮的、神奇的、天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那么,在你的眼中,月亮如什么呢,又是怎样一种具体、美妙的情景呢?请你以“我眼中的月亮如……”为开头写一段话,写出你的神奇想象。

[设计意图:这次小练笔,既是对课文的深化,又是一次文学的创作,激发学生去展开神奇的想象。]

篇5:小学语文望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xiaoxue.xuekeedu.com

教材简析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学生特点,(1)采用营造情景,激发兴趣。即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学法迁移,合作探究。(3)知识拓展,自主学习。(4)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感官的全面体验。

三、说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望月(齐读)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4.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5--—13节,体会其中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体会小外甥望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2.他们交谈了些什么?交流(比背诗句)(1)出示诗句(2)原来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诗句为交谈方式,的确让我感到愉快,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意思及出处、作者(3)学生再作交流,并相机出示图。(4)分角色读第5—13节。

xiaoxue.xuekeedu.com

3.学到这里,你想对小外甥说些什么呢?(板书:聪明好学)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五(6)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知道得也不少。)5.总结:同学们,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个题来,月亮像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读读14—20节,边读边圈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同桌可讨论。(1)学生读,圈划。(2)交流,出示:“„„像„„”(3)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交流

(4)小结: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幻想,他真是一位爱幻想的小男孩(板书:爱幻想)(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7.小外甥爱幻想,我知道我们班的每位学生也像小外甥那样富于幻想,那么老师也为准备一组图片,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8.出示图,(学生说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

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篇6:语文《望月》教案

1.理解“不假思索”、“绘声绘色”等词语;了解文中省略号和单句成段、省略提示语和衬托的写法;积累运用关于月的古诗词。

2.理解“凝望”、“出神”,体会小外甥望月的情景并想象朗读;在读文中,抓住

细节、标点、特殊写法感受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有感情朗读。

3.想象写月亮的比喻和童话,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写作的美好;在望月情境中,产生美好的想象和写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不假思索”、“绘声绘色”、“凝望”、“出神”等词语;体会小外甥望月的情景并想象朗读;在读文中,抓住细节、标点、特殊写法感受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有感情朗读;积累运用关于月的古诗词。

难点:想象写月亮的比喻和童话,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写作的美好;在望月情境中,产生美好的想象和写作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你心中想到的美好文章。(板书:美好)

环节一、复习导入

【回望“美好”——月】

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望月。还记得那美好的月景吗?(课前板书:望月)

夜深人静,置身江中,看,月亮出来了(出示:图、提示)(音乐) (引导全班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这迷人的月景还吸引了谁也来到了甲板上?(出示:图)

3.这节课让我们跟着小外甥继续去——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环节二、精读感悟人物

【初见“美好”——人】

1.小外甥是怎么望月的?浏览全文,找找答案。(出示:语句)

?交流:这句话你读懂了吗?他是怎么望月的?

“凝望”仔细地看

“出神”想象(板书:想)

?我们发现了小外甥望月时动作、神态的细节(板书:细节) 想象着他“仰起头凝望”的动作、“出神”的神态读这句话,他就能出现在眼前。

范读,你看到他了吗?

谁也能想象着他的动作神情读,

如果能带上动作神情去读,就更生动了。

2.他都想了什么呢?

3.这个孩子不得了,凝望着月亮,出神地想到诗句,脑海中还产生疑问,

【熟识“美好”——人】

1.其实他可比你们想象的厉害多了,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走近这个孩子。(出示:读书要求)

(1)第5段(出示)

交流:“我一句你一句”(积累多、充满自信)语言

“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聪明、知识丰富、反应快)动作

你已经会关注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了。

“挑战”——敢和大作家对诗(积累多、充满自信)提示语 你还从提示语读出了感受,真了不起。(板书:提示语)

(2)6—11段(出示)

交流:他能对出很多诗(聪明、知识丰富)

省略号单独成段(还对了很多诗)

从这个标点读出的内容比上面的句子更丰富。(板书:标点) 他们是怎么对这些诗的?(一人一句)你怎么看出来的? 无提示语(出示提示语标红的语段)这里没有提示语提醒你呀?

前边我们知道了提示语有很大的作用,这里为什么又不加了?(连贯、更表现出小外甥的聪明机灵)

一句一段不用提示语了,用什么提示你的?

(省略号里的诗句应该也是一人一句,看来他们难分胜负) 不用提示语,而是单句成段,这种构段方式多独特,它也是在告诉我们小外甥是聪明自信地对诗。(板书:段式)

汉语多神奇,一种段式、一个标点、一处提示语都告诉了我们小

2.出示文段指导朗读

他们可不光能帮我们认识小外甥,还能帮助我们通过朗读展现出那个聪明好学、充满自信的小外甥。

指名一生指导读 自信语气和动作

你看到小外甥的动作了吗?听到他的声音了吗?

再找一生(师生3人合作读)(评价鼓励)

你好像真的回到五六岁了

想想五六岁的时候怎么说话

再自信一点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读语句指名两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3.情景积累运用对诗

(1)省略号变大让我们也加入,和他们一起对指名对诗 总结:你们能对出这么多呢,真是和小外甥一样聪明!

(2)小外甥心中有诗,而诗中有月,月中还有情呢!古人喜爱月亮,认为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他们共赏一轮月,却各自抒发着不同的情思。

当李白回想少时,便写下......

当苏轼心系故土,便吟出......

当张继泊船江枫,便诵出......(音乐起)

(情境图)(随机出示诗句)

当望见水面升起的明月,小外甥可能会想到......

当看见水烟笼罩江面为月披上轻纱,我会沉醉地吟诵......

当看到宁静的湖水中美丽的月影,小外甥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当想起离别多日的故乡,我触景生情地低吟......

4.总结引读:

此时此刻,月亮的清辉洒落在我们肩头,美妙的诗句萦绕在我们身边,你有何感受?

多情的诗句,滋润着我们;

篇7:语文《望月》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

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教学结束:

作业:

篇8:《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 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 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

设计理念:

以“阅读——思考——积累”为教学思路, 抓住文中四处省略号安排课堂教学步骤, 配以合适的音乐, 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激发学生想象, 丰富其情感体验;抓住课文的留白点, 充实语文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甥、峨、瞳”3个生字, 会写“镀、喻、舱”3个生字。

3.能联系课文内容, 理解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

4.通过朗读训练, 激发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搜集写月亮的古诗 (重点是文中引用到的) 。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 激情导入:幽静的夜空, 明月吐洒着皎洁的清辉。从古至今,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托着人们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月亮有关的课文。

2.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出示自学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顺课文。

(2) 自由轻声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语,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 再读课文, 提出疑问。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 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读音, 提示注意的地方。

4. 学生质疑。

三、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不是只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 指名回答。

3. 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我”赏月, 哪些写背诗句?哪些写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

第一段 (第1~2自然段) :深夜, “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 (第3~13自然段)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 (第14~20自然段) :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 (第21自然段) :“我”独自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学习第一段, 想景悟情

1.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 边读边思考: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 (清辉、江面、江水晶莹闪烁、芦荡、树林、山峰等。)

2.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第一段朗读录音, 学生边听朗读边想象月夜江色美景, 感受作者爱月的感情。

3.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体会, 感情朗读此段课文。

五、关注省略号, 留疑激趣

1. 这一段末尾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省略号。) 它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

2. 作者还在哪些地方用了省略号?

3. 作者为什么在这些地方用省略号?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 月亮是美的化身, 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让我们随作者和他的小外甥一起继续观赏月亮。

2.轻声读全文。

二、探讨第二处省略号的意思

学习第3~12自然段。

1.导语引入。

月亮是美妙的, 诗句是美妙的, 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使我们穿越时空, 走近千百年前诗人笔下的明月。思考: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

2.讨论怎样朗读这些写月亮的诗句。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4. 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5. 指导学生诵读课前搜集的古诗。

6. 议一议诗的意思 (文中涉及六首古诗) 。

7. 课文第12自然段是省略号, 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 引导学生讨论并理解此处省略号的意义和作用。 (华语网: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 就用12个圆点表示, 单独成行, 不顶格。)

8. 小结:一样的明月, 千万种思绪, 诗人用他们敏感而又灵动的笔, 为我们描绘了那千变万化而又亘古永恒的一轮明月。

三、探讨文中第三处省略号的意思

学习课文第14~20自然段

1.出示句子:

(1)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 两个乌黑的瞳仁里, 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2) “像眼睛, 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3)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 一会儿, 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 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哈欠, 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

2.学生默读以上句子, 画出自己认为应该重点读的词语, 细细地读, 慢慢地品, 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词语。

3.组内朗读并交流感受。

4.引导思考: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上的眼睛呢?这里的省略号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提示省略号的用法: (1) 引文省略。 (2) 列举内容省略。 (3) 说话断断续续。)

5.让我们尝试着来补充一下这个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为什么?

四、探讨文中第四处省略号的意思。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结尾段照应开头并点题, 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讨论:课文结尾的省略号能不能换成句号?为什么?

4.在配乐中, 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展开幻想的翅膀!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 身临其境地展开想象。)

5.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

五、课外延伸, 丰富内容

1.出示活动内容和要求。

活动一:看题目, 背古诗。 (学生根据题目背出古诗。)

活动二:看图画配古诗。 (学生根据画面配以古诗。)

活动三: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上一篇:安全防火演习总结下一篇:入党转正申请书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