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千秋诗歌

2024-04-28

光耀千秋诗歌(精选5篇)

篇1:光耀千秋诗歌

光耀千秋诗歌

那年是让所有中国人痛彻心扉的黑色的一天。在那天,有成千上万的同胞经历了家破人亡的伤痛。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新闻报道里那一片片的断壁残垣,那一声声的撕心裂肺,那一幕幕的感人至深。

当5月13日晚上,救援人员从废墟里扒出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头被水泥板砸得深深地凹陷下去,身上鲜血淋漓,可他的身体依然保持那个弯曲的姿势,趴在讲台桌上,那双手仍然死死地、死死地抱着讲台桌,怎么也掰不下来。那个姿势感动了所有人,让看见的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无与伦比的感动。

和谭千秋的的无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老师,“范跑跑”。“范跑跑”也是一名教师,但他的表现却和谭千秋截然不同。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他撒腿就跑,甚至没有喊一声:“地震了,快跑!”去提醒一下在讲台下坐着的与他朝夕相处的学生。他脱离危险后,没有去安抚幸存的学生,更别提返回救人。他甚至在网络上沾沾自喜地发表言论,宣称没有人能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他的女儿能让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救之外,即使是他的妻子和母亲,他都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即使平时所谓的“无私奉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了,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

忘记了谁说过“一个不自私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伟大。”谭千秋之所以让我们感动,就是因为在生死攸关时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私品质。我不知道谭千秋在他扑过去的刹那,到底想了什么。但我想,他当时想到的应该不是他的妻儿父母,因为那会让他软弱,让他失去奋不顾身去保护他人的勇气。抑或是,他当时大脑里唯一想的就是救人,扑过去是条件反射一样的行为。

千秋的精神真的已经不能用“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这样平平无奇的词汇来形容了。他的行为担得起任何的赞美之词,甚至于“永垂不朽”,甚至于“流芳百世”这样的词他都当之无愧。“生有轻于鸿毛,死有重于泰山”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和死神争夺,挽救回了四个鲜活的生命,他的死真的是重若千钧。

谭千秋让我想起戈壁滩上的胡杨树。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的胡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能汲取微薄的营养,站成一种不屈的姿势,为荒芜的戈壁增添一道风景。他活着的时候兢兢业业,为了学生呕心沥血,死了也仍然为他爱的学生撑起一片天空一种,撑起活着的希望。

篇2:光耀千秋诗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沂蒙精神光耀千秋》。

“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景,七十二崮堪爱、堪爱、堪爱,蒋军进攻必败。”

60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战斗,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王牌七十四师,上至师长,下至马夫,32000余人无一漏网。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局,实现了我军由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的重要转折。

忘不了陈毅、栗裕司令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非凡气魄和胆识,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忘不了惊魂谷里血雨腥风的战斗: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战士们相继倒下,尸体重重叠叠,多达七层,血流成河,其惨状目不忍睹。就是在这残烈的战火中,战士们硬是踩着战友们的肩膀,喊着“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口号,一举拿下了孟良崮。

忘不了沂蒙人民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救伤员、做军鞋、运军粮、送子弹的壮观场面和沂蒙六姐妹的模范事迹。是沂蒙山的煎饼养育了这只人民的军队,养育了中国革命;是沂蒙山的独轮车推出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推动了全中国的解放。

更忘不了6940名蒙阴儿女踊跃参军参战的感人情景,1319名蒙阴儿女、3510名烈士长眠于这片鲜血染红的热土。

孟良崮一片血染的热土!沂蒙山一片奉献的土地!

血染的战场是残酷的,但是孟良崮战役也铸就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1959年,蒙阴78个行政村、45172户农民背井离乡,告别了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奉献了10万亩良田沃土,建成了山东省第二大人工湖——云蒙湖,为鲁南、苏北人民防洪、灌溉贡献了自己的家园。

新时代沂蒙儿女的楷模公举东、公方彬为了祖国的安定和团结舍小家、顾大家,书写着沂蒙精神的新篇章。

回想过去,先辈们向我们证明了沂蒙人的英勇和奉献;瞻望未来,蒙阴儿女正昂首阔步,开创辉煌的明天。

轻歌漫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遮挡不住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是祖国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更需要继承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学习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只有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篇3:名人故里 光耀千秋

明朝义士——豫让

知遇智伯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间上党(今长治市)人,为晋卿智瑶(智伯)家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豫让最初效力于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向赵襄子进攻,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

为王报仇

豫让逃到山里,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随即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赤桥之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

死为知己

豫让被捉后,赵襄子责备他说:“你以前曾经在范氏和中行氏手下为臣,智伯消灭了他们,你不但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靠了智伯,那么,现在你也可以投靠我呀,为什么一定要为智伯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的时候,他们根本都不重视我,把我当成一般人;而智伯却非常看重我,把我当成最优秀的人才,是我的知己,我非替他报仇不可!”

赵襄子听了非常感慨,便说:“你对智伯,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而我,也放过你好几次。这次,我不能再释放你了,你好自为之吧!”豫让知道这一次是非死不可,于是就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完成我最后一个心愿,将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他的要求,豫让拔剑,连刺了衣服三次,然后就自杀了。豫让身死的那一天,整个赵国的侠士,都为他痛哭流涕。

西汉名将——冯奉世

出身将门

冯奉世字子明,原籍上党潞(今长治市潞城东北)人,西汉名将。冯奉世出身于将门世家,其先人冯亭,为韩国上党太守。秦灭六国后,冯亭后人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国将相。西汉建立后,冯奉世祖父冯唐在汉文帝时期闻名于朝野,汉武帝末年,冯奉世以良家子弟选为郎,当了宫廷卫兵。

昭帝时,以其功劳补为武安长,后因故免职,当时他已三十余岁,在家闲居,于是学习《春秋》,攻读兵法。前将军韩增听到别人对他的介绍后,与之面谈,发现他确有真才实学,便奉请汉宣帝任命他为军司空。冯奉世生逢西汉中后期,朝廷为了巩固对西域的统治,不断派出使臣和军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出使西域

汉宣帝三年(公元前71年),冯奉世被授以卫侯,奉命持节出使大宛,并且护送大宛的使臣回国。冯奉世一行走到伊修城(今新疆鄯善境内)时,都尉宋将向冯奉世报告说:莎车(西域国,位于今新疆莎车县,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贵族集团与邻国勾结,杀死了坚持与汉朝友好往来的国王,并杀死了汉朝使者奚充国。新任莎车国王呼屠征派出使者向他的周边国家宣称,北道诸国属匈奴,南道诸国应听从他的指挥,莎车与匈奴已结成联盟,以西域霸主的身份与汉朝对抗,因此,由鄯善西去的道路已被他们垄断,西域交通瘫痪。

冯奉世面对西域各国复杂的政治局面,与副使严昌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一致认为莎车国内发生的政变,是引起西域动荡、交通断绝的主要根源,如不及早铲除立脚未稳的莎车新王,势必养痈成患,难以制服,以致危及整个西域的安全。然而,要想镇压莎车,须有军队,调动军队又需上报朝廷,路途遥远,往返费时,而边境形势逐日变化。于是他们商定,不待奏闻朝廷,立即采取行动,便用从朝中带来的符节通知附近各国出兵,联合进攻莎车。不久调集起各国兵马一万五千人,冯奉世自任统帅,领兵进击莎车,一举攻克其都城。新任莎车王呼屠征毫无防备,及至兵临城下,才慌忙募兵抵御,后自杀身死,莎车人献出呼屠征的头颅,请求和好。冯奉世让他们另选前王的支裔为国王。莎车国复归安定。

征讨羌虏

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秋,驻守陇西的护羌校尉辛汤因嗜酒任性,多次侮辱羌人,终于激怒了羌众,导致羌众奋起反抗朝廷。元帝召集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一齐入朝,讨论对策。最后朝廷决定派冯奉世领兵征讨羌虏。冯奉世带兵员以屯田为名出发,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均为副将,到达陇西之后,分兵三处屯驻。典属国任立为右军,驻军白石:护军都尉韩昌为前军,驻军临洮:冯奉世自为中军。前军到达降同坂后,派出两名校尉,一与羌人争取有利地形,一去广阳谷搭救被掠民众,结果羌人众多,两校尉被杀。于是驻屯的军人都感到各自力量单薄,不敢轻易出动,形成首尾不能相顾的局面。冯奉世赶忙绘制了地图,并写出作战计划,报奏朝廷,希望增兵三万六千人。元帝派遣太常弋阳侯任千秋领奋武将军衔带兵援助,并给冯奉世派去六万余人。十月,援军到达陇西。十一月,援军与冯奉世先前所率将士会合,而后一举大破羌人,斩杀捕获叛兵八千多人,缴获马牛羊数万头,其余羌人都逃到塞外,陇西叛乱得到平息。次年二月,奉世班师回朝后,封爵为关内侯,调任左将军,继续担任光禄勋,食邑五百户,赏黄金六十斤。他的儿子担任了左冯翊,长女由元帝纳往后宫,得拜婕妤,很受元帝宠爱。

nlc202309031303

幼年出家

法显,东晋并州上党郡襄垣(今长治市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本姓龚,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在他刚三岁的时候,就把他度为沙弥。十岁时,父親去世。法显的叔父考虑到他母親寡居难以生活,便要他还俗。法显这时对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诚,他对叔父说:“我本来不是因为有父親而出家的,正是要远尘离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没有勉强他。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回去办理完丧事仍即还寺。二十岁时,法显受了大戒。从此,他对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坚贞,行为更加严谨,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称誉。

西天取经

东晋隆安三年,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他们来到了佛教的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洹精舍。传说释迦牟尼生前在这里居住和说法的时间最长,这里的僧人对法显不远万里来此求法深表钦佩。《佛国记》载:“彼众僧叹日:奇哉,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谓言:我等诸师,和上相承,未见汉道人来到此地也。”这一年,法显还参访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迦维罗卫城。

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八月,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坐上商人的大舶,循海东归。舶行不久,即遇暴风,船破水入。幸遇一岛,补好漏处又前行。就这样,在危难中漂泊了一百多天,到达了耶婆提国(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一说爪哇岛)。法显在这里住了五个月,又转乘另一条商船向广州进发。不料行程中又遇大风,船失方向,随风飘流。正在船上粮水将尽之时,忽然到了岸边。法显上岸询问猎人,方知这里是青州长广郡(山东即墨)的崂山。青州长广郡太守李嶷听到法显从海外取经归来的消息,立即親自赶到海边迎接。

终生奉佛

法显65岁出游,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在这十三年中,法显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法显在山东半岛登陆后,旋即经彭城、京口,到了建康。他在建康道场寺住了五年后,又来到荆州辛寺,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终老于此,卒时八十六岁。

法显以年过花甲的高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远途陆海旅行的惊人壮举,他留下的杰作《佛国记》,不仅在佛教界受到称誉,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南宋将领——王彦

青年得志

王彦字子才,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南宋将领,“八字军”首领。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赴京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徽宗親试,任命为清河尉。先后随大将种师道两次入西夏,立有战功。金兵攻汴京,王彦弃家赴京讨金兵,被河北招抚使张所看中,破格提拔为都统制,率7000兵渡河抗金,入太行山创建八字军,发展至10多万人,屡创金兵。

英勇抗敌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九月二十一日,王彦率岳飞等十一将7000人渡河,打败金兵,收复新乡县,金人以为宋军主力来到,便出动几万精兵将王彦军队团团围住。王彦看到众寡不敌,突围而出,转战几十里,入共城西山,派遣心腹联络西河豪杰,共同抗金。金人立重赏捕杀王彦,王彦为预防发生意外,夜里经常换地方睡觉。部下为他抗金的一片赤心所感动,都在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决心随王彦抗金到底。不久,西河忠义民兵首领傅选、孟德、焦文通等都来归附。队伍扩大到十几万人。金欲派一首领攻王彦,首领赶紧下跪,哭诉:“王都统的营垒坚如铁石,不好打”。金人又派骑兵截杀王彦粮道,王彦早有准备,杀得金兵逃窜。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王彦先后平定了李忠、桑仲等部,李忠逃奔刘豫,桑仲被部下所杀。这年冬天,王彦与关师古打败伪齐郭振率领的数千骑兵,活捉郭振,收复了秦州。绍兴三年二月,金兵攻打饶风关,王彦与吴阶联军抵抗失利。五月,王彦打败刘豫的部将周贵,收复金州。

忧郁而终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五月,王彦率八字军精锐万人渡河往开封。七月,宗泽不幸去世,王彦以部队付东京留司,自率親兵到扬州(今江苏)见高宗,请求北上抗金。王彦先见执政黄潜善、汪伯彦,力陈两河忠义民兵正引颈盼望王师,请朝廷顺应民心,赶紧出兵北伐。当时朝廷正派宇文虚中使金求和,汪、黄二人大为恼怒,取消了王彦晋见高宗的安排,差他充任御营平寇统领。王彦大为失望,遂称病致仕。绍兴五年,改知荆南府,那一带由于战乱,荒地很多,王彦从四川购买耕牛近2000头,发给官兵,营田850公顷,改善了军队给养。此后,宋、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南宋朝廷中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解除了王彦的军职,改任地方官,高宗还親自召见他说:“因为你善于管理百姓,所以让你担任行政长官”。不久,这位抗金名将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世。

无冕女皇——慈禧

身世之谜

慈禧,叶赫那拉氏,名杏贞,清朝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她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临朝称制,执掌朝政48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她的出生地及童年经历却一直是个谜。慈禧,这个颇受世人争议的历史人物,她的身世之谜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山西长治说。

相传慈禧出生于今长治潞安府,本身不是满人,而是一位身世曲折离奇的汉家姑娘。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叫王增昌的贫穷农民家庭,并取名为“王小谦”。由于家境贫寒。慈禧在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作女儿,并改名“宋龄娥”。等慈禧长到12岁的时候,又被卖给了正在潞安府做知府的惠征为婢,改名为“玉兰”。有一次,玉兰在服侍惠征夫人富察氏洗脚的时候,看见她的脚底有一颗痣,便说自己的两只脚底都有痣。富察氏一听大惊,两脚底都有痣,那可是做皇后的命。于是,不敢再让她做婢女,而收她作干女儿,并在后衙中精心培养。到了咸丰二年(1852年),宫中秀女大选的时候,玉兰便以惠征之女叶赫那拉氏的身份,被选入宫。

nlc202309031303

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都将慈禧的名字叫做兰儿或玉兰,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据慈禧家族后人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

垂帘听政

186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慈禧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任命怡親王载垣、郑親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年号“祺祥”,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同年11月,慈禧与恭親王奕訢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慈禧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

1873年,同治帝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同治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

中法战争期间,慈禧太后免去恭親王奕訢一切职务,从而独揽朝政。1886年,慈禧太后以办海军为名修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次年,改“垂帘听政”为“训政”。

1889年,光绪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在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仍操纵内政和外交大权。一些中央和地方的高官显宦长期唯命是从,在其周围形成后党集团。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她幻想列强出面干涉、调停,以致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并准备废黜光绪帝。但由于一些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臣的反对,乃保留光绪皇帝称号。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慈禧太后下令镇压未果,不得不于1900年初改“剿”为“抚”,利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热情,对外宣战。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她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再次命令镇压义和团,并以庆親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此后,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慈禧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兴办学校等。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光绪帝驾崩。她命立醇親王载沣之子、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

落日余晖

光绪三十四年(1 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当天下午4时30分,掌仪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慈禧的遗体从西苑仪銮殿抬出,5时15分到皇极殿,放回床上。第二天上午8时5分,在隆裕皇太后和瑾妃的敬视下,慈禧的遗体被殓入了棺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日巳时,慈禧的梓宫葬入菩陀峪定东陵地宫。慈禧死后20年,1928年7月4日至10日。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毁棺抛尸,掠走了全部随葬珍宝。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只留下孤独的荒冢任后人评说。

篇4:半亩诗田淡中书味品千秋诗歌欣赏

上联:此处无花无果,却能心载乾坤大 ,天下烟云任雨。

下联:其居有水有山,何用情容日月长,人间世事随风。

横批:笑口常开

———题记

七律《偷得浮生闲》

紫陌莺飞水岸长,绿幽铺满绮罗墙。

晓迎燕语春情醉,蝶舞花丛柳浪扬。

偷得浮生穿自在,换来穷墨赋疏狂。

随溪落坐闲云志,卧石悠然大梦香。

七律《禅思》

(平水韵)

霞飞岁月千山去,瘦笔凌云几载匆。

泼墨时时书意静,流光段段别花红。

犹怀雪魄追梅影,但得词林共竹风。

诗酒年华辞旧梦,一禅一茗品无穷。

《采桑子*人生》

人生恰似台前戏,醉也千重,

醒亦匆匆,南北浮云西到东。

***

朝时大梦黄昏语,皆道随风,

若得从容,沧海桑田一笑中。

五律《小窗幽梦》

雨后催春去,朝云暮色匆。

青青呈更好,落落胜于红。

草舍因风窃,窗楣泛叶同。

何时偷入室?一抹绿无穷。

七律*随笔

(平水韵)

苍生不屑荣华扰,几载追思李杜幽。

墨趣唐风然易醉,光阴岁月却难留。

寒窗傲骨清贫洗,陋室闲云冷暖修。

独有心田开半亩,淡中书味品千秋。

五律*浮世修心

小院黄昏后,清风入室扬。

窗中生韵淡,笔下取书香。

简约思尘味,喧嚣隔瓦墙。

人生融墨彩,冷暖自牵肠。

篇5:光耀千秋 风范永垂

众所周知,他们,曾是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及宗教界一面面光辉的旗帜,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都是我们时代的骄傲。他们勤奋、敬业、才华横溢,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从而博得同行的敬仰和推崇,以致开宗立派,成就辉煌;他们虚怀若谷、豁达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他们拥有大智慧、大思维、大境界、大手笔,厚积薄发,为我们留下了旷世经典美文、不朽道德文章!他们独具匠心,既有一代大师潜心灼见之独立精神,又有文化学者通融万物之博大胸怀;他们有的一人广涉多个领域,如书法泰斗启功先生,就曾在古典文学、历史学、韵律学、文字学、国学、美学诸多领域成就卓越。其观念,引领着一个时代;其作品,代表者学术的高度。因此,我们可以无愧地说:世界因他们而精彩,文坛因他们而辉煌!

遗憾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可亲、可敬、可畏的国学大师、文博大家、书法泰斗、艺术巨擎,一个个离我们远去,给我们留下国之大殇,心灵之痛。

经典需要传承,为了纪念大师,传承精神,由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云南怒江州人民政府、大理市人民政府、《收藏界》杂志社承办旨在写大师、画大师、忆大师的“影响中国收藏界经典人物暨艺术造像”的盛典。这次活动,得到各界人士广泛地支持和响应。我们当今享誉画坛的优秀国画家,杰出的油画家,饱含对大师的崇敬之情,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塑造展现了大师们的经典形象。这些大师的形象,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光彩照人,艺术地展现了大师各自的风采。还有许多位书法家,为大师们创作奉献了他们的精品力作。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对这些书画家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并向出席今天颁奖盛典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充满了太多的诱惑。投机取巧的市俗文化,追求时髦的快餐文化,冲击着我们的艺术市场,那些自封为“大师”的人,各领风骚三五天,成为过眼烟云。人们争相仰望金钱的天空,精神却向下沉沦;人们极力打造财富的王国,大师却离我们远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这次“向大师致敬,为经典造像”的盛大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向大师致敬,是因为大师是人中豪杰,鸟中凤凰,是民族的精英,是历史的功勋。他们战胜平庸,抛弃浅薄,鄙视卑劣和丑恶;他们才华横溢、魅力四射,具有伟大之人格,更有伟大之气节,使我们永远敬仰!我们为经典人物造像,就是要在人民大众中间,树立起国家楷模、时代旗帜、行业标杆、道德典范,让经典人物的文明之光魅力永存,让经典人物的圣火得以熊熊燃烧!

上一篇:回程的闹剧初中作文700字下一篇:群创意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