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社区职能定位

2024-07-03

论城市社区职能定位(精选6篇)

篇1:论城市社区职能定位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中,理论建构和应用取向都必须和日趋开放的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相吻合。我们认为首先应从理论层次上搜索当代城市管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及其目标价值、管理原则和管理方式,这是中国发展新阶段中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三大主题。

一、现在进程中城市管理的价值定位

1.城市管理的首要价值在于它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按照规划蓝图建设生产后,重要的问题在于启动运转。城市现代化运转的根本动力在于城市管理。充分调动城市的主体,也就是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人的因素同其它各种物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推动城市各个系统实施现代化的有效运行。

2.城市管理又一价值在于城市发展的全程管理,它本身便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组成。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之中,管理师贯穿始终的。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也都离不开管理。例如:有的楼还没有盖就倒塌了,桥还没通车就断裂了,还有的甚至居民住宅建筑偷工减料、质量低略。

3.城市管理的再一个价值在于它是城市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障。建设个城市不容易,管理好更难,所谓“三分建设,气氛管理”城市管理师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例如:交通的管理,路口摊贩的管理,还有居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这是城市管理实践中应给予深思的问题。

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原则的定位

1.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的原则。

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3.追求综合效益的原则。

4.实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5.保护生态平衡的原则。

三、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方式定位

1.管理职能的转换

2.管理重点的转换。

3.管理行为的转换。

4.管理体制的转换。

篇2:论城市社区职能定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量工作在县(市)政府,因此对县(市)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以往我国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历史地建立在了计划经济基础之上。计划经济客观地要求计划的制定要具有周全性,在落实过程中,为了保证计划得到全面执行,政府必须要事无巨细、全面包揽,对经济社会事务进行直接指挥和管理,这样县级政府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现在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县(市)政府的职能定位重新认识。

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他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特点有:

(1)、广泛性,如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公共事务、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等。

(2)、服务性,与农村的大多自给自足相比市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政府或者公营机构的公共服务,如供电供水。

(3)、规范性,主要向法制化和科学化发展,如政府更加规范化权利和范围合理化,城市间事务更协调等。

(4)、自主性,各个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如可以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有矿藏的开发采矿业等好多都是自主的管理。

(5)、多样性,也就是管理的内容多事务繁杂而且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篇3:论城市社区职能定位

关键词:城市居委会,职能,机制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机制的发展变化, 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 (简称居委会) 在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法定的自治性组织与实际的行政机构延伸性的管理性组织的交织, 形成了我国居委会独特的生存发展轨迹, 让居委会这个“不起眼”的组织逐渐承载起了“了不起”的职能。面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形势, 城市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承载怎样的职能, 值得认真研究。

一、城市居委会职能的法律定位

对于我国城市居委会的职能, 国家和政府先后数次通过专门的法律及政策法规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定位。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城市居民人口虽然不多, 约占总人数的10%左右, 但这有限的城市聚落已能影响到整个国家以后的基本走向, 因而国家在法律上对城市居委会的定位十分清晰。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我国最早专门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其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中街道居民的组织和工作, 增进居民的公共福利, 可以按照居住地区成立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明确了成立居委会的目的, 并对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其第二条“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为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解居民间的纠纷等五个方面, 这里的目的和任务实际上明确了居委会的职能, 这是新中国最早法定的居委会的职能, 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和追求, 体现了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

我国1982年《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宪法》对居委会的性质由“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调整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进一步明确了居委会的“自治性”;对居委会设立专门委员会的规定, 反映了强化居委会组织的趋势;对居委会“办理”的工作的规定中, 明确将居委会的职责由《城市居委会组织条例》规定的“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扩展到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领域。这是我国国家根本大法对居委会性质和职能的明确规定。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废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进一步具体化了居委会的“自治性”;第三条关于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做好宣传、教育、维权、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和协助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的内容。《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的实施, 使我国居委会建设真正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对居委会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00年1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把城市社区指向为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的11.5万个居委会辖区, 社区居民自治被作为一项社区建设的原则确立, 我国城市居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制。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的领导核心,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主要形式,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被确定为“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增加了“自我监督”的内容。居委会职能的发挥进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走向多元化的阶段。

2010年1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10]27号文件) , 提出“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规定居委会的主要职责是“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依法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这个意见又一次明确了居委会的自治性质, 指明了开展自治活动的范围包括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举办有关服务事业, 组织居民参与综合治理、及时化解矛盾, 管理居委会财产, 反映居民意见和提出建议等;列举了协助“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的具体项目;明确了开展监督活动的具体对象, 即“对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对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 还特别指出了居委会“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 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对居委会与其他社区组织关系的进行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居委会建设在社会管理创新形势下被提到了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

二、城市居委会职能履行的实践状态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 市民百姓对于居委会都很熟悉, 但又不太真正了解, 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似乎都与居委会相关联, 又似乎与居委会没有什么关系, 可能很少有人能一下子说得清楚城市居委会的职能到底有哪些。纵观我国城市居委会的建设发展过程, 虽然相关法律和政策对于居委会职能有着明确的规定, 但这些法律和政策的规定比较原则和宏观, 操作性不强。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 城市居委会工作的实际状态与其法律定位有着相当的差异, 显现出职能错位、职责不清的状况, 这种差异和错位既演绎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和法制文化的某些特点。

1949年浙江省上城区上羊市街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 开启了新中国城市居委会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各地的街道里巷中的居民小组、镇反学习组等名目繁多的临时性组织在各种群众运动中成立, 极大地满足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城市基层管理的客观需要, 但这些临时性的组织不便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居民委员会组织应运而生。我国早期的居委会首先是作为保甲组织的替代设置出现的, 其在服务居民、组织居民、教育居民等城市居民管理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当时的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并为后来居委会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早期的居民委员会组织多而不纯, 大小不一, 组织性质和工作权限不明确, 领导多头, 经费缺乏, 许多居委会流于形式。为此, 一些城市 (如上海、天津、武汉等) 进行了居委会的整顿建设工作, 在居委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层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居委会的性质、任务、经费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居委会贯彻上面要求的任务多, 解决居民实际要求的问题少, 居委会的“自治”、“民主”因素弱化, 使得居委会作为自治性组织在代表居民、成为居民自己的组织、聚合居民的凝聚力方面一开始就先天不足。

1954年底, 中央制定颁布《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制度结构从法律上得以规范, 经过一系列的组织、人员及制度建构, 居委会逐渐走上正常工作的轨道。从1955年至1958年, 居委会按照自治性组织要求进行建设, 强调自治, 强调解决居民的福利问题, 但实际上居委会的驱动力更多来自政府, 居委会的工作以政治性、行政性事务为主, 以福利性事务为辅。以上海为例, 居民委员会干部主要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不拿津贴, 义务工作, 但却有高度的责任感, 居民对居委会和居委干部也有高度的认同感。在居委会的工作事务中, 来自政府性的约占80%左右, 主要是各个时期的政治性的运动及行政性事务, 除了各种行政业务部门对居委会的任意使用已经初露端倪, 如协助银行储蓄, 收取税款、保险费, 推销土产、电影票等等都是居委会日常任务的组织部分;同时, 居委会在居民福利事务方面包括福利、优抚烈军属、文教、卫生、调解、治安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这是居委会自治性、民主性发挥得较好的一个阶段。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打乱了居委会的常规运行, 居委会或自然消失 (如天津) 或名存实亡 (如武汉) , 导致了居委会在基本职能上重大变化。在“跃进”风潮中, 居委会为大办经济和“城市人民公社”建设服务而主办的各类生产、服务和文化教育等经济性组织和集体事业大量涌现, 导致居委会职责权限的扩张和扭曲, 配合政府的各种中心工作如动员知识青年去外地参加生产建设、紧缩城市人口、组织商品分配、组织青少年学习等对居委会自治性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上级部门及方方面面的繁杂事务日益增多, 数十种单位下派的事务性工作、调查信息统计、多种证明要求使居委会疲于奔命, 也在无形中扩大了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状况下的居委会的多方面权利;居委会中党总支 (党支部) 组织普遍设立, 党政合一使居委会走向全面的行政化, 在形式上更接近于基层政权组织。虽然居委会所办经济组织效益不佳, 并在走向全面计划的过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街道里弄的生活生态, 但在客观上为社会、为居民提供了许多必要的便利服务,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后来社区服务的前身形式。1962年, 随着城市人民公社的停办, 全国性的居委会调整、整顿全面展开, 到1964年“四清”运动, 虽然受到“左”的影响较深, 但居委会的自治身份再次得到各地方政策的认可。

“文化大革命”时期, 城市居委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但其完全中止工作的时间并不长, 这个时期居委会主要是协助无产阶级专政及政府事务与履行一些必要的社会职能。文革初期, 居委会干部受到冲击, 居委会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在大混乱局面逐渐稳定之后, 随着革命居委会的建立, 居委会被革命居委会取代, 其工作实际上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但居委会的组织结构逐渐恢复并履行一些社会职能 (如动员居民、服务居民) , 居委会的一度缺失与变异, 正是其受国家政治决定性影响而又为城市基层治理及市民生活所需要的本质反映, 虽然这个时期居委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

1976年“文革”结束, 城市居委会工作有所恢复, 但仍然方向不明, 职责不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革命居委会恢复为居民委员会, 新建住宅区的居委会普遍建立, 居委会贯彻政府工作的行政性功能和服务居民生活的自治功能都得以逐步发挥, 居委会工作重新出现生机并获得发展。但居委会组织和工作等方面仍然存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和工作多、任务重、报酬少、条件差等许多问题。1986年全国居委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石家庄召开, 居委会的组织建设和居委会职能的发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 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了与居委会建设密切相关的社区建设热潮, 但我国的社区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不成熟状态。强调社区服务, 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制, 提供公共参与的渠道, 这些社区建设实验仍然以居委会体系为主要运作框架, 进展很是缓慢, 街居体系仍然是主要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方式。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居委会行使着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和控制的部分权力而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基本权力单元, 某种程度上被赋予了行使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大量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社区, 社区居民委员会除承担大量的卫生、就业、低保、计生、治安、文体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外, 还要承担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消防、社区禁毒、社区矫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家政服务等新任务。“面对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种问题, 城市居民委员会在管理和服务上力不从心, 存在着责权利不统一、职责任务不明确、管辖范围过小、人员老化、工作条件差等问题”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2000) , 城市居委会原有的管理方式逐渐显现出难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困难。

进入21世纪,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走向城市社会的社会转型使城市居委会的权力和声望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农村基层民主兴起的影响, 城市社区居委会拉开了全面直选的改革帷幕, 但居委会职能的履行并未出现明显改观。同时, 社区建设的推进不等于居委会建设的发展, 居委会在社区中独当一面的单一中心地位逐渐消失, 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社区组织不断成长并以协商、交换、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权力全面分化, 公共服务的资源被分割, 居委会作为法律意义上自治组织的职能行使相应削弱。在一些地区进行的社区基层管理机构结构性改革中, 政府在赋予居委会社区自治权的同时, 一直进行着对社区基层自觉不自觉的权力渗透, 居委会在人财物方面越来越依赖政府而陷入疲于为政府及各行政部门奔命的状态, 一些地方出现了自治活动被协助工作所取代而无暇顾及居民需求的状况。“不少社区居民委员会还存在着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工作经费难以落实等问题, 影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功能作用的发挥, 影响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推进”。

面对城市基层社会的深刻变化, 面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 社区居委会迫切需要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创新运行机制, 优化功能, 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真正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力, 王永涛.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 2011, (1) .

[2]郭圣莉, 高民政.1952-1957:上海市居民委员会调整与完善的历史考察[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2, (2) .

[3]刘祖云.中国都市居民委员会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J], 社会学研究, 1986, (5) .

篇4:论城市社区职能定位

[关键词] 民族经济产权市场职能定位

本文所要探讨的产权交易市场是指股票交易市场之外的由国有资产部门组建的允许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通过协议、招标、拍卖、托管等交易方式进行的对资产所有权或法人财产权(含股权和经营权)整体或部分地有偿转让交易机构和场所。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可以降低搜索成本和评估成本,便于发现价格,降低交易风险。民族地区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不仅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提高金融运作效率,更能够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根据产权交易市场资金融通、资源配置、价值发现、传播信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功能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民族地区产权交易市场的职能定位应明确细分。

一、区域性国有资产流动平台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民族地区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中首要的就是产权清晰和权责明确。我国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所有权主体虚置,所有权与占有权行使机构之间责权不分,由此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通过建设产权交易市场,一方面可为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服务,使产权市场作为企业国有资产和产权转让平台、国有资本退出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各类新投资者进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产权结构的社会化,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

二、区域性非公开资本市场平台

主板市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主板市场门槛高,要求严,而民族地区企业规模小、资金总量小,很难较快较多地取得主板市场的发行市场资格,所以,更应该注重寻求符合自己特色的市场,满足自己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只有细分资本市场,最大限度满足和服务于民族地区企业的需求,才能实现资本供求的均衡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民族地区产权交易市场应逐步把民族地区各产权市场培养成为区域性非上市股份制公司股权托管和交易平台,成为各类中小企业股权和债权投融资的重要通道。

三、金融资产、债权交易平台

民族地区企业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历史包袱沉重,需要轻装前进,二是要做强做大,需要阔步前进。民族地区产权交易市场应在这方面担负重要使命。对于前者,企业可以通过产权市场实现与各类银行、法院、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扩展其持有的权益性资产、罚没和不良资产、债权转让的渠道。对于后者,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和金融企业的结合,参与企业并购活动,比如协助企业债权债务的调整,帮助企业筹集并购资金,把呆坏账的冲销与企业产权流动、产权界定、产权制度改革、存量盘活结合起来,支持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实现快速成长。

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离不开技术发展的支撑。民族地区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健全产权市场体系,可以实现技术和市场的对接,为实现各类科研成果、创新技术等知识、技术、市场品牌、无形资产、荣誉品等高新技术成果及无形资产转化提供市场化、资本化交易平台。其作用在于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这也是其进入高新技术行业的重要通道,和桥梁,这也是民族地区摆脱单纯依靠资源,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出路。

五、机构投资者和创业资本的引入平台

产权市场自身也面临发展壮大问题。从现阶段看,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和部分产权经济组织密不可分。但产权经济组织的执业能力仍停留在规范性、程序性事务方面,资源配置的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面对众多的投资机会,引进资本实力雄厚、各种人才齐全的机构投资者可以使产权交易市场快速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产权交易市场更快地融入全国统一产权交易市场,而且可是使产权交易市场向更高層次市场水平演化。另外,从国外的经验看,引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是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其目标就是高新技术成果、产品和企业,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就可以为创业投资的进入和推出提供便捷的通道,有利于其股权管理和运作,实现民族地区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六、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披露是产权交易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要通过竞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现产权的交易价格,就需要充分披露标的企业的信息,吸引更多地专业投资者参与项目交易。要使产权市场成为及时集聚、加工和发布各类资产、产权信息的平台,以降低受众对信息获取和项目评估的成本,拓宽产权市场的服务功能和运行效率。要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信息网络,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为投资者提供公告牌方式,提供网上直接发行与网上信息披露方式,建立匿名特殊系统等,降低产权交易各方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竞价收益。同时,民族地区产区交易市场还必须利用全国和区域性的产权信息网络,互相挂牌,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民族地区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研究系列之一)

篇5:12秋行政管理城市政府职能定位

讨论题目: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一 理论概念

政府职能,即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任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

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在我国,广义的市政职能包括国家在城市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事务方面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在市政管理过程中体现为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决定的执行。狭义的市政职能主要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功能,同时也包括组织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管理地方公共事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二 小组讨论

今天讨论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而城市政府的职能具有以下特点:(1)、广泛性,如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公共事务、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等。(2)、服务性,与农村的大多自给自足相比市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政府或者公营机构的公共服务,如供电供水。(3)、规范性,主要向法制化和科学化发展,如政府更加规范化权利和范围合理化,城市间事务更协调等。(4)、自主性,各个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如可以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有矿藏的开发采矿业等好多都是自主的管理。(5)、多样性,也就是管理的内容多事务繁杂而且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当讨论和了解城市政府的职能的函义;市政职能的意义、特征、分类;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与分类;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和弊端;我国市政管理职能改革等方面。三 组长发言

今天讨论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同时了解了城市政府的职能的函义,市政职能的意义、特征、分类。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与分类,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和弊端;我国市政管理职能改革。一个城市的管理是复杂多元的,如何能更加和谐发展还需要政府努力,就拿上海市的发展来看,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GDP总量居中国城市之首。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正致力于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

1.邱培钰:我认为市政职能的具有以下意义:

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目的和宗旨。

2、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

2.宗慧慧:我认为市政职能的意义还包括(1)、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2)、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实施“三定方案”(定人、定编、定机构)的重要依据。

3.陈依玮: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特征

(一)广泛性;

(二)服务性;

(三)规范性;

(四)自主性;

(五)多样性。我们还应当了解市政管理职能的分类,我们从不同角度把市政职能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从各个角度透视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市政职能。4.宋晓青: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按产生的时代可以将市政职能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两种类型。传统职能,是指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初期出现并保留至今的职能,例如治安管理和消防职能等。现代职能,是指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而逐步兴起、并日益显示其重要性的职能。5.纪佳琴: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按职能的作用方式又可以将其分为消极职能和积极职能两种类型。

消极职能又称为防御性职能,是指通过限制性、保护性的手段,维持一个最低限度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和生活环境以及谋生条件的职能。积极职能又称建设性职能,是指在基本的秩序和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采取鼓励、计划、组织、导向、指挥等主动手段,谋求为城市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便利的条件、更富足的生活的职能。6.沈思君: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按职能的服务方向又可以将其分为内向职能和外向职能两种类型。内向职能是指对城市政府的运营起支持作用的职能,其目的是向城市政府补充养料、收集信息,为城市政府正常运转打下人事、财务、物资、资料等方面的基础。外向职能是指面向城市社会的职能,其目的在于向城市人民以至城市之外的社会,提供一个优良美好的生产、建设、贸易、生活、娱乐的环境,并提供相应的服务。7.张金源: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按职能作用领域又可以将其分为一般职能和专门职能两种类型。根据现代城市事务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城市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组织都具有的职能,称为“一般职能”,其中主要是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专门职能主要是城市政府特有的或特别突出的职能,其中主要有经济、社会、规划、建设、管理等职能。一般职能和专门职能共同构成我国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

8.王震:我认为从大的方面看我国市政管理职能正面临着重大的改革调整,根据目前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信息引导、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指导思想,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与分类内容有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职能 :

1、城市规划与管理职能

2、城市建设与管理职能

3、环境保护职能

9.张洁: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与分类内容有还有城市社会发展、社会控制与社会保障职能,这方面的职能内涵十分复杂,从主要方面来看包括:

1、公安管理;

2、司法行政管理;

3、民政管理;

4、计划生育管理;

5、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

10.沈明: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与分类内容有还有公共经济管理和经济振兴职能

1、公共财政职能;

2、公共产品供应和公共经济服务及其管理职能;

3、公共经济规制职能;

4、城市经济振兴职能。

11.邱培钰:我认为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有以下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

4、独立性的职权较少;

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

12.宗慧慧:我认为从我国传统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还有它的不足之处,体制上过度集权。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管得过多、过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城市政府自然也不例外;从纵向关系来看,中央集权过多,上级政府集权过多,城市政府缺少独立自主权。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种状况逐渐有所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陈依玮:我认为从我国市政职能的范围和重心及政府与社会、与市场来看有它的不足之处,如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等。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职能范围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如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一些该管的事务则未管好或没有管,如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从纵向关系看,城市政府与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事权即职能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管理企业经营,而不是采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14.宋晓青:我认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城市的确立,市政职能开始由过去的“计划、管制、调控”逐步转变为“调控、仲裁、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政管理是地方行政管理的一个层次,其经济调控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市级政府的经济调控既具有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些共性要求,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15.纪佳琴:我认为在新形势下市政职能应当有以下的特征具体说来,这些特征是:

1、双向性,即市级政府中观调控作用目的的双向性;

2、间接性,即中观调控作用方式的间接性;

3、综合性,即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调控;

4、有限性,即市级调控作用范围的有限性;

5、超前性,即市级政府中观调控作用时效的超前性。

16.沈思君:我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市政管理职能应当做出适当的改变或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注重管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

17.张金源: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要转变任务,首先要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行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18.王震:我认为市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其次要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对机构的设立、机构编制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在依法的基础上,做到政务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各种违法事件都能受到法律制裁。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19.张洁:我认为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还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20.沈明:我认为除了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市政管理人事部门要经常考核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以保证市政工作的效率性,优良地实现市政公共服务的各项基本职能。还要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公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五、组长总结

我认为在整个城市的实际管理中最大问题,是一直没有跳出的思维怪圈,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简单的叠加式的思维方式,只做加法、减法,不做乘法和除法,城市功能只做内部疏散、不做外部疏散;结果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只好针对后遗症又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管理部门却忙得团团转。比如大家都很关注的交通问题,交通拥堵有增无减;比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脏乱问题死角,还有许多管理的盲点和空白;比如群防群控问题,发挥广大居农民的作用,在一些特殊问题上是有效的,比如对抗击非典,但对城市管理掌握基础数据和基本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比如随着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低素质的外来人口在北京聚集的问题。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和框架,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反思,要靠大城市之间功能之间的相互协作,要靠开放式管理,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何选择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道路,理论界长期争论较多,焦点在于是以发展大城市为主要模式,还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要模式。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对我国城市管理发展做出了这样的表述: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这一表述为我国的城市管理道路,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要走协调发展的道路,以及怎么走,这些问题都应进行深入研究。

世界各国城市管理道路没有统一模式,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来抉择的。世界城市发展模式大致有四种:(1)同步城镇化;

(2)超前城镇化;

(3)滞后城镇化;(4)逆城镇化。

各国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日本模式(出口加工和海外销售一体化); 拉美模式(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印度模式(人口压力下,新经济的工业发展的局部增长)上述一些模式都值得我国借鉴。

六、老师评语

篇6:城市社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管理的方式逐步从以 单位管理走向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单位管理,承担了过去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大量管理和服务功能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如何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使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能稳步 健康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社区管理政府政府职能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与政府的关系不顺行政工作事务繁重。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自治组织。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组织,主要职责是依法管理居民内部事务它与政府部门没有从属关系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体制的制约,社区组织尤其是居委会实际上成了政府的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和精力都用在来完成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上。社区居民委员会也由法律规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越来越演变为政府的基层办事机构。上级行政部门几乎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社区居委会交待任务,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检查、考核、验收、评比和奖惩的条件目前社区承担的经常性季节性阶段性和临时交办的工作,再加上现在从上到下 的各项工作进社区,使街道、社区干部们整天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去考虑。

2、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问题社区建设与发展缺少环境支持。当前,国家省市等有关职能部门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策的原则性太强,缺乏操作性,有的政策在落实上又缺乏有效监督,一些部门便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自己部门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找出种种借口拖而不办甚至拒不执行,致使有些优惠政策只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得不到落实而一些社区特别是老城区中由居委会转型成立的社区,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卫生环境差,造成社区管理条件较薄弱。

3、社区管理者素质差异大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社区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目前,随着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城市社区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社区工作对象更加复杂,社区行使权力更加具体,这就对社区管理者的素质提出新标准,要求社区管理者的素质要从单一的热情肯干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变近几年,伴随着社区建设的开展,各地通过采取原居委会干部留下一部分,区、街道干部下派一部分,在社区居民军队转业干部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中选聘一部分的方法,扩大了社区管理者的选择范围,从而使社区管理者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工作能力和年龄等方面与以前的居委会干部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距离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要求,目前的社区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4、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作为社区成员有资格也有义务参与社区管理活动,在社区管理中发挥各自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社区成员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很淡薄社区成员参与的理性化程度不高,社区成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程度不尽如人意同时,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社区 成员参与机制不完善,尚未实现制度化,在社区成员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没有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乏行之有效的社区成员参与模式 此外,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也是影响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5、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不足 社区社会组织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扩大参与 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但普遍存在行政色彩浓机

制不健全服务不规范成员素质不高外部监督不力等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发育,其 准入门槛过高管理职责不明以及行政干预过深和实际监督不力等制度设计问题逐渐突显,也出现了官办组织多而社会性组织少的现象,这也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受地域的影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还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规模小 能力弱资源匮乏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公信力较差等问题,这就导致了社区居民对这种社会组织的认可度不高,也使得社区服务机制僵化方法简单,社区服务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政府投入,不善于利用社会组织和运用经济手段及市场化手段开展工作。

6、社区物业管理的不规范。使社区管理无法上档次。以20世纪90年代为起点,有两项运动同时发生和发展,即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和社区建设运动近20年的实践表明,物业管理与城市社区发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所涉及的区域范围。管理性质以及侧重的管理职能有所不同,但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面对的环境构成要素是一致的,影响社区的诸环境因素同样是影响物业管理的环境因素,物业管理寓于社区管理之中,社区管理是母系统,而物业管理就是子系统 因此,物业管理离不开社区管理,必须服从于社区管理,并且在社区管理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地位,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改造及城区规模的拓展,使得一大批新型的社区涌现出来,而现实中社区管理远远落后于社区的建设,社区物业管理中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管理机构 收费标准管理标准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不统一以及管理和服务普遍的不到位等,而且,还有些物业公司对辖区居委会的管理不配合,增大了社区管理的难度。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1、政府要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最重要的主体,必须在社会管理体制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担负起处理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利益维护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管理职能而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当发挥适当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倡导动员的作用),在社区建设中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的推广,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政府发挥主导推动作用,直接目标是支持具体社区活动的开展,而深层目标则是促进社区资源的开放和动员,促进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 因此,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应是: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积极发挥引导推进作用,在担负起相应责任的同时,决不可“越位”、过度参与甚至包办。

2、完善政策制度设计,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地方政府要注重从制度设计入手,在宏观上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全力推进一是在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可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研究和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与之相配套的文件,允许各街道社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制定各具特色的社区标准和社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使街道社区在自身建设和持续发展上能保持一种能动性和独立性 二是在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上,要规范政府部门进社区的各项工作,减少和杜绝政府职能部门向社区乱派任务,全面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减轻社区行政性事务性负担,增强基层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力地促进政府依法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良性互动,增强城市社区基层组织的活力,拓宽社区工作的新路子,强化社区的民主自治权和管理权,不断提高社区的管理效能,实现社区管理从高成本低效率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变。

3、加大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力度,并注意加强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大力培育和扶持各类社会组织 一是政府应适应形势发展,采取必要措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大力培育和扶持包括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组织与主管行政部门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的作

用,表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培育社会成员正确的生活方式;发挥它们在社会监督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会的自主和自许海燕城市社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律能力,建立社会化的评估制度;发挥它们在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方面的作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要降低门槛,引导扶持,加强监管可以通过加大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投入来推进非营利 部门的发展,在社会服务领域要充分发挥非营利部门在提供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为社区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扩大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选择空间;发挥它们在提供互助方面的作用,让群众自我组织起来,促进社会融合,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安定团结 同时,政府对非营利组织也要有监管责任,要切实解决好 培育发展职能不清监督管理相互依赖造成盲点过多的现状,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解决和缓解社会矛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社区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4、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和培育,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以适应社区建设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一是要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育面对目前社区建设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重视加强对社区管理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社区的实践中创出新的 路子新的经验要努力改善社区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在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育的途径上,一方面,上级政府应多配备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干部,向社区输送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和提高社区管理工作队伍的力量和素质;另一方面,各级党校要为社区干部的培训提供方便,创造条件,提高在岗从事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及业务水平,大专院校要积极培养具有专业社区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为社区管理储备专业人才 此外,还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选聘 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中选用优秀人才,加强社区工作 二是要强化宣传,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由于社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只靠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单一力量是很难完成好社区管理这一繁杂的工作,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和有效载体,进行广泛持久深入的法律法规宣传,道德规范宣传,社会新风宣传等,不断提高群众的社区意识 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增强群众的社区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社区管理具有坚实的群众参与基础从操作层面看,应拓宽参与渠道,扩展参与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和完善居民委员会选举日常议事和决策的参与制度 充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社区的共驻共建与资源共享,积极支持配合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5、政府应加强对辖区内物 业管理的指 导和监督规范物业管理的行业行为,提升社区 管理的档次和水平。一是政府应加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如新建居住区的入住验收,对未按规划建设配套公共设施或者存有质量问题的,有权提请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纠正;会同主管部门指导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对业主委员会的组建提出审核意见; 会同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居住区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对于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普通老居民小区,应当加快物管进社区步伐 可积极推行物管连锁经营的模式,由品牌物管企业输出品牌 技术管理方式,尽可能的将有一定条件的小区或院落纳入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提高社区物业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政府主管部门要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对物业的行业管理,真正做到变 管理为服务 三是要发挥政府机制,使物业管理切实发挥作用 在物业管理方面,目前政府机制的作用发挥还不够由于政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了物业管理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业管理企业的良莠不齐,也是造成目前许多小区业主与物管公司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招标来运作 让业主委员会选聘出最适合的物业企业来管理小区,并建立良好的与业主委员会的沟通机制,使物业企业真正做到变管理为服务。

总之,物业管理是住房商品化的产物,物业管理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政府应加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厘清物业管理的社会

角色,不仅可以更好地规范物业管理行业的行为,同时,可以帮助政府利用物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用物业管理资源帮助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从整体上提 高社区管理的档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崔 运 武任 新 民苏 强 著 中 国 社 区 管 理 云 南 大 学 出

版社 年版

韦克难著 社区管理 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版

陈 伟 东 著 社 区 自 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

潘茵著 社区物业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年版

责任编辑许如江

上一篇:关于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反思下一篇:沥青砼路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