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2024-06-02

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共10篇)

篇1: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自府法规〔2004〕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已经自贡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用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档案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信用状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贡市机关(含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管理机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

第四条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信用档案工作,依法实施指导、监督、检查。

第五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信用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保证信用档案收集完整、管理科学,维护信用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有效利用,并对负责收集的信用信息承担责任。

第六条 信用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第二章 信用档案的收集

第七条 法人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证明法人资格的各类登记注册申报的文件、证件;核准、验审、年检等文件、证件。

(二)证明法人资质能力的包括资质等级、管理体系标准达标的申报与认定的文件、证件、证物。

(三)证明法人资信水平的资产、资金、资本营运评估确认文件、证件、表册。

(四)证明法人产品品质的商标注册、检验。商标品牌的评价确认,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准入认证、验审,专利申报与确认,产品与服务评优等方面的文件、证件、证物。

(五)证明法人有关银行、税务、会计信用等级与商业信用等级的申报与确认的文件、证件、证物。

(六)证明法人市场行为的各类合同、协议履约状况的文件、证件、证物。

(七)证明法人经营管理水平、社会活动所获得各类荣誉的文件、证件、证物。

(八)对法人有关产品、服务、环保、价格、社会承诺等方面的投诉及处理的结论性文件材料。

(九)法人控诉和应诉案件的查处结论文件,法人受各类处罚的通报和结论文件材料。

(十)法人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结论性文件材料、整改结果文件材料。

(十一)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对法人评价报道的文章、照片和其他音像材料。(十二)其他记录和反映法人信用状况的文件材料。第八条 各类中介机构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中介机构(组织)及法人代表资格认定的注册登记、年检、机构代码、业务范围设定等方面申报、确认的文件、证件、证物。

(二)证明中介机构(组织)资质能力的资质等级申报、确认,从业人员构成、法人代表社会兼职等方面的文件、证件、证物。

(三)证明中介机构(组织)履约能力的有关物质资源、智力资源评估、验证、登记等方面的文件、表册、证件以及履约情况的记录。

(四)中介机构(组织)信用等级评估的申报与确认的文件、证件、证物。

(五)中介机构(组织)获得的各类荣誉、优良信用记录等方面的文件、证件、证物。

(六)中介机构(组织)被审计、投诉、处罚等方面的结论性文件。

(七)中介机构(组织)对从业人员管理、考核、聘用、淘汰、奖罚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八)媒介对中介机构(组织)信用状况的评价、服务对象的反馈等方面的文章、照片和其他音像材料。

(九)其他有关信用状况的材料。第九条 自然人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证明个人身份和自然状况的相关证件、登记表册。

(二)证明个人履约能力的有关财产、收入和智力资源等方面的登记表册、评估验证和担保的文件、证明。

(三)证明个人还贷、纳税、守约等商业记录的文件材料。

(四)有关个人荣誉、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违规处罚结论等文件材料。

(五)其他有关信用记录材料。

第十条 信用文件材料分别由产生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收集并集中统一保管,随时产生随时归档。收集必须保持信用记录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真实性,除了采用接收、征集等一般方法外,还要采取定向征收或跟踪收集以及购买等手段进行收集。第三章 信用档案的整理、鉴定、保管 第十一条 信用档案的整理要完整、系统,编排有序,查找方便。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单位,按形成年度结合信用材料类别进行整理,作为专门档案单独管理。具体整理编排参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执行。

第十二条 信用档案产生单位应成立信用档案鉴定组织,对信用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鉴定。鉴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的精神,客观公正地记录和反映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

剔除不属于信用档案范围的、不属于特定信用主体的信用材料,对已经失效的信用记录,要及时在信用档案中作出标注性说明。对已经变更的信用记录,要及时在信用档案中作出相应的记载,为信用评估提供依据。

信用档案可长期保存,但涉及行政诉讼、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等方面的信用记录保存期限最长不得超过7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信用档案销毁的程序和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信用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制和保密责任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动和增删信用档案文件和数据。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应将电子文件随时备份,并一式三套存于脱机保存的耐久性载体上。同时,设置高质量的“防火墙”。第四章 信用档案的利用与发布

第十四条 信用档案产生单位要建立信用档案数据库,编制信用档案检索工具,便于信用档案的查询和利用。

第十五条 信用档案产生单位可按有关规定,在职能范围内提供所收集的有关信用记录的查询服务。

第十六条 信用档案产生单位在各类信用记录归档时,应同时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及时对接收的信用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综合信用档案数据库,形成社会共享的信用信息网络平台。信用档案移交传递办法由市档案局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信用档案信息由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负责对外发布,发布办法由市档案局另行制定。第十八条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对外发布信用信息以及信用档案产生单位在提供相关信用记录查询服务时,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保护好国家利益、个人隐私与商业秘密。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其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信用文件、资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

(二)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向档案馆移交信用档案的;

(三)擅自扩大或缩小信用档案积累、归档、接收、移交范围的;

(四)涂改、伪造信用档案的;

(五)擅自提供、抄录、公布、转让、倒卖、销毁信用档案或不按规定开放利用信用档案的;

(六)明知所保存的信用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信用档案损失的。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市档案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若国家、省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从其规定。

篇2: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燃气(包括液化石油气,以下同)企业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镇燃气供、输、用的单位及相关安全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镇燃气供、输、用的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从事城镇燃气供、输、用活动。

第四条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安监、公安、城建、经委、工商等部门应当共同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协调工作机制。

安监、城建、经委等部门应当完善城镇燃气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维护、管理和应用工作。

第五条市和县(区)安监、公安、城建、经委、工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六条规划、城建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城镇燃气信息,合理编制城镇燃气配气站、管网、管线的新建、扩建、改建规划。

第七条安全评价单位应为城镇燃气企业提供安全知识培训、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协助做好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第八条未进行安全评价合格且未经城建审查许可、工商登记注册的单位不得从事城镇燃气供气、输气和用气。

第二章行业管理

第九条城镇燃气供气、输气和用气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二)城镇燃气作业人员持有效资格证上岗作业;

(三)建设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配气站、输气管网和设备设施;

(四)使用合格的设备、设施、器具。

第十条城镇燃气供气、输气单位应当按规定查验下列事项,对不符合规定的不得给予供气或输气:

(一)取得行政许可,从业资格证件齐全有效;

(二)近两年消防部门对企业消防设施及消防工作的监管合格意见;

(三)质检部门对企业有关压力容器周期检测合格意见;

(四)燃气企业现状安全综合评价报告;

(五)供气合同。

第十一条城镇燃气经营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对配气站、管网的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管理,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控;

(四)符合第九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事项。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十二条城建管理部门负责对城镇燃气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供气、输气、用气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三条经委负责对城镇燃气用气单位监督检查;负责对从业资格证、设备、设施、管网、管线的监督检查;负责对用气单位及其输气、用气、设备、设施的安全实施监督检查。第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城镇燃气企业的设立及其改建、扩建的审查和监督检查;负责对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

第十五条质监部门负责对城镇燃气企业特种设备、容器、仪表、阀门等定期检验状况和进行监督检查,对提供虚假检验检测结果结论或报告者,依法查处。

第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部门的批准、许可文件,核发城镇燃气的单位营业执照,并监督管理城镇燃气市场经营活动。

第四章安全评价

第十七条申请进行城镇燃气作业的单位应选择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

第十八条安全评价机构应当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从事城镇燃气的单位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出具的评价报告负责。

第十九条按行政许可年限。换证时应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评价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城镇燃气单位概况;

(二)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能指标,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

(三)城镇燃气单位的技术条件。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法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安全可靠性;

(四)可能出现事故预防及安全救援措施;

(五)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置;

(六)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七)结论和建议。

第五章应急救援

第二十条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第二十一条城镇燃气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二条发生燃气事故后,现场从业人员应当立即报警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和警示措施。

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3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其他相关部门。

第二十四条燃气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安监、公安、交通、质监、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燃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第二十五条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做好燃气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燃气供应、输送、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建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燃气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燃气企业从未取得燃气许可证或者燃气经营许可证的企业;

(二)城镇燃气企业向未取得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输送燃气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未取得城镇燃气经营企业资质,擅自从事城镇燃气经营,有违法所得的,由工商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有关用语的解释:

城镇燃气,是指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各类燃气,包括天然气体和液化石油气体等。

城镇燃气事故,是指调配过程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或者泄漏等事故。

篇3: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担保机构步入“审慎经营”新阶段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统计, 截至2009年底, 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达5547户、注册资本金合计3306亿元。从行业内部看, 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 大多数担保机构属于规范调整之列;各地区监管部门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 都出台了具体规范整顿实施方案, 对担保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规范整顿, 并于近期对整顿合格的担保机构发放了行业准入资格证, 以使担保机构牢固树立起“审慎经营”的理念。

1. 担保市场经营无序状态宣告结束

近年来, 担保公司数量虽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 但是新增的担保公司规模普遍偏小, 个别地区甚至存在过滥现象。许多公司打着担保的名义, 脱离了主业。即使是规模较大的担保机构, 也存在运作不规范、内部管理松弛、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强等问题。《管理办法》明确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行业监管部门、名称使用、准入和退出、业务范围、经营规则、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法律规范。通过贯彻执行《管理办法》, 全面开展对担保业的规范和整顿, 推进融资性担保机构改革创新和重组改造, 督促其按照“审慎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经营规则、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担保机构无序经营状态已宣告结束。

2.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更为完善

融资性担保业务具有的高风险和风险不确定性, 决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只有严谨、稳健地经营,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管理办法》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息披露资料、资本运用情况、公司重大决议、年度审计等都作出了监管规定。担保机构要配合监管部门, 完善担保业务运行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和诚信建设, 强化风险控制, 确保担保资本金的安全, 实现可持续发展。

3.对担保业从业人员素质标准要求更严格

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已成为制约担保行业发展的“瓶颈”。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 担保业将逐步采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引导担保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担保体系纳入“审慎监管”新阶段

实施《管理办法》, 既确定了新的、统一的全国性监管部门, 又确立了一套更为规范、审慎的监管原则和措施, 进一步完善了全国担保业监督体系。

1. 明确了担保业监管部门和行业性质

《管理办法》彻底改变了担保业“多头监管”的局面, 明确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实施属地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 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和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 并向国务院设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这既充分考虑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也有利于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长期以来, 融资性担保的性质定位一直都很模糊, 有的地方定位为准金融机构或非金融中介机构, 各地建立的管理体制也不同。《管理办法》出台后, 银监会负责人明确提出了“融资性担保公司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金融性质得到了认可。

2. 规定了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范围和额度

(1) 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和对外投资范围。《管理办法》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种类作出了明确规定, 特别是对其对外投资作出了规范性限制。这对于正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来说, 拓宽了投资经营渠道, 但对于那些假借担保名义进行经营的投资贷款公司来说, 产生了限制和打击的效力。这些规定对净化融资性担保市场、规范担保业务操作、改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形象,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规定了担保额度。《管理办法》规定, 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为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 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为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 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为单个被担保人发行债券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 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这些规定既是防止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过于集中, 又是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理念和方向的有效监管。

(3) 规定了“两金”的提取。《管理办法》对于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责任准备金的提取, 作出了新规定, 将原来担保赔偿准备金不高于担保责任余额1%, 改为“不低于”, 这有利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

3. 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制度和程序

(1) 进一步规范了前置审批制度。国家对成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审批程序更加严格, 注册资本监管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规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例如, 天津市出台的《管理办法》规定,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3000万元, 全部为实缴货币资本, 并由出资人一次实缴。从事再担保业务的担保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1亿元, 并要求经营两年以上。这些措施遏制了部分地区担保公司发展过快、资本规模偏小、效率低下的势头。

(2) 明确了定期报告、定期检查、专项报告制度。《管理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要按规定, 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按季度报告资本金的运用情况;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 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 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担保公司要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的重要决议和审计报告等。这些都有利于国家及时掌握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信息, 便于监管。

(3) 明确了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的责任和义务。《管理办法》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内容、风险处理措施、法律责任、担保行业自律组织的责任等, 均作出了详细规定, 使得整个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

担保机构迎来“审慎发展”新阶段

信用担保作为经营风险、出售信用的高风险行业, 从发展之初便树立了诚信严谨经营、审慎稳健发展的理念, 但是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担保业的发展并未完全做到“审慎”。颁布实施《管理办法》, 既显示了国家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审慎监管的决心, 又有利于推动整个担保行业“审慎发展”。

1.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 要求担保业“审慎发展”

《管理办法》实施后, 带动了各地建立相关配套规章制度。2010年银监会明确表示, 各地要按照“全面统筹, 突出重点, 先易后难, 急用先行”的原则, 尽快制定并实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细则。实施这些规章制度不仅会加强对担保业的法律保护, 也会进一步推动担保业“审慎发展”, 使担保业的发展在不偏离为中小企业服务初衷的前提下, 更符合市场规律。

2.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将鼓励担保业“审慎发展”

《管理办法》将融资性担保机构纳入管理体系, 既有助于拓展担保业务, 又有利于控制担保风险。另外, 国家还会进一步完善有关融资性担保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抵押登记和征信管理系统, 协调工商、税务、房管、司法部门, 提高抵押登记、债务追偿的效率, 为担保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但国家的扶持并非“一视同仁”, 对那些不讲“审慎经营”的担保机构, 不予扶持, 而是进行惩罚。这样就会促进担保行业逐渐进入“审慎发展”的新阶段。

3. 不断优化的外部环境, 将推动担保业“审慎发展”

国家加大监管力度, 直接推动了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化发展。一方面, 规范化发展后的担保业将进一步提高银行和企业的认可度, 为担保公司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和创新业务铺平道路;另一方面, 通过规范融资性担保市场, 优化社会信用体系, 营造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必将推动担保业进入“审慎发展”的新阶段。■

篇4:创建信用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培育诚实守信的金融秩序,为农村信用社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户”是指在信用社现有的贷款户中信誉良好无变更贷款用途、无不良贷款记录,具有清偿贷款本息能力的个人,“信用村”是指在辖内“信用户”达到一定比例的行政村。“信用乡(镇)”是指在辖内“信用村” 达到一定比例的行政乡(镇),“信用街区”是指信用户达到一定比例的行政街区。

第三条 创建信用工程工作应坚持自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四条 信用工程的创建和评定应在当地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由县级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具体负责实施。

第一章

评选条件

第五条 信用户的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

(二)在评定期内无不良贷款、拖欠贷款利息、无其他经济纠纷的记录;

(三)在评定期内无变更贷款用途的记录;

(四)在评定期内无将小额贷款证(卡)出租、出借或转让的记录;

(五)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资信良好;

(六)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入股社员。第六条 信用村的条件

(一)有效个人贷款面达到50%以上;

(二)全村信用户占辖内贷款户的比例超过80%;

(三)全村现有贷款余额中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不超过10%,其中逾期90天以上(含90天)的不超过6%;

(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和清收旧贷。

(五)村委会及相关经济组织与农村信用社无债务纠纷。第七条 信用乡(镇)的条件

(一)有效个人贷款面达50%以上;

(二)全乡(镇)信用村占辖内行政村的比例超过70%;

(三)全乡(镇)现有贷款余额中的不良贷款占比不超过15%,其中逾期90天以上(含90天)的不超过8%;

(四)乡(镇)党政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和清收旧贷;

(五)乡(镇)政府及相关经济组织与农村信用社无债务纠纷。

第二章 评定方法和步骤 第九条 组建评审委员会

(一)乡(镇)成立由乡(镇)党政领导、农村信用社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和推荐上报信用乡(镇)工作。

(二)县(市、区)成立由(市、区)党政和县级联社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信用乡(镇)信用街区的评定工作。第十条 评定步骤

(一)信用户的评定步骤:

1.由农村信用社依据评选条件,在辖内借款人中提出信用户的名单;

2.召开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定农村信用社提交的信用户名单,评选出信用户;

3.被评定的信用户,分别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农村信用社的营业场所张榜公布,以资鼓励。

(二)信用村的评定步骤:

1.由所在村委会自愿申报,由当地农村信用社核实签注意见后报评审委员会;

2.召开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定;

3.由乡(镇)政府和农村信用社联社授牌表彰。

(三)信用乡(镇)的评定步骤:

1.由所在乡(镇)政府自愿申报,由当地农村信用社核实签注意见后报评审委员会; 2.召开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定; 3.由县(市、区)政府授牌表彰。

(四)信用街区的评定步骤:

1.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自愿申报,由当地农村信用社核实签注意见后报评审委员会; 2.召开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定; 3.由所在区政府授牌表彰。

(五)信用工程创建验收应具备以下材料: 1.创建领导小组成立的文件; 2.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工作措施;

3.创建工作检查、督促、整改的记录材料; 4.创建工作总结; 5.其他材料。

(六)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街区实行两年一评,在评选期内如有违反评选规定的要取消其称号,并取消已执行的相关优惠政策。第四章 信贷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街道办实行以下信贷优惠政策:

(一)贷款优先。及时满足信用户和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街道办所辖自然人在生产、生活、消费、经营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二)利率优惠。在国家规定的农村信用社现行贷款基准利率上不浮、少浮或下浮,对企业的贷款可以少浮10-20%或下浮10%,具体浮动范围由县级联社制定。

(三)服务优先。个人凭《小额信用贷款证》、身份证和本人私章(签字)在核定余额内到农村信用社门柜直接办理信用贷款。同时,优先提供信息、技术、结算等服务。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联社可结合实际,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制定、修改和解释。

篇5:自贡XX公司内控监管暂行办法

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一)公司组织架构及运行效率;

(二)组织行为、运行机制及风险控制;

(三)购销活动,包括原材料及配件合同、产品销售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四)财务会计、财务收支、成本费用、资金筹集、调度和使用;

(五)原财料、资产管理;

(六)部门、岗位的职责履行和职权行使与运用;

(七)规章、制度的执行;

(八)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与执行;

(九)其他事项。

性认定后,方可生效:

(一)各公司、各部门(驻外办事处)职责履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各公司独立性较强的资金、资本活动,包括技术改造项目、土建施工工程、对外参股或控股、企业购并、对外协作以及大型营销活动等;

(三)重要岗位人员(包括出纳、会计、库管、采购、销售等)岗位变动和各公司中层及以上干部职位变动。

并不得参与任何级别的优秀员工评比。

(四)给予停职、检查处理。停职期间,停止一切工资待遇和福利;开除处分,押除当月工资、奖金。

以上处罚或处理,根据情节轻重、认错态度以及纠正错误、挽回或减少损失的情况,可以单处或合并处理。并且,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公司主管领导给予相应的处分。

直接送达系统公司董事长。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停执行:

(一)系统公司董事长或主管领导认为,有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实需要暂停执行的;

(二)复议申请人提出的复议事项,事实真实、理由充分、证据确凿的,应予以暂停执行。

3、索贿、受贿、包庇纵容违规、违纪行为的;

4、滥用监管职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

(四)其他违规或不当行为包括:

1、内控监管人员泄露公司商业秘密,使公司利益遭受损失的;

2、参杂个人恩怨、泄私愤、借机打击报复的;

3、工作态度恶劣或措施、方法不当,影响被监管对象开展正常工作的。

(五)处理、处罚建议及适用制度、规章。

错的;

(三)监管结论或处理、处罚意见,相关人员明确表示不同意见,且有文字依据的。

(三)举报、投诉和复议事项,调查人员未按规定调查核实,导致审查结论错误的,主要责任由调查或复查人员承担。

篇6:信用社(银行)车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车辆管理,服务经营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行车安全,推动业务发展,根据有关制度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联社机关和辖内营业机构的车辆管理。

第二章 车辆管理与调度

第三条 县联社机关及基层信用社车辆属于行政、业务用车,统一由县联社办公室(综合岗,下同)负责管理和调度。县联社机关车辆必须首先保证领导用车和押运任务用车;基层社车辆保证业务工作用车。非管车部门和个人无权安排驾驶员出车。

第四条 使用范围

(一)县联社领导公务用车;

(二)机关各部室参加上级会议或送、取机密文件用车;

(三)重要、紧急的行政和业务工作用车;

(四)县联社召开大型会议用车;

(五)上级领导来单位指导工作用车;

(六)员工危急病就诊、突发事件用车;

(七)经县联社领导同意的特殊情况用车;

(八)其他公务用车。

基层信用社车辆除正常值班及特殊情况县联社调用外,原则上由基层社主任或授权综合岗(下称管车人)负责管理调度,主要用于本单位辖区内的业务工作。运钞车只做为运钞专用车,特殊情况确需调用,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使用。

第五条 审批权限

(一)县联社、营业机构凡符合用车条件,在本辖区内行驶的车辆,由县联社办公室主任或授权管车人统筹安排;

(二)驶离辖区,在甘孜州行政区内的公务用车,必须报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管车人安排车辆;

(三)出甘孜州的公务用车必须报经联社理事长、主任审批。

(四)基层社车辆出离县境必须报联社理事长、主任审批。

(五)所有车辆一律不得外借、外租,严禁公车私用,特殊情况需经县联社理事长、主任审批。

第六条 申请用车、派遣车辆的程序

(一)所有车辆均实行派车单制度;

(二)申请用车,由办事人员填写《派车通知单》,根据管理审批权限经领导批准签字后,交管车人安排,特殊情况可口头申请,事后补办《派车通知单》,长途用车应提前一天申请;

(三)司机凭派车单出车,特殊情况可先用车,返回后由用车人员说明情况并补办手续;

(四)司机接到派车单后,根据派车单注明的地点,选择最佳路线,按时完成出车任务,不许中途改变用车目的;

(五)车辆实行定人驾驶管理,驾驶员之间不得自行调换车辆或车辆转交他人驾驶。否则,由此造成的事故由司机本人负责。所有车辆(县联社领导或因公出差除外)晚上必须回单位入库或在指定位置停放,节假日和双休日除值班车外一律停放在机关院内,除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动用。驾驶员要做好行车记录。

所有车辆必须按要求参加车辆保险,交纳养路费、审验、冬检等,保障行驶安全。因个人原因延误造成损失的要追究驾驶员的责任。

第三章 车辆保养和维修管理

第七条 驾驶员对所驾驶的车辆要珍惜爱护,经常检查,精心保养,保持车容整洁和车辆状况良好。

第八条 要确定多个汽车修理厂,需进厂修理的必须经主管主任(科长)同意后,实行主管部室负责人与驾驶员一起到修理厂,费用两人签经手人的双进双签制度。

第九条 车辆的维修费用实行派修单事前逐级审批制:维修费在××元以内的由××审批; ××元以内的由××审批;

××元以内由××审批;超××元的由财务审批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条 车辆实行定点维修。需要维修的车辆由驾驶员提出申请,按权限审报认定同意后,由管车人填写派修单,到县联社指定的维修站修理。特殊情况需外修的须经分管领导批准。驾驶员要跟车维修,取车时要验收、登记。

第十一条 车辆配件的更换、购买先由驾驶员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购买更换。

第四章 车辆核算与驾驶员补贴

第十二条 所有车辆的用油、材料的购买、领用及核算由候车室(综合岗)统一管理。实行凭条领用、账物分管,做到月初与月末的里程表对照,派车单应行里程与里程表的实际里程相对照,应耗油与实际耗油相对照。账、物、发票和领料单四相符。

第十三条 所有车辆实行单车核算,定期公布修理费、燃油费、行驶里程和安全行车情况。

第十四条 车辆实行定点加油,要指定加油站,驾驶员凭领料单加油,个人不得擅自购油(长途除外),所有车辆按百公里油耗结合车辆状况综合考核。

第十五条 驾驶员的出差补助、劳动保护费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驾驶员职责及遵循守则

第十六条 遵守《道路交通法》、金融行业管理规定和安全行驶规定。爱岗敬业,服从车辆管理和调度,按时参加年审、年检及安全例会,保持车辆技术性能良好。

第十七条 认真学习业务,熟练掌握驾驶技术,严守操作程序,严禁开违章车、赌气车、病车,不超技术性能驾驶,开车时要集中精力,不得有影响安全驾驶的行为。

第十八条 出车必须证件携带齐全,谨慎驾驶,礼貌行车,确保行车安全无事故。

第十九条 严禁酒后开车、无证驾驶、未经管理部门批准把车辆交与他人驾驶;违者要严肃处理,出现事故的要追究驾驶员的经济、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负责持持车辆内外清洁,为乘车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第二十一条 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做到随叫随到,随时保证业务用车的需要。

第六章 奖惩及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 严禁公车私用、私自驾车、车辆私自外借或调换,违者一经发现,作出书面检查,处以××元罚款,并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三条 驾驶员违章驾驶所造成的罚款由驾驶员本人负担。

第二十四条 驾驶员在执行公务中饮酒或酒后开车,一经发现待岗3个月以上自学交通法规,由人事部门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五条 管理人员一律不准违规驾车,凡私自驾车、强令干涉驾驶员正常工作程序造成后果的,由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及交通法规而发生责任事故的,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的,除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外,一切费用由肇事人或责任人承担,触犯刑法的交司法机关处理。年终按照驾驶员出勤情况,车辆油耗量、保养情况、维修费用及有无事故进行考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由××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负责解释、修订。

篇7: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公布的《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今后职业年金基金财产限于境内投资,其中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30%。

我国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强制建立,实行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采取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其中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

依据《暂行办法》,职业年金基金财产限于境内投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国债,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指期货,养老金产品等金融产品。

篇8: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07年9月11日经省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

11月1日起施行。

二○○七年九月十三日

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企业信用征信,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营造社会信用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推进诚信江苏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征信,是指企业信用征信机构(以下简称征信机构)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使用及其监督管理。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信用管理机构负责对全省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信用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企业信用征信实行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权授予办法由省信用管理机构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 2 — 第六条

征信机构应当通过合法的途径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客观记录信用信息,科学、公正制作企业信用产品。

第二章 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

第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识别信息:主要指企业名称、地址、经济类别、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股东情况、对外投资,经营范围、特许经营的产品等;

(二)信贷信息:主要指企业因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履约信息;

(三)公共信息:主要指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纳税、质量安全、进出口、社会保险、劳动用工、薪酬支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用服务事业缴费等记录,以及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者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等掌握并依法公开的且与企业信用相关的其他信息;

(四)其他与企业信用相关的信息。

第八条

省、设区的市设立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建立全省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处理和发布,实现政府部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第九条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3 — 公用事业单位、行业组织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但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除外。

具体提供信息的范围、时间、方式、格式等,由省信用管理机构商有关信息提供单位后,报省政府确定。

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与其他数据库之间可以交换信息数据,使用通过交换获取的数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 征信机构可以从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获取企业信用信息。

征信机构可以自行采集企业信用信息。

禁止以欺骗、盗窃、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企业信用信息。

征信机构应当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不得编造、篡改企业信用信息。

信息提供者应当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客观、真实、准确。

第三章 企业信用信息的加工和使用

第十一条 征信机构根据企业信用信息,加工制作企业信用报告或者企业信用评估报告。

征信机构制作信用评估报告,应当以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为依据,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

第十二条 征信机构提供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企业信用报

— 4 — 告以及企业信用评估报告,应当得到被征信企业同意。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征信机构不得擅自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披露企业信用信息、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以及企业信用评估报告。

第十三条 征信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评估报告,作为用户判断被征信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依据。

第十四条 征信机构应当根据被征信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下列信息的查询服务:

(一)本企业信用信息及其来源;

(二)获取本企业信用报告或者信用评估报告的用户。第十五条 企业信用征信实行有偿服务。

征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的收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信用管理机构确定。

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在办理案件、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无偿查询。

第十六条 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项目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查验对方的信用状况。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以及其他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标、工程(设备)项目招投标、资格资质认定等活动中,应当要求行政相对人提供信用产品。

— 5 — 第十八条 征信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第十九条 征信机构在征信活动中,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企业信用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被征信企业同意提供的除外。

征信机构在信息的采集、信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发现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有影响的重大信息,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及时向信用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征信机构与被征信企业存在资产关联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征信活动公正性的,征信机构不得提供有关该企业信用状况的信用产品。

第四章 异议信息的处理

第二十一条 被征信企业或者用户认为企业信用信息有错误的,可以向征信机构书面提出异议申请,要求予以更正。

异议申请人应当就异议内容提供相关证据。

第二十二条

异议信息是自行采集的,征信机构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异议信息经核实确有必要更正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并告知异议申请人以及被征信企业;

(二)异议信息经核实无须更正或者无法核实的,可以对异

— 6 — 议信息不作修改,但应当告知异议申请人。异议信息无法核实的不得披露。

异议信息不是自行采集的,征信机构应当通知信息提供单位进行核实。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在10日内作出答复。

异议信息处理期限内,该信息暂不披露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个人发现其所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错误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征信机构。征信机构应当在接到通知后2日内对相关信息予以更正。

第二十四条

企业信用信息被更正的,征信机构应当无偿向被征信企业提供一份更正后的企业信用报告,并及时更正根据异议信息制作的信用产品。

第二十五条 征信机构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20日内不作处理的,异议申请人可以申请信用管理机构对异议申请作出处理,信用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征信机构应当将下列事项报信用管理机构备案:

(一)征信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的方法、标准,以及业务操作规则;

(二)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三)依法需要备案的其他事项。

信用管理机构应当为征信机构保守商业秘密。

第二十七条 征信机构应当通过营业场所公示等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事项,并接受社会监督:

(一)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规范和披露时限;

(二)获得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评估服务的方式;

(三)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评估服务的收费标准;

(四)异议处理程序;

(五)依法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 征信机构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将上一企业信用征信业务开展情况和本企业信用征信业务调整情况,向信用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九条 征信机构发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重大运行故障、信用信息严重泄露等情况时,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并向信用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鼓励信用服务行业组织制定并推行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第三十一条 信用管理机构可以会同信用服务行业组织建立信用产品使用情况反馈机制,了解市场对征信机构和征信活动的评价和需求,引导信用服务行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征信机构发生解散、被撤销、破产等营业终止事项时,应当按照以下方式处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一)移交省信用管理机构;

(二)在省信用管理机构的监督下,转让给其他合法征信机构;

(三)在省信用管理机构的监督下销毁。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信用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及时、准确录入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未向被征信企业提供查询服务的;

(三)未按照第二十六条规定备案或者未按照第二十八条报告相关情况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公开有关事项的。第三十四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虚构、篡改企业信用信息或者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信息的,由信用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信用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 9 — 事责任:

(一)以欺骗、盗窃、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擅自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企业信用评估报告或者披露企业信用信息;

(三)在征信活动中泄露被征信企业的商业秘密。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及时处理异议信息,造成企业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收集信贷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信贷征信机构从事企业社会征信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法制

企业信用△

办法

命令

主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9月13日印发

篇9: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信用社(银行)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农村信用合作社会计基本制度》、《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农村信用合作社行政管理费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统称县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分支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统称信用社)及其辖属分支机构。

第三条 大额财务开支管理采取审批制和备案制,审批、备案范围包括固定资产购建,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列账,营业支出、其他支出及以前损益调整等需要审批、备案的事项。

第四条 大额财务开支实行“分级管理、逐级报批(备)”的管理办法。信用社(银行)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设立大额财务开支审查委员会,负责县联社、信用社大额财务开支报批事项的审批;市办事处(含市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统称办事处)、县联社,分别设立由主任(理事长)、副主任、财务会计部门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财务审批小组,负责县联社、信用社财务报批事项的审核、审批。财务会计部门为财务审批主办部门,负责财务审批的日常处理。

第五条 财务开支应坚持“总量控制、效益优先”的原则,在上级核定的计划内合理安排,优先用于信用社(银行)的业务发展。

第二章 财务审批备案项目及权限

第六条 大额财务开支必须经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大额财务开支的立项,应坚持厉行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网点数量、业务发展需要和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从严控制,合理配置。亏损的县联社、信用社及其分支机构,原则上不得新购建营业办公用房及增加配备工作用车。

抵债资产转为固定资产自用的,必须按规定权限报批后方可实施。第七条 营业办公用房

一、购建标准

(一)县联社营业办公用房

全辖存贷款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营业办公用房(含附属设施,下同)建筑面积控制在3500-4500平方米。全辖存贷款规模在20亿元(含20亿元)至40亿元的,营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控制在4500-6000平方米。

全辖存贷款规模在40亿元(含40亿元)以上的,营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控制在6000-8000平方米。

(二)信用社营业办公用房

存贷款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营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控制在1000平方米以内。

存贷款规模在2亿元(含2亿元)以上的,营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控制在1500平方米以内。

(三)信用社分支机构营业办公用房

存贷款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营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控制在300平方米以内。存贷款规模在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营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控制在500平方米以内。

二、审批权限

(一)县联社和信用社的营业办公用房项目投资总额(含装修费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一律报省联社审批。

(二)上述规定权限以内的项目,一律由办事处审批。第八条 交通工具

一、配置标准

(一)专用运钞车

专用运钞车原则上按照每5个网点配置一辆的标准配置。专用运钞车的车型、种类、标准,按公安机关、保卫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单位价格控制在30万元以内。

(二)工作用车

1、县联社配置工作用车单位价格控制在25万元以内。

全辖存贷款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工作用车控制在4辆以内。

全辖存贷款规模在20亿元(含20亿元)至40亿元的,工作用车控制在5辆以内。

全辖存贷款规模在40亿元(含40亿元)以上的,工作用车控制在6辆以内。

2、信用社可根据工作需要配置1辆工作用车,单位价格控制在15万元以内。

二、审批权限

(一)县联社和信用社购置工作用车、专用运钞车单位价格或数量超过规定标准的,一律报省联社审批。

(二)上述规定权限以内的交通工具一律由办事处审批。第九条 设备设施

一、县联社和信用社所有的电子化建设项目需求,应由办事处统一规划后,报省联社审批立项,经批准后由办事处组织实施。县联社和信用社需购置的电子网络设备,由办事处审批,报省联社备案,按照省联社统一招标确定的厂家和型号购置。

二、电视监控、防弹玻璃、防弹运钞车等所有安全防范设施器械,必须按照省联社统一招标确定的厂家、产品及型号,由办事处统一组织招标、购置和管理。县联社不得擅自购置。

第十条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县联社和信用社购入或自行创造并按法定程序取得的各种无形资产、按受益期纳入递延资产科目核算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和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单项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由办事处审批;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报省联社备案。

第十一条 其他项目支出

一、营业费用开支、手续费支出要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比例和用途据实列支,营业费用总额要控制在上级核定费用指标之内。

二、实行县、乡两级法人体制的县联社每年提取的管理费总额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比例以内,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多提的,要先经省联社批准后,再向有权部门报批。上交省联社的管理费根据国税部门批复和划款通知据实列支。

三、在其他营业支出科目中的其他营业支出、营业外支出科目中的其他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各项支出,单笔金额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由办事处审批;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报省联社备案。

四、以前损益调整支出单笔金额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由办事处审批;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报省联社备案。

第十二条 损失

一、凡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财产,其投资、报废、毁损、变卖、转让、盘亏时,净损失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由办事处审批;净损失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报省联社备案。

二、流动资产(不含呆账贷款、抵债资产和应收利息)损失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由办事处审批;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报省联社备案。

第三章 申报审批备案程序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根据规定条件和实际需要,提出大额财务开支申请,并附报有关表格(见附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按审批、备案权限逐级上报管理部门。基建项目要附报拟购建项目可行性报告及投资预算。

第十四条 凡按本办法需报批的项目,由申报单位提出书面请示,逐级报有权部门。各级管理部门在接到下一级请示后,要尽快组织项目审查,一般应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

第十五条 申报项目经管理部门批准后,按规定到当地有关部门办妥相关手续,方可进行筹建、组织施工、购置或列账。基建工程竣工,经有权部门验收合格,工程决算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报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第十六条 各级管理部门要做好后续跟踪管理工作,对项目的会计核算、资金支出、竣工决算、购置等事项进行指导、管理和审查,督促申报单位按批复实施。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从严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一、不按规定履行大额财务开支报批(备)手续,未经管理部门批准,擅自上项目、超规模、超投资、超标准或先斩后奏、化整为零购建固定资产的。

二、无正当资金来源,以挪用信贷资金、其他应收款垫支、截留收入等方式购建固定资产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将抵债资产转为固定资产使用的。

四、违规配备、使用交通工具的。

五、管理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因失职、渎职造成损失、浪费的。

第五章 附 则

篇10: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局制定了《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并已经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以下简称信用信息)征集、处理、发布、使用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测绘资质单位在测绘地理信息市场活动中产生的,能够反映单位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 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全国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用信息平台),发布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评价结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用信息制度的组织实施,按照职责分工组织维护信用信息平台,发布本行政区域内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评价结果。

第四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承办单位)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查询,信用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具体工作。

承办单位在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 鼓励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社团组织参与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测绘资质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第六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国家利益,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章 征 集

第七条 信用信息由测绘资质单位的基本信用信息、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构成:

(一)基本信用信息是指测绘资质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在资质管理、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履行基本法律义务的情况。

(二)良好信用信息是指测绘资质单位受到表彰、取得荣誉、科技创新、社会贡献等信息。

(三)不良信用信息是指测绘资质单位受到行政处罚及行政机关通报批评,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其他不良行为信息。

第八条 信用信息征集包括以下渠道:

(一)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

(二)测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

(三)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提供;

(四)承办单位自行征集;

(五)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终审判决、裁定;

(六)其他有关渠道。

征集信用信息不得采用欺骗、盗窃、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

第九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建立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保密、国家安全等相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第十条 承办单位自行征集的信用信息应当取得信用信息产生主体的确认。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已经依法公开的信息除外。

测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的信用信息应当提供有关原始记录材料。

第十一条 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准确、真实、完整地记录在本行政区域内作业的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并上传至信用信息平台。

前款相关信用信息涉及非本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测绘资质单位的,应当同时转送至该单位注册地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涉及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上报至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资质单位自行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其真实性由填报单位负责。

第十三条 承办单位应当按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征集的信用信息及时、客观地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建立测绘资质单位信用档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信用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承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确保信用信息安全。

承办单位不得泄露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报告和未公开的信用信息。

第三章 发布查询

第十五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政府主动公开范围内的信用信息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

前款之外的其他信用信息,由承办单位在征集获得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相关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后依法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发布。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不得公开发布。

第十六条 基本信息的发布期至单位终止,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的发布期均为2年,不良信用信息的查询期为5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单位终止的,信用信息停止发布、查询。

第十七条 查询者应当向承办单位提交下列材料:

(一)明确查询目的的书面申请;

(二)查询者的有效身份证明;

(三)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承办单位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供查询;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承办单位应予以拒绝并说明理由。

查询者所查询的信用信息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可以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依法获取。

第十八条 测绘资质单位可以从承办单位依法获得本单位的信用报告,其他查询者获取信用报告需经被查询的测绘资质单位书面同意。

第十九条 承办单位应当与查询者签订保密承诺协议。查询者不得泄露所查询的信用信息或者用于约定以外的用途。

第二十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评价标准》,每年对测绘资质单位进行一次信用评价,并于6月底前公布评价结果。对取得测绘资质未满6个月的单位,不进行信用评价。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评价标准》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承办单位应当定期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展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和表彰评优等工作时应当将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情况作为参考依据。

第二十二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对无不良信用信息或者信用等级较高的测绘资质单位,可以采取下列激励措施:

(一)给予测绘资质管理的适度优惠政策;

(二)给予测绘项目招投标等市场活动的优先政策;

(三)授予信用相关的荣誉称号;

(四)鼓励诚信经营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二十三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不良信用信息或者信用等级较低的测绘资质单位,应当加强日常监管,必要时可以实施下列措施:

(一)对失信行为以适当方式予以曝光;

(二)依法向招标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有关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告知该单位信用情况;

(三)依法予以降低测绘资质等级、削减测绘业务范围或者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制约措施。

第四章 异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 测绘资质单位或者查询者认为信用信息有误,可以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承办单位书面提出异议信息处理申请,并就异议内容提供相关证据。

异议信息处理期间,应当暂停发布、使用该信息。

第二十五条 承办单位自行收集的信用信息,应当在收到异议信息处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经核实异议信息确需更正的,应当及时更正,并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以及被征信单位;

(二)经核实异议信息无需更正的,应当书面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应当由提供信用信息的部门予以复核并出具书面意见。确需更正的,书面通知承办单位予以更正,并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 测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的信用信息,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承办单位应当在收到异议信息处理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对相关信息予以更正。

第二十八条 承办单位在收到异议处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不作处理的,异议处理申请人可以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作出处理。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下列事项应当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开:

(一)信用信息的征集规范;

(二)信用信息查询程序;

(三)获得信用报告的方式;

(四)异议处理程序;

(五)依法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条 承办单位应当将下列事项报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承办单位对信用信息征集、整理、查询的操作规则;

(二)保证信用信息平台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三)依法需要备案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 承办单位发生解散、被撤销、破产等营业终止事项时,应当在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按照以下方式处理信用信息数据:

(一)移交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二)无偿转交给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承办单位。

第三十二条 承办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更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撤销相关委托;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及时、准确录入信用信息的;

(二)虚构、篡改信用信息的;

(三)未及时提供信用信息查询的;

(四)提供失实信用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信息的;

(六)擅自披露测绘资质单位信用报告或者未公开的信用信息的;

(七)泄露信用信息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

(八)其他依法应当处理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以篡改、伪造、泄露信用信息等方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中各类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管理,可以依法参照本办法执行。

上一篇:高级会计师业务工作自传(黑龙江省)下一篇:生产型企业贷款资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