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大学生活中的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2024-05-24

聆听大学生活中的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篇1:聆听大学生活中的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就要画上句号了,犹记得在刚踏进广技师的时候,心里总是觉得这校园太小了,四年的时间要怎样才能过去呢?然而时光从来都是白驹过隙般的,突然间凤凰花开的时节就到了,毕业季也即将紧随而来。回想起这四年青涩的校园生活,有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的平凡,其中排着轰轰烈烈的长龙去听学校讲座的画面就是这些平凡中永远也抹不去的美好回忆。人们都说:“大学阶段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以及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对于这些道理,在踏进青青校园之前我总是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然而四年之后,我彻底地相信了这个讲法。大学的生活真的是可以塑造人的精神,影响我们的一生。记得初进校园时,对生活以及学习都是那么的陌生,对于大学生活期间的各种压力和干扰总是那么的无助,然而就在我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惑的时候,学校的一场及时雨解决笼罩在我们身上的乌云,他们邀请各种各样的专家学者,组织开展一系列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有指导性思想的讲座。虽然当初去聆听讲座的出发点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盖章的任务,但是既然人去了,总会有那么一点收获,在那些教授学者声情并茂的讲说下,我们的思绪也不知不觉跟着他们的思维走了,听着他们讲关于生活、情感、人际交往、未来等等的一些话题,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或许中国文化的精髓之处就是可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也或许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好多次偶然的机会,都是能让我在听完之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大学生活中的指导性讲座能够改变我的价值观,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一帆风顺,那么学校组织的一系列讲座中的学术性讲座就是能够丰富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人生更加丰实的营养。听完了这些教授学者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演讲之后,我们这些还处在象牙塔中的学子也逐渐萌发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想法,因此聆听此类的讲座,就真的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而且每次去的人都是特别的多,排的长龙更是可以排到饭堂。这不仅是因为讲授者多是该领域的资深人士,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聆听着这些学者教授讲述关于科学的奥秘、汉字的精髓、经济的起伏、历史的踪迹等等一些精妙绝伦的演讲,心中总是会多几分对大自然神秘的向往、对科学世界的崇拜、对现行经济危机的担忧。可能是因为有点厌倦了课堂上中规中矩的知识传授,对这种讲座那样的自由式知识接受就变得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好感,平时觉得难以理解的知识有时候通过听讲座的方式就变得易容反掌。而如今,大学时代的讲座就要离我们远去,认真反思着这几年在讲座中的收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态度决定生活,这是我在其中一个讲座上听来的名言。虽然在听这个讲座之前,早就已经听说过这句话,并且可能早已熟记于心,但是这也仅仅就停留在他的表层意义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有的人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的人牢骚满腹,总以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但是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的不同呢?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客观困难的确存在,但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便是一个态度问题。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在我们即将告别青青校园,步入社会,重新面对人生的另一挑战,或许道路不一定那么平坦,但是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所吓倒,一定就能够战胜困难,成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

2、学无止境,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四年的时光,在这属于我的校园中,听过的讲座内容逐渐也随着时光的消逝慢慢淡出我的脑海,但是依稀还记得曾经的某一次讲座是讨论学习这个话题的。从一个人呱呱落地到他的生命结束,整个过程都在不停地学习,人的生命太渺小了,而世界又是那么的大,我们只有不停的汲取生活中的养料,才能够不停地增长见识以面对这个足够强大的世界。而当今的社会更是以光速般的速度时刻进行更新,你如果想要在生活面前做一个强者,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习不同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听这个讲座的时间是在几年之前,可能老师当时讲的话我已经不能完全一字不漏的叙述出来,但是他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而现在,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我们这群学生即将转变身份投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虽然学生时代的生活将要进入尾声,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学习也就此宣告结束,步入社会中等待我们去学的知识更多,我们更要时刻保持谦虚、虚心的求学态度,继续学习生活着本大课本。

如今,伴随着大学生活的结束,想要在聆听这些讲座的机会就真的是微乎其微了,回想这几年在大学校园中收获的点点滴滴,从学校组织的这些讲座中获得的就不少,虽然说这些讲座不能让人醍醐灌顶,但至少能让我受益匪浅,它们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是指引我不断向前攀登的一盏明灯。

篇2:聆听大学生活中的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转眼间已经大四了,临近毕业,走在校园中总感觉有那么一丝丝离别的伤感在校道中弥漫,时刻提醒着我自己,我的大学生涯即将要写上句号了,当初稚嫩的我踏进广技师的情景还仿佛历历在目,好多人总是评论说这学校的面积太小了,不符“大”学的名号,但是我这个人比较乐观,不会在意学校面积是否符合“大”学名号这种问题,因为我是来上大学的,不是来上“大”学的,正所谓古人有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精彩的大学生活,而现在也依依不舍地迎来了毕业季。回忆起这四年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太多令我难忘的人事物,其中不得不说的就包括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讲学厅外等候入场以及站着听完讲座后拥挤地离场的情景。

常听一些人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的缩影,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以及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通过大学四年的生活之后,我明白了这些人这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大学的生活真的是可以树立填补人的三观,并影响其一生。一开始进入大学校园时,是刚刚从压抑的高考中解放出来的时候,犹如从地狱突然到达天堂的感觉,觉得一切都太自由了,自由到自己无法突然间适应这种巨变带来的冲击,所以对于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一开始十分地迷茫,没有人会教你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一切都得自己独立完成,这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和焦虑不安,还好那时候学院组织了辅导员对我们新生进行了心理辅导的讲座,组织开展一系列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有指导性思想的讲座。听着老师讲关于生活、情感、人际交往、未来等等的一些话题,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然后三省吾身而后行,这令我受益匪浅。

转眼间大学时代的讲座就要离我而去了,总的来说这几年我在讲座中的收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有的人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的人牢骚满腹,总以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但是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的不同呢?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客观困难的确存在,但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便是一个态度问题。现在我们即将告别青青校园,步入社会,重新面对人生的另一挑战,或许道路不一定那么平坦,但是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所吓倒,一定就能够战胜困难。

二、为人处事要时刻保持谦逊的作风。四年的时光,在这属于我的校园中,听过的讲座内容逐渐也随着时光的消逝慢慢淡出我的脑海,但是依稀还记得曾经的某一次讲座是讨论学习这个话题的。从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整个过程都在不停地学习,人的生命太渺小了,而世界又是那么的大,我们只有不停的汲取生活中的养分,才能够不停地增长见识以面对这个足够强大的世界。而当今的社会正在快速地发展当中,如果想要在生活面前做一个强者,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习不同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现在,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我们这群学生即将转变身份投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虽然学生时代的生活将要进入尾声,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学习也就此宣告结束,步入社会中等待我们去学的知识更多,我们更要时刻保持谦虚、虚心的求学态度,活到老,学到老。

篇3:刘进康--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刘进康 11行管 2011214243007 大学时光不知不觉地在飞逝流淌,如今毕业季如期而至,我也成为了一位即将走向职场、告别校园的准毕业生。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刚开始是为了学校的指标而听讲座,而在之后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开拓自己的视野而听讲座。十分感谢大学校园有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我学到更多的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大学这四年的每一次讲座,都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教授们、讲师们,他们每一位无不是陆海潘江,他们那幽默、诙谐、睿智的言语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激励着我,指引着我。回想起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的大一新生,只是听说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现在想想未免觉得有些荒唐,但却就是这个看似荒唐的行为,让我从此迷上了学院大礼堂那个有着浓浓的学术气息的讲学厅,让我在大学的四年里不至于荒废了学业的地方。

对于我而言,生命的旅程是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生命中应该有一次为了梦想奋不顾身、全心全意的追求,而这努力追求的过程终将会成为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回想起一场名为考研的讲座,老师从考研的角度给我们剖析了未来人生的选择,正处在大学道路上的我们,应该时常想想我们未来的道路,当我们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时,是继续求学这条道路?还是找工作?又或者是自己创业?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继续求学那我们现在就应该为再一次升学(也就是考研)做好准备;如果选着找工作那我们就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为找工作做好准备(如平常就多锻炼自己的应试能力);如果自己创业那就更需要我们好好努力,使自己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如培养自己管理方面的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所谓好的将领不打无准备之仗,又有上天只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人生路漫漫,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我们注定孤独。在这条路上我们应该坚忍,努力奋斗,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在面对人生路上遇到的诱惑时,我们未了达到目的应该不为所动,在任何时候都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朝着目标迈进;良好的心态,就是需要我们拥有屡败屡战的毅力,始终以淡定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人生的路,始终是要自己来走的,路怎么走,走的结果如何取决于自己。在当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走向自己未来的每一步,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将不再有从头再来的机会。若想要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相对于高中来说,大学并不是我们忙碌后的休息阶段,而是我们人生的真正开始阶段,我们要让它有其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只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最低标准。我们还要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想的人,更需要会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我们就得内外兼修。内修知识,外修能力,以全面发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报社会。在成功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我们必须要有勇气、胆量、冒险精神,它们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楼的根基。我们要每天不断想自己的目标,让它时刻清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推动我们不断努力奋斗,这样梦想才能成真。正所谓“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这很难成功”,总是成功路上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这是老天对我们的考验。在考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了换方法,而不换目标,坚定信念。大多数人喜欢换目标,而不换方法,就会逐渐降低标准,成功的机率就越来越小了。学会不换目标,换方法,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来对待目标,也是我们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很重要的心态。而多听讲座,可以让自己学到老师们独特的做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篇4:聆听魏书生讲座心得

有幸聆听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关于【引领教师智慧成长】的讲座,使我受益匪 浅。

魏老师的讲座 用风趣幽默、简洁淳朴朴的语言,而不是华丽豪迈的词语,用谈心的语气而不是说教的方式,他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但这些普通的事例,却蕴含了教育的大道理。为我们揭示了他数十年潜心研究的教育理论。他所总结的“六步学习法”和学生自我管理班集体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搞好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去深刻地领会和反思。

我认为魏老师教育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按他的话说,也就是守住。他守住了我国教育者们几千年以来总结积累的“以人为本”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不论在他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都深刻地体现出来。在他的课堂中,营造了师生互动、互助的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习”的积极愿望。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后,教师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等。学生在掌握了方法后,接下来是自检、他检、师检等检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作用。他常常引导学生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培养自学能力的信心,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教师的愿望,也成为学生的内在要素。

在教育教学中,魏老师非常重视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认为,为了服务学生,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而是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每天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从基础抓起,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之间架设桥梁,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世界而只在大纲中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在实际教学中,魏老师践行了他的教学观。他和学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探讨教学方法,让学生为自己留作业、批改作业。这同时也反映了魏老师的教学民主思想。

在在魏老师的教育思想中,科学和民主是精髓。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魏老师的教育理念之中。科学的手段是以人为本。他提倡授人以渔而非鱼,他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过程,这就是科学,并且是最普通而朴实的科学。

魏老师特别强调教师的自强和发展。他认为教师必须自强,要管好自己。通过管理自己的心,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通过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且要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管理好自己,发现自己的上进心、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守住自己的快乐园地。

我认为魏老师之所以成功,还在于他身上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他凡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必先做到。这正是一个教育家所具有的为人师表的风范。魏老师不仅具有让人敬仰的教育智慧,而且具有一颗热爱祖国教育、热爱学生学生的博爱之心。这尤其体现在他对待成绩差的学生的态度上。

魏老师认为,人都是有差别的,遗传、后天环境、家庭条件、性格等等,都会造成学生之间有差异,作为老师,要承认并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要看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慢慢学,每堂课、每天都能学一点,逐渐提高学习成绩。魏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在当今以分数论学生的时代尤为难能可贵。这充分体现了他所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篇5:聆听张四宝主任讲座心得体会

蟒河中学 张兵斌

聆听了太谷教研室张四宝主任的专题讲座,张主任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做了细致生动的解说。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整天忙碌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教育等等,往往忽视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深入思考。张主任讲的几点很值得我们思考:

1、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如何教学生“会学”。所以我们课堂的出发点,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习惯。这样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学习知识容易又牢固,而且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干扰好学生,制造差等生。讲的越多,差生越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许多东西自学就可以解决。教师三番五次地讲就是在干扰好学生,浪费好学生的时间和生命。而差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你再讲多少,他也听不进去,而且越发懒得动脑子,肯定越来越差。所以我常异想天开,如果将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学习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学习,既不会因老师着急而挨训,也不会总是挨训而自卑。竞争对手水平相当,学习起来也会有点自信,有点劲头。

3、学习小组考核采取捆绑式评价。这一点让我顿悟,只有捆绑在一起,小组整体评价,好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后进生也才会有集体主义观念,努力学习。捆绑式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张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非常正确的,他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作为教师,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疑惑和值得实践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的强烈意识,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作出不懈的努力,我们就会摸索出适合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适合所教学科的好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教无定法,贵在用心!张老师的讲座不仅仅带给我们许多的方法和启示,更带给我们思考和激励:这个时代,要用心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通过学习,感触极深,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篇6: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相对于一些刚分到初中就开始上课的同学来说,我们的现状是何其的幸福,旁边中学的司海兰同学被分到当班主任,教政治,早晨起得相当早。其他很多同学也是平时很辛苦。在此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同学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要被眼前的困难而消磨了自己的信心,我们大家都得加油。

双休日学校休假,我们基本上是处于休息的状态,整理整理自己的东西,熟悉熟悉环境,和同学在一起聊聊天。这两天教育局给我们安排了两天的培训,都是各校优秀的教师和校长。他们从理论到实践都给我们耐心地讲了。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从各位老师的口中得知教学的过程并不像我们以前所了解的那么简单,我们以前基本上是处于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而很少从老师的立场来看教师的困难程度,有时候真为自己以前对老师的任性和不谅解感到羞愧不已,教学是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结合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每一方都不能单独离开另一方而能很好的单独存在,我们以前都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出来的学生,也许自身方面有很多的缺陷,但是我们不能步以前的后尘,填鸭式的教学注定只能破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毁掉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而且学校处于一些原因的考虑不能让我们这些实习的同学一开始进行课堂的教学,可能学校并不缺少老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现在学校处于新课改的一个新阶段,学校不能轻易相信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到现在的课堂改革的转变是需要一个阶段的,老师们给我们讲了一些生动的例子,譬如别的一些地区的高中和初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采取的是比较活跃的课堂模式,因为学生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能完全相同,各个地区的教学模式并不一样,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但是必须力除以往那种填鸭式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讲座的老师还给我们指出,我们在走上教师这个岗位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要把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在应付学生,而是做一项很光荣的事业,希望我们以后桃李满天下,而对于目前来说,应该会在给我们安排指导教师后让我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了解,一堂完整的课程包括课前准备,导课案,教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讨论,点拨评价,延伸扩展各个方面。总之能够把学生的思维扩展到一个更广的层次,能够留下疑问,而不是封闭学生思维的扩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才是一堂好的课堂。好的课堂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好的学生才能创造好的人才,好的人才才能创造一个强盛的国家。

篇7:聆听上海专家讲座的心得体会

景洪市勐罕镇中心小学 马正山

11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海浦东教育专家到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的教学指导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共观课2节,听讲座1个。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专家的课堂示范与思想引领下,我感觉到学习——提高——修炼教师基本功,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低年级语文是基础教育中基础之基础,领导、教师、家长都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2、要把“拼音教学”放在首要的地位来对待,要集中,全面落实拼音教学任务,这是识字的基础;

3、要真正做到“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充分认识“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

4良好的“听说读写”学习习惯主要靠低年级培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学习发展。

二、关于汉语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只有先掌握了拼音工具,才能去识好字。

2、汉语拼音是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工具,不可削弱,而应加强,必须集中一定的时间,强化训练,人人过关。

3、要教学生正确发音,不断发现,纠正学生发音中的错误,要以正确发音作为教学重点。

4、要分析音节,达到能根据声、韵、调自己正确拼读音节,逐步达到直呼音节。

5、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想方设法抓住难点,努力与学生一起去突破难点。

三、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

1、基础教育中只有两年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人的一生识字兴趣、识字能力都靠这两年培养。

2、“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汉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识字教学占据低年级语文课较大的比例。

3、要明确认识汉字的基本标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4、要在识字过程中,教给学生识字的工具:音(汉语拼音)、形(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义(字典)。让学生在学习使用这些工具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识字能力。

5、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识字环境,要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尽可能做到随文识字与小集中识字相结合。

6、要尽力把音形义整合起来识字,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科学识字:对一些重点、难点的生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科学的、形象的好办法来记忆,要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会真正的好办法。

7、教师要明确识字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千万不能误导学生,要努力继承发扬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好经验、好方法,不断提高识字的效率。

四、关于写字教学的问题。

1、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老师必须引起重视的教学环节,要坚持每一堂课留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写字,要从描写入手指导。

2、写字必须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要明确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两者之间的区别。

3、不能用写字来代替识字,不能在没有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下,教师空洞地指导写字。

4、要从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入手培养良好习惯,要充分运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好字,要培养学生观察田字格,运用田字格的能力,坚持一看、二说、三动手的写字习惯。

5、写字要少而精,写字指导要到位,对于难点要一笔一画地指 2 导。

五、关于朗读教学的问题。

1、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坚持“以读代讲”,“以朗读指导代替分析理解”,让朗朗书声充满课堂。

2、“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教学的目标,要坚持以“正确”为基础。指导学生努力做到:不舔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不唱读。

3、一年级要加强“指读”训练,要求指到哪里读到哪里,字字过目。少看屏幕朗读,多用书本朗读。不要被学生“背读”的假象所迷惑。

4、要重视朗读教学,精心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要设计有层次的朗读指导。

5、指导方法:①示范引领 ②比较体会 ③评价交流 ④情境引读

⑤练习设计 ⑥技巧方法等等。

六、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习惯培养远重于知识传授,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不为进度所累。

2、语文课的学习准备期是为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准备,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起步。建议用拼音的内容,培养听说读写的习惯。

3、听: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听后能一字不差复述,先听后说;说: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说话完整;读:朗读姿势正确,重点指读到位;写:执笔写字姿势正确,写前的准备到位。

4、教师首先要有训练意识,良好习惯大都需要训练培养的;其次,要有耐心,循序渐进,不断提醒、纠正;主要通过表扬、激励的方法指导学生,逐步养成。

5、习惯培养要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逐步养成,逐步积累,逐步提高。

6、低年级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材课文类型的运用,指读的教学提醒,3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运用,识字卡片的运用,板书的工整与设计,现代技术的运用等等)。

七、语文课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体现在上海进才实验小学那位青年老师所上的观摩课上。她所执教的是课文《慈母情深》。她的课堂更是“情”的引导,“智”的生成。她的课犹如舞台上演出的评书,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断气不断,课堂中无不体现这位老师尊重学生的情感;既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极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听者无不感叹: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啊!这也告知我们:语文课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

八、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指导归纳。

提到阅读,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本。然而小学六年,学生仅仅读那薄薄的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小街中心小学李顺华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就得意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她的课还告诉我们:阅读时还要注重质量,做好归纳。好的阅读可使学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该少一些,而学生的活动要多一些,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

九、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听到各位教育专家精彩的演讲,看到他们让人动情的观摩课,我感到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拥有讲台,要热爱讲台,更要研究讲台,要让自己的生命因讲台而精彩。那么我们如何能让自己的讲台流光溢彩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平时多钻研,多学习。多看别人的公开课是学习;多钻研教材是学习;与同行之间交流是学习„„

十、语文教学的真谛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更多汉字,写好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 4 效结合,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一律的作文。听,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地听,积极动脑,引发思考,进行知识精神的洗礼;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行情感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应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让我们记住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走进阅读,走进生活吧!

篇8:聆听杨昌洪博士的讲座心得体会

—————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又是一剂治疗职业倦怠的良药

在未聆听杨老师的讲座前,我就犯嘀咕:我想这次讲座恐怕又是一次炼狱地般煎熬。因为以前的培训总是教授在上面讲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大讲特讲教师们你们要如何如何?总是一些专业术语,要么教师玩弄学术词汇,与我们教师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让我们模不着头脑,听起来枯燥乏味,坐着就想睡觉。但是当杨老师走上讲台那一刹那,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他是来与我们交流的。在他简短的开场白中,突然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倍增亲切感。有一种来自遥远的地方的一次温暖的安慰。因为他也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的精神感染着我,他的激情掀起了我情感的波澜——那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一种甜蜜与温馨,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献身教育。让我回味在教育中的酸甜苦辣,他的话语让我们之间产生了情感的碰撞,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反思。

当他写出《教育成就卓越人生》的题目后,突然在我眼前一亮。我想教育怎么跟卓越人生有关联呢?你看,我们教师工资又不多,社会地位又不算高?怎么变得卓越呢?但是,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收获了很多,感慨也不少。我深深感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环境的优劣,而在于做人是否达到一定境界。只有秀出高境界人生,才能成就卓越事业。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第一、要改变心态,善于自省。在成就卓越人生中,我们要找到教育的成就感、归宿感、荣誉感,不要抱怨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我教师身上,中国没有诺贝尔获奖者,责任还在我们身上,我们反思目前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修正自己,因为“做人的境界是修出来的”,正如《大学》李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正己,才能正人。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不要是自己的生活处于“亚健康”状态,因为“拥有一颗健康的灵魂,才拥有健康的人生。”我们身体的健康要跟上灵魂,不断修炼自身的道德境界,亮出自我,活出精彩,体现价值。只有健康灵魂加上健康身体才是完美人生。敢于正视自身缺点,才算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成就美好未来才有希望。因此,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第二、要合理定位,善于学习。教师职业是神圣而崇高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善于发现人才,发现知识,唤醒灵魂,要“把教师职业当做一项事业来做”,不要把它作为混口饭吃的工具,要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抱怨别人。”我们要心存感念,认真当好老师,把教师角色的位置摆正,做不了圣人,就做君子。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尊重学生的人格,挖掘学生的潜能,用自身的知识和爱去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此外,我们不要因为社会的各种诱惑而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为“真正的铁饭碗是能力和知识”。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成就辉煌的教育人生。

第三、要树立目标,亮出自我。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暗淡的,没有目标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计划的工作是盲目的。因此,只有树立目标,才能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方向标,否则会断送我们大好青春年华,终身碌碌无为,进而自身的价值也无从体现。当然,有了目标就要马上行动,不是盲目的等待,要主动出击掌握自己发展的主动权,这样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的突击手和领军人。如我们要有野心成为教育专家、教育学者、教育家等等。“伟人创造环境,能人适应环境。”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环境时,我就要扭转对自己发展不利的方面,“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魏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突破自我局限,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去影响周围的人,关键时刻亮出自我,发挥所长,为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要顽强坚韧,善抓机遇。杨老师说:一个人成功的五个要诀是:高人指点、贵人相助、自身努力、“小人”监督、上帝保佑。他在解释中,他说的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今天不做准备的人,就是明天准备失败的人。”是的,“机会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的,只有自己去寻找机会。”(列夫.托尔斯泰)但是我们要想把机会紧紧地握在手中,就要有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不要贪图安逸,滋生享乐主义,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心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当然,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风狂雨骤,还是荆棘遍地,我就要有恒心,有气魄,有胆识,磨练坚韧顽强的意志,不怕艰难困苦,用一颗平常心去迎接各种挑战。当个人能力无法实现时,我就要寻求高人、贵人的指点与帮助。俗话说:“好风凭借力,直上九万里。”借力打力,这才是明智人生。此外,我认为,只有自强,才能自立。正如杨老师说:“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主动和你交朋友。”如果我们自己身上没有吸引别人的地方,那么你就没有交友“资本”。当然,除了良师益友外,我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小人”的监督,上帝的保佑。但是真正能够扭转危局的还是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韧执着。再则,一个成功的人士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因此,我们要善于推荐自己,把好的机遇留给自己,从而成就卓越人生。

总之,在与杨老师的交流中,我有如坐春风之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其实我有太多的话对他说,听他一席话胜读圣贤书。他以自身的经历和感人事迹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我懂得了淡定与从容,我明白坚定与崇高,我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引人得道,导人向善,教人求真。”

杨老师本身就是成功的榜样,值得我们教师学习,效仿。因为他就是不怕吃苦的人。“吃苦的人才会成就自己。”成就卓越人生。简而言之,杨昌洪博士的讲座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又是一剂治疗职业倦怠的良药。给正在厌恶学生,疏远课堂的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谢谢杨老师!

写后语:写得不好,杨老师见笑了!以后多指点!

威宁县草海镇新河学校

张运祥

篇9:聆听大学生活中的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聆听讲座 收获颇丰

为加强我市小学教师培养,尽快打造一支具有学科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队伍,2月16日,由运城市教育局邀请,市教育发展交流中心主办,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的上海名师来运讲座交流活动。来自全市各小学的2400余名优秀教师聆听讲座。当天下午1点半到4点半,数学研究专家、上海市特级教师、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作了为《跨越断层走出误区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词的实践》的数学专题讲座。他分析了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断层的原因,提出了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的观点,并就数学的运算能力、应用意识、核心词的演变、数感以及符号意识进行了认真的剖析。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感觉收获颇丰,并希望像这样的活动今后要坚持搞下去,通过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运城教育事业再创辉煌。

这天,我有幸聆听了曹培英教授的讲座,收获也很大,下面谈一下我的个人体会:

首先,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课堂中,教师要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就要通过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经历观察—发现-探究-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自由的探索研究数学知识。我们老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的缺点。

其次,听取了曹培英专家提出“跨越断层,走出误区”的概念。提到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曹培英专家向我们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措施,真正地体现培训为“教学所需”为“教师所用”为“教育服务”的精神。在对“数感”的解读中,曹教授指出:纵观我们的数学教学,数感培养从来存在,提出来是为了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从自发走向自觉。在以往的教学策略中,我们在数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等相关教学中都能做到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数感。也就是说:数感首先是数出来的;并且,读数可以读出数感,写数可以写出数感,数感还应该是算出来的、估出来的、用出来的。曹教授尤其指出: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务必理清数感与量感的联系与区别。虽然数总以特殊的量为载体,但是,一定要排除量的负面干扰,关注最直接的数感的培养。这一点,让我感受深刻。在对“符号意识”的解读中,曹教授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亲近符号、理解接受符号。曹教授对于“+”、“-”、“×”、“÷”四种运算符号的形象性教学建议,对于“=”、“>”、“<”、“≈”、“≠”等关系符号的联系性教学建议,都令我们很自觉地进行反思。教学时,我应怎样把数学的科学性,符号的“象形性、简缩性、约定性”,和教学的生动性、有效性,三者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想:时代在前进,教材在更新,学生在成长,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不断探索的心,我们要不断去探索,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形式和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习数学、爱上数学、会用数学,进而用数学去收获成长,用成长去幸福他们的人生。

总之,通过听讲座,不仅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越来越感受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篇10:聆听大学生活中的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

——聆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灵源街道教育办

陈金辉

在屯小学术节闭幕式之际,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所作的《与名师同行》专题讲座。李教授用他那极富感染力地语言风格、渊博的学识修养、多彩的人生阅历以及通过介绍其赴德国的访学之旅等为我们诠释为何要与名师同行的深刻道理,令学习者受益匪浅,让我们确确实实经历了一次完美的头脑思维风暴。

讲座伊始,李教授介绍其赴德国访学的经历时为自己所定的访学目标(包含所去目标、所在生活与工作之地、所做之事、所变之人),并通过自己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的事例,为我们开启了“成事成人”(即如何成为名师)的思想智慧。听到此处,我不由心中一颤,从其一年的访学经历联系到我自己,我到屯小挂职岂不也算是一次访学之旅吧,但时间已过两个月了,我为自己此次挂职所定目标完成多少,对挂职单位所在区域又了解多少,所做之事做了多少,自己又收获了多少,确实令自己汗颜!

围绕整个讲座,李教授谈得最多的就是读书。他认为一个名师的成长至始至终是与阅读分不开的。到德国访学期间,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洪堡中学图书馆和周边书店度过的,在返程的时候单带回的书籍和扫描件就达200多公斤,而且在访学之际还撰写了一本36万字的书,精读批阅了一本德国教育名家的专著,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阅读行为呀!他还提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抱怨没时间读书,对这样的问题他表示不理解,是真的没时间吗?于是特意提了北京清华附小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读书方式,指出窦桂梅校长忙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她并不因为忙而忽视读书,反而坚持每天利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精心阅读各种书籍,她读过的书籍之多,连李教授自己都钦佩。听到这,由不得引起我们的反思,连这样的校长都能坚持每天读书,我们又有何理由以忙为借口了。

当谈到德国的阅读文化时,李教授特别谈到德国的阅读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他所走过的国家不可比的,并通过照片当场展示了德国民众不管在图书馆、地铁,还是路边座椅、、商场、小店都能看到捧书阅读的人;而阅读者的对象是不分阶层的。还图文结合列举了一个亲眼看到的路边乞丐读书的事例,由衷感叹:一个连乞丐都在读书的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状态下的民族?是呀,怎能不感叹,我们全场的学习者在此时此刻皆沉默了,给人之震撼可想而知!

讲座中,他所说的一个案例也让我回味无穷并激发我的思想。这个案例是在说“名师与大树”。他将名师的智慧比喻为大树的果实,说到名师如大树,名师具有智慧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就好比大树上的花朵、果实和枝叶,如果只学大师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就好比摘取大树上的花朵、果实和枝叶,一旦花朵、果实、枝叶离开了大树,不久之后自然而然都会枯萎而失去活力的,因为没根必枯的道理是谁都懂的。但很多老师却往往用这样的理念在学名师,这是不理智的。只有把名师的根基(思想、精神、理念)转化提升为自己的根基,这才是一位名师的真正成长之路。思之,在缺乏深度思考之际,我们是否也有过随波逐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段力佩的八字教学法,包括最近正流行的翻转课堂、慕课等等都想试而用之。何曾想过,其实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基于现时的课型结构和知识特点及学校的师生实情来运用的,况且在日常中,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也间接对同一教学模式下孩子接受知识程度的影响,若是我们总想用某种模式去进行教学,那其产生的效果我想会与我们背道而驰的。所以,我想只有解脱模式的束缚,让课堂教学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达到任何以师生互相学习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学堂,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也才是真正站在自己的根基上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思考与实践的最佳成长方式。

李政涛教授通过讲述“为什么要向名师学习;向名师学习什么;如何向名师学习;如何把向他人学习变成自我训练”让我明白了与名师同行的重要性,发人深省,收获颇多。且行且思,我将认真摒除那种自我固化、自我化石化的状态,不断通过自我磨练,与名师同行,向名师学习,汲取名师智慧,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再造、自我越狱,让自己在研精覃思中不断成长。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美术课教案下一篇:证券法律法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