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法律法规目录

2024-05-24

证券法律法规目录(共6篇)

篇1:证券法律法规目录

证券公司合规法律法规汇编

2014年12月

目录

一、综合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4.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令第522号)

5.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令第523号)

6.证券公司检查办法

(2000年12月12日;证监机构字[2000]281号)

二、组织管理

1.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

(2007年12月2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2年10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的决定》修订)

2.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

(2008年10月30日;证监会公告[2008]42号)3.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2009年5月26日公布实施 2010年5月14日根据证监会公告[2010]17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

(2009年5月26日证监会公告[2009]12号;2010年5月14日根据《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修订,证监会公告[2010]17号)

5.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工作指引(试行)

(2011年10月27日;证监会机构部部函[2011]553号)

6.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

(2013年3月15日;证监会公告[2013]17号)7.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境外中资证券类机构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8年9月7日;证监机字[1998]19号)

8.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

(2002年6月1日证监会令第8号公布,根据2007年12月2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2012年10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修订)

三、公司治理与合规风控 1.证券公司治理准则

(2012年12月11日;证监会[2012]41号)

2.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003年12月15日;证监机构字[2003]260号)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

(2008年6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2年4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的决定》、2012年11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的决定》修订)

4.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规定

(2012年11月16日;证监会公告[2012]37号)

5.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

(2008年7月14日根据《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修订;证监会公告[2008]30号)

6.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

(2010年12月29日;中证协发[2010]203号)

7.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试行)

(2011年3月23日;中证协发[2011]46号)

8.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

(2012年2月12日;中证协发[2012]027号)

四、人员管理与资格管理

1.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

(2006年10月2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92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12年10月1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的决定》修订)2.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2002年12月16日;证监会令第14号)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授权各派出机构审核证券公司相关人员任职资格的决定

(2007年12月26日;证监机构字[2007]344号)

4.证券市场禁入规定

(2006年6月7日;证监会令第33号)

5.对取得经理层人员任职资格但未在证券公司担任经理层人员职务的人员进行资格年检的公告

(2008年1月29日;证监会公告[2008]3号)

6.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督察员指导意见

(2008年10月17日;证监会公告[2008]40号)

7.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

(2009年3月13日;证监会公告[2009]2号)

8.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

(2014年12月1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

五、业务管理

(一)证券经纪

1.关于加强证券经纪业务管理的规定

(2010年4月1日;证监会公告[2010]11号)

2.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

(2013年3月15日;中证协发[2013]38号)

3.证券账户管理规则

(2014年8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4.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实施细则

(2011年7月14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5.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

(2013年3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6.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

(2002年4月4日;证监发[2002]21号)

7.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客户服务和证券交易佣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0年9月30日;中证协发[2010]157号)

(二)证券自营 1.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指引

(2005年11月11日;证监机构字[2005]126号)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有关事项的规定

(2011年4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2年11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关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有关事项的规定〉的决定》修订)

(三)固定收益

1.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1993年8月2日国务院第121号发布施行;*注:(1)本篇法规已被: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1月8日,实施日期:2011年1月8日)修改;(2)本篇法规中关于“企业债券发行计划审核”的行政审批项目已被: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0月9日,实施日期:2007年10月9日)取消)

2.国债承销团成员资格审批办法

(2006年7月4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9号)

3.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

(1999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9]288号)4.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2000年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

5.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

(2008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

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

(2008年1月18日;银发[2008]18号)

7.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操作规程

(2008年6月13日;中汇交发[2008]182号)

(四)资产管理

1.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

(2012年8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1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13年6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93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2.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

(2012年10月18日证监会公告〔2012〕29号公布,根据2013年6月26日证监会公告〔2013〕28号《关于修改<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的决定》修订)

3.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2012年10月18日;证监会公告[2012]30号)

4.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

(2013年2月18日;证监会公告[2013]10号)

5.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规范

(2012年10月19日;中证协发[2012]206号)

6.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3年7月19日;中证协发[2013]124号)

7.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49号—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指引

(2014年11月1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49号)

8.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

(2014年11月26日;上证发[2014]80号)

9.证券公司私募产品备案管理办法

(2013年3月15日;中证协发[2013]36号)

(五)融资融券

1.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1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31号《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并重新公布)

2.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1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1]32号《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修订并发布)

3.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

(2011年10月26日;证监会令第75号。*注:本篇法规中的多个行政审批项目已被: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3日,实施日期:2014年10月23日)取消。包括:证券金融公司变更名称、注册资本、股东、住所、职责范围,制定或者修改公司章程,设立或者撤销分支机构审批;转融通互保基金管理办法审批;转融通业务规则审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监控规则审批)

4.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转融通业务规则(试行)

(2012年8月27日;中国证券金融公司)

(六)回购业务

1.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2013年5月24日;上证会字[2013]55号。*注:本篇法规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调整相关业务申报时间和修改相关规则的通知(发布日期:2013年9月30日,实施日期:2013年10月8日)修改)

2.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

(2013年5月24日;深证会[2013]44号)

3.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

(2012年12月10日;上证会字[2012]252号。*注:本篇法规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调整相关业务申报时间和修改相关规则的通知(发布日期:2013年9月30日,实施日期:2013年10月8日)修改)

4.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

(2012年12月10日;深证会[2012]146号)

5.质押式报价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

(2013年3月28日;上证交字[2013]25号。*注:本篇法规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调整相关业务申报时间和修改相关规则的通知(发布日期:2013年9月30日,实施日期:2013年10月8日)修改)

6.质押式报价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

(2013年3月29日;深证会[2013]35号)

(七)代销金融产品(含基金销售)

1.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2012年11月12日;证监会公告[2012]34号)

2.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

(2013年3月15日;证监会令第91号)

3.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

(2007年10月12日;证监基金字[2007]278号)

4.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内部控制指导意见

(2007年10月12日;证监基金字[2007]277号)

5.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2013年3月15日;证监会公告[2013]18号)

6.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

(2013年3月15日;证监会公告[2013]26号)

(八)投资咨询

1.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12月25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2.关于加强对利用“荐股软件”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监管的暂行规定

(2012年12月5日;证监会公告[2012]40号)

3.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2010年10月12日;证监会公告[2010]27号)4.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

(2010年10月12日;证监会公告[2010]28号)5.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

(2012年6月19日;中证协发[2012]138号)6.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出版署、邮电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关于发布《关于加强证券期货信息传播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97年12月12日;证监[1997]17号)

7.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2010年12月17日;新出联[2010]17号)

(九)金融期货(含期货中间介绍业务)

1.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

(2007年4月20日;证监发[2007]56号)

2.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指引

(2013年8月21日;证监发[2013]34号)

(十)直接投资 1.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

(2012年11月2日;中证协发[2012]213号)

(十一)柜台交易与金融衍生品

1.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规范

(2012年12月21日;中证协发[2012]244号)

2.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业务规范

(2013年3月1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

3.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风险管理指引

(2013年3月1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

4.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风险管理指引

(2008年10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8]第10号)

(十二)QFII/RQFII 1.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

(2006年8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令第36号)

2.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

(2012年7月27日;证监会公告[2012]17号)3.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

(2013年3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令第90号)

(十三)投资银行(1)新股发行改革 1.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

(2014年3月21日;证监会令第79号)

2.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

(2013年11月30日;国发[2013]46号)

3.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公告[2013]42号)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2年4月28日;证监会公告[2012]10号)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0年10月11日;证监会公告[2010]26号)

6.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2009年6月10日;证监会公告[2009]13号)

(2)IPO(主板及创业板)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7日;证监会令第32号)

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号

(2007年11月25日;证监法律字[2007]15号)

3.《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3号

(2008年5月19日;证监会公告[2008]22号)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证券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监管意见书有关问题的规定

(2008年5月12日;证监会公告[2008]19号)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4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的通知

(2012年10月18日;证监办发[2012]89号)

6.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

(2014年5月14日;证监会令第99号)7.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

(2014年6月11日;证监会公告[2014]28号)

8.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2014年修订)

(2014年6月11日;证监会公告[2014]29号)

9.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

(2013年12月6日;证监会公告[2013] 45号)

10.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与盈利能力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引

(2013年12月6日;证监会公告[2013]46号)

(3)上市公司证券发行 1.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2006年4月26日;证监会令第30号)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16号--《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且尚未解除”的理解和适用--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5号

(2009年7月13日;证监会公告[2009]16号)3.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

(2007年9月17日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根据2011年8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修订 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73号发布)

(4)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

1.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

(2012年3月15日;证监会公告[2012]4号)

2.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2008年8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35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9年5月1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3.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

(2009年3月27日;证监会公告[2009]5号)

4.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

(2006年5月29日;证监发行字[2006]15号)

5.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7号--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2009年3月27日;证监会公告[2009]9号)

(5)证券发行与承销 1.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2014修订)

(2013年10月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14年3月2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暂行规定

(2013年12月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4年3月2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暂行规定〉的决定》修订)

3.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发布《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的决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备案管理细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细则》的通知

(2014年5月9日;中证协发[2014]77号)

4.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禁止股票承销业务中融资和变相融资行为的行业公约

(2000年3月1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

5.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修改《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按市值申购实施办法》的通知(2014)

(2014年5月9日;上证发〔2014〕29号)

6.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修改《上海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办法》的通知(2014)(2014年5月9日;上证发[2014]30号)

7.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4年6月13日;上证发[2014]37号)

8.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按市值申购实施办法

(2014年5月9日;深证上[2014]158号)

9.深圳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实施细则

(2014年5月9日;深证上[2014]158号)

10.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等事项的通知

(2013年12月13日;深证会[2013]142号)

(6)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

1.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

(2012年12月20日;证监会公告[2012]45号)

2.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

(2009年10月2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公告[2009]29号)

(7)公司债券发行 1.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2007年8月14日;证监会令第49号)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7年8月14日;证监发[2007]112号)

3.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

(2008年10月17日;证监会公告[2008]41号)

4.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有关事项的公告

(2011年10月20日;证监会公告[2011]29号)

(8)上市公司收购 1.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8年8月2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2012年2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及第六十三条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08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2.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2006年1月30日商务部、证监会、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外汇局令2005年第28号)

(9)并购重组

1.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

(2008年6月3日;证监会令第54号)

2.关于填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专业意见附表》的规定

(2010年11月18日;证监会公告[2010]31号)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

(2014年4月20日;证监会公告[2014]15号)4.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配合做好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相关工作的通知

(2013年9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5.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配合做好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相关工作的通知》

(2013年9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

6.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发布《证券公司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能力专业评价工作指引》及开展2013财务顾问执业能力专业评价工作的通知

(2013年9月6日;中证协发[2013]158号)

(10)重大资产重组 1.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2014年10月23日;证监会令第109号)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4月16日;证监会公告[2008]14号)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

(2013年11月30日;证监发[2013]61号)

4.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2014年修订)

(2014年5月28日;证监会公告[2014]27号)(11)新三板

1.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

(2013年12月13日;国发[2013]49号)

2.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2013年1月31日;证监会令第89号)

3.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9月2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7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13年12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4.非上市公众公司行政许可事项的有关事宜公告

(2013年12月26日;证监会公告[2013]49号)

5.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第1号——信息披露

(2013年1月4日;证监会公告[2013]1号)

6.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申请文件

(2013年1月4日;证监会公告[2013]2号)

7.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章程必备条款

(2013年1月4日;证监会公告[2013]3号)

8.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的审核指引

(2013年12月26日;证监会公告[2013]54号)

9.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公开转让说明书

(2013年12月26日;证监会公告[2013]50号)

10.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公开转让股票申请文件

(2013年12月26日;证监会公告[2013]51号)11.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定向发行说明书和发行情况报告书

(2013年12月26日;证监会公告[2013]52号)12.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4号——定向发行申请文件

(2013年12月26日;证监会公告[2013]53号)

13.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号—权益变动报告书、收购报告书和要约收购报告书

(2014年6月23日;证监会公告[2014]34号)

14.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6号—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

(2014年6月23日;证监会公告[2014]35号)15.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7号——定向发行优先股说明书和发行情况报告书

(2014年9月19日;证监会公告[2014]44号)16.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8号--定向发行优先股申请文件

(2014年9月19日;证监会公告[2014]45号)17.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2013年2月8日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股转系统公告[2013]40号 发布,2013年12月30日修改)18.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涉及新修订《公司法》相关条文适用和挂牌准入有关事项的公告

(2014年4月14日;股转系统公告[2014]13号)19.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做市业务管理规定(试行)

(2014年6月5日;股转系统公告[2014]48号)

(1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1.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的公告

(2012年8月23日;证监会公告[2012]20号)2.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业务规范

(2013年2月7日;中证协发[2013]17号)

(13)中小企业私募债

1.证券公司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承销业务试点办法

(2012年5月23日;中证协发[2012]120号)

2.证券公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承销业务尽职调查指引

(2013年1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14)沪港通

1.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的通知

(2014年9月26日;上证发[2014]60号)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证券公司参与沪港通业务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4年10月10日;证监会)

3.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启动沪港通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4年11月10日;上证发〔2014〕69号)

六、财务

1.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缴款方式等有关事项的公告

(2010年6月4日;证监会公告[2010]18号)

2.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2003年8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43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4年10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订)

3.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2004年11月2日;银发[2004]256号)4.证券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定

(2012年12月27日;证监会公告[2012]51号)

5.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试点办法

(2014年10月20日;中证协发[2014]184号)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本市场有关营业税政策的通知

(2004年12月21日;财税[2004]203号)

七、托管与结算

1.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

(2001年5月16日;证监会令第3号。*注:本篇法规中多个行政审批项目已先后被: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发布日期:2003年2月27日,实施日期: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5月19日,实施日期:2004年5月19日)取消或调整)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执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若干意见的通知

(2001年10月8日;证监发[2001]121号)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的通知(2004年10月12日;证监机构字[2004]131号)

4.关于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有关事项的公告

(2010年2月23日;证监会公告[2010]6号)

5.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

(2006年4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9号公布,根据2009年11月2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八、协助查询、冻结、扣划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

(2005年12月2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69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11年5月2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的决定》修订)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扣划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4年11月9日;法[2004]239号)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查询、冻结、扣划证券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8年1月10日;法发[2008]4号)

九、IT治理

1.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

(2012年9月24日;证监会令第82号)

2.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

(2012年12月24日;证监会公告[2012]46号)

3.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客户交易终端信息等客户信息管理的规定

(2013年7月18日;证监会公告[2013]30号)

4.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

(2012年12月3日;中证协发[2012]228号)

十、信息披露与报告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证券公司信息公示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6年7月25日;证监机构字[2006]71号)

2.证券公司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

(2013年11月20日;证监会公告[2013]41号)

十一、反洗钱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实施办法

(2010年9月1日;证监会令第68号)

3.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2006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

4.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2007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

十二、投资者保护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

(2013年12月25日;国办发[2013]110号)

2.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

(2009年6月30日;证监会公告[2013]35号)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2010年2月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3年8月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关于建立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试行)〉的决定》修订)

4.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业务操作指南

(2009年7月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5.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

(2009年7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

6.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

(2007年5月11日;证监发[2007]194号)

7.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证券公司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

(2007年5月23日;机构部部函[2007]194号)

8.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试行)

(2007年5月23日;中证协发[2007]58号)

9.证券公司营业部投资者教育工作业务规范

(2009年3月24日;中证协发[2009]50号)

10.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2005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7号)

11.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申请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2006年3月7日;证监发[2006]20号)

12.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实施办法(试行)

(2007年3月28日;证监会公告[2013]35号)

13.关于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关事项的补充规定

(2013年4月2日;证监会公告[2013]22号)

十三、纠纷解决与法律责任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8年1月2日;证监发[2008]1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2003年1月9日;司法解释[2003]2号)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2年2月27日;司法解释[2012]6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与证券交易所监管职能相关的诉讼案件管辖与受理问题的规定

(2004年11月18日;司法解释[2005]1号)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履行职能相关的诉讼案件指定管辖问题的通知

(2007年6月20日;法[2007]177号)

篇2:证券法律法规目录

为了便于您搜索相关资料更好的学习,建立此目录供参考。

1.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

2.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会议事示范规则

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选任与行为指引(2013年修订)

4.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备案及培训工作指引

5.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事会议事示范规则

6.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

7.上市公司董事长谈话制度实施办法

8.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

9.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

10.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篇3:我国私募证券法律制度研究

关键词:私募证券,法律制度

一、我国私募证券的现状

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 私募证券是重要的融资方式, 在解决各金融问题中不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注册豁免, 非公开发行方式, 针对特定对象是私募证券的特征, 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是是私募证券的三种形式之一。我国《证券法》第十三条、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三章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作出了规定对其中的对象、价格、转售等制定了限制。在我国曾经把股份公司向职工发行股票这种集资行为认为是中国私募证券的雏形, 但实际上私募证券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法定的定义。

二、我国私募证券存在的问题

由上可知私募证券在法律上不完善就是现在私募证券的问题的所在。仅仅是在一些法律法规中不明确的有少许规定, 甚至私募证券这样的术语都没有指明。没有法律来规范势必就会有钻法律的空子的行为, 虚假宣传, 非法集资等等都在影响着我国金融业的稳定。除此以外, 可以发行定向证券的只有两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可以看出对发行主题是很严格的, 但却没有区分个人购买者、机构购买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对待投资者的保护十分不足。在我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管理办法》中不难看出与其它国家的在私募认识上的不同在于国外理论普遍认为私募发行的核心是注册豁免, 政府对私募证券是不进行价值判断的, 证券有无价值完全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的判断。而我国与之相反。这些都是法律制度的缺失, 如上所述就存在很多投机倒把的人钻法律的空子。

三、美国的私募证券制度

美国的私募证券规定是当今最完善的, 早在1933年的美国就制定了《证券法》中关于私募证券的规定。而后通过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律师协会的合作, 结合判例制定了更加完善的立法。美国设置了便利的审核准入制度, 就是注册制度, 发行人不需要有特定的资格, 也不需要相关的机构对证券进行价值判断, 只需要提供规定的基本信息, 在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被确认后就可以批准发行。这无疑是更有利于证券发行人进行融资的。原本在1935年, 美国的证券管理机构规定一项证券交易是否属于公开发行应当把受要约人数限定为不超过25人。这一规定把人数标准设为私募证券发行的重要标准。但是在1953年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年审理了一个案件后, 认为既然《证券法》中规定的是信息披露制度来保护投资者, 发行人是否享有注册豁免, 应当取决于受要约人是否需要保护, 而不应简单取决于人数的多少。私募证券发行也应该是需要注册信息保护的标准, 美国证券管理机构于在1990年颁布了一项为私募证券便于流转的规则, 促进了私募的自由化发展。不难看出, 美国关于私募证券的立法规定都是在不断探索、不断结合判例的情况下对一些不合适的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

四、对我国私募证券法律的完善建议

通过上诉美国私募证券的法律规定, 可以看出结合了实际的案例, 不但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安全也对发行人的便利提供了很好的规定。有一个重点在于并不是通过对发行人的限制来保护投资者, 而是相反的用提高投资者的资格标准来保护投资者自身。虽然美国的私募证券的变革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才换来趋近完善的制度, 但我国只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发展处适合我国的私募证券制度就是胜利。

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 法院关于私募的判例并不能成为私募的规范标准。但我国可以试着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关于私募的指导案例和司法解释来尽量从司法方面完善私募制度。当然, 我国私募证券的法律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不可求急。最主要的是应该先对私募证券有一个法律的规定概念。承认私募证券在我国的合法性。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有很多的自治区。可以先从自治区开始试点,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规定, 顺应民生, 实现依法为民。但对私募证券的违法行为也要规定严格的责任承担。结合美国私募证券法律制度中对投资者的保护制度, 也有必要对私募证券的发行者予以规定, 更大一个程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对私募证券的发行者适当放宽限度, 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符合我国《公司法》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机构及政府机关发行私募证券。一个公司, 起决定作用的是公司的董事与高管, 本文认为可是对董事与高管设定连带的责任承担制度。实行一个公司内部的监管制度。防止私募无限制的扩大化。关于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没有关于私募证券信息披露规定的情况, 也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信息披露制度, 通过法律要求发行人主动提供资格、资金流向、信用度等投资信息, 严格要求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确保信息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篇4:证券上市审核法律问题思考

【摘 要】在证券上市申请审核中,证券交易所有义务客观公正的审查上市申请人的上市申请;若上市申请人符合上市条件和标准,证券交易所有义务必须批准其上市申请;若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审核中发生错误,其承担的责任是民事责任而非行政责任。正确认识和厘清证券交易所与上市申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方利益主体各司其职,保障整个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上市申请;上市审核;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

中图分类号:k82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222-02

证券发行人为使已发行的证券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机会,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并由其核准,这是证券上市的必经程序。证券上市包括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本文主要探讨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情形。由于现行法律规定欠明确,致使目前关于证券上市申请审核的法律纠纷存有较大争议,如证券交易所审查上市申请是其权利还是其应尽的义务?证券交易所是否应当无条件批准符合上市条件和标准的上市申请?证券交易所因审核错误给上市申请人利益造成损害时,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是行政赔偿责任?

1 证券交易所应客观公正审查上市申请

1.1 审查上市申请既是证券交易所的职权又是其义务

《证券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由证券交易所依法审核同意,并由双方签订上市协议”。以往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即证监会既审核发行申请又审核上市申请,现在证券交易所负责上市审核,证监会负责证券发行审核。法律规范赋予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审核权的同时也将此设定为证券交易所的一项义务,即要求权责对等,这也是证券交易所进行自律监管的内容之一。我们从国外的案例中也能看到对证券交易所此项义务的要求,例如澳大利亚 Brolga Minerals V. The Stock Exchange Ltd. of Perth Ltd. [1973] ASLC 85.164一案中[1],法官裁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申请人的上市申请负有给予公平和诚实的考虑的契约责任。证券交易所受理上市申请后,同样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审查上市申请。[2]

1.2 客观公正审查上市申请是证券上市交易的有力保障

证券上市申请是证券上市的首要程序,也是保障证券交易合法有序运行的一层保护膜,只有经过证券交易所的审查,上市申请人才可以取得证券上市的资格。证券上市不仅取决于上市申请人的自身条件和意愿,还取决于法律规范及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标准及条件。鉴于证券市场能否健康有序运行对一国市场经济影响的重要性,证券交易所应该严格把关,对上市申请人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只有证券交易所客观公正审核上市申请条件,才能保证未来上市公司的质量,继而为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2 证券交易所有义务批准符合条件的上市申请

当上市申请人的上市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和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上市条件时,证券能否上市最终取决于证券交易所组织的决定。证券交易所及时有效地批准符合条件的上市申请人并安排其上市,这对证券交易所、证券申请人及投资者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一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差异而有例外的情形,在此主要思考在通常情况下的上市核准问题。

2.1 对证券交易所的意义

《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证券交易所的职能包括“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经证券交易所审查后,若上市申请人的上市申请符合法律规范及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上市条件,证券交易所应及时批准上市申请。着重强调证券交易所这一“及时批准并安排上市”的职责,是回应现行法律规定不明确,以及实践中存有的证券交易所借以诸如所有制、地域行业等无法可依的理由为据来区别对待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申请人的批准问题。客观公正审核上市申请条件是证券交易所的义务,对符合条件的是上市申请人及时有效地安排也是证券交易所应尽的职责。这不仅是证券交易所审核义务的延伸,也是证券交易所进行自律监管职能的题中之意。

证券交易所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追求的目标就是激励和保障证券市场的合法有效运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法律规定,证券上市的决定权在证券交易所手中。若仅以审核上市申请作为证券交易所的义务,而不将及时批准上市作为其职责,一方面,容易造成证券交易所将批准上市的决定权作为利益驱动源泉,找各种借口差别对待上市申请人,这种非公平、非公正的行为既践踏了社会道德和法治精神,也易滋生腐败等违法乱纪的问题。另一方面,仅“积极”停留在上市审核阶段,而“消极”对待上市批准,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与证券交易市场的价值相脱离。上市审核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能上市交易,进行获利。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的自律监管重点在于对上市公司的证券交易活动进行监管,上市申请人只有被批准上市才能成为上市公司,这时证券交易所才有监管的对象。证券交易市场需要的是一个由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體组成的有活力的市场,严进宽出是证券市场有序运行的保障,如严进严出,未能及时有效地批准符合条件的上市申请,势必会扼杀上市申请人的积极性,降低资金流通效率,这样不但不能推进证券交易的运行反而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进步,这些与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初衷也是相背离的。总之,强化证券交易所及时有效批准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申请人这一职责,有利于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能,以及促进和保障证券市场健康高效发展。

2.2 对上市申请人的意义

证券上市所追寻的价值目标在于增强证券的流通性,提升证券发行人的融资能力,促进资金的高效运转。通常证券发行人为使证券更加快捷有效地流通转让以实现融资目的,往往希望并积极促使其已发行的证券可以在设施齐备、交易规则齐全的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此途径来提高证券的流通性以实现自身的目标。基于证券上市是证券发行人获取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因而能否上市、能否及时上市对于上市申请人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证券上市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和条件,为保障和维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有关法律规范对上市公司的资本额、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等资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为使证券尽早上市,上市申请人必须积极加强和改善其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基于此,及时获准上市对于上市申请人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并且随着上市申请人社会形象的提升、价值实力的增强,也对将来上市证券的运转提供了保障。

2.3 对投资者的意义

证券上市除能实现上市申请人的融资目的,还是投资者实现投资变现的重要途径。如前所述,证券上市一般要求符合较高较严的条件和标准,一旦获准上市基本上表明上市公司的各方面资质得到认可、值得信赖,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有序的投资环境。通过证券交易所严格审核上市申请条件并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也为投资者作出理性决策提供了依据。因此,强化证券交易所及时批准并安排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申请人上市交易,不仅给予上市证券质的保证,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还从时间上,提高了资金运作的速率,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高效、有序、健康的证券投资环境。

3 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瑕疵应承担民事责任

《证券法》明确赋予了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权,如第四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并且较以往而言,证券交易所被赋予更为独立的监管职权,与此同时也使得证券交易所为监管纠纷及监管风险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证券交易所实施的监管范围涉及面较广,包括对上市申请人上市申请的审核以及上市交易后对上市公司证券交易行为的监管,因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风险既有可能发生在上市审核阶段,也有可能发生在上市后的持续监管中,本文在此主要思考上市审核阶段中出现监管瑕疵所产生的责任性质问题。从证券交易所的法律性质以及证券交易所与上市申请人形成的上市审核法律关系性质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将证券交易所对上市申请人因监管瑕疵产生的责任定性为民商事责任有据可循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 证券交易所法律性质为民商事主体

依据《证券法》第一百零二条以及《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设施,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监管的法人,即明确指出证券交易所为自律性法人,对证券交易及相关行为实施自律监管。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证券交易所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因而不少人士认为证券交易所为准政府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自律组织。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国情体制发展留有的弊病,不能因为存在的问题而否定其应然的本质,反而应在正确认识问题本质的基础上,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此涉及到如何处理和协调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我国在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过程中,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界限较为模糊,例如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有时会介入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责范围,有时两者又对监管责任发生相互推诿或重复实施监管的现象。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从理论上看,自律监管不同于政府监管,其本质上属于民事监管。两者是相互独立、相辅相成的。国外证券市场监管始于自律监管,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始于政府监管,这是由各国证券市场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社会背景所决定的。对于发展成熟的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理应是占主导地位的,不同的是依市场发展状况的不同,政府监管职权多少的问题,毕竟只有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能”,才能有力地维护健康稳定的证券市场。

证券交易所作为自律组织其成立的依据是私法或民商法,而按民商事规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只能是私主体而不可能是行政主体。与此同时,证券交易所还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证券交易所具有经济学上的“市场”属性,但又不是单纯的市场表现形式,其还是特殊的法律主体。依各国关于证券交易所的立法情况,无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具备法人资格,独立享有民商事权利和承担民商事义务。[3]

3.2 上市审核法律关系性质属民商事法律关系

证券交易所与上市申请人就上市申请审核形成的法律关心为民事法律关系,这是由该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性质,以及双方法律关系的基础即证券交易所行使的自律监管职权性质所决定的。

依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上市申请人是按《公司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组建而成的营利性企业法人。结合前述的阐述,证券交易所无论是按公司制还是按会员制形式组建而成,其都是由股东或会员按自愿原则组成的自律组织或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其主体性质为民商事主体。关于证券交易所监管职权的性质,即上市核准是基于《证券法》的行政授权许可,还是基于证券交易所与上市申请人的契约关系,现存有较大争议。[4]《证券法》将上市审核、暂停、终止上市的决定权赋予证券交易所,还明确证券上市、暂停、终止上市的条件可由证券交易所在已有法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规定,从而将上市审核问题完全明确为企业与交易所的民事范畴,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的组织者,其依据法定上市条件和上市规则对证券上市申请进行审核,属于自律监管范畴。经审核同意上市的,证券交易所与上市申请人签订上市协议,通过上市协议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形成一种民事关系。[5]

虽然证券交易所制定的监管规则和实施的处罚措施须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的批准、备案、批准、批复等,但不能因此而认定证券交易所是行政机构或其一部分,也绝不意味着证券交易所对上市申请人的监管行为属行政行为。其实际上应认为是政府监管部门对证券交易所监管行为的一种“认可”,是我国特定国情下政府监管部门对证券交易所进行监管的一种表现。上市申请人对证券交易所监管行为的异议,更多地属于平等民事主体间的民商事纠纷,证券交易所监管行为瑕疵产生的责任也应为民商事责任。[6]

综上,证券交易所与上市申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复杂。在上市审核中证券交易所应客观公正审查上市申请人的上市申请,现行应积极完善证券交易所的审查机制,证券交易所不仅要对申请上市的企业进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上市最低标准的形式审查,还应对企业管理、信息披露等有关情况进行实质审查,以确保将来上市公司的质量;进而,对于符合上市条件的申请人,证券交易所应积极批准并安排其上市,为保障其积极履行这一职权,应明确审核期限,并对违规行为追究问责;此外,要准确认知和把握证券交易所与上市申请人之间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合理安排证券交易所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职权和责任,丰富和健全证券交易所监管纠纷解决机制,以促进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职能的完善,加强上市申请人、投资者等证券市场其他参与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

げ慰嘉南:

[1] 郭林广,区沛达. 香港公司证券法[M].法律出版社,1999:179.

[2] 冯恺,段威:证券法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7.

[3] 叶林:证券法(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2.

[4] 郭雳. 《证券法》修订草案中若干问题及完善[J]. 法学,2005,(8).

[5] 蔡奕,程红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重大修订条款解析[A]. 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D]第125号. 2006.

篇5:人事法律法规目录

一、综合管理

(一)综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12月26日 中发[2003]16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0年6月23日 中办发[2000]15号)国务院工作规则(2008年3月21日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2008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二)人事规划、计划与统计

关于加强人事统计工作的意见(1989年8月22日 人计发[1989]10号)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暂行办法(1990年8月14日 人计发[1990]17号)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0年11月9日 人计发[1990]2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的通知(1992年3月10日 人计发[1992]7号)

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暂行办法(1995年4月24日 人计发[1995]51号)

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卡暂行管理办法(1996年6月17日 人发[1996]55号)人事统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试行)(1997年9月4日 人发[1997]78号)行政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暂行办法(2000年6月21日 财行[2000]1号)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2006年3月22日 国人部发[2006]26号)

二、公务员管理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二00七年二月十三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8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4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2年7月9日 中发[2002]7号)

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2000年1月 组通字[2000]4号)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年1月21日 中发[2006]3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的通知(2006年6月10日 中办发[2006]19号)

《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文

件的通知(2004年4月8日 中办发[2004]13号)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

《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

选表决办法》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

《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建议和意见》

《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

《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2006年2月27日)

《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2006年2月27日)《人事工作督查暂行规定》(2000年10月30日 人办发[2000]92号)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2007年4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5

号)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2007

年5月29日)

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2007年11月6日 人事部令第7号)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2005年1月17日 国人部发[2005]1号)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工作部门面试考官

资格管理暂行细则》的通知(人发[2001]65号)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2007年1月4日 中组发[2007]2号)

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 2号)

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6号

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8月23日 人发[1999]100

号)

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2005年2月18日 国人厅

发[2005]13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2007年2

月7日 国办发[2007]8号)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2003年11月18日 国人部发[2003]48

号)

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2006年8月20日 组通

字[2006]2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2007年2月15日

司发通[2007]12号

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一)专家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来华定居工作专家工作安排及待遇等问题

规定的通知(1994年11月24日 国办发[1994]102号)

关于回国(来华)定居专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年3月27日 人专发

[1995]36号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2002年5月23日 人发[2002]55号)

(二)职称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的通知(1986年1月24日 中发[1986]3号)

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1986年2月28日 国发[1986]27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1995年1月17日 人职发[1995]6号)

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1996年8月15日 人发

[1996]72号)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1998年7月28日 人发

[1998]54号)

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通知(1999年6月17日 人发

[1999]65号)

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2001年12月12日 人发

[2001]124号)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2004年11月8日 人事部令第3

号)

关于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2

月27日 国人部发[2007]25号)

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3月20日 国人部发[2007]37

(三)留学人员工作

关于开展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3年11月31日 国人部

发[2003]45号)

关于留学人才引进工作中界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指导意见(2005年3月22

日 国人部发[2005]25号)

关于在外留学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1992年8月12日 国办发[1992]44号)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2001年5月14日 人

发[2001]49号

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2001年1月15日 人发[2001]7号)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请与管理办法(2001年4月6日 人发

[2001]33号)

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2007年2月15日 国

人部发[2007]26号)

关于人事部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意见(2002年8月26日 人

发[2002]84号)

(四)继续教育工作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5年11月1日 人核培发[1995]131号)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2005年9月27日 国人部

发[2005]73号)

关于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06年11月16日 国人部发

[2006]122号)

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统计管理办法》和《专业

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项目备案发布办法》的通知(2006年11月30日 国人厅发[2006]202号)

(五)博士后工作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2006年12月29日 国人部发[2006]149号)

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2006年10月30日 国人部发[2006]114号)

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关于博

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任职的原则意见》的通知(1987年8月18日 职改字[1987]33号)

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10月8日 博管发[1997]5号)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励规定(1999年9月16日 人发[1999]107号)

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2002

年7月6日 国办发[2002]3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2000年7月21日 人发[2000]78

号)

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2004

年7月12日 国人部发[2004]63号)

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2003年12月10日 国人部发

[2003]61号)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2005年11月16日 人事部令第6号)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1990年9月8日

人调发[1990]19号)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1992年10月16

日 人调发[1992]18号)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2006年7月4日 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2006年8月31日 国人部发

[2006]87号)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1995年12月14日 人核培发[1995]153号)关于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纪律处分问题的通知(2006年12月

25日 国人部发[2006]150号)

五、人才流动开发与军转干部安置

(一)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管理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5年3月22日 人事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1号令颁

布、第4号令修订)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2005年5月24日 人事部、商务部、工

商行政管理总局第2号令颁布、第5号令修订)

关于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意见(2004年2月16日 国人部发[2004]12号)

关于印发《国务院所属部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全国性人才交流会

审批办法》的通知(2005年11月18日 国人部发[2005]97号)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12月2日 人发[1996]118号)

(二)人事争议处理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2007年8月9日 国人部发[2007]109号)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年8月27日 法

释[2003]13号)

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2004年4月30日 法函

[2004]30号)

关于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单位、直属事业单位开展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

(1999年1月6日 人办发[1999]2号)

(三)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5年6月29日 中办发

[2005]18号)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2006年2月25日 国人部发[2006]16号)

关于做好选拔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管理使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

年6月6日 人发[2002]60号)

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2006年2月27日 国人部发[2006]17

号)

(四)人事调配工作

干部调配工作规定(1991年2月4日 人调发[1991]4号)

关于进一步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通知(1989年12月8日 国发[1989]81

号)

关于进一步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工作的通知(1999年7月13日 人发

[1999]80号)

关于调整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中央直接管理企业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

政策的通知(2003年6月23日 人办发[2003]55号)

(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2001年1月19日 中发[2001]3号)

关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2001年8月24日 国

转联[2001]8号)

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发放管理办法(2001年12月13日 国转联

[2001]9号)

六、工资福利与离退休管理

(一)工资福利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停职审查期间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1999年11

月13日 人发[1999]134号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

年3月26日 人薪发[1995]32号)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3月14日 国发[1981]36号)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计发问题的通知(1994年2月24日 人

薪发[1994]7号)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暂行规定(1980年2月

13日 民发[1980]5号 财事[1980]34号)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问题的规定(1981年12月11日 人办函

[1998]101号)

(二)离退休工作

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 国发[1978]104号)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1980年10月7日 国发[1980]253号)

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88年8月25日 中组发

[1988]9号)

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3年9月12日 国发[1983]141

号)

关于高级专家退休问题的补充规定(1986年2月18日 国发[1986]26号)

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2004

年10月12日 国人部发[2004]63号)

七、国家工作人员纪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3年12月31日 中发[2003]18号)

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

(1995年4月30日 中办发[1995]7号)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1997年1月31日 中办发[1997]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8月14日

人发[2001]88号)

关于人事部门廉政建设的规定(1998年4月12日 人发[1998]31号)

人事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1989年10月24日 人办发

[1989]8号)

人事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补充规定(1992年12月29日 人办发

篇6:证券法律法规目录

【章节试题】2018年证券从业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证券法

2018年证券考试各地时间不同,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证券法大纲内容

熟悉证券法的适用范围;掌握证券发行和交易的“三公”原则;掌握发行交易当事人的行为准则;掌握证券发行、交易活动禁止行为的规定。

掌握公开发行证券的有关规定;熟悉证券承销业务的种类、承销协议的主要内容;熟悉承销团及主承销人;熟悉证券的销售期限;熟悉代销制度。

掌握证券交易的条件及方式等一般规定;掌握股票上市的条件、申请和公告;掌握债券上市的条件和申请;熟悉证券交易暂停和终止的情形;熟悉信息公开制度及信息公开不实的法律后果;掌握内幕交易行为;熟悉操纵证券市场行为;掌握虚假陈述、信息误导行为和欺诈客户行为。

掌握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和方式;熟悉上市公司收购的程序和规则。

熟悉违反证券发行规定的法律责任;熟悉违反证券交易规定的法律责任;掌握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责任;熟悉违反证券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及证券机构的法律责任。

证券法章节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证券法》。[2017年2月真题]

A.股票、公司债券

B.股票、政府债券

C.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

D.股票、商业票据

答案:A

【解析】根据《证券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适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证券衍生品种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原则规定。

2.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可用于()。[2016年10月真题]

A.核准之外的用途

B.生产性支出

C.弥补亏损

D.非生产性支出

答案:B

【解析】《证券法》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

3.关于上市公司收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16年6月真题]

A.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股票,在收购完成后的3个月内不得转让

B.收购行为完成后,收购人应当在三十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

C.收购上市公司中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持有的股份,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D.收购要约约定的收购期限应当在三十日至六十日期间

答案:B

【解析】根据《证券法》第一百条,收购行为完成后,收购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

4.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是指()。[2016年3月真题]

A.公开、公平、公信

B.公开、公信、公正

C.公开、公平、公正

D.公信、公平、公正

答案:C

【解析】根据《证券法》第三条,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即指公开、公平、公正。

二、组合型选择题(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2016年10月真题]

Ⅰ.百分之五

Ⅱ.百分之十

Ⅲ.三日

Ⅳ.五日

A.Ⅰ、Ⅳ

B.Ⅱ、Ⅳ

C.Ⅱ、Ⅲ

D.Ⅰ、Ⅲ

答案:D

【解析】《证券法》有关持股披露规则包括: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2.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行为。[2017年2月真题]

Ⅰ.发布盈利预测信息

Ⅱ.欺诈

Ⅲ.内幕交易

Ⅳ.操纵证券市场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Ⅲ、Ⅳ

答案:C

【解析】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3.承销股票的承销团应当由()组成。[2016年10月真题]

Ⅰ.主承销的证券公司

Ⅱ.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

Ⅲ.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Ⅳ.做市商

A.Ⅰ、Ⅲ

B.Ⅰ、Ⅲ

C.Ⅱ、Ⅳ

D.Ⅰ、Ⅱ

答案:D

【解析】承销团,又称联合承销,指两个以上的证券经营机构组成承销团,为发行人发售证券的一种承销方式,承销团应当由主承销和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组成。

4.()的从业人员或者证券业协会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资料,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的,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并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2016年6月真题]

Ⅰ.证券交易所

Ⅱ.证券公司

Ⅲ.证券登记结算机构

Ⅳ.证券服务机构

A.Ⅰ、Ⅱ、Ⅲ

B.Ⅰ、Ⅱ

C.Ⅰ、Ⅱ、Ⅲ、Ⅳ

D.Ⅲ、Ⅳ

答案:C

上一篇:聆听大学生活中的人文科技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城管招工简章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