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2024-05-08

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6篇)

篇1: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二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17.2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维晚年虽寄情佛禅,专写自然的田园诗篇,但在他的 ▲ 深处,则有一颗敏感深情、▲ 的心,他的绘画不能光以 ▲ 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A.心灵 愁肠百结 写生 B.心灵 悲天悯人 写生 C.性灵 愁肠百结 写实 D.性灵 悲天悯人 写实 2.下列诗句与“残雪压枝犹有橘”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鸿雁悲鸣红蓼风 B.蛛网添丝屋角晴 C.田园荒尽尚征苗 D.冻雷惊笋欲抽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9月28日,国家图书馆发布新闻,同时启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与“中华古籍资源库”两个客户端,服务于大众阅览与学术研究。

B.“飞花令”是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新增的特色答题模式,它原本是古人的一种酒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C.作为一名历史学者,40年的学术生涯,周新国承继了祁龙威等先师在史学上的精研笃道,同时也观照现实,秉持着中国传统儒者士人的经世济用精神。

D.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要听从老师的指引意见,同时也不能不发挥学习计划在统筹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任务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在此谨表谢意。B.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C.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D.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5.下列诗词的作者或内容都与江苏地域无关的一项是(3分)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元帝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东宫建,补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咸和初,迁尚书左丞,深为台中之所敬惮。寻属苏峻反,坦与司徒司马陶回白王导曰:“及峻未至,宜急断阜陵之界,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至,可往逼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先人有夺人之功,时不可失。”导然之。庾亮以为峻脱径来,是袭朝廷虚也,.故计不行。峻遂破姑熟,取盐米,亮方悔之。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时人称其先见。及峻挟天子幸石头,坦奔陶侃,侃引为长史。时侃等夜筑白石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咸惧来攻。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动,决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果如所筹。时郗鉴镇京口,侃等各以兵会。既至,坦议以为本不应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等犹疑,坦固争甚切,始令鉴还据京口,遣郭默屯大业,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默并力,贼遂势分,卒如坦计。

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王导、庾亮并欲用坦为丹杨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导等亦止。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以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

坦在职数年,迁侍中。及帝既加元服,犹委政王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咨诹善道。”由是忤导,出为廷尉,怏怏不悦,..以疾去职。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冰深谢焉。俄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庾亮以为峻脱径来 脱:失去 . B.遂使东门无限 限:险阻 . C.遣郭默屯大业 屯:驻守 . D.陛下春秋以长 春秋:年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坦少年时就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名声,精通《左传》,会写文章。

B.与苏峻作战的过程中,孔坦通过观察天象而料敌动向,并分析敌情作出正确筹划。C.平定苏峻后,孔坦慷慨陈词,讲述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当上了丹杨尹。D.孔坦认为皇帝不应只委政王导,而应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从而违逆了王导。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⑵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孔坦任职时有哪些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水调歌头 李光

过桐江,经严濑,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注:①李光:南宋词人,时忤秦桧,意乞去。②严濑:严光,与汉光武刘秀同学,后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10.本词上阕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概括。(5分)

11.下阕写词人归去后的读书生活,其中“兰亭修篁”、“湖光扁舟”两幅图景有什么样的文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⑵春冬之时,则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⑶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⑷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⑸人间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⑺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庄子·养生主》)⑻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陶潜《读山海经》)②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森 林 李娟

①我们在森林里循着声音找到一只啄木鸟。

②森林里荡漾的气息是海的气息——亿万支澎湃的细流汇成了它的平静与沉寂。我们走在其中,根本是陷在其中,上不见天日,下不辨东西;脚下厚厚的苔藓浓裹的汁水,是这空间中所有透明黏稠的事物一层一层液化下来的沉淀。我踩上去一脚,瞬间陷入深渊。

③这森林,用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等候着我们。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睛地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迷路了,我们背靠着一棵巨大的朽木喘息。然后安静,直到沉静。森林开始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我们站起身继续向前。忽有遥远的叩门声,如心脏搏动般一声声传来,并且一声声让一切沉下去,寂下去。我们回头望向那处,仓促间绊了一跤,等踉跄着站起身来,恍恍惚惚什么都乱了——血脉搏动与视线混淆在一起,触觉与味觉难舍难分,疼痛逼入了呼吸。巨大的孤独从我们的脸庞抚摸到心灵——我看着这森林,惧骇深处全是忧伤。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我们这是闯入了谁的命运?陷入了谁的痛苦……环顾四周,发现这四下里居然只剩我一人,不知什么时候走散了。

④我大声喊着妈妈。我的声音四处穿梭,寻找,再空空地回来。回到我面前问我:“妈妈?”我跑了起来,弓着身子,在枝条下、灌木丛中飞快穿行。头发和裸露的手臂被挂痛的感觉从远处暧昧不清地传来。那痛感更像是谁努着嘴唇向脑子里呵气。我扒开一丛灌木跳下去。爬起来,一抬头,妈妈正站在不远的空地上,看着我,竖一根食指在唇前。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曾渴望有一天能够找到这森林的精灵。但是我们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后,我们仍然还得这样平凡地生活——当我们站在河边的沼泽上,遥望横亘在眼前的蓝绿色森林蜿蜒到天边。

⑤我们想,这自然界中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会比森林更为强大吧?只有森林蕴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只有森林是天地间最饥渴、最庞大的火种。它在自己的梦中是一片火海,它醒来就灼灼看着在梦中已经被它毁去的世界。它四季常青,它没有迸出火焰却迸发出簇簇四射的枝条。它死去后仍没有忘记留下一片片橘黄,赭红——尽是被焚烤后才会呈现的颜色。枯枝败叶的最后一笔激情便是极端的枯干凋残,便是等待,更为无边际的等待。

⑥我们湿漉漉地走出森林,像是从大海中被浪潮推上沙滩。我们筋疲力尽。我们最爱的那首歌,那首热烈、高亢、激越的歌,它什么也没能点燃,它一出口便被打得湿透,一句一句沉重,一句一句坠落。我们唱出一句,就忍不住泪水长流。妈妈……我们的歌声多么单薄,而世界多么强大……这森林是火焰与海洋交汇的产物,是被天空抛弃的那一部分——当火焰与海洋交汇,排山倒海,激烈壮阔,相互毁灭。天空便清悠悠地冉冉升起,以音乐的神情静止在我们抬头终日寻

找的地方。而那些剩下的残骸渣滓,便绝望地在大地上向上方伸展着手臂,努力地想要够着什么……终于长到一棵树那样的高度,便开始凋零。

⑦我们在说这森林。说了海洋又说火焰,唯独没有说这森林中一棵平凡的树木。于是我们离开时,它便在我们身后轰然倒塌。妈妈……这是这森林所能制造出的最大声响。这一声响彻山野后,剩下更为广袤的寂静。这一声不同于山风林籁的任何一声,这一声只喊一声,终生只喊一声。这一声之后,广袤的寂静中回荡“笃、笃、笃”的叩门声。妈妈,那又是哪一棵树呢?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时候,森林将它的咫尺之遥隐藏到千里之外。

⑧我们在森林里目送一只啄木鸟远去。

13.森林带给刚进入其中的两个人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②③④段的内容概括。(6分)14.请解释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文章开头和结尾(第①段和第⑧段)使用了相似却又不同的句子,请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16.请探究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忽然想到(其二)

鲁迅

校着《苦闷的象征》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

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但待排出寄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或者也许以这样的为质朴罢。但质朴是开始的“陋”,精力弥满,不惜物力的。现在的却是复归于陋,而质朴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败,算堕落,也就是常谈之所谓“因陋就简”。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围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上述的那两样,固然是比牛毛还细小的事,但究竟是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所以也可以类推到别样。例如现在器

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即再用这来类推更大的事,我以为也行。17.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8.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9.请概括鲁迅在文中想到的问题所带来的坏处。(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1月正式发布,语文科目将《红楼梦》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而此前,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语文高考也将中外十部文学名著列入文科加试内容。

有人说,高考考名著,有助于促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经典作品进行阅读。也有人说,用试题的方式考查同学们的名著阅读,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人说,如果双赢的局面能够出现,那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扬州中学高三年级二月质量检测参考 2071.2 1.D(“心灵”是思想和感情,泛指心;性灵是心智和性情,泛指精神。原句已有“则有一颗„„的心”,再写“心灵”就重复了。“愁肠百结”指忧愁无法排解,针对个人言;“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艰辛,怜惜人民疾苦,针对大众言。根据原句的转折意应填“悲天悯人”。“写生”强调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写实”则强调绘画的内容为真实,从下文“抒情和寄意”的对举来看,“写实”更适合。)

2.D(结合语境和词性、短语结构来看)

3.B(A歧义,是“发布新闻的同时启用”还是“同时启用两个客户端”,不明;C成分残缺,应为“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D结构混乱,“发挥„„的作用”和“在„„方面起到作用”两者取其一。)

4.A(“管见”是谦辞,用于自己,指自己见识浅陋。)

5.C(A《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扬州人;B张继的《枫桥夜泊》写的是苏州;C柳永的《望海潮》写的是杭州;D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在镇江北固山登临时写的作品。)

6.A(脱,轻率。)7.C(最终迁任吴兴内史。)

8.⑴看苏峻的势头,一定会攻破台城。所以假如不是战士,都不要穿军服。(“势”、“必”各1分,“自非”1分,“戎服”译作动词1分)

⑵大丈夫将死时不问使国家安宁的方法,却做出妇孺之辈相互问候的样子吗?(“将终”1分,“安国宁家”使动1分,“相问”1分,反问语气1分)

9.料敌之先(或有先见之明),爱护百姓,忠言直谏,忧国思君。每点1分。参考译文:

孔坦字君平,从小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声望,精通《左氏传》,会写文章。元帝当晋王时,任孔坦为世子文学。东宫建立以后,补任太子舍人,迁任尚书郎。

咸和初年,迁任尚书左丞,深受禁中官员敬畏。不久碰上苏峻造反,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对王导说:“趁苏峻没到,应赶紧切断阜陵边界,守住江西当利各渡口,贼少我众,可以一战决胜。如果苏峻没来,可以进逼他城下。现在不先进兵,苏峻一定会先来。先人一步,就会有强取敌军的功劳,时机不可坐失。”王导认为他说得对。庾亮认为苏峻轻率地直来,意在袭击朝廷的空虚之处,所以计策没有施行。于是苏峻攻破姑熟,掠取盐米,庾亮才后悔了。孔坦对人说:“看苏峻的势头,一定会攻破台城。所以假如不是战士,都不要穿军服。”不久台城陷落,穿军服的多被杀死,穿白衣的都没有受到伤害,当时人都称他有先见。等到苏峻挟持天子到石头,孔坦投奔陶侃,陶侃引荐他为长史。当时陶侃等连夜筑白石垒,到天亮就筑成了。听说苏峻军队威严整肃的声势,众人都怕他来进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要攻垒,必须是东北风很急,让我们的水军没法前去救援。今天天气清静,贼军一定不会动手,必定派兵出江乘,去攻掠京口以东了。”果然像他所谋划的那样。当时郗鉴镇守京口,陶侃等都帅兵会合。到达后,孔坦议论认为本不应召郗公来,使得东门没有了险阻。现在应派他回去,虽然晚了些,还是胜过不回。陶侃等犹豫迟疑,孔坦非常急切地坚持争辩,才让郗鉴返回据守京口,派遣郭默在大业驻守,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郭默合力,贼军于是被分散了力量,最终如孔坦谋算的那样。

苏峻被平定后,任孔坦为吴郡太守。自己陈说吴郡贤人豪杰多,而坦年轻,不适合任太守。王导、庾亮都想用孔坦当丹杨尹。当时处于战乱之后,百姓困苦,孔坦再三推辞。王导等还是不同意。孔坦慷慨说道:“从前肃祖临崩时,诸君亲守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远微贱,不在接受临终遗命之列。到有了艰难的时候,却以微臣当先。现在就如同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罢了!”于是拂袖而去。王导等也就作罢。于是迁任吴兴内史,封晋陵男,被授予建威将军。因为年成不足,运来家里的米赈济穷人,百姓依赖他存活。

孔坦任职数年,迁任侍中。到了皇帝加冠成年之后,还是把政事都交给王导,孔坦常常心中

愤懑,把国事当作自己的忧患,曾不慌不忙地对皇帝说:“陛下已经长大成年了,圣明端肃的威仪日益增长,应当广泛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咨询采纳善道。”由此忤逆了王导,外任为廷尉,怏怏不乐托病去职。

病重了,庾冰去探望他时流泪。孔坦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将死时不问使国家安宁的方法,却做出妇孺之辈相互问候的样子吗?”庾冰深深地谢罪。不久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一岁。10.慨叹吴楚兵乱、江汉凄凉,追思隐者严光,痛惜国土沦亡,萌生去意。(每点1分,结合文本1分)

11.兰亭:东晋王羲之和其他文人于兰亭修禊,感受自然的美好;湖光:文人归隐,有扁舟一叶,渔樵江渚的愿望。寄寓了作者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理想。(每点2分)

12.⑴夙兴夜寐 ⑵素湍绿潭 ⑶感时花溅泪 ⑷江州司马青衫湿 ⑸一尊还酹江月 ⑹气吞万里如虎 ⑺而知也无涯 ⑻猛志固常在

13.安静沉寂的空间(或深陷其中难以行走);邈远的心理时间;身体的疼痛;内心的孤独、恐惧、忧伤;宿命感和乡愁;人类的平凡和渺小。(每点1分)

14.森林由众多树木构成,易于燃烧,所以说是“庞大的火种”;森林的常态是生命(四季常青),但死去以后,不仅色彩与火焰相似(橘黄、赭红),而且留下枯枝败叶等待燃烧,所以说“蕴藏”火焰而“饥渴”。(火种、蕴藏、饥渴的解释各1分,结合文本1分)

15.结构上:首尾呼应,用啄木鸟贯穿全篇,显得整一;内容上:以小见大,用一只啄木鸟作为森林的代表;开头用“找到一只啄木鸟”提示读者两人刚进入森林,结尾用“目送啄木鸟远去”收束由森林引发的感兴。(结构1分,内容3分)

16.树木是组成森林的最根本的生命体,它的倒塌声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而不同于山风林籁;树木的生命只有一次,终其一生才有从开始到完结的全过程;在领会了森林伟大的力量之后,作者借这句话提醒我们个体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每点2分)

17.首先从近来中国人印书不留空白说起,指出这样使得人生没有余裕;接着论述这样做并非“质朴”,而是堕落,人的精神会被挤小;最后由书的翻译类推至其他领域的忧患。(每层2分)18.“折花”喻指读书的过程,“枝叶”喻指书中的闲话笑谈,“花朵”喻指书中的知识;中国有些译本翻译时只留讲学语,删去闲话笑谈,最后使得读者毫无阅读和求知的兴趣(或使书失去原本的活气和有趣),也就是“灭尽花枝的活气”。(四个喻体还原每个1分,整体句意阐释2分)19.少读书之乐;质朴缺失、窳败堕落;人的精神会被挤小;失去学习的兴趣;时代精神轻薄草率;民族将来可虑。(每点1分)20.略

附加题参考答案

21.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恋着于象/舍象也可/到岸舍筱/见月忽指(1处1分,共4分)22.得鱼忘筌(1分)《庄子》(1分)

23.象本身不是道,而是喻道的手段;为了明道不必拘泥于象;明道之后可以舍弃象。(第一点2分,其余每点1分)

24.B E(B.《头发的故事》里没有写到围观群众;E.《哈姆莱特》中弘扬人的觉醒,而非臣服于命运。)

25.(1)《西厢记》(1分)。嗔怒、哭泣并破涕为笑(2分),表现了她敏感、自尊、天真的性格(2分)。

(2)用形象化的说法说明翠翠长大了(1分);勾连上文两年前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节(2分),也由翠翠的反应写出了她对傩送二老最初印象的转变和暗生的情愫(2分)。

26.唐末五代以来,词人写享乐生活而与《离骚》比兴暗合(2分);北宋词人别有喻托,但写得似有似无(2分);贺铸在词中首次自觉使用《离骚》的比兴手法(2分)。

27.“似花”指《芳心苦》一词咏荷花(2分);“非花”指词人用了拟人手法,将荷花转化为一位洁身自好、不慕荣华的美人(2分)。

28.继承了《离骚》的香草美人传统,表达个人心志(2分);符合歌词传统的审美特征(1分);为南宋词人开创“有寄托”的创作道路(2分)。

篇2: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语文学科命题组

由恩博公司组织的全省201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已顺利落下帷幕。酝酿举办适应性考试之事,始于2013年暑期高考结束之后。依据“恩博名师工作室”全体组成人员讨论通过的考试实施方案,语文学科命题组统筹拟制了《五次适应性考试内容安排表》,并拟订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属性表》,对考试内容和试题难度作了具体规定。在命题人员分头精心命制出试题之后,又经过反复的审题、修改,最后确定了考试用题。现在,经过全省各地参加考试的学校的实践检验,证明考题面貌新颖、选材恰当、难度适中,能贴近新一届高三师生的教学与学习实际,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考前预计这次考试的难度值为0.57(平均分约为85.5分),绝大多数学校的考试结果都接近、达到或是超越了这个基准分数线,使大多数同学对高三一年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有信心。以下,结合命题意图及其达成情况,针对考试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与存在问题,命题组特提出以下复习建议:

1.重视教材,加强对教材与提升考生高考应试能力关系的研究。

江西语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这种命题思想与新课程精神高度吻合,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仅就教材而言,高考命题人对其重视与深入研究的程度,远远高于许多一线语文教师。所以,他们的命题便既能坚持“以本为本”,又能不断有所创新。仅以2013年为例,除了在语言运用题和文言阅读题中使用教材语言素材之外,又有语言综合运用题(介绍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和科技文阅读(命题材料《病毒》取自人教版必修第五册读本《珍贵的尘土》中《病毒——吃完饭赖着不走的客人》一文)完全从教材中选材。所以,我们的高考复习也要高度重视教材,从对教材的把握与钻研起步,把握教材的知识、能力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考测资源。在适应性考试的命题中,我们也同样会高度关注教材,以形成良好的复习导向。

2.各个击破,逐一攻克语文考试的难点。

这一次的适应性考试,各校学生的语文学科平均分尚差强人意,但得分在12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实属凤毛麟角。这与学生刚刚进入高三,还未进行系统的复习训练有关。根据历史经验和本次考试反映的现状,语文学科考试的确存在若干难点,其中包括语言运用的成语、病句及古代诗文阅读中的文言句子翻译、诗歌鉴赏,还有文学作品阅读题等。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在每次考后讲评中讲清文本思路、相关知识及解题答题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通筹兼顾的复习安排,每一个复习时间段(可以以两次适应性考试之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一个阶段)重点突破一两个难点。这样,经过系统的复习指导和不断进行的适应性考试的锤炼,学生的应试能力必然会发生质的飞跃,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3全面复习,走出猜题押题的误区。

每一年的高考复习,许多人都热衷于抓信息、搞猜题押题,最后多半是吃力不讨好。高考命题组早已声明:考点的正常轮替不属于命题创新的范围。比如第一大题的“语言运用”题各考点,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含实词与虚词)、成语、病句辨析、标点、语句的连贯等,每年都有一两个考点会轮空,但却完全没有必要去猜测那个会考哪个不考。因为,猜错了未免尴尬,猜对了也未必见得就有多大本事;更何况,各考点之间的能力要求是相互贯通的,即便花了一点时间复习当年轮空的考点,也并非是徒劳无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据考纲进行全面的复习,如此便可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此外,比如古文是考二十四史还是考其他古代散文,大阅读是考小说还是考散文,古诗是考唐诗、宋词抑或其他年代的诗词,都不必反应过激,只要复习时做好了应对准备就一切“OK”。我们拟定的五次“适应性考试”的学科考试内容,就是着眼于全面复习、全面覆盖各考点来安排的,该《安排表》已经在举行第一次考试之前下发,大家在每次考试之前不妨关心一下,甚至也可以将其公之于众(告诉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让他们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考试,不断增强“适应”能力。

4.注重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进入高三,就意味着即将进入高考前的临战状态,总是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梳理、介绍,解题方法的归纳、传授,离不开做题与考试。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这却并不等于我们复习内容、复习工作的全部。因为,从根本上说,语文考的就是母语的阅读、写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又并不是仅仅依赖教师的课堂知识传授就能完成的,更主要的,是要靠学习者在读写实践中的习得与体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命制任何一份面向一步步走向思想成熟的高中生的语文试题(其中当然也包括高考真题和我们的适应性考试的考题),除了以教材为基本的命题材料与依据之外,我们往往不得不面对历史与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要从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结晶中去撷取材料,获得灵感,触发联想。命题者是如此,对于助考者(教师)和应试者(学生)来说也同样是如此。所以,作茧自缚式的自我封闭是大为失策的。比如,写好高考作文,一是需要对于考题的解读分析能力,二是要有与考题相适应的信息输入(即对对应生活面的了解与认知,这往往是学生最困难、最缺乏的),三是知道基本的写作方法(如写作议论文的“为什么,怎么样;正面说,反面议;找证明,驳异议”要领),四是要有合乎文从字顺要求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四方面,都是实打实的能力与素养,具备了这些,也就不需要那些“非但无益,其实害之”的“范文”与套押方术了。

5.开阔视野,积极探索,避免复习模式与复习内容的固化。

关于这一方面的广义的意思,前一点中已经说及。这里只是想从进行适应性考试命题的角度再做一点说明。所谓“适应性考试”,就是与高三第一轮复习相配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以便最后实现对高考的完全适应的考试。在这里,固然离不开对近年来的高考题,尤其是本省市高考题的分析与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跟在上一年的高考题后面亦步亦趋。因为,一方面,过去的高考题已成历史,下一年的考题不可能是对以往的简单重复,必然在内容、题型上有新的变化;亦步亦趋,虽然简单便捷,未免有郑人买履、楚人刻舟之嫌。另一方面,上一年的一张试卷不可能覆盖下一年高考复习的全部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满足高考的要求;我们的高考复习,必须面对学科知识、能力结构和学生实际,探索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水平的有效方法。即以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中引起较大反响的名著阅读题(五次考试中,我们安排为主观题的2次,安排为客观选择题的3次)为例,我们命制了两小题占分共6分的简答题,也是试图提醒师生更加关注这一考点,有效突破“名著阅读”这一薄弱环节。进入新课程高考以来,这一考点连续三年的考生得分都不理想,2012、2013两年得分更低。究其原因,不外是学生没有读过、或没有认真读过作品,答题(选择题)时就靠连估带猜“撞大运”。而用主观题考,从判断他人表述的对错变为自己独立表述,在督促检查学生认真阅读、复习作品方面自然更直接、更真实。而且,这次的第一小题提供了文言教材的原文,考的是理解而不是识记;第二小题考测内容在教材(必修第二册)对《巴黎圣母院》的导读中也已涉及,即便未读原作而只读了导读文章也应有所了解。所以,这道考题是既不偏、也不怪,完全合情合理的。在此,我们不妨看一看兄弟省市的试题:2013年福建卷名著阅读题占16分,江苏卷(附加题)占15分,题型都是客观题、主观题相结合,以主观题为主。我们只是在以检测复习效果为目的的适应性考试中对他们做了一点借鉴,走了小小的一步,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至于这一考点在2014年高考真题中如何考,占多少分,自有2014年的《考试说明》来规定,我们既不必担心,也不用着急。

命制每月一次的适应性考试的考题,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压力也比较大。限于水平与人力,试题中的疏漏乃至讹误都难以完全避免。在此,我们诚挚地希望得到使用这份试卷的师生的支持、爱护,希望听到大家真诚的批评意见,我们将不断改进命题工作,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需要。

篇3:一道高三月考试题引发的思考

二、试题解析

三、探究推广

上述证明过程和月考题的求解过程完全一致,如果将其中圆的方程一般化,即变为x2+y2=r2(0<r≤b),那么结论还可以进一步推广.

摘要:高三月考试题大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一些试题本身蕴含着一些值得探究的结论,对高三数学月考卷中的一些试题进行深入探究剖析,往往能得出一些比较有用的结论,利用这些结论可以快速的解决小题中的相关问题.

篇4:2012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四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东游西逛 披发左衽 越俎代庖 旁征博引

B.察颜观色 殒身不恤 莘莘学子 独树一帜

C.前倨后恭 宵衣旰食 舐犊情深 厉精图治

D.遮人耳目 桴鼓相应 铩羽而归 苍海桑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在这首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乐曲声中,我们听到了极为和谐而又令人震撼的音符。

C.不允许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间插播广告,能有效保证播出电视剧每集剧情的完整性和观众收视的连贯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好地体现广播电视公益文化服务的职能。

D. 方舟子与韩寒的网络论战愈演愈烈,韩寒委托律师因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诉至上海市某人民法院,此案目前正等待法院受理。

3.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2字)(4分)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于22日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谈中,明确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都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对海峡两岸的互信基础形成向下稳扎、向上开展的作用,足以确保马英九下一个4年任期内,海峡两岸的和平共荣。

吴伯雄22日与胡锦涛会面,会后召开记者会说明过程,熟悉两岸事务的张荣恭23日晚间对此发表书面回应。他说,吴伯雄的讲话是国共两党首次在高层对话中,以各自的文件和规定共同确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也是多年来国民党高层人士首次重申“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吴伯雄是代表党主席马英九率团赴北京的,所以他的讲话反映了国民党的两岸定位与民族认同,将在未来的执政期间加以巩固,以进一步维护两岸和平、促成台海稳定、推动共同发展。

答:

4.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条陈述你肯定、赞赏民航局这一决定的理由。 (5分)

民航局决定从2011年12月1日起,国内电子机票行程单启用中文显示主要信息,并新增航站楼提示。而此前的行程单基本上采用英文显示。内容主要涉及:“承运人”栏,由原来只显示航空公司两字代码,改为显示航空公司中文简称。“航班号”栏,也显示含有承运人两字代码在内完整的航班号。“日期”栏,将原来英文表达格式“日-月”,改为中国人习惯的“年-月-日”。另一大变化是增加航站楼“提示信息”栏,显示“某航班在某航站楼乘机”。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遇吉,锦州卫人。少有勇力,好射生。后入行伍,战辄先登,积功至京营游击。京营将多勋戚官宦子弟,见遇吉质鲁,意轻之。遇吉曰:“公等皆纨裤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同辈咸目笑之。

十五年冬,山西总兵官许定国有罪论死,以遇吉代之。至则汰老弱,缮甲仗,练勇敢,一军特精。明年十二月,李自成陷全陕,将犯山西。遇吉以沿河千余里,贼处处可渡,分兵扼其上流,以下流蒲坂属之巡抚蔡懋德,而请济师于朝。朝廷遣副将熊通以二千人来赴。十七年正月,遇吉令通防河。会平阳守将陈尚智已遣使迎贼,讽通还镇说降。遇吉叱之曰:“吾受国厚恩,宁从尔叛逆!且尔统兵二千,不能杀贼,反作说客邪!”立斩之,传首京师。至二月七日,太原陷,懋德死之。贼遂陷忻州,围代州。

遇吉先在代遏其北犯,乃凭城固守,而潜出兵奋击。连数日,杀贼无算。会食尽援绝,退保宁武。贼亦踵至,大呼五日不降者屠其城。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火药且尽,外围转急。或请甘言绐之,遇吉怒曰:“若辈何怯邪!今能胜,一军皆忠义。即不支,缚我予贼。”于是设伏城内,出弱卒诱贼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贼用炮攻城,圮复完者再,伤其四骁将。自成惧,欲退。其将曰:“我众百倍于彼,但用十攻一,番进,蔑不胜矣。”自成从之。前队死,后复继。官军力尽,城遂陷。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城中士民感遇吉忠义,巷战杀贼,不可胜计。其舍中儿,先从遇吉出斗,死亡略尽。夫人刘氏素勇健,率妇女数十人据山巅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纵火焚之,阖家尽死。

自成集众计曰:“宁武虽破,吾将士死伤多。自此达京师,历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刻期将遁,而大同总兵姜瓖降表至,自成大喜。方宴其使者,宣府总兵王承廕表亦至,自成益喜。遂决策长驱,历大同、宣府抵居庸。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复开门延之,京师遂不守矣。贼每语人曰:“他镇复有一周总兵,吾安得至此。”福王时,赠太保,谥忠武,列祀旌忠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十二月,李自成陷全陕 明年:第二年

B.朝廷遣副将熊通以二千人来赴 以:率领

C.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执:捕捉

D.圮复完者再 圮:城墙

6.下列句子全都直接表现周遇吉“忠勇”的一组是()(3分)

①积功至京营游击

②至则汰老弱,缮甲仗,练勇敢

③立斩之,传首京师

④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人

⑤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

⑥其舍中儿,先从遇吉出斗,死亡略尽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遇吉是明末锦州卫人,有勇力,喜欢射杀鸟兽,加入行伍后,作战总是冲锋在前,凭战功逐渐从普通士兵升迁到京营游击将领。

B.周遇吉在宁武凭城固守,在李自成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弹尽粮绝,在巷战中中箭被俘,大骂不屈,最后被乱箭射死。

C.周遇吉忠君报国、誓与城亡的精神与李自成军队后来攻打京师一路上几乎不战而溃的明军将领形成鲜明对照,其忠勇得到了朝野的普遍尊敬。

D.周遇吉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不能认清农民起义的进步性,更不能顺应历史潮流,最终使手下军队与家庭均成了明王朝的殉葬品,反映了周遇吉认识的局限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

答:

(2)会平阳守将陈尚智已遣使迎贼,讽通还镇说降。

答:

(3)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

答: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 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释:李贺(790-816),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亲李晋肃,他因为“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韩愈曾作《讳辩》为李贺这段遭遇鸣不平。

(1)分析诗中第一、二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

篇5: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1.本试卷分 ‚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B.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C.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D.“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B.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D.文章 一个清脆的声音:‚请翁老师谈谈吧!‛当女秘书隔着屡屡青烟,看到汪副局长温文尔雅地点着头,肌肉松坠的脸上现出不大明显的笑容时,便鼓起了勇气。

‚啊?‛翁思茂从冥思中惊醒,‚我——‛

能谈些什么呢?如果是在一个月前,他一定会动情地向大家讲述,汪副局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到家里问寒问暖、同他交朋友的经过。一次,得知他爱人看病竟是自费,原单位不予报销时,汪副局长气愤地站了起来:‚岂有此理嘛!这样吧,把医药费单据给我,由组织上帮你交涉好了。‛翁思茂眼里闪着泪花,他没有什么奢望,只要能有这样一位贴心的好领导,他的心就暖了,劲就足了,即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再大,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汪副局长悄悄流露出为了让女儿考上大学,希望请个老师辅导辅导的意思之后,翁思茂便一口应允了。

‚汪副局长同翁老师交朋友的事,省教育厅通报表扬了。请翁老师谈谈体会吧!‛女秘书又催了,翁思茂礼貌地欠了欠上身,尴尬一笑,青筋暴露的右手置于胸前,拇指、食指和中指习惯性地拢在一起,就像平日在讲台上捏着一支粉笔那样:‚体会嘛……‛

体会?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因为,有两件事使他非常伤心。在高考报名的时候,汪副局长的女儿委屈地说:‚翁老师,我想报师范,可爸爸说什么也不让。‛

‚噢?不会吧?‛

‚不骗您,我爸爸冲我瞪眼说:‘当一辈子老师有什么出息!’‛

没过几天,这个女孩拿着几张医药费单据:‚翁老师,这是阿姨的吗?‛ 翁思茂接过一看,惊愕了,原来正是去年交给汪副局长的那几张。‚我在字纸篓里发现的,保准是您给我补课时掉在我们家的。‛ 翁思茂双手颤抖,几张单据被撕得粉碎……

女秘书不耐烦了,蹙眉代替了笑脸:‚体会、希望、意见什么的,都可以谈谈。‛ ‚好吧!‛翁思茂严肃、冷静,‚我对局领导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提点希望和意见。不多,只十二个字:端正认识、不弄虚假、落到实处!‛

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会议室的空气总算活跃了……

(选自《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评讲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写会议室里令人窒息的沉寂、轻微的鼾声、凝滞的空气、副局长不满的目光等,渲染了隆重庄严的氛围,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B.从汪副局长要单据,到女学生发现单据,再到翁思茂撕单据,小说巧妙运用报销单据这一事物来贯通一些情节,表达了翁思茂被蒙骗的愤怒。

C.小说运用插叙的笔法,叙述了令翁思茂伤心的一些事,反映了担任副局长对教师职业的鄙视态度,从侧面刻面了汪副局长冷漠、虚伪的一面。

D.小说在翁思茂提出十二字建议后爆发的热烈掌声中戛然而止,呼应标题,留给读者回味与反思的空间。这样写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5.小说在刻画翁思茂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多次写到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国务院扶贫办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以下几方面是特别突出的: 33%。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B.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C.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D.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B.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刺史总军戎者。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D.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宣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后面。”

C.王僧达出身高费,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刘浚起兵平叛,他加人了刘浚的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王僧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2)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又呈吴郎 杜甫

①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征求:指征敛赋税。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15.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以‚______?______‛自问自答,写出重闻琵琶曲后,自己超出其他听众的悲伤情怀。

(2)李白《蜀道难》中借杜鹃啼月渲染了环境的苍凉之后,感慨道:‚,!‛

A.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品尝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武汉,一定还光临贵店。”

B.高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D.昨日我曾到府上拜访,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①,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②。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③,不会走偏路、走错路。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马化腾大学毕业后创立腾讯,李彦宏大学毕业后创立百度……他们最终都在各自从事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现在的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自己创业,找工作时一味求稳定,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自己将来的前途。如果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中国的经济就一定会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①不是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②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③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④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⑤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明不可轻。(司马迁)(庄子)(莎士比亚)(罗曼·罗兰)

(塞内卡)(朱熹)

无数中外名言警句化育后世,引人深思。读了上面六句对生命认识的名言警句,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篇6: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静谧(mì).B.莅(lì)临 .C.扼(é)要 .D.背(bēi)负 .

载(zài)体

发酵(jiào).手腕(wàn).差(chā)池 .

装 模(mó)作样 .瞠(chēng)目结舌 .

丰盈腴(yú)美 .

刚愎(bì)自用 .

返璞(pú)归真 .兴(xìng)师动众 .矫(jiǎo)揉造作 .

逡(jūn)巡不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A.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B.这个人失去双手,正用嘴衔着毛笔在地上写字。一笔一画写得很认真,由于写字用力大,他的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滴下。他每写完一个字,就醮些墨接着写。

C.风阻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汽车的外形,而流线形的车身可以获得理想的风阻系数。D.念大化造物,天造地设,独垂青于中华大地。清闲日子,我常到山清水秀的圣地,沐浴旖旎风光,感受历史沧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救助了100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昭然若揭的。....B.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C.和这群家伙相处,我说话常常一言九鼎,算是非常讲信用的,因此他们都非常信任我。....D.巴金先生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识,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义。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被誉为政坛“黑马”的原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宇因贪污国家下拨的抗旱救灾专款和希望工程捐款220余万元,经中纪委查处而“落马”。

B.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人们如果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恶果。

C.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5.概括下面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字)(4分)

十字路口,人们不时见到赫然而立的标牌,上书“此处多次死人,危险”“死亡事故多发地段,小心”等等。乍一看这类触目惊心的标语,我就手心出汗,惟恐一时闪失,酿成大祸。最怕的还是我的儿子,十字路口的那块标牌,唬得他上学、放学时宁愿绕上一个大圈儿。

再一想,这类标语似乎在警告我等不要走这条路,就像劝阻我们不要自蹈雷区一样。然而这路却非走不可。立标语者是提醒路人多加小心,注意安全,但不必要以如此恐怖的字眼

刺激人。

交通标语作为一种示众语言,亲切也好,严肃也罢,首先必须得体,惟有得体,才能被公众认同,并最终内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恫吓式的标语显然不在此列,而且这种不文明用语,与一个正在走向开放的大都市不太相称。

倘要提醒行人与司机,就应酌情拟出得体的警示标语。我想有关部门只要稍加注意,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南辕北辙”、“精卫填海”、“东施效颦”中任选一个成语,为它写一段新解。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4分)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

7.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示例:【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乱扔果皮纸屑!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0题。(9分)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

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8.下列评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文意可以判断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或否定。

B.从“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当今学术界是“实”重于“名”。

C.在作者看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重要的准则。D.从文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方舟子的打假,肖传国势必能当选为科学院院士。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 免遭侵害。

10.怎样对待“学术之争”?请结合文本发表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2009年5月8日《人民日报》)

11.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

在何处?(4分)

12.文章第2段,描写景物有何作用?(3分)

13.文章第11段作者写自己“儿时,妈妈不在身边”的事,有什么作用?(4分)

15.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一:都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 ..C.予窃悲其人 悲:悲痛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所以为圣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C.而散亡磨灭 惑而不从师 ..D.亦因以自警焉 因坐法华西亭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 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能传

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19.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21.第二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2分)

2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1)孔子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为什么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3分)

《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4.道家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试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评分细则

7.示例:(1)打理肠胃之前何妨先打理一下您的仪表。(2)我的作品很普通,不值得这样兴师动众地来研讨。

(答题时,重点是要将所给句子的意思理解清楚,特别是在将婉言改成直言时)。8.(3分)C(A引号表示着重指出;B从“与其说是名利„不如说是重头衔„”可见学术界

是“名”重于“实”;D与最后段表述不一致,只是“极有可能”。)9.(3分)B(B项“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理解正确。A项中“诬陷肖传国,并且 ‘报假案’炒作自己”是肖传国的说法,不是方舟子遇袭的原因;C项与原文“与其说是

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 悬崖”句不符;D项“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完善学术监管体系 并切实发挥作用。)10.(3分)学术争鸣正常,要尊重学术伦理,坚持道德操守,不可使学术之争成为意气之 争和争强斗狠;坚持真理之辩,要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学者要反躬自省,通过完善自 己的成果来消除质疑;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完善学术监管体系。(答出两点1分,答 出4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11.①位于荒地之间(或埋在灌木和荒草间)②墓碑后面有行字“妈妈我想你” ③墓碑后的字像是小学生用涂改液写的 ④墓碑后的字“真实而有力量”,“足以把人打倒”。(4分)

12.①渲染了环境的萧条、凄凉,衬托出“我”旅程疲惫的心境; ②为后文写墓碑后的字烘托了气氛; ③与文章最后一节景物描写相呼应。(3分)

13.①设身处地,以己度人,让人从作者自己身上感受到小孩的思母之情、想母之悲。②用自己的感受和小孩作比,我尚且这样想母亲,何况他母亲已故去,衬托小孩之思母 之甚;

③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的感受蓄势,打下坚强的基础。(一点2分,写出两点即得4分)14.第8段说字“歪歪扭扭”“像小学生”写的,是从字的外形上看的,符合写字者的客 观实际;(2分)而第12段的说法,却是从字蕴涵的情感上说的,或者说情感的冲击 力之大,小孩子把对母亲的思念全寄托在这简单而真实有力的几个字上,这几个字是他 的心声,是孩子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的,感人至深,所以说力量“大”。(文章由外到 内,由显到隐,由表面到深刻,平中见奇,以小见大,深化了主题。(3分)15.①字为心声,只有为词语流泪才能感动其他人,使用汉字尽量挥霍歪曲作假是不可取的。②为词语流泪与这个人的真实而感人的经历有关,也与民族的特性有关。③我们要善待文字,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的归宿。(4分,每点两分,写出两点即可)16.C悲叹(为„„而悲)

17.C(C而:却。A:„的原因/用来„的方法;B:到/比;D:因此/由于。)18.C 19.①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②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摧”字1分,“于”字1分,“告以是言”倒装句1分。)

20.方其用心与力之劳 / 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 而忽然以死者 / 虽有迟有速 / 而卒 与三者同归于泯灭 / 夫言之不可恃也 / 盖如此

21.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22.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23.(1)舍生取义,杀生成仁,重义轻利。

(2)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变成非此即彼的利益观。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

上一篇:男士面试着装礼仪知识下一篇:医院药房盘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