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2024-04-16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精选9篇)

篇1: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点,所有学生能完成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铅球对学生的力量进行提升,通过铅球的发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相互鼓励、勇敢、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铅球的动作:蹬地、转体、推球、拨指

【难点】

蹬地到拨指之间的配合发力

三、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

反口令练习

方法:通过老师下达队列基本口令,学生做出相反方向的动作。口令下达由慢到快,练习学生的反应能力,做错的同学做个俯卧撑。

2徒手操:老师喊节拍带领依次活动头部、肩部、胸部、髋关节、膝关节、手腕脚踝、压肩、压腿。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有节奏感。

基本部分

导入

找出班级公认有力量的同学随意推铅球,记录距离,在找一名普通同学推铅球,同样记录距离,然后向同学提问,第二名同学能否超越第一名同学,带着问题和同学的好奇心来开始这节。

2示范

教师进行侧面示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八字形分开。

3讲解

动作要点:

以右手为例,身体转向右侧,双脚开立宽于肩,右手持球,注意五指将球托起,手心为空,将球顶在右侧锁骨窝处。预摆时重心移动到右脚,屈膝,左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发力时蹬地滑步、转体、挺身、推球、拨指,注意出手的初速度与角度,角度在4度。记住动作要点口诀:蹬、转、挺、推、拨。

4练习

滑步练习

练习方法:组织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听老师1、2口令进行原地滑步练习,1为准备,2为滑步。经过多次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加强身体协调能力。

纠错:个别学生会出现滑步不协调,动作生硬,纠正蹬地与滑步的配合。

组织教学:体操队形

整体进行无球练习

练习方法:进行整体的无球动作练习,使学生上下完整配合,形成连贯性。

纠错:学生会出现忘记挺身,和出手角度不对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及时纠正。

组织教学:体操队形

进行实心球练习

练习方法:利用实心球代替铅球,小组形式进行练习,注意动作,对动作加深肌肉记忆。

纠错:学生会出现出手角度过大的问题,及时纠正。

组织教学:小组练习

铅球练习

练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铅球练习,通过学习进行实际练习,学会铅球的动作。

纠错:在投掷过程中会出现连贯性不好,及时纠正错误,先想好动作要领然后进行动作的完成。

组织教学:小组练习

4检验—解决开始时的问题

让开始时第二名同学再次进行投掷,发现距离大大提高。

评价:铅球不仅要力量更要技术。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两人互相抖动双臂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两两相对

要求:放松活动,相互放松对方双臂

2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实心球20个,铅球20个,米尺,口哨

五、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左右;平均心率:12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篇2: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1.使90%的学生能正确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躯干的力量与灵敏性,提高投掷能力

3.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加强组织纪律性

课的部分与时间

(min.s)

课  的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和  学  练  法

各项内容时间(min.s)

练习次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0.0)

一、体委整队,报

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

三、提出本次课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五、队列练习

六、徒手操(听音乐)

头部运动

伸展运动

体侧运动

全身运动

弓步压腿

肩 绕 环

踝腕绕环

一、组织:全班成四列横队整队,集体练习

二、教法与步骤

1.用口令进行指挥练习

2.教师示范领做

三、要求:声音宏亮、精神饱满。

体委按四列横队整队

要求:快、静、齐

一、集合、练习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学练法与步骤

1.模仿老师练习

2.不要求动作完全到位

(30.0)

一、侧向滑步推铅球

方法:(以右手投掷为例)左腿向股掷方向做一至二次的预摆,当回摆到靠近右腿时,右腿弯曲,降低重心,接着以大腿带动小腿向投掷方向摆出,同时右腿用力蹬伸,右手将球投出。

重点:蹬、摆、出手的连续一致

难点:最后用力

二、游戏“往返跑接力”

一、组织:

1.分组看图解联系

2.由小组长带领分组讨论

3.教师组织集体探讨

4.教师指挥进行练习(针对个别左手投球的.同学提出个别对待)

5.集体练习,老师总结结果,并对各组作出相应的动作要求

一、练习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游戏队形

××××××××××

××××××××××

××××××××××

××××××××××

三、学练法与步骤

1.认真进行练习,认真探讨图解的动作要求

2.认真听老师纠正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

3.认真进行练习

(要求:在练习当中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练习,以老师的哨声为准)

4.认真听老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与处罚办法

5.学生进行游戏

部分与时间

(min.s)

课  的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和  学  练  法

各项内容时间(min.s)

练习次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5.0)

一、放松操(听音乐)

二、集合

三、小结

四、布置课后练习

五、布置收回器材

六、师生再见

组织:全班集体进行练习

教法与步骤:

1.教师进行示范

2.教师用口令进行指挥

练习队形与游戏队形相同

学练法与步骤:

1.边看老师示范边进行练习

2.听从老师的指挥,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

预  计  生  理  负  荷  与  练 习  密  度

场  地  器  材

课  后  小  结

线

全 课平均 心 率

135次

田径场

铅球:26个

手榴弹:4个

课 中 最 高 心 率

155次

全 课 练习密 度

篇3: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1 推铅球技术演变的启示

推铅球运动从产生、发展至今,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过程。其技术发展也从最初的原地侧向推铅球、原地背向推铅球,发展为侧向滑步推铅球、背向滑步推铅球,以及现在我们在国际大赛上经常能够看到的旋转式推铅球。从铅球出手后决定其飞行距离的最主要因素—速度来看,技术演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出手速度。我们知道,滑步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的做功距离长,旋转推铅球的做功距离又比滑步的长,这也是滑步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远、旋转式推铅球越来越受青睐的原因。除了增加做功距离外,技术演变的另一目的是为最后用力创造更好的用力条件。所以,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是通过增加做功距离和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来提高出手速度的。但是仅对技术的演变分析到这里,我们并没有抓住滑步推铅球的技术要点。

对滑步推铅球的完整技术,我们可以将它人为的分为持球和握球技术、滑步技术、转换阶段、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五个部分。如果以转换阶段为整个做功距离的分界线,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原地推铅球还是滑步和旋转式推铅球,其最后用力的做功距离基本不变。技术演变主要是增加了铅球预加速阶段的做功距离。预加速阶段的主要特点的是铅球和人体共同向投掷方向移动,增加了这一段的做功距离,就会提高人体和铅球向投掷方向移动的合速度也就增大了人体和铅球向投掷方向的动量。在转换阶段,通过相关技术环节,一方面使我们人体一部分依次减速制动,另一部分依次加速,最后把人的动量传递到铅球上;另一方面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用力条件,达到提高铅球出手速度的目的。因此,我们预加速阶段的任务是提高铅球和人体向投掷方向运动合速度,在转换阶段要能充分利用这一合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创造最佳条件,在最后用力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动量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人体肌肉的生理特性。这也是我们滑步推铅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滑步的技术要点

2.1 滑步要突出一个稳字

只有在预加速阶段充分利用场地和规则来提高人体和铅球向投掷方向运动的合速度,才可能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利用动量的转移来提高出手速度,从而提高我们的投掷成绩。怎样才能在预加速阶段来提高这一合速度呢?从滑步技术上来分析,它可分为预摆、团身和滑步。预摆的目的是利用重力势能在团身阶段给支撑腿更大的压力,以利于其在滑步时更好地发力蹬伸。但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讲,由于其身体素质和专项基础差,在采用常规的预摆、团身再进行滑步的教学方法中,会出现支撑腿支撑不稳、重心失去平衡,导致幅度和速度不仅体现不出来,还会严重影响后续动作的正确完成和完整动作的连贯性。失去重心平衡和连贯性,就不利于动量的转移,就会导致获得的动量被消耗;后续动作不能正确完成就直接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因而,在滑步教学的初级阶段一定要突出一个“稳”字。只有维持好重心的平稳,才能有效地滑步并提高铅球和人体的合速度只有动作间衔接稳才有利于动量的转移因此在铅球的教学初期,一方面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躯干和腿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继樊新等人采用无预备摆的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实验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后,有很多学者和教师,包括笔者对此方法进行了尝试,其结果是新教法与常规教法的教学效果呈显著性差异,新教法优于常规教法。笔者认为新教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是因为它体现了一个“稳”字。

2.2 滑步要有正确的动作概念

提高铅球预加速阶段的速度必须以正确的动作技术为基础。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没有后移重心就进行滑步。没有后移重心就开始摆蹬,就只能形成跳步而不是滑步,就不可能在投掷方向获得较大的合速度。另外,跳步必然导致摆动腿的消极着地,其结果是所获得的动量被消耗,不利于动量的转移,而且也不能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只注重蹬伸不注重摆动是初学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在后移重心,人体向投掷方向加速倾倒的过程中,摆动积极有力地向投掷方向摆出,不仅会带动重心快速向投掷方向移动,减轻支撑腿蹬伸的负担,而且对重心正确的移动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摆动腿的消极摆动,会导致重心向后下移动,而不是向后快速移动。此外,积极有力的后摆,也有利于积极着地,为下肢的及时制动奠定基础。右腿的消极收拉和上体的过早抬起同样是初学者容易犯的技术错误。右腿消极收拉表现为蹬伸后,没有立即将右腿拉至重心下,脚尖和膝关节没有向里扣,它会导致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上体过早抬起,不利于最后用力“侧弓姿势”的形成。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初期,一定要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技术概念。只有正确的用力顺序才能获得较大的合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

3 转换阶段技术要领

3.1 两腿间的协调配合

转换阶段是从支撑腿着地到摆动腿着地这一短暂过程。这个阶段的动作技术非常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量转移的效果和最后用力的效果。在支撑腿收拉内扣着地后,要不间断地以前脚掌内侧蹬地转踵,推动同侧髋关节向投掷方向转动。同时,摆动腿也要以前脚掌内侧积极着地于支撑腿的右后方。两腿间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支撑腿着地后不间断地蹬转,使得前后动作衔接紧凑,并使重心向投掷方向迅速移动。摆动腿的积极着地,能使下肢迅速制动,不仅加快了滑步阶段所获动量由下向上的转移,还能使支撑腿同侧的髋关节在另一端固定的情况下,更快地向投掷方向转动。影响两腿间协调配合的因素除了用力顺序外,两脚间的间距和偏距都非常重要。间距太小和平行站立不利于摆动腿制动和支撑腿的充分蹬转以及身体重心的平衡;间距太大,会给支撑腿的蹬伸带来更大的负荷,不利于动作的连贯和身体重心向投掷方向的迅速转移,甚至造成坐着推铅球。

3.2 躯干和下肢间的协调配合

转换阶段技术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左右腿间的协调配合,躯干和下肢间的协调配合也非常关键。铅球最后是通过手臂推拨出去的,这就决定了躯干在动量转移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前面对铅球技术演变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合速度,加大动量的转移,另一方面就是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在支撑腿着地积极蹬转和摆动腿积极着地制动的这一过程中上体要在右腿的蹬伸和左腿下压的双重效应上,在额状面绕矢状轴抬起,使身体重心转移到两脚之间。上体的抬起和重心的前移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减轻右腿在最后用力过程中的负荷以加快其蹬伸速度,而且是形成左侧硬支撑、加快动量转移和躯干转体鞭打的先决条件。此外,在上体向投掷方向抬起的过程中,左侧臂要依然伸向投掷的后侧方,牵拉住左肩,使髋轴超过肩轴,躯干充分拧紧,加大腰、背、腹部肌肉群的预紧张度,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与大多数运动项目一样,推铅球也遵从“以大带小”的原则。在我们的用力过程中,首先要动用大肌肉群的力量,也就是躯干的力量。躯干是人体能量储备最大的区域,我们要形成最后用力的“侧弓”姿势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腰、背肌加快转体。

4 最后用力技术要点

最后用力对铅球出手速度的贡献率约占80%左右,但滑步的效果和转换阶段的技术质量直接决定着最后用力的效果。所以在最后用力过程中,一方面左臂要及时下压使左侧迅速制动,左腿要及时支撑用力上顶,使动量迅速由下肢转移到上体,由左侧转移到投掷臂侧,加快躯干的转体速度和提高重心高度,为提高出手速度和高度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肌肉的生理特性。肌肉收缩的力量与它的初始长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最后用力过程中,我们要加大躯干肌肉群的预紧张度,加大“侧弓”和“满弓”动作的幅度,使其充分牵拉。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肌肉的牵张反射和神经肌肉快速收缩的生理特点。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考虑肌肉牵拉的长度,还要考虑到牵拉的速度和牵拉与收缩转换间的速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动作不仅动作幅度大,而且要各动作间衔接紧凑,体现出速度节奏感。肌肉的这些生理特性表现在技术上就是动作幅度与速度的高度协调统一。

5 结论

1.推铅球技术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滑步的目的是要在预加速阶段充分加大人体和铅球向投掷方向的合速度;在转换阶段要充分利用这一合速度与肌肉的生理特性。

2.在滑步教学的初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降低难度,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提高滑步速度。

3.转换阶段的教学要强调左右腿间和下肢与躯干的协调配合,加快动量的转移与最后用力“侧弓”姿势的形成。

4.在最后用力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动量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人体肌肉的生理特性

摘要:通过对推铅球技术演变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困难,笔者提出:采用新教学方法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预加速阶段人体和铅球的合速度是滑步教学阶段的重点;充分利用肌肉的生理特性和已获得的动量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并提高出手速度是转换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铅球,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1]靳继成.对铅球教学课的新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1):83-85.

[2]催允龙.推铅球动作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2):46-51.

[3]张宝峰,李风雷.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76-78.

[4]樊新,刘景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初探[J].体育科研,2002,23(2):27-28.

篇4:侧向滑步推铅球教案

关键词: 滑步 旋转 推铅球 对比研究

1.引言

1972年旋转推铅球技术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目前,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已成功掌握该技术,取得显赫成绩,世界纪录已达到23.12米,由美国运动员巴恩斯采用旋转式技术创造。当今,推铅球技术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与旋转推铅球技术并存争雄的时期,采用两种技术的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均取得优异成绩,有关专家和教练员对这两种技术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技术的特点,为我国铅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与讨论(以右手持球为例)

2.1两种技术动作外形和铅球运行轨迹距离比较

预备姿势,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持球背对投掷方向,站立于投掷圈的后沿内,两脚前后开立,身体大部分的重量落在前脚上;旋转推铅球技术持球背对投掷方向,站立于投掷圈的后沿内,两脚左右开立,稍比肩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预摆动作,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预摆和团身动作主要是身体重心的上下移动。旋转推铅球技术预摆动作主要是身体重心的左右移动。铅球的运行轨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滑步时,铅球的运行轨迹基本上是一条直线。旋转推铅球技术旋转过程中,铅球的运行轨迹是一条曲线,铅球运行距离比滑步推铅球运行距离长。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姿势,由于较大的转动惯性和向前的冲力,旋转推铅球技术的最后用力更强调转动与向前用力的结合。铅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的难度大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2.2旋转推铅球技术可以获得更长的器械加速距离和更大的转动动量

滑步推铅球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完善,要想在滑步过程中进一步增加用力距离、提高滑步速度的潜力有限,而旋转推铅球技术能够使人体-器械系统获得更大的转动动量和在更大的距离内为铅球加速用力。在直径为2.135m的投掷圈内,旋转推铅球技术(从开始旋转到形成最后用力预备姿势)铅球运行的距离比背向滑步技术在滑步过程中(从开始滑步到形成最后用力预备姿势)铅球运行的距离,优秀运动员平均多2m左右;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旋转阶段,铅球获得的速度比滑步推铅球技术在滑步阶段铅球获得的速度更大。旋转推铅球技術从右脚落地到左脚落地这一阶段(过渡阶段),铅球速度下降幅度大于滑步技术,但是在旋转过程中能够使人体在投掷过程的初期获得较高的转动动能和人体重心位移速度,并通过身体的扭转和“超越器械”等方式储备起来,在最后用力中将其“释放”并充分作用于铅球,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过渡阶段铅球速度下降幅度较大的不足。旋转技术最后用力阶段铅球运行距离比背向滑步技术最后用力阶段铅球运行距离长,能把铅球送到抵足板前面更远的地方,延长投掷距离。虽然旋转技术衔接阶段铅球速度下降幅度比滑步技术大,但最后用力阶段铅球速度能提高八九倍,能达到13.50m/s~14m/s。

2.3旋转推铅球技术对于运动员的身材要求不高

滑步推铅球技术要求运动员身材高大,男运动员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近二十年,采用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优秀男运动员几乎都在190cm以上,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对运动员的身材要求不高,比如,近年美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尼尔森、霍法,身高均在183cm左右,但个人最好成绩都超过了22.40m,在世界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旋转推铅球技术对运动员的协调性、平衡感和爆发力有较高的要求;旋转推铅球技术能够加快动作速度,弥补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劣势。物理学研究表明,旋转的物体,重心越低,旋转越稳,小个子运动员的生理和身体肌肉条件允许有较大的运动范围和有利条件。从训练实践看,只要有高水平的动作协调能力,旋转推铅球技术才能够被不同身体条件的男女运动员采用。

2.4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

各种推铅球技术都是为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将铅球推得更远。评价旋转和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好坏,主要是看旋转和滑步投掷与原地投掷的差距,在运动员原地投掷技术合理的前提下,旋转和滑步投掷比原地投掷增加的距离越大,说明旋转和滑步投掷技术越好,反之技术越差。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优秀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可以比原地投掷远1.5m~2.5m,而旋转式可以比原地投掷远1.5m~4.5m。乌克兰田径协会教练科维可夫曾经说:“我在1972-1993年间教旋转式推铅球技术……我的绝大部分队员采用旋转式推铅球都能比原地推远3.5米左右。”许多男子铅球运动员由背向滑步技术改为旋转投技术之后,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比如美国著名铅球运动员隆·贝克采用旋转推技术比滑步技术最好的成绩提高了约2m,奥德菲尔德、巴恩斯由滑步技术改为旋转技术之后,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巴恩斯采用旋转技术创造的男子铅球纪录保存至今。有研究表明,电子计算机根据现有人体各项参数及生物力学原理特征推断出,旋转式可将铅球推到26.82m。

3.结语

两种推铅球技术,预备姿势站位、预摆动作均不相同,滑步推铅球技术铅球的运行路线是一条接近直线的折线,旋转推铅球技术铅球的运行路线是一条曲线,旋转技术人体对铅球的加速距离比滑步技术长。与滑步技术相比,旋转推铅球技术可以获得更长的器械加速距离和更大的转动动量,旋转技术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肌肉用力条件。对于运动员的身材要求不高,身材相对矮小的运动员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也可以取得优异成绩。旋转推铅球技术比原地推铅球增加的距离大于滑步推铅球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宝峰,李风雷.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2]段世杰.中国体育教材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田鑫.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分析与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9.

[4]郭立亚,孙仕舜,吕雪松.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2:288-289.

篇5: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滑步技术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河北省唐山市某某学校某某某 我的教学内容:背向滑步推铅球

同学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背向滑步推铅球,希望同学们积极动脑,认真练习,听从指挥,注意安全,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课重点: 滑步和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动作 难点:滑步和最后用力的协调配合

器材保证人手一球,场地设计为梯形共分4组,老师讲解时学生面向内,练习时面向外。

1、教师展示铅球完整动作

2、教师分别讲解动作要领(右手为例)--蹬、转、抬、展、送、挺、推、拨。身体右侧站立,双脚分开,将铅球托在手掌,指根部紧贴球,手心空出并朝投掷方向,肘与肩齐平,球紧贴着右下额下,形成三角支撑,然后上身向右下压,左脚和右臂成弓装,右脚用力蹬地,右腿由屈腿呈单腿侧弹跳,左腿迅速侧前插,右脚同时用力旋转90度,侧向利用腰背肌和胸大肌把铅球推出,在推出的刹那间,左肩制动住,再利用3个手指用力将铅球弹出

3、教师讲解示范完整动作

4、教师示范原地正面推铅球----学生练习(强调器械放置位置)

5、教师示范原地侧向推铅球,学生练习。

6、教师纠错---“降肘”解决方法:用肩和头把球夹住,使肘与肩保持同一水平线。

7、教师示范背向滑步推铅球,学生练习。

8、教师纠错------滑步过程中重心起伏过大。解决方法:以右手投掷为例,辅助者拉其左手,帮助身体扭紧,防止身体重心起伏。

9、教师领做,学生集体练习,教师评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持球的降肘和滑步过程中的重心起伏,以及动作的连贯的问题,10、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组练习

11、学生分组比赛,学生评价。

12、教师语言提示,集体展示

13、教师总结:本节课98%的同学已经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有极少数同学整个动作没能连贯的衔接,使动作出现脱节,不能正常发力影响成绩。望在课下多加练习。

搭配教材:游戏:春播秋收

组织队形:成4路纵队,男女各两组。

游戏方法:教师发令后,每组第一人取出铅球,跑至第一个圆圈将其放在圈内,跑回与下一个同学击掌,其它同学同理(即为播种),待将全部取出再将所有球取回来(即为秋收),最后,以先完成返回组获胜。

游戏规则:

1、每次只能播一粒种子并完全放在圆圈内

篇6:背向滑步推铅球典型课教学设计

安徽省来安中学

魏乾兵

授课班级:高三(5)班 授课时间:2011年4月12日

一、教学理念:

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

一、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

二、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要由专业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授教及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练习来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一般是双教材,它既能授予学生新知识,又能教会学生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培养他们的体育乐趣,有时通过分组轮换的教学方式还能较好地锻炼体育骨干、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使之成为教师的好帮手,也是沟通老师与同学的桥梁之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练习的守纪品质。本课就是以体育骨干来组织带领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进行技术的纠正与指导,从而充分发挥了体育骨干、小组长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守纪的练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投掷项目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对身体有全面发展的作用。现代推铅球技术向着简单、实效,使各个技术环节形成最佳组合,以及充分发挥技术综合效益的方向 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训练实践的深入,人民更深刻地认识到推铅球是属于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运动项目。运动生物力学进一步揭示了推铅球技术的动作结构以及各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在体现和发挥技术的整体效应上,既强调用力顺序和理性,更突出了对技术各环节在时间、空间节奏上对动作速度的要求。本次课是以背向滑步推铅球这一投掷项目为主教材,而滑步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的素质要求也较高,特别是对身体的协调能力尤其讲究,掌握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强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求同学不厌其烦、勤奋刻苦地训练基本功。此外,因为高三年级学生的体力和臂力还不是很强,同学之间的差距大,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将掌握技术与训练力量相融合、相贯通,即:在发展体力的基础上,学习技术;在学习技术时注意发展体力,使课形成灵活多变,既有技术的掌握又有力量、协调的训练。

三、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从少年儿童进入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之一。根据其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上应该尽量以多种方式、富有兴趣、利于健康竞争的游戏、比赛等形式组织,鼓励积极进取,创造热烈的练习氛围,以寻求快乐的教育情趣。所以,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巩固旧知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安排了接力跑的内容练习。

本课的教学容量大,能较广泛地运用体育教学的七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自学性与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讲解示范、形态语言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男、女生区别对待等)、从实际出发原则(场地、器材的适当安排使用等)。而课的总体设想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练习为主线。当然,设想与实际教学会有差异,且本课的设想一定还有许多不尽之处,本人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灵感,去补充、完善教学效果。在此,诚恳地希望得到听课老师的批评、指正,以督促本人教学的进步。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练习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知道其动作的技术环节和最后用力动作顺序与方法。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体会摆蹬的时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

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

1、正确熟练地掌握原地背向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和球出手后的身体平衡

2、强背向滑步推球的移、摆、蹬、收技术

2、发展推铅球专项力量素质。

难点:

1、学习掌握背向滑步技术的摆蹬配合技术。

篇7:《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原地侧向推铅球是中学教材的内容,也是学生体制健康重要的评价体系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和训练中,我发现原地侧向推铅球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并且学生对投掷项目也都不太热衷,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在成绩方面都较难改进和提高。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同学对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的理解不够,兴趣不浓,在技术上的理解出现误区。本次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快乐为主题”的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导”,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乐趣。

二、教材分析

投掷项目是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原地侧向推铅球是一项力量和动作速度相结合、以力量素质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成绩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在这三个因素中,出手初速度的改变,对推铅球成绩影响最大,它对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原地侧向推铅球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腰部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培养安全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体会“推”的动作,改正“抛”“扔”的习惯,难点是上下肢协调用力。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男生,共22人,年龄在17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具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和求知欲,同时具有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挑战、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在平时教学中,发现该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好,组织纪律强,具有互帮互学、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根据学生已有的投掷能力和知识水平,本单元共设计6课时,本节课为第2次课。本班学生已在上一节课学过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准备姿势和持球动作,对原地侧向推铅球的知识和技术有了初步了解和体验。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年龄特点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原地侧向推铅球成绩的因素,能正确阐述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和技术特点。

(二)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技术,发展身体协调性,提高力量素质。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五、教法与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采用讲解示范法、挂图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进行自学自练;采用分组比赛法,拓展到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学习体验技术。多种教法与学法合理渗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合作探究等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提高探究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约7分钟

采用提问法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安全,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内容、目标、要求。由教师带领学生绕地形慢跑热身,然后分成2个小组,小组长根据老师平时的徒手操自行组织自编自带徒手操练习,让学生积极思考、自创自编,培养创新和组织能力。

设计意图:起到热身、激发兴趣的作用,为学习主教材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准备,预防运动伤害。

(二)基本部分:约29分钟 教学中采用观看动作示范、挂图(教师通过百度图片搜索: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把学生分成铅球组、沙包组、手榴弹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练习,动作千姿百态,花样迭出。最后得出结论垒球掷的最远,铅球最近。随后还是分成铅球组、垒球组、手榴弹组三组进行练习,不过这次是让学生都用“推”的方法去推铅球、推垒球、推手榴弹。接着老师提问:采用推得方法3组的成绩变化 学生B说:“用了推的方法后垒球推得远度变近了。” 学生C说:“用了推的方法后手榴弹推得远度也变近了。”

学生D回答道:“老师,用了推的方法后,只有铅球推得远度变远了。” 老师问:“铅球用什么方法掷最远,最合理?” “是用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学生同声答道。“垒球、手榴弹呢?”

“是用扔的方法!”又几乎所有的学生同声答道。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进步,在比赛中合作、竞争,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同时教师也融入其中,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认真学习,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突破重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恢复整理部分:约4分钟

在教师的带领下听优美的音乐做冥想练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然后师生一起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外作业,通过百度视频、图片搜索提高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并进行课外锻炼和收还器材。

设计意图:促进身心放松,提高评价能力。

七、本节课的亮点

本节课在教学手段和场地设计上进行了改革创新,考虑到原地侧向推铅球的特殊性,练习时比较单调、乏味,若在教学过程不注意教学手段运用和场地设置的问题,那么将给教学带来困难。为此,我在教学时加入垒球和手榴弹做比较练习,设计有趣的游戏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通过本节课学习,将有90%以上的学生能了解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

2、预计本节课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为12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为10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70﹪左右。

九、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的投掷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2、投掷练习中,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导致受伤。因此,在学练前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练习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引导学生有序练习。

十、场地器材

田径场、铅球(3kg)3个、垒球3个、手榴弹3个、录音机1台、挂图4幅。

十一、教学反思

篇8:对滑步推铅球技术的认识和训练

第一,开始动作要自然,两肩与地面平行,躯干与大腿之间的夹角约50°。第二,滑步时下肢伸直,身体重心较平行地向后移动,上体几乎不做动作,左腿摆动低平。主要是膝及小腿做动作。左脚落地时,左腿大约170。不完全伸直。第三,收拉右腿动作快而协调,此阶段球的运行保持直线。第四,主要加速阶段,右侧在保持一定张力向前运动的基础上,首先轴转90°,然后投掷臂用力,出手角度35.5°左右,向前用力效果好。因此,训练过程中重视和强调的主要要求有:第一,充分发挥左腿摆动和右腿蹬收的力量,要特别重视和做到左腿摆动方向和两腿摆、蹬的协调配合;蹬收右腿时,右脚不能在地面上拖,以免增大阻力,但右脚又不能离地面过高,以免造成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第二,左腿要积极主动下压,左脚要有像撑竿跳高插竿那样的快速斜插动作,迅速取得双腿支撑。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快速加速节奏和迅速过渡到最后用力状态。第三,滑步结束后应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上体不能过早抬起,身体不能过早向左转(大部分运动员都很容易出现无意识地先向左转头,这样就造成出手点低,下肢不能充分用力,出手不能很好拨球)。铅球的投影点远离支撑点,要使肩轴和髋轴保持扭紧状态,以保持最后用力时有较长的推球工作距离。

根据以上几点要点和要求,训练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注意完整概念和动力定型的训练

推铅球是属于非周期性动作的结合,由一系列不同的单一动作组合而成。由于每个动作是依次完成的,在动作结构上形成相对独立、复杂、连贯和稳定性。在练习过程中,神经支配要比周期性动作复杂得多。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完整概念和直观感觉。主要通过讲解、示范、看录像、图片等方式,使运动员对滑步推铅球有一个正确概念和直观感觉,形象思维。其次,就是反复做徒手练习,通过做单一、小组合和完整动作,解决运动员用力顺序、速度和力量的结合等本体感觉。再次,就是加强辅助练习,通过定距离、定路线练习摆、蹬、收动作;定模式、模型做出手练习,来强化运动员的机体动感和动力定型。

二、动作速度的训练

在一定技术基础的前提下,铅球的飞行距离取决于推球瞬间的速度。没有快速动作是达不到效果的,所以在练习推铅球技术过程中应在如何快上下工夫。如蹬、摆动作的快速协调,左脚积极着地并积极“制动”,快速挺身并鞭打式地伸臂,伸臂后迅猛拨球等。这一连串动作是在快速中完成的,是速度和力量的结合。

三、技术力量的训练

推铅球的技术力量,来自肌肉收缩后产生的力量。从人体肌肉结构来看,肌肉收缩发力的特点是从大肌肉群开始并传给发力最快的中、小肌肉群。从推铅球的技术特点来看,技术动作的顺序是自下而上的,由右到左的协调配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强调髋部迅速向投掷方向转动式用力;强调左脚积极着地后的迅速蹬伸;强调身体的快速用力和鞭打式的挺身用力;强调左侧配合右侧用力,加大推铅球的工作距离。

四、左侧支撑的训练

左侧支撑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技术。在最后用力的刹那间,左腿积极进行爆发式蹬伸,不仅能增加铅球向上和向前的力量,而且能有效地使力量自下而上通过身体各环节用力,快速连贯地作用于铅球,既提高了铅球的出手高度,又保持了铅球飞行的合理轨迹。在训练过程中,应强调左脚的积极着地和脚着地的部位及方向;强调左膝向外的翻转和上体的充分扭紧;强调着地后的快速向上爆发式蹬伸;强调左臂和身体左侧的积极制动,使身体的力量和动作速度得到合理的发挥,取得较好的成绩。

篇9:浅谈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铅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环境采取最佳的教学方法,是铅球教学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统计归纳铅球教学方法,以背向滑步推铅球为例,对几种常用的铅球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拙见,以供学者们参考。

关键词铅球教学法方法分析

一、引言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1]。在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法当中,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应用较多。在学法当中,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与比赛法[2]等应用最多。一些新的教学法在实践中被应用,如:“表象教学法”、“卡片教学法”、“导引教学法”、“粗线条形象教学法”、“模糊教学法”、“反馈控制教学法”等等。本文就高校教学中常用的一些铅球教学法(如:“逆向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探讨。

二、分析

(一)逆向教学法

1.“逆向教学法”的定义及其意义

之所以叫逆向教学法是因为正常的教学顺序一般都是按照从该技术动作完成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而该方法是采用完全的逆向思维进行教学。学完并掌握了后面的动作(最后用力技术),即在学生知道如何完成后面动作的情况下,再教前面的动作(背向滑步技术),再把前后动作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心中”的后面动作(最后用力以及维持身体平衡)就会不自觉地起到作用,就会无形中利用了“后因前果”[3]。在有些情况下,把学习某一动作本身和强调已经掌握的后面动作结合起来有利于该动作本身的掌握,也有利于前后动作的相互促进。

2.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顺序

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步骤,在公体教学时,投掷项目学时较少,铅球的教学更少,需要合并教学环节,以完整教学为主,同时,可以穿插逆向教学的元素。可以按下列教学顺序教授:学习出手动作,学习蹬地转髋动作,并与出手动作结合起来→学习背向滑步动作,并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结合起来[4]。

针对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时数将增加,在逆向教学中,可以把一些教学步骤分解的更加详细。我们以“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中“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为例,教學如下:

第1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出手动作;学习徒手的模仿蹬地转髋;结合器材的出手动作练习与蹬地转髋动作练习,两者动作相结合起来的练习。

第2次课:复习徒手的模仿结合器材的蹬地转髋动作与出手动作相结合起来练习。

第3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并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和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出手动作并将三者结合起来练习。

第4次课:复习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的练习。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的练习。

第5次课:复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练习[5]。

3.逆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课程的安排可以清楚看出虽然说是逆向教学但是总体来说只是把铅球的教学过程用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在练习者的面前,从而让练习者更容易接受。但是并不违背人体的用力顺序和否定铅球的一些教学原理,逆向只是相对铅球教学中的一些单独过程而不是所有细节都要逆向,应根据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对背向滑步推铅球的七个时项并非全部逆向。

(二)分层次教学法

1.分层次教学法的定义与意义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6]。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法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投掷技术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实施体育素质教育,和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种改革与创新,是一种符合体育教学、以及现代教育特点的教学形式。

在铅球教学课堂上根据不同水平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的需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法,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学习,不但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对铅球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能够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能够达到一定水平。

2.“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对于铅球教学而言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为对于铅球的教学存在着太大的先天性的因素在里面。先天的身体素质差距对铅球的技术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必须全面加强教学方法的实施,大胆地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对分层次教学班的学生应该进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表现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比如可以以身体的强弱来进行分层次教学:对身体弱小者,将铅球重量降低,减少投掷的难度,并加强上肢和腰腹部的力量练习;对身体强壮的学生,可以加大投掷技术难度,强化动作技术细节及其连贯性,使其能够达到自动化程度。也可以根据投掷的远度来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样也可以以技术的优劣来进行分组教学等等。

在教学管理中,实施升降层次的规定,可以根据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掌握程度,将其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每层次最后2-3名学生降到下一层次,而前2-3名的学生升到上一层次,在高档的前两名学生可以定成学生骨干,帮助教师进行组织、纠正指导。在低档后几名的学生,应该重点加强辅导,提高练习指导次数,争取尽快改正技术,提高成绩。此规定在铅球教学中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但在进行升降调整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特别要注意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先肯定学生的优秀之处然后抱着为了达到更好的态度进行调整,考核可以不公开进行,层次的调整也可以逐步完成。

3.“分层次教学法”注意问题

要使分层次教学在铅球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因分层较多,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该对各层次学生都要兼顾到,千万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不然很容易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和厌学的情绪。

(2)体育教师要全面了解教学对象,这是分层次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各层次的组成要符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做好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层次的变更。

(3)各层次的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内容的选定与考核标准一定要是学生经过努力学习而能达到的标准,使学生有成功感和满意感,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三、小结

大学的铅球教学,首先应是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使学生基本掌握发展投掷力的手段、方法为终身体育服务。其次,教师也应结合有关理论,结合铅球这一运动项目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一反三,寻找出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目前,体育专业与公共体育学生的投掷教学基本还是竞技体育运动的那一套,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在体育专业学生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逆向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较适合,在公体的铅球教学中,由于教学时数较少,可以适合采用形象教学法、模糊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夏思永.体育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1-167.

[2]邓彩兰,任宝喜.对铅球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尝试[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5):8-9.

[3]潘明.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研究与实践[J].体育与科学.1999(6):17-19.

[4]朱飞.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5]白光斌.体育教育专业铅球技术顺进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2.2(4):96-97.

上一篇: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方案下一篇:啸秋中学处分补充条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