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团公司财务制度

2024-06-27

金融集团公司财务制度(通用6篇)

篇1:金融集团公司财务制度

贵州贵安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子公司

财务管理制度

(2014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司控股、参股子公司的管理,规范财务核算,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控股、参股所有子公司。本制度所称子公司是指公司根据总体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需要而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体的企业,公司依据章程、协议有权决定或影响其财务和经营决策,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收益。其设立形式包括:

(一)全资子公司;

(二)公司与其他公司或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的,公司控股51%以上(不含51%)或派出董事占其董事会绝大多数席位的控股子公司。

(三)公司依据章程、协议有权决定或影响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的参股子公司。

第三条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

人员,组织和开展本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第四条子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健

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真实记录

和全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五条各子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预算及成本管理体系,健全

财务预测、会计核算、监督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基础工作;

募集和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

供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

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第六条子公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必须根据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要求,及时填制真实、完

整的原始记录,确保会计核算原始资料的准确、有效、合法。

第七条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

作,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指标的分解落实和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考

核制度。

第八条建立财务机构内部的稽核制度,以明确经济责任,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规范、正确。

第三章 会计核算制度

第九条各子公司应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开展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第十条各子公司应按照公司规定的报表报送时间按时编

制并报送财务报表和提供有关会计资料。

子公司按照下列时间报送财务报表:

(1)月度财务报表:子公司于次月3日前完成并提供;

(2)季度财务报表:子公司于次月5日前完成并提供;

(3)财务报表:子公司于次月10日前完成并提供;

第十一条子公司应制定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非生产

性费用支出的管理制度,控股子公司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管理制

度须经金投公司有权机构(或有权审批人)审批,经子公司董事

会或董事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报金投公司财务资产部备案。

第四章 成本、费用管理

第十二条各子公司应按照总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要

求和确定的原则,结合本公司经营计划安排和管理的要求,及时

编制财务预算,并将财务预算上报公司财务资产部。

第十三条各子公司应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在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强调成本、费用指标及相关措施要落实到实处。要强化对成本、费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四条各子公司需建立各项支出的授权审批制度和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公司有关制度的规定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各子公司财务部门要严格把好费用审核报销关。

第十五条各子公司要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查明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五章资金、资产管理

第十六条各子公司应根据公司关于资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同时应根据本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要求编制、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掌握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实行动态分析,使有限的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第十七条各子公司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本公司内部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内部牵制制度,确保银行结算凭证

和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第十八条各子公司在实施资金管理中不得对外提供担保,不得对外出借资金,不得任意对外投资,以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确需担保或出借资金的需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并报公司备案。

第十九条各子公司应建立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做好出入库管理。财务部门需做好固定资产的部门、分类明细核算工作,实物管理部门需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电子台账做好固定资产卡片或电子卡片管理工作,年终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第二十条各子公司处置固定资产,应事先向公司股东报告,取得股东的同意后方可实施,处置方案报公司财务资产部备案。

第六章投资管理

第二十一条对外投资项目的确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提出可供选择的可行性方案,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决策。

第二十二条各子公司对外投资项目需经子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后报金投公司审批,各子公司应建立对外投资项目报告制度,便于金投公司进行管理。各子公司对外投资项目在具体实施时要加强日常管理、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各子公司在具体实施对外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涉及需为项目公司提供筹资担保时,应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建立担保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公司有关部门报告,经公司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七章 子公司的重大信息报告制度

第二十四条公司各子公司应依照公司的规定,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报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信息。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自公司董事长办公会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有关条款有金投公司具体办法规范的从其具体规定。

第二十七条本制度由公司财务资产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贵州贵安金融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5月27日

篇2:金融集团公司财务制度

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 [93]财商字第11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资本金和负债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四章 现金资产

第五章 放款

第六章 证券及投资

第七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八章 成本

第九章 营业收入、利润及分配

第十章 外币业务

第十一章 企业清算

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及财务评价

第十三章 附则

附件: 金融保险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金融保险企业的财务行为,促进各类金融保险企业公平竞争,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经依法登记注册,持有经营业务许可证,具有法人地位的银行、保险企业和其他各类非银行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一)银行。包括国家专业银行、区域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及其他综合性银行。

(二)保险企业。包括全国性保险企业、区域性保险企业、股份制保险企业、外资保险企业、中外合资保险企业及其他专业性保险企业。

(三)其他各类非银行金融企业。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各类财务公司以及其他从事信托投资、租赁、证券交易等业务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各类非银行金融企业。

上述企业附属的独立核算的非金融保险企业,分别按有关行业财务制度执行。

第三条

企业应在办理工商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的复制件。

企业发生迁移、合并、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其他变更登记等主要事项,在依法办理手续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有关的变更文件复制件。

第四条 企业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处理。

第五条

企业要认真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到原始记录的准确、完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加强内部各级单位的经济核算,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

第六条

企业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政、金融政策,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工作,有效地筹集和运用资金,增收节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检查和监督。第二章 资本金和负债

第七条

企业应当按规定筹集资本金。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等。

国家资本金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是指其他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个人资本金是指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其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外商资本金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以其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必须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企业据此发给投资者出资证明。

第八条 企业可以采取吸收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

采取吸收实物、无形资产方式筹集的资本金,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采取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本金,按照股票面值计价。

第九条

企业的投资各方必须按合同、章程和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地缴付资本金。投资者按照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协议的约定,分享企业的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投资者未按投资合同、协议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的,企业及其他投资者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十条 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经营期间,投资者除依法进行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

第十一条 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净收入),资产重估确认价值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计入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可以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

第十二条

在企业的资本金中,银行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30%,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50%。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企业的负债包括吸收的各项存款、各项借入资金、金融机构往来资金、各种应付(包括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和预收款项以及其他负债。

第十四条

企业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以及付费标准,并应适时合理调整负债结构,努力降低筹资成本。

第十五条 企业的负债均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发行债券按债券面值计价,实际收到的价款超过或者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冲减或者增加利息支出。企业发行债券发生的各种费用,应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摊玫成本。

第十六条 企业以负债形式筹集的资金,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计提应付利息,计入企业成本,实际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冲减应付利息。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包括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和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不具备上述规定条件的物品,作为低值易耗品。

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应当分类管理。

第十八条

企业固定资产按照下列原则计价:

(一)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二)购入的固定资产,以买价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企业用借款和发行债券购建固定资产时,在购建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款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等计价。

(四)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五)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价值加上改建、扩建发生的实际支出,扣除改建、扩建过程中产生的变价收入后的金额计价。

(六)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所附票据或资产验收清单所列金额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保险、安装等费用计价。无发票帐单的根据同类固定资产的市价计价。

(七)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九条 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企业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清理、报废和盘盈、盘亏、毁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条 企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或者发生固定资产产权转移、兼并、清算事宜时,均应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和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在建工程按实际成本计价。

第二十二条 在建工程发生报废或者毁损,在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的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施工的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者毁损的净损失,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在投入使用以后发生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三条

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按规定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后,按照决算数调整原估价和已计提的折旧。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规定采用分类折旧办法计提折旧,提取的折旧计入成本,不得冲减资本金。

第二十五条

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提取折旧:

(一)房屋和建筑物。

(二)在用的各类设备。

(三)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设备。

(四)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第二十六条

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一)已估价单独入帐的土地。

(二)房屋和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三)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

(四)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五)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六)提前报废和淘汰的固定资产。

(七)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

(八)国家规定其他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第二十七条

企业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按季(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和分类折旧年限(或规定的总工作台时)计算确定。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至5%确定,个别企业某些固定资产净残值比例低于3%或高于5%的,由企业自主确定,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见附表)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第二十九条

固定资产的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技术进步较快或使用寿命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固定资产,经财政部批准,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100%/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二)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

1.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2.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工作台时数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100%/折旧年限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净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100%/(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有权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在开始实行前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须在变更以前,由企业提出申请,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

第三十条 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计入当期成本。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的,可以采用待摊或者预提的办法,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第四章 现金资产

第三十一条

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库存金银、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存放中央银行与同业的款项以及其他形式的现金资产。

第三十二条

库存现金必须做到帐面余额与库存金额相符,企业应认真做好现金的保管、押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发生的出纳长短款、结算业务的差错款等,按照规定程序,分别计入企业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三十三条

企业发生金银、外汇买卖时,因价格、汇率变动与帐面原值的差额,列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因迟交或少交准备金而造成的加息,在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支付。第五章 放 款

第三十五条

企业放款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放款的发放、项目管理和监督的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按期回收放款的本金和利息,同时接受金融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

企业放款本金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并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应收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七条 贴现放款按贴现票据的面值计价,利息和手续费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八条

企业发放的抵押放款,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依法对抵押物进行处理后取得的净收入,高于放款本金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低于放款本金的部分,按规定程序报批后,从提取的呆帐准备金中核销,应收利息与实收利息的差额从坏帐准备金中冲减。

第三十九条 企业办理租赁业务按下列规定处理:

办理融资租赁的租赁资产以总成本计价,包括租赁资产的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等。企业收取的租赁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办理经营租赁的租赁资产按原值计价,企业在办理租赁业务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条

对于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的放款,企业要认真查明原因。有担保人的放款要依法追究担保人的责任;对因本企业工作人员过失或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放款损失,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一条

企业逾期(含展期后)半年以上的放款作为逾期放款,其中逾期(含展期后)三年以上的放款,作为催收放款管理,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实际收到的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二条

企业发生的呆帐放款要按规定的核销条件、核销办法和审批权限从呆帐准备金中核销,呆帐准备金仅限于核销放款本金,其应收利息已计入损益的冲减坏帐准备金。第六章 证券及投资

第四十三条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可以采用购买有价证券或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企业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企业不得以国家授予的经营特许权对外投资,也不得在成本或者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对外投资款,企业对外投资不得挤占应上交国家的税金和利润。

第四十四条 企业的对外投资按投出时实际支付或者经评估确认的金额计价。

企业购买有价证券,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发放股利或应计利息的,应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应计利息计价。

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须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投出的资产进行评估并按评估确认后的价值计价。

第四十五条 企业购买的有价证券按经营目的不同,分为投资性证券和经营性证券。投资性证券是指企业以长期持有,到期收回本息,以获取利息或股利为目的而购入的有价证券。经营性证券是指企业通过市场买卖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购入的有价证券。

第四十六条 企业出售经营性证券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出售经营性有价证券实际收到的价款与帐面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七条 企业购入投资性证券按有价证券面值和规定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分期计入损益。

企业中途出售投资性证券的实收款项与帐面成本和应收利息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八条 企业购入折价或溢价发行的债券,实际支付的款项与票面价值的差额,应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冲减或增加债券利息收入。

第四十九条

企业对外投资分得的股利或利润,计入投资收益,并按规定交纳或补交所得税。

企业依据合同、协议规定到期收回或因被投资企业清算而收回投资额与帐面价值的差额,如为净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如为净损失,冲减投资风险准备金。

第五十条 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和购买股票方式进行长期投资,对被投资单位没有实际控制权的,对外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要按其所占比例增加对外投资。企业收到分来的投资收益时,相应减少对外投资。第七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五十一条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非专利技术等。

第五十二条

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一)投资者作为资本或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二)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三)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所附单据或参照同类无形资产市场价格计价。

(四)自行开发并已取得法律承认的无形资产,按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成本计价。

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帐。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的计价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确认。

第五十三条

无形资产自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成本。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法律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二)法律无规定有效使用期限,企业合同或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按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

(三)法律、合同或企业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的受益期限确定。

(四)受益期限难以预计的,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

第五十四条

企业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计入企业的其他营业收入。

第五十五条 企业的递延资产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开办费是指企业及其设立的分支机构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印刷费、律师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净损失等支出。

应由投资者负担的费用支出,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筹建期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等不得计入企业的开办费。

开办费自企业营业之日起分期摊入成本,摊销期不得短于5年。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有效租赁期限内分期摊销。

第五十六条

企业的其他资产包括冻结存款、冻结物资以及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等。第八章 成 本

第五十七条

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支出,包括各项利息支出(含贴息)、赔款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各种准备金以及有关支出,按规定计入成本。

第五十八条 企业的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息支出。指企业以负债形式筹集的各类资金(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资金),按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提取的应付利息。

(二)赔款支出。指保险企业因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按保险合同规定支付给投保人的赔款。

(三)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指企业联行、企业与中央银行及同业之间资金往来发生的利息支出。

(四)固定资产折旧费。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五)手续费支出。指企业在办理金融、保险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支出。其中企业支付给代办储蓄、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的手续费按下列规定掌握:

1.代办储蓄手续费按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的1.2%之内控制使用。应付代办手续费一律以代办单位(或人员)吸收储蓄存款的上月平均余额为基数,划分档次,分档计付,控制比例随余额的增加相应递减。代办储蓄平均余额应扣除银行职工在代办储蓄业务中从事吸储、复核和管理工作应分摊的储蓄存款余额。

2.代办保险业务手续费按代办保费收入的规定比例控制使用。其中,国内险种业务为5%(不含农业种植、养殖两业险),人身险种业务为4.5%,涉外险种业务为4%,农村种植、养殖业险种业务为7%。具体险种比例由企业根据代理业务范围和不同险种,按照专职代办高于兼职代办、农村代办高于城市代办、分散险种代办高于集中险种代办的原则统筹核定。

(六)业务宣传费。指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业务宣传费在营业收入(扣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的规定比例内掌握使用。其中,银行为2‰,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为5‰。

(七)防灾费。指保险企业为加强参加保险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所支付的专项费用。保险企业支付防灾费的标准,财产险按其保费收入的1.5%控制使用,人身险按其保费收入的1%控制使用。

(八)业务招待费。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业务交际费用。业务招待费在下列限额内掌握使用:全年营业收入(扣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下同)在1500万元以内的,不超过5‰;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万元,不足50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全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不足一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2‰;全年营业收入超过一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1‰。

(九)外汇、金银和证券买卖损失。

(十)各种准备金。企业的各种准备金包括呆帐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保险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坏帐准备金。

1.呆帐准备金。呆帐准备金自1993年起按企业年初放款余额的6‰全额提取,从1994年起每年增加1‰,直至历年结转的呆帐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放款余额的1%为止。从达到1%的起,呆帐准备金改按年初放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

2.投资风险准备金。从事投资业务的企业,每年可按上年末投资余额的3‰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年末余额达到上年末投资余额的1%时,实行差额提取。

3.未决赔款准备金。保险企业可在年末按最高不超过已发生未决赔款额的100%提取,下年初冲减企业成本,已决赔款列入赔款支出。

4.坏帐准备金。企业可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提取坏帐准备金,用于核销企业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

企业的坏帐损失是指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

企业当年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上一年计提的坏帐准备金部分,计入当期成本;收回已确认核销的坏帐损失,增加坏帐准备金。

不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计入企业成本。

企业的应收帐款包括应收利息、应收保费、应收租赁收入等。

(十一)业务管理费。包括: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卫费、保险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公杂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理赔勘查费、职工工资、差旅费、水电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税金、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不包括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其他资产摊销、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取暖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绿化费、董事会费等。

职工工资是指在职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劳动保险费是指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含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基金)、易地安家补助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葬丧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以及实行社会统筹办法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退休统筹基金。

待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差旅费标准由企业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税金是指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应在成本中列支的税金。

审计费是指企业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查帐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

咨询费是指企业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支付的费用。

企业的低值易耗品可以一次或分期摊销。

绿化费是指企业内部绿化发生的零星支出。

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方面的开支。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工会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拨交工会使用。

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开支。

董事会费是指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其成员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第五十九条

企业的业务宣传费、委托代办手续费、防灾费、业务招待费一律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第六十条 企业需要待摊和预提的费用,由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待摊费用的摊销期一般不超过一年。预提费用当年能结清的,年终财务决算不留余额;预提期长,需跨使用的,应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六十一条

企业的下列开支不得计入成本:

(一)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二)对外投资支出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包括支付的优先股股利和普通股股利。

(三)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罚息、违约金、赔偿金,以及企业赞助、捐赠支出。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

(五)国家规定不得在成本中开支的其他支出。

第六十二条

企业的成本核算,要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第六十三条 企业的成本核算,要以季(月)、年为成本计算期,同一计算期内的成本与营业收入核算的起讫日期、计算范围和口径须一致。第九章 营业收入、利润及分配 第六十四条 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保费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

利息收入是企业各项放款的利息收入(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等。

保费收入是企业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收入。

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是企业联行以及企业与中央银行和同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发生的利息收入、利差补贴收入等。

其他营业收入包括追偿款收入、分保费收入、租赁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外汇买卖收入、金银买卖收入、手续费收入、证券发行及买卖收入、无形资产转止净收入、代保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第六十五条

企业应在各项业务合同签订以后,在规定的计算期内按应计收入的数额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或者在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权利的凭证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第六十六条

企业利润总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成本-提转责任准备金差额

投资收益包括企业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等。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本企业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没收入、罚款收入、出纳长款收入、证券交易差错收入、因债权人的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本企业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和毁损报废的净损失、出纳短款、证券交易差错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校经费支出、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提转责任准备金差额是指保险企业当期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与同时转回的上年同期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之间的差额。责任准备金分别按下列规定提转:

1.损益核算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类非人身保险业务,企业可按当期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下一同期转回。

2.损益核算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类非人身保险业务,在业务未到结算损益时,企业在年终可按业务营业收支余额提取责任准备金,同时转回上提取的责任准备金。

3.人身保险业务由企业根据承担保险期内的责任和业务部门精算的结果,提取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下一转回。

第六十七条 企业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的利润在所得税前弥补,下一利润不足补,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5年内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弥补。

第六十八条 企业利润总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六十九条

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应按如下顺序分配:

(一)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以及中央银行对企业因少交或迟交准备金的加息。

(二)弥补企业以前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减弥补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向投资者分配。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按下列顺序分配:

1.支付优先股股利。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的决议提取和使用。

3.支付普通股股利。

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提取税后利润5%的法定公益金。

第七十条

企业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但股份有限公司在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按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第七十一条

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时,以转增后留存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少于注册资本的25%为限。

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第十章 外币业务

第七十二条 企业的外币业务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用记帐本位币-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存款、放款、外汇买卖及往来结算等业务。

外币业务量较大的企业应实行外币分帐制,平时以外币记帐,每期终了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不实行外币分帐制的企业,应随外币业务的发生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

第七十三条 企业办理外汇买卖业务发生的外汇买卖差价,计入当期损益。

第七十四条 企业收到投资者的外币投资,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折合记帐本位币与投入时的外汇牌价折合记帐本位币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

第七十五条 企业发生的与购建固定资产直接有关的汇兑损益,在资产交付使用前或办理竣工决算前,计入资产的价值;在资产交付使用或办理竣工决算后计入当期损益。

第七十六条 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失与汇兑收益相抵后,如为净损失,计入企业的开办费。如为净收益,自营业之日起按不短于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也可留待弥补以后发生的亏损,或者留待并入企业的清算损益。

第七十七条

企业各种外币项目的期末余额,按照期末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实行外币分帐制的企业,按外汇买卖多缺余额计算,计入当期损益;不实行外币分帐制的企业,按照期末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的记帐本位币金额与帐面记帐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第十一章 企业清算

第七十八条

企业宣布终止时,应当成立清算机构。清算机构在清算期间负责制定清算方案,清理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企业的债权、债务;向投资者收取已认缴而未缴纳的出资;清结纳税事宜以及处置企业的剩余财产。

第七十九条

清算企业的财产包括宣布清算时企业全部财产以及清算期间取得的资产。

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相当于担保债务的部分,不属于清算财产,担保物的价款超过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部分,属于清算财产。

清算期间,未经清算机构同意,不得处置企业财产。

第八十条 清算财产的作价一般以帐面净值为依据,也可以重估价值或变现收入等为依据。

第八十一条 企业清算中发生的财产盘盈、盘亏、变卖、无力归还的债务或者无法收回的债权,以及清算期间的经营收益或损失等,计入企业清算损益。

第八十二条

企业在宣布终止前六个月至终止之日的期间内,下列行为无效,清算机构有权追回其财产,作为清算财产入帐:

(一)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处理财产。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

(五)放弃自己的债权。

第八十三条

清算费用从现有财产中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包括法定清算机构成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公告费、诉讼费及清算过程中所必须的其他支出。

第八十四条

企业的清算财产支付清算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

(二)应缴未缴国家的税金及其他款项。

(三)尚未偿付的债务。

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债务的,按比例清偿。

第八十五条

企业清算终了,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损失、清算费用的部分,依法缴纳所得税。清算完毕后的剩余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原则处理:

有限责任公司,除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的出资比例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按优先股股份面值优先分配,优先股股东分配后的剩余部分,按普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分配;如不能全额偿还优先股股金时,应按各优先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分配。

第八十六条 企业清算完毕,清算机构应当提出清算报告,并编制清算期内收支报表,连同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报告,一并报送主管财政机关。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及财务评价

第八十七条

企业应当定期向主管财政机关等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八十八条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及其他附表。企业应当按季(月)编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应列示企业在报表日所有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类别与金额,资产负债表要符合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加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损益表应当充分揭示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及分配情况。必须提供营业收入、成本、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税款等数据。

财务状况变动表应当揭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财务状况的变动和现金流动,要求反映企业营业所得资金或营运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以及企业的重大财务活动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他附表包括利润分配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表、资本变动表等,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编报。

企业汇总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一律折合为人民币。

第八十九条

企业的财务状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业务经营情况、利润实现及其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及周转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各项财产物资的变动情况等。

(二)某些主要项目采用的财务会计方法及其变动情况和原因;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期内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为正确理解财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企业财务报告应于终了后按规定期限,连同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查帐报告一并报送主管财政机关。

第九十条

企业应对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

(一)经营状况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资本风险比率、固定资本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100%/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企业本身各种存款、短期放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资本风险比率=逾期放款×100%/资本金

3.固定资本比率=固定资产净值×100%/资本金

(二)经营成果指标,包括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赔付率。

1.利润率=利润总额×100%/营业收入

2.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100%/资本金

3.成本率=总成本×100%/营业收入

4.费用率=业务管理费×100%(营业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

5.赔付率=赔款×100%/保费收入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述指标以外的指标进行考核分析。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九十一条

本制度由财政部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九十二条

企业可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本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各部门、各地区不再另行制定财务制度。

第九十三条

本制度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 金融保险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房屋及建筑物

一、房屋 折旧年限

营业用房 30-40年

非营业用房 35-45年

简易房 5-10年

二、建筑物 15-25年

机器设备

一、机械设备 10-14年

二、动力设备 11-18年

三、通讯设备 5-10年

四、电子计算机 3-10年

五、电器设备 5-10年

六、安全保卫设备 5-10年

七、办公及文字处理设备 5-8年

八、医疗设备 6-12年

交通运输设备

一、专用运钞车 4-7年

二、其他运输设备 6-12年

老土制作

篇3:金融集团公司财务制度

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财务公司雄厚的资金资源,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解决集团“存贷双高”问题, 更好地发挥财务公司的金融机构优势呢?笔者认为, 通过控股股份制银行、保险经纪公司等方式, 以财务公司为平台构建金融控股公司,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优势, 突破财务公司业务瓶颈, 为财务公司各成员单位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贴心的金融服务。

一、财务公司发展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的途径和可行性

根据《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 (1992年2月,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协会联合发布) , 金融控股公司指“在同一控制权下, 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 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实现混业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 也是一种追求资金投资最大化、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资本运作形式。

(一)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为构建金融控股集团提供法律基础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九条: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 可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从事以下业务:

1. 经批准发行财务公司债券;

2. 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

3. 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即《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明确了财务公司可从事对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保险机构等的股权投资,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运用自有资本向其他金融机构投资方面也没有太多限制, 因此,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成为财务公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可能性的政策依据。

(二) 企业集团的品牌效应增加了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能性

据统计, 世界500强企业集团中, 有80%的企业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 而在我国, 财务公司成为各大型企业集团进军金融领域, 以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最佳切入点与组织形式,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的产物, 国家“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配套政策之一。企业集团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增加了财务公司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能性, 提高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影响力。

(三) 金融机构分类监管的进一步深化为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带来机遇

当前,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已在逐步放开, 财务公司现有业务范围已经初步, 具备开展混业经营的条件, 相关监管审批的逐步放开, 有助于财务公司的多样化发展。

二、财务公司发展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

企业集团拥有成立金融控股集团的充足资源, 财务公司服务于集团产业, 并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 具有将金融控股公司作大作强的雄厚实力。同时, 财务公司因不具备人行支付系统号, 无法直接开展结算业务, 只能依托各家商业银行的支付系统平台开展支付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如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财务公司相关结算业务可依托控股商业银行受理, 相关结算费用可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循环, 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整体实力的提升。

(一) 金融控股集团有助于拓宽财务公司资金渠道

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集团公司和集团公司成员投入的资本金;二是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在财务公司的存款。控股商业银行则可将业务拓展到企业集团外, 并且全面开展对公存款及对私储蓄业务,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为中铁实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金融支持。

(二) 金融控股集团能够突破财务公司贷款规模限制

财务公司对成员单位的贷款规模受其注册资本限制, 无法足额满足成员单位数目众多的贷款需求, 金融控股公司则能成功突破信贷瓶颈, 由控股商业银行在存贷比范围内开展融资业务。目前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最高存贷比为75%, 而且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资金来源, 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成员单位的融资需求。

(三) 金融控股公司为成员单位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受《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限制, 只能提供管理办法规定的金融服务, 无法全面满足成员单位的金融需求;同时, 由于部分业务仍依赖商业银行, 成员单位不得不平衡与银行间的关系, 只能将部分资金存放财务公司, 造成财务公司资金来源受限。金融控股公司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由控股商业银行提供品种齐全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为成员单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 全面提升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和内部风险控制水平

企业集团控制着不同的金融业领域, 有效防范了集团内企业风险的传播, 提高了专业管理的水平, 可以通过统一整合资源, 构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达到规模经济, 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财务公司成为金融控股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困难

我国金融市场还在外在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 金融创新也明显落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企业集团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 财务公司发展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制约了财务公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目标。

(一) 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 法律、法规并未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明确定义和规范, 学界也多次建议制订《金融控股公司法》, 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大 (集团) 总公司董事长唐双宁再次建议, 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 规范和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健康发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 使实践中已经出现的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名正言顺;确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架构, 防止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明确资本充足性要求, 规范集团资本管理。

(二) 财务公司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力度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金融体系、信用体系缺乏多样化管理措施, 这些都是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不利环境影响。例如, 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规定财务公司吸收存款需要向人民银行缴纳一定的存款准备金, 但财务公司吸收存款存放商业银行部分, 已作为商业银行吸收存款, 已纳入缴纳存款准备金的基数, 故此部分存款实际上缴纳了双重准备金, 降低了财务公司的资金利用率, 不利于财务公司的快速发展。

(三) 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定位制约财务公司的发展

作为中国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 财务公司的正确定位决定了其发展方向, 同时, 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产业的发展唇齿相依, 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定位至关重要, 财务公司应与集团公司管理模式接轨, 建立支撑产业发展的金融平台。集团公司根据产融结合发展战略要求, 应对财务公司金融股权投资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赋予财务公司构建金融平台的重要职能。同时, 财务公司也应强化其资本实力, 通过并购、新设等方式, 进行金融股权投资, 实现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控股目的, 拓展金融资源、完善金融平台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满足集团公司金融平台建设要求。

摘要: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财务公司雄厚的资金资源, 提高资金效率, 更好地发挥财务公司的金融机构优势?本文提出集团财务公司发展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的设想, 分析了可行性和优势, 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

关键词:财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篇4:金融集团公司财务制度

关键词:银行 ;财务制度; 内部管理; 创新突破

一、银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认识

宏观上看,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决定者。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银行财务部门的报告程序、会计核算以及监督审核的多种职能,在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内占据重要地位。据调查,我国大部分中小银行缺乏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导致财务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失效及权力过度的集中等现象,给银行造成严重的干扰。

目前,我国很多民营银行以及中小型银行均停留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上,据调查,财务部门大部分工作人员认为银行的资金根本不存在什么风险,这充分说明了财务人员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加上财务部门政策缺乏科学性、财政资金结构管理不合理以及财政内部财政关系不融洽,均是造成银行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等。

二、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的财务活动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银行亏损的可能。造成银行风险的因素主要是客观因素与人为因素等。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济发展,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十分重要。

强化银行高层主管的风险意识。银行高管是银行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并进行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文化知识传递,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银行内部的经营层必须具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方式,以此提高银行经营者工作运营的管理能力,同时增强银行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为银行财务管理正常进行提供良好的保证。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财务风险管理工具。银行风险管理工具的合理应用要求银行内部控制必须加强银行制度、工作人员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管理和规范,促使银行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银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银行分部的管理。银行利用内部控制对分部的财务信息、资金管理以及财务分配等方面进行规范,减少银行财务风险的发生。

强化银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银行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一个银行内部的领导者,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对银行的发展、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加强银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银行能够持久的运营下去,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银行内部控制如何有效科学的设置

银行内部控制主要通过对现金流量编制预算、现金流通数量来了解银行的资金输出量的,或者通过筹集资金,资金回收等一系列资金活动来实现银行内部控制对银行内部的资金流通、资金使用的决策以及执行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规范的,确保银行内部财务部门的资金能够进行安全流通。此外,还需加强银行的成本目标的管理,并对资金量预算等多方面对银行进行银行内部控制,运用预算执行的情况发现银行内部控制与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以确保银行财务全面预算的严格性。

银行内部控制机制逐渐完善。银行均是存在于某种特定的控制环境内,因此,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有利于银行的发展。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的科学化管理体系控制体系,用来优化银行目标管理与银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是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持续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

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工具多样化。目前,部分银行均是通过内部控制来规范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工具使用,比如,某些民营银行在贸易中产生大量支付资金,为了避免对银行造成一定的资金损失,可采取分期付款来降低银行财务风险。

四、加强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策略和重大意义

银行财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内部审计工作的力量。因此,如何使审计工作在银行财务管理中发挥作用,是我们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将内部审计写入企业文化,使其具备一定高度。银行内部审计是银行内部的一种经济监督方式,具有积极可行的现实价值,职能加强,不能削弱。因此,银行内部应当将内部审计制度落实在企业文化之中,使其具备一定高度,在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总括性的指导作用。这样,银行的工作人员就会对审计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努力执行好各项内部审计制度,大力配合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可以采取召集讨论会或个别谈话的方式,分析当前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形势,使工作人员发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看法和意见,以便及时改变思路,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确保审计工作良性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是一项单纯的机械性的工作,其融合了很多领域的技能,比如财务、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沟通、管理、组织能力等。因此,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以顺利应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准。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可以也可适时组织培训,对更新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用知识武装本领,用知识指导业务。同时,应当定期组织内审人员观看相关廉政教育片,时刻警醒他们要廉洁自律,对自身的工作树立责任心,公正感。

呼吁对内部审计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为银行财务管理亮起绿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银行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银行也应当着重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蓝本,建立健全更为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外部保护,银行规章制度为内部保护的局面,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双重保护下全面铺开,使其更好的为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有必要号召内审人员着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内审工作总是与法律责任挂钩,违反审计原则和制度,必然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积累运用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是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以便平衡各项财务收支工作,落脚点则是努力完成银行社会效益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因此,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一定要秉承“科学良好的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捷径”的观念,在工作中善于摸索和总结经验,在利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后,往往会事半功倍。另外,银行在管理层面可以建立沟通机制,鼓励员工及时与领导沟通交流,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给领导,实现及时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加强银行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审计制度是很有必要,银行必须清醒地看到内部控制度以及财务风险控制在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现实价值。因此,银行应该在实践中积极寻找加强我国银行化解金融风险和内部审计的策略和方法,使其更好地为服务于银行财务管理,使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实现。

篇5:金融集团公司财务制度

前 言

为了加强财务部门内部控制,防范财务管理中的差错与舞弊,提高我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参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I

目 录 适用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1 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2 5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3 6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5 7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6 8预算、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6 9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7 10风险内部控制.....................................................................................................................................8 11内部报告控制.....................................................................................................................................8 12监督检查.............................................................................................................................................8

II 1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部”)本部、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2 引用标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2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2.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3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3.1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3.1.1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3.1.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我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3.1.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单位及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3.2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2.1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3.2.2会计内部控制约束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会计内部控制的权力。

3.2.3会计内部控制涵盖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3.2.4会计内部控制保证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2.5会计内部控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3.2.6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3.2.7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3.2.8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4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

4.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4.2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5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5.1岗位责任制

5.1.1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任何单位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5.1.2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必须实行钱账分管: 5.1.2.1货币资金实物收付及保管只能由出纳负责处理;

5.1.2.2出纳不得兼任财务稽核、出纳不得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出纳不得兼任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5.1.2.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应由办理银行结算业务的出纳以外的人编制。

5.2内部控制环节 5.2.1授权审批

5.2.1.1公司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5.2.1.2坚持月度资金平衡会制度,每月末向总会计师汇报本月资金流向。

5.2.2账户管理

5.2.2.1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账户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设立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支票的遗失与盗用。

5.2.2.2银行账户的开立和注销必须取得公司总部计划财务部的书面授权,严禁各单位私立账户,禁止各种形式的账外资金,禁止私设“小金库”。5.2.3印鉴管理

5.2.3.1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由其授权的人员保管。

5.2.3.2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5.2.3.3对每一次使用印章都作记录,印章必须与支票签发设备分开存放。

5.2.4库存现金管理

5.2.4.1库存现金按规定限额执行,现金余额超过2-3天正常使用量的应及时送存银行。5.2.5.2现金收入不得坐支。

5.2.4.3出纳应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财务部负责人应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出纳每天对现金应进行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相符,如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向财务部负责人报告,做出处理。

5.2.4.4建立月末现金盘点制度,并与账上现金核对一致。5.2.5银行存款管理

5.2.5.1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

5.2.5.2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人员应在月初3天内直接从银行取得上月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调节。

5.2.5.3对于未达账项,应逐笔查明原因。连续两个月未达款项以及金额超过5万元的未达账项,应及时上报财务部负责人。6 主营业务的内部控制

6.1各种营业收入应及时入账,不得设置账外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对于应收款项应建立账龄分析制度及逾期催收制度,清理未果的应及时上报领导及上级单位。

6.2计划财务部督促业务部门加紧应收账款的催收。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6.3计划财务部对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需及时报告决策机构,由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为坏账。对发生的各项坏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做出处理。

6.4计划财务部对注销的坏账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注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账。

6.5业务部门应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7 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

7.1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 7.1.1请购与审批; 7.1.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7.1.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 7.1.4采购与验收;

7.1.5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7.1.6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7.2物资及固定资产严格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等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保证手续齐全,依据充分;

7.3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应尽可能取得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特殊原因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必须经过财务负责人的许可。7.4在办理报销和结算业务时,涉及增值税进项税的事项,相关管理专责应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凡不符合认证要求的发票必须退回原单位重新开具。审核通过的专用发票应在次日内传递给税务专责进行网上认证。无法通过网上认证的发票,应在确认无法认证的当日及时通知对方单位重新开具,同时通知相关管理专责和出纳暂停付款。预算、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

8.1加强资金的预算控制。规范预算的审核与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审批。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所有预算外资金的支付必须办理预算追加手续。

8.2加强成本的预算控制。严格执行预算指标,成本管理专责应对所报销项目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报财务负责人审批,对于特殊付款项目或超预算指标项目应说明原因并做好备查记录,以便向财务负责人汇报并说明情况,保证成本指标有计划、分步骤、按进度完成。9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

9.1实物资产的购置必须按照预算,经过请购、批准、订购、验收、货款结算等环节。9.2 实物资产购置的各个环节依据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的相关规定执行。

9.3实物资产至少每年盘点一次,计划财务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进行。10 风险内部控制

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11内部报告控制

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具体按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12 监督检查

12.1公司总部对各环节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

12.2检查的内容包括:是否按要求设置岗位、不相容职务是否分别设置;是否按照权限进行审批,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无审批挂账和付款现象;内部稽核制度是否严格按要求执行;其它不符合内控制度的行为。

12.3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薄弱环节,必须要求其限期整改,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错误及舞弊现象,按要求进行通报或按组织纪律进行处理。13附则 13.1 本制度由公司总部计划财务部制定、解释和修改。

13.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3.1本办法解释权归属公司总部计划财务部。

13.2 本办法与本公司在此之前下发的其他财务管理制度有不符之处,按照本办法执行。

13.3 本办法未尽事宜,可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级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

篇6:金融公司制度范本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工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体系,结合本企业现阶段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工资管理制度。

第二条:薪酬体系指导思想:通过建立符合公司现阶段发展需要的薪酬激励体系,在企业内部引导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第三条:薪酬体系设计原则:实行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以岗定薪、强化员工责、权、利意识。

第四条:公司实行保密工资管理,员工应对自己的工资情况保密,严禁向他人泄露,对因泄露个人工资情况造成不良影响,公司将追究其责任。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纳入工资层级管理体系的所有员工。

第二章 工资体系

第六条:工资结构

n 工资构成:现阶段公司本工资体系包括岗位工资、津补贴、奖金三部分,具体介绍如下:

Ø 岗位工资:根据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分别确认各岗位工资数额;

Ø 津补贴:是指企业内部规定的各类津贴,如饭补、通讯补、交通补贴等;

Ø 奖金:是与任职者、所在部门及公司的整体业绩密切相关,体现了公司为“业绩和能力付薪”的设计理念。

n 岗位系列划分:为有利于公司团队的培养和稳定,结合行业薪酬特点,同时也为体现岗位的激励导向、保证体现岗位激励的有效性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不同岗位性质、特点设置不同的岗位,公司岗位分为二大层级:管理层系列、执行层系列:

Ø 管理层系列:

² 公司总裁、副总裁、总监;

Ø 执行层系列:

² 部门经理、主管、专员。

n 工资结构:根据公司现阶段实际情况,公司工资结构包括岗位工资+补贴+奖金。

Ø 整体结构:按上述工资构成划分标准,整体设置如下:

岗位工资标准表

管理层级岗位

层级岗位名称工资收入带宽

12345

管理层B2-1董事长3000034000380004200045000

B2-2总经理1400017000200002300026000

B2-3副总经理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

执行层C2-1部门主管600070008000900010000

C2-2技术人员25003000350040004500

n 注:红色数字为此岗位工资的中心基准值

n 工资计算:根据上述工资结构,员工月度工资、年度工资及奖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薪=各月工资收入之和+津补贴

=月岗位工资×12+奖金+津补贴

第七条:岗位工资

n 岗位工资是工资体系的构成部分,是公司对员工基本价值的认可和体现,同时也符合公司“以岗定薪”的原则。

n 岗位工资层级设计:综合分析现有岗位、人数、现有工资体系及公司近中期发展需求,并进行设计。

第八条:补贴:是指企业参照行业内企业的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补贴,是指交通、午餐、通讯补贴等三项。

第九条:补贴标准

n 交通补贴:

1、 交通补贴标准的分类原则

(1) 公司配备车辆人员,不享受此补贴;

(2) 公司职员自带车辆;

(3) 公司职员不带车辆;

(4) 享受交通补贴的员工,公司不再报销任何市内所发生的交通费用。

2、 交通补贴标准划分

职员级别自带车辆(元/月)不带车辆(元/月)

总裁25001200

副总裁1500800

总监100

经理800400

主管500250

专员300150

3、 如果员工自带车辆需要与公司签订《车辆使用协议》,在没有签订之前按照不带车辆发放。

n 午餐补贴:20元/天,按照员工实际出勤天数计算。

n 通讯费补贴:通讯费补贴是针对公司业务需要而设立的,因此享受通讯补贴的员工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标准如下:

总裁:1000元/月、副总裁:600元/月、总监:400元/月

经理:300元/月、主管:200元/月。

第十条:奖金

n 为完成公司制定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当年度经营目标,公司会在本年度末将下年度的经营目标下发给部门或者个人,每年年底根据本目标的完成情况发放奖金,如果连续两个年度部门或者个人未能完成指标,公司有权做出解散部门、辞退部门成员等措施,奖金发放的相关制度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加班处理

n 公司原则上不主张员工加班,因特殊工作需要节假日加班时,经所在部门经理认可,报公司总裁批准,可以采用调休的方式处理。

第三章 工资计算及给付

第十二条:工资计算

n 年度结算薪酬期间从1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止,正式员工月工资计算期间为从本月1日到本月30日(或31日);

n 员工工资为税前工资,按国家有关规定,公司将从员工工资中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各类社会保险费用、按照公司相关考勤规定扣减的薪酬、其它国家或公司规定的款项等个人应承担缴纳的部分,剩余部分发放给员工;

第十三条:工资发放

n 发放方式:工资既可直接将工资(含奖金、津贴)全部汇入员工的银行帐户或直接采取发放现金的形式,也可两者同时结合,由企业自行确认;

n 月度工资发放时间:

Ø 正式员工的工资原则上实行月工资制,于当月发放工资,上月的考勤作为当月工资发放的依据,工资发放日为每月10日;

Ø 工资支付日如遇到国定假日或双休日时,则提前一日发放,若遇连续假期时,则在销假上班后第一个工作日发放;

Ø 因不抗拒原因而无法按期支付工资时,须于支薪日前10个工作日通知公司所有员工,并公告变更后的支薪日期。

第十四条:特殊情况工资处理

n 工资发放差错处理

Ø 因虚报导致误算超额领取工资时,须在发现后立即退还;

Ø 因其他原因导致误算的工资,公司在员工下月的工资中进行调整;

Ø 员工对个人工资如有疑问,可向人事行政部查询自己工资信息。

n 员工离职工资处理

Ø 工资计算期间员工被解雇或申请离职时,工资支付截止日期以办理离职手续完毕日期为限;

Ø 工资结算:岗位工资和津贴依据当月出勤日数乘以日岗位工资与日津贴计算;

Ø 对于员工向企业预支、赔偿金、借款、违约金等单方面的欠款,员工需按照约定赔付,否则企业将以工资抵扣;如若员工在此期间离职,欠款尚未偿付,企业具有追索权及扣留员工离职证明的权利,直至完全偿付;

Ø 如有其他约定,按合同约定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五条:非正式员工工资管理:对于公司已有的聘用人员、外部兼职人员与顾问人员、劳务工、临时工等非正式员工的薪资,不纳入本工资体系,采用公司原有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对于员工由于婚丧假、产假、工伤、造成缺勤现象按国家劳动法规定及公司相关制度发放。

第十七条:对于员工病假、事假、旷工、年休假及探亲假造成缺勤计算方法:

n 病假的计算办法

Ø 司龄不满一年(含一年),发岗位工资的70%;

Ø 司龄在1年以上3年以下(含3年),发岗位工资的80%;

Ø 司龄在3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发岗位工资的90%;

Ø 司龄在5年以上的发岗位工资的100%;

Ø 长期病假又不属于解除劳动合同范围的按国家有关劳保条例办理。

n 事假的计算办法

Ø 按事假时间每天扣发当日工资的百分之六十;

n 旷工

Ø 矿工一天每天扣发三倍日工资。以此类推,七天扣完;

n 年休假及探亲假

Ø 年休假探亲假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Ø 年休假探亲假期间不享受公司提供的午餐补贴及交通补贴。

第四章 工资调整

第十八条:工资调整概述

n 工资调整的一般原则:为保证公司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和创造力,本工资体系在结合市场并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兼具一定的公平性、竞争性、有效性、激励性及合法性;

n 工资调整类别:结合投资行业现状及一般企业的常规性调整,主要包括岗位/人员变化、普调工资、新进员工等三种类型;

n 工资调整基数:每年将参考北京市市场的工资水平变化情况和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年度的工资调整,工资调整基数以月岗位工资为基础。

第十九条:工资常规调整管理

n 岗位调整变化:员工因工作岗位发生变动,工资将随之变动,达到岗动薪动。其工资调整办法如下:

n 普调工资:是指公司对于所有员工整体工资的调整,调整基数以岗位年薪为基础。

n 新进员工工资管理:对于新进员工处于试用期及通过试用期的转正工资确认办法如下:

Ø 在试用期内:试用期人员工资,根据相应岗位工资的80%发放,并享受津贴待遇,试用期的期限根据签订的劳动合同规定执行;

Ø 转正工资:员工通过试用期,进入相应岗位工资层级,并依据规定支付正常的岗位工资与奖金;

Ø 延长试用期:对于未通过试用期考评,而进入延长试用期的员工,其待遇与试用期相同。

Ø 特殊人员:对公司或各公司引进的重要、关键、紧急性人员,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按上述试用期员工流程规定。

具体流程:由直接主管提出,报人事行政部审核后,公司总裁批准,确定岗位工资层级。

第二十条:津贴调整:

n 津贴按照北京市当年物价的变动进行相应的调整;

n 企业内部津贴一般不做变动,如需调整须由公司总裁批准后予以实施。

第二十一条:工资调整流程:

n 正常调整流程:岗位变动工资调整,原则上由直接主管提出意见,报公司人事行政部审核后,经公司总裁批准后执行;

n 异常情况:公司人事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工资总额的监督、检查,当公司在工资运行中出现反常时(如,工资总额超出当年预算,或公司整体工资水平与市场相差较大等情况时),人事行政部门报经公司总裁批准同意后,可予以适当的调控,保证工资体系的合理性。

第五章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有关人事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公司相关规定执行。如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调整,以国家规定为准。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人事行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经总裁批准并公布后予以正式实施。

上一篇:哪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下一篇:辅导员理论宣讲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