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干部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2024-06-27

财政干部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财政干部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十匕大已胜利闭幕了,我们财政部门更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必须在精读、细读报告原文上下功夫,必须结合改革发展的经验、结合理论制度的创新进行学习,必须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进行学习。要学好十七大报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二是要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组织领导,层层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领导小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要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局党组中心组要召开专题学习会,从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的理论骨干做起,认真学习领会。同时,各支部要抓好党员学习,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四是要加大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力度,要求党员干部写学习体会,学习论文,在有关板报、信息及新闻媒体上刊载。五是要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财政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财政工作。

作为一名财政干部,我深深认识到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性,并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胡总书记报告的实质和要求,并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解决好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促进思想作风明显好转,管理明显加强,效率明显提高,以达到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讲风格、克服自己的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松紧情绪,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内部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按照作风整顿会议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委和政府对财政工作的领导,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只有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作为财政干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财务管理制度上、财政法规上保证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才能提高财政工作质量,并围绕财政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加大财政工作力度,确保财政工作目标的实现。财政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是财政工作重中之重,财政工作不但要记好帐、算好帐,如实地反映财政状况,而且还要发挥财政的监督职能作用,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加强廉正建设、开展反腐的需要,因此,作为财政干部必须围绕中心,努力作到立说立行、干就干好、干就干出实效、干就干出特色、特别是在理财增收、消赤减债方面实实在在做一些具体有用的事情,同时,在工作中敢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敢于承认自己的问题、敢于纠正自己的问题,诚恳接受他人的批评。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搞好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对自己必须严格要求,严格约束,作为财政干部随时必须作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廉洁自律,做好表率,按会议提出的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有权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以坚强的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干事。

总之,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一定要围绕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战斗力,把我镇财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xxx财政状况的好转作出新的贡献。

篇2:财政干部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些话说到了我们企业的心坎上,第一点体会。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平稳高速增长。过去的五年恰好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的五年过渡期。加入wto,这是我们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当时面向世界主动开发,当时世界上并没有谁一定要求中国加入wto,那是中国领导集体主动的来实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那么这几年应该说对外贸易越来越多,35%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是对准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商界和经济界全国积极进取,成功渡过加入wto以后的五年过渡期,既取得了快速优质的发展,也树立了中国讲诚信、互惠、双赢、和平发展的良好形象。

五年间,中国的市场化程度程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年均增长28%,增长一年是2000多亿美元,一年要超过一个大国的贸易总额。近五年还出现像中海、中远、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粮、宝钢等一大批在国际市场非常有作为的企业。实践证明,加入wto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它已经使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经济贸易的大国。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来说,是世界给我国提供了一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走的更快,走的更稳。同时,对于世界来说,我国是为世界增添了一个大马力的发动机,拉动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二点体会。报告提出了三个我们要永远铭记,读起来非常亲切,十分感人,也感到特别深刻。它充分体现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革命使命感,体现了我们中央领导集体尊重前人、仰慕先行的中华传统美德,也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即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也是科学的。

第三点体会。这次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国人和世界关注的焦点,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以采访十七大的记者为证,除了阵容强大的国内记者队伍,境外记者总人数比十六大时增加了30%,显示了海外对十七大的高度关注。十七大为何如此受到国人瞩目和世界关注呢?除了在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人们关注的几个焦点外(产生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总书记作重要报告,党章进行修改),十七大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其一,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是一次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对于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众望所归,深得人心,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信赖。远的不说了,百姓从自身生活的变化中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奋进的五年、辉煌的五年,是咱们国家发展最快,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五年来,全国各地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力度空前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发展模式发生重大转型,百姓得到的实惠也划出了一条上升曲线。目前,我国经济已连续四年实现10%或以上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速为11.5%。更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这种高位稳定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些事实,有力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已经具有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超能力。同时,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断向“三农”倾斜。农业税的免除,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过去不可想象。国家还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甚至书本费,并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更重要的是,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民生活和医疗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一些地方还在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对农村加大了投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农村道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深得民心,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所有这些成就,都有力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其三,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6位,gdp总量达210871亿元居世界第四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居世界第三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三分之一;外汇储备居世界之首。XX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第11位。XX年至XX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XX年至XX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大幅增长,贸易总量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在世界各国的位次不断提升。世界银行日前一个报告说,以市场汇率计算,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会达到16%,超过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同时我国的发展对世界也是一个促进,这个促进作用甚至超过了头号经济大国的贡献度。可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篇3:财政干部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三农”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指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有理解并落实了十七大精神,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1985年~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86:1扩大到3.33:1。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实际差距约为5:1~6:1;还要考虑到,平均数往往掩盖着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别。全国农村有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就是在城乡差距最小的苏南,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也为2.1:1。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努力发展、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块内容,专门讲“三农”问题。这部分文字不多,但份量最重:更加突出了“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更加明确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明确了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要求。笔者认为,这块内容贯穿了三根红线:

一、第一根红线是打造“两心”:中心、核心

中心讲的是意义和地位。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论断,充分表明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三农”问题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把握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农村活力、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消灭城乡差别的公平理念和伟大情怀。十七大报告指出这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还使用了“基础地位”、“首要任务”、“核心”等关键词,充分说明了“三农”工作在党中央心目中的地位。

核心讲的是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富裕,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江苏省镇江市大力发展基地型、加工型、合作型、观光型、生态型“五型”特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良好的统一;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农村居民变市民,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镇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比上年增长19.2%,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目标值,7个辖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在15%以上,是5年来的最高增长值。

二、第二根红线是建设“两件”:硬件、软件

“硬件”讲的是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农村工业化等问题。农村占地域绝大多数,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是农业,欠帐最多的是农村,牺牲奉献最多的是农民。现实中,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地区。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过去,我们讲增长方式转变,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的,现在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更加丰富。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软件”讲的是基层民主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农村市场的完善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还有“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这些,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经济以及市场保障。

三、第三根红线是推行“两主”:主导、主体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没有政府的主导,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增加农业投入”。这就是讲政府主导。政府主导,首先要解决好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的问题。这几年,镇江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幅,但是,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相比,农民收入增长在速度上始终滞后,从2004年~2006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低1.4、0.6、1.8个百分点,2007年反超了2个百分点;总量上,从2004年~2007年,农民收入分别低5552元、6374元、7573元、8743元,总的差距是一年比一年大。政府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就是加大投入的问题。镇江市各级财政要多安排支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用于水利建设、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是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所以中央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要成为主体,就必须解决好农民素质的提升问题,素质提升了,才能为收入增加提供智力支持,才能解决农村全民创业问题。而只有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才能切实加快发展,富裕群众。从镇江实际情况看,凡是民营经济发达、非农产业繁荣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都比较快,农民富裕的程度就比较高,例丹阳市后巷镇,由于工业发达,骨干企业较多,个私经济繁荣,第三产业兴旺,文教水平较高,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2007年上半年,镇江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60元,其中直接从一产得到的收入为731元,占16.4%,而种田的收入更少,只有350元,占7.8%,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是非农收入。在全民创业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振奋精神,创新思路,狠抓落实,把镇江打造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镇江市在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支撑体系。2007年,镇江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人均5500美元,财政收入203.3亿元,城市化率达到6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2%和19.2%。镇江市以市为单位总体已达到江苏省定全面小康标准。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希望,真正落实要靠长期努力。

第一,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环节,实现更加全面的小康。2008年,镇江市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农民收入是小康目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为此,要把全民创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工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技术更新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就业层次,通过市、县两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示范、帮扶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抓住发展现代农业这个重要载体,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农富农”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坚持大规模、多品种、高品质、立体化的发展思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搞好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基地;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创建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

第三,抓住“双百”工程这个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4月,镇江市、县四套班子的100位领导,分别带3个部门企业与一个示范村、一个帮扶村紧密挂钩,一挂三年、坚持不变。这个做法被简称为“双百工程”。现在要进一步扩大“双百”工程战果,使之成为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和自觉行动,使帮扶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成为各部门、各企业落实支农政策和加快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第四,抓住建设“生态镇江”这一契机,优化美化农村环境。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为此镇江市叫响了建设“生态镇江”的口号,继续抓好以农村垃圾处置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建设。要在前两年基础上巩固并扩大成果,保障资金投入,强化保洁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按要求尽快健全和完善农村保洁各项配套设施,多措并举,尽快真正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加强督查、检查和考核,促进工作到位,防止出现回潮,实现长效管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河塘疏浚和水环境整治,治理农村污染,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农村水土环境;大力抓好农村绿化,新增1 3万亩造林面积,提高全市农村森林覆盖率。

第五,抓住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一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基于’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这一认识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要奋力冲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继续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万人;全面开展镇村卫生机构达标建设,力争达标率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筹资保障水平提升到100元;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作;加大农村文化投入,用三年时间使全市各镇文化站平均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到2010年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

篇4: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三处提到信息化,十七大报告中只有一处。十六大报告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提法,在十七大报告中不见了。有人因此提出疑问: 是不是对信息化的认识在国家层面有所降低,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将有所降低?

我以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提出和阐述“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论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部分中,报告指出: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六大报告,则是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部分中提到信息化。

按照十七大报告的内容层次看,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经济的总纲。由此可知,十七大报告不再把信息化视为经济建设的一种手段,而是将其视为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关的一个领域。从认识层次上看,将十七大报告与十六大报告相比,信息化的位置上了一个层次。

再者,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些概念并列,将其视为需要全面认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之一。

以学术的角度看,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概念属于现代化学科理论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等进程属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内容,而信息化、国际化属于第二次现代化。在西方的历史上,两次现代化有着明确的时间界限。我国的学者曾提出,中国的现代化也必然分为两步,先完成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再实现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

近年,我国有学者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是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同步发生,或者说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应该说,这一理论更切合我国的现代化实践。从这一点看,十七大报告关于信息化的论述与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是一致的,体现了对中国现代化本质的深刻认识。

不论是工业化还是信息化,其本质都是对社会现有结构的解构与重构,是对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世界历史上,由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从而实现现代化,目前尚无先例。十七大报告提出,对由此而产生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全面认识,对由此而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深刻把握,这反映了对两次现代化并行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深刻认识和高度关注。

篇5:组织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首先,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必须准确理解把握十七大基本精神的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十七大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组工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过程中,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和引领各项措施的落实。

其次,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始终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作为一名基层的组织部门工作人员更要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我们组织工作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篇6:财政干部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五年间,中国的市场化程度程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年均增长28%,增长一年是XX多亿美元,一年要超过一个大国的贸易总额。近五年还出现像中海、中远、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粮、宝钢等一大批在国际市场非常有作为的企业。实践证明,加入WTO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它已经使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经济贸易的大国。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来说,是世界给我国提供了一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走的更快,走的更稳。同时,对于世界来说,我国是为世界增添了一个大马力的发动机,拉动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点体会。报告提出了三个我们要永远铭记,读起来非常亲切,十分感人,也感到特别深刻。它充分体现于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革命使命感,体现了我们中央领导集体尊重前人、仰慕先行的中华传统美德,也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即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也是科学的。

第三点体会。这次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国人和世界关注的焦点,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以采访十七大的记者为证,除了阵容强大的国内记者队伍,境外记者总人数比十六大时增加了30%,显示了海外对十七大的高度关注。十七大为何如此受到国人瞩目和世界关注呢?除了在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人们关注的几个焦点外(产生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总书记作重要报告,党章进行修改),十七大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其一,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是一次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对于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众望所归,深得人心,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信赖。远的不说了,百姓从自身生活的变化中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奋进的五年、辉煌的五年,是咱们国家发展最快,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五年来,全国各地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力度空前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发展模式发生重大转型,百姓得到的实惠也划出了一条上升曲线。目前,我国经济已连续四年实现10%或以上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速为11.5%。更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这种高位稳定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些事实,有力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已经具有了驾驭****市场经济的高超能力。同时,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断向“三农”倾斜。农业税的免除,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过去不可想象。国家还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甚至书本费,并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更重要的是,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民生活和医疗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一些地方还在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对农村加大了投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农村道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深得民心,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所有这些成就,都有力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其三,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6位,GDp总量达210871亿元居世界第四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居世界第三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三分之一;外汇储备居世界之首。XX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第11位。XX年至XX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XX年至XX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大幅增长,贸易总量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在世界各国的位次不断提升。世界银行日前一个报告说,以市场汇率计算,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会达到16%,超过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同时我国的发展对世界也是一个促进,这个促进作用甚至超过了头号经济大国的贡献度。可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篇7: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

胡锦涛同志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表明中国共产党继续奉行改革开放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对一个时期以来那些怀疑和非议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的种种杂音的回应。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强调要“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全面地认清形势和任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几天来,通过对十七大精神的认真学习和领会,尤其对报告中反腐倡廉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研读,感触颇深。

一、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反腐倡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回望反腐倡廉工作,可以发现,我们党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不断从反腐倡廉丰富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反腐倡廉指导思想、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工作格局、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越走越宽。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在积极主动地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五年来反腐倡廉的评价。这个评价是实事求是、符合实际的。从我省和我县情况看,反腐倡廉工作一直积极、扎实、深入地开展,成效是明显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这些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使反腐倡廉更加注意放在全局中谋划和部署,更加注意紧贴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几年来,感受最深的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教育方面。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的优势,大力抓好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自律工作,促使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面向全党全社会建设廉政文化,营造了廉荣贪耻的社会舆论氛围。教育是基础。事实雄辩地证明,这些举措有利于夯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篇8:财政干部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关键词:党章,反腐倡廉,自警,自励

一、认真学习党章, 明确反腐倡廉规范

党章集中表达了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 体现了我们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对于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它同样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根本准则。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章, 从中明确反腐倡廉的规范, 以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能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一, 党章关于党的性质的规定, 从根本上规范党员必须坚持反腐倡廉。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种先进性, 要求全体党员以自己实际行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而不得搞腐败或不正之风。

在此有必要指出, 党章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要求“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只要我们遵循这些规定,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能防止腐败和不正之风。

第二, 党章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的规定,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为反腐倡廉提供科学的指导。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些作为党的行动指南的理论体系, 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正确反映。以此为指导, 就可以避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腐败现象的出现。

党章还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根据这一要求,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这既可以使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永葆科学性, 又可以为我们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 党章关于党的组织纪律的规定, 从制度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 党的组织原则不允许搞腐败和不正之风。党章规定:“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 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而民主集中制, “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根据民主集中制的要求, “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 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这些规定, 实际上就是要求党组织的上下级之间、党的组织与党员之间架起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监督的桥梁, 从而防止各级组织背离民主集中原则, 特别是有效抑制个人专断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 党的纪律对搞腐败和不正之风也具有震慑和抑制作用。

增写了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的内容。中央决定实行巡视制度以来, 取得显著成效。把巡视制度写入党章, 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 促进反腐倡廉工作。

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 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章还强调:“党内严格禁止用违反党章和国家法律的手段对待党员, 严格禁止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违反这些规定的组织或个人必须受到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追究。”而腐败或不正之风, 无不以触犯党的纪律为特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贯彻这些党章的规定, 就不至于出现腐败和不正之风。

第四, 党章关于党的干部的规定, 规范着党员干部的廉政行为。十七大对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作了补充, 增写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习法律知识的内容, 增写了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 使党章关于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的规定更加符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 有利于促进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增写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 做出实绩”修改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 树立正确政绩观, 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增写了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这样修改,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 脚踏实地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运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 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

一些党员不学习党章, 甚至对党章的规定一点也不清楚, 更不要说十七大修改党章。我们的各级党组织也往往疏忽这一环节, 在入党前虽然也对培养对象进行党的知识教育, 但抓得不够到位;而当党员入党后, 就基本上放任自流, 很少再开展党章教育。我认为, 这是导致党内各种违反党章规定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要原因, 今后应该扎扎实实地抓好党章的学习和教育。

二、遵守党章贵在自警、重在自律

所谓自警, 就是指党员应该时刻牢记党章的规定, 经常给自己敲警钟, 看看自己有没有背离了党员的要求, 或者有没有搞腐败和不正之风;一旦发现稍有越轨, 立即纠正。只要警钟长鸣, 党员就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而可以避免犯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搞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人, 大多缺乏自警。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所谓自律, 就是指党员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来严格要求自己, 确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党章的规定相符合的。党员能够直面困难、问题或矛盾, 胜不骄败不馁, 自我鼓励、自我鞭策, 坚定地按党章行事, 坚决地反对腐败和不正之风。党章对党员要求毕竟具有先进性, 需要人们花费一定的气力才能实现;自觉遵守党章, 反对腐败或不正之风,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问题, 甚至需要自己放弃既得利益或付出一定的牺牲, 所以坚持自励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往往认为, 鼓励应该是组织、领导或社会的事, 干吗还要提倡自励?其实不然。因为, 人们几乎在更多的情况下, 组织、领导或社会是无法及时了解我们的困难或问题的, 何况我们也不能每遇到困难或问题就向上级汇报或向社会求助, 所以自励尤其不可少。

三、切实贯彻党章, 注重反腐倡廉实效

1. 重在实践

只有我们实实在在地去实践、去做了, 党章中关于反对腐败或不正之风的规定, 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而也才能防止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

2. 全面贯彻

能够自觉遵守党章的人, 一般能够自觉去贯彻党章;对于不能自觉遵守党章的人, 也不能听之任之, 要采取措施鞭策其贯彻。而且, 党员贯彻党章, 并不局限于党内生活, 还要涉入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以确保在其他领域中也能防止党员搞腐败和不正之风。

3. 注重实效

一方面, 贯彻党章不能搞形式主义, 不能走过场。现在认真反省一下我们以往的做法。无论是贯彻党章还是学习党章, 都存在着抓得不够扎实、不注意提高实效的问题, 特别是不够重视探讨提高实效的途径和办法。许多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后者缺乏信心, 这是影响切实贯彻党章的重要思想障碍, 应该认真加以引导和解决。另一方面, 贯彻党章要同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党章对党员行为的规范作用。只有把贯彻党章同反腐倡廉的实际结合起来, 才能使贯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党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坚决维护党章, 消除腐败根源

坚决维护党章, 和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及切实贯彻党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容割裂, 更不能摈弃。

在反腐倡廉中坚决维护党章, 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腐败和不正之风。具体说, 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 党章的规定不容违反

党章是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任何党员乃至各级党组织, 都不得随意违反党章规定。如前所说, 党章的许多规定, 都是直接针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所以在反腐倡廉中, 我们尤其应该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切实贯彻和坚决维护党章。只有遵循党章, 党员才不至于越轨搞腐败和不正之风。事实证明, 所有搞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党员, 无不这样或那样地违反了党章的规定。例如, 有的党员干部, “当官”就想“做老爷”, 这同党员是“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务员”的观点格格不入;手中有了权就忘乎所以, 搞以权谋私, 这也是根本违背党章有关权力运用的规定。

2. 党章的内容不容曲解

规定相对还比较宏观, 比较原则, 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同具体情况相结合的问题。在这种结合中,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比较大的空间, 从而也给人们曲解党章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腐败和不正之风, 也往往是借此乘虚而入。曲解往往是导致独断专行、滥用职权或以权谋私的根源。

3. 党章践行不容例外

在这个党规党法面前, 所有党员人人平等, 都必须自觉贯彻执行, 不允许有任何的特权或例外。可是, 许多腐败和不正之风, 恰恰是这种特权和例外的庇护下发生的。一般说来, 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党政一把手, 容易把自己看成是这种党规党法的自由解读者或当然代表, 从而比较随意地把自己“例外”。这也是导致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要原因。

篇9:学习十七大,踏上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奋进的盛会。它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在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人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阐明了本次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一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报告勾画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要掌握新的思想武器、明确新的发展目标,在全新的事业布局下,抓住核心内涵,注重新的提法、把握新的形势,充满信心、踏上新征程。

理论创新有深意

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很多新理念、新概念,系统地反映了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经验,反映了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局面的最新思考。例如:第一次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第一次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第一次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等等。

这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创新突出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三大核心理念的深化与拓展上:

第一、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重要范畴,阐明了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就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第三、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阐明了二者的关系,进一步澄清了人们的思想认识;着重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们党在十七大向人民、向世界、向未来作出的庄严政治宣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旗帜就是奋斗目标,旗帜就是发展道路,旗帜就是指导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思想是学会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关键,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呢?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早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自邓小平在中共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连续5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题中,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字样。其中,十七报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六大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五大报告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四大报告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三大报告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与我党以往文献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比,十七大报告首次更加全面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阐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阐明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概念

的全面阐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合乎中国国情、更有中国特色,前景更广阔。

29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谐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深入贯棚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报告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两大特性,是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发展观基础卜的深化与创新。

第一代发展观:第一代发展观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方面,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目标,四个现代化也是经济发展目标。

第二代发展现:第二代发展现提出发展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体现了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的统一。

第三代发展观:第三代发展观提出发展目标是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把发展目标从经济与社会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领域,这样的发展目标更宏大,更长远。

第四代发展观:第四代发展现在发展目标上更具有全面性。第一代发展观作为经济增长观,主要是外延式与粗放式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发展观的发展方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发展观,其发展方式主要是综合式与协调式的;第四代发展观通过“五个统筹”,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创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传承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提出并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发展思想,吸收了国外发展观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的科学论断。

这一科学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达到人类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同时强调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这样才能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不断前进。

这一科学论断,准确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党是在总结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这个科学论断的,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丰富内涵,也为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社会和谐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特征。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同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这一科学论断,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要求。在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革,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仍然是发展。十六大以来,党中

央反复强调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发展逐步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促进社会和谐与实现科学发展,者密切联系,统一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小康目标新要求

十七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不足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年来的主要成就

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为: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各项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就的同时,十七大报告还鲜明指出了我们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辩证地看待成绩与不足,需要客观认识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面对这些情况,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在这一系列新的要求中,有两个新提法、新理念特别引人关注:

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报告摘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856美元。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

有关人士评论,中国人口较多,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但是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GDP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报告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其中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有关人士评论,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四位一体事业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一篇:英语六级阅读题五大题型考前技巧下一篇:关于目标管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