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典型案例

2024-06-22

社工典型案例(精选6篇)

篇1:社工典型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案例二: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系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会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

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太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

社会工作者单独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由哪些? 上述案例中,小明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其个人、家庭和学校系统中反映出来:(1)如何改善小明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状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2)如何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3)如何改善小明与父母缺乏沟通的现状,避免母亲对他学业不好的过度责骂;(4)如何改善小明在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

2、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1)社会工作者为小明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以及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2)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制定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3)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自沟通技巧。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帮助解决小明学习上的难题。(4)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组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5)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明,避免对学生以侮辱性词汇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小明朋友的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小明的进步与努力。

案例四:

阿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在她6岁时被判刑,后死在狱中,剩下姐姐和她与母亲相依为命。1999年姐姐结婚出嫁,为筹办姐姐的婚事,母亲到处筹款借钱,给生活拮据的家庭添加了债务。2000年,阿芳从职校毕业后找了份宾馆服务员的工作。为还债务,她经常替小姐妹们加班,也不舍得为自己购置时髦的衣服。慢慢地,阿芳观察到经常出入于宾馆、打扮时髦的女性及其她们的生活方式,阿芳终于没能抵挡住诱惑,偷偷做起了卖淫女。母亲看到打扮得日渐妖艳、神情懒散的女儿,心里很着急。当母亲得知女儿已辞退工作偷偷卖淫时痛哭流涕,找到社工站请求社工救救女儿。问题:

1、阿芳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阿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生活现状与生活欲望之间的不协调;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生活观的问题。

2、针对阿芳的困境,作为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介入? 可采取的介入策略是:(1)与阿芳沟通,在交谈中让阿芳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比较卖淫前后的生活变化,明白“穷”与“富”的生活和社会尊重度的关系;(2)通过与阿芳的交流,挖掘阿芳的兴趣爱好各特长,努力帮助她克服虚荣心,正确处理欲望与生活现状之间的关系;(3)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成功女性的案例和榜样的力量,对阿芳进行励志方面的辅导,使她增强意志,鼓励她自强、自立;(4)与阿芳母亲沟通,使其多关心阿芳,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正确定位,共同克服虚荣心;(5)帮助阿芳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辅导,增强她的职业能力,并利用社会资源为阿芳寻找合适的工作。

篇2:社工典型案例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责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二)问题分析 1.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接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平时的测验成绩代表中考的成绩,所以平时考试测验不理想时,往往会认定自己已经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没有前途,家人也不会原谅自己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紧张,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这种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

2.家庭沟通不良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造成服务对象内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社工在跟进过程中要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的下降,对学习和

生活都没有足够的信心,消极的心态较为严重。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发掘其优势,并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社工寻找服务对象周围的支持系统,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心态面学习和生活。

三、服务计划

(一)长期服务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理性信念,增强自信心,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自我完整发展。

(二)短期服务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看待平时学习中的考试测验,消除过度紧张焦虑情绪;

2.增强服务对象沟通交流能力,消除家庭沟通障碍,从家庭获取更多支持; 3.增强服务对象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迎接中考;

4.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现状,为自己订立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三)服务计划

1.和服务对象探讨现状,了解考试失败的原因。服务对象平时学习较为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回顾分析,寻找考试不理想的原因;

2.学习理性情绪治疗法,改变非理性信念。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让服务对象明白非理性信念对人的影响,并从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讨论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

3.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资料。与服务对象讨论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增强沟通交流能力,消除沟通障碍;

4.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和现状。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其现状,为自己确立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迎接中考的到来;

5.鼓励和赞赏服务对象。社工要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目标: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学习和家庭方面的

资料。

主要内容: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为了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接纳,社工从服务对象的兴趣着手,从服务对象喜欢的网络游戏谈起,并运用同感、尊重和接纳等技巧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谈话中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如对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第一阶段的会谈,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服务对象很乐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并和社工一起探讨制定了服务目标,并很高兴答应社工约定的下次见面的时间。

(二)第二阶段

目标:消除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减少对考试的焦虑;增强家庭沟通,获取家庭支持。

主要内容:和服务对象回顾分析考试的经历,分享考试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家庭成员的反应。服务对象从考试的失败讲述到生活中家庭的压力,情绪有点起伏,社工运用同感表达对其感受的理解,同时给予其发泄的机会,使其情绪得以疏导。另外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共同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寻找服务对象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并提出消除非理性信念的办法。社工和服务对象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更好的增强家庭沟通,从而从家庭系统中获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第二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在看待考试时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主动的要求改正,树立理性信念。会谈后服务对象回家主动的和母亲沟通,告知自己真实的想法,使得母亲认识到家庭期望对他产生的压力,母亲表示尊重他的想法,这点让服务对象异常高兴。

(三)第三阶段

目标:协助服务对象认清自我和现状,订立适当的计划和目标;探讨改进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成绩。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服务对象的考试历程,以及服务对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感受,同时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反思考试不理想的原因,并由服务对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工针对服务对象考试遇到的状况也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然后社工和服务对象讨论了服务对象的目标和现状,并看清楚两者之间的距离,让服务对象思考如何缩小差距,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第三阶段的会

谈,服务对象掌握的应对考试紧张的一些方法,会谈后的一次考试中,服务对象采用了会谈中的方法表示感觉没有之前那么紧张。通过采用社工分享的小技巧,在会谈后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了进步。

(四)第四阶段

目标: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协助其树立自信心。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针对之前面谈时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社工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优点,并重新树立自信心。通过第四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对自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考试的小进步让他看到了希望,自信心也逐渐的树立。

(五)第五阶段

目标:疏导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情绪;和服务对象共同制定毕业规划;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来自家庭和自己的压力让其感觉十分沉重,对未来充满担心,社工运用同感和疏导等技巧,疏导服务对象的消极情绪,让其勇敢面对现实。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讨论毕业规划问题,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讨论出两种方案,由服务对象自己决定将该如何选择。通过第五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的悲观失望情绪得以疏导,同时对自己的的毕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毕业必须上高中的认识,并对社工给与的建议认真考虑,并根据社工的建议选择了技校继续上学。

(六)第六阶段

目标: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增强其自信心;做好结案的准备,处理服务对象离别情绪;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辅导的整个过程,并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状况给与鼓励和赞赏,并鼓励其一直坚持下去并做的更好。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探讨结案事宜,因为服务对象状况已经改善并且稳定,社工告知服务对象将会结束辅导过程,但是以后还可以继续联系。通过第六阶段的会谈,社工发现服务对象的自信心逐渐的增强,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家庭沟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现状比较稳定。

五、过程评估

(一)服务对象方面

因为是服务对象主动的寻求社工的帮助,所以社工同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的比较顺利。在服务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的情绪很低落,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周围的系统不仅没有给他很大的支持,反而在责怪他,使得他的自信心在逐渐的降低,一味的压抑自己。后来通过社工的跟进,服务对象逐渐放开自己的心门,和社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主动的去思考如何去改变现状。在跟进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感谢社工一路的陪伴和鼓励,让他度过了中考前艰辛的日子。服务对象现在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目标,并表示会积极的努力,克服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二)社工方面

在个案的工作过程中,社工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积极聆听、同感、尊重和接纳,和服务对象一起共同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一起制定改变的目标。同时社工不断的给与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逐渐的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最终和服务对象一起达成服务目标。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对象现已从本校毕业,在另外一所技校上学。社工和服务对象制定的服务目标已经达成,所以经过与服务对象和督导商讨后,社工决定结案。

(二)服务对象现状

在新环境下,服务对象担任班干部的职责,取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对象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级里面占据第一名,总成绩在班级也名列前茅。在家和母亲的关系沟通交流增多,并表示自己现在长大,理解母亲的辛苦,没有再同母亲发生争吵。

(三)目标达成情况

中考前服务对象的考试焦虑情况得以缓解,并为自己制订了合理的学习规划和目标,中考后纠正非理性信念,正确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新环境下,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家庭生活,并得到很好的改善。综上所述,该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已基本达成。

(四)反思与结论

1.社工应该让服务对象多思考,并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自决的 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2.社工要灵活的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并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在个案的跟进中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3.社工在面谈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能力引领案主的讲话,不能由服务对象盲目的引领谈话。

4.社工要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

篇3:社工典型案例

随着时代变迁及发展, 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 学生的问题日趋复杂, 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目前, 作为教育大省的江苏, 尚未有学校引进专职的学校社工, 只有专业社工机构会定期到学校开展一些活动, 且开展活动的内容较为有限。2014年底, 淮安市清河区馨诚社工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馨诚社工”) 推出的“青春陪伴, 社工驻校”试点计划, 获得了淮安市公益创投项目的资金支持, 率先在淮安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虽然这个项目只是对学校社工的尝试, 却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社工这样一个新事物的关注。本文试图以这一计划的实际运作为例, 探讨学校社会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目前淮安市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困境

(一) 社工机构层面

1. 资金的缺乏。

淮安社工机构均为高校教师出资成立, 由于获取资金的渠道极其有限, 社工机构难以获得相应配套资金。社工机构基本只能依靠参加各种级别的公益创投和较少的政府直接购买服务来获得项目资金, 以维持机构的运营及项目的开展, 并且获得的支持资金数目较小。馨诚社工的学校社工项目仅获得了3万元的资金支持。资金上的缺乏使得社工机构在办公条件改善、人员培训等方面表现得力不从心。

2. 社工人才的缺乏。

从2012年第一家社工机构成立至今, 淮安市总共有四家专业社会工作机构, 全部分布于淮安市清河区, 其中规模、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心苑社会工作服务社目前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 (均毕业于淮安当地高校) , 而其他社工机构则只有一名或者没有专职人员。目前淮安地区的两所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生有100多人, 毕业后选择从事社会工作的不到20%, 而留在淮安从事社工的就更少。此外, 淮安市报考助理社工师、社工师的人数虽逐年增加, 但他们多为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无法从事专职社会工作。由于学校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社工实践经验, 但目前淮安地区较低的薪资待遇、社会认可度低等因素, 降低了这一类人才来淮发展的可能性。清河馨诚社工服务中心目前十分缺乏社工人才。

3. 社工机构服务的局限性。

淮安地区社工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残疾人、失独老人、困境青少年等, 对其他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探索较少。相对说来, 这一类人群问题突出, 社工介入相对容易, 再加上社工机构自身发展不足等因素, 社会工作机构忽视了对新服务领域的探索。

4. 机构间交流的缺失。

心苑社工从事困境青少年、老年人的社会服务以及社会组织孵化管理等, 馨诚社工倾向于学校社会工作, 爱尔社工则专注于社会治理这一方向。社工机构涉及领域的不同, 使得他们在交流合作上缺乏共同话题, 并且社工机构之间存在着竞争, 彼此相对保守, 交流协作的意识缺乏, 因而社工机构在资源上难以实现共享。

(二) 学校层面

应试教育冲击着学校社工的发展。学校社工的介入, 可以有效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但矛盾之处在于, 社工开展个案、咨询、小组活动 (团体活动) 等需要占用学生的时间, 但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十分紧张, 初中、高中生尤为突出, 很多学生放学回家作业写到晚上11点是常事, 即使是小学生, 学习压力也不小。馨诚社工项目实施定点于小学, 就是出于学生空余时间相对充裕的考虑, 但现实情况是: (1) 活动时间短, 40分钟左右。 (2) 原计划每周开展一次的抗挫力训练变成了一月1次。 (3) 每天1次的手工坊活动, 学校出于时间、安全等因素的考虑而取消。

(三) 政策制度层面

1. 管理上的担忧。

淮安地区社工试点计划的项目经费是由民政局拨付, 项目的实施是在民政局、社工机构、学校三方面的沟通下开展的, 作为学校主管部门的教育局并未参与意见, 虽然也曾咨询过教育部门相关领导, 但其态度只是不反对。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实施效果好, 将来学校社工推广之后, 教育部门必将介入, 那时就会出现管理多重化的问题:民政局给予社工机构资金, 社工机构则要派驻社工到学校开展工作, 并且需要与教育局有效协调, 学校社工需要向机构、学校领导、教育局一一汇报工作, 这对于学校社工来说工作量加大, 程序烦琐, 压力骤增。

2. 项目资金分配不合理。

市公益创投明确规定项目中的劳务支出不许超过项目资金的30%。但是我们要知道, 给学校配备的是专职社工, 不是志愿者、义工, 社工需要把自己所有精力花在学校工作上, 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正常情况下, 一位社工可以同时负责两个项目, 因此针对学校社工项目的资金安排规定需要做出修改。此外, 由于目前淮安地区尚未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公益项目资金监管体系, 所以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程度难以得到保障。在社工机构缺乏发展资金的背景下, 社工机构会把部分项目资金用于机构的日常运营, 其他类型的项目也是。社工机构能否把项目资金完全用于学校社工项目之中, 也决定了项目最终的服务质量。

3. 社工岗位设置的困惑。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岗位的设置有内设与外置两种, 所谓内设就是把社工纳入学校编制之中, 社工以学校正式成员的身份为学校师生提供专业服务, 类似于心理老师;所谓外置就是社会工作者以机构外派的形式介入学校工作之中。目前试点学校社工的地区在社工岗位设置上以后者居多。

4. 评估机制不完善。

对于项目实施的监管, 淮安地区还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首先, 民政局委托心苑社工的工作人员对所有公益项目进行督导, 学校社工项目也包括在内。而在监管过程中, 他们也只是着重于对项目开展的活动的数量进行评估, 而忽视对活动质量的评估, 当然如何评估活动质量是一大难题。此外, 评估人员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 并且缺乏一定评估技能, 致使评价行为不理想。

三、对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一点反思

(一) 政府加大经费支持, 给予社工机构更多发展空间

淮安地区社工机构资金获取渠道实在有限, 每次的公益创投还要和其他社会组织竞争, 真是僧多粥少。因此政府有必要增加对社工机构社会服务的购买, 并根据具体需求设立专项资金, 通过社工机构间竞争的方式申请经费, 也就避免了上述“僧多粥少”状况的发生;此外政策上也可以给予适度的优惠。这样一来, 社工机构就有一定能力改善自身硬件设施, 引进社工人才, 走出以往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留不住凤凰”的困境, 转而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二) 简化管理, 实行层级管理

建立单向的层级管理体制, 即学校社工向学校汇报工作, 学校向教育局汇报工作, 社工机构向教育局汇报工作。这样, 既减轻了学校社工繁复的文字汇报工作, 又让其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服务于学生。

(三) 做好学校社工的宣传, 让社工站成为一个资源链接平台

学校社工开展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 那么最为关心学生的莫过于家长和校方了。鉴于家长及学校对学校社工缺乏了解和认同的现状, 因此前期学校社工的宣传工作尤其重要。具体宣传过程中, 不仅需要让他们对社工、学校社工有个基本了解, 还需要给他们介绍学校社工的成功的案例, 并且可以具体到通过学校社工的努力怎样改变了一个问题学生, 助其走上正轨, 使得家长、学校给予社工更多的认同。此外, 学校社工的开展也迫切需要他们的支持。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一系列资源的介入, 需要家长、学校、社区、社工机构的配合, 因此社工需要进行家访或者是深入学生生活的社区了解情况。社工只有掌握了多方面的资源, 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帮助案主走出困境。

(四) 社工岗位内设与外置相结合, 形成优势互补

内设, 在同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通过在学校体制内设立专职社会工作者岗位并招聘优秀社会工作者到学校任职的方法, 或者通过将学校部分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 (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等) 转岗, 使每个学校都配备一定比例的专职社工。外置,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机构派驻社工进入学校的模式开展。与此同时, 社工机构仍需承担对学校内设社工的培训、督导、资源的协调以及大型活动的人力支援职责。

(五) 建立一套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估机制

首先, 明确评估对象, 对学校社工和社工机构分开评估, 对机构的评估着重于机构的制度建设;对于学校社工则注重评估服务工作的质和量。其次要量化个案以及团体的界定, 即个案是以时间、会面的次数还是以解决问题数量作为量化的指标。最后, 评估内容的设置也要合理、灵活。

四、结语

在中国, 学校社工的发展已经具备基本雏形,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但是由于其积淀不足, 也面临一定困境。相比于香港、广州、上海等地区, 淮安学校社工可谓是一穷二白, 但是馨诚社工的探索也给我们学校社工发展以宝贵的经验, 有助于我们找到一条适合本土化学校社工开展的模式。总之, 学校社会工作的践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信在政府、社会各界、社工界同仁的支持和努力下, 一定会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林芳, 王建平.学校社工的实践反思[J].中国社会导刊, 2008, (16) :26-28.

[2]喻双桃.学校社工服务的几点思考[J].社会工作 (实务版) , 2011, (04) :49.

篇4:深圳社工初生

深圳市罗湖区委大楼。王娟挤进电梯,到达第15层的妇联办公室,泡一杯茶,坐定,时针尚未指向九点,打开电脑,接着完成昨天的各种报表。

这个27岁的武汉女孩,举手投足和办公室的其他女公务员并无区别。其实,她并不是一名公务员。她是深圳市罗湖区妇联从一家非政府机构——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花6万元“购买”的“外援”。

与王娟一起被“购买”到罗湖区妇联的还有23岁的路,她被安排到罗湖区下属的翠竹街道妇联办公。

两个女孩都是2008年的大学毕业生。刚刚步入职场的“新生”,正如他们从事的职业——社工,一个中国内地新生且陌生的职业。

“我过来和您随便聊聊”

“您好,我是被安排到翠竹街道负责单亲母亲帮扶的社工小路。方便的话,我想去家访一下,和您随便聊聊,看有没有什么能够帮助到的。”路一字一顿地打电话。

路在电话中说到的“社工”,是社会工作的简称。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91年7月,但社会工作市场化和非政府化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这在中国具有将部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还于社会的意义。2007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开始面向中国招聘99名社工,这是以政府部门出面招聘的方式录用社工。

每一次电话约访单亲贫困母亲,路都很紧张。这是她一个新“案子”的开始,她需要思考很久,这次要怎么说,才能让对方接受。此前,路和王娟挨家挨户进行过一次调查问卷摸底。问题是自己设置的,目的是简单了解罗湖区单亲贫困母亲的情况。

2007年,深圳市罗湖区妇联建有一个334名单亲母亲的档案。这是罗湖区妇联的工作人员以及下属各个街道、社区的妇干(妇女干部)调查统计而来的。

2008年,路和王娟重新调查,并且划定更多的限制:最小的孩子不大于18岁,月收入不超过550元。调查结束,筛选下来的帮扶对象有200多名。路借着调查问卷见过面的由头,挨个给翠竹街道的单亲贫困母亲打电话。

这些单亲贫困母亲不知道什么是“社工”,只知道他们是由社区妇女干部引荐而来的工作人员。她们很奇怪这几个年轻人的工作方式——“随便聊聊”,在印象中,政府工作人员并不会到他们家中随便聊聊。

路和王娟有两个直接“老板”:机构——深圳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用人单位——深圳市罗湖区妇联;事实上,还有主管单位——深圳市民政局,她们同时受到这几方考核。

深圳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主任严书翔,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后来考到深圳市人事局工作,再下海经商,尝试了不同角色、不同职业。

深圳市毗邻香港,社工行业在中国内地走得最早,2007年便开始酝酿社工行业的非政府化。5月,深圳市民政局社工办主任找到严书翔,问他:“愿不愿意接手社工办底下的社联组织?”当时深圳市还没有非政府化的社工组织。严书翔答应了,此时他连什么是“社工”都一头雾水。

6月,在深圳市民政局的组织下,三家非政府化的社工机构成立。严书翔牵头的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也脱离民政局,在财物上和主管部门划清了界限,但严书翔的政府关系和资源还在。

深圳市民政局定下“游戏规则”,“购买”社工,必须由各个机关单位上报申请需求岗位和人数,深圳市民政局社工办从几家社工机构中自由选择。2007年8月,第一轮社工“购买”。严书翔提交自己对招聘岗位的设想和方案,到主管单位“上门走访”,最后推荐会接受审核。当时,他的机构只有几个管理人员,没有专门的社工,仰仗对项目的理解,更多的是政府关系,严书翔拿到两个社工“购买”名额,一人一年6万元。

严书翔这才去各大高校的社工专业和相关专业招聘社工,并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找到合适的,严书翔从中挑选两名上岗,其余的并不着急拉进服务中心,而是等着下一拨政府“购买”。

这一次,深圳市民政局一口气“购买”了37名社工服务,他们大多是2007年的高校毕业生。

9月30日,为了更完善社工服务,深圳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社工1+7文件,这是中国第一个社工规范文件。在这个发展意见指导之下,制订了职业水平评价、人才教育培训、专业岗位设置、发挥民间组织作用、财政支持、“社工、义工”联动七个配套实施方案。

路和王娟属于2008年2月入职的第二批社工。元月,深圳市各区政府再次购买社工服务,岗位有司法矫正社工、妇女家庭社工、社会行政社工等,最后与9家民间社工服务机构签订协议,购买427名社工服务。这一次,深圳社联社工服务中心,获得31个名额。

2008年末,深圳市成立和正在考核通过的社工机构已达到18家。现存的社工“购买”方式并不透明规范。截至2009年1月,深圳市民政局总共“购买”542名社工。私下讨论,深圳社工办负责人告诉几位社工机构负责人,2009年政府“购买”可能会改革为较规范化的招投标方式,“购买”300名社工。

“原来社工和别人还是不一样”

46岁的单亲母亲李玉梅(化名)在电话中同意路的家访请求。第二天,路找到李玉梅的家,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是城中村,四层低矮的民房,楼梯阴暗潮湿。她住在最上层的小阁楼。简陋的小厨房挨着卫生间,挪步是客厅加寝室,边上是挂满衣物的小阳台,整个屋子不到15平米——她和女儿睡一张床,儿子睡一张床。

李玉梅比实际年龄略显苍老。离婚没多久,前夫去世,一家三口每月仅靠李玉梅做清洁工所挣的1500元。扣除社保,仅有800多元。小阁楼房租要500元。大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初中上完就辍学在家。小儿子今年刚上初一,还要交学费。路不断地点头示意,专注的倾听着:“可以申请补助吗?”

“第一胎小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没来得及办手续,就生了第二胎。”李玉梅回答。路明白过来:李玉梅违反了计划生育条例。经济条件不好,使得她一直没有交罚款。虽然达到低保标准,却领取不到低保补助,也无法申请廉租房。逢年过节,政府会有对困难户的慰问性补助,李玉梅都无法享受到。

她开始不断对路抱怨:“我好惨啊,我是世界上最惨的人。”聊着聊着,哭了起来。路不做声,静静地看李玉梅哭。李玉梅反倒不好意思,抹一把脸,打圆场:“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路点点头:“其实你的这个经历不是一般人都能承受的,有些人可能就放弃了,会去走其他道路。这样看来,你是格外坚强的。”说得李玉梅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这一招其实是深圳市民政局从香港聘请的督导教的:“不要急着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要让她把情绪倾倒完了,再去解决。”香港社工积攒了很多经验,深圳市民政局社工办一年来聘请了26名资深的香港社工督导。平均每个督导在深圳担任着22.5个社工岗位的经验传授工作。

路请教香港督导:“像李玉梅这种违反政策的情况该怎么办?”香港没有类似的计划生育政策,督导也答不上来,只是提示:“灰色地带,政策都是无法解决的,一般要避免提及,因为说出来也没有办法解决,反而会加重案主的负担。”

第三次家访,李玉梅聊得多了起来。路开始有意引导李玉梅聊自己的童年:小时候父母闹离婚,她习得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现在运用于与自己的孩子交流上。

她对李玉梅阶段性辅导的目标开始明朗起来,也对李玉梅的个案正式开题,包括描述案主的主要问题,让案主自评困扰程度,以及工作总体目标,同时还需要整理一份李玉梅的个案基本信息和家庭图。

李玉梅的家,路去了十几次。督导曾经告诉过她:“我们要陪着他们一起走,而不是在前面拖着他们走。”这种陪伴也使路深有感触。刚开始做社工她会想:“人家干吗和我说心事。”当关系密切起来,案主也开始讲述心事。有的案主说:“小路,这些话我和其他朋友都不说的,也就是你,我才说。”听到这话,路会很惊喜:“社工和其他人还是不一样的嘛。”

未来往前走?

当然,并不是每个社工都能体会到自己职业的不一般。社工的裁判员是政府部门。许多被政府“购买”的社工,做的是行政工作。

对王娟来说,她现在最实际的问题是:“请不到假。”除了要和用人单位——妇联请假,还要向机构——深圳社联社工服务中心请假。请假的难度大,王娟往往放弃。

年末又往往是社工最忙碌的时期,要准备许多份不同版本的总结和报表,社工机构、用人单位、主管单位——深圳市民政局,各个部门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给社工下发不同的“期末考卷”。

未来的前景路和王娟很难预料。深圳市政府规定社工工资指导价:机构扣除10%左右做日常管理费用,其余的为该社工工资。王娟,研究生毕业,每月税前工资为4000元,路本科生毕业,每月为3500元。她们私底下聊天称,这份待遇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还算不错,但是明年,或者再过几年,待遇会怎么变化,还是不管从业长短,每个人每年6万元以下?

社工的多头管理,令严书翔很头疼。这可能造成社工人才的流失。王娟的不少社工朋友,工作一段时间就转为行政人员,或者去参加公务员考试。“社工不是赚钱的行业。刚开始不是很有信心一定要做这个职业。我当时觉得这份工作是先锻炼自己。现在不可能一辈子做一个职业。”闲聊时,王娟说。

正如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行政总裁吴水丽对深圳社工说:“几十年前开始在香港做社工,那时香港的情况和今日社工在深圳面对的情况很相似。社会人士不明白社工是什么?做些什么?社工的岗位、社工的职业阶梯、待遇未见完善,用人单位要不就把社工当作没有用的冗员,或就是把社工当作全能的神……”

篇5:社工案例

应用专业的社工方法来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摘要:将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应用到社区服务的日常工作中,将会大大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专业价值观、社区工作方法等的应用及案例。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最小细胞,而多个家庭组成在一起居住在某个地区就形成了社区,我们——社工就是服务于这个最小单位的人。社会需要稳定,它来源于人民的稳定,而生活是否幸福决定了人民是否稳定,因此社工的最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这看似平凡的工作,其实包含着伟大的内涵和意义。

我是2009年7月通过考试,来到社区工作的。不干不知道,一干才知道。以前没在社区服务站工作前,服务站的概念在我脑子里是空白的,居委会的概念也只是一群大妈大姐成天围着干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自从在社区工作这四年的时间里,才发现原来这小天地里有那么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我们这些小小的社工。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社区工作有着新时代的特色和需要,不能再像五六十年代的家委会,一张桌椅、一副纸笔的办公了。于是,我2010年参加了初级社工师的考试,2011年参加了中级社工师的考试。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发现现在的社区工作非常需要专业知识的管理模式。“我现在最喜欢来自咱服务站办事,就像到了家一样”,这句话是一位前来办理“一老一小”保险的老人对我说的。这么朴实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的心呢?因为这是一位居民对我工作的肯定,是我干社区工作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社会工作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是一项相当受人尊敬的职业,被人们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工作。”服务对象的年龄层次包含了从0岁一直到离世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服务对象群体涵盖了老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

我深深感到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与其他的工作不应一样,应该让居民感到像家一样。原因之一:办公地点就设在居民区里,不出家门就能把事办了。原因之二:办理的事务均是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事务。原因之三:我们社区社工天天与居民打交道,有的还是自己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使居民感到亲切感,我通常的办法是,首先拉近与居民的关系。问候一声,家中老人好吗?孩子好吗?有时,这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能使紧张的居民放松心情、带着情绪来的居民不再激动,然后是仔细询问办理的事宜,能办理的马上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告知其要准备的材料、咨询电话,岁数大的就把信息写成小条发给居民。有时,为了方便一些上班的居民朋友,我还会利用下班或周末的业余时间,约他们前来服务站办理事情,或干脆上门为他们服务。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如何将专业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社区工作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尤其在对待弱势群体方面,要更加关注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服务,我一直秉持着尊重每个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态度,诚信、平等的对待每个群体、个人,自觉为服务的群体、个人的隐私保密,这样才能得到服务的群体、个人的信任,更好的开展活动、提供服务。

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到了把居民当朋友、当亲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可以把难办的变容易,把复杂的变简单,把敌对的变朋友。很多人知道社区的帮教矫正人员是比较难相处的一类,他们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去,所以相当一部份人总是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自我封闭性强,因此,如何接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我们社区里就有一位原法轮功人员腾大姐,57岁。在与她初次见面时,我就主动热情的伸出手握住她的手,然后主动介绍自己,特别强调我们是邻居,住在同一栋楼里,可以从她眼中看出一丝惊讶,随后便是惊喜和放松。接下来的工作,我觉得非常顺利,每月的电话访谈,节假日的上门走访,有时在电梯里碰到面,就把该了解的情况了解了。在聊天时我了解到了她家的一些实际困难,儿子上大学,自己又无退休金,只靠爱人每月1350元的退休费艰难度日。于是,我根据低收入的相关政策,为他们家申请了低收入家庭认证,使腾大姐家上大学的儿子得到了政府每年4000元的学费补助。我就是通过这样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增加信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重新回归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怀抱。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还有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只有让像腾大姐家这样的所有特殊家庭生活好起来,社区环境才能和谐,进而实现全社会大家庭的和谐。

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作为社区工作者,要接纳社区内不同的人群、个体,尊重每个个体存在的不同、个别化,在处理问题时,要让案主行使自决权,不要替案主做决定,要为案主保密,不批判案主的任何决定,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案主参考。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情境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所以要为案主提供服务,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将案主放置于他生活的环境中,情境中,再协助案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抉择。社区工作者应当运用生态系统观的工作技巧来帮助案主,协助案主解决存在的问题。1增进适应的技巧:降低个人源于压力经验所发展出来的挫折感。2增进个人胜任能力:去除环境障碍,增进个人的人格动力。3重组生活空间。4重新调整空间的步调、时程与韵律,例如生理时钟、心理时钟与文化时钟。

在协助案主时,我们可用通过案主本人及其身边的家人、朋友等外在资源来降低案主本人在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挫折感,让案主适应环境和情境,从而增进案主的自决能力,减轻环境情境给案主带来的影响,如果需要的话,并且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可以改变案主生活的环境、情境,通过空间、生理方面、文化方面的调整,来协助案主解决问题,使案主生活的更好。我们社工的角色有:与会者、使能者、中介者、仲裁者、倡导者、监护者。下面,我举个实例来说明一下:

强强是本社区一名初中生,她的母亲由于离婚,一直辛苦地带着孩子,在小区里送送报纸、牛奶,抽空给小区里的别人家买买菜,干干小时工的工作,收入非常有限。最近,见到他的母亲,就向我们诉苦说,孩子受同学影响,经常上网玩游戏,天天很晚回家,到家也不做作业,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老师也反应强强还经常旷课,不完成作业。但母亲迫于生计的需要,没有时间帮助强强学习功课。

作为社区工作者,可以扮演使能者、中介者、倡导者的角色,帮助强强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一下策略:

1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协助案主缓解网络游戏上瘾的情况。例如,拓展强强其他的兴趣活动,每次社区的青少年活动都邀请他参加。2加强与强强母亲进行会面,提供母子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协助孩子了解母亲对他的关爱,鼓励孩子关心体谅母亲,共同承担生活的责任;另一方面,帮助母亲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改善和提高与孩子沟通的技巧。3修正强强的不良行为,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逃学旷课、沉迷网游的行为。4通过社区社保主任,协助母亲寻找一份更加稳定,收入更高些的工作,以便能够有较多的时间来关心儿子。

篇6:社工案例分析思路

• 案例相关事实是什么?

• 案主系统有哪些重要事实?

• 哪些伦理问题?伦理困境?社工如何处理?

• 社工的角色有哪些?

• 社工怎么做?理论、方法、技巧。。

• 涉及哪些群体?(种族、少数、文化、性别、性取向。。)• 有哪些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组织、机构、社区。。)• 在不同的层面实施哪些干预?社工如何处理多个系统? • 哪些社会问题?哪些实务领域?

• 评估需要、问题和干预的理论基础?

上一篇:哥伦比亚商标注册简介下一篇: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美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