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休假规定

2024-06-23

公务员休假规定(精选11篇)

篇1:公务员休假规定

《公务员法》没有对公务员病假做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以及对公务员的辞退有明确规定。

国家对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休假的规定:

(一)参加工作时间满1年不满5年的,每年休假期为3天。

(二)参加工作时间满5年不满1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7天;

(三)参加工作时间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10天;

(四)参加工作时间满20年不满3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15天;

(五)参加工作时间满30年及以上的,每年休假期为20天。上述人员在参加工作时间满规定年限后,从次年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假期。年休假假期应当年用完,不得跨使用。

(六)个人的年休假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段安排。遇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可以顺延相应的假期期限。

(七)病事假可先用年休假抵扣,全数抵扣后再按病事假规定扣减工资、奖金待遇。

(八)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当年不享受年休假待遇:

1、上考核不称职(不合格);

2、当年事假累计超过20天;

3、当年病假累计超过30天;

4、当年病假、事假累计相加超过40天。如当年享受了年休假以后,其病、事假假期超过了本条第2、3、4款其中一款规定的,则其不再享受下一的年休假。(九)年休假待遇 符合休假条件的工作人员在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另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伤病残人员,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经医院证明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所在单位批准修养的,其病假期间的工资发放比例为:工作人员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发给原工资;病假超过2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90%,工作年限满10年的,工资照发;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70%,工作年限满10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80%。工作人员在病休假期间,继续享受所在单位的生活福利。工作人员病假超过6个月以上的时间不计算连续工龄。病休人员要求恢复工作的,需出具医院关于病愈的证明。恢复工作后,因工作过于劳累旧病复发,或另患其他疾病需要继续休养的,其病假时间可以重新计算,否则其恢复工作前后的病假时间连续计算。

篇2:公务员休假规定

公务员退休当年的年公休假怎样处理?没有休年公休假的其示休公休假?

根据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分别确定:

(一)参加工作时间满1年不满5年的,每年休假期为3天;

(二)参加工作时间满5年不满1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7天;

(三)参加工作时间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10天;

(四)参加工作时间满20年不满30年的,每年休假期为15天;

(五)参加工作时间满30年及以上的,每年休假期为20天。

年休假安排

正确实施年休假制度,是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必要基础,也是保证单位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年休假制度,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性质和工作人员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计划并妥善安排工作人员休假,并做到既要保证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又要保证年休假制度的顺利实施。

(一)各单位要结合“AB”岗设置,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年休假,避免出现集中休假或休假不了的现象。

(二)各单位要对年休假实行登记管理。对确因工作原因不能按计划安排年休的,应当事先经单位领导批准予以延期,但假期必须当年使用。

(三)个人的年休假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段安排。遇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可以顺延相应的假期期限。

(四)病事假可先用年休假抵扣,全数抵扣后再按病事假规定扣减工资、奖金待遇。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当年不享受年休假待遇:

1、上考核不称职(不合格);

2、当年事假累计超过20天;

3、当年病假累计超过30天;

4、当年病假、事假累计相加超过40天。

如当年享受了年休假以后,其病、事假假期超过了本条第2、3、4款其中一款规定的,则其不再享受下一的年休假。

四、年休假待遇

符合休假条件的工作人员在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机关工勤人员、事业单位(按国家规定享受寒暑假或其他特殊休假待遇的单位除外)工作人员的年休假,可参照执行。

公休假确因工作需要加班的,可以按同等时间换休,也可以按标准工资的200/100计发工资。

年休假确因工作需要加班的,不能换修,可以按标准工资的200/100计发工资。

篇3:“八项规定”下的公务员

勤俭节约,转变文风

2013年来,随着“八项规定”的实施,各地各部门都认真履行勤俭节约的规定, 三公消费等现象大为改善。谈及这个问题,徐平表示,在他们单位的工作中,确实在勤俭节约方面有不少改善。

“首先,公务接待的次数大为减少,自从中心出台了关于公务接待的小册子,我们都是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的。其次,我们平时吃饭都在食堂,过节偶尔聚餐,也是去一些经济实惠的餐厅,坚决不大吃大喝。另外,在办公用品使用方面,由于我们是做文字研究工作的,用纸量比较大,因此可以双面打印的就不单面打印,可以在网上看的文件就不打印,以节省纸张。”

除了勤俭节约,徐平对“八项规定”感受最深的是在文风建设方面。他觉得文风这方面的转变很大:“八项规定提出,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现在起草的研究报告不超过5000字,领导参阅不超过3000字,文件的字数大为缩短,更加精简精炼。

基层调研,改变作风

作为一名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公务员,徐平介绍,要做到深入了解情况,有三个办法:一是每次开展调研专题之前,认真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好准备工作;二是到基层开会的时候,多让群众们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不局限于书面材料;三是必须到实地调研。有一次他做农村五保户问题调研,就选择去当地的敬老院实地调查,在与工作人员和老人的交谈中掌握第一手资料。

徐平感慨道,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参与起草了不少文件,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一个是《知识产权服务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另一个是关于加快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文件。由于在调研中坚持掌握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起草文件就很有针对性,因此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

廉洁教育,以身作则

徐平表示,自从“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他们对于廉洁从政的工作抓得很严, 组织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把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例如播放反腐倡廉的宣传片,分发廉洁教育的读本给大家自学,组织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还邀请了省纪委的同志进行集体授课。

篇4:古代公务员咋休假的?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即使在不太注重“与民休息”的帝制时期,政府也会注意劳逸平衡。秦及秦以前,帝国尚未形成成文的休假制度,民间社会也没有法定的节假日,但处理公私界限还算人性。政府官员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只需提前请假,经上级批准后,便能离开,这种请假制度叫“告归”,包含了因疾病回家休养和身体老迈告老还乡两种内容。

成形的休假制度形成于汉朝。《汉律》明确规定:政府官员每过五日可以休一沐,称为“休沐”,即休息和沐浴的意思。汉朝要求政府官员集中在官署办公食宿,平时不得回家,因此规定“五日一休”,准许官员们回家洗浴更衣,所以称做“五日休”。《孔雀东南飞》中,小吏焦仲卿平时需留在官署办公,小夫妻难得相聚,因此感叹“贱妾留空房,相见日常稀”,这便是汉代公务员五日一休沐的真实写照。电视剧《琅琊榜》里,皇帝允许蒙大统领休息三天,即用的“休沐”这个古雅称谓。

汉朝休假制度的进步意义还在于,在“五日一休沐”的基础上,帝国还制定了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这种节令假对后世影响甚大,历朝基本沿用,且越在盛世太平时节,这样的节令假就放得越宽松。

盛唐时期,休假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也更注重人性化。据《古今事务考》载:唐高宗“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官员休假制度改为“旬休”,各级官员每十天可休假一天,每月休假三天,分为上旬、中旬、下旬,这也是上浣、中浣、下浣的来历。起于汉朝的节令假也进一步定型,春节假7天,中秋假3天,寒食清明假4天(长过今天的3天小长假)。此外,探亲假、婚丧假制度也在这一历史时期成形:儿子的及冠礼有3天假,子女婚事放假9天,这可都是明文规定的假期。当然,父母或直系尊长亡故、依丧服制度强迫“丁忧”居丧的3年丧假,则显然于这一时期帝国崇尚孝道不无关系。

如果说唐朝的休假制度足够人性,那么,宋朝的休假制度则足够宽简,这是一个假日最多的朝代。据统计,宋朝时期的各种法定假和节令假达68天。宋光禄寺丞庞元英编篡的《文昌杂录》,为我们研究宋代的典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对于宋朝的休假制度,《文昌杂录》有专门的记录:“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每年十二月二十日至次年正月二十日,各级官署停止办公,回家过年,这个假期长达一个月,因此,宋朝官员实际享有的假日应该是98天,是历朝历代休假福利最丰厚的,羡煞后来的明清官员。

明朝时期,朱元璋对下严苛,休假天数比宋朝有了明显变化,除了正常的每月3天例假及每年休假之外,“国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元宵放假10天,这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先例,这么“任性”的元宵假,和明朝皇帝看重灯节、嗜好灯会、喜欢元宵观灯不无关系,因此,元宵节10天假,在明朝是一个特例,并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性。

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礼拜天”这一宗教用语开始流行。辛亥革命后,受西方假日制度影响,我国休假制度在民间发生渐变,由原来的每月3天旬休,变为了星期日休假制,并一直沿袭。1995年5月1日起至今,中国实行五天工作制。

反观我国3000多年的“休假史”,无论是唐宋的宽简,还是明朝的特例,制度所明确的休假制都是针对公务群体。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则完全依附或者按照公务群体的制度而渐行渐变。重庆的率先萌芽实践,需要在推动公务群体落实之外,更广泛地让社会群体得享制度的实惠和人性。

篇5:云南省公务员休假及体检规定

一、带薪年休假

根据《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云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办公室各科室、各单位要在高效完成工作的同时,按照《通知》要求,安排好干部职工的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一)休假天数。凡工作年限满1年以上的干部职工,均可享受年休假。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节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二)年休假在1个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安排。

(三)三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我省相关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四)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的;

2.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3.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4.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5.因个人原因脱产学习累计天数超过其年休假天数的;

6.被停职审查或受到限制人身自由15天以上的行政、刑事处罚的。

当年已安排年休假后,其出现上述情况的,翌年不再安排年休假。

(五)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并保证工作人员带薪休假;健全考勤制度,准确掌握每位干部职工的年休假情况,于次年1月反馈老干科汇总。

二、探亲假

(一)凡工作满1年以上的在编在职干部职工,均可享受探亲假。

(二)与配偶两地分居的,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享受每年一次时间为30天的探亲假。

(三)与父母亲都两地分居的,又不能在公休假日都团聚的,未婚职工原则上每年可享受一次20天的探亲假;如因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职工资源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享受两年一次45天的探亲假;已婚滞洪享受四年一次20天的探亲假。

三、婚假

(一)正常婚假为3天。

(二)晚婚者(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婚假为18天

四、产假

(一)正常产假为90天。

(二)难产产假另加15天。

(三)多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增加产假15天。

(四)晚育者(已婚女性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给予女方增加产假30天,男方护理假7天。

(五)在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的,给予女方增加产假15天。

五、计划生育假

(一)未生育过的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休假30天;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休假42天。

(二)实行计划生育手术后,因避孕措施实效而施行补救手术的女职工,休假40天。

六、丧家

干部职工的直系亲属、岳父母和公婆去世后,给予3天丧家。

七、休假时间计算

按照有关规定,上述探亲假、婚假、产假、计划生育假、丧家等5种休假适逢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均包括在假期内连续计算。

八、休假审批

(一)干部职工休假应先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呈报审批后,方可开始休假。

(二)科室主要负责人休假,应经分管领导同意,并报秘书长批准。

(三)其他科技干部休假,应经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意,并报分管领导批准。

(四)科以下干部职工,由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九、体检

(一)体检工作由人事老干科配合行政科开展,具体实施工作由行政科负责。

(二)每年统一组织在职及离退休干部职工体检一次,当年调入人员不参加统一的体检。

篇6:公司年休假规定

为了体现公司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怀,调节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劳动法及《职工带薪休年假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公司年休假规定如下: 第一、年休假条件及待遇

1、职工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均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

假)。

2、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二、年休假天数的确定

1、职工在本公司累计连续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

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以上的,年休假为15天.2、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产假等假期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三、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四、休假原则

1、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员工年休假进行安排,要在不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尽量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2、年休假必须在一个内休完,有必要跨休假的,必须经过單位主 管同意。若当因工作因素未休毕年假,给予一次申请延后休假机会,唯最后截止日期为翌年3月31日,超过此时间界点,仍無法安排公司提供之年休假,則自願放棄公司所提供之年休假。針對未休之年休假,同意並接受公司不再給予任何補償金額。员工本人放弃主张之前剩余年休假之权利。

3、因年休假而产生的顶岗问题由各部门自行解决。

第五、职工年休假的审批程序

员工休假需事先提出申请,填写员工年假申请表,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并报给公司领导审批。经批准后,员工方可正式休假。

第六、员工休假期间,要保证公司工作的正常运行。

如休假期间遇到重要的事情必须本人处理,休假人接到公司通知后,应尽快回公司处理事务,或者由公司决定是否中断休假。

本人对上述全部内容皆已知晓並且同意

篇7:部队休假路途规定

《规定》明确士官享受假期的种类为两项,即探亲假(探望父母和配偶)和休假。其中,休假只限高级士官享受。士官探亲休假的基本假期,按照服役年限和婚姻状态确定:未婚士官,一级的任期内享受两次探望父母假,每次假期20天;二级以上的每年享受一次探望父母假,假期30天;五级士官每年休假20天,六级士官每年休假30天;已婚士官,与配偶不在一地生活的,每年享受一次探望配偶假,假期40天;与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每两年享受一次探望父母假,假期20天。士官探亲假的时间不含路途往返时间,异地休假时间含路途往返时间。士官探亲休假假期不含国家法定节日的放假时间。

《规定》强调,除国家发布动员令以及执行作战、抢险救灾、等级战备等任务外,一般不得召回正在探亲休假的士官;对工作需要被召回、剩余假期在7天以上的士官,应在当年安排补假。

据总参有关部门介绍,《规定》与现行的士官探亲休假政策相比,有三个变化:一是将现行的已婚士官探望父母假由每4年一次调整为每2年一次;二是考虑到艰苦地区、特殊岗位的士官探亲休假的不同情况,相应增加了10天、20天、30天的假期;三是取消了补偿性、奖励性假期。现行的政策规定,士官当年未探亲或其配偶未来队的,翌年增加探亲假15至20天,这与制定探亲休假的目的和严格依法办事的要求不相符,因而取消了这一规定。同时明确,士官不得随意请事假,因特殊事由需要请假的,其请假的时间应在当年假期中扣除;当年已无假期的,在翌年假期中扣除。此外,还明确规定除本《规定》法定的假期外,不得另外规定其他各类探亲休假的假期,从制度上杜绝了各种随意性,以保证部队依法、正规办事。

篇8:将公务员考核规定落实在行动上

“终于首次落到了‘纸面上’”, 这一说法很新鲜。但我更感兴趣的是, “公务员队伍将建退出机制”如何才能落到“行动上”, 而不仅仅是“纸面上”。

其实, 有关对公务员的管理, 我们并不缺少“纸面上”的规章制度, 除了有一部“公务员法”, 我们还有党政干部管理任用方面的相关条例这样的党内法规;此外, 我们还有那么多与国家工作人员有关的法律法规, 刑事的民事的和行政的, 都有。可以说, 早已落到“纸面上”, 且与公务员相关的、成文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办法规定、条例意见, 不说汗牛充栋, 至少也是俯拾皆是了。但是, 公务员管理的现状又如何呢?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就事论事, 最关键的是, “同体监督”无论如何轰轰烈烈, 总是隔靴搔痒, 落不到实处。

单说《公务员考核规定 (试行) 》。据报道, 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包括个人总结述职, 主管领导给出评语和考核等次建议, 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公务员, 并由公务员本人签署意见。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还要在本机关范围内公示。

很明显, 这仍然是“同体监督”——行政机关自己给自己的“孩子”考核打分。说白了, 这还是一个鼓励公务员向领导负责而不是向人民负责的机制。

篇9:大陆带薪年休假规定与对策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7日公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年休假条例),并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依据《年休假条例》第9条规定,于2008年9月18日公布并施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本文就《年休假条例》与《实施办法》的定义、内容、特色,分析整理,提供给台商在建立与执行「休假管理制度」时之参阅。

分清连续工作与累计工作年限

大陆带薪年休假的特色?《年休假条例》第3条规定的职工累计工作一定日数者,其年休假日数如下:

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大陆是以「累计工作日数」为员工带薪年休假的基础,非仅限于现在任职企业的工作日数。员工可以享受到的年休假日数,是累计前后不同雇主的工作日数。后面的雇主承担前面一家以上雇主的劳动成本。换言之,法律强调的是法定的休息权。

台湾是强调员工对现任职企业的贡献权。依据台湾《劳动基准法》第38条规定,劳工在同一雇主或事业单位,继续工作满一定期间者,每年应依规定给于特别休假。

企业应当理解「连续工作满1年」与「累计工作时间」的差异。《劳动法》第45条规定的「连续工作满一年」指的是员工在新用人单位入职满1年以上,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就享有带薪年休假;「累计工作时间」指的是在同一或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合计为累计工作时间。例如某员工在甲公司3年,隔了5个月后又进入乙公司2年,则「累计工作时间」为5年。

确认累计工作年限依据

目前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证明员工的工作日数?其实企业可经由下列途径,要求新进员工提出证明,确认在前任或前前任雇主的工作时间:

保险缴费证明;

劳动手册(上海);

养老保险手册(全国,目前已不使用);

经由身份证号码在当地社保局查出养老保险缴纳年数;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离职证明书)。

企业对新进员工当年度的年休假日数该如何计算?

一般而言,《实施办法》第5条规定,新职工进入企业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他在本企业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其计算公式:(当年度在本企业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另外,企业如何计算员工离职当年度的年休假日数?《实施办法》第12条规定,企业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由于员工在当年度内离职,因此折算出来的年休假天数,如果不以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3倍)支付,就应当在离职前休完。

依法执行员工带薪休假

企业认知员工有享受年休假的权利后,就要执行此一规定。《年休假条例》第5条规定,企业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带薪年休假为员工的基本权利,但何时休,可由员工提出申请,也可由企业主动安排,但最终决定权在企业。企业应当在当年度年底之前安排员工在下一年度享受当年度(上年度)应得的带薪年休假。

也有一些员工应休带薪年休假,但因为企业因素,无法享受时,企业要支付工资(类似加班费)。《年休假条例》第5条规定,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企业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实施办法》第10条规定,企业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企业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依法可能触法

《实施办法》第11条,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所称月工资是指职工在企业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企业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如果企业拒不支付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时,会有罚则的法律责任。《实施办法》第15条规定,企业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规定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外,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换句话说,企业应当支付6倍的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即6倍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3倍是加付赔偿金。

最后谈到,如果员工不愿意根据企业安排休年休假,希望支付工资报酬的话,企业可以拒绝,因企业已经按照法律的规定保障职工的年休假权利,如职工不同意休年休假视为职工自愿放弃自己的权利,企业没有义务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企业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明材料。《实施办法》第10条规定,企业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企业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台商企业对策

针对《年休假条例》与《实施办法》的规定,台商因应对策如下:

台商必须针对现在执行的「请(休)假管理」内容进行调整修正,以符合法律规范。

由于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是3倍,劳动成本颇高,因此企业应当于年底或年初主动安排员工的休假日期,并由员工签名表示知悉(此为企业的告知义务),而且注明:「企业已经按照法律的规定保障职工的年休假权利,如职工自愿不休年休假视为职工自愿放弃自己的权利,企业没有义务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仅支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篇10:公休假的规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硬性规定了要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探亲假、婚假、产假、年假、病假......探亲假: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①员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②未婚员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③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

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

事由条件: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婚假: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

①法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员工,可享受3天婚假。

②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初次结婚的员工,可享受15天晚婚假。③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的,可视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④再婚的员工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产假: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

①女员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假前可以休假15天。

②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③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④女员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⑤产假为连续假期,包括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

年假

①员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②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③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④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的300%支付。

⑤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工伤假

①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②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③工伤员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病假: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给予3—24个月的医疗假期。①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员工,病假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②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员工,病假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③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篇二:公休假规定

年休假规定(修订版)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人资社保部2008年颁发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具体规定如下:

一、享受范围

凡已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在岗员工,根据其累计工作时间,按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每年可享受不同天数的年休假。

二、年休假期

员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 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1、国务院《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员工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不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a、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事假当年累计2个月以上的; b、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事假当年累计3个月以上的; c、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事假当年累计4个月以上的。

2、享受“年休假”的员工,如在当年请病、事假超过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已享受了“年休假”的,所超过的休假天数将在下一中扣除,如无法扣除的,将在员工离开公司时或年底作事假结算。

3、员工在年初就因病、事假超过上述“三种情况”之一的,而不能且 没有使用的“年休假单”,必须由部门考勤填报“年休假退回清单”,并粘贴所退回的“年休假单”交综合办劳动人事科,该员工下一的“年休假单”将按退回的天数,不再重复扣除。

三、年休假的使用方法

1、年休假假单由综合办统一印制、以为单位核定、每年的元月发放(不得转让,遗失不补)。

2、员工累计工作时间的计算以上12月31日为截止日,每年的年休假单使用期限从当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止,过期作废。作为给员工进行休息的年休假单,公司要求各部门和员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在当合理地使用完,在一般情况下公司原则上不实行以钱、物赎回或替代(经公司领导批准的个别特殊情况,其未使用的年休假,可参照《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3、员工使用年休假单(以“天”为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本部门(车间)领导签字同意,连续使用年休假三天以上的,须由部长级领导签字同意。“年休假”一般由员工合理安排、领导签字后在全中使用。特殊情况下,可由公司统一放班年休,也可由部门(车间)领导根据生产、工作的需要安排分开或集中休假。

4、员工只能享受在本公司当年工作时间相应比例的年休假,计算公式为:员工当年“年休假天数”÷12个月×本公司当年工作月份=可用年休假天数(四舍五入)。凡因在当年中辞职、辞退、终止合同而离开公司的员工,未使用的年休假单不再使用,超比例使用的“年休假”将按其“日工资”扣款。

5、本规定发文之日起实施。如与政府的相关法规不符,以政府相关法规为准。

因病、事假超标准而退回年休假单清单 日期:年 月 日

篇三:关于公休假的规定

关于休假的规定

(一)一、关于节假日加班

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

(三)法定休假日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首先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法定休假日劳动者工作的,另外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一般不安排补休。

二、法定节假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

一、初二)。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三、关于婚假

婚假三天。符合晚婚年龄(男二十五,女二十三)的初婚夫妻,婚假十天;双方达到晚婚年龄,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晚婚假应当在婚假后连续使用。

四、关于计划生育假

1.放置宫内节育器:自手术日起休息二天;如同时诊刮休息五天。

2.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内各随访一次,以后一年随诊一次,休息半天。

3.取宫内节育器:当日休息一天。4.输精管结扎:休息七天。

5.单纯输卵管结扎:休息二十一天,如同时诊刮另加休息五天。6.人工流产:休息十四天,需要继续休息按病假处理。

人工流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休息十四天。

人工流产同时结扎输卵管:休息一个月。

7.中期终止妊娠:休息一个月,假期从胎儿娩出后开始计算;

中期终止妊娠同时结扎输卵管:休息十四天。8.产后结扎输卵:按产假另加十四天。

五、关于产假

第十三条 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第十四条 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

(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七十五天。

(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妊娠三个月内自然流产或子宫外孕者,给予产假三十天;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自然流产者,给予产假四十五天。

第十五条 女职工生育后,在其婴儿一周岁内应照顾其在每班劳动时间内授乳两次(包括人工喂养)。每次单胎纯授乳时间为三十分钟,亦可将两次授乳时间合并使用。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胎,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女职工授乳时期,但最多不超过六个月。

授乳时间及在本单位内授乳往返时间,应算作劳动时间。

第十六条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

第十八条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工资照发。按本规定享受的产前假和哺乳假的工资按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单位增加工资时,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前假、产假、哺乳假,应作出勤对待。

符合晚育年龄的夫妻(女年满二十四周岁的初育为晚育。晚育年龄的计算,以孩子出生的日期为准。)女方增加产假三十天,男方给予假期三天。享受三天假期的男方必须是初婚者或者未生育过孩子的再婚者。女方十五天假期应当在规定的产假后连续使用。男方三天假期应当在女方产假期间使用。?

一、关于节假日加班

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

(三)法定休假日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首先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法定休假日劳动者工作的,另外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一般不安排补休。

二、法定节假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

一、初二)。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三、关于婚假

婚假三天。符合晚婚年龄(男二十五,女二十三)的初婚夫妻,婚假十天;双方达到晚婚年龄,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晚婚假应当在婚假后连续使用。

四、关于计划生育假

第十二条(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奖励)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公民,按照下列规定享受休假,假期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一)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休息2天。在术后一周内不做重体力劳动。放置宫内节育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各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每次休息一天。(二)取宫内节育器的,休息2天。(三)输精管绝育的,休息7天。(四)输卵管绝育的,休息30天。

(五)第一次人工流产及因放置宫内节育器、绝育、皮下埋植术后失败的再次人工流产,孕期小于13周且行吸宫术及药物流产的,休息14天;孕期小于13周且行钳刮术的,休息21天;孕期大于13周的,休息30天。

(六)放置皮下埋植剂的,休息5天。(七)取出皮下埋植剂的,休息3天。

(八)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皮下埋植剂后因月经失调需诊断性刮宫的,休息5天。

五、关于产假

第十三条 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第十四条 女职工产假分别按下列情况执行:

(一)单胎顺产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七十五天。

(二)难产者,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妊娠三个月内自然流产或子宫外孕者,给予产假三十天;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自然流产者,给予产假四十五天。

第十五条 女职工生育后,在其婴儿一周岁内应照顾其在每班劳动时间内授乳两次(包括人工喂养)。每次单胎纯授乳时间为三十分钟,亦可将两次授乳时间合并使用。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胎,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女职工授乳时期,但最多不超过六个月。

授乳时间及在本单位内授乳往返时间,应算作劳动时间。

第十六条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

第十八条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工资照发。按本规定享受的产前假和哺乳假的工资按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单位增加工资时,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前假、产假、哺乳假,应作出勤对待。

第二条(晚婚晚育奖励)晚婚的公民,(女年满二十四周岁的初育为晚育。晚育年龄的计算,以孩子出生的日期为准。)在国家规定的婚假基础上,增加晚婚假7天。晚婚假一般应当与婚假合并连续使用。晚婚假期间享受婚假同等待遇。

符合《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增加晚育假30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3天。晚育假一般应当与产假合并连续使用,晚育护理假应当在产妇产假期间使用。晚育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晚育护理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

晚婚假、晚育假、晚育护理假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六、关于探亲假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

第二条 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但是,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第三条 职工探亲假期:

(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第五条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第六条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规定,一是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二是适用范围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集体企业,对于当今市场经济下的非国有、集体企业,可以不适用。

七、关于工伤医疗期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八、关于丧假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岳父母或公婆等亲属死亡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丧假。

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篇11:年休假天数规定

国家规定年假一般是多少天?

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一)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二)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三)职工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年休假的休假安排:

(一)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二)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对职工应休未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温馨提示: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更多规定: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实施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 (以下称用人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以下简称年休假)。

第四条 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第五条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 (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第六条 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第七条 职工享受寒暑假天数多于其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确因工作需要,职工享受的寒暑假天数少于其年休假天数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补足年休假天数。

第八条 职工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度内又出现条例第四条第 (二)、 (三)、 (四)、 (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第九条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第十条 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第十一条 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

前款所称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实行计件工资、提成工资或者其他绩效工资制的职工,日工资收入的计发办法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第十三条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天数、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高于法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约定或者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享受年休假。

被派遣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无工作期间由劳务派遣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天数多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少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应当协商安排补足被派遣职工年休假天数。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条例及本办法的情况。

用人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外,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执行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行政处理决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年休假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外,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依照本办法执行。

船员的年休假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中的 “年度”是指公历年度。

上一篇:自荐信小创意走向成功下一篇:小学语文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