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

2024-06-21

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通用9篇)

篇1: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一、特种作业人员外出培训期间,必须自觉遵守培训机构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主动参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资质考试,顺利拿到安全资格证件。

二、培训结束后,学习人员应到安教室报到,汇报培训学习情况,提交培训单位出具的培训证明或其它证明资料,证明其学习出勤情况。安教室据此向用人单位出具培训考勤证明,作为证明其出勤情况并结算学习工资的依据。

三、培训考试不及格,学习人员应主动与培训单位联系,及时参加补考。补考费用本人支付,所用时间不计学习出勤。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补考者,学习人员应提前与安教室联系,说明情况,安教室与培训机构协商解决办法。如协商不成,学习人员应按时参加补考。

四、外出培训期间,培训费用一律由学员本人垫付,公司财务科不再办理培训费用预借手续。学员在获取第一次考试合格的准确情况后,可持培训机构所开据的合法财务收据到安教室报审结算培训费用。

五、学员第二次考试不及格,培训费用一律由本人承担,公司不再结算培训费用。

六、学员第二次考试不及格,不计学习出勤。安教室已向用人单位出具培训考勤证明者,可通知用人单位在当月(即作出扣除出勤决定之时)扣除不及格人员学习出勤天数,以请假天数计算。并按学习工资标准从其应得工资中扣除相应学习工资费用。

七、本制度从规定出台之日起执行。如规定出台之前发生的补考不及格人员,仍按以前贯例处理。

2011年3月20日

篇2: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

1.叉车管理人员应制定叉车作业人员及相关运营人员操作技能及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对各类人员定期进行相应的基本技术技能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作好登记记录。

2.叉车维修、操作、管理人员必须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篇3: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

《规定》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 由于特种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 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总量的比例约80%。因此,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对保障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矿山安全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等, 都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提出了明确要求。《安全生产法》第23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 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自2005年至今, 历时5年, 在深入调研、认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并发布了《规定》。

当前, 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存在哪些问题?《规定》的出台有哪些重要意义?

1999年, 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经贸委主任令第13号, 以下简称13号令) ,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定义、范围、人员条件和培训、考核、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近年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的意见》 (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作了进一步规范, 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初步统计, 目前全国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 其中煤矿约260万人。但是, 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2003年国家颁布实施了《行政许可法》, 对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时限、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目前执行的13号令中的一些条款, 已明显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二是特种作业类别不规范、工种不明确。目前执行的有关法规中, 矿山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种类、数量偏多 (矿山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约57.4%, 个别小矿山甚至达到70%以上) , 失去了特种作业的意义。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没有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部分地方自行设置了一些工种, 导致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混乱。另外, 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企业的一些危险作业未纳入特种作业。三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管理比较混乱。在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上, 有关行政部门存在职能交叉, 造成不依法培训、重复培训、多头发证, 给企业带来负担的同时, 也给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带来困难。

制定《规定》的重要目的, 就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讲, 《规定》涉及面十分广泛, 是一部综合性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出台有利于明确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职责,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和管理工作, 必将为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能力, 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规定》对特种作业范围作了哪些重大调整?依据什么?

《规定》本着成熟一个确定一个的原则, 在13号令的基础上, 对有关特种作业类别、工种进行了重大补充和调整, 主要明确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类别、工种, 规范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调整后的特种作业范围共11个作业类别、51个工种。这些特种作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独立性。必须有独立的岗位, 由专人操作的作业,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二是危险性。必须是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如果操作不当, 容易对操作者本人、他人或物造成伤害, 甚至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三是特殊性。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不能很多, 总体上讲, 每个类别的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不超过该行业或领域全体从业人员的30%。

《规定》保留了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等4种作业。重新调整和划分了矿山作业, 将矿山特种作业划分为煤矿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2种作业类别, 分别列了10个和8个工种;将危险物品作业规范为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 增列了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等16个工种。增加了石油天然气安全、冶金 (有色) 生产安全和烟花爆竹安全等3个作业类别, 分别增列了1个、1个和5个工种。

另外, 《规定》删除了5种作业, 即: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删除了起重机械 (含电梯) 、锅炉 (含水质化验) 、压力容器和企业内机动车驾驶等4种作业。同时, 由于《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号) 对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作出了明确规定, 经广泛征求意见, 矿山救护队员不再按照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规定》对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首先, 为了避免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上的职能交叉, 《规定》第二条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其次, 由于基层对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负责持有不同意见, 为进一步明确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职责, 《规定》第七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指导、监督全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 (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可以委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实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作了哪些特别规定?

目前, 特种作业人员中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工, 提高学历要求, 会影响一大批人的就业,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仍规定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但是, 考虑到危险化学品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规定》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特种作业人员学历要求做出了特别规定, 即: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 应当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另外, 为进一步增强对特种作业人员体检健康要求的可操作性, 《规定》对影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的有关疾病作出了禁忌规定, 即: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 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生理缺陷。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发证有哪些新的规定?

新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免于培训的规定。为使职业教育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有效衔接, 避免重复培训, 根据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 《规定》第九条规定:“已经取得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 持学历证明, 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以免于相关专业的培训。”

二是考核发证程序的规定。为进一步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程序, 《规定》将考核划分为考试和审核。考试由考核发证机关或者其委托的有条件的机构进行, 审核由考核发证机关进行。同时,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规定》对考核发证的程序、时限等作出了严格规定。

三是跨地区考核的规定。为便于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参加考试, 《规定》对申请考试的地点作出重大调整, 允许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提出申请, 方便了特种作业人员跨地区从业。

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 《规定》都有哪些要求?

目前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有效期为6年, 每2年复审一次。为方便和加强复审工作, 《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一是对复审时间作了调整, 延长为3年进行一次。二是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 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 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 在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有效期满时, 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 不再复审, 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有效期延长3年。三是明确特种作业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 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 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四是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健康体检不合格, 或者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2次以上违章行为, 并经查证确实, 或者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并给与行政处罚, 或者拒绝、阻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监督检查, 或者未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 或者考试不合格等情形的, 不予复审通过。五是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复审或者延期复审不通过的, 经重新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 办理复审或者延期复审手续。

《规定》发布后, 下一步如何推动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规定》发布后, 我们专门就做好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近期我们考虑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教行动, 在相关报刊、网站上广泛、深入宣传《规定》, 使公众深刻理解, 准确把握《规定》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二是印刷《规定》单行本, 发放到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 以及有关中央企业, 并通过他们及时向辖区内相关机构和部门, 以及所有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宣传学习。

三是举办省 (区、市) 和部分重点市 (地) 安全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业务培训班, 重点解读《规定》的要求, 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篇4: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

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不少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舍不得花钱选送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参加培训,认为对新进厂员工进行的“三级培训”已包括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导致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持上岗。

2、培训机构资质、师资资格问题。与数量巨大的特种作业人数相比,目前培训机构数量仍然偏少,一些未具备资质的单位或机构也在组织培训,有的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未取得相应的师资资格,综合素质较差,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

3、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带来重复培训问题。在一些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上,建设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电力系统与安全监督部门职能交叉,责任权限不清,造成各部门各层次互争培训权,部门间的证件互不承认,重复培训,使生产经营单位无所适从,苦不堪言。

4、培训及考核没有按有关规定进行。一些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机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减少了授课时数;有的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理论考试,没有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有的培训机构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理论考试要求不严,名义上安排的是闭卷考试,实际上是开卷考试。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的基础工作薄弱。相当部分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材开发滞后,未能及时按照新的法规、标准、规程要求进行修改,实践性、实用性较差。有的培训机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基础较差,没有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学员报名培训前未对“身体健康”项目进行核查,造成有的特种作业人员患有某种“禁忌症”,却仍在从事不得进行的特种作业;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也睁一眼闭一眼,未达到实际文化水平的也参与培训;考核不过关的往往以“已收培训费了怎么也得让人家过”说法千方百计帮助“过关”。

6、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不及时。企业不重视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工作,认为取到证后就一劳永逸了,没有定期复审,每年复审的人数仅仅只占应进行复审人数的很小比例。某些人员已离开原操作岗位或证件已超过较长时间,但没有按规定进行再培训,就直接上岗。

7、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界定不清晰。目前按有关规定只有13种特种作业,但实际中有很多应纳入的工种未能纳入,而有些未纳入的又以文件形式将其纳入其中,如将加油站操作工列入特种作业人员,其法律依据不足,培训考核工作也难以开展。

8、特种作业考核机构及考核人员、考核内容无法标准化、规范化。目前不少培训考核机构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只是按以往经验进行,由于每个考核人员自身的素质、知识结构、业务技能及工作经验、考核要求不同,其考核结果必然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技能参差不齐。

9、有关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对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情况检查不够严格、不够到位。由于《安全生产法》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生产经营单位首先只能要求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者才能进行处罚。但对一些危险性特别大的岗位无证上岗者如不能及时给予应有的处罚实际上很难有效制止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操作的现象。

二、搞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安全生产法》第23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企业按规定配备相应和足够特种作业的操作人员,组织参加培训,并确保相应的经费投入,使其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工作顺利进行,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列入企业日常安全检查的内容。

2、结合实际,逐步制定高危行业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配备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危化、烟花爆竹、煤炭矿山等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最低配备标准,并监督企业认真执行。各类企业也应按要求配备特种作业人员的数量,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等工作列为正常工作计划。

3、制定培训机构的认定及管理办法。对培训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执业范围、师资配备、管理要求要有明确具体可行的规定,适当提高机构、师资的准入门槛,对已取得资质的培训机构要定期复查其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定期检查其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及考核。

4、尽快明确特种作业具体工种范围。同时逐步划定各部门培训范围,统一规划,避免部门间互争培训权限的现象,理顺各自责任范围内的培训考试工作,减少企业负担。

5、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实效。培训机构均应按国家经贸委第13号令《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对取证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严格审核参加培训人员,确保参加特殊作业人员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同时,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有关规范、标准加快特种作业教材的修订、完善;加快开发形成特种作业人员理论考试试题库及实际技能考核题库;严格考试考核标准和考试纪律。

6、严格执行培考分离制度,加强考核机构建设,理顺培训、考核、发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事特种作业人员考订发证工作的有关人员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培训考核大纲要求和标准进行考核,严格执行“培考分离”制度即负责培训的不考核,针对目前有些地方没有真正实行培考分离的现状,在不改变现有考核格局的情况下逐步健全培训考核制度,由省级安全监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派员巡视监考,参与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并统一阅卷,防止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考试考核流于形式或走过场。

篇5:电梯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电梯作业人员考核大纲(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梯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适用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规定的电梯作业人员的考核。

第三条

电梯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电梯修理和维护保养作业的人员。

第四条

电梯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含60周岁);

(二)具有电梯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四)有3个月以上申请项目的实习经历(注1)。

注1:有3个月以上(含3个月)所申请项目的实习经历,是指在已经持有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2年以上(含2年)的相应作业人员指导下,进行3个月以上(含3个月)的操作技能学习并经其签字和实习单位盖章确认。

第五条

电梯作业人员的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具体的考试内容见本大纲附件A和附件B。考试方式如下: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方式;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采用实物操作和面试方式。

第六条

理论知识考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专业基础知识占50%、安全操作知识占25%、法规标准知识占25%。

理论知识考试的题型包含判断题、选择题,考试题量不少于100题,题库不少于2000题。

第七条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主要零部件识别占20%,基本操作能力占50%,应急救援处置占30%。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的题目至少包括主要零部件识别1题(零部件不少于10个),基本操作能力2题,应急救援处置1题。

第八条

各科目考试成绩均实行百分制,70分合格。电梯作业人员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全部合格,则综合评定为合格。

第九条

本大纲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大纲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TSG

T6001-2007)同时废止。

附件A

电梯作业人员理论知识

A1

基础知识

A1.1

电梯作业人员职责

A1.1.1

电梯作业人员基本工作职责;

A1.1.2

电梯作业人员工作要求。

A1.2

电梯机械基础知识

A1.2.1

电梯常用金属材料和润滑材料基础知识;

A1.2.2

机械传动基础知识。

A1.3

电梯电气基础知识

A1.3.1

电流、电压、电阻和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A1.3.2

电功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A1.3.3

交流电和直流电的特点;

A1.3.4

电源电路基础知识;

A1.3.5

简单电梯用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A1.3.6

电梯常用电气器件基础知识;

A1.3.7

电动机的基础知识;

A1.3.8

电气原理图基础知识。

A1.4

常用仪器仪表

A1.4.1

机械测量工具(卷尺、游标卡尺、塞尺、钢直尺等);

A1.4.2

电气测量仪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表等);

A1.4.3

其它(转速表、声级计、推拉力计、温湿度计、照度计等)。

A1.5

电梯的分类和名词术语

A1.5.1

概述;

A1.5.2

电梯的规格型号与分类;

A1.5.3

电梯基本参数;

A1.5.4

名词术语。

A1.6

曳引驱动电梯基本结构

A1.6.1

曳引系统;

A1.6.2

导向系统;

A1.6.3

重量平衡系统;

A1.6.4

轿厢系统;

A1.6.5

门系统;

A1.6.6

电力拖动系统;

A1.6.7

电气控制系统;

A1.6.8

安全保护系统。

A1.7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基本结构

A1.7.1

梯路系统;

A1.7.2

扶手系统;

A1.7.3

驱动系统;

A1.7.4

安全保护系统。

A1.8

液压驱动电梯、杂物电梯、防爆电梯和消防员电梯的基本结构

A1.8.1

液压驱动电梯;

A1.8.2

杂物电梯;

A1.8.3

防爆电梯;

A1.8.4

消防员电梯。

A2

安全操作知识

A2.1

电梯安全操作知识(主要参考TSG

T6001-2007)

A2.1.1

三角钥匙等专用钥匙的安全使用;

A2.1.2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A2.1.3

用电安全知识;

A2.1.4

防火安全知识;

A2.1.5

机房、轿顶、井道和底坑安全作业知识;

A2.1.6

电梯故障排除的安全知识;

A2.1.7

吊装作业安全知识;

A2.1.8

常用工具设备操作知识;

A2.1.9

常用试验项目安全知识(平衡系数、限速器校验、制动试验等);

A2.1.10

应急救援相关安全知识。

A2.2

事故案例分析

A3

法规标准知识

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A3.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A3.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A3.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A3.5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A3.6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A3.7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

A3.8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

A3.9

《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A3.10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

A3.11

《电梯技术条件》;

A3.12

《电梯试验方法》;

A3.13

各类电梯检验检测规则;

A3.14

各类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A3.15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附件B

电梯作业人员实际操作技能

B1

主要零部件识别

B1.1

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B1.1.1

驱动主机

B1.1.1.1

电动机;

B1.1.1.2

减速箱;

B1.1.1.3

制动器;

B1.1.1.4

曳引轮。

B1.1.2

紧急救援装置

B1.1.2.1

手动松闸装置;

B1.1.2.2

手动盘车装置;

B1.1.2.3

紧急电源装置。

B1.1.3

悬挂装置

B1.1.3.1

曳引钢丝绳;

B1.1.3.2

非钢丝绳悬挂装置;

B1.1.3.3

端接装置。

B1.1.4

补偿装置

B1.1.4.1

补偿链(缆);

B1.1.4.2

导向装置;

B1.1.4.3

补偿绳;

B1.1.4.4

张紧装置。

B1.1.5

轿厢

B1.1.5.1

轿架;

B1.1.5.2

操纵箱;

B1.1.5.3

护脚板;

B1.1.5.4

轿顶检修装置;

B1.1.5.5

急停开关。

B1.1.6

对重

B1.1.6.1

对重架;

B1.1.6.2

对重块;

B1.1.6.3

对重块压紧装置。

B1.1.7

层门和轿门

B1.1.7.1

门扇;

B1.1.7.2

层门门套;

B1.1.7.3

地坎;

B1.1.7.4

门悬挂装置;

B1.1.7.5

门机系统;

B1.1.7.6

强迫关门装置。

B1.1.8

导向装置

B1.1.8.1

T型导轨;

B1.1.8.2

空心导轨;

B1.1.8.3

滑动导靴;

B1.1.8.4

滚轮导靴。

B1.1.9

安全保护装置

B1.1.9.1

门锁装置;

B1.1.9.2

门入口保护装置;

B1.1.9.3

限速器及其张紧装置;

B1.1.9.4

安全钳及提拉装置;

B1.1.9.5

超载装置;

B1.1.9.6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B1.1.9.7

蓄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

B1.1.9.8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B1.1.10

电气控制装置

B1.1.10.1

接触器(继电器、相序继电器);

B1.1.10.2

调速装置;

B1.1.10.3

控制装置;

B1.1.10.4

变压器;

B1.1.10.5

制动电阻;

B1.1.10.6

随行电缆;

B1.1.10.7

编码器。

B1.1.11

液压部件

B1.1.11.1

液压缸;

B1.1.11.2

管路;

B1.1.11.3

液压泵站;

B1.1.11.4

限速切断阀;

B1.1.11.5

滤油器。

B1.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B1.2.1

支撑结构(桁架)

B1.2.2

梯级、踏板及其支撑导向装置

B1.2.2.1

梯级;

B1.2.2.2

踏板;

B1.2.2.3

梯路导轨;

B1.2.2.4

梯级滚轮。

B1.2.3

驱动装置

B1.2.3.1

主驱动链;

B1.2.3.2

驱动皮带;

B1.2.3.3

梯级、踏板链;

B1.2.3.4

主驱动链轮;

B1.2.3.5

附加制动器。

B1.2.4

扶手装置

B1.2.4.1

围裙板;

B1.2.4.2

防夹装置;

B1.2.4.3

护壁板;

B1.2.4.4

内、外盖板;

B1.2.4.5

扶手防爬/阻挡/防滑行装置。

B1.2.5

扶手带系统

B1.2.5.1

扶手带;

B1.2.5.2

扶手带驱动装置;

B1.2.5.3

扶手导轨;

B1.2.5.4

扶手带张紧装置。

B1.2.6

出入口

B1.2.6.1

梳齿板;

B1.2.6.2

检修盖板、楼层板、梳齿支撑板;

B1.2.6.3

扶手带出入口保护装置。

B1.2.7

监测装置和电气安全装置(或功能)

B1.2.7.1

传感器;

B1.2.7.2

检测开关。

B1.2.8

标志与警示装置

B2

基本操作能力

B2.1

曳引驱动电梯

B2.1.1

制动力的测试和调整;

B2.1.2

制动器间隙的调整;

B2.1.3

曳引轮的检查和判断;

B2.1.4

曳引钢丝绳的检查、清洁和张力调整;

B2.1.5

减速箱润滑油的检查、判断和更换;

B2.1.6

电动机的接线、测量和判断;

B2.1.7

速度反馈装置的线路检查;

B2.1.8

TN-S、TN-C-S系统接线和判断;

B2.1.9

继电器、接触器的检查和更换;

B2.1.10

控制柜状态指示灯的检查和判断;

B2.1.11

门旁路系统的操作;

B2.1.12

层门的检查、调整和修理;

B2.1.13

层站指层器和召唤盒的检查和更换;

B2.1.14

随行电缆的检查、调整和紧固;

B2.1.15

补偿链(绳)的检查和紧固;

B2.1.16

平层装置、端站开关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B2.1.17

井道照明的检查和修理;

B2.1.18

门机系统检查、调整和润滑;

B2.1.19

轿厢照明、紧急报警装置、风扇的检查和修理;

B2.1.20

轿顶检修装置和操纵箱按钮、开关的检查和修理;

B2.1.21

导轨的检查、调整和紧固;

B2.1.22

导轨润滑部件检查和调整;

B2.1.23

导靴检查、调整、更换;

B2.1.24

称重装置的检查、调整、紧固;

B2.1.25

限速器检查、调整、润滑、复位和校验;

B2.1.26

限速器张紧装置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B2.1.27

安全钳清理、紧固和间隙调整;

B2.1.28

夹绳器的检查、复位和调整;

B2.1.29

缓冲器的检查、判断和调整;

B2.1.30

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机构的试验和调整;

B2.1.31

平衡系数的试验和调整。

B2.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B2.2.1

驱动主机位置检查和紧固;

B2.2.2

TN-S、TN-C-S系统接线和判断;

B2.2.3

梯级与踏板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B2.2.4

扶手带驱动力、磨损和噪音的检查和调整;

B2.2.5

梯级与围裙板、梯级与梳齿板间隙检查和调整;

B2.2.6

防夹装置检查和更换;

B2.2.7

梳齿板的检查、调整和更换;

B2.2.8

附加制动器的检查、试验和调整;

B2.2.9

润滑系统的检查、调整和修理;

B2.2.10

扶手带入口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和调整;

B2.2.11

梯级下陷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和调整;

B2.2.12

梯级缺失保护装置的检查和调整;

B2.2.13

出入口传感器的检查、判断和更换;

B2.2.14

检修盖板和楼层板的检查和调整;

B2.2.15

空载和有载制动距离试验和调整。

B3

应急救援处置

B3.1

基本操作

B3.1.1

安全警示的设置;

B3.1.2

层门紧急开启工具(三角钥匙)的使用;

B3.1.3

断电锁闭操作;

B3.1.4

安全进出轿顶、底坑的方法。

B3.2

紧急操作装置的操作方法

B3.2.1

松开制动器操作;

B3.2.2

手动松闸盘车操作;

B3.2.3

紧急电动运行操作;

B3.2.4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松闸盘车;

B3.2.5

液压电梯的手动泵和紧急下降阀操作。

B3.3

困人救援

B3.3.1

有机房电梯紧急救援操作;

B3.3.2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操作;

B3.3.3

液压电梯紧急救援操作;

B3.3.4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的紧急救援操作。

B3.4

事故处置

B3.4.1

电击事故;

B3.4.2

坠落事故;

B3.4.3

剪切事故;

B3.4.4

挤压事故;

B3.4.5

火灾事故;

B3.4.6

篇6: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

2、传统评审方式是对申请人的评审主要采取组织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方式,对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达到出席会议成员人数的()即为通过。D.1/2

3、以下哪个不属于职称取得的方式?()(2分)D.单位推荐

4、大专毕业后,从事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以认定学位意义教师资格。C.3

5、对高教、技工教育、经济、建筑、机电、橡胶化工、环境保护、电子电气、医药、轻工、冶金等进行申报高评委各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均须参加()。B.面试答辩

6、通过()获取专业技术资格的方式,是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一大成果。B.考试

7、在进行考核认定的时候,直报人员、正常申报但户口不在我市或未通过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申报的人员,不必提供以下材料。()D.任现职以来聘任考核登记表各一份

8、符合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放宽条件,取得()以上的,在申报评审对应级别或以下级别专业技术资格时,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A.40分

9、学历认定中,各系列(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都有对学历的基本要求,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最低学历要求一般都是()以上。A.中专

10、对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近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予办理专业技术资格()。D.考核认定

11、通过考试方式来获取专业技术资格,目前由国家人社部门单独或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有()。正确选项:B,C,D

12、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包含有()。ABCD

13、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不受()限制,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均可正常申报。ABC

14、突出贡献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是不作为申报必备条件的。ABC

15、考核认定中,申请认定()的专业技术资格,其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必须与所学专业对口。AC

16、目前设置的专业技术资格共29个系列。是

17、考核认定的对象是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达到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档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初次申报员级、助理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否

18、每一专业技术职务又分为高、中、初级三个级别,所有系列高级资格又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两个档次,有的系列初级资格又分为助理级和员级两个档次。否

19、通过确认这种方式来获取职称,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否

20、确认主要是针对省外来穗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在省外获取的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予以认可的一种方式。是

21、考核认定是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直接认定其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不再进行评审的一种方式。是 22、1986年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

23、政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属于职称体系资格。否 24、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提出:“应该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否

25、称评审相关文件规定:需出具现申报工作单位连续半年以上时间的社保交纳凭证原件,即由社保经办机构核实打印缴交清单后加盖社保业务章。推出此举的出发点是为了严防和拒绝以往职称评审时出现挂靠作假的问题。是

26、第一讲第三节“论文、著作”中提到,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一般需提交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著作。不同系列(专业)、级别的资格条件对论文、著作的要求虽然各不相同,但[论文必须是申报人在任现职期间内独立或者为第一作者完成的,著作必须是申报人在任现职期独立撰写或作为主要编著者公开出版的]著作。

27、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中提到,根据规定,[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达到认定相应系列(专业)、档次专业技术资格要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均可申请考核认定。

28、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为保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科学客观和公平公正,广州市除了组织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的评审方式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量化评审]和面试答辩两种评审方式。

29、第一讲第三节“思想政治”中提到,思想政治基本可以概括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任职期间,每年考核均在称职及以上。

30、第一讲第五节“对申报人的要求”中提到,申报人务必做到[诚信自律,申报材料务必真实准确,严守诚信承诺];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并经查实,将对申报者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31、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评审是指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在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阅、充分评议的基础上对申报人学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以及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层次专业技术资格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的一种方式。

32、第一讲第三节“职称外语”中提到,国家人社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标准的职称外语考试,采取统一大纲、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设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每个语种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英语划分为综合、理工、[卫生]3个专业类别。

33、第一讲第四节“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是指在国外取得硕士或者以上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在国内已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博士学位之后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及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果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或曾在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国外中层及以上岗位任职两年以上的人员。

34、第一讲第二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提到,目前对申请人的评审主要采取组织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方式,即:通过出席会议的委员会成员在对评审对象的材料全面审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和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达到出席会议成员人数的[1/2]即为通过。

篇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申报材料

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焊接操作人员新考试):

1、《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结果汇总表》(需加盖考试机构公章);

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申请表》原件;

3、身份证复印件;

4、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学历证明原件;

5、医院出具的含有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等内容的本体检报告;

6、《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焊接操作技能考试检验记录表》;

7、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证明;

8、用人单位或者有关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的实习证明(与申请项目一致)。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焊接操作人员复审):

1、《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结果汇总表》(需加盖考试机构公章);

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复审申请表》原件;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原件及复印件;

4、医院出具的含有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等内容的本体检报告;

5、《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焊绩记录表》;

6、《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焊接操作技能考试检验记录表》;

7、持证期间用人单位或者专业培训等机构出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证明。

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焊接操作人员以外的作业人员新考试):

1、作业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需加盖考试机构公章);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申请表》;

3、身份证复印件;

4、毕业证复印件或学历证明原件;

5、医院出具的含有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等内容的本体检报告(适用于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

6、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证明;

7、用人单位或者有关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的实习证明(与申请项目一致)。

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焊接操作人员以外的作业人员复审):

1、《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复审登记表》(需加盖考试机构公章);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复审申请表》;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原件及复印件;

4、医院出具的含有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等内容的本体检报告(适用于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

5、持证期间用人单位或者专业培训等机构出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证明;

篇8: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

一、绩效考核制度的概念

绩效考核主要是指一种对于员工工作的效率与成绩进行一定反馈的考核评价机制, 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促进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整体提升。

企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主要是指根据既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一定的原则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和考核, 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人员的工作业务成绩、工作行为表现、工作成果反馈及工作业务素质等, 考核标准和原则就是绩效考核的制度体现。这些经过绩效考核的数据会成为日后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管理与人力调动的重要依据, 为职务变动、绩效工资等问题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 在单位管理日趋透明化的今天, 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管理原则

在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管理过程中, 应当注重以企事业的价值贡献和能够实现的利润最大化为原则, 切实体现企事业的用人标准及以企事业的发展为最终评判标准, 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业绩作为重要参考坐标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这种制度要有利于增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责任感与危机感, 督促他们更加努力地参与到工作当中, 确保企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在针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中, 注重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1. 业绩主体、量化明显的原则。

在绩效考核制度中, 员工的工作业绩应该是评价员工工作的最重要指标和依据, 在制度的制定中, 要注重工作业绩的重要性, 把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贡献和效益做出明确的量化分析与排名, 严格按照制度与程序, 确保评价制度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2. 团结一致, 集体为轴的原则。

在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中, 应该以集体利益的考量为重要原则, 确保总体的业绩指标在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之中得到体现, 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个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自身的工作和集体的要求之间实现更好的协调与规划。

3. 区分明显, 操作性强的原则。

在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与管理中, 要注重对于形式主义的预防, 对工作实效的重视要大于对考核制度重要形式的重视, 对绩效考核制度中的关键点要加以区分对待和强化操作性, 使这些关键点变得便于执行, 简明扼要, 为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行提供最大的便利。

4. 考核严格, 公平至上的原则。

在考核的结果分配阶段, 由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的工作, 所以在绩效考核的结果评比上一定要注重避免平均主义, 把效益作为评价标准和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激励重要参考依据, 使得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更加注重于工作和集体意识的凝聚。

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评价标准应用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评价制度应用要确保以单位的工作目标作为导向, 结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流程对员工进行评价, 进行评价之后的结果和数据可以在单位中的多方面管理中得到应用。

1. 反馈标准。

绩效评价制度在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成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单位沟通和反馈的一个桥梁, 绩效评价制度可以在单位内成为制度化的正常的交流渠道, 在绩效评价与考核中, 单位要注重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进步和不足进行一定的交流反馈, 对员工进行精确到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 工资标准。

绩效评价制度可以作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调整与绩效奖金发放的重要的依据, 单位的绩效工资应该与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挂钩, 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 从而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这些奖励包括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提升及年度奖金,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进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绩效考核中去。

3. 人事调整与职称评审。

在企事业单位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 人事调整与职称评审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制度, 合理绩效评价制度就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也可以说是绩效评价制度最为重要的应用部分。另外, 绩效管理的结果还可以应用于对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职务提升上, 从而实现企事业单位的效率、规范发展。

四、结语

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在从事工程建设领域企事业单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单位来说尤其重要, 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原则和合理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上的高效率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帅英.A公司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 2009.

篇9:项目作业人员考核制度

【关键词】科学严密;考核奖惩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

奖惩制度,就是在企业运作中对员工进行有目的的奖励和惩罚的制度。在企业运作中,要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就必须要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制度。

一、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的必要性

(1)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是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由于考核不严密,奖惩不合理,造成了专业技术人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预期,必然造成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低下。(2)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由于考核不到位,奖惩不均衡,抑制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行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后,各个工作岗位人员工作不深入,行为不作为,通过考核都能反映出来,还要受到经济处罚。这就促使大家必须深入下去,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3)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保证。通过推行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增强了。

二、如何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

(1)科学设岗,定岗定责。将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的、有规律性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有计划地分解到每一个人、每个工作日。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每天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工作标准是什么,着力解决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工作盲目无序等问题,同时为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2)要制订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办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制订考核奖惩办法时一定要细化、量化每一岗位的具体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及相应的责任,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以促进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合理设置岗位系数。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风险度高低以及岗位所需综合素质是不同的,为了保证考核奖惩的公平性,体现“能者多劳”、“劳者多酬”的原则。(3)实行公开竞岗,双向选择。目前,国有企业受专业性、技术性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绝大多数岗位不可能自由分配、自主选择。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岗位不同,工作有轻重,但在奖金的分配上,没有严格按照岗位轻重来分配,而是大致同类的岗位奖金基本一样。这就造成了部分工作难度、工作强度、工作量大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难免有“情绪”,影响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部分条件许可的岗位可实行公开竞岗,双向选择。对竞聘工作岗位明确职数、明确岗位要求、岗位目标、任职素质条件等内容,实行个人报名、组织审查、综合考试、公开竞职演说、群众评议、党组研究决定、任职公示等公开、透明的竞岗程序。通过竞岗,努力把最合适的人员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4)要严格组织考核,确保考核的真实性。再好的考核办法,不认真落实,考核的结果不真实就等于白纸一张。一是要制定并填写考核文书,建立考核档案,公开考核结果,下发考核通报,并依据考核分数和岗位系数核算奖金数额,发放到人。这三个环节相互结合,环环相扣,以保证考核的严密性。二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独立的考核组织,保证考核的连续性。这个专门的考核组织,可挂靠在监察室,由一名班子成员任考核办公室主任,监察室主任任副主任。并且选择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过硬,敢于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同志为成员,把考核班子搞得坚强过硬。三是要强化对考核者的监督考核,保证考核的真实性。考核的真实性有赖于考核人的公正性。考核者要加强责任感和压力感,开展好考核工作,保证考核的真实性。

三、总结

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是一种管理行为,是通过科学的设计,严密的考核实现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真实性的一种手段,从而为实施公正的奖惩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此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工作质量的最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只有建立科学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并合理地实施,才能使奖惩制度的作用最大化,才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和员工才可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仕强,刘君政著.《领导与激励》.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 [2] 顾志群,王林.《管理学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安应民,吴青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学》

上一篇:经典手机祝福短信下一篇:亚运会宣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