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2024-06-23

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精选5篇)

篇1: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做好“五篇”文章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县围绕“工业富县”目标,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县工业经济克服了电力紧张、资金投入不足、运价上涨、路况较差等诸多困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发展速度加快。1-4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26.5;

实现工业增加值4263万元,同比增长27.8;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30.3;铁矿石、铁精矿、原煤、霞石粉、花岗石板材、页岩砖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较大。二是运行质量提高。1-4月,市考评企业实现利润1789万元,同比增长2.25倍;实现税金2125万元,同比增长48.2;入库税金1792万元,同比增长2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1,同比上升69.9个百分点;产销率101.9,同比增加1.9;总资产贡献率27.5,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后劲增强。1-4月,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14.6;民营经济占全县GDP比重达50.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上交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比重67.5,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4户,新发展私营企业3家;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随着溪沿洞电站、中石化乐坝中转库等一批重点外来企业项目开工建设,全县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我县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我认为,主要是做好了“五篇”文章。

一、抓认识,坚定工业发展信心。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财政收入的支柱。我们充分认识到不加快工业发展,就不可能改变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不加快工业发展,就不可能改变财政入不敷出的现状;不加快工业发展,就不可能奠定振兴**的物质基础。今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工业会议精神,坚持“招商引资增总量,联合发展壮骨干,以工哺农育龙头,苦练内功增效益”的思路,以“三新”(构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新框架,以骨干企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新框架,以立县产品为骨干的产品结构新框架)为立足点,突出发展冶金,稳定发展煤炭,大力发展建材化工,积极发展石材、小水电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3311”工程(“三个明显”: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个高于”:工业占GDP比重高于上年水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于上年水平、工业企业实现税利高于上年水平;“一个新台阶”: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一个新跨越”: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达到“工业富县”目标。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9亿元、入库税金5000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5以上。

二、抓优势,培育工业发展支柱。

一抓支柱产业培育。产业整合是我县工业发展的主题,是提升工业规模效益和 整体实力的重大举措。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四大”特色支柱产业。一是培育壮大冶金工业。延伸冶金工业产业链条,加强与川威、攀成钢等大型企业的联合,着力抓好竹坝二期扩能、铁山公司技改扩能等重点项目,积极筹建金属球团厂;坚持依法保护、严格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开发矿产资源,鼓励有开采实力的矿山企业,按程序申请探矿权,参与风险找矿,增加可采储量;积极支持冶金矿山公司、铁山公司内引外联、吸股参股等方式,在攀西地区、汉中地区实施资产重组战略。今年1-4月,全县生产铁矿石16.5万吨,同比增长11.5;生产铁精矿11.8万吨,同比增长19.2。二是培育壮大绿色产品加工业。重点依托绿色品牌,着力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带动“长赤牌”翡翠米、云顶茗兰、云顶绿芽、**黄羊、“亦奇牌”食用油、米仓山牌核桃等绿色食品上规模、上档次,抓好年加工30万头的生猪肉类加工厂建设和**黄羊肉业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黄羊20万只、加工冷却排酸分割肉220万公斤建设项目,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三是培育壮大能源工业。充分利用**、明江、焦家河、木门河等水能资源,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快溪沿洞电站、银杏二级电站、沿溪河电站、董家河梯级电站等小水电站建设进程,做好皇柏林电站、高桥电站、蜂儿岩电站等小水电站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加快乐坝石油中转库、石油液化气站建设,力争年内竣工投产;抓好煤电有限公司、煤炭有限公司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技改扩能工作,提高煤炭生产能力。今年1-4月,全县生产原煤17.4万吨,同比增长7.3;发电量达到3442万度,同比增长0.5。四是培育壮大建筑建材业。提升建材工业产品档次,抓好县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技改扩能,做好3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霞石矿迁建和

铁山公司钾长石开发项目建设;加快东榆石材城建设,做大做强石材产业。石材城自启动建设以来,先后引进天磊石材、泰荣石业、雅安中喜石雕等外来企业,集中县内石材企业11家,建成石材门店20多个,形成民间石雕工艺小区、石材产品展示小区、现代石材工艺产品加工小区、板材加工小区四大小区。今年1-4月,全县生产水泥6.0万吨,同比增长46.3;生

产霞石粉5742吨,同比增长46.5;生产花岗石板材1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0。

二抓骨干企业培育。**工业竞争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以上企业少。我们进一步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推进“三个转变”,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支持冶金集团、煤电公司等骨干企业苦练内功、做大做强;集中扶持以**黄羊肉业有限公司、巴山植化厂、元潭罐头厂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效。2004年,全县入库税金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3户,入库税金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19户。今年1-4月,冶金矿山公司、铁山公司、煤电公司等6户骨干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979万元,实现利税3307万元,分别占市考核企业实际完成的93.3、97.8。

三抓工业集群培育。构建工业集群是实现产业集聚,优化工业布局,辐射带动工业发展的有力举措。我们按照“结构合理、联系密切、优势突出、集群发展”的思路,以干线公路为轴线,以**镇、东榆镇、乐坝镇为重点,采取做大做强一批、嫁接改造一批、招商培育一批,促进企业向工业走廊集中,加快县城至乐坝工业经济走廊建设,延伸建设元潭食品工业园区,做大产业集群。随着翔鸽化工、天磊石材、强盛砖业、垃圾处理、乐坝魔芋、霞石矿业、元潭罐头等一批企业进入,不仅加快了工业走廊和元潭食品工业园区建设,而且带动了全县民营工业蓬勃发展。

三、抓改革,增添工业发展活力。深化改革是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继续稳妥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民营化进程。巩固企业改制成果,对已进行改制的企业,抓好规范完善。截止目前,全县除电力、自来水、广播电视传输等7户企业保留部分国有股外,其余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县冶金集团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积极实施扩张经营,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今年1-4月,公司销售收入7253万元,实现利润1033万元,实现税金536万元。铁山公司经过改革,实施扩张经营,发展势头良好。今年1-4月,公司销售收入1939万元,实现利润320万元,实现税金228万元。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抓好改制企业按《公司法》规范运行,真正使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逐步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的制衡机制。三是推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使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抓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坚持两眼向上争取“国家的钱”,两眼向外用好“客商的钱”,两眼向内引导好“民间的钱”、用好“财政的钱”,多方投入增大总量。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拓宽招商引资网络,积极采取以商招商、“赴会”招商、网络招商、窗口招商、亲朋招商等有效办法,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近年来,全县引进项目30多个,到位资金3亿多元,随着溪沿河电站、中石化乐坝中转库、天磊石业等一批重点外来企业项目开工建设,全县工业发展后劲切实增强。二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向中央、省、市主管部门争取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我县工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按比例提取工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五、抓环境,强化工业发展保障。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我们始终把营造良好的环境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来抓。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政策型”转向“功能型”,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办事程序,减少审批项目,提高工作效率。深入开展以治理“三乱”为重点的专项活动,规范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影响企业发展,给企业生产经营设置障碍的人和事严肃查处。着力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及时解决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治安问题。二是夯实基础环境。努力改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整治岳樵公路、杨坪公路、煤电公司进厂公路和鹿贵公路。搞好电力调度,千方百计保证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用电。加快土地、矿产、技术、人才、劳务等市场建设,提高公开化、市场化程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竞争环境。三是抓好企业家培育。“能人治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我们牢固树立“厚待人才、优待企业家”的思想观念,对内培养使用,对外强力吸引,不求所属、但求所用,不求其专、但求其能,不求其在、但求其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人力资源,建设振兴**工业的企业家队伍。近年来,先后组织30多名具有实践经验和较高文化知识的企业经营者到大专院校深造、到省内外知名企业学习锻炼,为“工业富县”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篇2: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当前我县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企业基础还很薄弱,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如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工业强县,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扶持和壮大“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力争做到“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能优先发展”,真正促进支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要努力提升传统产业。要紧紧围绕重点产品、重要资源、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对接,推进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紧抓国家政策机遇和市场热点,大打绿色品牌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及发展低污染、低能耗、深加工的精细化工和制品加工,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带动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4、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牢固树 1

立“政府创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卸下企业思想包袱,为工业项目的落户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搭建良好的政策平台。

5、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出发,创造一种企业家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向社会推荐一批有用的人才。

6、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管理上,要加大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争创品牌,出精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篇3: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欠发达地区大多为传统农业生产区,工业经济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虽然近年来不少地方工业经济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受长期“基础差、底子薄”的影响,工业经济发展仍普遍存在两大方面问题:一是工业经济增长点不多,投资额度大的工业技改和新建项目少,发展后劲形势严峻;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规模以上工业数量较少,粗加工,源头性产品在工业产品中的比重较大,高科技、精深加工类企业数量少。正因如此,欠发达地区工业“短腿”现象仍然十分明显。

——城市人气不旺,城市化水平低。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占欠发达地区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由于普遍存在“故土难离”的思想,加之城镇周边工业企业少,进城务工、经商的机会不多等客观条件限制,所以他们宁愿守着几分薄地也不愿意进城生活,这就导致了城市化发展长期滞后。上犹县2008年总人口有29.6万,但城镇常住人口仅7.8万,流动人口为1.6万,城市化率仅为32%,而全国2007年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3.7%,江西省和赣州市2007年的城市化率分别超过39.8%、35%。而且,在7.8万城镇常驻人口中,城区居民仅5万,只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6.9%,城区人气显得不旺。

——工业化、城市化结合度低,产业支撑力度小。长期以来,由于对工业化、城市化二者之间联系认识不够,欠发达地区往往在工业和城市发展方面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科学统筹规划,既没有在城镇周边安排一批劳动密集型、可聚集人气的产业和企业来支撑城市化的发展,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政策来减少农村人口,鼓励农民洗脚上岸,摆脱土地束缚成为城镇居民,为工业化的进展提供一大批产业工人。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笔者认为,要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关键要做好以下“四篇文章”:一、做好建设规划编制文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科学布局

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滞后虽然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但也在另一方面提供了“后来居上”的可能,当前,应当努力做好相关规划,发掘后发优势。

1、要高质量完成城市规划。在开展城市规划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规划可以出生产力的观念,以规划来优化配置城市综合资源。在城区详细规划中,要做好道路红线、生态绿线、水域蓝线、文物保护紫线、重大基础设施黄线等“五线”的界定工作,把更多的城市空间留给市民,把最好的视觉资源留给群众,把最适宜休闲旅游的区域留给游客和客商,真正营造“宜居、宜赏、宜乐”的城市环境,使城区成为一个令人向往、引人逗留的城市和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经济活跃发展的城市。

2、要进一步做好工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有两大重点,一是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载体即园区建设规划。当前,欠发达地区要结合自身具有的产业基础,制定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园区规划。一方面要注重区域的划分。首先要以城区为核心,在城区周边规划一定数量和面积的工业园,以吸引农村群众进园务工,进城生活;其次,要在中心乡(镇)的圩镇附近规划工业园,以吸引农村居民到本乡(镇)务工、经商、生活,从而做旺中心乡(镇)的人气。另一方面要做好园区产业规划。对园区的产业,除了要注重环保、税收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要完善园区配套设施规划。要在做好园区厂房、道路、水电等设施规划的同时,做好商业、娱乐、物流、学校、医疗、宿舍等配套的服务设施的规划,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厂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进一步做旺城镇人气创造条件。

二、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奠定基础

要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好互动,就必须坚持改善硬件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快完善以城市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方面,一是要做好城区供水、供电、通讯管网的改造、铺设;二是要加快垃圾收集、清运、填埋设施和场所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三是要对城区小街小巷进行改造;四是要建设和完善城区公厕和公共汽车候车亭。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乡镇圩镇建设方面,一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圩镇整治,重点整治中心乡镇的圩镇,改变圩镇脏、乱、差的局面;二是建立圩镇长效管理机制,要在各个乡(镇)规划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并成立环卫所或城管中队,加强圩镇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管理工作,并将管理范围逐步向农村延伸。

2、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园区建设实现“三通一平”的目标,全面拉开城区周边工业园和中心乡(镇)工业园建设框架,跟进道路、路灯、绿化、电力、通信、管网等设施建设。重点要进一步完善城区周边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园区规模,并新建和完善园区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同时,要加大工程建设调度力度,加快推进中心乡(镇)的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大园区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为做旺城镇人气创造条件。

3、加快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管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都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能源设施,而欠发达地区往往在这方面是有较大缺陷的,因此,欠发达地区当前要结合自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一是要稳步推进公路建设,尽早完善城区和中心乡(镇)主干道以及各乡村道路建设,要通过交通设施的完善,为聚集人气、畅通物流创造条件。二是要加大城市电网、农电网工程建设和改造工作力度,通过以电力为主的能源设施项目建设,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能源保障。

三、做好农民身份置换文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创造条件

富裕农民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减少农民。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吸引和鼓励农民到城区或乡(镇)圩镇所在区域居住或务工,以此取得既做旺城镇人气、又为企业输送劳动力的良好效果。结合上犹实际,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采取逆向思维促农进城。一是可通过提高农民在农村建房和审批门槛和提高土地出让金的措施,限制农民在农村建房,达到既保护耕地,又促其洗脚上岸,进城居住、进厂务工的目的。二是降低在乡(镇)圩镇所在区域建房的土地出让金,鼓励农民到乡(镇)圩镇区域建房,实现人口的区域化集中。三是加快城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为进城农民提供较为廉价的居住场所,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居家的成本。四是在工业园区建设新市民工公寓,可参照经济适用房建设模式,以“保本微利”的销售价格向在园区企业工作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出售。

2、放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鼓励农民跳出“农门”,进镇进城,可实行在农民进镇进城后,保留其在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允许甚至鼓励其对承包经营权进行有序流转,使土地向种养能手和大户集中。同时,允许农民在到乡(镇)圩镇所在区域建房或进城、进厂后,仍享有原村级集体资产的权益和集体可分配收益,承担相应义务,使农民进镇进城放心、留厂安心。

3、为农民置换身份创造条件。一方面,要对进城农民在就业、经商方面实行“一优先、二减免、三放宽、四不限”(“一优先”是指优先解决摊位;“二减免”是指减免一段时间的摊位市场管理费和工商管理费;“三放宽”指放宽登记条件、经营范围、小额信贷;“四不限“是指不限发展产业、经营品种、经营方式、发展规模”)等优惠政策,调动农民进城积极性。

四、做好教育资源整合文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提供动力

地方政府应顺势而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将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心乡(镇)和城区中小学倾斜,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生向中心乡(镇)和城区集中,继而带动农村学生家庭向中心乡(镇)和城区集中,这样,既能增加城镇人口、推进城市化进程,又可促使进城的农村家庭人口进厂务工,为解决企业工人短缺问题创造条件,推进工业化进程。

篇4: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8%,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4638美元,居全国第8位,连续六年保持西部第1位。但产业结构中能源、冶金、农畜产品比重高、市场风险大的问题仍然存在,豪华数据难掩尴尬,内蒙古的基本区情依然是“欠发达”,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数字导致了这一经济状况。依靠资源、能源起家的内蒙古,在国家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与全国经济格局极不相符的窘境。

在2009年12月份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入分析了当前内蒙古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自治区发展全局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讲话中也全面总结了2009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具体部署了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结合内蒙古实际,2010年内蒙古经济工作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动摇,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富民与强区并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指出:“我们不再追求速度,追求的是转变”。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治区提出,从今年开始,内蒙古不再追求GDP增速的全国第一,而是要集中精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争第一,不是说我们抓发展的尽头有所松懈,而是把抓发展的着力点从追求速度转到追求效益上来,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增加、老百姓得实惠的基础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宣传工作做得好,也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宣传工作首当其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而宣传工作说到底还是在做人的工作。在2010年4月的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宣传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第一位任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凝聚思想共识,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而以往的新闻媒体大部分都注重报道经济增长的速度,没有明确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忽视了经济增长的效益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忽视了富民与强区的并重,只注重GDP的增长,而没有与民生相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这种新闻宣传模式。因此,在新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闻宣传工作。

一.正确把握形势,统一思想认识,认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执政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国家全局利益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而新闻宣传工作说到底也是在做人的工作,二者是相通的。当前,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形势、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舆论导向是宣传工作的旗帜和方向,作为新闻媒体,一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当好党的“喉舌”,宣传党的主张,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要充分认清新闻宣传工作对民心、民意的凝聚作用。借助新闻宣传的“喉舌”作用,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渠道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在宣传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在宣传中架起一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感情桥梁;要充分认清新闻宣传工作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将新闻宣传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捆在一起抓,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断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认清新闻宣传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在新闻报道中不但要展示好的方面,还要揭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不足之处。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思想超前、认识领先,主动学习、带头学习,把握和吃透中央及自治区的部署及精神,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背景,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内容,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及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自主创新、发展低能耗、高效益、污染小的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自治区的各项具体要求上来,真正做到既强区,又富民。

二.围绕工作大局,加强宣传力度,凸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到富民与强区并重。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围绕这一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把各方面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上来,形成团结一心、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篇5:做好五篇文章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我县是一个74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2257km2,辖15个乡镇,16个农业社,耕地面积2.27万hm2,其中水田1.8万hm2,旱地0.47万hm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发展农业机械化极为重要。

一、农机装备状况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内涵,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高质量的农业机械和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组织化程度,确保了全县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76609千瓦(其中:柴油机204013千瓦,汽油机58418千瓦,电动机108682千瓦,其他5496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台,小型拖拉机923台,多功能拖拉机2006台,耕整机18910台,配套机具1858台(套),插秧机4台,机动喷雾(喷粉)机391台,农用水泵17159台,喷灌机械93套,联合收割机54台,(其中自走式54台,半喂入式12台),机动脱粒机41591台,饲料草加工机械4254台,粮食加工机械1026台,农用载重汽车668台,机动运输船41艘,农用运输车378台,推土机64台,装载机27台,挖掘机47台,开沟机18台,微型水力发电组108套,柴油发电机组259套。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26.5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25%。水稻机耕面积28141hm2,水稻机械收割面积3845hm2,水稻机械插秧面积207hm2,动力机械脱粒面积28371hm2,机械加工粮食184078t,加工油料9764t。

二、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制约因素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农机化事业得到了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县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一些不符合适应科学发展、产业建设的问题及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和不利条件,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前全县农机装备、配套结构与农牧业生产领域需求及合理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作业水平低,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

(2)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从目前现有机械看已有25%处于报废状态,年久失修不能使用;35%中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大修才能参加农田作业;40%为完好技术状态,多数属于近几年购买机械。

(3)购机补贴的机具范围窄,机具选型不能完全满足我县一些山地田块的要求,购机补贴的机具品牌不多,难以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如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经济、适用的小型农机具的品种单一,适应性不强,制约了部分农民的购买愿望。

(4)农机市场监管还不到位,农机新技术推广不适应市场化新形势发展,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机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农机安全形势严峻,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障碍、经济障碍和体制障碍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是技术障碍。从作物环节看中耕植保与收获机械少。二是经济障碍。传统农业的人力要素投入过大,生产方式落后,导致农业效率低下,农民收入低,经济实力弱,农民购买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三是体制障碍。土地流转不充分,地块分割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农民经营农机的组织化程度低。

三、实践科学发展觀,有效解决农机化发展中的不足的措施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实现发展农机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我建议以下几点: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努力实现以下七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要从过去违背农机化发展的内在客观经济规律的思想认识和做法转变到依靠政策法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方向上来;二是要从过去对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主体和扶持发展的重点不太明确转变到全力以赴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经营组织这个重点上来;三是要使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到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质量、数量、结构、效益并重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农机装备结构更加合理,效益更加突出;四是要把农机化在整个大农业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转变到“服务大农业、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率”这个重要的位置上来;五是要把农机部门的工作思路、步骤转变到紧跟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的农业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道路上来;六是要把农机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型”为主转变到现在的“市场监管型”为主;七是要把农机新技术推广从过去的“自我主导型”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主动服务”为主。

2.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体制机制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仅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而且是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拉动内需,维护社会稳定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不再是农机部门一家的职责,它和财政、发改委、纪检监察、机电行办、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农产品加工等多家部门紧密相联。能否落实好这项政策,事关重大。要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合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部署,科学制定购置补贴方案。同时,成立由党委、政府及多家单位组成的县级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和群众的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3.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

要紧紧围绕各级人民政府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部署,根据我县农业发展的紧急需求,积极建立农机推广示范试验基地,依托农机购置补贴、保护性耕作技术、科技兴农等重大项目,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发挥网络信息平台作用。加快推进农机化信息网络和电子政务建设,好地为基层、为农民机手及农机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技术、经济和市场等信息服务,提高农机科技服务能力。

4.大力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全力扶植农机大户和农业机械经营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发展。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培育壮大农机经纪人队伍,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

5.进一步加快农机工业发展

加强对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行业管理,引导农机工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农机企业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农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农机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发展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急需的配套机械。建立重点农机产品准入制度,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使农机企业和广大农机户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6.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

坚持把培养高素质队伍作为服务“三农”的基本保证,立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从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入手,积极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单位创建,进一步增强创新和服务能力。

上一篇:食品消费调查问卷下一篇:爱眼日宣传标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