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2024-05-27

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通用7篇)

篇1: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元素分析仪是一种能分析物质所含元素的一种仪器,能利用先进的技术精密地分析物质,已广为使用。可检测普碳钢、低合金钢、高合金钢、生铸铁、球铁、合金铸铁等多种材料中的Si、Mn、P、Cr、Ni、Mo、Cu、Ti等多种元素。每个元素可储存99条工作曲线,品牌电脑微机控制,全中文菜单式操作。可以满足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在炉前、成品、来料化验等方面对材料多元素分析的需要。(4.15)(11)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该仪器可检测的元素较多,现以黑色金属中碳、硫、硅、锰、磷、镍、铬、钼、钛、铜、稀土、镁为例)

C:0.020~6.000% S:0.0030~2.000% Si:0.010~6.000% Mn:0.010~18.00%

P:0.0005~2.000% Ni:0.010~30.00% Cr:0.01~28.000% Mo:0.010~7.000%

Ti:0.010~5.000% Cu:0.010~8.000% ΣRE:0.010~0.500% Mg:0.010~0.20002、测量精度:符合GB/T223.69-2008 GB/T223.68-1997 GB/T223-88标准

3、电子天平:称量范围0-100g 读数精度0.0001g4、计 算 机:主流机型 联想或方正品牌 19寸液显

主要特点

1、该系统由电脑控制,可完成绝大多数金属材料中元素的含量测定。系统程序的编制采用目前时尚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因此系统的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系统的操作简单快捷。

2、系统在分析过程中,零点和满度自动跟踪,并由电脑进行辅助定标,保证了测量精度。

3、配备了电子天平,实现了分析过程的不定量称样,提高了系统的分析速度。

4、测试软件功能齐全,能完全替代传统化验室的各项手工书写工作,并可根据各单位实际需求,任意设置检测报告格式,并可输入任意检测条件查询历史数据;各元素检测报告一次性打印,不需将C、S的检测结果分开打印。

5、仪器的关键部件---微压传感器,特别选用进口品牌。保证了仪器的测量精度、仪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周期。

6、拥有专利技术的控制电极,确保了仪器工作程序的可靠性。

结合国际先进光谱分析、热分析、元素分析技术,国内首创化工、化学品未知物成分鉴定、成分分析方案,实现化工材料成分鉴定、配方还原、对比分析、工艺改进,分析快捷、准确。

中心可根据社会需求,为不同企事业单位量身提供各种领域分析检验,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分析服务,可全方位、一站式解决各类客户材料鉴定分析、原材料控制、成分分析、技术研发等问题。因为专业、所以信赖;因为实力、值得托付!

欢迎有意向的企业或个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4.15)(11)

科标检测中心

篇2: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失效分析的分类一般按分析的目的不同可分为:

⑴ 狭义的失效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引起产品失效的直接原因。

⑵广义的失效分析:不仅要找出引起产品失效的直接原因,而且要找出技术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⑶新品研制阶段的失效分析:对失效的研制品进行失效分析。

⑷产品试用阶段的失效分析:对失效的试用品进行失效分析。

⑸定型产品使用阶段的失效分析:对失效的定型产品进行失效分析。

⑹修理品使用阶段的失效分析:对失效的修理品进行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工作流程

1.失效机械的结构分析

失效件与相关件的相互关系,载荷形式、受力方向的初步确定

2.失效件的粗视分析

用眼睛或者放大镜观察失效零件,粗略判断失效类型(性质)。

3.失效件的微观分析

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失效零件的微观形貌,分析失效类型(性质)和原因。

4.失效件材料的成分分析

用光谱仪、能谱仪等现代分析仪器,测定失效件材料的化学成分。

5.失效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

用拉伸试验机、弯曲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硬度试验机等测定材料的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冲击韧度等。

中心综合运用各类常量、微量和痕量分析技术,主要成分与杂质成分鉴定并举,有机分析与无机分析并重,成分分析与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结合,依靠对分析结果强大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对产品质量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诊断。工业诊断分析业务已涉及精细化工领域、精密仪器制造、汽车生产等工业领域。

中心可根据社会需求,为不同的企事业单位量身提供各种领域分析经验,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分析服务,可全方位、一站式解决各类客户材料鉴定分析、原材料控制、成分分析、技术研发等问题。

因为专业、所以信赖;因为实力、值得托付!

欢迎有意向的企业或个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4.4)(11)

篇3: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一、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一切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都是以学生的需要为转移, 围绕学生的活动而活动,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 不是灌输者。

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要知道学生的需求是什么, 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具备哪些特点。

1.心态不稳定

职校生大多是因为中考失利, 而不得不来到职业学校的。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社会上长期存在的轻视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 更使我们职校生存在自卑和消极的心理。

我们在校的学生, 年龄不满20岁, 正处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的时期, 他们的学习目的、兴趣和动力因素都不稳定, 波动性极大, 学习成绩也易随之波动, 尤其以一些男学生更为突出。

2.交往广泛

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 由于自身的生理的逐渐成熟, 生活环境的变化, 加上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影响。与普中学生相比, 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 拓展了与社会各界的交往;而且课余时间更充裕, 丰富的课余生活, 以及课外兴趣, 使得同学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也更为密切。因此职校生的的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交往程度也日益加深。

3.集体意识薄弱, 自我意识强

职校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合理和正常的, 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自我意识膨胀, 追求所谓的自由, 不愿受集体和规范的制约, 其行为表现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 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如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不爱为集体尽义务等, 更为严重的则是视校纪校规不顾。

当然职校生的行为有许多相对稳定而独有的特征和规律, 但是由于专业的差异, 各自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人际交往方式与范围的不一致, 加上各自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客观差异, 职校生群体内部的行为表现也各有不同, 他们入学前的学习经历、生活方式以及入学后的专业方向、学习形式、人际交往、课余生活等方面的独特性使其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征。

二、以能力为本位

以能力为本位是指教育不以普通大纲为依据, 而是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不是只强调理论知识, 而是引领学生会使用一定的知识获取技能。评价学生的标准, 不再只是考试的分数, 而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要做到以能力为本, 老一套的教学体制必须要打破, 针对职校生的特点,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

1.启发激励式

针对有一定学习能力但心态消极的学生, 我们总是在开学初就给他们制定学习目标, 向他们介绍全国职校生中的成功经验、高年级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以及市场对高级技工的迫切需求, 用成功者或尚未成功的奋斗者们的事例启发和激励新生, 给他们信心、希望和动力, 最主要的目的是消除他们的沮丧和迷惘, 帮助他们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为他们指明奋斗的方向。

事实证明, 很多学生在这种鼓励下都能走出情绪低谷, 以积极的或较平和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这一类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及心理发展比较好, 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 成绩显著上升, 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体育方面成为佼佼者。这个期间, 如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他们会积极地争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会更好地成长, 甚至成为优秀的高级技能人才。

2.扬长避短, 尊重个性

针对交友过于广泛, 以致影响学习的学生, 可以通过多组织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的形式, 发挥他们的特长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教育, 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 对于个性突出, 集体意识淡漠的学生, 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于整个集体的认同感, 使他们更好地溶入到集体中。而在与这类自我评价高、追求个性的学生接触中, 要注意到他们更在乎老师及同学的评价, 教育者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 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以尊重为前提, 才可以在沟通的基础上, 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

3.以“实用”为标准

高职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构成,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组织办学, 培养人才;企业依据学生的素质决定是否录用, 依托学校教育来实现人力需求, 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维系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本质联系在于人才的“供”与“需”是否达到一致, 因此, 唯有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需求, 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所在。

由此可见,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走“实用型”路线, 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

像专业技能课的教学, 排课方式就不能太死, 我们目前采用的是“模块化教学”, 具体的实施办法是:总的学时作恰当安排, 如5周, 在这5周时间中由授课教师全权负责和支配, 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和课题需要确定课堂讲授的时间, 以及学生操作的时间。传统的课堂讲授时间尽量压缩, 把教材内容的讲解做成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动手。这样教师就可以从机械的课堂讲授过程中解放出来, 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帮助学生更快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 通过对实际案例或课题的操作, 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作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 应该不断学习, 掌握一些新技术、新应用, 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 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上是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在以后的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技能人才。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 由于具有相近的社会化过程和文化背景, 使得他们的身上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本文就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 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 探讨一些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分析,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2002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组.我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 2005, (5) .

[2]杨雪芳.论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职业教育改革[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3) .

篇4: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摘要:视觉传达艺术包含了众多的基础元素及科学的构成法则,因此本文通过对视觉基础元素中的点、线、面及园林工程体现的艺术形态、色彩质感等综合层面分析,探讨了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科学运用,对强化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完整的艺术性、功能性与服务性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中心元素;色彩

园林景观艺术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观赏园林景观时,会根据对景观第一感觉对园林进行评价,因此,视觉元素对园林景观设计有十分重要作用。对视觉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为园林景观制造更多的美丽风景,所以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大胆使用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我国的园林设计与国外的园林设计有着理念上的不同,国内园林遵循师法自然、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于视觉设计理念重视程度不够,但是当融入了国外的设计理念之后,对于视觉的元素影响研究更加深入,也逐渐对视觉冲击力进行了创新和实践。

1 点、线、面基础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点是构成线与面的最基础元素,其特点并不以大小为基础,而是取决于周围的景观形象所占的比例构成。倘若在景观空间中只存在一个点,那么人们的观察视线势必会聚焦于此;而如果在同一环境中存在大小不同的两点元素,那么人们的视线便会由大及小形成由近及远的视觉变化,即构成了线;而当空间中存在三点时,便构成了人们视觉感观中的面。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应遵循点、线、面的协调过渡及统筹规划,从而有效弥补点元素中的单调与面元素中的平庸。例如园林景观中的山石、亭台楼阁、灯光、雕塑、水景均可被视为具有一定位置及形状的点元素,其既可以在景观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又可起到点缀面的重要景观美化效果,因此我们只有充分的利用好点的不同功能,才能使园林景观的线与面富有生机、重点突出,功能卓越。例如在单调的景观地面中加设地灯可使视觉上有显著生动的变化,而绿色植物则可通过数量多少的点缀变成孤植、丛植、群植以及片植的不同感观效果。因此我们可在景观中的十字路口中部位置以及大面积绿地或园林建筑景观的某个角落、羊肠小道的轴线起点或尽头、广场景观的中央地带依据景观特点种植单株或群株的植物以达到点缀、聚焦与视觉冲击的美化效果。同时我们还可充分挖掘点元素的对称效果、对比强化效果、虚实结合效果、重复弧调及活跃渐变效果,从而使之与面、线形成完善的搭配与组合,实現完美的画龙点睛之笔。

在线元素的视觉设计中我们可充分抓住线条变化的方向性、距离性、联系性、分割性及外形特点,依据不同的景观功能需求做适应性设计。例如在突出鲜明主题的纪念馆、主题公园园林设计中我们应多用直线条展现其气魄、宏伟、严肃与刚强的一面,而在花园、度假村等舒适休闲娱乐场所的园林设计中我们可多用曲线条突出景观的柔美、温和与轻松飘逸的感觉。在占地较大平面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如广场、草坪等地我们则可利用线条的网状交叉、虚实结合、渐变处理等方式使景观更具丰富、动感及错落有致的艺术美感。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面的运用可以体现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平面,也可以体现在景观园林的三维立体空间,可以进行垂直和倾斜的处理池可以运用切割、相交、平行等面的多种变化丰富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将面元素在多次强调、色彩组合和几何图形中逐渐显现出来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对于大面积的面元素园林景观设计我们应采用点、线、面三者相结合、相促进的方式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

2 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视觉策略的重要设计元素,其占据着视觉艺术的主体地位。丰富色彩的运用可使人们的感观受到强烈的刺激并引起丰富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应善于运用不同变换的艺术色彩抓住人们的眼球,使园林景观体现出丰富、多变、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目前我国的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色彩搭配的运用还停留在较为基础与简单的层面,过于注重协调与统一的适应,没能给人们富于多变的色彩感受,因此也无法充分发挥色彩的愉悦视觉功能。为了打破人们的这种视觉疲劳,我们应从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环节入手,力求色彩的夸张突出与对比强化。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排除我们经常运用的材料自身颜色之外,我们还可通过色相与彩度的协调搭配为人们呈现出强烈的撞色效果、颜色冲击效果,例如大面积的运用红色、黄色、湖蓝等色彩,从而使园林工程不仅成为具有艺术性的功能景观,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体现和谐美,同时更兼具突出美、对比美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整体美。

3 形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三维空间中形体是面的活动轨迹不同的面具有不同的方向将不同面的边沿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形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雕塑、假山等元素都可以看作是形体形体的独特设计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投计者要突破单一面投计丰富的形体结构同时和园林景观设计平面中的点、线、面等其它元素相协调、相对应成为整个园林景观中的视觉热点给人们以非常舒服的景观视觉感受。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包括半立体的设计,例如在适当的位置摆放浮雕给人们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

4 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空间元素对园林景观设计也十分重要,空间设计是建立在其他视觉元素的基础上,只有确保其他视觉元素的合理搭配,才能保证空间设计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设计领域内,空间设计包括三维空间、二维空间、矛盾空间、图式空间等之间的组合、转换,不同空间的变化、排序对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空间设计时,要抓住空间变化对人们视觉的冲击和人们的心理感受,设计出虚实相生、高低错落的空间效果,从而给人们创建一个休闲的视觉空间。

5 质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质感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视觉元素之一,主要指物体景观表面的特性、品质及对人们视觉、触觉形成的具体感受。质感的属性有粗糙与光滑之分,同时也有人造与人然之分。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依据不同景观所要呈现的不同目的合理搭配其景观素材的质感,从而形成独特及完美的视觉效果。为了达到完善的互补效果我们可通过质感的对比法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运用景观材质的粗糙及光滑、细软与粗硬形成鲜明的对比;利用金属的刚性与玻璃的柔美、木质的复古、岩石的沧桑、混凝土的现代感、塑料的多变形成质感上的强烈反差,从而实现丰富、多变、互补、整体的视觉感观效果。

6 结语

在运用视觉传达语言展开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实践中,我们只有对各个构成的基础元素进行细化分析,才能最终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使园林工程景观体现包罗万象、错落有致,充满文化、艺术、感性等深刻内涵的综合美感。

参考文献:

[1]李静.现代园林景观空间中视觉形式美的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

[2]陈铮艳.视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5)

[3]孙善芳,唐治锋,杨春淮.城市景观的视觉分析与模拟控制方法[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4,(03)

[4]刘亮,城市设计中的视觉设计[J].四川建材,2007,(02)

[5]孙蓉蓉.浅析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0)

[6]陈静艳,韩俊杰 视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05)

篇5: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1 苔藓植物化学元素含量分析

1.1 苔藓植物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

苔藓植物体内包含至少64种元素, 其中不乏C、N、H、O等大量元素, 这些化学元素在苔藓植物体内含量水平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以此为依据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大量元素:主要指的是苔藓植物生存生长所必须的构造元素, 例如C、O、H等都属于苔藓植物中的大量元素; (2) 主要累积元素:主要累积元素也称为是主量元素, 指的是在苔藓植物中含量在1000ug·g-1以上的元素, 主要包括11种, 分别是Al、Ca、K、Fe、Mg、Mn、P、Na、Pb、Zn、S, 其中除了Pb之外, 其他元素最低含量都较高, Fe与Al两种元素在苔藓植物体内的累计含量最高, 能够达到1.0×104-2.1×104ug·g-1, 苔藓植物体内的主量元素在生物地球循环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累积常量元素:指的是最大检测含量在100-1000ug·g-1之间的元素, 主要有As、B、Ba、Cr、Cu、Sr、Ni、Ti、Sn等九种, 一些苔藓植物累积常量元素甚至难以检测到; (4) 累积微量元素:指的是苔藓植物体内含量极低的一类元素, 含量一般在1-100ug·g-1之间, 主要有Br、Cd、Co、Hg、Rb、Se等22种; (5) 痕量元素:指的是在苔藓植物体内累积含量在1ug·g-1左右的元素, 这些元素用最低含量仪器也不能检测出来, 主要有Ag、Bi、Er、Hf等15种。

苔藓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化学元素与维管束植物类似, 但相较于高等植物来说, 除了C、N、K、P、Ca、Mg、Fe、S、Mn等元素外, 苔藓植物所必须的化学元素有着一定特殊性, 以水生苔藓植物为例, 其所需要的碳氮比为12:1, 而高等植物所需的碳氮比则基本维持在10:1左右, 此外, 相较于维管束植物来说, 水生苔藓植物的K元素含量要更低一些。

1.2 苔藓植物化学元素来源

关于苔藓植物所含化学元素来源的问题一直有着较大争议, 早期研究表明, 尘埃、降水等大气沉降是苔藓植物化学元素主要来源, 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人们对苔藓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苔藓植物化学元素的来源也有了新的认识, 认为除了大气沉降外, 岩石表面风化物及土壤也是苔藓植物化学元素的主要来源, 其中羽状苔藓植物主要从大气沉降中获取化学元素, 而其他类苔藓植物主要从基质中获取化学元素。

1.2.1 大气沉降

苔藓植物没有根系和角质层, 其阳离子交换能力较强, 许多苔藓植物为变水植物, 因为输导组织不发达而只能从大气沉降中获取相关营养物质, 以此来获取化学元素, 此外, 苔藓植物还能够吸收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中也富含化学元素, 从而获取化学元素。

1.2.2 生长基质

苔藓植物的生长基质主要包括表土和基岩, 研究人员对苔藓植物内含物与岩性、土壤学及气候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除了羽状苔藓植物的其他一般苔藓植物不仅能够从大气中获得化学元素, 还能够从基质中吸收化学元素。

2 苔藓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点探讨

首先, 区域空间差异性。不同区域空间的苔藓植物体内化学元素含量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不同区域空间的苔藓植物生长习性不同, 对元素种类的要求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吸收元素和利用元素能力不同, 因此其体内化学元素存在差异。

第二, 生态系统间差异性。各个生态系统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苔藓植物生长环境不同, 因此化学元素含量也不同, 例如相较于开阔环境来说, 草地生态系统中, 苔藓植物大多生长在灌木之下, 其阳离子尤其是钾离子的含量较高。

第三, 种类差异性。在同样的环境下, 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化学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不同种类苔藓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不同, 这就会使得不同种类苔藓植物的化学元素积累能力存在差异, 体内的化学元素含量也自然有所差别[3]。

第四, 时间差异性。一些苔藓植物体内化学元素含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不同时间同一种类的苔藓植物化学含量存在差异, 虽然苔藓植物对化学元素的积累能力总体上较强, 但不同时间苔藓植物营养吸收及分解规律是不同的, 这就使得苔藓植物化学元素含量呈现出时间差异性的特点。

苔藓植物化学元素积累能力较强, 体内含有众多化学元素, 大气沉降及生长基质是其化学元素的主要来源。苔藓植物化学元素含量有着众多差异性特点, 以此能够发挥其指示环境条件的作用。

摘要:对苔藓植物化学元素的相关研究在指示环境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进行了苔藓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的分析, 明确了苔藓植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种类构成及含量差异, 明确了大气沉降及生长基质两个苔藓植物化学元素的主要来源, 之后探讨了苔藓植物化学元素含量在区域空间、生态系统、时间等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苔藓植物,化学元素,含量,来源,特点

参考文献

[1]金艳霞, 周华坤, 赵新全, 陈哲, 姚步青, 付京晶, 温军, 李天才.青藏高原不同草地类型苔藓植物化学元素特征[J].草地学报, 2013, 01:65-72.

[2]葛彦双, 曹弈璘, 曾春菡, 李志强, 王丽.地面苔藓对成都大气沉降重金属污染的监测[J].生态环境学报, 2013, 05:844-850.

篇6: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1消防设计难点

由于该项目空间跨度大,设计造型独特,难以满足疏散距离和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的要求。鉴于该建筑在南侧在二、三层设置了两层“室外平台”,在疏散设计中拟采用二层北侧通过楼梯进行疏散, 南侧疏散向室外平台的疏散方式(见图1);三层则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较小,难以将使用区域和楼梯直接连接,所以三层采用疏散至三层室外平台(见图2),再通过平台疏散至楼梯或者通过室外开敞楼梯下行到二层疏散平台的疏散方式。总体来说,该项目中二、三层需要利用室外平台进行消防疏散。一般情况下,室外平台可以作为人员疏散的安全区域,人员疏散到此区域不会受到室内火灾的影响,能够保证人员的安全。但在该项目中,由于平台上方有部分建筑的造型构筑物,此时平台的安全性能否得到有效的保证,是平台能否作为疏散安全区的前提条件。对于室外平台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相关加强措施,验证平台是否安全,在增加造型后,是否影响其作为室外空间的属性。

2二、三层室外平台设计方案

(1)在该项目中二、三层需要利用室外平台进行消防疏散。为了保证室外平台的室外属性,其造型构筑物侧面应全部开敞,顶部的覆盖面积不应大于楼面建筑面积的75%,即顶部的开口面积不小于25%。在项目在实际设计中,侧面为全敞开面,侧面造型为网格造型,如图3所示。二层室外平台上方有三层室外平台,所以对于三层室外平台在二层的基础上做了退台的措施。顶部造型构筑物,南侧部分一半为不透空的造型,一半为全空,北侧一半为不透空的造型,一半为镂空造型,整体透空面积达5 627m2,三层室外平台面积为14 420m2,其开口率为39%,如图4所示。

(2)室外平台疏散设计要求。在疏散设计中,二层平台设置3部室外楼梯到首层地面,三层平台北侧设置5部疏散楼梯,疏散至地面,南侧设置3部室外开敞楼梯疏散至二层室外平台,再通过二层室外平台疏散至地面。在保证消防灭火救援顺利实施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室内人员的疏散安全性要求,室外平台的消防应急照明的应急工作时间应满足GB 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规定,不应小于1.5h,应急照明应保证地面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应设置为连续可视的疏散指示标志。

3火灾场景选取及参数设置

3.1火灾场景选取

确定不同部位的火灾场景并计算可能存在的火灾规模大小,是消防定量化分析中重要的一环。火灾规模大小的设计是源于研究数据、统计资料及工程分析。

设计火灾场景是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消防安全性能化分析的基础。鉴于笔者主要研究该邮轮客运联检大厅“室外平台”的消防安全属性,在平台附近设置火灾场景如下:

(1)火灾场景A。起火点设在二层室外平台相邻防火分区的小商店内,商店内的货物为可燃物,小商店发生火灾时烟气排至室外。考察火灾时二层室外平台烟气的温度、CO、CO2以及能见度的指标,从而判断二层室外平台的安全属性。消防设施均动作,起火点见图5所示。

(2)火灾场景B。起火点设置在三层室外平台相邻 防火分区的小商店内,小商店内的货物为可燃物,小商店发生火灾时,烟气排至室外。考察火灾时三层室外平台烟气的温度、CO、CO2以及能见度的指标,判断三层室外平台的室外属性。消防设施均动作,起火点见图6所示。

(3)火灾场景C。起火点设置在三层室外平台相邻展览防火分区,考察火灾 时三层室 外平台烟 气的温度、 CO、CO2以及能见度的指标,判断三层室外平 台的室外 属性。消防设施均动作,起火点见图6所示。

3.2火灾参数设置

火灾危险性高低主要包括火灾荷载密度、火灾发展速度和增长系数,但三者不是独立的指标,火灾危险性的大小要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火灾荷载相同,则增长系数大的危险性和燃烧蔓延速率较高。因此,火灾参数的设定应综合考虑火灾荷载的种类及分布,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善程度,建筑空间大小以及成熟可信的统计资料、实验数据等确定。根据客运中心联检大厅可能存在可燃物的种类,参考美国消防协会标准NFPA 204M2002《排烟排热标准》中定义的四种标准t2火灾,即慢速火、中速火、快速火和超快速火,选取该项目内的快速火火灾增长系数α=0.046 9kW/s2。参照上海市地方标准DGJ 08-88-2006《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第4.2节“火灾模型的确定和排烟量”给出的各类场所的火灾规模,设定了火灾场景A、B、C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4二、三层室外平台消防安全性分析

针对“室外平台”共设置了3个火灾场景,一个火灾场景在二层室外平台,两个火灾场景在三层室外平台,由于室外平台限制了其使用功能,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火灾起火点均 设置在室 外平台相 邻的防火 分区内部。火灾场景A、B、C模拟结果如表2所示。

篇7:元素分析仪的参数和特点-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关键词:苯中毒,慢性,流行病学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2004~2013年青岛市诊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51例发病情况分析,了解目前青岛市慢性苯中毒的发病现状和特点,为今后职业性慢性苯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诊断资料来源于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青岛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办公室的职业中毒诊断档案资料,青岛市职业病防治院是青岛市唯一的职业病诊断机构,以上病例均为青岛市职业病防治院沿用国家相关职业病诊断标准确诊的新发病例。

1.2方法对2004—2013年青岛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建立调查资料的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所得数据信息录入Excel 2003,分类汇总。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中毒发病趋势2004—2013年青岛市诊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共51例,男18例(35.29%),女33例(64.71%);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7.29岁;其中轻、 中、重度中毒分别为15(29.41%)、6(11.76%)和30例(58.82%)。自2004年以来,青岛市慢性苯中毒发病呈波浪式趋势。以2004及2006年发病病例数较多,2005及2009年发病病例数较少。见图1。

2.2行业分布情况行业分布主要在制鞋业(17例, 33.33%)、机械(12例,23.53%)、化工(6例,11.76%)、皮革箱包(6例,11.76%)、电子(4例,7.84%)、橡胶(2例, 3.92%)、纺织(1例,1.96%)。

2.3工种分布情况工种主要分布在制鞋及皮革箱包业的刷底工(6例,11.76%)、抹胶工(5例,9.80%)、绷帮工(3例,5.88%)、缝纫工(2例,3.92%)、配胶工(2例, 3.92%)、喷光工(1例,1.96%);化工行业的检验员(3例,5.88%),包装工(2例,3.92%)以及其他行业的油漆工(12例,23.53%)、硝化工(3例,5.88%)、印刷工(2例,3.92%)等。

2.4患者年龄与中毒程度分布情况发病例数居前2位的年龄段分别是41~50和31~40岁,构成比分别为31.37% 和29.41%。年龄≤20岁的病例均为重度苯中毒。患者中毒程度的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79,v=8,P>0.05)。见表1。

2.5接毒工龄与中毒程度分布情况慢性苯中毒接毒工龄为1~5 a的病例数最多,为19例,占病例总数的37.25%;其中11例被诊断为重度苯中毒。接毒工龄在<1及≥20 a的病例数最少,均为5例。见表2。

2.6患者并发血液系统疾病情况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血液系统疾病表现为:轻度中毒以白细胞减少症为主;中度中毒以白细胞减少症伴血小板减少症为主; 重度中毒以苯所致白血病为主,共11例,均直接发生白血病,无慢性苯中毒史,检测工作场所苯浓度在1.2~6.8 mg/m3。见表3。

2.7白血病FAB(法、美、英)血液协作组分型情况骨髓活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NALL M5b 2例,M4a 1例,M4b 1例,M5 1例,M3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1例。染色体共检查4例:46,XX:1例;46,XY:1例; 46,xx,t(15;17)(q22;q21)2例。基因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1例。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2004—2013年青岛市诊断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共51例,以重度中毒为主,共30例,占病例总数的58.82% ;与台州市报道的苯中毒发病情况相似[1],与郑州市及深圳市宝安区报道的以轻度苯中毒为主不一致[2,3]。青岛市职业病诊断资料统计2004— 2013年慢性职业中毒共诊断68例,其中慢性苯中毒51例,占75%;与山东省报道的发病情况不完全一致[4], 与江苏省报道的以慢性二硫化碳中毒为主不一致[5]。

有资料显示,慢性苯中毒的中毒情况因工作环境、 个人健康状况及对毒物敏感性等而不同,且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6]。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排在前3位的是制鞋、机械、 化工及皮革行业,这主要与我市的产业结构有关。我市制鞋、机械、化工及皮革行业较为发达;同时,某些从事制鞋、皮革箱包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由于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不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接毒工龄为1~5 a的病例数最多,共19例,占病例总数37.25%;其中以重度苯中毒为主,共11例。这与文献[7]报道的不一致,这可能与作业环境中苯浓度较高、劳动时间长、个人防护不当有关。

2004及2006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病例数较多,2005及2009年发病病例数较少,这种发病呈波浪式趋势的特点,可能与慢性苯中毒的筛查与诊断力度、 监督机构的执法检查力度、农民工流动性大导致部分病例未能得到及时诊断等因素有关。总体来说,2008年以后青岛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有下降趋势,这主要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GBZ 188— 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以后,卫生监督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工人劳动条件逐步改善,劳动者个人防护意识得到加强有关,从而减少了慢性苯中毒的发生。

青岛市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达3 000多家,其中涉苯企业约占70%[8]。苯是肯定的致癌物,主要引起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可致人死亡。因此,应严格加强从事有苯污染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工作,提高从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9,10]。目前,青岛市慢性苯中毒仍时有发生,提示苯中毒的防治应突出重点,把存在重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劳动者健康监护状况的执法检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现美国已禁止苯作为商业溶剂使用,皮革、橡胶、鞋帽制造、粘合剂、干洗、汽车制造及有机合成材料等行业均使用低毒物质代替苯作为溶剂[11],我国也应学习美国经验,在制鞋、机械、化工及皮革等行业逐步用低毒的有机溶剂替代苯作为溶剂,限制使用或淘汰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落后技术、工艺和材料,积极开发、推广和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12],并加强个人防护,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青岛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防治计划和远期规划,达到有效控制和降低青岛市慢性苯中毒发病率,减少苯中毒对劳动者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上一篇:一年级课前两分钟演讲稿下一篇:有爱情,便全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