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学科作文

2024-05-10

一堂课学科作文(精选8篇)

篇1:一堂课学科作文

我最喜欢的课目科学课。

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跟植物有关的问题。我认识了一种带毛的小草,叫“狗尾草”;知道了梧桐树的叶片是有些像枫叶型的,杨树的叶片是桃形的;我还知道了咱们北方的树干是棕色的,象杨树、柳树......而南方的梧桐树干是深绿色的。

我今天真是收获了不少知识呀!

篇2:一堂课学科作文

今天是星期五,有科学课,这是我最喜欢的课。

下午,清脆的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像潮水般涌进了实验室,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时,老师满面笑容地走进了教室。

老师对我们说了声 “ 安静 ” 便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了 “ 问题 ” 两个大字,然后让我们提几个关于肥皂泡的问题。同学们都踊跃举手,老师指了指我。我站起来说: “ 泡泡为什么会飞呢? ” 接着又有很多同学提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有的问泡泡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有的问泡泡为什么会炸掉?还有的问为什么不同的管子可以吹出不同的.泡泡? …… 老师要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这些问题。

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做实验了。我们先在瓶子里装了水再放一些洗衣粉,摇一摇,等他们变成了肥皂水就开始吹泡泡了。

我首先吹了一个小泡泡,小泡泡刚刚离开管子便迅速落到地上炸了。我又照着上次的样子吹了个不大不小的泡泡,它在我头顶飘了一会儿,还是炸了。后来我又吹了一个大泡泡,只见它腾飞而起,飞出教室,越飞越高,直到飞得看不见为止。我兴奋的跑到老师跟前,说道: “ 老师,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 老师问: “ 你知道什么了? ”“ 我知道泡泡会飞就是因为里面的气体,里面气体越多,泡泡就飞得越高! ” 老师听了我的话微笑的点了点头。这时,我们的周围漂浮着五彩缤纷的泡泡,它们有点小,有的大,有的高,有的低。同学们也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谁的泡泡吹的大,飞得高。

篇3:一堂课学科作文

反思

1.《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

品, 我们职高语文教师不仅学过, 而且很多人还教过, 但过去不管是老师教我们, 还是我们教学生, 一直沿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板书课题、介绍背景、字词教学、泛读课文、分析课文、总结主题、归纳写作特点、布置作业等, 看起来似乎“教”得面面俱到, 而实际上课堂教学呆板僵化。

2.过去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很陈旧: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言堂”全包到底, 后来一台收录机, 或一台实物投影仪, 或几张幻灯片, 就算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了。教师是空洞说教, 不能发挥自身的水平, 学生更是听而乏味, 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其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甚至无功而返。

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此, 我受市职教语文中心组委托, 开设了一堂语文课改研讨课, 在职高班进行《项链》的阅读教学, 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路子。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做好课前预习

索菲亚认为, 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答案, 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所以, 我对学生预习提出两点要求:其一借助网络信息资源, 利用课文内容、阅读提示和注释等, 自主完成“尝试练习”作业。其二搜寻网络视频, 观看《项链》的有关剧目, 直观地去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到了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时, 再先让学生自己查一查“尝试练习”作业的结果, 听一听学生们的各自见解, 改一改做错题目的答案, 使整个检查作业的过程, 成为学生巩固知识乃至重新获得知识的过程。那些原来需要老师“教”的任务, 现在通过学生“学”便轻松自如的完成了。

2. 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

在《项链》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我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 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为目的, 利用课件逐步展示了从网上下载的六幅《项链》剧照, 并从中穿插放映《项链》的课本剧视频, 引导学生去探究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 (含人物心理活动) 。这样学生可依据教材寻求答案, 可结合网络信息发表见解, 可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想象, 出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学生还要当堂练口、练脑、练笔, 完成“自我检测”题目

其一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堂剧, 并用摄像机拍下珍贵的原始镜头, 事后刻录成光盘, 赠送给表演者珍藏,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积极性;其二让学生动笔完成书面“自我检测”题, 自我了解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巩固知识, 查漏补缺, 提高水平。

认识

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研讨课的实践、专家运用新课程理念分析点评、听课教师的研究探讨, 我对语文新课改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1.语文实施新课改, 教师要真正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首先, 要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 其次, 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力求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能力, 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 增强理解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再次, 要真正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统一规格的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统的教学, 以课本为中心, 如果涉及课外知识, 那就要看教师的根基深浅了。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后就不同了, 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 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 互联网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里面的知识犹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 可以使学生在那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扩大阅读面、知识面。

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

课前准备时,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多样化的技术, 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制作成教学课件。课堂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视听、时空、动态优势, 把抽象的文字资料变为具体的直观形象, 通过展示现象, 虚拟现实等手段, 引导学生入其境、感其情, 引导学生认知体验,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篇4:一堂课学科作文

【关键词】第一堂课 课程教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86-02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e first lesson’s place dur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Well begun, half done, the first lesson will effect to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So as a teacher you need to know how to prepare the first lesson.

【Key words】First lesson Curriculum teaching Effective

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第一堂课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在高校课堂里,大学生要接触的各类学科课程大约有几十门之多,第一堂课既是师生之间的初次见面,也是大学生对老师乃至整门课程的初步整体了解与把握。大学生与高中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是具有独立意识的成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教我学转变为我要自主学,这是一个自我逐步完善、发展、成长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学里的第一堂课上得好,会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首因效应,在课程的理解、运用、兴趣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对教师来说第一堂课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影响重大,为课程教学展开奠定基础。

一、第一堂课对教师的影响

作为大学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作为授课对象——大学生,他们与高中生有很大的不同,高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老师的影响,在别人替他们安排好的模式下发展,而大学生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善于运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显著提高,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议,喜欢跟父母、老师及同学、朋友探讨社会问题、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等等。甚至有时会有英雄样的反抗。第一堂课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认识

第一堂课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初次见面,互相认识了解的过程。“首因效应”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是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大学生做为一个成年人,有自己的自主独立意识以及判断能力,对知识的理解、未知学科领域的好奇都需要授课老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如果能够善于把握第一堂课所产生的“首因效应”作用,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方法、性格特点及习惯等,通过第一堂课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就可以更好地指引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听课学习。同时,通过第一堂课对学生的认识,教师也可以从所教授学生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精神面貌、班级班风、学生接受与反馈中总结出相适应的教学进度、模式与手段,更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课程教学。

2.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安排合理配置

教学课程的总体设计,包括教学日历、教案、习题集、案例集在内都是需要经过精心编排和准备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第一堂课上除了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外,还应该向学生明确的提出自己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教学计划安排,推荐相关有用的参考书目。比如,拿《管理学》这门课来说,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和基础,一开始接触所谓的“管理”会对其概念和认识感觉颇为抽象,教师如果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第一堂课上告诉学生,生活无处不存在管理,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班级,“管理”到位将会为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带来帮助,同时通过指引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案例集增进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运用;做好配套的习题练习,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结合相对应的配套指导后,学生才能够得以清晰地知道自己该从哪些方面着手配合教学工作,做好预习、学习、复习的准备。

3.有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第一堂课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课程总框架的一个开场,开场白生动有趣会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以及注意。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和这门学科相关的知名研究者,现在的研究成果运用等等。例如,“管理经济学”这类课程,经济学是什么?大学生只是懵懂的对经济有一个抽象认识,但是并不完全懂得,这时,教师如果能通过一个真实的经济案例故事做为开场,告诉学生:“经济学”包括规范经济分析与实证经济分析,同时介绍一些经济学界的知名人物:像众所周知的《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曾提出“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经济理论,现在正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经济运行,还有“经济学中的10大原理”实际正指导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和相互交易。由这一系列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大学生在听完教师对课程的介绍后,相应的会产生一个接收、思考到消化的过程,在第一堂课上,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总的知识框架图,让他们对该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章节有一个总体把握与认识,为教师后面课程知识结构的深入与相关知识的延展做好铺垫,奠定基础。

二、第一堂课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里的课程教学不再是老师对学生单向式的知识传递,而是双方能有互动共鸣的双向教学,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创新并质疑,因此,第一堂课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关键的影响:

1.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对课程内容全面的认识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第一堂课一般都是老师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学习的目的与应用。大学生通过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初步了解,从整体上全面对知识框架有了把握。先从整体出发有了一个感性认知,再通过每一次教学的深入,得到理性的领悟。这也有助于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先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再通过不断的学习把相关联的内容填充进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同时,第一堂课教师应当向大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大学生做为学习主体与中学生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不同的学科课程学习方法不同,学习的程序和理解有差异,只有让大学生掌握正确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应当总结出在知识结构中大学生难以理解、误解和出错之处,提醒帮助大学生,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2.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

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应向大学生介绍该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大学生毕业后是直接走向社会工作就业的,他们对社会充满好奇,希望能在校期间通过努力学习,掌握比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多更高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来为今后找到理想工作做好准备。因此,在高校课堂里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用的,作为授课教师,应向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展示本门课程的实际价值与应用,前人探索研究的成果对该门学科课程的影响,增加大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认同感,这对大学生在今后的学科课程学习中将起到关键的指引与培养作用。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第一堂课教师都会向学生简单地介绍该门课程的发展史。历史是由人类创造的,人类对知识的渴求与追寻,在前人不断地努力探索研究中产生了学科课程里伟大的发明成果,回顾这些经验与总结,结合历史与未来,在不断的变革与发展中,每一位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契而不舍、努力探索实践发现新的成果。通过科学家在本学科课程里的成功经验向大学生树立起好的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学生更具有追求理想的奋斗意识和效仿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己除了教授大学生相应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束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开头开得好,这门课程就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从心里自发地想学好这门课程。对教师来说,后面的教学工作在开展时相对就容易得多,作为高校教师,在钻研教学方法和学科课程设计的同时应懂得第一堂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和意义,重视备好第一堂课,努力上好第一堂课。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项昭保、伍晓玲.浅谈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第一堂课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2006.10(3):22

篇5:一堂课学科作文

同学们高兴得不得了,都开心的说耶,老师先让我们闭上眼睛,读了一段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温温柔柔的可舒服了。我们都想象完了,老师让我们说都看到了什么呢?我想说的被他们全说完了!同学们一个比一个好。

老师让我们记8个词,30秒后,我可全记住了呢,两次一次不差,我们让老师告诉我们,怎样记得快?老师说用串烧故事记得最快呢,她给我们读了一下她的串烧故事,读完了我笑得前仰后合的笑到肚子疼的躺在地上。她又给我们放了一段视频,不可思议的是王锋用了19秒的时间,复核了一副扑克,我心想,原来扑克牌这么好,以后我要多用。

没错,今天的主题就是串烧故事!

老师就让我们记住扑克又是红酒,又是黑牛的,串烧故事太搞笑了吧!你们知道老师说什么吗?他说,你能进到家里,把主人的酒给弄洒了,主人大喊,放肆,我心想,你又可以去家里吗?你又听得懂吗?我可以说太荒唐了,串烧故事太好笑了!

篇6:一堂课学科作文

我的作文指导老师是涂佳霖老师,他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人。老师都会把上课内容讲得生动活泼,让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经常上完课时,我会发现自己的作文写得愈来愈顺,不但达到老师的标准,有时甚至还受到老师的夸奖,真是令我惊喜万分!

老师跟我们说:写作文要先看懂题目的意思,才不会写到最后都偏离主题;标点符号要搞清楚,不要标错地方或乱标;写景物时可以由大到小,由远到近。老师讲的我都把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希望在写作时会更得心应手。在这五堂课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堂课。这一堂的上课内容是分组制作广告传单,我们这一组选”芒果冰沙”,我灵机一动把标题变成”芒果冰杀,杀进你的味蕾”。上台报告时,老师夸奖我们很有创意,我听了心花怒放!

篇7:一堂课学科作文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谢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喜笑颜开地对大家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叫改名字!”顿时,同学们欢呼起来,宁静的教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刚开始,谢老师让我们在纸上自己喜欢的名字。我看着别人埋头书写,心想:别人都想好了,可我呢?我左顾右盼,突然,我想起了一个主意:叫一枫吧,把廖字去了,这样别人就不会给我取外号了!嗯DDD 一包含着开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一才有十百千万亿……还有我喜欢秋天的枫叶,就这样了。“时间到!”谢老师一声令到。当林振飞说道:“我喜欢林振心,因为振心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时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陈铭杰笑咪咪的说道:“我喜欢的名字叫陈姐姐”顿时,有的同学捂着嘴巴哈哈大笑;有的笑的满地找牙、前俯后仰;还有的捧腹大笑,我也不例外,笑的合不拢嘴。“我最喜欢的名字是――林彪!”林昌彪微笑地说道。我听后笑了三声,连忙捂住嘴巴。轮到周梦杰,周梦杰结结巴巴地说:“我最喜欢的名字是周杰”我大声笑道:“周杰……周杰……伦!”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诶,可恶的铃声又响起了!”我自言自语道。

篇8:一堂作文立意课

有人说,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比作眼睛, 材料好比是血肉, 构思如同骨架, 立意则成其为灵魂, 可见立意在作文中的重要。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究中考话题作文的立意技巧。

二.教学过程

师:古人云:“文以意为先,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一篇优秀的文章, 总是在立意深刻、新颖上闪烁它迷人的光辉。有一中考试题以一幅画为材料:“上面画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 太阳下面一把伞, 伞下有一盆仙人球。”于是有同学作文, 把太阳比作是法律, 伞是高官, 仙人球比作不法分子。不法分子肆无忌惮的敢干坏事, 是因为有伞在保护, 有一天伞破了, 不法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样的立意令人耳目一新, 因此得到了满分。

立意的内涵:所谓立意, 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

立意应具备的条件是:基本的立意要准确、鲜明;高层次的立意要深刻、新颖。

立意的技巧有三种:

第一、出奇制胜法。即多角度思维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 面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材料, 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而只有善于思考的人, 才能有新奇独立的感受和心得。下面请同学们以“风”为例, 用概括语言表达对“风”的多角度立意。

生1、我想到自然界中的沙尘暴———想到环保!

生2、我想到社会的风气, 好风气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 坏风气玷污人们的心灵———多接触健康的东西!

生3、我想到流行风———从歌星的成长道路上受到的教益!

……

师:从不同角度对“风”进行立意, 既有自然界有形之风, 也有无形的社会之风;既有揭露腐败现象的, 也有说成长教益的。既关注了自然, 又关注了社会, 同时也关注了人生!语言简洁, 立意深刻, 有新意!,

常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作文中运用多角度发散思维, 能给作文增添亮点。下面请同学以“良师”、“财富”、“关怀”、“亮点”为话题多角度立意。

1、关于“良师”的立意

生1、母亲是良师, 教给我们的道理使我们终生受益!

生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良师!

生3、自然界的花花草草, 让我热爱生活, 它们是良师!

生4、失败是良师, 磨难是良师, 兴趣也是良师———

2、关于“关怀”的立意

生1、父母、老师对我们的关怀, 我们对父母、老师的关怀。

生2、阳光雨露对幼芽的关怀。

生3、地球对人类的关怀, 人类对地球的关怀。

生4、祖国对人民的关怀。

生5、美国对伊拉克的“关怀”。

3、关于“亮点”的立意

生1、人类身上的优秀品质是亮点。

生2、企业、新产品的开发, 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是引人注目的亮点。

生3、国家好的政策出台, 如“新农村建设等”是亮点。

师:其实不光客观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属性, 不同的写作主体由于经历、认识、素质、修养的不同, 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 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有差异!因此我们看问题要考虑各种因素, 想象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认为可笑的想法, 这个过程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也就是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因素的过程, 还可以说是创新过程。

创新思维还有一种叫逆向思维, 就是与常规相反的思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 司马光的做法就是采用的逆向思维!

第二、高屋建瓴法。所谓“高屋建瓴法”, 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 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 就能形成独立之见, 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才识是作文的制高点, 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作文立意不高的主要原因, 就是作者局限于自我的狭小天地, 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 因而使文章流于平淡, 流于“小气 ”。那么什 么是“小 气”? “小气”就是“手小”———选材范围小;“眼小”———目光短浅;“心小”———虚伪庸俗。什么是“大气”? “大气”就是大见识、大气概、大感悟、大文采。如何写出“大气”之作?一是要扩大阅读面, 包括古今中外的;二是要关心世界大事、社会风云变化;三是要多背诵积累充满大气的诗词和名人名言。

第三、以小见大法。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有的话题作文, 角度狭窄, 涉及范围较小, 要想使作文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就要借助联想, 跳出小圈子, 扩大视野, 挖掘思想的深度, 即“小题大作”。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 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 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三.布置作业

上一篇:幼儿园园长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柿子树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