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憩的设计美感论文

2024-04-13

休憩的设计美感论文(精选8篇)

篇1:休憩的设计美感论文

一 公共座椅的概述

公共座椅是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车站还是码头都需要公共座椅,给等车、散步和聊天的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地方。同时,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要素,公共座椅起着城市家具的用途,它协调人与城市环境关系,是城市形象以及管理质量、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是现代人精神生活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共座椅是在公共场所服务于社会大众的设备或物品,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公共座椅存在的问题

尽管公共座椅默默的为人们提供着便利和服务,但是,不能否认,许多城市的公共坐具依然存在着问题且长期被人们所忽略。

(1)缺乏地域特色?许多公共座椅盲目引进照搬国外设计作品。他们中的一些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是对城市坐具设施设计的误解。城市的“特色危机”是全球性问题。一些坐具的设计往往不顾城市的历史与文脉,到处照搬照抄,不是盲目的复古,就是一味追求现代感赶时髦,我国现存的大部分公共座椅缺乏与气候、环境、建筑的协调性。

(2)缺乏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细节设计不足?目前的很多坐具的设施很多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细节设计不够,体现不出对人的关怀。比如车站的全金属座椅,夏天和冬天都会让用户感到不适而避免使用。2)坐具与环境不协调坐具的服务对象是大众,因此,一些坐具的安置和摆放并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将导致坐具不仅不能方便用户,更起到了负面影响。比如在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内安置坐具,不仅影响了人们的通行,更使得坐具容易受损。3)无障碍设计考虑不足?残障人士是坐具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比普通人更加需要公共座椅的服务,但是许多公共座椅并未对这类人群真正起到帮助的作用。

(3)缺乏美感和设计感公共座椅也是城市环境设施的一部分,起着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是一些坐具产品的材料和造型之间的选择上忽视使用功能的要求,从而造成产品耐久性差、不易清洗等问题,而坐具的形态简陋单调,和周围环境缺乏呼应都是公共坐具存在的问题。

三 公共座椅的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在公共座椅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材料结构因素、人体工程学因素、环境因素等。设计师需要在公共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量这些因素,从而使设计的公共座椅能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能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性;能够促进人、环境和坐具的和谐。

(1)环境因素?首先公共座椅作为环境设施的首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了审美。优秀的公共产品的设计能够点缀自然环境,反之则是破坏。所以,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尽可能的满足环境的需求,将坐具与环境融为一体,让二者和谐共存且相得益彰。其次,公共坐具的地点选择也需要考究。要分析人们在一个区域的停顿时间以及停顿在该区域的目的。这些都影响到坐具产品的数量、材料形态和功能等等。比如公园的座椅和火车站的座椅数量、质量和功能肯定不同。

(2)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工业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而公共座椅作为工业设计的内容也不容忽视。但是,普通座椅是为了让使用者使用更舒适,而公共座椅的功能却未必如此。因为一些公共坐具的目的只是作为用户小憩的,因此,为了满足大多数人使用,不可能让个别人长时间使用。这就导致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并非非常舒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在满足了休息的目的后尽快离开以方便其他用户使用。

但是一些公园或广场等地方的公共座椅却需要借助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提供舒适的座位。比如舒适的坐姿可以让人们的腰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通向大腿的血管不受压迫保持血液正常循环。上体与大腿间脚为90°-115°时腰椎部有所支撑。同时小腿向前伸,也保持一定角度。躯干挺直或前倾的坐姿很容易引起疲劳。

(3)材料?材料在公共坐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了人们的使用舒适度和使用耐久性。公共坐椅的材料大致包括木材、石材、金属和塑料等。设计师需要环境、功能以及成本的需要进行选择。比如木材,触感好,冬季和夏季使用舒适且易加工,但是容易腐蚀和被破坏。因此被安置在室内和公园等人流少、有遮挡的区域较为合适。

(4)功能性因素?坐具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使用功能,这是坐具设置的最基本的目的和前提。人的需要首先是生理需求,生理层次是空间设计最基本的功能,设计的本质是要改善人类所处的环境为目的。根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求的五个层次包括生理生存、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我们可以得知,商场环境中坐具可以满足这五个需求,基本能作到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视、坐有所安。

(5)人文因素?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公共环境设施建立的最终目的,公共座椅的设计无疑也要将其考虑其中。“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座椅的舒适程度上和相适宜的环境中,更体现于人们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中。人与人需要交流和沟通,而公共座椅为这类人群提供了交流和增进感情的平台。

四 结语

以上所述的设计因素都是在做公共坐具时需要考虑到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们使用公共座椅的效率,方便用户的出行和购物,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由此而体现政府职能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达到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李文彬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现代设计》沈榆编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篇2:休憩的设计美感论文

方案

姓名 :李伟霞学号 :200941401

32班级 :09级旅游管理一班课程 :旅游规划制图

2012年11月03日

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广场做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的一个活动空间,有其公共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诸多属性,但它区别于公园设计,所以更多的应是以简练、概括为主,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广场设计有三大基本因素,形象(景观)、功能(实用)、环境,这三大要素组成了人们休闲、集会、学习交流和了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各层面,同时更体现了和谐自然的环保理念,它充满了现代气息和田园风光,是都市人休闲散步的最佳胜地。

二、总体布局及景点规划

在对该广场现有资源全方位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自然地形,对恒嘉园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将该园划分为两个区,即景观欣赏区、娱乐休闲区。景观欣赏区以湖为中心,绿色植物景观为辅;娱乐休闲区以不规则湖为中心,汀步为辅;有主有次,既浑然一体,又体现不同景区的特色,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创造不同的空

间结构形态,绿化系统成为该园的主题,共同构成了类似生态苑的“有氧广场”。

(一)门景区

1.引景道路

引景路线是石子路面(按摩功能),并在引景路线

两旁植观赏花木,如:金叶女贞,红叶石楠,香樟,鸢尾等名贵的植物。

2.音乐喷泉

心型湖中心配有音乐喷泉,四周由彩石

砌成阶梯式外延,美观结实,定时表演,尤

其晚上的表演,更能使都市人放松心情。

3.菱形花坛

万绿丛中一点红,既丰富广场内容,又增加欣赏韵味。

整个广场风格以柔为主,此处的方体现了太极中的以柔克

刚之说,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二)娱乐休闲区

秉承我国园林对称特点,设计

了两个木亭子,和不规则小湖中的汀步设计,是该广场的娱乐场所,而太极八卦图正迎合了整个广场的设计理念。

另外,整个广场内的凳子设计,也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的,地点不定,草地不铺路,亭子设在草地上,都是为了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境界。

三、表现手法

1、艺术与思想表现的设计:以形式美体现思想性和精神面貌。以简约的、概括的现代手法为主,细节上以精细的工笔手法刻画,体现出优雅的文化特色及装饰效果,突出景观规划的装饰性、观赏性和时代性。

2、环境绿化设计:以再造山川秀美工程为前题,以生态建设为目的。考虑到按照业主减少植物栽植率的要求,在设计时,侧重平面绿化,绿化手法上以开阔的、简炼的划分手法处理,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节奏。

3、广场小品设计:产品设计以功能和景观兼容为目的,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景观装饰的效果。

篇3: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休憩设施设计

景观构筑物中的休憩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等候、交往、观赏、阅读和用餐的场所。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休憩设施不仅包括休息座椅,还包括台阶、坡道、墙体、栅栏甚至是草坪等一切可以提供休息、等候、交往等行为活动的景观构筑物。

1 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休憩设施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设计没有预先考虑到休憩设施。在许多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中,设计师总是会忽略掉休息座椅、台阶等休憩设施,而在设计完成后才草草的加以考虑,具体的样式是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临时决定订购和施工的,这些座椅、栅栏等休憩设施被随意的放置在设计好的环境中,既不美观又不能提供相对舒适的休憩空间,这样做往往会大煞风景。2)休憩设施无人问津,没有考虑人的行为与心理。有时我们会看到,精心设计的座椅、矮墙、台阶往往没有人使用,它们从设计施工完成的那天起就一直闲置在那里,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是设计者在设计中没有考虑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试想公共厕所旁边的休憩设施,与垃圾箱连在一起的座椅,有谁愿意去就坐,不符合大众行为习惯的休憩设施,没有考虑人们心理感受的休憩设施,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3)形式单一,不能与其他要素融为一体。施工单位订购的休憩设施往往形式单一,大同小异。订购的这些休憩设施往往与其他要素(墙体、铺装、灯具、垃圾箱等)互不协调。材料和色彩的选择也欠缺考虑,这些休憩设施放置在外部空间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更不用说赋予其一定的文化特征和意义了。

2 大众行为学理论与设计依据的提出

1)行为学理论在外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学科是对人类的行为加以认识和研究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的一些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开始意识到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使用的重要性,研究外部空间中人的行为、人们的需要,以及使用者的喜好;探索设计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一般的设计依据和原则。Rutledge.Albert.J认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有机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交流、文化共享……。所以,在空间环境的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设计出这样一个环境——它能够反映设计完成后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和心理感受。设计图纸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设计者对规划用地的使用预见。当由此设计出来的物质形式和空间形式恰当地迎合了使用者的行为时,预见就成功了。反之,设计出的环境与使用者的行为南辕北辙,预见就失败了。同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技艺的创造力会受到限制,只不过是受到一点小小的挑战而已。

2)行为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休憩设施的设计依据。

Rutledge.Albert.J认为“人看人”是人的天性,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还要观察在共存的状态下,单独的人和群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并将其纳入设计程序。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也认为外部空间环境应该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和使用状况,并提出了外部空间的设计导则:应在潜在使用者易于接近并能看到的位置;明确地传达该场所可以被使用;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最有可能和最吸引人的活动需求,使未来的使用者有保障感和安全感,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求。鼓励使用人群中的不同群体的使用,并保证一个群体的活动不会干扰其他群体的活动。对于视觉艺术表达和社会环境要求应给以相同的关注等等。

与此同时,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与景观设计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其中,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的关系,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广泛的设计依据和导则。所以,我们不仅仅只是在思考过程中考虑这些因素和依据,还应该最终反映在我们的实际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中。

3 理论与设计依据在设计中的运用

1)外部空间环境中休息空间的合理布置。没有空间作为依托,休憩设施的设计与布置就会本末倒置。休憩设施应该依托于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休息空间来设计和布置;或者说,用休憩设施作为限定要素去创造一种供人们休息、交往、就餐等活动的人性化空间。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基地内休息空间节点的布置合理与否,关系着休憩设施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状况。所以,在空间节点的布置上,应从基地整体规划的功能、结构、交通、视线等入手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能简单地把休息空间看作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人工环境,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个平淡无奇的社交场所,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休息空间的布置要与人的行为发生紧密联系。同时,休息空间的变化处理不仅要考虑到人们地域性的倾向,也要满足其私密性的需要。2)把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纳入设计中。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休憩设施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地方供人休息、等候、谈天、看书、就餐,或者只是纯粹的观看别人的活动以及来往的车辆。休憩设施可以直接影响到外部空间环境给人的舒适和愉快感。所以,在休憩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习惯和空间环境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通过观察人的行为,以及行为迹象,从而提供不同于以往的设计依据,并指导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具体的设计中,休憩设施的设计要考虑许多因素并与安放位置必须配合其功能;休憩设施放置在休息空间边缘,这样不仅用于限定空间,而且不至于阻挡通道造成混乱。3)统一之中突显个性。从观赏和美学的观点来看,休憩设施应该成为经过周密思考的总设计中不可分割的要素。首先,它应该是整体环境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其他要素和形状相互协调,与之融为一体,所以休憩设施的设计、位置以及布置形式与其他要素一起,与其他因素一样的受到重视。其次,它应该在满足舒适实用性的同时突显出休憩设施的艺术个性。再次,它应该反映当地历史文化与风俗民情,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地域性,休憩设施作为设计要素同样需要体现当地文化的特点,展现特有的民俗风貌。

4结语

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休憩设施设计不仅仅要关注休憩设施本身,更应该从空间的角度出发,研究空间与人的关系:人如何使用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如何引导人的活动。休憩设施与风景园林中的地形、水体、植物等其他要素相比,虽然尺度和规模较小,但如果布置和设计得当,能够引导人们明智的使用,提高使用率,会使外部空间环境更具人性化,也会使景观更具吸引力,从而增加外部空间环境的空间特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美]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4][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篇4:休憩的设计美感论文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满足了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不仅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人们提供休息的空间,而且还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城市公共休憩空间增进了人们的情感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愉悦性,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21世纪的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和户外休闲活动越来越注重。其中,室外公共座椅则是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最重要的公共设施,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户外休闲功能,而且其本身就可作为一处景观小品,兼具美观与实用双重价值。因而集休息、交流、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座椅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公共设施;公共座椅;休息文化广场;城市家具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4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室外公共休憩空间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一种休息设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已经不仅仅是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公共设施,而且还具有艺术观赏功能,包含着娱乐休闲文化、美化环境和促进人类交流的潜质。就此背景笔者对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意义进行分析。

国外的广场发展的时间较长,无论是从最早的起源来说还是人们对其使用上,所以国外广场在公共设施的位置设置、城市文化的运用、设计实施等诸多环节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特别是他们将广场公共设施的设计紧密的与广场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相联系,使其与周围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引起城市建筑拥挤,密度过高引起城市人居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对改善人文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极其迫切,建设城市广场被认为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广场建设是90年代逐步开始并取得显著成就,各大、中城市纷纷建设自己城市的广场,同时休息广场的公共设施设计与实施也与广场的建设同步发展,吸取了国外大量经验并应用了很多的设计实例。

但是近几年广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共设施的设计却渐渐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设计自身的不合理及设计实施的不合理正在极大地制约着广场公共设施的发展。其特别表现以下三点:

首先,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我国在文化休闲广场公共设施的设计上盲目的学习国外所谓的“先进经验”,并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挖掘的不够,设施的设计缺乏文化理念,使得设计远看似有,近看却无。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依赖于地方传统文化,而广场的公共设施更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特别是文化休闲广场的公共设施让人们在徜徉广场当中时感受那份文化的气息。只有将自己国家、城市的文化与设计紧密结合,才能有好的设计。

其次,对于设施位置设置的不合理,使得设施的使用率较低,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全部作用,或成为一些素质低下的人的发泄工具,更甚成为一些流浪汉的水床。

最后,管理维护的制度上存在问题,一些广场设施投入使用后并没有专人进行维护,使得很多设施的使用年限被人为地减少,让国家与政府重复性地投资,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冲到城市中,城市虽说在不断扩张,却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城市中“无序化”的问题日趋显露,公共设施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深化,城市公共设施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城市公共设施在欧洲被他们称为“街道的工具”“园地装置”“城市的配件”;日本人则称其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看到这些称呼,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对这些设施的重视。在我国,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大量增加,作为公共设施“主力”的户外公共休憩空间的数量和样式也会相应地大量增加。通过对我国城市户外公共休憩空间设计的研究,发现有的户外公共休憩空间在设计上存在着很多弊端,人们在认识上也存在很多误区,以至于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户外公共休憩空间是城市中使用分布广而又与人群接触频繁的公共设施,它因其独特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户外公共休憩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在实现它自身功能的基础上也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采,体现着市民的生活质量。户外公共休憩空间的特点在于“公共性”和“交互性”两个特征。户外公共休憩空间不仅在城市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休息,还满足了人们的交流,交流除了可以解决城市快节奏,还可以缓解人情冷漠的问题,比如广泛的交流能增加人们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情冷漠在城市中越来越明显,人们缺少交流、缺少理解。户外公共休憩空间可以起到使高速运转的人群静止下来的作用,其中公共设施在公共休憩空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atBuffalo,TheStateUniversityofNewYork,2000.[2][美]尼尔·科克伍德著,杨晓龙译.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诸葛雨阳.公共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篇5:休憩的造句

1.参加者于青衣海滨公园检查站考察人的活动及休憩空间。

2.月上中天,银光似水,倾洒在江面上,粼粼的波纹反射出清冷的银辉,江水已失去往日的汹涌和湍急,却有着祥和的境界,这里没有大江东去的感慨,也没有逝者如斯的哀叹。这里只有劳作之余的休憩,只有人们满足的快乐。

3.停战对库图佐夫来说是唯一的赢取时间的办法,巴格拉季翁的疲惫不堪的部队可用以稍事休憩,即令他让辎重和重型装备得以向茨奈姆多推进一段路程也行瞒着法国官兵运输辎重和重型装备。

4.黄昏时分或阵雨过后,这片大地带着湿气,孕育着有苦杏仁味芳香的种子。在迎合了这长夏骄阳之后,她会恬然休憩。

5.人们傍晚在东方红广场休憩直至深夜。

6.淡淡的风,淡淡的云,淡淡的阳光,淡淡的日子,淡淡的.问候,却是深深的祝福。亲爱的,繁忙工作之余,别忘记喝一杯茶水休憩一会!

7.天水围区独有的特色休憩长椅,椅上种满植物,净化空气之馀亦象徵天水围文化在此落地生根。

8.当雏鹰尚嗷嗷待哺于巢穴之中,观望蓝天白云之时,它已有了梦想,那就是振翅九霄,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当骏马休憩于栅栏之中,昂首长嘶之时,它也已有了梦想,那就是奋蹄原野,(造句 网)驰骋天下。

9.长长的石板路两侧,有零落的河床岩石可供休憩;池内有锦鲤数条,优游自在的过水中生活。

10.别看老太太年老力衰,经过一晚的休憩,足以让她矫健的步伐追上正值年轻力壮的萄小桃。

11.一些修道院对公众开放,供人们休憩、沉思。

12.现塔周已辟成公园, 是群众锻炼休憩的好去处。

13.上海裕景大饭店是商务宾客及休闲旅游者的最佳休憩之所。

14.只要走进他们的新居,就会感到,这是一个舒适的休憩所处,更是欢叙天伦之乐的家园。

15.上帝给我们白昼与黑夜 -- 黑夜是为了休憩安睡, 白昼是为了明视万物。

16.于是,中豪杰们在喝了些醒酒汤,又休憩了一个时辰后,醉意便都所剩无几了,既然,方才都决议前往河南瓦岗寨投奔翟让。

17.该位于地下高层的休憩空间坐落于政府土地上,面积约265平方米。

18.水逆还真是讨嫌啊,但是你会明白这个代表旅行和沟通的行星的所处的位置只是为了让你能好好休憩。

19.在休憩了片刻之后,王鹏便带领着程咬金,参照着他之前储存在记忆里面的益母草的彩色照片,按图索骥一般滴来搜寻益母草的下落。

20.每逢夏季,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来到这里避暑、休憩、游览、消夏。

21.去年八月三日, 用布毯裹身的贝多因向导在埃及西乃山上休憩。

22.当我停下休憩时,别人可能正在奋然前行;当我酣然入睡时,别人也许正在囊萤夜读;当我洋洋得意时,别人也许正在自我砥砺;当我怨天尤人时,别人也许正在反思既往。

23.龟鉴川则是走向塔的正南三十步位置,同样打坐休憩。

24.主要包括部分路段改线、路面整修、修建休憩场所等。

25.一个花房,素净淡雅,里面种植着各式各样美丽生命的花花草草,非常适合在这里休憩。

26.休憩公园的?计要避免过重负荷。

27.我在那里感受到和平与爱,并且甜适休憩。

28.于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不论是丹顶鹤在覆盖着茫茫白雪的草原上翩跹起舞,还是斑头雁在喜马拉雅的冰天雪地中休憩,抑或是白头海雕在崇山峻岭间翱翔,都像是一曲曲对大自然生命的礼赞。

29.该区又划分为休憩娱乐区 、中心观赏区、活动区。

30.莫不是蛤蟆岩休憩的那群红嘴山燕?

31.这个酒店如同在在礁石上休憩的巨型鳕鱼,散发着古朴而庄严的优雅气息,令人叹为观止。

32.游泳池岸,是人们水中嬉戏之后休憩放松,闲情交谈的绝佳地点。

33.观海长廊是市民品海和休憩的好去处。

34.假如你想要砌一块石板地以供休憩,要买一台水泥胶合机需花500块钱,租一天45块,但这种机器你只用一次,以后再也不需要。

35.爱心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长途跋涉的旅者得到心灵的片刻的休憩。

36.半球形的植被成为了这个休憩场所的最基本的形式,还是令人难忘的景观。

37.点亮我心中休憩的晚星,好让黑夜向我低诉情怀。

38.休憩长椅–特别之处是没有人时可以自动摺叠。

39.咱们在凉亭下休憩一下吧。

40.约382平方米休憩空间位于政府土地。

41.高尾山海拔600m,与市中心交通方便,是东京人休憩的绝好去处,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42.更独出心裁的是别墅的中央居然挖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池塘,在池塘上用白色的大理石搭建起了一个供人休憩的长廊。

43.帕默的两个孩子, 基思(Keith) 和尼科尔(Nicole)从一个竞选集会中返回到他们父亲休憩的酒店套房中。

44.(4)部分观众休憩、购物空间 ( 如纪念品专卖、咖啡吧等 )

45.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46.这幅画是关于一个年轻的割稻者正享受他的午间休憩 (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

47.青哥所言甚是,可不能误了明日的行程!蒙师,本王头痛欲裂,先行回府休憩,还望蒙师宽宥这个!

48.对,公子正在船上休憩,掌事可否一见?

49.两人互相搀扶,狂奔了一阵后,终因体力不支,靠在一颗雪柳上休憩。

50.免于不适,能有适当遮蔽与休憩环境的自由。

51.今日不得不做家务,我可以唉声叹气,我也可以倍感荣幸,因为上帝赐予我这个避风港湾,让我休憩身体,慰藉心灵。

52.这会儿她正准备午后休憩片刻,院中侍卫来报说看见叶臻二人在院子里躲躲藏藏,慌慌张张的,还踩坏了好多正盛开着的凤尾兰。

53.于荃湾海边加建海滨广场,提供休憩设施。

54.约224平方米休憩空间位于政府土地。

55.年轻的恋人相会一起, 年老的妇人在阳光下悠然休憩。

56.帐篷里的栗特人鼾声如雷,河谷里的驼群安静休憩,唯有战马的轻嘶不时敲碎黑夜的静谧。

57.描述: 加拿大努勒维特附近, 一只雄大西洋海象在一块多年冰上休憩。

58.它休憩在我的书桌上,不停地扇动着双翼,像那美丽的姑娘甩动着那轻盈的长袖,又像那冬天里一朵带给人暖意的小雪花。洁白无暇的羽翼,优雅轻柔的姿态,忍不住让人去羡慕它的美。

59.人们从休憩了一夜的家中走出,如果对明天充满希望,那么这一天又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一天,如果已是心如木灰静如腐水,那么只是混日子撞木钟了。

篇6:《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教学设计

上传: 吴瑕玉

更新时间:2013-1-21 10:01:14

一、教学目标:

1、应知: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2、应会: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图片或形象,发现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创作一副黑白装饰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和艺术效果。运用点、线、面,不同材料,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创作黑白装饰画,感受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2、难点:如何将物像进行概括,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绘画。

三、学习材料:

1、教具:课件、范画、静物、滚轮、油墨。

2、学具:课前收集图片、颜料、黑色记号笔、蜡笔、剪刀、双面胶、单色、彩纸等。

四、课型:欣赏、运用。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巡视课堂。

学生提前分组。

为小组间分工合作做好准备。结合教材内容,课前布置问题。出示熊猫图片,以脑筋急转弯导入:“熊猫一生当中的两大愿望是什么?” 结合老师陈述的条件,学生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黑白画的独特魅力。黑白画和彩色画进行对比。

用四季做比喻,那么黑白画应当属于冬,象它一样的纯洁,平静。寻找黑白画中存在的吸引力。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换观点,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动脑筋。

展示给学生大量的多种风格、多种材料的黑白装饰画作品,播放课件。

对教材中“黑白装饰是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观看,并展开自讨论。

分析黑白装饰画的内容与风格、交流对黑白装饰画的个人看法,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大量的欣赏,引起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风格。请同学说说每副作品的独特之处?归纳总结黑白装饰画有哪些形式。然后教师点评。

归纳出黑白装饰画的几种形式,一位同学总结,1—2位同学补充自己的意见 使学生了解黑白装饰画有多种表现形式。鼓励学生不断创新的精神。

你还能对这副画提出创新的方法吗? 允许补充回答,不能重复。

畅谈自己的构想,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完善构思。选取适当的材料,制作出多种效果的黑白装饰画。

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喜爱的一种风格。鼓励创新意识。学生自由组合。按小组创作。准备材料、工具;

分析讨论、实施最佳方案; 确定主体风格;

培养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提倡分组交流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练习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有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学生独创意识。

逐步完善设计,实施制作。多材质、多形式的尝试。

遇到问题互相探讨。提倡交流、合作的方式。

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帮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创作乐趣,提高创作能力。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谈感想,并提出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这一节课,让我们认识到黑白装饰画它的独特魅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就能够设计出更美画美化我们的生活.学会将美术绘画运用于实践中。

总结本节课,并延伸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板书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我的板书就是这样设计的。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基本构成要素:点、线、面 色彩:黑、白、灰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明度、线条、错觉、转换、仿影、对比、象征、和变形等

教学参考资料:

黑白装饰画,是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画面主题以黑、白形体的巧妙组合来得以充分表现,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人民心中,黑是实,白是虚,黑是一切,白则是空灵。黑与白如同有与无的相互浸润渗化,从而造就一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无相生的大千世界。巧妙处理黑与白两个极端,把一切浓缩在黑、白巧妙组合的画面中,如同音乐与音响的旋律、节奏、配器等给人听觉上带来享受。要善于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删繁求简,画面上只要极其简练的形象,力求达到黑白对比强烈明快的艺术效果。

灵活运用点、线、面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使画面黑、白、灰变化丰富,虚实层次错落有致,疏密空白安排得体,在形象上进行夸张、取舍、变形,并竭力使画有情趣,有节奏,有韵律,具备较强的装饰性。

世界是彩色的,但是通过概括和抽象之后,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又只限于黑白二色之中,在黑白艺术中,复杂的色彩被简化,并分为两极,在这两个极色中蕴含了色彩之内和色彩之外的修炼与再生之道。

装饰画中的“黑白黑白艺术在我国渊源已久,在传统绘画中,黑白不但是构成外在形式美的主要因素,而且往往还被赋予了更多涵义。装饰画中的“黑白黑白艺术在我国渊源已久,在传统绘画中,黑白不但是构在形式美的主要因素,而且往往还被赋予了更多涵义。

白在生活中,光照之下物体显现的明暗关系、固有色的深浅差异,均可概括在黑白两色之中,这也是构成黑白艺术的客观依据。

篇7:休憩的设计美感论文

可供性理论(affordance)由认知心理学家吉布森(Gibson)于20世纪70年代末创立,意在解释生物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互惠关系[1]。包含三个主要因素,使用者自身条件,物品特征,使用者与物品间产生的某种对应行为关系。1988年,唐纳德·诺曼通过《设计心理学》一书,将可供性概念引入设计界,他认为可供性有力地提供了如何使用某种物品的线索,并在交互设计领域进行推广。现如今,可供性被广泛应用与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诸多领域。

二、环境可供性与景观设计

环境可供性由环境提供给使用者的元素组成,环境的功能单元的可供性能够通过人的直接动作以及与间接学习过程相关的操作被人感知[2],人们感知到环境中的可供性,意味着发现可供性[3]。可见,环境可供性是双向的,环境和使用者,比如路边的石块,与膝同高、平整、有一定延展及硬度的表面,表明它是“可供坐下的”,但如果没有人的存在,“可供坐下的”就会因为没有对象而失去存在的价值。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环境可供性可以被用来解释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们感知到环境所提供的休憩活动的可供性并能够据此产生行为,与此同时,人们在坐、卧、玩耍、交谈等休憩活动中也能深入感知环境,进而发现新的可供性。

三、交互过程中休憩设施的可供性分析

休憩,即短暂的休息,是人们在户外活动之余,放松身体,舒缓精神的普遍活动,人因为疲惫这一个生理及心理的需求产生“休憩”的想法,依据自身身体条件,寻找与自己“休憩”的姿势相符合的物体,该物体便具备了“休憩”的可供性。现代公共景观设计中,将可供性理论融入休憩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将更有利于人们完成与景观环境的交互关系,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舒适、高效和安全的休憩设施产品,进而提升整个景观环境的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可供性的感知、使用和塑造三个层次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可供性理论在景观休憩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1、被感知的可供性

诺曼强调“在设计中使用感知的可供性这个术语,与真实的可供性相比,我们更在意使用者感知的可供性”[4]。人们那些自动的、无意识、基础的感知模式无时无刻都在起着关键作用。一个物体的高度、材质、接触面积等满足一定条件,便可以为使用者感知到休憩的可供性,因此,休憩设施要被使用者感知,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具有上述使用的基本属性(支撑力、高度、平整度、硬度等等);第二,具有容易被感知的外形。深泽直人提倡“无意识设计”,认为好的设计应该能够被人们在毫不自觉的情况下感知到其可供性,而无需联系记忆、印象等主观性。在景观环境中,优雅的台阶、散落的置石、路边的栏杆、平整的草坪、水池的台沿都可以很容易被人们感知到休憩的可供性,使用者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使用,实现其休憩的功能价值。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帕克小学的校园景观设计便将若干原木置于庭院,虽然原木造型区别于人们观念中的座椅,但作为校园景观范围内,高度、硬度合适,且具有一定平整度的设施,人们可以轻松、准确的感知其休憩的可供性。又如Michael Lin.Meyer+Silberberg在888 Brannan building中将石头大胆转化成座椅,将天然岩石加工置于街道旁,人们可感知它所提供的休憩的可供性。因此在设计中,休憩设施的设计应在可以被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展开。

2、被使用的可供性

物品被感知到的可供性,应转化为使用,使用的方式与程度取决于物品的可供性水平。爱丁堡龙比亚(Napie)大学的P.特纳和S.特纳设计了可用性、易用性和目的性的可供性三层模型:“可用性”表明物品的基本功能及人体工程学特征;“易用性”强调使用者的操作与体验;“目的性”则关注可供性对应于适当的场地特征、环境信息及文化活动等[5]。

景观休憩设施在“可用性”层面上需要做好其规划、布局,提供适宜的高度、材质、接触面积等,以满足使用者对休憩的基本需求。例如,Mark Reigelman于2007在Brooklyn’s Borough Hall设计的阶梯广场,将阶梯与座椅相结合,通过在阶梯上安置提供午餐、阅读的小桌子,使使用者产生阶梯是用来休憩的本能反应,从而实现阶梯休憩的可供性。“易用性”则需要更深入分析研究使用者休憩时的用户体验和心理感受,包括舒适度、安全性、便捷性及个性化的使用特征。“目的性”则需要重视休憩设施与场地属性结合。如Kaptein Roodnat于2006年为De Paradijsvogel小学设计的一系列钢管设施,这组作品为了达到激发孩子们想象力的目,用钢管做结构取代传统的休憩设施,这种将设施雕塑化的方式,不仅仅增加了趣味,更为孩子们活动带来了功能的丰富性和未知性。

3、被塑造的可供性

被塑造的可供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使用者无意识的对物品的误用或异用,设计师有意识的对产品进行重塑以提升可供性水平和类型。

在人与环境互动的生态机制没有被揭示出来时,设计师精心设计的物品却时常被使用者误用或异用,说明往往最本原的可供性并未被感知。南加州大学胡军提出的可供性对行为的引导和可供性的意外的发生两种类型,可解释使用者与环境之间交互关系,其中后者强调的便是使用者的误用[6]。景观中休憩设施被使用者误用或异用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其一,休憩设施本身的可供性水平有限导致的误用;其二,则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新的可供性。设计师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引导使用者探索休憩设施的新的可供性。丹麦艺术家Jeppe Hein在比利时设计的一系列主题为“街头长椅”的户外休憩设施,他将普通的长椅进行弯曲,旋转,抬高等,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坐姿、视角,实现观景和交谈,设计师通过对座椅进行趣味性解读,重新定义景观休憩设施的功能与形式,丰富座椅的用途,刺激人们从休憩设施中发现新的可供性,体验出人意料的感受。又例如Alfredo Häberli设计的The Swiss benches系列座椅中,一种座椅两两相对,其靠背向上延伸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在满足“坐”的基础之上可以依靠,悬挂雨伞,娱乐玩耍等。因使用者的不同,可以对座椅进行不同的使用。它可以为一个想吃饭的人提供一个吃饭的平台;为想独处的人人提供一个平行的视野和安静的氛围;为儿童玩耍提供可能性等。

四、结语

景观休憩设施在被感知,被使用,被塑造三种可供性下进行设计,可以提高利用率,增加趣味性,改善用户体验等,为休憩设施设计提供一种新方式。同时,通过以可供性为方法论指导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检验并完善可供性理论,为未来设计提供依据。景观休息设施不是单独存在于景观中的一个独立物品,而是与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存在逻辑关系的,具有结构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可供性理论的景观休憩设施可以通过建立在广泛的受众基础上,通过探索、开发更多的交互体验的可能性,解决以往不被重视或被忽视的问题以及改变现有的工业批量生产休憩设施的消极设计态度。

摘要:自可供性理论被引入设计领域以来,逐渐为大家熟知,并拓展到设计领域的方方面面。环境可供性能够解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并在景观设计中发货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景观休憩设施为例,分析了环境可供性理论在景观休憩设施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景观设计,休憩设施,可供性

参考文献

[1]Gibson J J.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M].Boston:Houghton Miffilim,1979:128-130

[2]Heft H.Affordances of children’s environments: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Children’s Environments Quarterly,1988,5(3):29-37

[3]Yatiman N A,Aziz N F,said I.Affordances of homeschool journey in rural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s performances.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8:395-405

[4]Norman,D.A.Affordance,Conventions and Design[J].E-learning,2005,2(4):402-413.

[5]Turner,P,Turner,S.An Affordance based Framework for CVE Evaluation[C].Proceeding of the 16th British HCL Conference.London,UK:Springer,2002:89-104

[6]Jun Hu.Qualified Affordance-based Design:Categorizing and Applying Affordances to Product Design[EB/OR].(2012-09)[2013-01-05].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7]Mc-Carthy,J.Wright P.Technology as Experience[M].Cambridge MA:MIT Press,2004.

篇8:字体设计的形式美感研究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字体是典型的视觉传达要素,也是为受众展现文化意蕴的重要载体。从字体本身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汉字文化变化较大,表现形式异常丰富。如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篆文,以及后来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现代的繁体、简体等。这些字体,无论是在书写方式、字形结构还是表现手法都各具特色,也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探讨字体的形式美感,以及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从其属性价值及表现方式上来进行挖掘。

字体在平面设计中价值属性

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并非单纯的表现各异的字体艺术风格,而是将字体的文化符号、视觉感受、形式美感等属性进行展示,来延伸平面设计的文化底蕴。其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字体的辨识性。字体首先是源自文字,字体设计是从文字的图形化编排中来融入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其易于分辨、区别、可读的属性是最基本的。无论是常规的宋体、隶书,还是古香古色的篆书、再到狂草的潇洒,其字体虽然变化多端,但其结构却是被传承的。二是商品的突出性。平面设计的目标在于宣传商品、塑造形象,提升商品的价值,字体设计的应用无疑与商品的属性相一致,在形式美感上,也需要从字体的轮廓、线条的粗细等方面来易于接受。三是艺术性。设计是发挥想象力的过程,字体设计的艺术性是从视觉审美上强化艺术感召力,并从字体的独特表现中来传达魅力。如在字体设计上的对称性、并列性、集中性、发散性等等,为受众营造超乎物质的视觉享受。四是整体感。字体设计与其他设计要素一样,要在整体构图、编排中力求统一、整体和谐。从视觉上来看,相同字体、图形、色彩在不同编排下呈现不同的精神面貌,而不同文字间距、行距、比例等变化,又具有显著的主次差异。如间距太小则显得密集恐惧,间距过大则显得空洞无意;字体风格多样显得视觉分散。

字体设计的形式美感及表现

1. 字体设计的图形化表现

从字的起源来看,字源于图,图形化是其主要的表现方式,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体现。我们从早期的甲骨文来看,不难看出其所蕴涵的物化的自然符号,即便是现代汉字形式变化,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先民生活的影子。图形化符号的表现,既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世事变迁的历史印证。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于河流、山川、草木、虫鱼的辨识,主要是依据图形化的变化来直观显现并接受,也成为艺术表现的最广泛的方式。如在某海报设计中,将文字与图形进行融合,利用文字的变形来围绕图形的线条来延伸,使其像花枝一样蔓延,极富美感和装饰性。当然,对于字体设计与图形的关系,文字源于图形却又高于图形。如同样一个汉字,在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方式是不同的,篆体、隶体、楷体、草体等变化,虽然都是一个字,却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对于图形来说,其变化更多,在传递信息上更直接,但对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上却逊于文字。所以说,在字体设计上,将之与图形相结合来表现丰富的内涵,既能够切合设计主题,又能够传递美的视觉感受。

2. 字体设计中的夸张变形

字体的艺术性表现是平面设计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夸张变形既是对物象的强化,又是一种艺术处理手段,更能贴合所要表达的设计主题。当然,在运用夸张变形手法时,要注重度的把握,要从感性的想象、理性的思考中恰到好处的表现,增强其形式美感。如在某普洱茶宣传设计中,将“普”字下面的“日”进行夸张变形,形成一个类似于茶饼的形状;另外,对字体笔画中的粗细变化进行把握,以传统书法风格来表达普洱茶的文化厚重感,特别是在“茶”字最后一笔,将点进行延伸、弯曲、变形,将饮茶的闲适、飘逸中来获得形神兼备的艺术美感。

3. 字体设计中的笔画共用

“笔画”共用是字体设计中的常见方式,既是对字体本身的拆解,又是从字体结构及视觉图形化表现上来获得内外一致,从而提炼出独特的形式美感。如某“电影院”招牌在设计上,将“电”字的竖弯钩表现为闪电形式,同样对“影”字的三撇也设计成闪电形式,使其既易于辨识,又能够与设计主题相得益彰,增强了字体设计的连贯性与整体性。

4. 字体的错落摆放方式

“错落有致”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较多,根据字体的大小、行列、高低、斜角等方式,使其呈现乱中有序的错落效果,特别是运用传统书法艺术来进行字体设计上,其形式美感尤其突出。

5. 字体的俏皮式表现

对于字体在设计上,可以减少传统字体表现的棱角,利用圆弧等柔和的线条来表现俏皮可爱的艺术效果。如在一些儿童用品的字体设计中,多采用无尖锐棱角的圆弧字体,配以色彩明快的鲜艳颜色,增强整个设计作品的俏皮风格。

6. 字体的趣味性表现

除了上述二维平面的字体设计形式美感之外,还可以引入趣味性字体造型方式,来增强字体的立体感。如某手提袋在字体设计上,将动物形态与字体相对应,既简洁又形象,使得受众在看到字体设计图形后,增强视觉上的美感,还渗透出耐人寻味的趣味。

结语

字体设计的形式美感在表现上多样的,不同设计主题下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既能够增强字体设计的文化底蕴,还能够从中为受众营造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作品设计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张力。

上一篇:沙漏海豚下一篇:学校及周边环境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