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学的对人的影响认识与看法

2024-06-01

对生态学的对人的影响认识与看法(通用3篇)

篇1:对生态学的对人的影响认识与看法

对生态学对人的影响的认识与看法

以前一直认为生态学就是研究各种动植物,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惯和爱好。现在知道生态学不仅与动植物有关,还与其周围的环境等密切相连。也就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影响动物的形态,生理,和生活习性,动物通过进化改变各方面来更好的适应环境。

看了那么多BBC的纪录片,感触最大的是那位教授为了科学,走访那么多的地方,探究那么多生物的习性与人类所没有的那些奇特神奇的特征。那个可以活80,90岁左右的大螃蟹让我记忆深刻,一直知道澳洲那里有很多奇特少见的动物,但是那种大螃蟹还是第一次见,为之震撼。基因对人的影响,分子分型,动物的神奇防御攻击能力等等,都让我对生态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影响是巨大的。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

生物的生长是需要条件的,温度、空气、光照等都是要适宜的,这样,生物才会更好更健康地生长。生物圈是多样性的,是复杂的,美丽神奇的。高中学了许多生物的知识,现在发现其实物理和化学和生态学的关系也是密切相连的。

我认为研究生态学,研究动植物,是为了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所服务,它们的一些好的人类所没有的特点经过发达的科技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所用,任何动植物在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下,地球这个生物圈更加地和谐美好。毕竟地球也是经过了几十亿年从大爆炸等初期,一步步的进化成长,人类进化到今天更是来之不易,地球有漂亮宜人的环境更值得我们去珍惜。而现在,由于世界上的生态系统大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实际形成了庞大的复合系统。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自然资源、人口、粮食和环境等一系列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日益突出。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须注意到物质代谢的规律。一方面,在生产中只能因势利导,合理开发生物资源,而不可只顾一时,竭泽而渔。世界上已有大面积农田因肥力减退未得到及时补偿而减产。另一方面,还应控制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有毒的工业废物进入环境,超越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降解和自净能力,因而造成毒物积累,损害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进化就是生物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由环境输入并向其输出物质,而被生物改变的物质环境反过来又影响或选择生物,二者总是朝着相互适应的协同方向发展,即通常所说的正常的自然演替。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加明显。

在改造自然的话动中,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损害了自身利益。如对某些自然资源的长期滥伐、滥捕、滥采造成资源短缺和枯竭,从而不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大量的工业污染直接危害人类自身健康等,这些都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受破坏后所产生的一种反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的变化,会出现生态系统的演替。但如果变化过快,也会出现大量物种灭绝的危机,如恐龙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内全部灭绝;火山爆发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的灭绝,都是生态危机。但最常见的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局部地区的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多处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整个生态圈的结构和功能紊乱,最终会威胁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危机的潜伏期不易被人们发现,一旦形成则很难再恢复,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和几十倍到几百倍的代价才能消除危机的影响。由于滥垦滥牧,在美国、苏联、中国都出现过“黑风暴”现象,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气候异常、森林消失等生态危机都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活动造成的。生态危机造成的物种灭绝则永远也无法恢复,目前人类造成的生态危机还包括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已经造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全球生态危机已经威胁到90%以上的生物物种。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学的内容是多样的,我认为我们需要运用生态学的知识让我们生存的地球更加的美丽,地球上的生物更和谐发展,生物更加具有多样性,就如山东南四湖的治理一样,运用生态学动植物的生长特性,让南四湖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这样,人类也将生活得更好。

篇2:文化对人的影响与人的全面发展

1.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优秀电影、电视、图书等文学艺术作品, 在新时期形成的抗震精神、奥运精神等, 理解和把握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等。要结合网络文化, 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其对人们的影响, 深刻理解国家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是高考的常考点。从题型上看, 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从考查方式上看, 通常结合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等考点进行综合考查, 有时也会结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知识点进行考查。因此, 复习本专题时要有整体的观点, 在理论体系中把握本专题知识, 在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中理解本专题知识, 弄清本专题知识的价值。

【考点指津】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 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 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 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 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 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 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2)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 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考点拓展:

文化只是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因素之一, 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切不可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

2.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 文化对人的影响,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 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 文化对人的影响, 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 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 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考点拓展:

(1) 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 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

(2)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但并不意味着永不改变。

3.文化塑造人生

(1)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 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 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 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②人的全面发展, 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 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考点拓展:

(1) 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作用都是就优秀文化而言的, 颓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可能把人生引向歧途。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

(2) 区分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高考回眸】

(2011·北京文综卷·40)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 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2011~2015年) 》, 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 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分析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知识范围明确, 需要考生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回忆起来, 并结合材料有选择地应用。

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转变思维方式, 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设计】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成语或诗词的寓意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耳濡目染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④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年8月13日, 某女士给《西宁晚报》打热线电话称, 她的小孩喜欢上网聊天, 现在和家人、朋友讲话满口都是“偶” (我) 、“酱紫” (这样子) 等网络语言, 甚至作文中也出现“JJMM” (姐姐妹妹) 、“灌水”等词。 “亲, 这里是青海师范大学接待处!” 2011年8月30日, 青海师范大学的女生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标语, 迎接新生。不仅如此, 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C.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

3.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际工具,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4.《安徽日报》记者2011年9月2日从安徽省文明办获悉, 根据中央文明办部署, 中秋节前后, 安徽省各级文明办积极开展中秋网上系列活动,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营造文明祥和、团圆和谐的节日氛围。之所以要通过开展中秋网上系列活动, 为人们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是因为

①文化决定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2011年 9月1日, 深圳市政府五届四次全体 (扩大) 会议召开。市长许勤在会上指出, 从大运会的申办、筹办到举办, 全市各区各部门团结协作、斗志昂扬、奋力拼搏、不负重托, 大力培育和弘扬了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合力攻坚的协作精神、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要大力继承和弘扬这些崇高精神。弘扬上述大运精神有利于

①感召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②感召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③感召人们提高健康素质 ④促进我们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在大力继承和弘扬大运精神的过程中, 并不是人人都受到大运精神相同的影响, 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形式各异的

7.2011年8月30日, 以“垃圾围城、文化解围”为主题的第二届垃圾与文化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主持人芦俊在发言中指出:垃圾之事看似很小, 其实很大。最小的事情是最难的事情, 最脏的事情是最大的事情。同时, 垃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它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 除了政府的重视、财政的投入、技术的支撑, 更关键在于文化的引领和民众的参与。因为垃圾处理的核心最后是减量, 而真正减量的源头在于每个人。每个人的改变关键在于心灵的启迪。那么心灵的启迪需要文化来化人, 需要艺术来养心。

(1) 社会问题的解决, 更关键在于文化的引领和民众的参与。因此, 有人认为:“文化对人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 结合上述材料,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8.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8月16日, 由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两基”迎国检校园文化建设督查活动顺利结束。督查发现, 有个别学校设在校内各处的激励语存在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 不符合教育环境的问题。对此, 兰州市教育局成立了“校园文化”课题小组, 着力帮助各校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让每一句话都能说到孩子的心坎上。

材料二 由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共同举办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全国启动仪式于2011年9月5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这一项目将投入24.5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 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全国各地建设80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16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5年内达到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覆盖15%、20%、30%乡镇的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 将改善各地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的薄弱状况, 促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材料一, 谈谈学校为什么要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2) 结合材料二, 谈一谈应如何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答案

1.C 提示: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的有①③④。②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2.B 提示:网络语言“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而且被人们在生活中使用, 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故B符合题意。A、D观点错误,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均可排除。

3.A 提示:人们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C、D显然与题意不符, 故选A。

4.B 提示:①③说法错误,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5.D 提示: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大运精神属于优秀文化,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项。

6.C 提示:同种文化对人们影响不同的原因在于人自身, 而非文化。

7. (1)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有先进、优秀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只有先进、优秀的文化才能培养人们的健全人格,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因此, 认为文化对人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是正确的, 但笼统地认为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不科学的。

(2) ①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宣传有关垃圾危害的知识, 引导人们自觉地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以便更好地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②政府应积极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应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力度, 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改善城市环境, 同时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生态环境。③政府应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垃圾处理问题事关人民的切身利益, 政府必须关注民生, 加大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 鼓励社会各界为垃圾的处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8. (1) ①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理由如下:第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有助于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第二,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让每一句话都能说到孩子的心坎上”, 创造这样的文化氛围可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 文化塑造人生, 不同文化对人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建设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 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塑造健全人格,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②中学生: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因此中学生应当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 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 ①国家应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启动, 有利于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②文化产业部门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 努力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拒绝生产和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③青少年学生应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 提高辨别先进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的眼力, 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

篇3:即时通讯对人的自由的影响

一、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即“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当下信息时代的产物,主要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软件系统。现有的即时通讯软件基本可以实现文字信息、语音信息、文件等的传递,并且还可以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发红包、转账等功能。

即时通讯的主要特点有:时尚便捷、多元化、成本较低并且效率高;形式丰富多样,不仅可以发消息,还可以发文件、视频等;支持离线文件的传输,方便人们的生活。

目前,广为熟知的即时通讯有:电话、短信、彩信、飞信、ICQ、MSN、邮件、腾讯QQ、微信、米聊、陌陌、阿里旺旺等。下面我主要介绍几个影响力比较大的即时通讯平台:

PLATO system,即柏拉图系统,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即时通讯,但是并不完善,只是通讯系统的雏形;ICQ才是即时通讯的“开山鼻祖”,由三个以色列青年于1996年11月发明,是世界上第一个即时通讯工具,标志着IM的基本成型,具有功能强、应用广、用户多等特点;MSN是由微软公司所研发的聊天工具,因为微软公司的产品多、用户广,并且这款聊天工具操作简单、系统比较成熟,所以一出世就被大面地普及使用;QQ和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两款通讯软件,基本具备移动通讯的所有功能,成为学生党和上班族的必备法宝,在国内即时通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二、人的自由

人的自由,就是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自由,是指人处在一种自主活动的状态。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孟德斯鸠也曾经说过:“没有一个词比自由有更多的涵义,并在人们意识中留下更多不同的印象了。”[2]

自亚里士多德起,西方哲学家就已经开始把自由看作是人的本性。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其著作《政府论》中也曾说过:“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这里所说的自由是一种“自由状态下的自由”,这是人在自然状态中的主体性,其表现就是平等和独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由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特定的状态——自主状态,人的主体性发展到了极致,就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解放。他们的一系列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理论从多角度详细地解释了这一理论,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表现为:“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直到现在都如同异己的、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而与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3]

黑格尔则认为主体性首先应该表现为精神上的主体性,即主体对于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方面的认识。他说:“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的,由于具有理性,所以就形式方面讲,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本性。”

孟德斯鸠也曾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力。”[4]“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5]

三、即时通讯对人的自由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即时通讯领域发展越来越壮大。人们身处于信息时代,每天受到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刺激,对于即时通讯方面的发展更多地是关注于它的技术理念、结构框架,以及能否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却往往并没有涉及其深远意义上的思考。

(一)即时通讯对人的自由的积极影响

1)即时通讯对思想上自由的促进。即时通讯使人的主体性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变得更加地自由。人的自主性得到了更深层次地发展,能动性也更明显地体现了出来,创新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首先,在这个开放的平台里,每一个人都是虚拟的个体,个性能得到充分地释放。不仅人们的朋友圈和生活圈扩大了,而且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释放自己内心的“小怪兽”,不用再过分地担心别人会怎么看待你。在这个虚拟的空间,每个人的真性情都会被无限的释放和放大,人的自主性和人的自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其次,即时通讯使人与人之间可以摆脱身份地位的限制,相对平等的交流。在虚拟世界里,每个人的主体身份被弱化,个性得到了做大的释放。下级和上级“朋友式”友好的交流,甚至开玩笑打趣,都变得十分普遍。沟通者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自由。

再次,即时通讯领域在飞速发展,主要着眼于未来领域,有利于提升人类的思维发展,提高人类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水平。由于这个虚拟的空间是完全开放的,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每一个人的内心真实感受,做最真实的自己、最原始的自己,把每个人都调整到最佳状态,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2)即时通讯对行为上自由的促进。首先,即时通讯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局限性,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把每个人都能联系在一起。只要你有电脑或者其他通讯工具,然后连接网络就能实现与他人的无缝对接。在通讯平台上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受到时间、地点和身份的严格约束。

其次,由于即时通讯提升了人们的交往效率,节约了人们的时间和金钱,人们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减少了生活琐事对人的羁绊,提高了生活质量,人也变得更加地自由。

再次,即时通讯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影响力。即时通讯使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开化、透明化,公民可以更方便地参加各种政治和活动,有利于社会公平。违法者会被网民讨伐,失踪的儿童也可以在网上依靠群发的力量找回,国家的法令法规也要在网上调查公民的满意程度。

(二)即时通讯对人的自由的消极影响

即时通讯是一把双刃剑,正如盖伦所说:“的确,燧石磨出的最粗糙的棱角,也同样体现了今天的原子能所赋有的那种双重性:它既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同时又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武器”。[6]

IM的缺点是:彼此通讯对话的人必须使用的是同一个通讯软件,各个通讯软件之间不能实现共享;即时通讯的初衷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安全性,我们经常会听到谁的账号又被盗了的信息;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成为电脑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1)即时通讯对思想上自由的约束。首先,即时通讯让人变得虚伪,放大了人的阴暗面。即时通讯使人的主体性具有了虚伪性、多元性、模糊性等新的特点。

现实中确定化、清晰化、透明化、稳定化的主体,一旦进入网络,就变得不确定、不透明、模糊不清。人们可以凭借各种虚假的文字和图片来虚拟出各种身份出来和他人交流,人的主体性思维弱化,人们会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的更加完美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文化意识和思想自由都很容易受到各种不正当的影响。

其次,即时通讯使人类过于沉迷于虚拟世界。有些人在现实社会中“张不开嘴”,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确“如鱼得水”。身边有很多因痴迷于虚拟世界和虚拟沟通而家庭破裂的案例。使用者因为对媒体和技术的过分依赖,丧失了自我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人的自由出现了部分缺失。

再次,这种虚拟性的沟通使得社会上出现一些情感方面不真诚的现象。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逢年过节的祝福短信直接在网上搜索出来,然后复制群发给所有认识的人,接受者感受不到任何该有的真诚和温暖,甚至觉得这是发送者“例行公事的敷衍”,所以2014年春晚上郝云的那一首《群发的我不回》才会那么火爆。

最后,即时通讯成为了人类思想的主导者。即时通讯促进了信息的传播,而在这个信息时代首先掌握信息又相当重要,每个人都在信息的海洋里越陷越深,成为信息的奴隶。

“信息狂侵蚀了我们对于意义的容纳力,把思维的弦绷在信息之后,我们的注意力的音符便短促起来,我们收集的是支离破碎的断简残篇,我们逐渐习惯于抱住知识的碎片而丧失了对知识后面那对智慧的感悟”。[7]

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果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坚持自我,就会被信息的碎片所割伤,影响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人的自由。

2)即时通讯对行为上自由的约束。即时通讯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更加快速的交流,不仅发送信息变快,接受信息也变快。我们每一个人无形之中上了一道枷锁,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手机的“附庸品”,人的自由受到了无形的手的限制。

即时通讯在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许多避免不了的缺陷,人们要正确的认识和看待它。并且即时通讯多元化使人类异化,我们每个人都像陀螺一样地围着它转,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丧失了人原本的自由,这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反思。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4页.

[2][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1页.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83页.

[5]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36页.

[6][德]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工业社会的社会心理问题[M].何兆武,何冰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2.

[7][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9.

上一篇:探访敬老院心得体会下一篇:2009年家长会班主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