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作业研究生

2024-06-23

第二学期作业研究生(通用6篇)

篇1:第二学期作业研究生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3级在职研究生法学专业第二学期

《法学经典著作选读》作业答案要点提示

第一专题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1.亚里士多德对城邦起源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自然起源的,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城邦不是家庭和村坊的扩大,家庭和村坊则是城邦演化发展中的过程,国家之形成是出于人类本性的自然要求。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33页中段)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起源于家庭,若干家庭组合为村坊,若干村坊进一步组合为城邦。因此,城邦是人类最完备、最高的组织形式。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33页下段)

2.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目的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象人一样要具备善。为了说明城邦的善,首先要了解个人的善。

城邦是为了达到一种最高最广的善业。主要目的就在于谋取优良的生活,即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灵魂的善是最高的善。他们最终是为了保证德性的完美。

城邦的善在于它能保证公民过上幸福生活。城邦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享有适量的财富,强健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保证公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为此,城邦必须具有一些品德、德行。其最高表现是正义,由正义引申出法律。城邦秩序是建立在由正义指导的法律的基础之上的。

(详见《教学大纲》第49页下部或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33页末至第34页上段)

3.亚里士多德关于私有制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城邦应有合适的财产管理制度。他认为,政治团体或城邦在财产上的组合方式有三种:或者归公,或者不归公,或者部分归公。城邦对财产的管属和应用也有三种制度:一是土地区划为丘母。各归私有,收获物则送储公仓而共同食用;二是土地完全归公有并共同耕耘,而收获物则分配给个人,由各家自己食用;三是土地和收获都归公有。

亚里士多德是通过阐明公有制的缺陷来论证私有制的必要性的。一是财产公有的缺陷:他认为,财产公有常引起重大纠纷。多劳少得者会埋怨少劳多得者。人们无法做慷慨行为,不再表现施济的善心。二是家庭公有的缺陷:实行公妻制不能导致众人治和,反而会引起伤害。三是子女公育的缺陷:悖论的罪行无法追究,友爱的精神必然削弱。新生婴儿的阶段转换无从实行。因此,亚里士多德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的财产制度。

(参见《教学大纲》第50页中下部或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35页末至第36页)

4.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包括政体的含义、政体的分类、政体的组成要素、政体变革及其原因、理想的共和政体等内容,其目的在于阐明什么形式才是最好而又可能实现人们所设想的优良生活体制,也就是为奴隶制城邦国家提供理想的政体模式。

内容要点大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政体?

准确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定义。

(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37页中部)(2)政体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按两个标准把政体分为多类。

(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37页下部至38页中部或详见《教学大纲》第51页中部)

(3)政体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政体包括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并进行了阐述。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38页下至39页上)(4)政体的演变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①演变原因 ②解决办法

(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39页中至41页中)(5)理想的政体

(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1页下至42页或详见《教学大纲》第50页下至52页上部)

5.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基本原则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还强调,法治的关键还在于:法律一经制定,就应当人人遵守。他说:“我们应当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在这个意义上说,法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积累的经验对现行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保证人们所遵循的法律是良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有两个基本原则:(1)普遍地守法

所有人包括国家官员都必须守法,无人享有特权。(2)良法之治

一个国家要实行法治,首先要有良法。良法应具备实质正义,即维护的是全体城邦人的利益,同时还要具备形式正义,即形式上法律要具备普遍性、公开性、简明性、稳定性与变通性等等。其次人们要守法。

(详细内容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6页上部或详见《教学大纲》第52页下部)第二专题 西塞罗的《法律篇》

1.西塞罗认为国家具有哪些特点?

国家有四个特点:

(1)国家是人民共同体,来源于人民之间的协定,是基于人民的共同需要、共同利益而订立的协定。

(2)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3)国家乃人民的事业,国家应依法对人民进行统治。

(4)国家的目的有二,精神的目的是维护正义,物质的目的是保护公共利益。(见《教学大纲》第53页中部)

2.西塞罗的政体理论。

(1)政体的分类

分类的标准是根据统治的目的和统治者的人类。他把政体分为三类: ①君主制

当全部事务的最高权力为一个人掌握时,我们称此人为君主,我们称这样的国家为君主制。

②贵族制

当全部事务的最高权力为一些选举出来的人掌握时,我们称这样的国家是由贵族统治。

③民主制

当所有权力完全掌握在人民手中时,就出现一个民众政府,即一切权力归人民。

这三种政体都有其弊端。“在君主制中,臣民在司法管理以及在审议上享有的份额太少;在贵族制中,臣民很难有他们的那份自由,因为在权力上和审议共同福利上他们都完全被排除在外;当全部权力都在人民之手时,即使人民行使权力符合公正并在节制,由此产生的平等本身也是不平等的,因为它不允许有等级区别。”

(2)政体循环论

上述三种政体形式不仅受制于上述各自的缺陷,而且还有其他种种危险的缺陷:

“每一种政府形式面前都有一条陡峭的道路,会导致一个与它邻近的腐败形式。”这样一来,国家的统治权就像个球,偕主从国王的手中撄取,贵族或人民又从偕主中夺走,随后又有某个寡头派别或某个偕主从他们手中窃取,因此,没有一种政府形式能够长久地自我维持。三种政体形式都有各自的缺陷。没有一种政府形式能够长久地自我维持。

(3)混合政体论

为避免三种政体的缺陷,西塞罗主张混合政体,即同时将三种正宗政体加以混杂和平衡化。

“在我看来,君主制是这三种基本政府形式中最好的一种,但是,一种混合的并平衡了的政府形式(结合了运动中优良的简单政府形式)甚至比君主制更为可取。因为一个国家中必须有一种最高的和最贵的成份,某些权力应该授予上层公民,而某些事物又应该留给民众来判断和欲求。”“一个国家是通过不同因素之间协调而获得和谐的,其方法是把上、中、下三层阶级的公正且合乎情理地混合在一起。”

西塞罗把以罗马执政官为代表的君主制、以元老院为代表的贵族制和人民大会为代表的民主制均衡地混合而成,包含了“卓越的王政因素”、“显贵们的权威”以及“民众们协商和决定”的多处要素。因此,这种体制“首先提供了某种高度平等,而平等是自由人类任何比较长的时间内难以置之不顾的;其次,他具有稳定性。”混合政体可以避免每一单纯政体所固有的缺点。它可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也能提供一套制衡体制。在这种体制中,“行政长官有足够的权威,杰出公民的意见有足够的影响,人民有足够的自由。”

(参见《教学大纲》第53页下部)

3.西塞罗认为怎样才是理想的政治家?

(1)理想政治家的品德:应成为其他公民的一面镜子。

(2)理想政治家的标准和条件:应努力熟悉司法和法律,并努力考察其渊源。(3)理想政治家的价值和目标:公民的幸福生活,也就是以物质财富作为支撑的,并且物质资源丰富的、因光荣而伟大以及因美德而受称赞的幸福的生活。

(见《教学大纲》第54页中偏上)

4.西塞罗的自然法理论。

自然法理论是西塞罗最有名的理论。(1)关于法的起源

西塞罗认为理性构成了法的基础和本源。(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55页中段)(2)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

西塞罗认为,自然法是最高的法律,是永恒不变的法,对一切民族、一切时代有效。人定法要受自然法指导。(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55页下段)(3)法与正义的关系

西塞罗认为,正义是法律的目的,法律要体现正义,法律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56页下段)(4)自然法的特点

(详见《教学大纲》第54页下部)

5.西塞罗的制定法理论。

西塞罗认为,制定法也是实在法,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基本观点:

(1)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上的法律(2)真正的法律必须是 ①与自然法相结合的法律;

②能够区分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界限的法律; ③对邪恶予以惩罚、对善良予以保护的法律。

(3)一个民族的不正义的法律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经接受了它。

(见《教学大纲》第55页下部)第三专题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1.孟德斯鸠的法律世界观。

(1)法

关于法的定义,孟德斯鸠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因此,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上帝有他的法,物质世界有他的法,高于人类的智精灵们有他们的法,兽类有他们的法,人类有他们的法。这里的法有法律、规律等意。可见,这里的法是广义的,指的是世界万物存在和运动的规律、法则。

孟德斯鸠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的同时也创造了宇宙规律。宇宙万物受规律支配。

宇宙分为物理的世界和智能的世界。智能世界的存在物分为植物、兽类和人类。(2)自然法

孟德斯鸠认为,自然法是自然状态下人类所接受的规律。自然法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要皈依“造物主”。

自然法有另外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是和平。第二是觅食。

第三是人们相互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爱慕。

“畏惧使人逃跑,但是互相畏惧的表现却使人类互相亲近起来。” 第四是愿过社会生活。

自然法引导人们进入社会,但“人类一旦有了社会,便立即失掉自身软弱的感觉,存在于他们之间的平等消失了。为了维护人们相互间的关系,于是有了人为法。”

(3)人为法

人为法分为三种:国际法、政治法、民法。

自然法是自然规律、普遍规律,普遍适用,而人为法则不行,人为法是适用于各国人民自己。为某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适合于该国的人民的,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竞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么是非常凑巧的事。

(详见《教学大纲》第56页或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155页下部至第157页中部)

2.孟德斯鸠的研究主题。

孟德斯主张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的精神,他认为,法律和政体的性质及原则有关系,和一国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气候、土壤以及生活方式有关系,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别、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有关系,法律和法律之间有关系,把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因此,“法的精神”是各种关系的综合,《论法的精神》研讨的正是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

主要包括以下关系:(1)法律与政体的关系(2)法律与自由的关系(3)法律与自然的关系(4)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157页至第161页或参见《教学大纲》第57页中部)

3.孟德斯鸠的自由观。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有两种:一是哲学上的自由;二是政治自由。

哲学上的自由是要能够行使自己的意志,或者,至少自己相信是在行使自己的意志,即意志自由。

要了解公民的政治自由,必须把同国家政体相联系的政治自由的法律和同公民相联系的政治自由的法律区别开来。

孟德斯鸠强调政治自由必须是“政制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的统一。在政治自由与国家政体相联系的场合,某种政体能够稳定地、持久地不受意外情况干扰而行使自己的意志,就是政制自由;公民的自由是指生活在某种政体下的每个人出了服从法律之外,能够不受另外的个人干扰而行使自己的意志。这两方面内容的统一就是政治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讲,专制政体虽然有某种盲目的“政制的自由”,而人民却毫无自由可言,所以说专制政体下没有政治自由。民主政治固然有较多的“公民的自由”,但是国家的意志经常因权力被滥用而受到干扰,政制的自由无可靠的保障。至于贵族政制因缺乏稳定性的政体,“政制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都无保障。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君主立宪政体才能实现政治自由。健全的法制是政治自由的基础。自由以守法为前提,没有法律保障,就谈不上自由。

“在民主国家里,人们仿佛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真的;然而,政治自由并不等于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记住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样的权利。”

孟德斯鸠还从政治自由和公民关系上考察政治自由,得出政治自由的关键问题在于人们的安全,或者是人们认为自己享有安全的结论。“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为了确保每一个公民都有一种安全感,享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孟德斯鸠建议像英国那样,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一种实行三权分立制的政府。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159页中段或参见《教学大纲》第58页中下部)

4.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也就是孟德斯保障政治自由的权力配置是构想,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1)权力配置的出发点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2)三权分立

孟德斯把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发展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他认为,每一个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必须分立,即由不同阶级的人或机关掌握。

(3)相互制约

孟德斯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权力制衡比权力分立更重要。

分立的三权有明确的界限,三者都不能参与其他权力的运行,但可以通过制度设计上的一定方式达到互相钳制的效果。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161页下段至第163页上段或参见《教学大纲》第58页下部至第59页上)

5.孟德斯鸠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法律关系理论。

孟德斯鸠详细论述了法律与气候的关系、法律与土壤的关系。他说,“法律应该同国家已建立或将要建立的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有关系„„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式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

(1)气候条件对法律的影响和作用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的人的行为总是要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气候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以及其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他说,“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气候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法律产生了影响,也即气候通过影响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而影响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在气候寒冷的地区,由于人体外部纤维紧缩,有利于血液回归心脏,所以北方人具有比较充沛的体力和较强的自信心,勇气也较大。他们对一切可以使精神焕发的事情都感兴趣,例如狩猎、旅行、打仗等等。在气候炎热的地区,身体各部分组织相对松弛,神经末梢未充分展开,人们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所以南方人害怕艰苦,追求享受,性格软弱怯懦,对外来的侵扰缺乏抵抗的勇气。东方的气候对人民体质、心理、生活方式上的影响是东方各国宗教、风俗、习惯和法律保持持久不变的原因。此外考察世界法制史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气候对法律的影响:热带、温带地区的法律成熟较早,如埃及、中国、印度、古希腊的法律;而寒带或是寒冷地区的法律成熟较晚,如俄罗斯、中国北方游猎民族的法律。这是因为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候促进或延缓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生理、心理和智力的发育水平从而影响到了法律的发展水平。气候影响我们的心理、体质和行为,进而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地理条件对法律的影响和作用

土壤的差异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法律便存在差异了。孟德斯鸠说:“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这是因为多山的地区人们的财产不多并且易于保存,因而他们所享有的自由,成为值得他们保卫的唯一的幸福。平原地区通常有肥沃的土壤,有地者便成了最有财富和权力的人,弱者无法同强者对抗,只好向强者屈服。而沿海地区,各种势力都比较均衡,氏族贵族、工商业贵族、占有少数土地的农民易于互相妥协而建立一种比较中庸的政体。

人类社会的法律不仅要受气候、土壤这两种自然因素的制约,法律还要受地理位置、地理面积、资源状况、水文条件、地质地貌、植被、大气环流、海洋等自然条件、现象、因素的影响。如雅典城邦领土狭小是其直接民主制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因为人民可以朝出暮归参加公民大会;而这在地理面积广阔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又如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往往影响着法律,沿海且有贸易精神的民族容易形成海商法,在北海、地中海、波罗的海沿岸很早就出现了国际性的海商法;但对于一个深居内陆的国家,统治者如果下决心制定一部海商法,那一定会为自己本国的实际所嘲笑。

自然地理与法律的一般关系就体现为,自然地理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了法律;不同民族法律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法律一般应适应自然环境,但是当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极为不利的时候,立法者便应考虑通过立法与这种不利进行抗争了。

孟德斯鸠说:“一个从事商业与航海的民族比一个只满足于耕种土地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范围要广泛得多。从事农业的民族比那些以畜牧为生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内容要多得多。从事畜牧的民族比以狩猎为生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内容就更多了。”

(参见《教学大纲》第59页中或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160页)第四专题 杰弗逊的《杰弗逊文选》

1.杰弗逊的天赋人权理论。

天赋人权理论是杰弗逊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要点包括:(1)杰弗逊认为,一切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把这一制度作为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写入《独立宣言》。

(参见《教学大纲》第59页下段至第60页上段或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204页中段)

(2)杰弗逊的天赋人权理论继承并发展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思想和天赋人权学说。其中洛克对他的影响最大。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204页下至第205页上段)

(3)杰弗逊着重强调并发展了人民的自由民主思想,认为这些是人民不可剥夺、不可侵犯的权利。

首先,人们的思想言论自由是人性使然、理性要求,民主政府必须尊重人民的思想言论自由。

其次,出版自由影响广泛。比言论自由更为重要。最后,信仰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信教不应强制。(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205下段至206页下段)

(4)杰弗逊主张把人民的各项自由民主权利明确载入宪法中,使之法律化、固定化,并在实践中为将人民的权利列入宪法进行了斗争。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207页下段至208页上段)

2.杰弗逊的人民主权思想。

杰弗逊在天赋人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1)提出了人民主权原则

他认为,为了更有效地保障人民享有天赋主权,人民通过契约的方式成立政府。因此:

①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同意,来自人民的委托。

②人民是政府权力的源泉,是国家主权的享有者,国家主权永远地属于人民。(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208页中段)(2)提出了人民享有自决的权利和反抗暴政权的主张 ①人民有权决定采用何种政府形式; ②人民有权反抗暴政成立新政府;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208页下段至210页中段)3.杰弗逊的代议共和理论。

杰弗逊认为代议共和是一种最合理的政治制度,应用代议的方式来实行人民的主权。

代议共和必须遵循四个原则:(1)人民能够控制政府。

(2)政府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并执行人民的意志。(3)政府必须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2)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参见《教学大纲》第60页下部或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210页下段至211页下段)

4.杰弗逊关于废除奴隶制的思想。

杰弗逊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社会存在奴隶制是不幸的;(2)反对种族歧视,黑人与白人应平等;

(3)解放奴隶废除奴隶制度,实行种族之间的平等。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213页下至第215页中部或参见《教学大纲》第62页中部)

5.杰弗逊的法治思想。

这是杰弗逊的一个重要的法律思想。

他认为,实行法治,严格依法办事是民主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保护他们的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主要包括:

(1)立法权应属于人民,属于社会的大多数。(2)国家的法律必须是人民意志的利益的体现。

(3)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法律,世界总是属于活着的人们。(4)人们要根据新的经验去修改旧的法律。

(参见《教学大纲》第62页下部或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215页下部至第217页中部)第五专题 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1.哈特认为奥斯丁对法的定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哈特反对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他认为法律命令说的主要缺陷是:

(1)从法律的内容来看。现代国家的法律除了对它们应从事或不从事一定行为的法律外,还授予各种公私权利的法律。这种授权性法律解释为命令是不恰当的。

(2)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来看。这一定义仅适用于刑法,而且就刑法来说也不完全适用,对于其他重要类别的法律则不适用。

(3)从法律的起源方式来看。习惯成为法律,要么通过主权者及其代理人的命令,或者通过法院的自由裁量。因此,有些法律起源于习惯,而不是主权者的命令。

(详见《教学大纲》第55页下部至第63页下部或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88页下至第491页上部)

2.哈特的法律规则说。

(1)哈特认为,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这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规则的结合。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91页倒二段)(2)哈特阐明了什么是第一性规则,什么是第二性规则。(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91页下段至492上段)(3)哈特论证了两类规则的结合关系,以说明法律体现的特征。(参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92页下段)

(4)哈特认为在复杂的大型社会中必须有第二性规则补充第一性规则。(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93页上段至494页下段)

3.哈特关于法律规则的两种观点。

哈特认为人们对法律规则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内在观点,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接受法律规则,并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另一种是外在观点,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他本人并未接受规则,但却观察这些规则。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个外在的观察者就能以这种规律性为基础,相当准确地预测到偏离这一规则将会遭到的惩罚的机会。持不同观点的人对法律规则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说明这两种观点的一个例证是对大街上交通信号灯的不同看法。一个持有外在观点的人仅认为,红灯一亮,很大可能交通将会停止,他把红灯当作人们将以一定方式行为的一个自然标志,就如乌云是即将降雨的标志一样。对一个持有内在观点的人来说,红灯一亮不仅是其他人将会停止行进的一个自然标志,而且也是自己应停止行进的信号以及符合规则的停止的理由。他把红灯一亮就停止作为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标准和义务。

哈特认为,一个社会中往往存在着两种人之间的对抗关系。一种人接受法律规则并以此作为指导,自愿保护法律规则,并根据法律规则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另一种人拒绝这种法律规则,仅从外在观点,突发作为可能导致惩罚的一种迹象才关心这些规则。他们对法律规则也就有不同表达方法。持内在观点的人一般是讲:“我有义务”、“你有义务”,等等,持外在观点的人则讲:“我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我大概将为此而受苦”,等等。

哈特认为,一个具有法律的社会既有从内在观点出发将法律规则当作已接受的行为准则的人,也有必须以武力为之强行设定这些法律规则的人。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平衡将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如果这一制度是公正的并真正关注所有它所要求服从的人的巨大利益的话,它就可以取得和保持大部分长期对它的忠诚,从而也将是稳定的。

(参见《教学大纲》第64页末至第65页上部或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95页至第496页)

4.哈特对法和道德关系的论述。

(1)他反对将道德观念或法律和道德的必然联系当作“法律制度的中心”或“法理学科学的关键”。

(2)他提出了“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理论。

大体内容:人的目的是生存。根据人性以及人类生存世界的事实的公理,就必须有某些行为规则,它们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的共同因素。这些行为规则就是“自然法的最低限度的内容”。

他列举了对人性和人类生存世界这种事实的五个简单判断或公理: ①人的脆弱性 ②大体上的平等 ③有限的利他主义 ④有限的资源

⑤有限的理解力和意志力

(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497页至501页中部)

5.哈特的广义的和狭义的法律概念。

哈特认为,对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往往体现在怎样对待一个在法定形式下制定的但在道德上却是不正义的法律。哈特认为,广义的法律概念胜过狭义的法律概念。因为广义的法律概念能帮助我们看到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狭义的法律概念却使我们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对于一个在法定形式下制定的,但在道德上却是邪恶的法律,哈特认为持自然法理论的人可能会认为它根本不是法律,但在法律实证主义那里却认为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法律的好坏是另一回事,“这是法律,但它们是如此邪恶,以致不应适用和服从”。哈特认为这两种对立实际上是两种法律观:前者采用的是狭义的法律概念,把法律效力与道德上的善恶内在地联系起来,恶法非法;后者采用的是广义的法律概念,把法律视为规则体系,良法恶法均包括在内。持狭义法律概念的人讲法律的效力与道德性混为一谈,持广义法律概念的人则将法律的效力性与法律的道德性区分开来,进而将对法律的效力和对法律的评价与抵抗相分离。广义的法律概念优越于狭义的法律概念,因为广义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狭义的法律概念却使我们对许多复杂的法律现象视而不见。

从哈特在宣扬广义的法律概念的优越性来看,他是站在分析实证主义的阵营中,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没有把问题停留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上。接下来哈特分析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他认为对于一个不道德的法律是否应该服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恶法亦法,应该坚决服从;二是对于过去生效的不道德的法律所容许的邪恶行为,是否应加以惩罚的问题,第三个是他认为在革命或者社会发生剧变后,狭义的法律概念就颇具吸引力,比如二战后,西德司法部门在处理纳粹政府垮台后所遗留的一个尖锐问题时,“就在这种形式下复活了自然法的论据”。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说明了哈特并没有在坚持他的广义法律概念时陷入极端,一方面,他看到了广义法律概念所不得不面临的复杂问题,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狭义法律概念的某些优点,这不同于以往的分析法学家对自然法学所持的全面否定的态度。

(参见《教学大纲》第65页末至第66页或详见《西方法学名著提要》第501页至第503页)

曹金志 二零一四年三月

篇2:第二学期作业研究生

(共四大题30小题:客观题15题;主观题15题)

一、判断题:10题(×)直流电机电枢绕组中的电流应当是直流电流。(√)直流电机被电刷短路的线圈电动势应为零。(×)负载时直流电机的物理中性线与几何中性线相重合。(×)感应电动机的频率归算是把转子的频率乘以转差率。(×)感应电动机的转换功率就是机械功率。(√)变压器的励磁电阻是表征铁心损耗的一个等效参数。7(√)变压器的励磁电抗是表征铁心磁化性能的一个等效参数。8(√)变压器漏抗是表征绕组漏磁效应的一个参数。9(√)归算到一次绕组时,应保持二次绕组磁势不变。10(√)变压器的外特性有可能上翘。

二、选择题:5题

1(A)一台单相变压器一、二次绕组匝数分别为100匝、200匝,则变比为:

A.0.5

B.1 C.1.5

D.2

2(A)变压器感应电动势滞后磁通

A.90°

B.180°

C.270°

D.360°3(A)设极对数为4,频率为50赫兹,则旋转磁场的转速为:

A.750转/分 C.3000转/分 A.30° C.90°

B.1500转/分 D.6000转/分 B.270° D.540° 4(B)设极对数为3,机械角度为90°,则电角度为:

5(B)一台三相感应电动机,极对数为2,接50赫兹电源,转差率为0.04,则转子电流频率为:

A.1赫兹 C.3赫兹

B.2赫兹

D.4赫兹

三、简答: 9题 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结构有哪几种? 答:答: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结构有两种:1)三相磁路彼此独立,如组式三相变压器;2)三相磁路彼此相关,如心式三相变压器。设变压器变比为k,试问二次绕组归算到一次绕组时,应该如何操作? 答:操作:电动势和电压乘以k,电流除以k,阻抗乘以k²。3对制成的变压器而言,主磁通的大小取决于什么?主磁通的波形取决于什么?答:对制成的变压器而言,主磁通的大小取决于电源电压的大小,主磁通的波形取决于电源电压的波形。同步电机有哪几种运行状态?

答:同步电机有三种运行状态:发电机、电动机、补偿机。5 试写出并励直流电动机电枢回路的电压方程、功率方程和转矩方程,说明电磁转矩对转子起什么作用? 答:电压方程U = Ea+IaR+2ΔUs

功率方程P1=p0+Pe,Pe=pCuf+pCua+P2 转矩方程Te=T0+ T2 电磁转矩对转子起驱动作用。

6试写出三相绕组磁动势的基波幅值公式,并指出公式中各量的意义。

F132INkw1pI是相电流有效值答: N是每相串联匝数

p是极对数kw1是绕组因数7 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希望满足哪些理想条件?如何达到理想的并联运行? 答:理想的并联应能满足下列条件:

(1)空载时,并联的变压器之间没有环流。

(2)负载时,能够按照各变压器的容量合理地分担负载;(3)负载时各变压器所分担的电流应为同相。

要达到理想并联运行,各台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应满足:(1)各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与电压比应当相等。(2)各变压器的联结组号应相同;

(3)各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的标幺值要相等,阻抗角要相同。8 试写出隐极同步发电机不计电枢电阻时的功角特性表达式。

E0UPe3sinXs Pe是电磁功率答: E0是相电势有效值

U是相电压有效值Xs是同步电抗是功率角 9 试写出感应电机的基本方程式。答:

四、画图 5 题 试画出双绕组变压器T形等值电路图。试画出变压器相量图。

试画出三相感应电动机T形等值电路图。试画出不计饱和时的隐极同步发电机的等值电路图。试画出不计饱和时凸极同步发电机的相量图。

五、计算题 1 题

一台凸极同步发电机,额定容量为93750KVA,直轴和交轴同步电抗的标幺值分别为xd**1.0,xq0.6,电枢电阻略去不计。该机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因数为0.8滞后时运行。试计算该机发出的电磁功率(不计饱和)。

解答:以端电压作为参考相量,U*100,I136.870.*.36.870

**EQU*jIxq1j0.636.8701.44219.440.*

019.44故,电磁功率的标幺值为: 019.44036.87056.310

**Pe*EQIcos01.4421cos56.310.8

篇3:第二学期作业研究生

那么,我们该如何践行它呢?“绿色指标”中包含有十个指数,即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如果学校同一时间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那可能会累得气喘吁吁而无所收益。因而,学校战略布局要讲究策略,经我校认真研讨,决定选择推行有效作业来作为践行“绿色指标”的突破口。

践行“绿色指标”,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空间,以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校的首要任务。而通过实施有效作业,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并自主、快乐、健康地成长,从而在学校中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生态”。

一、推行有效作业缘由

1. 基于关键问题

推行有效作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水平指数中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学习动力指数、学业负担指数,还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甚至关系到跨年度进步指数、品德行为指数等。

2. 基于本校实际状况

自2004年,我校就开始注重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实行有宽度的教育教学,逐步建立了拓展型课程与探究型课程。同时,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宽度,就得给作业减负。所以,减轻作业负担已在我校实施多年,师生对之已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与经验积累。但这项工作绝非一蹴而就,通过各年级每学期一次的“作业设计和批改问卷调查”的数据就能发现我校的减负工作还是有许多不足的。

3. 基于学生家长支持

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来自复旦大学,家长学历层次、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他们能理解学校的种种课改举措,理解学校对作业改革的举措并加以配合。他们甚至愿意以家长义工的身份参与对作业的监控工作。我们认为这是我校实施有效作业的一大有利条件。

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公布的2012年PISA测试结果中,上海在65个国家(地区)中再度夺冠,而且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领域都位居第一。但上海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是最重的,沉重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睡眠不足、体质测试水平低,还抑制了他们其他方面潜能的发展,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作业。上海学生的校内上课时间每周平均为28.2小时,位列所有OECD国家(地区)的第九位;而需要完成的学校作业时间为每周13.8小时,列所有OECD国家(地区)的第一位,还没算上家长额外布置的每周1.2小时作业。可以说,给学生带来最沉重负担的就是过重的作业。因此,解决作业过重的问题是全上海初中教师面临的大问题,我校也不例外。

自2011年以来,我校将有效作业作为践行“绿色指标”的突破口,认真梳理与有效作业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将之前做得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将做得不够理想的方面进行优化,努力将作业减负的措施一步步落实到位,并实现制度化。

二、实施有效作业的思路与举措

1. 实行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我校已有多年的分层教学实践经验。分层教学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分A、B两级进行教学以获取最优化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而分层作业也随之设计与实施。但实际上,即使在A班或B班的内部学生状况仍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每节课后,教师仍需为部分本学科学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有助于提高其思维能力的作业内容,而减掉一些他们早已掌握的作业内容,对个别能力特别强的学生,还可阶段性施行本学科作业完全免做;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则允许不做一些较难的题目。这样,虽然教师批改的作业种类及数量增加了,但因作业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喜欢这样的作业形式,其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业水平指数中的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及格率)、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也都能得到提高,负担也减轻了。其中,我校做得最好的是英语学科,单从学业水平来看,他们的及格率与优等生群体的规模通常都能超过杨浦区优秀民办学校的平均水平;而在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科普英语竞赛中也总是获区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他项目的市区级英语竞赛也都是硕果累累。

实施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益最大化,这充分体现了上海二期课改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

2. 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反映到作业设计和布置中来,就是要赋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短科目探究作业。

我们把探究性学习分为长作业探究和短科目探究两类。长探究作业的课题大多取自课外,要求学生利用课外花较长时间来完成它。短科目探究的课题则大多取自课内,往往在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体系中选取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一两节课,甚至半节课就能有效完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经常会发现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不要急着给出回答,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与分析信息,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开展小组讨论、课堂交流,最后让他们自己获取答案。这种学习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解决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崭新、有效的作业形式,它主要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我们把它分类为主要基于想象力培养的短探究学习,主要基于推理能力(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培养的短探究学习,主要基于质疑能力培养的短探究学习三类。

第二,长探究作业。

我校每年都会在七、八年级中,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探究性课题活动,要求每名教师每年都至少担任一个探究性课题小组的指导员,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个探究性课题小组。课题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要经历撰写开题报告、答辩、启动探究、教师辅导、PPT汇报的全过程,学生通常要花半学期、一学期甚至一年的课余时间来完成。2013年10月,这两个年级所立项的学生课题就达八十多个,如“楼梯踩踏事故报警装置”“初中校园噪音污染解析”“初中教学活动中的课堂互动研究”“盆花缺水警示及自动浇水装置的研究”“关于杨浦区中小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调查研究”“中美初中二次函数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等。我校的长探究作业活动也为学生参加上海市历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奠定了基础,每届赛事结束,我们的学生总能满载荣誉而归,而他们的总成绩在全市初中类学校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为此,我校被评为了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创造力培养实践基地等。

第三,课外阅读作业。

我校在六、七年级设置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要求学生每天读点课外书,忙时少读,闲时多读。这样一来,阅读成了学生时间利用的调节器。我校的阅读要求学生读文学、历史、科普,力求开阔其眼界,活跃思想,并希望以此养成能伴随终身的“每天不读点书就难过”的好习惯。阅读作业有时还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与行路考察相结合。这样的课外阅读作业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现在,旨在进一步关注和记录学生阅读过程的“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生阅读认证手册”计划也在有序推进之中。

第四,德育系列课题性作业。

首先,我校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校本德育体系,并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系列课题性作业来贯彻这一体系。比如,以采访为形式的课题有:六年级学生采访父辈,感受父辈对自己的拳拳爱心,汲取父辈所拥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七年级以“成功者的心路”为主题,采访在校的优秀大、中学生,获知他们的学习经验、理想追求;八年级以“传承学者精神”为专题,全面、深入挖掘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大学城的知名学者身上所体现出的各种优秀品质。每次采访都分为采访前的策划、采访中的开口、采访后的素材整理、PPT汇报等一连串的工作。三年三次的活动,能让学生从中获取精神力量并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建立并完善“行万里路”系列。我校给六、七年级学生发放了市内近六十个场馆的目录,让他们实践“行迹上海”活动。而针对七年级末和八年级学生则开展了“倾听远山呼唤”活动,这个活动包含赴云南、贵州、宁夏的艰苦山区体验生活,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开阔视野等。针对九年级学生则开展了“放眼世界风云,胸怀家国天下”模拟联合国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一个课题性作业,而以上三个梯度又呈现了校园文化、城市文明、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在学生成长中的德育渗透,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我们只有具备这样的情怀与责任意识,才能培养出大气的创新人才。同时,我们持续推行系列社区服务,鼓励并支持学生到相关社区,进行力所能及的各种社会服务。

3. 要保证作业有效,需要制度保障

第一,作业批改的制度。

对于作业,我们不允许布置后不收交,收交后不批改,批改后不讲评。对错题则要求订正后再批改,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订正的过程就是辅导的过程。作文则提倡评点,修改,再批分,指导修改的过程仍然是辅导的过程。这样的制度也能促使教师们不随意地布置作业。

第二,“绿橄榄”数字平台监控制度。

2009年,我校引进了“绿橄榄”数字平台,后来这一数字平台的使用方式又不断地优化并形成了制度。我们要求教师把每天布置的作业上传到平台上,使学生家长与分管领导都能随机登录平台了解近日作业的内容,如教学是否分层了、出题角度与题目量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切等。我们还在家长中招募义工担任“绿橄榄”数字平台监控员,定时与分管领导沟通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情况,以此加强对作业的监控。“绿橄榄”数字平台这一现代技术的使用进一步实现了为学生作业“减负增效”的预想。

“绿橄榄”数字平台还可重现课堂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师在线辅导与学生自习,加深对重要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它还能做到难题释疑,如果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在平台上给教师留言,教师登录后会及时查看留言,及时解答并回复学生们的各种问题,这也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作业。

第三,备课组组长轮岗制是优化并形成智慧作业的良好制度。

我校已实行了多年的备课组组长轮岗制,此制度更易发挥每位备课组成员的智慧,备课要思及教学的全过程,包括作业的设计。由于每位成员担任的是阶段性主备,因而他们更有精力为自己的主备部分进行充分的思考,作业的有效性也更易落实。

三、实施有效作业的成效及问题

1. 成效

经过多年有效作业的实施,我校已成为上海市区属学校中参与各类竞赛面最广、获奖项最多的学校之一,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认同。这充分展示了我校长期以来实行的充分依托高校资源,以开放的理念来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的办学思路。同时,这些成绩的获得也与我们坚持科学的作业设计、分层布置、控制总量、有效监控等分不开。

由于减轻了作业负担,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了,体育锻炼也更充分了。目前,我校学生的健康体测指数远高于杨浦区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

此外,通过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我们还取得了潜在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与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同时,他们的眼界也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动手能力更强,更善于自主学习了。

2. 问题

在有效作业的实施过程中,仍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在当前升学竞争压力下,部分教师仍不敢大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生减负,教师就要增负,而少量教师不愿投入到繁重的批阅作业、指导订正的工作之中,而这又是减负而不减质的重要前提;设备(如电脑)等需要不断更新;少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会不断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使教师深刻认识到实施有效作业的重要意义,并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力争教师能人人熟练掌握;进一步加强对作业监控制度的执行力,尤其是作业精选、批阅、订正这三个环节;向上级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办学设施,更新教育教学设备。

篇4:让作业成为第二有效课堂

【关键词】布置作业 批改作业 有效

在小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少了,那作业的重要性也自然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却存在很多的弊端:学生做作业不认真思考、不认真检查,只为了能交上作业而完成作业;学生写作业和教师批作业终日疲惫不堪,效果甚微。那么该如何布置作业,如何批改作业,怎样才能使作业更科学合理、更有效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作业层次体现个性

学生个体特征不同,基础不一,理解接受能力、自制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别,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全班同学都要做,提高题则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其他同学可以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二、作业形式体现多样

(一)布置作业的形式多样

1.学生自己布置作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然也是作业的主人,但是我们常听到的却是“你们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这种做让学生只是机械地服从老师的指挥,使老师的权威不断强化。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安排作业内容,自己设计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弹性,引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如释重负,做作业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了。

2.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老师可以制定丰富、灵活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完成作业的形式多样

作业设计得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

1.布置实践性作业。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如:教学“我爱你,汉字”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板块时,课前可让学生进行社会用字调查,通过调查,学生真切感受到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2.布置探究性作业。学生对未知的是充满好奇心的,探索未知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这样作业:“结合生活实际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也来发明一种新型玻璃,为人类做出贡献”。这个作业的设计,既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又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3.布置合作性作业。现今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对他们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如:在学习“走进西部”一组课文时,我布置每个小组出一份“我眼中的西部”小报,组长分工,版面设计、资料搜集、美工、誊抄、校正……各个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小报。

如此丰富的作业形式,一定会让各个学生喜欢的,相信学生的解答也会给老师和同学一个惊喜。

三、作业内容体现精当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于是大搞“题海战术”。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当前,各类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进行认真地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力求少而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当然,如此一来,教师们的工作量势必加大。但是,一个人的辛劳换来全班学生的快乐和进步,还是非常值得的!

四、批改方法体现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传统作业评价,全由老师“包办”,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业应该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作业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作业批改也应该变成学生学习的过程。

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学生在参与中不仅可以学会批改方法,而且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变得自信。

传统的习作批阅是语文教师的个人行为,学生不能参与批阅。习作两星期一次,间隔时间太长,评价往往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我在习作批阅中,采取如下步骤:

1.教师览阅,发现问题。教师收上习作本后,快速翻阅,根据此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找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备指导学生批改。

2.教师示批,学生学会批改。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和学生当堂批改,渗透批改的方法,为学生互批打下基础。

3.教师巡视,学生互批。教师首先对习作进行整体分析,交待批改要求,然后随机发放习作本,每四人一组,选出组长一人,对组中的四篇习作讨论批改,写出等第、眉批、旁批等。批改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

4.教师检查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检查批改情况并向学生反馈。推荐优秀习作和批改优秀习作,在全班交流。批改者与作者“面对面”交换意见,检验批改成效。

5.学生根据批改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环——作业,不能,也不应该挤走学生应有的欢乐时光。作为教育者,应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

篇5:第二学期作业研究生

学校工作无小事,作为育人之地,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提高。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不仅能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地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检查教学效果,从而使我们能根据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改进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4月4日对学生各年级各学科作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

一、主要优点

1、每科作业在每次作业右下角处都有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有的是教师寄语,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2、学生作业不论语文、数学还是英语学科总体写得都比较认真,教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比较细致、及时,并且有些老师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用笑脸、五角星“你真棒!”加油!等给予鼓励,这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3、有些数学老师在作业布置方面,动了心思,突出了个性,比如,有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思维训练,经常布置一些能拓展学生思维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4、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老师及时辅导,进行了订正和回批。大部分老师都能经常予以激励性批语,对学生的错误之处能细心地圈画、提示、指导并鼓励。

5、教师批改符号使用较规范,作业量布置适当,没有布置过量作业现象。基本都标注了批改日期。

6、大部分老师引导学生保持整洁的作业本面,比较好。特别是优秀学生的作业本干净,字体美观,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看来,在学生的作业习惯方面,老师们花了大量的心思,费了不少力,孩子们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中高年级的作文批改有边批,有建议,还有勾画。六年级作文篇数足,批改全面。

8、许多语文教师在认真批阅作业的同时,能将学生的错字圈出让学生及时订正。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学生作业书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学生写字还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有个别班级涂擦现象严重,也有教师作业批改不规范。一道大题只打一个对号,没有要求补错,鼓励性评语较少。还有少数无批改日期现象。

2、作文教学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检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还达不到课标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学生作文篇幅短小,语言苍白无力,有的学生一篇作文仅写近百字。学生缺乏优美词句的积累、缺乏教师的精心指导。有些教师的眉批和尾批无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显得“简”“大”“空”。如“结构合理、语句通顺”、“观察细致、叙述流畅”等。希望老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深入研究、大胆尝试,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3、作业规范性不能放松。减轻学生负担不是降低学习要求,画图、解决问题等练习的规范要严格。

4、作业题的选择需精心,忌一题多练,提倡举一反三的练习。

5、在这次作业中,也发现少数老师作文教学没有跟上教学进度,作文篇数没有达到进度的要求,批阅也不够及时。

6、善于使用激励性、指导性语言。可能一部分老师觉得这是一个负担。其实,评语也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老师的中肯性评语可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可以是针对本次作业,也可以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三言两语,今天四五个,明天两三个,把我们的希望,我们的要求,我们的指导,我们对他的关注,告诉学生,学生就会更容易的接受我们的建议,开始进步。尤其我们语文老师,不能惜言如金。学校建议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有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在下次作业检查的时候能看到特色。

篇6:第二学期作业研究生

一:语文作业

1、购买六年级上册《黄冈作业本》、《小状元》、10个双行本、4本拼写本、2本课文本、2本中方格、4本小作文本、1本大作文本、1份原稿纸以及1本语文笔记本。

2、买一本字帖,利用假期练字。

3、阅读课外书籍不少于10本,并做读书笔记。

4、5篇日记以及作文3篇:(1)《深受教育的一件事》。(2)《令人敬佩的XX》

(3)《家乡的一景》

5、看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生字每个抄一行、读读写写抄一次,并家听。背熟要背的课文以及日积月累,并默写日积月累。

6、用笔记本收集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对联。

二:数学作业

(一)、用竖式计算。3.62÷2= 41÷5= 2.7÷0.9= 4.65÷15=

32.5÷2.5= 2.3÷0.46

(二)、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223573和 和 和 3946810

(三)、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3.8+4.29+2.1+4.2 5.5×17.3+6.7×5.5 55644332137651 +

()-

1***31112111

2(四)、解方程。

3151111 x-= +

x+2 x-=1

8264156x÷1.44=0.4 3.85+1.5x=6.1 6x-0.9=4.5(五)、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5cm,宽是2cm,求它的面积?

(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cm,宽是0.8cm,求它的面积?

(七)、一个梯形的高是5dm,上底是2.5cm,下底是0.5cm,求它的面积?(八)、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九)、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cm,宽是3cm,高是2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英语作业

1、每天默写单词表的单词10个(一定要会默)。

2、一个星期写一段话。(1)你最喜欢的动物。(2)你最喜欢的季节。(3)你一天的作息安排。(4)你家人的作息安排。(5)你的学校。

上一篇:教导副主任述职报告下一篇:教师节主题国旗下优秀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