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馆的设计

2024-05-17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共9篇)

篇1:故宫博物馆的设计

游故宫首先,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每人一个试听器,引领我们上3楼参观。原来宝贝有60万件之多,分批展示。

第一个厅展示的是几个世纪甚至几十个世纪之前的宝贝。古代石器、刀、斧头、弓箭,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猿变成了人。

一走进第二个厅,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展厅中间展示着一颗新鲜娇嫩,活灵活现的大白菜。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样大,据说这样的翠玉白菜我国一共有三颗。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出水一样。白菜上面攀爬两只栩栩如生的蝈蝈,头上两根细细长长的触须仿佛在不停地摆动着。

走出展厅,就是专卖店的,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纪念品,琳琅满目。我一眼就看到了那颗小白菜。妈妈帮我买了一个,我迫不及待拆开,菜梗上有个小按钮。彩信中的小灯泡亮了,再一按就是嘎吱,嘎吱蝈蝈醉人的叫声。它是我最心仪的纪念品。

篇2:故宫博物馆的设计

下午我们迫不及待的就去了天安门广场。出了地铁站,走了没几步,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就出现在眼前,我们叫着、笑着冲向天安门,红色的城墙,金色的房顶,在城楼的正中间,悬挂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城楼的左边写着“中华人们共和国万岁!”右边写着“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参观完天安门,我们就去了故宫博物院。

顺着天安门往里走,就到了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后居住过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宫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主要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俗称“外朝”。后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以及他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篇3:故宫博物馆的设计

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明太祖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 于南京定都。朱元璋之子朱棣继位后却在南京心神不定、噩梦频频, 将都城迁往北京, 并大肆兴修房屋、殿宇, 历时18年的时间营造了故宫 (紫禁城) , 在这占地72万平方米, 8707间殿宇里, 从明成祖朱棣以来, 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和一位慈禧“女皇”在此统治中国近500年。故宫, 不仅成为了宫闱之事集发之地, 多少讲诉悲喜人生的电视剧、电影的取材都来自于此, 它也因其规模宏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 (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之一, 1961年, 北京故宫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 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设计故宫如此浩大工程的建筑师, 对此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人说是明代杰出的匠师蒯名祥所设计, 也有人说是没有名气的蔡信, 但是我想这样的巨制作品不论出自谁手, 它都将是一幅伟大的作品。故宫的全部建筑都是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 属于砖木结构, 四周有高达10米的城墙围绕。四面是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且四面都有门。整个故宫包含了四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后三宫 (坤宁宫、乾清宫、交泰殿) 、东西六宫 (东六宫:钟粹宫、景阳宫、承乾宫、延禧宫、永和宫、景仁宫;西六宫:太极殿、永寿宫、咸福宫、储秀宫、长春宫、翊坤宫) 、其他的区域有南三所、御膳房、慈宁花园、外东宫、英华殿、寿安宫、建福宫花园、寿康宫、乾东五所、文华殿、武英殿, 这里面有皇子的居住区, 也有太后太妃的生活区域。

“十重门”下的故宫

1925年, “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并且对外开放, 后来随着清王朝的日渐没落, 故宫在后来的一些战争中日渐破坏。

2011年, 仅仅一年的时间, 故宫就发生了“十重门” (被盗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瓷器受损门、文物损伤瞒报门、挂屏水泡门、私分票款封口门、宋人书札牟利门、故宫图书馆丢失古籍门、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门)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也是在故宫遭受十重信任危机时成为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我只是故宫看门人”, 单霁翔这样对记者说道。时年58岁的他, 从国家文物局局长的位置转移阵地, 当起了故宫的“当家人”, 他1月赴任, 时隔一个月后才现身公众的视野, 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故宫博物院32个部处, 逐一拜访了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老院长、老专家, 对故宫进行一次大摸底。

在单霁翔关于故宫的6份提案中, 有涉及故宫的安全防卫的防火、防盗、防雷、防震;有呼吁为故宫制定法律法规, 使故宫有自己的法律法规, 同时还有关于支持故宫进行世界文化遗产检测的提案等等。从这些提案中, 我们看到了这位新上任的“当家人”对于改变故宫现状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相信, 他是要推开故宫的历史保护之门。

目前, 北京故宫最大的扩容工程也开始实施, 在故宫各个门口摆摊做生意的小商贩开始被着手清退, 一些档次不高的展览馆也被清除, 故宫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将故宫的办公区域全部搬出红墙之外, 同时也将32万平方米的旅游开放空间提高, 达到了故宫总面积的76%, 使更多的故宫建筑群对公众开放。与此同时, 新一轮的故宫大型整修也拉开帷幕, 待故宫修缮完成后, 故宫的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比例将达到8:2, 故宫对外开放面积将增加40%。

故宫背后的文物保护之声

从故宫近期的大手笔的“开宫”规划与“清宫”修葺我们不难看出, 这次故宫将在单霁翔的带领下踏上新的征程, 这样的影响力也将带动我国的历史文物保护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近年来,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的事件频发, 现状令人担忧, 例如, 梁启超北京故居“饮冰室”被拆迁, 梁思成与林徽因北京故居被“维修性拆除”, 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庆市英王府成危房, 3月又传出鲁迅在北京的故居被规划拆迁……一个个事件牵动着每个公众的心, 我们也迫切期待我国的历史文物保护能有一个新的突破。

在今年的两会上, 有不少文化学者和专家委员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针对我国《文物保护法》的不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徽省委主委李修松表示, 现行的《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范围的界定已经不适应现行文物保护的需要, 目前我国文物违法犯罪十分严峻, 而我国对于文物犯罪的处罚力度偏弱, 且缺乏必要的强制措施, 难以适应我国文物保护客观需要, 这些方面亟待通过修订文物法予以加强;针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大唐西市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建议, 要依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类的文化事业及产业综合项目, 通过科学规划, 利用市场运作的模式, 将历史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世代传承, 使我国从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强国转变;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员会副主任李延声建议, 我国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并组织专家学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写进教材, 定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展览、表演、宣传、教育, 从学校教育入手, 从青少年起就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

篇4:故宫:终于“做回”博物馆

180多万件(套)——这是故宫博物院目前的在册文物数,其中珍贵藏品168万件,占全国博物馆系统全部珍贵文物的42%,作为国内顶尖博物馆的地位无庸置疑。与这个巨量馆藏形成极大反差的,是每年仅有约1万多件藏品能够在故宫展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说过,按现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面积,这些藏品全部展完至少需要100年。除了面积,展览环境的温湿度、光线、安保等因素也制约了故宫珍贵文物的面世机会。特别是“纸千年绢八百”的中国书画,很难像《蒙娜丽莎》一样长年展出,只能留给世间惊鸿一瞥。

2015年9月,10年来首次以全卷展出的《清明上河图》现身于故宫博物院的“石渠宝笈特展”,也给故宫带来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早上6点就出现在午门外的排队人群,开门后向武英殿展厅的冲刺,再从武英殿一直排到午门的长龙……排队超过10小时的观众不在少数,而为了在闭展前最后一睹国宝真容,更有人通宵排队至凌晨。还好在开展一周后,故宫博物院适时推出了“石渠宝笈特展”线上版,用户不仅能在故宫的网站上看到所有展品的高清影像,还可以进入全景展厅观看展览全貌——不仅弥补了现场观众因观展时间太短而无法仔细欣赏展品的遗憾,更是获得了那些无法前往现场的观众的好评。

利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故宫博物院解决展陈矛盾的重要策略。在故宫新近开放的端门数字馆,观众还可以体验另一种与名作亲密接触的方式。

数字版《清明上河图》在一个8×2米的超大屏幕上徐徐展开。比起原作24.8厘米高,528.7厘米长的尺寸,这个画面相当于把原作放大了近8倍,使得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通过现场的iPad,观众还可以进行暂停、播放等操作,或是获取画面上40余个知识点的音频讲解。

这个被称作“故宫名画记”的数字长卷,是“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故宫书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的一部分,它与故宫的“名画记”网站、App等多种形式一起,共同实现书画作品的线上、线下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和展示。

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资信部)副主任苏怡说,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整套系统,满足不同类型的观众需求。其中既包括给普通人看的互动好玩的,也有能让专家去研究和标注细节的,还有在展厅里作为辅助陈列的。“我们希望各种类型都有,各有各的特点。能让大家喜欢这个画,看懂这个画是最终目标。”

端门数字馆:打开故宫的“印象之门”

位于天安门和午门之间的端门数字馆在2015年底开始为期约一个月的试运行。它被设计为一个让观众深入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印象之门”、参观故宫的第一站。数字馆历时两年打造,是一个纯数字化展馆,没有一件文物实物展品,但在2015年12月22日到2016年1月17日试运行期间举办的首个展览,却以“故宫是座博物馆”为主题,让观众在数字世界里与故宫亲密互动。展出的9组数字装置,全部基于故宫多年来精心采集的高精度文物数据,结合学术考证,以数字形态呈现宫殿建筑中小巧雅致的室内空间、质地脆弱难以展出的文物珍品、实物展览中无法表达的内容。

端门数字馆里北侧的屏幕、地面的数字沙盘和东西两侧各5块巨型的屏幕构成了一个环绕式剧场,以多角度又互不干扰的叙述方式,向观众讲述故宫从紫禁城到博物院的前世今生,并提供形象直观的数字导览。

在展厅右侧的数字文物互动区,观众不仅可以赏玩传世名画的数字长卷,还可以分别体验以书法、绘画、陶瓷、古建筑、织物和服饰等为主题的多个互动装置,在触摸和交互中,获得比参观实物更丰富有趣的体验。

位于展厅左侧的虚拟现实剧场播放的是基于故宫古建筑的高精度三维数据制作的影片,13.5米×4.1米的超大画幅屏幕提供给观众高度沉浸的体验感。根据不同的需求,剧场还可以切换为互动模式,由操作者向观众展示和讲解这些建筑的细节。这些影片是首次向普通观众播放,也是展示故宫15年来开展古建筑数字化记录的成果。从2003年起,资信部差不多每两年就会把所采集的建筑数据做成一部影片。他们从一些重点建筑入手,先将其三维数据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从中发掘有意思的切入点,形成故事主线,迄今已累计完成《紫禁城·天子的宫殿》等6部作品。

在数字馆试运行期间,共有数千名观众通过预约进行了免费参观。根据收到的1000多份观众调查显示,虚拟现实剧场、数字沙盘和《清明上河图》数字长卷在观众“最喜欢的交互节目”评选中位列前三,还有许多观众反映“没看够”。调查也显示了观众观展习惯的改变,他们对于交互有着较强的预期,而震撼感和沉浸式项目更令人印象深刻。苏怡说,这些反馈和他们一开始的预期基本一致。他们曾经分析过,在数字展厅里的东西,和大家能够从网上获取的东西要有什么样的区别?“现场就肯定是要有一些临场感很强的东西才有吸引力。”苏怡相信,他们下一步为数字馆开发新的节目时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比现在更好。

把传统文化“翻译”成活的

在端门数字馆开馆试运行之际,故宫的官方网站英文版、青少年网也全新上线。未来,故宫的网站将会把英文、青少年、学术研究等子网站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故宫官方网站群,为不同的观众群提供各有特色的优质服务。而同期推出的“故宫展览”手机App,不仅可以帮助观众迅速找到展厅所在位置,也让不能到场的观众通过展厅360度高清全景和展品详细信息,全面了解和欣赏展览。至此,故宫已出品了7款App,不仅全部免费,而且每一款都以制作精美、内涵丰富而获得广泛赞誉,更多次荣获苹果年度优秀App、年度最佳App等殊荣——一个丰富、立体、精彩的“数字故宫”正全面呈现出来。所有这些数字化建设都是由资信部担纲完成。在苏怡看来,“数字故宫”概念是一个大众视角,而在他们自己的工作术语里,更愿意将其称作“故宫的数字文化展示”。

“故宫里有很多特别好的资源,但是普通观众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宝库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故宫里也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他们讲述的方式可能不是太能被普通老百姓理解。”苏怡说,资信部从2001年开始做网站,慢慢积累起一些如何跟观众打交道的经验,大概知道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讲古建筑和文物,会让观众比较容易理解,“这是从内容的角度。另一方面当时出现了一些新技术,我们觉得也挺好玩的,能够把博物馆的一些内容用新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两方面的因素促使我们开始做这些能够面向观众展示的东西。”

nlc202309091215

苏怡认为他们是面向更大范围的观众,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来做故宫知识的普及,这种普及跟科技和最新的网络技术等密切相关。由于资信部里的年轻人很多,“他们自己就是这些东西的用户,所以就会结合得比较好一点。”

资信部经常在故宫的日常工作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就会考虑用数字技术把它们做出来。例如在故宫微信上顿受欢迎的九九消寒图小游戏,就来自于故宫人的老习俗。苏怡说,每年刚到立冬,就会听到一些老员工说,又该数九了,又该九九消寒图70而他们在养心殿做项目时,也曾看到那幅字挂在皇帝的卧室里,后来大家就觉得可以把它做成电子的,让它更普及。

“我们这个部门其实一直都是在做翻译。”苏怡说。这种“翻译”即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译,关乎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在与公众的趣味交互中传达深厚的故宫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从2013年开始,资信部的新媒体团队决定从《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知名度高、有吸引力的一些画作入手,把其中的一些有意思的点做出来,让更多的人看懂这些画,继而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为了让这些画作所承载的内容“活”起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丰富涵义,他们不是单一地求教于绘画专家,而是综合地寻找各种相关的专家。以获得苹果2015年度最佳iPad应用的《韩熙载夜宴图》App为例,其研发所涉及的专家来自书画研究、美术、音乐、舞蹈等领域,最后呈现的上百个知识点包含的信息量之丰富,远非普通的观赏或阅读所能企及。

在数字绘画互动装置《写生珍禽图》的研发过程中,制作团队又找来了中科院的动物专家。《写生珍禽图》是五代宫廷绘画大师黄荃唯一可信的传世作品,以其描绘的禽鸟昆虫造型逼真、技法精妙而令人称道。但珍禽们是如何栩栩如生的?在现实中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写生珍禽图》装置的交互体验模式中,画中的飞禽昆虫都“活”了起来,进入它们所生活的场景里。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来与鸟儿嬉戏、喂食,如果长按住某只鸟,它在现实中的真实样子将显现在画面上,并与原画重叠,由此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在作画时做了什么样的处理,还可以获得与画中每一种飞禽昆虫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在专家完成学术考证之后,就交由交互设计团队进行数字化诠释了。为《写生珍禽图》担任交互设计的是创意团队某集体,《韩熙载夜宴图》等App也是出自他们之手。为了保持原作优美的绘画质感,他们共手绘了—万多幅背景画,总共历时一年多。设计师费俊说,这里面的难点是如何把握这些鸟的动态,因为原画上是二维的鸟,但是这里要把它们大量地三维化,为此他们搜集了许多这些鸟的资料。而为了不让太多的菜单干扰视觉欣赏效果,他们在设计中采用了去UI的界面形式,代之以更简明的手势操作。

说到文化转译的难点,苏怡说有时候就是因为专业和语境不同,让大家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不一样。如何将专家的深入描述浅出为老百姓一眼就能看懂的东西,如何提取那些最有意思的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吸引观众注意力,这都是最大的挑战。

把博物馆带回家

在社交媒体上,擅长使用网络语言的故宫官微让公众感觉故宫不再“高冷”和遥远。由于所发布的故宫文化内容与大众的现代日常生活关联性强,很容易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回应。首本故宫填色书《点染紫禁城·器物流光》的出版就是故宫官微与大众良好互动的一个结果。在去年填色书风行的时候,资信部的年轻人也在追逐这种潮流,买来了彩铅涂色。有同事想到自己曾做过的矢量图也是白描的,就提议把它们拿出来给网友们填色。于是他们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些故宫建筑的彩画图样,并发起了一个填色比赛,结果特别受到网友的欢迎,纷纷要求出书,由此促成了故宫出版社将其出版。和其他在网络热销的故宫文创产品一样,这套书也成为人们想带回家的-故宫文化。

在使用新技术方面,故宫博物院A走在国内文博界的前列,其研发和反应速度也相当快速。当VR新近才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时,以养心殿为主题的VR影片已经在官网上线,用户通过任何一个VR眼镜和一台智能手机,即可进入360度的养心殿虚拟空间细细游览。而造价低廉的纸板VR眼镜也已研发出来,计划在未来推出。参与设计眼镜的费俊说,这种眼镜的好处在于让每个人都能体验,而且体验成本巨低。在他看来,博物馆应该是VR的一个巨大应用场景,这样就相当于是把博物馆带回家了。

新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启发,很容易吸引公众深入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在参观端门数字馆的观众中,以18~30岁年龄段的人数为最多,占到45%,其次是30~40岁的,占25%;在学历构成上,近80%的观众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以上的为27.5%。同时,有近六成观众的信息来源是来自故宫官微,其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通过各种数字技术和交互方式,故宫文化正点点滴滴地渗入更多大众的日常生活,引导着他们从“游客”转变为“观众”,把故宫视作一个博物馆,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

篇5:故宫博物馆作文

故宫算是城中之城,它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家的宫殿。而现在,人们更习惯叫它故宫博物院。

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它的城墙有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南面的午门、北面的神武门、东面的东华门和西面的西华门。故宫呈长方形,占地约72万平方米,房屋约有8000多间,更令人惊讶的是整座故宫竟雕刻约有14986条神态各异的龙。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大家都称它为“五凤楼”。它有三个门:正门、左侧门、右侧门。在明清时期,正门只有皇帝能走,皇后大婚时也可以走一次。而旁边的左侧门和右侧门只有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才可以出入。

除了城门,故宫还有很多金碧辉煌的宫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太和殿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它正面有12根红色大圆柱,殿内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雕龙屏,衬托得大殿更加威严了。你能想象这诺大的宫殿却没有一根钉子吗?原来是工匠们用榫卯和斗拱两种结构,相互辅助,来让宫殿保持平衡和稳定,我真敬佩古代工匠们的智慧。

看了气势宏伟的宫殿,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关于故宫九龙壁的小故事吧!

相传在故宫皇极门的南侧,皇帝下令让工匠们烧造九龙壁的琉璃瓦时,一个小工匠不小心把一片琉璃瓦摔坏了。为了不受到皇帝的惩罚,工头马德春把楠木雕刻成瓦,并涂上油漆以假乱真,代替琉璃瓦。这样,九龙壁才按时完工。最后连皇帝也没有发现,可见古代工匠的技艺高超。有空的话,我真想去看看那块以假乱真的琉璃瓦。

篇6:《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在门的两侧。

③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篇7:辽宁沈阳故宫博物馆

沈阳故宫是清代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造使用的宫殿,始建于1625年,其占地面积为6.7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坐落在沈阳古城中心的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300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

资料

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西部建筑以文溯阁为中心,配以仰熙斋、嘉荫堂等,是贮藏《四库全书》和皇帝读书的地方。《四库全书》为乾隆时撰修,历时10载;共誊写7部,以文溯阁所藏的最为完整。解放后将故宫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人们来这里还可以在清代历史文物展览馆和工艺品展览馆中欣赏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造的琳琅满目的文物。沈阳都城的建者是努尔哈赤。他在关外先后建了三个都城,最后才确定沈阳,理由是地形取胜,又便于攻打明朝。

篇8:故宫博物馆的设计

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除了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宫殿外,还有文物藏品150多万件,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确保故宫古建筑和文物的安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本文从安防的角度出发,探讨根据故宫的特殊环境,如何设置探测器的技术问题,希望通过作者多年从事安防行业切身体会,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

2 周界防范

2.1 周界防范的特点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内外游客参观的著名旅游景点,其周界防范措施必须与古建筑群相协调。故宫周围有52m宽的护城河和10m高的城墙,是很好的天然屏障。如果结合围墙布设主动红外探测器的确较为完备,但不尽人意。因为许多干扰因素的存在,各种动物的窜扰,以及主动红外探测器本身的不稳定性会引发很多误报。因此在故宫的周界防范变得复杂化了,要寻求更有利的措施,排除这些干扰,把误报减少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才会获得比较好的防范效果。

我们可以根据城墙的特点以及人与动物外形的区别来找到相应的办法。

2.2 变换布防部位

动物的窜扰大多数是在围墙的顶部,如乌鸦的活动、动物沿围墙走动等。因为动物不会沿着墙面行走,飞禽不可能俯冲对准墙面,所以在围墙顶部偏下的墙面处布防探测器(主动红外、激光和泄漏电缆)较为合理,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干扰。而人翻越围墙,是由顶部滑落下来,必须经过这些部位。另外人与窜扰的动物相比,体积要大很多,所以红外束或激光束可采用多束,阻断单束可认定为不报警,阻断两束才触发报警。泄漏电缆可控制报警阀值来排除动物干扰。当然这些措施需要进一步试验最后才能确定

2.3 人形识别

简单的视频报警不能排除动物引发的误报,如果视频报警能引入物形识别,就能解决很多误报问题,因为“人”和各种“动物”是有极大的外形区别的。当今图像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人脸识别的程度,即每个人的脸都可以进行确认,已成为一种新的成熟的门禁技术。

3 古建筑门窗的防范

现代建筑的门窗防范,大部分是采用防盗门和铁栏杆防护窗,虽然是一种较好的实体防护措施,可是古建筑的门窗却不能套用这种做法。

很多门窗防范方案中采用门锁加门磁开关相结合的做法,是不会有很好的防范效果的。门锁在明处,不防砸,也容易撬开。

故宫古建筑的门多是木质门,又高又大,缝隙大,采用门磁开关容易产生误报。门磁开关作为技术手段也存在缺陷,一是它的报警要等到门敞开才能实现,是一种迟到的报警。二是它的报警功能,可用附加强磁体破解。当一块强磁体贴到干簧管附近,簧片会被吸得死死的,无法在门打开的时候进行报警。当外加强磁体的极性与门磁一致时,簧片吸得牢牢的;当外加强磁体的极性与门磁相反时,簧片有松开又立即吸合的动作,系统的报警功能无法反应过来,所以智能作案可以使门磁开关报警功能丧失殆尽。

故宫古建筑的窗户多是木格状,古时候是用纸糊,后来很多窗户也有用玻璃的。这些窗户以及玻璃也有悠久的历史,已成了文物,所以窗户的防范更是薄弱环节,用铁栏杆来保护是无奈之举,只能在非开放的院落才允许使用。虽然面临许多问题,但采用因地制宜的办法还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

3.1 采用电控锁实现倒插门

电控锁是门禁技术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放置在门的内侧,从门外是触摸不到的,不法分子纵有高超的开锁技能,但摸不到它,也只能望门叹息。

打不开门,只能采用破门而入。古建筑的木门没有铁门结实,但要砸开或撬开也是费力费时的,可以大大延长入侵时间。同时砸门撬门产生的声音会很大,可为触发声控报警和振动报警创造更好的条件。也可以适当设置报警阀值,在砸门或撬门的开始就触发报警,实际上又是一种预警作用。所以在古建筑木门上采用电控锁实现倒插门是一项提升系统防范功能的有效措施。并且和安防系统的其它功能沟通起来又是很容易实现的,从而简化了门禁技术,而又使门禁技术的主要功能得到了实现。众所周知,门禁功能主要是采用读卡器来实现电控锁的动作,并配备一套计算机系统来记录有关数据:谁开的门、开门和关门时间等。简化门禁系统也是可能的,采用由中控室来控制电控锁。利用安防系统的报警和视频功能就可以进行记录,因为报警时间就是开门时间,报警后又联动视频复核,录像保存便可以提供资料查询。并且对于展厅和库房来说开启和关闭的次数不会很多,对控制室的值班人员不会很麻烦。综合来看,对于展厅和库房来说,只设置一把电控锁就可以实现门禁控制,使所有的门的防范能力得到提升。

3.2 钢绞线为插头连接电缆,实现断线报警

所谓钢绞线就是多根细钢丝围绕一根导线进行缠绕而成的钢缆。使导线得到细钢丝的保护,机械强度很高且非常严密,可用它来做插头插座的连接电缆。要想剥开外层钢丝是非常困难的,可用它来做插头插座的连接电缆。在关门时从预留缝隙中伸手进去把插头插入插座后,再把门关严,这样做的目的是代替门磁开关。因为门敞开一点缝隙人进不去;要打开门必须预先拔开插头才行,从而实现断线报警。这种报警方式要比门磁开关优越得多。

3.3 采用钢化玻璃加强实体防护

在古建筑的玻璃窗外加装一层钢化玻璃,对原来的普通玻璃是一种最为合适的保护措施,既保护了原状,又增加了实体防护。因为钢化玻璃在钢化处理的过程中在其内部形成了应力。它的方向与外冲击力的方向相反,所以有抵消作用。另外在钢化玻璃表面还形成了薄膜,增强了机械强度,比普通玻璃提升了抗砸能力。当钢化玻璃受外力冲击而破裂时,在内应力的作用下,会形成颗粒状碎渣。我们可以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钢化玻璃的边缘形成导电膜,钢化玻璃破碎后导电膜也会随之断裂,从而实现断线报警。既把物防和技防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了,又不会增加整个报警系统的误报,因为断线报警几乎没有误报。

3.4 钢绞线防护网增强文物库房的防范

所谓钢绞线防护网,就是用钢绞线编制的网。钢绞线防护网的编制是用胎具将钢绞线规范成波纹线,犹如正弦波。先将第一道波纹线固定好,然后第二道和第一道、第三道又和第二道环环相套,以此类推便可以编制成网,它就像一张平整的渔网。钢绞线防护网可以在工厂化进行生产,然后运到现场进行安装。即在原来铁栏杆外面再附加一道钢绞线防护网,既能增强实体防护能力又有断线报警功能,体现物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同时又不增加误报,整个过程简洁方便。这种防护网有装饰图案,比铁栏杆美观,还能达到实体防护的效果。

3.5 强调门窗防范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入室行窃的通道是门窗,把门窗的防范措施搞好了,安全才会有保障。

以上提出的对门窗的防范手段充分体现了物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运用了断线报警原理,既增强了技防手段又不增加系统的误报,效果非常好。

4 报警系统误报原因的剖析

故宫古建筑一般都是有主殿,左右两个是配殿,主殿的前面是门楼,形成了方形的围城。例如故宫的乾清宫院落,就由乾清宫、乾清门、东西庑构成了围城。通过屋面的反射,气流形成回旋,旋转的气流易把屋面上的枯枝落叶卷走。同时,殿堂外面是一个旋转的气流,殿堂里面的气流跟着旋转起来,所以旋转的气流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引起建筑构件的振动。双鉴探测器在别的场所误报极少,然而在古建筑殿堂中误报就相对较多。

古建筑的走廊和回廊也是旋转气流的很好通道,因此在走廊上探测器产生误报的原因,自然也就找到了。可以想象得到,如果要在古建筑殿堂的四周布防探测器,必须考虑误报的承受能力,采用各种方式的断线报警器来加强古建筑门窗的防范也许更合适。既可以达到拒敌于外的效果,又可以和古建筑原状协调一致。

5 展柜文物的防范

在故宫部分古建筑已改成专馆,如武英殿改造成字画专馆,文华殿改造成陶瓷专馆,成为游人参观的场所。多年前故宫曾发生一起古印失盗案,因照明灯维修后有一块展柜挡板少拧了几颗固定螺钉,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撬开挡板,把五枚古印盗走。因此,也应高度重视展柜文物防范。

5.1 视频报警在展柜防范中的应用

目前大型展柜已在故宫使用(如武英殿、文华殿),在这种大型展柜中应用视频报警手段比较有条件,可以把摄像机直接安装进去。利用视频报警的定格功能,把报警区域划定到展柜玻璃以内,就可以消除展柜外参观者引发的报警。只有手伸进展柜或砸碎展柜的玻璃时,才触发报警。

5.2 钢化玻璃双层结构展柜的优越性

钢化玻璃双层结构展柜有着其明显的优势,因其具备了预警功能。双层结构是外层钢化玻璃和内层玻璃(可以是钢化玻璃、夹层或者是普通玻璃),两层之间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相对密封的,因为夹层空间的密封性可以把展柜外的声音屏蔽掉。当有人砸展柜时,直接作用于玻璃,所以会产生很大的声压,会超过报警阀值而触发报警。很明显,用罐头瓶砸展柜是要引发预警的。当然如有歹徒企图砸展柜盗窃文物,会施加很强的暴力使钢化玻璃破碎,钢化玻璃又能实现断线报警,可以说预警加报警是双保险。采用双层结构,当外层钢化玻璃崩溃性破碎后,内层玻璃仍然可以保护文物,钢化玻璃双层结构的展柜显示出非常好的优越性。

5.3 采用局部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大型展柜采用防弹玻璃制作会使成本高昂,而且大玻璃需要有框架连接和支撑,所以紧密性不可能处处到位,虽然防弹玻璃能抗砸,但防撬功能差,可从框架结合处撬开。而如果制作容积较小的防弹玻璃罩,用来罩住一些精品文物,则是完全有实用价值的措施。它可热压成型或粘结成型,其机械强度高、抗撬能力大、省材并可降低成本。可见采取局部特殊保护措施是现实而有意义的。

6 原状陈列的防范

古建筑中的原状陈列,是为了展现历史名人留下的生活和创业以及理政的痕迹,供后人观赏和学者研究。防范条件比展柜陈列还要薄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原状陈列文物的安全。

(1)用钢绞线串连文物,既有断线报警,又可防止文物被盗走。

(2)珍贵文物可以采用防砸罩罩住。

(3)划定参观路线,在参观线以外观看,并和视频报警配合,把报警区域定格在参观线以内。到闭馆后视频报警转为视频复核,与报警设备联动。

(4)壁挂文物也可采用视频报警手段,把报警区域定格在文物某一部位,当文物被挪动时会立即引发视频报警。

(5)封闭式原状陈列,可把门窗关闭,室内的探测器处于设防状态。用摄像机将室内原状陈列影像显示在室外的屏幕上。观众既可以看到原状陈列的建筑外貌,也能看到室内的陈设文物,同时又使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6)语音提示报警,如奉先殿开放式展台安装了语音提示报警系统。

7 控制室的接地和防雷问题

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均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措施加以保护。建筑内的安防报警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的信号线均存在雷电感应,特别是控制室内各种设备的机壳和控制台以及设备架都是金属制品,是金属集中的地方,也是雷电泄放的对象。防雷击和防雷电感应是特别突出的安全隐患,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护。

7.1 所有信号线应当穿金属管

在很多安防设计方案中只考虑了防火,采用线路穿阻燃PVC管。而从防雷角度看应穿金属管,因为金属管外皮可以进行可靠接地,对雷电感应能有良好的消除作用,同时也解决了防火问题。

7.2 对电源线输入端要加装避雷器

控制室的电源来自电网,通过输电线把电网的电能传到控制室。输电线又是横跨天空,大部分时间里都存在雷电感应。必须采用避雷器来拦截感应电压,否则会将感应电压引入安防、消防系统以及其它相关系统,造成设备和人身危害。

7.3 采用综合接地系统

采用25mm2金属编织线连接所有机器外壳和设备机柜以及控制台,将它们连成等电位体。

7.4 中控室的改造中提出采用专用接地体与建筑防雷接地分开的方案

传统方案中把控制室的综合接地和建筑防雷接地合用一个,并要求接地电阻≤1Ω(规范上也是这样规定的)。

这次改造工程中我们认为控制室的综合接地不要与建筑防雷接地合用。比如接地极的接地电阻为0.5Ω,两者合用接地极虽然符合规范要求,但是一旦接闪,放电流达到2k A时,就会造成控制室的控制台和设备机壳上带有1k V的高压,对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8 有线与无线对讲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有线对讲和无线对讲是常用的联络手段,无线对讲比较方便机动灵活,在一些安防设计方案中,有人提出要用无线对讲代替有线对讲,其理由是可以不用敷设线路。但在紧急情况下,无线对讲会遇到信号干扰和通信堵塞,联络无法进行。下面的实例便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故宫曾发生过一起“疑影”事件,巡逻的武警战士发现墙头上有个人头一闪后又不见了。为了弄清真相,动用了众多保安人员进行搜查。各路搜查人员都向指挥中心报告,结果无线通信受到干扰,谁也听不到谁在讲什么。采用了大功率的车台把所有的手台信号都压下去,才使通话秩序恢复正常。可见有线对讲在安防报警系统中是不可少的。

9 采用视频覆盖提高视频复核能力

视频复核手段是针对探测器存在误报,确定报警真伪而采取的一种辅助措施。报警和视频之间有一个联动关系,联动就有时间长短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工程验收时,常用数数的办法来确定联动时间的长短。现场验收时,把系统设置在联动状态,录音录像同时进行。当试验人员推开X库房门或展厅门时,便开始数数。门开即触发报警,然后联动视频。试验完后回放录音和录像,可以听到数数的声音。当再现“4”的声音时就在监视器上出现了人的图像,便说明视频复核的联动时间为4s。因为人的数数一般习惯为1s一个数。有的系统要再现“7”的声音时才出现图像,说明联动时间为7s,有的系统联动时间甚至比7s更长。也就是说入侵7s钟后看不到人的身影,从而留下安全隐患。

故宫的古建筑格局较为复杂,躲藏的条件更多,传统的视频复核系统需要进行改善。视频复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报警探测器触发前端的收集器,然后将报警编码信号输送到报警主机上,根据编码的对应关系,再通过视频切换机的串口进行通信后,才能切换出报警部位的视频图像。与此同时报警主机还要向前端相关的收集器发一个指令,打开报警部位的辅助照明,所以这个联动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办法是:将一个防区的全部视频信号接入同一台显示器。每个防区的视频路数不一样,可以选用不同路数的硬盘录像机匹配。当X防区的一个探测器报警了就把整个防区的辅助照明灯全部打开。这种控制方法简单,可以直接在前端收集器上完成,开灯时间一般在1~2s实现,整个防区的视频图像就把防区覆盖住了。

这种复核方式使值班人员一目了然。没有探测器报警的时,监视器处于平静的微亮,当X防区有报警时,对应的硬盘录像机的监视器就会有清晰的图像,值班人员可以一眼看到。即可避免报警与视频复合联动时间过长,又可消除视频盲区。

10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通过实践,探索、研究逐渐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体会,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同行、专家给予指正,以便共同努力,为保护好故宫的古建筑和优秀文化遗产,贡献我们的力量。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故宫博物院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特点,其防范手段采取的措施有别于一般工程。本文作者总结了故宫博物院最新安防设计特点及新技术的应用,供同仁借鉴。

篇9: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以及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坤宁宫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3.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 泰山 ;“孔”指 孔子 。

4.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望子成龙) 、(龙马精神 )

凤:(百鸟朝凤) 、(凤凰来仪 )

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体会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表达效果:改后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原句强烈(陈述句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双重否定句强烈)。

6.仿写句子(注意句式)。

例: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构成了这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群。

点点闪星,隐隐月光,暗暗天色,构成了这样皎洁美丽的夜晚。

7.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充句子。

围绕 环绕 缭绕

⑴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 围绕 )着。

⑵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缭绕 )。

⑶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 环绕 )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8.结合本文,有序地排列下列句子。( B、D、A、C、E)

A、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B、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C、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D、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上一篇:商业银行薪酬结构分析下一篇: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