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试题

2024-06-14

北京林业大学试题(精选8篇)

篇1:北京林业大学试题

北京大学考博英语试题评论

第一部分还是听力,分为三节。唯一不同的是第三节,不是整篇文章中留出空格听写单词,而是在所念文章中选出十几个句子,留出空格让考生填。今年的听力效果不是很好,朗读人读的似乎有些含糊而且语速非常快,加之北大听力是直接用喇叭播放,所以部分考生反应不爽。而且,难点还在于每段对话后只留出几秒,让答出2到3个问题,这是十分考验考生的能力的。

第二部分是语法词汇。今年似乎比历年看起来都要简单,因为基本上没有纯的选词题,没有生僻词,都是侧重考语法结构的。所以考前记忆大量偏词没什么必要。本人就记忆了一部分较难词汇,但没有派什么用场。还是要把一些常用的词弄准、弄熟、把语法抠准。这部分的题目为20分,如果做到以上说的,是一个大大的拿分点。

第三部分是阅读。还是首先是三篇短文。总体看来,今年的短文阅读题没有大量的生词,基本上意思都能够读懂,细心一点应该没有问题。接着就是英语解释,也就是英翻英了,划出的五个句子生词较少,意思基本能懂,关键是如何用其他的句式和词汇来表达了。本人这部分做得不是很爽,因为平时也没有多下工夫练习。

第四部分是完型填空,说的是微软公司的事情,要耐心的看上下文,才能发现应该填写的词是什么。这个题型是北大的特色,没有选项,自己琢磨。

第五部分是改错,说的是大学筹募的事情。有几处错误比较明显,但有几处较难,本人就有好几处是蒙着写的.。

最后是作文,250字到300字,说的是对中药目前的尴尬局面的评论。对于大家而言,对这个话题都有能说的,先打个腹稿,再利用一些套路模版,基本就可以应付了。

本人一向重答题速度而不重答题质量。提前将近一个小时答完卷子,检查了一遍,改了几处,大部分是不知道对错不敢轻易改的。关于改错题那几处难的的地方,本人到最后一分种还在挣扎着想,最终还是无果。另外,北大考试不给草稿纸,自己是在桌子上写的作文提纲。

总体上说,北大英语试题逐步步向规范化,标准化,不再以难词、生僻词卡人(到的试题可以叫人发狂,四个选项单词一个不认识),而重在考察考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希望明年考的同志们,多加基础联系,把基本的词汇(六级即可)砸实,再听些高级的听力练习,重点要抓住语法、阅读短文和作文的得分,其余的不会的话就及时放弃,不要过多纠缠。

篇2:北京林业大学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中哲专业

(共四题,每题25分)

一、孟子人性论及其论证

二、张载的气一元论

三、罗钦顺的心性论

四、方以智哲学中的辨证思想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西哲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词5分,共20分):

1、灵魂助产术;

3、(斯宾诺莎讲的)实体;

2、唯名论;

4、休谟讲的两种知识。

二、阐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举例说明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学说如何体现出“对立”与“和谐”的原则。

2、芝诺反对运动的论证是否合理?为什么?

3、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德性?分析他的德性观与他的自然观的关系。

4、介绍并讨论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5、黑格尔如何批判地吸收康德的思想?

考试科目:现代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中哲(胡军)

研究方向:现代中国哲学

(共五题,每题20分)

一、评述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

二、谈谈你对梁漱溟前期文化理论的看法

三、金岳霖共相理论的意义及评价

四、贺麟知行观的内容及意义

篇3:提高大学课程考试试题质量的思考

一、大学课程考试试卷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H学院2008~2010学年四个学期期末文科类专业课程考试试卷(共56门课程的试卷)的定性分析,认为,大学课程考试试卷存在如下问题(限于篇幅,具体统计略)。

第一,从试题题型与认知层次的维度来看,问题主要有:一是试卷题型比较单一,缺乏创新题型的设计;二是试卷中对知识记忆的考核所占分值过大,缺乏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核,即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核。例如,有的试卷对知识考核的分值最高达85分。

第二,从试题内容的覆盖程度来看,试卷的试题内容的覆盖程度高低不一。若试题内容的覆盖程度较低,则试卷中的试题集中在某些章节上,这样就导致试题取样缺乏代表性。

第三,从试卷内容的效度即考试内容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的代表性来看,在试卷的内容效度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代表性偏差(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内容无关)和代表性不足(考试内容只抽取了部分内容标准)两方面。试卷内容效度低,则说明该门课程考试的目的没有达到,也就失去了考试的意义。

二、提高大学课程考试试卷质量的措施

(一)明确大学课程考试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在编制一份具有较高质量的试卷前,首先要明确考试的意义。考试的意义主要是指考试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影响。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为明显的作用即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的效果往往通过考试来了解、评定。同时,考试也是评估、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会对学习产生反作用力或“回流效果”(backwash-effects)。[1]第一,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很多时候,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第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M.Struthers对英国一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进行了研究后提出:考试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行为来对付不同的考试任务。[2]其中较具影响力的研究是Noel Entwistle对于考试与深浅式学习之间关系的研究。[3]他提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两种:“浅式学习”(surface-approach to learning)和“深式学习”(deep-approach to learning)。“浅式学习”的特征是:学习者的目的只是再现部分学习内容,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记忆。“深式学习”则具有不同的特征:学习者的目的是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他们会批判性地研读学习内容,把所学到的思想观点与自己以前的知识与经验相结合,融会贯通;他们能够把论据与结论联系起来,思考论证的逻辑性。Entwistle指出考试与深浅式学习有关。有的考试内容与形式会促进学生进行“深式学习”,而有的则会让学生只进行或注重“浅式学习”。由此可见,考试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很大。

然而,考试对学习的作用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目前,英国教育界的考试评定理论专家们纷纷提出:考试不应仅仅是为了测量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考试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4]从我国目前有关考试的研究中也得出,大学考试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深式学习”。

(二)试题题型与考试内容要具有切合性,并体现不同的知识类型

大学考试是按照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和开发,侧重于学生对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技能水平以及基于学科知识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察。而考试内容不仅需要代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期望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必须代表课程标准运用这些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

因此,教师在编制试卷时,一要考虑考试题型与考试内容之间要存在一种切合性。也就是说,一些考核内容通常只能借助于特定的题型来检验,反过来,不同的考试题型实际上就是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填空题要求学生回忆事实性知识,选择题要求学生再认,有时可能需要学生在选项中进行甄别,论述则需要展现思考过程。这意味着不同的题型检测不同学习目标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5]因此,试题题型与考试内容具有切合性也是提高试卷质量的要求之一。

二要考虑如何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布鲁姆(R.S.Bloom)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主要分类”的层次对所考核内容在各层次上有所体现。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主要分类”在2001年被再次修订,这些认知技能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表2-1)。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水平分类系统,为教师编制试题提供了框架。

考试应当提供符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认知类型的任务, 并采用符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认知类型的任务呈现方式。课程标准的知识或技能目标要求包括了从事实性知识的回忆到真实问题的解决等多种认知技能。鉴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着力点应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 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因此, 在编制试卷时, 必须围绕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 认真制定命题计划, 严格试题取样质量和程序, 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以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进行评价。我们在进行试题分析的时候, 是把“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四个层次整合成“综合应用”。那么,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领域主要分类, 记忆、理解、综合应用各层次比例都应在试卷中适当反映出来, 客观、真实地检测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要考虑到考核内容不仅需要代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期望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必须代表课程标准运用这些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课程标准的不同内容标准对学生在认知要求上是不同的,就相关内容标准设计的考核内容也必须反映这些内容标准所要求的认知水平和复杂程度。

(三)制定命题计划细目表,努力提高试卷的内容效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评价一份试卷主要的指标就是“四度”,即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但本文只分析试卷的内容效度。那么,如何提高试卷的内容效度呢?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编制试卷前进行试卷设计。为了使考试内容的取样对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有较好的代表性,既能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又能反映各部分内容和各认知层次的相对比重,还能确定各部分内容和各认知层次考试题目的数量比率,应对考试进行设计,以保证考试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同时还能保证考试难度的合理性。为此,最好就是按双向细目表编写命题计划。“命题计划细目表”应该按照教学内容(章节或部分)纵向排列,并按各部分的教学时数和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之后再按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目标分类、试题类型和难度等几个方向进行分解,构成细目表的“横向”。其中,教育目标分类按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分类方法,在操作中也可以把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合并为综合应用。按照这样的细目表编制试题,是对保证考试质量的基本要求。具体可参见表2-2。

(四)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其精要

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它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直接尺度。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且这样的描述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考核目标。因此,在编制试卷前,教师都应当有清晰的、明确的考核目标,并以其作为编制试题的重要依据。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其精要,并且,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明确的告知学生所学课程或具体内容的教学目标。

注释

1[1]丁兰, 吕浩雪.改革高等学校考试形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1999, (1) :52.

2[2]M.Struthers.The Impact of Assessment on Studying[M].SCRE (Scottish Counci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Newsletter, 1995:4-5.

3[3]M.J.Atkins, J.Beattie, W.B.Dockrell.1993Assessment Issuesin Higher Education[R].Sheffi eld, DFEE.

4[4]BROADFOOTP.Exploring the ForgottenContinent:A Traveller's Tale, the1993SERA lecture[J].Scottish Educational Review, 1993, 26 (2) :88-96.

5[5]王少非.校内考试质量标准:一个框架构想[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10) :44.

篇4:《三峡》阅读题北京市试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________ (2)属引凄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________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篇5:清华大学大学物理试题题库

一、选择题

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3t-5t3 + 6 (SI),则该质点作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2.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为常量,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3.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x,y?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drdrdr

(A) dt (B) dt (C) dt (D) ?dx??dy???????dt??dt?

4.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秒转一圈。在2T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2pR/T , 2pR/T (B) 0 , 2?R/T (C) 0 , 0 (D) 2?R/T , 0. ?a5.

5.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A) 单摆的运动 (B) 匀速率圆周运动

(C) 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 (D) 抛体运动 (E) 圆锥摆运动

6.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 若物体的加速度a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示切向加速度,

7.一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大小为 200 km/h, 风速为56 km/h,方向从西向东。地面雷达站测得飞机速度大小为 192 km/h,方向是

(A) 南偏西16.3° (B) 北偏东16.3° (C) 向正南或向正北

(D) 西偏北16.3° (E) 东偏南16.3°

8.下列说法哪一条正确?

(A) 加速度恒定不变时,物体运动方向也不变

(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不管加速度如何,平均速率表达式总可以写成(v1、v2 分别为初、末速率)??v1?v2?/2

(D) 运动物体速率不变时,速度可以变化

9.某人骑自行车以速率v向西行驶,今有风以相同速率从北偏东30°方向吹来,试问人感到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A) 北偏东30°(B) 南偏东30°

(C) 北偏西30°(D) 西偏南30°

10.A 的下滑过程中,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它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B) 它的速率均匀增加

(C) 它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D) 它的合外力大小不变

(E) 轨道支持力的大小不断增加

11.质量为20 g的子弹沿X轴正向以 500 m/s的速率射入一木块后,与木块一起仍沿X轴正向以50 m/s的速率前进,在此过程中木块所受冲量的大小为

(A) 9 N·s (B) -9 N·s (C)10 N·s(D) -10 N·s

12.在水平冰面上以一定速度向东行驶的炮车,向东南(斜向上)方向发射一炮弹,对于炮车和炮弹这一系统,在此过程中(忽略冰面摩擦力及空气阻力)

(A) 总动量守恒

(B) 总动量在炮身前进的方向上的分量守恒,其它方向动量不守恒 lg .

(C) 总动量在水平面上任意方向的分量守恒,竖直方向分量不守恒

(D) 总动量在任何方向的分量均不守恒

13.A、B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B=2mA,两者用一轻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若用外力将两木块压近使弹簧被压缩,然后将外力撤去,则此后两木块运动动能之比EKA/EKB为

(A) 2 (B)2/2 (C)1 (D) 2

14.一炮弹由于特殊原因在水平飞行过程中,突然炸裂成两块,其中一块作自由下落,则另一块着地点(飞行过程中阻力不计)

(A) 比原来更远 (B) 比原来更近

(C) 仍和原来一样远(D) 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15.如图所示,砂子从h=0.8 m 高处下落到以3 m/s的速率水平向右运动的传送带上.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传送带给予刚落到传送带上的砂子的作用力的方向为

(A) 与水平夹角53°向下

(B) 与水平夹角53°向上

(C) 与水平夹角37°向上

(D) 与水平夹角37°向下23.

16。一斜面固定 在卡车上,一物块置于该斜面上。在卡车沿水平方向加速起动的过程中,物块 在斜面上无相对滑动. 此时斜面上摩擦力对物块的冲量的方向

(A) 是水平向前的 (B) 只可能沿斜面向上

(C) 只可能沿斜面向下(D) 沿斜面向上或向下均有可能

17.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卫星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为A和B。用L和EK分别表示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及其动能的瞬时值,则应有

(A) LA>LB,EKA>EkB (B) LA=LB,EKA

(C) LA=LB,EKA>EKB (D) LA

18.一个质点同时在几个力作用下的位移为:?r?4i?5j?6k(SI),其中一个力为????恒力F??3i?5j?9k(SI),则此力在该位移过程中所作的功为?恒力F拉箱子,使它由小车的左端达到右端,一次小车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次小车没有固定。试以水平地面为参照系,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在两种情况下,F做的功相等

(B) 在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对箱子做的功相等

(C) 在两种情况下,箱子获得的动能相等

(D) 在两种情况下,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相等

19.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1) 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2) 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在上述说法中:

(A) (1)、(2)是正确的 (B) (2)、(3)是正确的

(C) 只有(2)是正确的 (D) 只有(3)是正确的

20.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设时刻t1至t2间外力作功为W1 ;时刻t2至t3间外力作功为W2 ;时刻t3至t4间外力作功为W3 ,则

(A) W1>0,W2<0,W3<0

(B) W1>0,W2<0,W3>0

(C) W1=0,W2<0,W3>0

(D) W1=0,W2<0,W3<0 31

21.如图,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在质量为m的木块和外力(未画出)作用下,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其压缩量为x。当撤去外力后弹簧被释放,木块沿光滑斜面弹出,最后落到地面上。

(A) 在此过程中,木块的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守恒12kx?mgh

(B) 木块到达最高点时,高度h满足2.121kx?mgH?mv2

(C) 木块落地时的速度v满足

(D) 木块落地点的水平距离随? 的不同而异,? 愈大,落地点愈远

22.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与倾角为?的斜面上的固定档板A相接,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连。O点为弹簧没有连物体、长度为原长时的端点位置,a点为物体B的平衡位置。现在将物体B由a点沿斜面向上移动到b点(如图所示)。设a点与O点,a点与b点之间距离分别为x1和x2,则在此过程中,由弹簧、物体B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势能的增加为12kx2?mgx2sin?

(A)21k(x2?x1)2?mg(x2?x1)sin?

(B)2 11k(x2?x1)2?kx12?mgx2sin?

(C)2 1k(x2?x1)2?mg(x2?x1)cos?

(D)2

23.对于一个物体系来说,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A) 合外力为0 (B) 合外力不作功

(C) 外力和非保守内力都不作功 (D) 外力和保守内力都不作功

24.一质点在几个外力同时作用下运动时,下述哪种说法正确?

(A)质点的动量改变时,质点的动能一定改变

(B)质点的动能不变时,质点的动量也一定不变

(C)外力的冲量是零,外力的功一定为零

(D)外力的功为零,外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25.5262:一物体挂在一弹簧下面,平衡位置在O点,现用手向下拉物体,第一次把物体由O点拉到M点,第二次由O点拉到N点,再由N点送回M点。则在这两个过程中

(A) 弹性力作的功相等,重力作的功不相等

(B) 弹性力作的功相等,重力作的功也相等

(C) 弹性力作的功不相等,重力作的功相等

(D) 弹性力作的功不相等,重力作的功也不相等

26.当重物减速下降时,合外力对它做的功

(A)为正值 (B)为负值 (C)为零 (D)先为正值,后为负值

27.一质点在力F= 5m(5 ??2t) (SI)的作用下,t =0质点的质量,t为时间,则当t = 5 s时,质点的速率为

篇6:北京诗歌试题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12分)

【1】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按: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春《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015京卷】(18分)

【1】

醉翁操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

【2】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3】【4】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2016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22分)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____________。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13.下列填入《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14.按要求完成(1)(2)题。(10分)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

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7分)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词,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注释】①胡儿:指谢朗。

②兄女:指谢道韫。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唐·陆畅)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

煜)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宋·黄庭坚)(2007北京卷)

芣苢 ②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问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009京卷)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②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⑥⑦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2004北京卷)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③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2013年北京卷)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②有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2010北京卷)

古 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①②③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景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在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安然的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008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8.(2005北京卷)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012·北京卷)《柳堤》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③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

(2003北京卷)

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①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②“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海淀2016期末)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元气①结纸上,留此真性情。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入隐出以显,卓荦②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①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②卓荦:卓越,突出。

篇7:大学语文试题一

单选(每题2分)

1、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毛、韩四家,东汉以后,其中三家先后亡佚,仍然存在的只有()

毛诗

2、《陌上桑》中诗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来表现罗敷的美属于()侧面描写

3、在我国先秦历史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是:()《左传》

4、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的人是()孟子

5、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豪放飘逸

6、李长吉体是指哪位作家所形成的独特诗风?()李贺

7、被称为唐代词人之冠的作家是()温庭筠

8、辛弃疾《摸鱼儿》中有这样一句话“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此句话的寓意是()表现了作者对日渐衰落的国事的关切与忧虑

9、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是()元稹

10、《前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

11、下列元杂剧作品不属于历史剧题材范围的是()《窦娥冤》

12、戏曲《西厢记》表现的是()崔莺莺和张生冲破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故事

13、中国小说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轨迹清晰

14、下列代表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15、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

16、现代诗歌流派中强调“纯诗”理念,力求将东西方诗歌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并且重视诗的思维诗的情绪诗的内在韵律,而不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外在的格律形式的是()现代派

17、下列不属于现代文学散文集中发表的刊物是()《燕山夜话》 18、1906年,李叔同等人受日本的欧化戏剧影响,在东京成立春柳社,成为中国最早的新式戏剧社团,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的该剧团公演的剧目是()《黑奴吁天录》

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20、王安忆的“三恋”不包括()《倾城之恋》

判断(每题2分)

1、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商代,终于出现了题材成熟、内容丰富、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错误

2、《古诗十九首》经萧统定名,其中绝大多数诗歌是他的诗作。错误

3、《左传》主要记载了当时游说权谋之士的斗争、谋划和说辞。错误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正确

5、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得“诗圣”之名。正确

6、初唐时期的“上官体”的主要特征是继承了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传统。错误

7、词作为一种文体,是指依唐代流行的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正确

8、秦观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错误

9、唐宋两代的古文运动继承了秦汉散文和六朝骈文这两份遗产,集以往散文之大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正确

10、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记叙和议论都紧紧围绕着赞颂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而展开。正确

11、孔尚任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为宗旨,创作出了著名戏曲《桃花扇》。正确

12、《窦娥冤》是关汉卿爱情风月剧的代表作。错误

1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多以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为记叙内容。正确

14、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正确

15、新月派在中国现代诗坛颇有建树,徐志摩所提出的“三美理论”更是为人称道。错误

16、七月派是在胡风影响下,以理论家艾青为中心的作家诗人群,他们的创作趋向现实主义,追求诗歌的政治性和战斗性。错误

17、《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散文集,这一集子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蒙田的影响。正确

18、巴金的散文笔调质朴而抒情色彩突出,是一个富于诗人气质的散文家,《随想录》《画梦录》均是他的代表作品。错误

19、《农村三部曲》是剧作家洪深的代表作,其中的《五奎桥》影响最大。正确 20、《创业史》是柳青的作品,其主人公是林道静。错误

论述

第1题(10分)

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50字。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答:《诗经》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它热切关注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各种矛盾和各阶层人们的思想感情,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次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其三是优美的语言和形式。《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同时杂用二至八言句子,句型参差错落,活泼自然;《诗经》多采用重章复沓手法,一唱三叹,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叠字、双声叠韵的运用极富创造性。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诗经》形成了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第2题(10分)

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60字。

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篇8:北京林业大学试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试题,改革

始于1987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CET) 至2014年已走过34个年头,历经多次改革和创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和课堂评估机制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服务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高校提供英语测试标准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机制。从最初的每年一千多万考生发展为当今世界上参考人数最多的单项考试,CET不仅成为高校重要的“度量衡”,更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然而,多年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也出现了诸如与现有的评估机制冲突、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方式过于传统、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急需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而自2012年以来CET的新一轮改革,特别是其中的翻译试题改革方案则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为大学英语课堂授课和英语运用能力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与时代同行

大学英语四、六级( CET) 在过去的30多年里遵循“恢复—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依据教育部指定的教学大纲,不断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1985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听和译能力,具有初步的口语和写作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且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将大学英语课程以六个级别来划分,每级配以严格的评估标准,对学生加以测试。这个时期的CET强调强化考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增强其阅读能力,对听说技能要求不高,适应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1999年以来,CET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探索之路,出现了一些弊端和不足。片面地对于语法和词汇的强化导致了考生听说水平的停滞,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 各个高校将CET证书与学位证挂钩使得学生沦为了考试机器,不少考生高分低能,缺乏英语运用能力; 考生所学英语在毕业后无用武之地,更没有成为求职的利器。因此1999年的新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同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听说、写作和翻译水平。1999—2002新一轮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试卷中加大了听力考查力度,增加复合式听写题型,采用平均级点分成绩,加大作文难度,并规定CET4和CET6考试成绩在525分以上的为优秀,可以申请参加CET口语考试。此次改革虽然意识到了不足,加大了其他英语技能的测试,但仍未摆脱桎梏,语法和词汇依旧是考试的核心。

自2003年起,全国各高校纷纷依据教育部“教学质量和教学工程改革”的要求,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此次改革重新修订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增加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CET考试内容。2006年试行并于2007年实行的新一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考生具备综合英语能力,对听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力求使考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口头和书写能力。

以2005年6月CET测试为起点,试题总分改为710分,不再设及格线; 各部分成绩以报告单出现,取代了考试合格证书; 考生总体成绩在290 ~ 710分之间分布; 试题内容囊括听力、阅读、写作与综合( 包括完形填空、简短回答、改错、翻译) 。从题型上看,听力测试比例由20% 提升至35% ,包括短对话、长对话、短文和复合式听写四部分; 阅读比例由40% 降为35% ( 快速阅读占10% ,深入阅读占25% ) ; 综合测试占15% ; 写作为15% 。CET测试的重点调整为培养考生的综合英语能力,避免了CET成绩在高校学生评估和用人单位录用中权重过大的弊端,减少了考试的功利性,着重培养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尽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但在知识大爆炸,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教学评估机制和教学理念日新月异,出现了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CET不再是“一座孤岛”,而是架设起的英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在2013年,CET再次进行了深入的改革。试卷中取消了快速阅读题目,改为更加能突出考生阅读能力的段落对比,同时保留了词汇阅读题; 听力部分复合式听写将部分听写句子改为听写词组; 写作题型增加了漫画式、评论分析式作文,以及英语应用文写作考查; 综合部分统一为120 ~ 150字的一段汉译英翻译考查。试卷的知识点更为细化,内容广泛,涉及科技、文化、民俗和经济各个方面,考查手段多样化,难度有所加大,从而提升了CET证书的含金量。

二、“中国化”进程

在最新的四、六级考试改革中,综合部分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新版四、六级测试去除了5个句子的翻译,以及完形填空等题型,改为有关中国文化、民俗、科技、经济等内容的段落翻译,体现出CET的文化转型和“中国化”进程。笔者就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六级试题的综合部分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如下:

上表中CET6考查内容涉及到文化主题,如知识产权( 2008. 9试题) ; 环保主题( 2010. 6试题、2011. 12试题、2012. 12试题) ; 信息时代主题( 2009. 12试题、2010. 12试题) ; 科技信息主题( 2011. 6试题、2006. 12试题) ; 政治主题( 2009. 6试题、2007. 12试题) 以及社会焦点主题( 2013.6试题、2011. 6试题) 。综上所述,CET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力求贴近时代主题,要求考生不仅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更要了解与英语相关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一语言工具。

在CET6句子翻译部分的考查中,固定搭配考查占到了45% ,其余考查重点依次为虚拟语气、名词性从句、倒装句、强调句以及状语从句。因此不难看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2006年第二轮改革之后收效甚微,考试内容依旧围绕语法和词汇来展开,内容宽泛,虽力求与时俱进,却仍未摆脱传统的“考试论”,并没能从根本上解放自我,实现飞越。2013年来的段落翻译试题恰恰是CET自我救赎的新契机,体现与时代接轨,将英语学习真正与文化传播、交际功能结合起来。以2013年12月CET6考查的段落翻译为例,三套试题共测试了三个英译汉的段落: “丝绸之路”主题、中秋节主题以及中国园林主题。测试内容紧紧围绕中国民俗和文化展开,所测试的词汇也以专有名词为主,如“中国园林”“丝绸之路”“四大发明”等,兼以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在CET的考试中加入了文化特色,测试范围摆脱了大学英语课本的限制,而鼓励考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而此间显现出的CET“中国化”进程则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大亮点。

面对着诸多的教育难点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否还具备可信性和实用性,是否还能够为各高校和用人单位提供可信的评估信息,成为当下大学英语等级测试的难点。而CET此次的文化转型,恰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华丽转身,为今后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的时代随之到来,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实现了现代化,整个地球已经连成一个整体,被人们看作‘地球村’,世界经济也已走向国际整体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时亦促进了文化等其他领域的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越发显现出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综合型人才,这恰是许多高校未能达到的目标。作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基地,许多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技能强化,CET的通过率仍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标准,从而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CET段落翻译的改革,在保持了对词汇和语法考查的基础上,增加对考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翻译技巧的测试,同时汉译英的测试题型也是对考生汉语水平的考查,对于考生文化内涵和爱国精神的要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改革后CET不仅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标尺,同时进一步确保了合格的考生不仅是语言运用者,还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梦”的口号,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艰巨使命需要整个中华民族共同承担,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应时而生,翻译试题的变化令广大考生意识到时代的重担,历史使命感和民族归属感,既达到了外语训练的目的,又强有力地保障了“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作为大国,既是经济巨人,又是文化泰坦。“闭关自守的状况早已打破,各国人民的命运在许多方面休戚与共,世界正以错综复杂的又是整体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发展来到了多元共存的时代”,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民族文化“指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何消除各国间、各民族间的分歧,在保留自我特色的情况下,实现文化融合与交流,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面对着现存的西方文化霸权,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扬长避短,以平等的态度和真诚的对话来展开交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在比较中重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展示自我价值,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广大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自豪,而此中对外的相关作品翻译和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增强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与分歧,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世界和平。CET的翻译改革发人深省,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育人才,通过对于文化因素的强调,考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时,也了解了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和人生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不再作为简单的工具机器,而是成为“有德之人”“文雅之士”,使其能够更好地将中国优秀的文化推广到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昌盛。

不可置否,当下的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信任危机和社会矛盾问题,追根溯源是民族感和传统美德观缺失造成的。大学生的就业难、无归属感、教育困惑、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对于西方文化的狂热( 如“洋节日热”) ,都是由于大学教育中缺乏必要的文化传承。而适当地在CET等测试中加入民族文化元素,有助于考生了解国家、民族和自我,深刻反思,辨别是非,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改革路径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确为大学英语改革带来了一阵春风,但在矛盾重重的教育学中,如何使CET保持可信度,避免被时代所摒弃; 如何将文化与大学英语紧密结合起来; 如何为大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如何尽快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解决相关的教学问题,依旧是困扰教育者的棘手难题。

面对教育部根据时代发展所做的考试调整,各高校首先必须要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未做到因材施教,忽略了各高校间的差距,只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未能给予足够的素质教育,难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违背了语言教学规律,英语选修课流于形式,片面地强调功利性。CET的新题型要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对话和场景再现等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多种课堂竞赛,并作为一种固定的测试机制,将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贯穿在课堂授课中。对于教授内容,应从一味强调语法和词汇转为积极向学生讲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将中、西方文化加以对比,使得文化知识成为学期测试的常规题目。

其次,各高校还应顺应改革趋势,调整大学英语教学计划,重新分配课时。如适当减少读写课程时数,增加1—2节以文化为主题的讨论学习课,减少课堂讲授环节,增加课堂自我阅读与讨论,增强学生的自我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科技等知识的意识,使其成为心怀天下的有志青年。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改革的主导者,应积极提升自身的水平,构建自我文化理念,以身作则,成为知识和文化的使者,学生的心灵导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手段,彻底打破以往得过且过的思想,增强自我的危机意识、时代感,勇于创新,引导学生对英语改革有正确的认识。

在教材内容选取上,课本应具备时代性和针对性,从社会各方面来选用课本素材,特别倾向于具有鲜明文化特点的课文。对于低年级学生,教材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辅以相应的中国文化的英文介绍,从专有词汇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文化意识; 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除正常培养其英语综合能力外,还需强化其翻译和写作技巧训练,讲授一些浅显易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每周进行笔头翻译训练,从技术层面解决CET翻译试题的难点。

上一篇:辞职报告范文简短下一篇:童年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