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流程的不足

2024-07-02

会计核算的流程的不足(共8篇)

篇1:会计核算的流程的不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不足及改进

作者:吴荷芬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2期

一、现行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的金融资产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与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相比,“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短期投资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是按其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予以确认的,反映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际成本,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其期末再计量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相应会计处理为:(1)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则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3)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也须以公允价值计量。

篇2:会计核算的流程的不足

摘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指定生产计划、进行项目决策所必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所有经营投资活动中首当其冲的。随着企业经营过程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各种经营管理问题频发,企业外部,竞争日益白热化,都将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时,可以操作的方面有很多,但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随着成本核算理论的发展,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日趋全面专业。因为企业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竞争中所处得地位,因而,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研究,与企业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所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需要进行升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一、引言

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生存有直接而致命的影响,因此,企业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之中生存下去,需要依靠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在进行一系列诸如节约开支,制定战略方针等关乎企业生存的重大决策时,需要从整体上对于企业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有一个概览,这一概览主要通过会计成本核算来实现,最终,会为以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成本管理,对于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这一切活动都将作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铺垫,从而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会计成本管理,这一会计行为就如同体检一样,可以定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所需的成本支出进行汇总梳理。成本会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结构优化提出建议,正如同医生根据各种检查结果对病人做出诊断一样,企业的经营者也可以通过成本会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发展。纵观现代企业所使用的各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所面临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成本预算与企业发展投资之间存在的博弈。稍有不慎,企业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将企业推入万丈深渊,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因而,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成本核算管理给予充分而重要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成本核算管理真正发挥其指示作用,协助经营者做出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有利的决策。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内容不合理、不完整

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从内容这一层面上来考量,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内容不合理

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没有科学计量相关的资产项目,在处理上具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没有符合成本的计量原则。例如,在对一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类似的无法直接准确计量的特殊的资产进行处理的时候,财务人员通常将这些项目进行忽略掉,没有计入资产负债表中。这种会计处理行为直接导致了企业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的减少,和实际情况相比,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资产总数是低于实际总量的。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如只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对于生产经营有重要驱动作用的生产要素来说,财务人员对于这些资源的计量,也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因为国家是要求将这些内容列为成本构成项目,而企业为了一些其他的目的,通常将这类资源的消耗计入管理费用。以上种种成本核算问题都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

2.内容不完整

不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对人工成本的归集核算上。在对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是,大多数企业的处理都过于粗放。只核算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直接劳动的工人所需要的成本,而对于其他的一些人工费用,则没有计入。例如对于设计人员、工程人员的工资,没有计入。对于前期进行市场开拓的人,也没有计入人工成本。这些都表现为成本核算内容管理的不完整性。

(二)成本核算方法缺乏合理性

核算方法缺乏合理性的原因,主要因为财务人员对于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够了解,因而在使用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因而缺乏合理性。而且,在核算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在进行成本归集时,处理的十分随意,并不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

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与生产经营过程的脱节。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至今仍有很多拥护者,传统的核算方式与生产经营过程紧密相连,在过去的历史环境下,这种核算方式可以对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充分的反应。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自主研发与市场开拓的重视,传统的生产过程在企业的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这种错位的指导思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显示出其缺乏科学性的特点。

三、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理解和界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范围

如果要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不完整性和不合理性,界定核算范围是首先要做的。因为只有在界定了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后,才能将那些原本不合理的成本核算内容剔除出去,例如对那些特殊资源的核算,通过将原本那些没有纳入成本核算范围的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特殊资源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可以将原本不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内容进行补充。而对于不完整的部分,可以根据不完整的地方进行增补。就人力资本成本核算来说,对于原有传统的核算方法所缺失的对于研发人员的成本计入和市场开拓人员的工资支配,要将其纳入核算范围,就可以弥补原有的不完整。同时,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范围制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因为范围制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是保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合理性的基础。界定成本核算范围的基础是各种资产和消耗依据的标准。在进行界定的时候,应该对过去忽略的一些科目如无形资产等,增加给予关注的力度。通过采取成本会计的系统改革,可以增加成本核算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是分类。按照入账方式不同,将各种无形资产进行重新分配。例如知识资源,因为具有更新较快、且多次使用的特性,因而在进行核算时,需要根据摊销的次数,进行弹性摊销。而对于环境成本核算,则更具中国特色。因为我国的环境现状,具有特殊性,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成本核算管理的制度规章,督促企业在核算中对于绿色成本项目进行并入核算,以增加企业采取绿色项目的概率,提高环保意识。这样既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也对社会和谐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将各种原本不可货币计量的成本,如环境成本、无形资产等,进行重点监控。

(二)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可以使用的工具有很多,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方法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需要考虑的背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科学合理。在选用方法时,需要充分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解考察。因为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背景,而企业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才能筛选出最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种类很多,在业界较为常用的主要有四种。如品种法,定额法,经常被许多企业所采用。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分批法,分步法,也备受青睐。各个企业过去因为对于各种方法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所以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企业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对各种方法进行选择,增加每种方法是用的针对性程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指引。在选择方法时,除了考虑以上内容,还需要注意,当选择一种核算方法之后,为了符合会计要求的一致性,轻易不要更换核算法则,以保持成本核算的稳定、统一。

(三)培养科学的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

1.成本核算的可持续性

企业成本核算,是在企业诞生之日起就需要做的事情,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企业的灭亡。因为现在公司制得企业多为无限存续,因而,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需要考虑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这应该作为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始终贯彻在成本核算的始终。因为只有企业可以持续经营,考虑成本的变化,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企业寿命将近,那么此时即使是进行成本核算,也是回天乏术了。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指路牌,管理者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决策者,他们的地位超然,一个成熟的公司应该形成以管理者为核心的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管理系统之中,核心中枢就是成本核算系统。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市场变化情况、企业所有员工的素质等息息相关。任何环节的缺憾都将影响整个成本系统输出合理的结果。因而,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完善该系统,并适时维护,要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来维护。

2.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性

对于成本核算体系来说,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其完善程度是需要进行严格考量的。一个成本核算系统只有在各方面都是完善的,才能称得上是足够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成本核算体系是密切相连的。某些层面上来说,如果要简单的考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完全可以仅仅对两个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性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那么如何评价一个成本核算体系是否完善呢,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考察完善性的第一步。不过,再次之外,还需要根据一些外部条件,如对制度、法规的遵守程度,财务人员处理各项业务的专业能力,企业根据财务成本进行生产计划的灵活性安排等,都是需要考量的项目。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达标之后,一个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再会构建成功。

3.培养公司员工的成本意识

成本意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深入内心的理念。因为员工的成本观念会直接影响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作为亲临基层之人,对于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哪个细节可以节省成本,员工也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企业如果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将会从根本上为成本核算人员提供降低资本的不竭资源。管理人员方面,强化成本意识可以让他们在选择项目投资,在进行生产计划方面,更加明智,更加科学的做出决策。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将会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他们可以有成本意识,那么企业在选择项目时会更加谨慎,降低损失概率,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也会降低盲目性,增加科学性。无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生产经营角度,培养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四、结语

通过对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可以发现,不合理、不科学的成本核算对一个企业来说如同附骨之蛆,损害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个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业绩的增长,汇聚起来就是国家GDP的增长。而会计成本核算,正是如同护卫舰一样,保卫着企业的健康运转。正确理解和界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范围可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内容合理、完整;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保证成本核算结果更具科学指导意义;培养科学的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则是从思想层面上保证了成本核算的正确性。企业使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将会对企业和社会都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月琴.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时代金融,,04:196-199.

[2]蔡丽霞.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09)。

篇3:会计核算的流程的不足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虽然会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是会计核算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原始凭证问题

据调查发现, 国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 存在着原始凭证逐渐失真状态。第一, 在填写原始凭证时, 出现漏填、不完整或者错填甚至不填等现象。比如, 日期一般不填写, 购买单位客户信息资料填写的不明确, 甚至严重涂改。同时, 原始凭证不真实, 其中的经济业务项目填写以及实际项目内容之间不相符。原始凭证存在过期现象, 或者票据不统一、弄虚作假, 对会计核算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第二, 原始凭证缺乏时效性, 没有严格按照报销程序进行处理。然而, 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多年前的原始凭证, 这就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 会计核算要素不完备

基于人才要素视角来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 财务部门通常会受到招录制度、人员编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会计队伍建设时可能会出现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有限以及人才后备不足等问题。比如, 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共计146人, 其中超过45岁的财务人员多达89人, 占比达到了61%;然而, 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比较强的从业人员仅29人, 只有21%。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会计核算人员工作量, 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

(三) 内部财务监督乏力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 是根据国家现有法律、财务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法规, 对该单位与下级预算单位的相关财务活动检查与审核。比如,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未设置专门的财务监管机构, 甚至内部审核监管仅一人负责, 更有甚者存在兼职人员。会计岗位设置、财务监管人员配备不合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设置专职人员, 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由于财务会计人员兼职人数过多, 因此存在着职责不明问题, 会计、出纳相互独立, 钱账分管, 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责;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方便、或者节约成本, 本单位的银行存款印鉴、现金管理等, 均由一名会计、或者出纳保管, 内部财务监督乏力。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会计核算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因此应当加强会计核算。

(一) 积极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会计核算人才队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 应当积极引进素质高、技能强的会计人才,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人才需要, 以公务员招录规定为原则, 利用该区域人才引进制度, 并从安家费用拨付等方面优化人才待遇。同时, 还要对引入的人才加强教育、培训, 对他们进行及时“充电”, 组织相关会计核算人员积极参加行业、或者政府部门组织的交流、学习以及培训活动。尤其是年龄偏大的会计人员, 计算机等基础较差,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提升对先进管理工具的认知和操作能力。对有前途、上进心强的职工, 利用与高校合作模式开展培训活动, 以此来有效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

(二) 科学编制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编制, 确保其科学性、规范性,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同时, 财政主管部门应当不断强化预算管理, 全面进行预算管理改革和创新, 细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 进一步扩大预算范围;还要统筹规划、全面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情况, 留出弹性空间, 细化预算科目, 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要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没有特殊原因预算不能随意改变, 而且预算要严格考试, 落实奖惩机制, 真正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部门, 应当有效监督资金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才能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创新与改进

第一, 创新机制, 预防腐败。目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 通过改革实现了统一核算、集中结算, 而且还要统一了本单位各部门的福利补贴标准以及开支标准等。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集中精力谋发展、促进单位内部和谐相处, 而且还有效地降低了单位罚没收入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 从根本上扭转了一些单位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 从根本上遏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持续疯长的势头, 而且还促进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依法行政。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创新, 将原来的事后处置, 逐渐转变成了现在的事前预防以及事中积极控制, 并且将拨出的财政资金有效地应用到了财政资金全过程监控系统之中, 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止了挥霍、挤占以及挪用和贪污财政性资金等腐败现象出现, 大大提高了当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及其廉政性。还要不断加大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应当不断适应新时代的会计核算环境, 对“三公”经费加大管理力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 应当严格按照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 该审核时就要进行严格的审核, 对于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从而形成用制度管事、管人的新机制。第二, 完善特殊事项审议制度, 加大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力度。在当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 原来被掩盖或者存在矛盾的问题逐渐已经突显出来。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化解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矛盾, 建议成立由人事、监察、结算中心以及审计和财政等单位组成的特殊事项审议小组, 规范会计核算、减少阻力、防范风险以及化解矛盾。同时, 还要加大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 应当学习最新的会计制度, 按照新会计要求办事;做好会计核算准备工作, 熟悉新会计科目, 并且有效衔接新、老会计制度。强化会计核算职能, 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应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在此过程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 应当对资金筹集、财务管理机制完善以及预算编制和日常收支审核加强监管, 对固定资产做好管理工作。同时, 还要建立和完善会计组织机构, 对单位经费开支进行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 应当严格按照新会计法之规定, 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 会计人员岗位安排按单位具体情况来定, 尤其是持证上岗人员不宜频繁调动, 而是应当以会计业务水平为指标, 决定会计人员的去留。立足本单位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有效的经费支出标准, 并且统一执行, 以遏制各单位之间在费用开支上的攀比现象、滥发钱物现象发生。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因此, 我们要从积极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会计核算人才队伍;科学编制预算, 作为会计核算的参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创新与改进等方面, 进行改善, 以此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春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解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7) .

[2]赵望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 2014, (13) .

篇4:会计核算的流程的不足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化;核算流程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愈发广泛,传统的财务核算理念及流程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优化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核算效率效果迫在眉睫。优化财务会计流程是企业管理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优化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提高财务工作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服务水平,从微观上说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价值,从宏观上来说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核算流程优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的系统工程,在流程优化的准备阶段必须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清楚地认识,深入剖析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优化财务会计流程。

一、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现存问题

1.“业财分家”,财务信息难揭示运营状态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管理经营流程也在不断的优化,而此时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由于没有采用科学的会计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财务核算流程的信息记录方式存在一系列缺点:速度慢,操作复杂,信息运用不及时,由此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无法通过财务信息及时的表露和反映出来,企业的财务流程无法全面准确反映企业的运营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财务信息与业务活动的融合产生了阻碍,降低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协调统一性,财务信息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导致企业不能以财务信息为依据对业务活动进行调整,时滞效应较大,妨碍企业进行战略决策。

2.信息片面,经济活动未得到充分反映

财务会计流程经历了从手工记账到半手工记账的过渡,传统会计核算的特点是核算工作围绕各种会计凭证进行。会计人员根据经营活动的产生的原始凭证编制和登记记账凭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编制财务报表,从会计人员按一定顺序独立完成记账过渡到后来对针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操作。虽然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精确度较高、易于操作等优势。但由于各系统之间存在独立性,无法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由此造成财务信息较为片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难以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3.信息滞后,难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由于科技条件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傳统的会计核算往往是在企业业务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会计核算与业务发生时间的不同步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存在滞后性。此外,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流和物流信息的搜集也常常晚于业务实际发生时间,相关的会计信息未能及时有效地搜集。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滞后性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没能通过会计信息及时反映出来,可能导致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失误。

4.信息断流,缺乏联系失价值

现阶段企业应用的传统的财务核算流程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的,各个核算体系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和联系,在传递过程中各模块孤立存在,缺乏信息传递应有的综合性和统一性,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业务信息,但由于没能将不同模块,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串联与融合,使得这些孤立存在的信息缺乏应用的价值。

二、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优势

随着经济技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努力提高竞争实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进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所必须做到的,而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则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以信息化作为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促进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的紧密联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基。

当前,发达国家企业在财务核算流程上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突破了传统会计核算中主要以部门职能划分核算单位的固有壁垒,采用了按照企业财务运作流程统一进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务信息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有效实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减少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重复性地对原始凭证的核对审核的步骤,可以有效提高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传统流程下会计信息核算后信息间的人为传递。因此,信息化时代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应该摒弃传统的人工核算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在信息录入阶段需要人工向核算系统输入有关数据,此外在核算阶段和信息输出阶段都是由企业的财务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三、以信息化来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具体措施

基于会计信息化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切入点和着手点:

1.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繁琐复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顺应时代需要,逐渐被时代淘汰。要实现财务会计流程一体化模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企业通过数据库实时获取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便捷性,保证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企业要善于将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信息转为记账凭证,及时录入数据库中,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对于流程中不能产生价值的环节应予以删除,广泛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信息与其他各部门业务信息之间的传递和数据共享,扩大信息系统运用的覆盖面,将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统一数据标准

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优化财务会计核算的另一主要工作就是企业要对内部经营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建立、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成为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各部门、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源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可以实现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按照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标准要求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设着,逐渐向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标准化靠拢。

3.重组会计部门组织结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势必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影响,也会使得各部门的职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由之前的整理、收集数据转变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优化后的财务核算流程将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的工作交给计算机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也被转移到各业务部门,会计人员从原有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主要工作职能由信息核算到分析财务信息为企业制定决策转换。为推进信息化財务核算流程的实施和应用,会计部门需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定期维护主要是由系统部门完成的,该部门还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原有的信息系统或开发更适应企业的新系统,财务小组的工作重点则是由被动核算转为主动管理,更好利用财务信息为企业服务。

4.建立完善财务核算制度体系

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不仅仅是仅关系到财务部门这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的角度上来说,优化企业财务流程是涉及企业整体运营的事情,是整个企业的事情。因此,要想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对企业现有财务核算流程进行优化,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核算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从体系建设上、从制度上保证基于信息化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进程是顺利的、稳步推进的。

四、结论

财务工作核算和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效信息以供决策,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营方式和信息传递使用方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必须利用信息化条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努力优化其财务核算流程,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便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佳雯,杨国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6(02).

[2] 娄凌云.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5(10).

[3] 褚跃龙.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原则及实施路径[J].商业时代. 2013(25).

[4] 龚一沛.完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6).

篇5:会计核算的流程的不足

目前, 我国传统的煤矿企业中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主要有四方面的不足, 其分别为:成本核算方法方面、收益方面、业绩考核方面以及计量尺度方面。下面将简单分析这四个方面的不足。

1. 成本核算方法方面

目前, 我国煤矿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并没有将煤炭资源的消化价值计算在内, 这也就说明我国的煤矿企业都将煤炭资源的消耗价值隔离在经济循环之外。这也就导致煤矿企业需要利用经济循环之外的资金来弥补因煤炭消耗所带来的损失。还有就是, 由于煤炭资源的无价, 导致煤炭能源的成本非常的低, 这也就让煤炭企业出现利润虚增的现象[1]。除此之外, 煤矿企业用来弥补因煤炭消耗所带来的损失的资金一般都是由国家财政来进行补贴的。那么国家财政的补贴和利润虚增现象一起存在的化, 就容易导致煤矿企业在收益方向出现混乱, 严重的导致我国的宏观调控出现问题。

2. 收益方面

目前, 我国传统的煤矿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当中所能反应的只是企业内部的收益, 企业外部的收益并不能计算在其中。由于煤矿企业属于我国基础性企业, 其生产经营活动除了会影响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 也会影起外部效益。举例来说:煤炭的开采会严重的破坏我国的自然环境;煤炭的使用会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等等。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煤矿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收益计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大不足。

3. 业绩考核方面

我国传统的煤矿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将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考核的重点, 虽然说以利润为企业考核的重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会计利润最大化, 但是这一考核方式是十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我国煤矿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以短期为主的, 管理者为了能够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 必然是选择短期利益为企业发展的重点的[2]。但是这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忽视, 是十分不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的。

4. 计量尺度方面

目前, 我国会计计量的尺度均为货币。这一计量尺度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和计量的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除了经济效益以外, 企业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等因素。尤其是煤矿企业这类对环境破坏较大的企业。但是传统煤矿企业的会计计量尺度依旧是货币, 这一计量方式也就无法向企业反映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等因素。由此也就导致利润虚增的现象。

二、相关解决策略

1. 建立健全一套生态补偿机制

由于煤矿企业与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着矛盾, 这类矛盾主要是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利润, 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由于这一矛盾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 因此自发的市场机制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一矛盾的。那么想要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 这一力量主要是来自于我国政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的对效率低下的小型煤矿企业进行限制, 也能够利用经济杠杆有效的对人们的经济利益进行调节。

2. 将信息化技术加入会计核算体系当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全球化的影响, 我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市场信息更换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由于煤炭生产的步骤非常的复杂, 导致煤矿企业中会计核算所需要掌控的信息和工作都非常的广泛[3]。那么将信息技术融入进会计核算系统当中, 则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的核算速度, 核算效率也能有所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高了, 也就能够提升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由此得以发展。

3. 建立健全合理的煤炭资源配置制度

由于煤炭资源是煤矿企业特有的资产, 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来源于对煤炭资源的生产经营所产生的, 因此煤炭资源也是煤矿企业非常重要的资产。只是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一直被排除在资产范围之外, 导致不少人们对煤炭资源存在偏见, 认为煤炭资源便宜, 这也就导致煤炭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这也是煤矿企业出现利润虚增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现象, 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煤炭资源配置制度, 这样才能够有效利用煤炭资源, 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知道会计核算是煤矿企业当中的基础性工作, 是企业当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企业领导者可以通过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来得到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除此之外, 会计核算体系还能够加强煤炭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让煤炭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由此来推动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这样煤矿企业的发展也能顺利我国发展战略的要求。只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当中的会计核算体系还存在着不少不足, 因此, 传统煤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 这样才能够推进自身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才能够在这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当中生存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石义.传统煤矿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不足与解决途径[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4) :200-201.

[2]渠利民.旧的煤矿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不足与解决途径[J].商, 2013, (17) :141.

篇6:会计核算的流程的不足

【摘 要】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关于药品管理和核算的规定,药品视同库存物资进行管理,实行进价核算方式,药品核算的流程将产生诸多新的变化。本文介绍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药品会计核算的变化,以实现药品会计核算的优化,加强医院药品财务管理。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药品会计;核算流程

药品是特殊商品,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资,也是医院主要资金流动的部分。药品收入来源于医院药品的销售过程,而药品管理则贯穿从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销售的全过程,药品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药品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药品会计核算,保证药品质量、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药品会计的核算流程以保证医院医疗工作的需要。

1.新、旧制度下药品核算的主要变化

1.1与药品相关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药品”、“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收入”、“药品支出”一级科目,设置“库存物资”科目,将“药品”作为“库存物资”的二级科目,该科目下再设置“药库药品”和“药房药品”两个明细科目, 并按草药、西药和中成药来进行明细核算。新制度将“药品收入”合并到“医疗收入”中核算,“药品支出”合并到“医疗业务成本”核算,设置“药品费”二级明细科目核算药品成本。

1.2改变了药品的核算基础

在旧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药品按零售价进行核算,实际购进价与零售价的差额为进销差价。月末按当月药品销售额和药品综合加成率(或综合差价率)计算药品销售成本”。新制度将药品纳入存货管理范畴,规定“购入的物资按实际购入价计价,计算药品成本时按进价核算”。

2.新制度下药品核算流程探讨

药品的核算流程包括:药品的入库、出库、药品的付款、药房药品的发出、消耗以及药品的盘点。新制度规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核算药品的实际成本。

2.1药品购进时的会计核算

新制度改变了以往药品购入时按售价核算的方式,改为按进价核算,每月药品会计审核购进药品的发票和入库单,确认发票金额与入库单以及入库报表金额一致后,按照采购价格进行会计核算,借记: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XX单位。医院结算周期大致为1-3个月,在此期间,药品会计收集相关的付款凭证,并按照付款金额完成药品的付款流程,并同时减少应付账款-单位往来的期末余额。

2.2药房向药库领药核算

目前,我院采用药库集中采购药发往各门诊药房、病房药房,然后由各药房销售给病人的模式,每个星期药房管理人员根据本药房实际药品存库情况申请未来一个星期的药品数量,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向药库提出领药申请,库房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会及时安排送药。每月药品会计核对药库出库单与药房入库单,确认无误后做药品出库核算。借记: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西药,贷记: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西药。

2.3药品收入的核算

新《医院会计制度》将“药品收入”作为“医疗收入”的二级明细科目核算;明确在已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已发出药品)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已提供医疗服务并预计很可能收到医疗款项时,按照规定的医疗收费标准计算的金额确认为药品收入”。每日,会计科根据核对无误的门诊收费处、住院结算处的收入日报表,确认药品收入金额。

(1)门诊药品收入。

借:库存现金(病人现金付款)

银行存款(病人支票付款)

其它应收款-POS机(刷卡付款)

应收医疗款——医疗保险机构(应收医保支付款项)

贷:医疗收入——门诊收入——药品收入——西药

——中成药

——中草药

(2)住院药品收入。

借: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

预收医疗款(预收病人押金)

贷: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西药

——中成药

——中草药

(3)同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按时间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照应收医疗保险机构的金额,贷记“应收医疗款”科目,按照借贷方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门诊收入、住院收入——结算差额)。

(4)期末,将“医疗收入——门诊收入——药品收入”、“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余额转入本期结余,借记本科目,贷记“本期结余”科目。

2.4药品支出的核算

目前,我院药品支出是核算药房药品的出库,每月月初药品会计通过HISYE系统打印出各药房的出库报表,一式两联。第一联由各药房保留,第二联作为药品支出核算的依据。内部领用或发出的药品,均按照其实际进货金额,借记:医疗业务成本,贷记: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目前的做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单纯的以药房的出库视作药品的成本支出难免有可能高估成本。本文认为采用实际的售出药品数据作为药品支出的依据会更可靠。

2.5药品的盘点

每月末财务人员、药库、药房人员对药库、各药房的药品进行盘点。盘点采用背靠背的方式,盘点明细表上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进价)、金额、批号、有效期,邻近有效期的药品要提醒大家注意,过期药品及时报废。药品会计汇总后,打印药品盘点报表一式二份,一份各药房保留,一份报财务部门。盘盈时,借:库存物资——药品,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经领导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其他收入;盘亏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贷记:库存物资——药品。领导审批后,再按批示处理,借记:其他支出——药品支出——药房药品损益(批准核销部分)、现金或其他应收款(追究赔偿部分),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

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后,医院药品的核算和管理是医院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的核算流程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医院应该认真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加强对药品的财务管理。 [科]

【参考文献】

[1]郭成杰,吴新勇,王立.我国医院药品核算管理方法的回顾与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10(5):20-21.

篇7: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

关键词:成本核算,企业,费用,科目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 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 算管结合, 算为管用。

算管结合, 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 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上述的五种界限包含了了企业生产产品时候成本方面以及销售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计算过程。在计算的时候, 需要将企业的详细收益进行分析研究, 也就是企业什么时候能够获得利益, 是什么人获得利益, 什么时候需要企业投入成本等, 企业在投入成本的时候需要考虑企业最终获得的效益。

(三) 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在对企业的财产物资进行计价以及产品价值结转的时候通常都是利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按照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及折旧价值转换等进行计算分析;第二种就是对企业固定资产以及企业拥有的产品和工作用品等进行划分;第三种就是根据企业产品使用的材料以及制作产品所需要的成本等进行计价;第四种就是根据产品的销售方法!产品的销售期限等进行计价。企业想要正确的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就需要利用正确的财产物资的计价以及价值结转方法, 按照国家规定以及国家会计制度操作。如果企业计算成本的方法确定之后, 就不应该再随便的改变或者修改, 这样才能使得做种成本计算的比较准确。

(四)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 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在对生产费用进行分类的时候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就是按照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 还有一种就是根据生产内容的经济用用途进行分类。

(一)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生产产品的时候必然会使用劳动力和材料。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生产费用, 如果将这些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的话, 那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劳动力的费用;第二部分就是生产机器产生的费用;第三部分就是活劳动的费用。通常使用的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划分内容就是上述的三个分类, 然后将这三个分类产生的费用进行累加得到最终的费用。学会计论坛。1.材料费用。2.燃料费用。3.外购动力费用。4.工资费用。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6.折旧费。7.其他生产费用。

(二)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这种分类方式一般都是工业生产制造公司使用的分类方法, 在分类的时候先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分为生产成本的费用和生产消耗的费用。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如果想要将费用进行详细的分类, 全面的了解生产费用的去向, 那么可以将这些费用再做更加详细的分类, 挖掘成本使用的项目。正常情况之下企业在生产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 原材料, 也称直接材料。 (2) 燃料及动力, 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 (3) 工资及福利费, 也称直接人工。 (4) 制造费用。但是这不是固定的, 这只是大概的项目分类, 不同的公司根据其生产产品的不同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增肌或者删除。如果说出现非常重要的成本费用, 特别是涉及资金比较大的项目, 应该单独详细的列出来;然而对于公司其他一些不重要的费用则不需要都详细的列出来。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目前很多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在对期间费进行划分的时候一般都是将其划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几个类别。

(三) 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现在很多企业使用的生产费用分类方法还有按计入成本进行分类, 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的时候主要是有两种分类方式, 一种就是直接计入费用, 还有一种就是间接计入费用。其中直接计入费用主要是费用使用非常明确的, 能够直接算在产品成本上面的费用;间接费用就是费用使用不是非常明确地, 不能够将费用明确计入产品成本中的, 但是这种费用必须要有所记录的。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一)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在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计算的时候通常都是选择企业在生产时候出现的各种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然后按照特定的算法进行计算, 将企业日常生产以及各方面的开支全部详细的划分登记, 然后进行分类汇总。通常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步骤:1.在核算的时候需要将企业的各种财政支出和生产费用支出进行详细的统计分类分析, 同时根据国家的会计制度对其进行审核控制, 将各种费用划分到不同的分类中。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3.将所要核算成本费用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将其分类到各个类别中, 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生产产品的成本。4.如果说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完成生产计划, 应该将其使用的生产费用划分到成品和月末在生产这个类别中, 然后按照计算方法计算出其生产成本。

(二) 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 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单位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的价值总和, 事业单位会计作为事业单位绩效的外在表现, 必须能适应新的环境, 能客观、如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姜英.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之我见[J].管理学家, 2001 (12) [1]姜英.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之我见[J].管理学家, 2001 (12)

[2]王剑萍.对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思考[J].商情, 2001 (02) [2]王剑萍.对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思考[J].商情, 2001 (02)

篇8:会计档案管理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缺陷与不足 应对措施 会计档案 规范化管理

会计档案是各单位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总结和归宿。可是,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导致会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易被弱化,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一、会计档案管理中

普遍存在不足与缺陷

1.对会计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会计档案管理与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出现严重偏离现象。档案工作主管领导以为只要夯实了会计基础工作,档案工作自然就做好了,最多用上合乎要求的会计装具,一切便迎刃而解。这种只重视会计前期业务的行为,必然导致放松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将档案管理仅仅当成会计业务的一种简单延续。思想决定行動,有这种观念的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往往会缺乏会计档案的管理意识,也缺乏会计档案基本理论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档案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造成对现代化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信息理解不清,最后只能是会计档案的保管员而不是管理员。

2.会计业务档案材料和文书档案材料收集不全。很多单位对会计业务工作材料会注意留存,而对上级机关及单位收发文没有足够重视,造成上级文件及单位形成的文书文件遗漏或者不全,导致归档会计文件材料与会计业务档案材料相脱离,影响会计档案的收集率及归档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单位整体的档案规范化管理。

3.导向错误。会计工作重业务轻档案管理的现象,必将导致会计人员档案管理能力弱化。长期以来,一些单位会计档案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对档案工作失去兴趣,业务上不求上进,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对待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从内心层面就出现了松懈现象:对于不符合会计档案规定,不合要求的会计档案材料任其合法化地归档而不清除。这不仅会造成会计档案工作的不规范,而且直接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对单位、对国家造成严重的后果。

4。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程度低。由于对会计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单位连基本的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更谈不上规范化管理。有的单位虽然有会计档案岗位,但软、硬件设备不足,很难正常开展工作。有的单位虽然有会计档案管理岗位,但领导经常会临时指定某会计人员兼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档案无法规范化整理,更谈不上会计档案的鉴定及过期会计档案的销毁工作,这无疑为后续的档案整理带来极大困难,直接导致会计档案开发利用的效率低,甚至无法开展利用工作。

5.电算化会计技术的使用,电子档案的形成增加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难度。如果不能及时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有效收集、整理和保存,同样会导致单位会计信息档案管理的松懈,容易造成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取的研究,或拖延的时间过长,则会使会计档案信息因为软件的更新换代影响导致无法读取,直接影响会计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6.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不少单位的会计档案数字化工作尚未开始,信息化只停留在概念范围内,并没有付诸实施。外部环境不成熟,内部准备不充足是影响会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内在因素。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应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近几年来,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各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进行年度检查,极大地促进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视。各单位普遍增加了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档案管理的软硬件都得到比较大的提高。从这个方面说,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加大检查力度,能有效地促进单位领导重视会计档案工作,并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单位会计档案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材料收集制度。会计档案的基础是会计工作材料完整的收集过程,各单位应根据相关档案法规和办法,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出适合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细则,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组织力量夯实档案规范化工作基础,对会计档案形成过程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控和检查,以保证会计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实现会计档案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3.要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和会计日常工作同等重要地位。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生命延续,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必须把整个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按照同样重要的原则安排好工作。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会计档案规范化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单位要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开绿灯,加大培训的力度,彻底改革会计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让每一个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都能掌握会计档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4、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常抓不懈。为了保证单位会计档案一如既往地做到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制订并出台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落实的关键。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各负其责。如《单位会计档案人员岗位职责》、《单位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与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可操作性强,会计档案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确保会计电算化生成的大量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稳定、可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档案具有载体多样化,更新常态化,保管要求特殊化的特点。应购置专门的存贮设备,并注意备份保存并设专人进行管理,对外一律不开放。应确保归档的会计电子档案能直接导入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软件,同时设置立卷部门才能调阅的会计档案查阅授权,防止会计档案数据泄密。归档的会计电子档案材料可开展适当的编研工作,如基础数据汇编和财会法规方面的文件汇编等,便于工作查询,为领导决策提供便利。

6.努力实现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是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档案信息也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优化。会计信息化程度是在不断更新中深化的,一定要注意会计档案信息材料的正常延续和过渡。如果不能恢复原来的管理系统,那么原存会计档案形同虚设,因此在实现会计档案信息化贮存时,必须留存相应的开启利用系统。所以,在进行管理系统升级时,需要同步升级旧的会计档案载体。电子文件档案的有效、安全管理必须有相应的保管条件,如购置防磁柜等专门贮存电子档案的设备。在实际操作时必须做到磁性储存介质应该放置在远离磁场的地方,并严格按照防高温、防霉、防尘等“八防”措施进行保护。因此,必须固化会计档案信息安全措施,严防发生泄密事件,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华国.如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2]张媛.浅析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21).

[3]常霞,张亮.试论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1(26).

[4]赵巍.试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史志,2012(10).

[5]鲁洁新.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作,2011(20).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下一篇:关于申报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