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

2024-06-26

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通用4篇)

篇1: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

一.主要名词解释:

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功行为的主管判断这是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2.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带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力量。

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星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井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4.元认知:元认知抚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5.认知策略: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认知过程的能力

6.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而优则仕的信念

7.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8.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9.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

10.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11.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12.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13.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的行为方式。(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14.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15.成就动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原理或态度的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20.相同要素说: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21.陈述性知识:这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2.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它表现在活动中,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它回答“怎么办”“怎么做”的问题。

23.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其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结构上层的叫上位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下位概念,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24.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意识。元认知分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5.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

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6.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过程。

27.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因此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28.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求同,因此也叫求同思维。

29.算法式策略:算法性策略是一种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是一套解题的规则,它能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是一定能使人得正确答案的特定程序。

30.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经验,采用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往往依靠启发式策略。它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它省时省力

3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考虑到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了其可变通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现象.(因此,功能固着易使问题的解决受阻。要克服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这样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才能灵活机智的变通事物的各种功能,发挥其相关功能的作用。)

32.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它是一种表现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自动化特点的身体活动方式。

33.品德: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

34.群体: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5.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从众行为的原因:①不愿意被视为不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议或排斥;②地位低;③不自信

36.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仅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37.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38.心理过程: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9.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0.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与对客体的意识一样,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41.程序教学:源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42.定势: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续心理活动的趋势。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次思维操作程序或方法去解决同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思维,遇到类似新问题,仍旧用这一思路去解决。

43.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记忆过程中受到其他信息材料的干扰所致。按起干扰作用的材料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前摄抑制:指先前记忆的材料对后继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

指后继材料对先前材料的干扰(心理学家詹金斯的实验证明这点)

44.知识同化可以有三种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45.高原曲线: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常称之为高原期或者高原曲线

二.补充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2.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指个人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感觉、知觉、想像、思维、言语是认识过程的不同形式。

4.意志过程是人在改造世界、完善自我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即个人确定行动目的,制定计划,克服内外困难,自觉地调动和支配自己行为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突出地表现在行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5.心理状态-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现象。其稳定性介于心理过程个心理特征之间。

6.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7.发展:个体从生命开始直到死亡,其间发生的有序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部分。

8.认知发展: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9.社会性发展-人的情感、个性、兴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等社会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10.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引起的一种态度体验。

11.归因: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一心理过程就是归因。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

12.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

13.记忆过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组与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建立之后,必须巩固下来,保持下来的心理过程

14.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或给定条件和目标之间有障碍,需要克服)

每个问题包含三种成分: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要解决的因素)。

15.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 简单应用,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16.问题空间: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状态。

17.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8.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过程。

19.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

20.道德认识,即道德知识与评价,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的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对己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

21.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在主观判断中,用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等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或者反应。

22.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的能动表现,是个体根据社会道德自觉地调节行为,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客服一切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23.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打的目的的手段。它是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断。

5.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中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在本我之外增加自我成分。(弗洛伊德认为)

6.本我:本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在力比多的冲动之下,个体寻求即时的满足,没有任何自制力。

7.超我:个体经过幼儿期,进入了社会化的历程,个体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要受周围其他人的批评和纠正,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支配个体是非善恶的内在动力就是超我。

8.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9.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的现象。减少社会堕化的最有效的途径: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 或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可以划分给每个学生,这样就不会有人袖手旁观只等着其他人做事情了。

10.心理咨询:就是在特定的咨询环境中,通过咨询双方建立良好信赖的关系,咨询人员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探讨、磋商、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订立目标,以便改善心理状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开发个人潜能。

1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12.变式:就是用不同的事例或直观材料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也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13.习得性无助:由于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心理学家通常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篇2: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

①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②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

③在教学内容上,正确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

④在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并以促进学生从学会学习进入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

⑤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⑥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相结合⑦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实验

2、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

其一,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

科学的教育理论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与使用价值。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的根本意义在于,掌握教育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实践,使教育实践活动达到合乎规律的结果,不断地将教育实践推向前进

其二,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大学教师从专业角度讲,他从事的是科学教育工作,是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其专业化的要求,除在学科专业领域必须有较高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3、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有哪些?(P8)

(1)要注意把握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构成理论的最基本的单元,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论即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集合而成的概念体系,因此在学习理论时要注意一下两点:其

一、要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其

二、要认真把握概念间的逻辑联系。把握概念间的逻辑联系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概念间的种属关系,或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从纵向反映了概念的层次性。

(2)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不能由概念到概念,更不应死记硬背,而应当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其一,要联系平时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与切身体验来理解概念与原理。其二,要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即学即用,在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教育实践功效。

(3)要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

大学教师既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力量。教育研究仅仅靠专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广大教师结合,才能使教育理论研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并结出教育理论创新之果。

4、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1)

本质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是事物比较深刻、一贯和稳定的方面。

(1)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其一、教育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其

二、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其

三、教育促进人的自我属性的发展。

(2)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是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同时期待他们产生某些积极变化的活动。

(3)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教育活动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与一定文化环境形成双向互动与交往行为。这种互动与交往,一方面促进着人在文化中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即促进人在文化活动中的自我创造和自主生成,文化创造着人;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和交往又促使着人主动地去影响、改造、建构文化,人创造着文化。

5、美国的高等教育为什么能后来居上?(P37)

总结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教育,形成适应大众教育所需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样化需求。

(2)在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自治的关系。

(3)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在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6、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

我国现行管理模式中关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存在如下不足:第一,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党政联席会议,或者是党委常委会没有教授参与,学校的权力过于集中在行政系统;第二,学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成员多为二级行政系统的代表如院长、系主任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自基层的教授只是少数,甚至是点缀。学术组织并不代表学术权力;第三,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尚未发挥应有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力:

第一,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决策制度,吸收一定数量的教授参加学校重大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党委领导主要是政治保障,行使政治权力。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机构及职能部门执行校务委员会的决策,处理行政事务。

第二,建立健全各种学术组织,包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聘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师代表在其中占据多数,以确保教授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

第三,民主化选举产生院长、校长,西方国家院长、系主任、讲座教授是通过层层选举产生的,真正是教学科研人员的代表。

7、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

科学研究作为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被广泛认同和接受是由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性,知识是学校工作的要素,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大学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的高深性,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高深知识。传播和发展高深知识离不开身为学者的大学教师对学术的追求。

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第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德国教育家洪堡是较早阐述大学学术追求理念的教育家,他把柏林大学称作“柏林高等学术机构”,充分体现了学术追求的思想。1917年1月4日,新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到校视察,五天后发表公开演讲,称“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第二,大学学术至上犹如企业利润至上

追求学术是学者的天职,大学教师应成为学者;学术至上是大学生存之道,大学教学必以学术为龙头。所谓学术至上,就是任何一所大学都要视学术为其立足之道、力量之源。学术至上是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不同于其它组织的独特个性,是大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学校都

应当始终如一地置学术于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地位,其他工作必须以学术为中心,服务于学术。

第三,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

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即大学具有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广大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和求真的理念。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即学校拥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和科研条件,争取足够多的科研经费,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8、简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区别与联系。

答:1)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比较

(高校内部事务可以分为学术事务和非学术事务,与此对应,大学内部存在着两大并行的权力系统。一种是以高校管理机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一种是以教授、专家、学者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体的学术权力系统。)

大学学术权力的主体是教授,其权力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大学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是大学本质特性的外化。学术组织一般处于松散的状态,上级意见对下级来说往往是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学术权力的价值追求是保障学术自由、学科发展和学者权益。

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职能部门及行政管理人员,其客体是行政事务,主要通过法律、政策、指示、指令等自上而下贯彻执行。行政权力的价值定位则是大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保证教育方针和办学思想的落实。

2)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配置模式

比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差异,关键是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行政权力过于强大必然会影响学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学术权力过于强大则有损于大学效率的提高和整体目标的实现,即所谓“无政府状态”。只有大学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大学的整体稳定有序的状态下得到健康发展,也就是人们描述的“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

从理论上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大学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然而在实践中,二者之间的统一只是相对的,由多种配置模式。

9、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应用

答: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选择合理的组合,并加以正确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是教学方法选择、组合与应用的根本要求。⑴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由知识,智能,意向心理品质,思想品德,体质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讲授知识的传授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如果试图用讲授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是不行的。)②学科性质与知识形态。由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因而在研究方面与教学方法上必然显示出各自的学科特点。比如:在文理之间,文理科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之间,在研究方法与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③学生发展水平。学生的独立学习水平最为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是一种需要因素,也是一种条件限制的因素;④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比如:各种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⑵教学方法的组合:①教学方法组合的层次性。就高等学校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可分为科类,专业,课程三个基本层次。②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就是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的形式。大体有几种:a包容性组合。一种方法命名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包容多种方法。比如:讲授法,实验法,自学法,实习法,科研训练法等,这些都是复合性组合;b互补性组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将多种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加以平行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弥补局限性,综合优势,满足教学目标多方面的要求;c量化性组合。教学方法的组合不仅要反映质的关系,还要反映量的关系,即各种方法在整

篇3: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

一、请用教育或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下列术语(每题5分,共25分)

1、逆向负迁移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和抑制。

2、双重编码

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

3、习得性失助

由于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4、替代强化

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5、罗森塔尔效应

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二、简答题(第题3分,共6分)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请简答之。

(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7)心理行为特征符合年龄阶段。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哪些?请简答之。

三、简述题(共49分)

1、试举例说明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的三成份。(9分)

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成分构成:1.认知内驱力(后天获得)2.自我提高内驱力(通过学习赢得的地位和自尊)3.附属内驱力(为了赢得长者得赞许或认可的一种需要)

2、试举例说明两种常见的认知策略。(8分)

元认知策略: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3、试举例说明创造性与智力,人格及学业成绩的关系。(12分)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智力是偏于认知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创造力是偏重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创造性与智力有相关,但是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具体来讲,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的创造性,高智力的人既可以有高的创造性,又可能有低的创造性,低创造性的人其智力水平也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这表明:第一,创造性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其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包含了智力测验未涉及的智慧品质,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第二,超过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实现创造性潜力所必需的,但是超过了这个临界水平,智力同创造性的相关就几乎等于零。

创造性与人格的关系:高创造性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关于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结论。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高相关,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低相关,但总的倾向于无多大关系。掌握某一门学科并不以具有对该学科作出创造性贡献的能力为先决条件。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也表明,一些成绩并不十分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却有较大的创造发明或技术革新;而一些成绩十分突出的学生,在工作中则少有建树。从有创造性的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中许多人行为往往不合常规,甚至可能破坏课堂常规,惹教师生气。因此,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教师,尤其要发现有高创造性的“调皮”儿童。

4、请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或模式的基本观点和操作方法。(12分)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 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另外,它可以为新的学习材料提供观念构架,使那些更加明细和分化的材料得以稳固的结合和保持。“组织者” 有两类:陈述性和比较性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一般用于:学生学习的是较不熟悉的材料,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来同化新知识,这时,提供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如学习“鲸”是哺乳动物。比较性组织者一般用于: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了可以利用的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对新旧观念辨别不清,这时可设计一个揭示新旧知识异同的组织者。如“锐角”与“钝角”。认知结构论的教学意义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技能的教学。

5、请结合所教学科,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简评下述观点。(8分)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2、学习的核心内容应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与原理、基本态度与方法);

3、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发现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20分)

1、请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教学意义。

(1)言语信息: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的能力。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智慧技能:运用符号、概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怎么做”的问题。(3)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5)态度:即品行,是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一个教学事件“告诉学习者目标”上的不同学习结果所需要的教学技术,因而,加涅的学习结果的研究对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教学就是按照学习条件而设计的符合学习过程的程序化系统,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程序化原则。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就是教学目标。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必须满足:(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做了什么或者教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而学生通过学习其结果如何可能是无法评价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引起我们重视。(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图明确、具体、可操作化,不应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如 “识记”、“理解”、“掌握”等一些定性目标字眼的陈述。而应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并且是最低的要求。(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其层次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目标结果的层次性,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有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其二是不同学生个体的目标要求。目标陈述与任务是教学设计的两个彼此关联的环节。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指导任务分析。因为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外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这五类。教师只需将教学目标中明确陈述的学生的行为样品归入上述类别,便能完成学习任务类型的分类。完成了学习任务类型的分类之后,教师接下来就应当分析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学习条件。在分析某一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基础上,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和程序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技术。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功能之一就是指导教学。而不同类型学习结果有相应习得条件和形成过程,那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不可能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了。

1、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的分类不是孤立的,是相互渗透的。现代化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科学地探求事物的发展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价值情感取向的培养,并使各种学习能力融合应用,协调发展。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要研究教的过程,更要研究学的过程,而研究学的过程是研究教的过程的逻辑起点。加涅分析了每一种学习结果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并提出“为不同的学习结果提供不同的教学”,以使教学设计植根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土壤之中。

2、正确引导学生成败归因倾向归因理论从结果阐述行为动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正确运用归因理论 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

3、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求把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心理学关于综合能力的最新研究动态有斯腾伯格的智力说和加登纳的多元智力说,但这成果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加涅则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致力于原理学习和教学的研究,其颇有建树的研究成果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1982年美国心理学会给他颁发“应用心理学杰出科学奖”的通报所说:“他写的<<学习的条件>>一书清楚地、才华横溢地阐明了人类各种不同教学法之间的联系,激起了人们把学习心理学运用于教育的兴趣。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显而易见,加涅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用现代学习结果分类思想将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篇4:2011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名词解释汇总《高等教育学》华师

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题,总共25分)

1, 发现学习

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 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包括学习),新知识是原有的上位概念或命题,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上位学习是一个去掉下位概念或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抽出其本质特征的概括过程。

3, 群体

人们之间为了一定得共同目标,以一定得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4, 高原反应

是指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5, 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总共50分)

1, 从众是什么?影响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群体压力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上假设的。群体压力可以在人们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

影响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个人因素(能力、独立性、自信心、文化差异)。

2, 大学生学习特点有哪些?

1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学习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3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课余学习的比重加大;4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对教育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该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设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这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其二,教学工作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而不能只是

一味地被动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4, 谈谈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对高校教师有何意义?

班杜拉认为人的道德品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环境、人和行为三者是交互作用的,人的行为是人借助于内部认知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对榜样行为进行观察学习的结果。他们提出了三个有关道德行为获得基本概念:1抗拒诱惑(道德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动上不至于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抗拒诱惑实际上就是个人将学得的社会规范在生活情境中的运用);2赏罚控制(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要运用赏罚培养品德。当道德行为符合预期标准时,给予奖赏,以期同样情景重现时,再出现同样的行为;当道德行为不符合预期标准时,给予惩罚,以使学生由于害怕惩罚而学习逃避惩罚,从而建立道德);3模仿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班杜拉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他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

5, 影响大学生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⑴内部条件。①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要有同化点,以同化新知识。新知识必须是学生已有的命题网络能够同化的。②学生要有主动学习加工的心向。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将新材料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⑵外部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联系,新知识和旧知识有逻辑联系,才能组成新的完整精确的认知结构。②新知识要以一定方式呈现。要引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命题网络,激活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命题,就易于同化新知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1题)

作为高校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上一篇:家风家规家训格言下一篇:妈妈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