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2024-07-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通用9篇)

篇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1世纪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是(b)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人际关系良好 2.大学生常见的社会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障碍

B.适应不良

C.人格障碍

D.精神障碍 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不包括()

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精神分裂症 4.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

A.环境适应

B.自我评价

C.人际关系状况

D.情绪健康 5.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A.理想自我B.现实自我 C.社会自我D.投射自我 6.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

A.健全自我意识

B.意志坚定

C.人格健全

D.自我统合 7.青年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健全人格

B.培养意志

C.自我统合性

D.情绪稳定 8.形成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是()

A.健全自我意识

B.自我统合C.悦纳自我D.调控自我 9.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做过综述

A卡特尔

B弗洛伊德

C奥尔波特

D艾森克

10.用本能的发展解释人格的发展,并忽视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下列哪个学派()

A 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学派 11.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2.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我遵循()行动

A 快乐原则

B 道德原则

C 现实原则

D 本能原则 13.被认为是支配愤怒和恐惧的大脑中部位是()

A 下丘脑

B 丘脑

C 海马回

D 胼胝体 14.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处于青春期的个体主要心理发展任务是建立()

A 亲密感

B 勤奋

C 自主性

D 智慧 15.()在应激过程中始终起到关键性作用 A、认知评价 B、情绪体验 C、生理反应

16.()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是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面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A、同化 B、适应 C、异化 D、成熟

17.有的同学遭遇失败后,便会认为自己“没用,什么也干不成,是个废物,窝囊废”,这种想法属于哪种不良认知()A、绝对化 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 D、乱贴标签

18.()学派深信,学习是人固有的能量的自我实现的过程。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19.根据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定势作用,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大学生要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马太效应

D.标签效应

20.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从性意识的萌芽到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疏远异性的性否定期、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积极接近异性的额狂热期和浪漫的恋爱期。A.斯腾伯格

B.赫洛克

C.霍尔

D.霍妮

二、多项选择(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

A.焦虑症

B.强迫症

C.恐怖症

D.精神分裂症 2.人格障碍包括哪几种类型()

A.偏执型

B.分裂型

C.冲动型

D.强迫型 3.从结构形式上看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

A.自我认识

B.心理自我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下列组成部分()

A.本我B.自我 C.超我 D.本能

5.情绪心理学家斯托曼曾这样定义情绪:“情绪是感受,是与本身结构有关的身体状态,它是粗糙的或经过精化的行为并发生于特定情境之中”,可见,情绪至少包括下列维度()A情绪主体的主观体验B 情绪主体的生理唤醒C 情绪主体的外显行为D 情绪的情境性 6.拉扎勒斯把心理适应下的心理应对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A、心理防御 B、积极地认知应对 C、积极地行为应对 D、回避应对

7.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习只靠外部激励并不长久,而更考内在的动力。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

C、学习动机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D、大学生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困惑与问题,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没有关系

8.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有()

A.平等原则

B.尊重原则

C.宽容原则

D.诚信原则 9..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有()

A.性心理的本能期和朦胧期

B.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C.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D.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10.大学生挫折的社会支持来自哪些方面()A、开展心理咨询 B、注重培养“幸福品质” C、加强个体积极的心理指导 D、创设挫折情境,锻炼意志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有哪些?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4.人格障碍的一般特征?

5.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大学生遇到挫折心理时应当怎样自我调适?

2.论述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3.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积极科学地完善自我?

篇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心理健康教育》参考答案

一、心理健康(马斯洛和米特曼)及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曼(A.Maslow, B.Mittelmann, 1951)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个人的成就有价值感。(2)有适度的自我批评,不过分地夸耀自己活苛责自己。(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不过度的幻想。

(5)能适度地接受个人需要,并有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计,对个人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欲望,不过分地否认或压抑。

(7)能保持人格的和谐与完整,个人的价值观能随社会标准的变迁而改变,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在个人的生活目的中,含有利己于利人两种成分,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团体的需要,接受团体的传统,并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个人欲望或动机。

(11)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做过分的谄谀,也不过分追求他人的赞许。

心理异常的标准是:

(1)痛苦的主观感受或心理功能不良(2)不适应性(3)非理性(4)不可预测性(5)非常态性(6)令观察者不适

(7)对道德或公众标准的违反

*

二、大学生产生严重学习焦虑的原因是什么?考试焦虑如何克服?

产生严重学习焦虑的主要原因

1.外部因素:(1)学业压力(2)考试压力

(3)周围环境的压力

2.内部因素:

(1)知识和能力(2)成就动机(3)失败经历(4)应试技能(5)身体状况

针对较为突出的考试焦虑问题,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1)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2)制定合理的考试目标(3)考前认真准备

(4)改变对考试焦虑的态度

(5)有意识的克服“怯场”现象

*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与嫉妒心理?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1)认知自我导致不懂交往(2)表达不清导致不善交往(3)人格缺陷导致不敢交往(4)行为失妥导致不当交往(5)技巧缺乏导致不会交往(6)个性怪异导致不愿交往(7)动机不纯导致不良交往

克服自卑应从认识、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入手:(1)从思想上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2)调节自己交往时的情绪。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自我激励,可以暗地里用语言予以自己鼓励。

(3)树立自信,马上行动。

消除大学生中的几度心理常用的调试方法有:(1)加强思想意识休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解放狭隘的“自我”。

(3)积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4)正确评价自己,增强竞争意识。

四、帕里如何界定心理危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表现。

帕里提出了危机定义的八大特征,它们分别是:

(1)一种关键的压力事件或长期的压力情景;(2)个体的悲伤经历;

(3)存在损失、危险和羞辱;(4)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5)事件的发生是预料之外的;(6)日常工作遭到破坏;(7)未来的不确定性;

(8)紧张时间持续过长(大约2到6个星期)。

大学生主要有一下几种心理危机较为常见: 1.成长危机 2.人际关系危机 3.就业危机

4.学业与经济危机 5.情感危机

在危机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1.事后震惊 2.责难

3.内疚和焦虑 4.抑郁

5.逃避和专注 6.休克

7.寻求改变

*

五、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及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的基本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长期性原则 1.题目 2.清晰性原则 2.职业方向 3.可行性原则 3.社会环境分析结果 4.挑战性原则 4.企业分析结果 5.适时性原则 5.角色及其建议 6.适应性原则 6.目标及实现时间 7.持续性原则 7.成功的标准

8.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

9.差距

篇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与其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和当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 是心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 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时期, 但同时又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大学生身体发育也加快了, 但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还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学习动机与兴趣缺乏, 恋爱与性心理适应不良, 择业求职焦虑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将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严重阻碍。

二、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音乐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能调节生理节奏, 有益于身体健康。音乐通过声波作用于大脑, 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 促进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 起着调节血液流量, 加强新陈代谢等作用。如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血压降低, 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 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音乐能调节情绪, 让人情感愉悦。音乐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它通过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特殊手段, 对稳定情绪、培养性格, 唤起对生命的热爱。音乐作为情感的符号, 它诉诸听觉, 直达心灵, 能使人产生愉悦体验, 从而达到积极的休息, 获得科学的放松。

2、教育活动能寓教于乐,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活动能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在所有的艺术活动中, 音乐行为最为大众化, 它在任何时候都会深入到集体的意识中去, 并产生一种共同的内心体验。在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 大学生通过对音乐和谐美的审美追求, 逐渐加强彼此的合作, 增强合作意识, 从而融入集体, 享受集体的快乐。音乐活动能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分配注意力, 激发其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以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乐纳环境、他人、自我。大学生随着文化知识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 在优美的旋律中激发灵感, 丰富想象, 形成发散式思维。

三、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效,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 调整和理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

1、利用音乐选修课, 组织大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并学会欣赏音乐

在音乐选修课中,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了解有关音乐创作的背景, 如节奏、节拍、主题和旋律、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所属风格流派等。学习这些, 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的外部音响形式, 还能通过这些知识去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 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音乐选修课中常用教学方法有聆听讨论法、音乐想象法及表演体验法三种:聆听讨论法是指学生选择自己人生各阶段中特别有意义的歌曲或乐曲进行聆听, 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在这一过程中, 回忆者往往不管回忆的内容是欢乐还是悲伤都会情不自禁的落泪。

表演体验法是指在一些舞曲中, 让学生通过身体夸张的表达、动作的体验来诠释对音乐的了解。许多同学在表演中都被音乐所感染, 并流下眼泪, 但人却有一身轻松的感觉, 这说明表演让人将平日在生活中积累的不快得到了宣泄, 起到了心理调节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 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仅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有关, 更与教师的人格魅力相关。音乐选修课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尊重并关心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面临的学生在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人格特征、心理因素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在欣赏同一段音乐时, 或面对同一问题和事物, 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和反应, 作为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呼声”, 要尊重学生“有自己的思想”, 把学生作为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对待并接纳。另外, 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利益、立场出发去把握其内心世界, 体验和理解其思想感情, 教师要用心体会、感受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挖掘问题的根源, 以便因势利导, 对症下药。换位理解不仅能使教师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为学生提供倾诉的机会从而释放被积压的情感, 舒缓紧张情绪, 而且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2、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让更多大学生在实践平台得到锻炼和培养

要使大学音乐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使音乐艺术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只开设音乐选修课是远远不够的, 须在大学校园内形成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在大学校园里, 可以利用心理咨询中心的音乐理疗、校园广播、图书馆音乐聆听室、校园周末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音乐大师名人讲坛、大学生艺术团或大学生音乐艺术协会、音乐艺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让更多大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营造一种和谐安详、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从侧面、无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种心理上的全面理疗。

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的分析, 探讨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论证了音乐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提出了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音乐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文婧:《浅谈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科技信息》, 2007 (8) 115-116。

篇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区别。教育目标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正确区分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掌握自我调节的常用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生命教育的目标侧重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是从多角度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

教育内容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的关于心理卫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心理障碍、行为异常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是认识生命的本质,全面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活动。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意识的教育、生命态度的教育、生命情感的教育、生命价值的教育。教育途径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心理咨询中心个别辅导服务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生命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在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宣传和体验等方式进行生命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两者是互相包涵,相辅相成的,都是高校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与措施,都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生命教育使学生的人生观、生命价值观进一步得到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都要培养学生保持身心平衡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其智力发展与顺利成才的必要条件。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现实呼唤大学生生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对感官刺激的盲目崇拜,使大学生对生活享受的关注大于了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他们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才更有意义”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他们不懂得珍惜生命,一旦遭遇挫折或失败,就失去了生命的承受力。

(二)大学生现状亟需加强生命教育。首先,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次,漠视生命,他杀和暴力现象普遍。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暴力杀人事件表明大学生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第三,虚度生命,游戏人生。生命教育的忽视,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在人生的追求中,片面追求感官的快乐,消极颓废,游戏人生。这些现象都亟需我们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与不足有待生命教育弥补。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央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已经迅速发展起来。不容置疑,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方面存在的不足很明显,急需通过生命教育来弥补。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1)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目标相统合。要明确相统合两者的目标,在顶层设计大学生健康教育,使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不悖,相互渗透,功能互补,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形成立体交叉、科学有效的教育合力,实现其教育的一体化。(2)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内容相互补。很多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或视为心理学课程教学,或等同于心理咨询,甚至当做心理疾病的治疗等,这其实就是一种偏差与误区。如前所述,生命教育之所以在高校兴起与开展,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失的补充和遭遇困境的突破与拓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与推进。当然生命教育也不能取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两方面的教育内容互补,才能形成更为完整深入、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3)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方法相互鉴。生命教育法与心理健康教育法,各有特长与优势,可以互鉴,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互促效果。(4)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资源相兼容。第一,建立必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融合与渗透的教育管理机制,做到有机构设置、目标要求、规章制度、人员编制、设施配备、经费投入等,把两者教育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教育体系中。第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在统一管理下,实现教育资料、信息、设备等资源的互通与共享,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价值与教育效果。第三,教育人员互兼。从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要能够相互熟悉相关的学科知识、理论、信息以及方法等,做到相互能够兼任一定的教学教育任务,以其人员的相互兼任,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篇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适用:全体2014级)

一、填空题(8道题,每空1分,共30分)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道德)的健康。2、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精神卫生日)。

3、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

4、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需要构成的:(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5、心理咨询的原则:(来访者自愿的原则)、(保密原则)、(理解支持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尊重原则)。

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有:(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保持完整、统一的健全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适应)、(环境适应)、(恋爱)、(性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困扰)等方面的问题困扰。

8、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2、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

(×)

4、幻想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

5、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手机,却偏偏说自己手机通话质量好,这是酸葡萄心理。(√)

6、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指那些有某种心身疾病的人,以及有这样心理社会因素所困扰的正常人,或是残疾人员。

(×)

7、互补是指人际关系中双方在需求方面如果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8、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

(×)

9、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10、情绪协调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

三、简答题(共15分)

1、什么是想象?怎样发展大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想象?(7分)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像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展开“幻想”的翅膀(2)丰富学生的表像(3)发展直觉思维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6)培养发散思维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8分)

(一)接受自己的一切 一个人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其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各有其特点,人也是如此。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才能使我们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正是这些差别,才能创造出人类心理世界错综复杂、五彩缤纷的瑰丽景象。

(二)积极地肯定自我 1.主动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

2.充分发掘自己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 3.寻求属于自己的成功

(三)正确对待挫折

人在活动中不可能没有挫折和失败。挫折发生时,有些人常常会一味地自责自咎,贬低自己,导致自信心下降。其实,这完全大可不必。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苦难和挫折总是难免的。尽管挫折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是,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挫折本身对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45分)

1、小张曾对大学抱有很大的憧憬,想象着既能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又能有时间参加社团、发展兴趣,还能去做兼职赚钱。但上大学几个月后,他发现所学的专业并不是那么有意思,社团活动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锻炼人。于是,他心灰意冷,常常用上网、玩游戏打发时间。请你结合自己或同学的经历剖析一下小张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为小张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提出你的建议。(15分)答:内部原因

第一,对专业错位的苦恼

专业错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分数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未能如愿地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二是所学的专业正是自己报考的专业,但是当真正接触这个专业时,却发现与想象的相差甚远。这样就会产生沮丧、懊悔等消极情绪。第二,对专业前景的悲观

有一些专业,比如一些基础学科,被称为“冷门”,报考的人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或者该专业的就业市场已接近饱和,将来不好找工作。有了这种消极心理,选择“冷门”专业的人自然不会对本专业感兴趣。第三,对热门专业的追求

有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课太陈旧,所讲的理论都已过时,因而花更多的时间去学英语、电脑、金融等“热门”知识。

第四,对学习方式调整的不当

在学习上,大学对学生的要求与中学不同。中学要求的是服从性学习,而大学希望的是学生能质疑和创造。因而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未能及时适应,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同时又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从而造成被动学习,以致失去学习兴趣。外部原因

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高校中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学生贵族”,他们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早就认为父母已经给自己设计好未来,因此认为在学校的学习对于自己整个人生的改观来说基本上没有意义。同时,这些人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会使另其它学生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认为只要自己敢闯、头脑聪明,大学里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他们一般会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充满机会的社会上一试身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对学习,基本上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严重缺乏,且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在大学教育中,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教法简单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另外,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需要,学用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三是教学管理不严,漏洞多,缺少必要的管理机制,考试评价不够科学,使学生不认真学习也可以通过测验。四是学校竞争淘汰机制不健全,学生不肯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在学习上。

篇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一、单选题

1.()是建设性的表达方式。A、你信息 B、我信息 C、他信息 答案:B 2.一见钟情属于()爱情 A、忘我式 B、友谊式 C、游戏式 D、激情式 答案:D 3.思维、言语与行为紊乱,情绪怪异,众人高兴我独愁,该悲伤的时候却放声大笑。是()人格。A、依赖

B、精神分裂型 C、偏执型 D、分裂型 答案:B 4.()年,国际心理大会为心理健康做出定义。A、1946 B、1966 C、1864 D、1945 答案:A 5.通俗地说,心理健康是指在同等环境下、()的人。A、更坚强 B、更快乐

C、生活水平更高 D、活得更久 答案:D 6.“我认为,我爸爸觉得我是个守信用的人。”这是:()A、镜我 B、物质自我 C、社会自我 答案:A 7.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最需要哪种情感? A、关注 B、爱 C、尊重 D、溺爱 答案:C 8.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A、社交

B、个人兴趣爱好 C、本专业的学习D、慈善事业 答案:C 9.美国行为学派大量的理论基于()实验 A、动物 B、植物 C、人体 D、思想 答案:A 10.“我认为,我爸爸觉得我是个守信用的人。”这是:()A、镜我 B、物质自我 C、社会自我 答案:A 11.超我强或以超我为主导人格的人,要看:()A、先天遗传 B、所处环境 C、父母的教育 答案:C 12.跟他做朋友你会感觉他的正义感,进取心,善意与宽容,没有什么禁忌,但爱憎分明,A、强迫型 B、表演 C、偏执型 D、分裂型 答案:A 13.詹姆斯·林奇在《我的哭声无人听见》一书中提出:“孤独是致命的毒药,()是生命的良药。” A、快乐 B、休息 C、交友 D、对话 答案:D 14.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变态行为和变态人格是否成为心理问题的标准。A、社会功能退行

B、持续1~2个月不能自动缓解 C、行为异常无法解释

D、心里痛苦的严重度到不能忍受 答案:B 15.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感觉、()、情绪、意识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A、思想 B、行为 C、外形 答案:B 16.皮亚杰认为依恋来自于()A、温暖 B、关怀 C、关注 D、习惯 答案:A 17.心理学是在()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答案:C 18.国际心理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体现在()个方面。A、4 B、3 C、7 D、6 答案:A 19.压力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心理状态 A、外部 B、内部 C、中间 答案:B 20.激情+承诺是()的爱情 A、浪漫 B、同伴 C、愚昧 D、空洞 答案:C 21.情绪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属于情绪的()功能 A、自我防御功能 B、社会适应功能 C、动力功能 D、强化功能 答案:C 22.“我父母都是老师,所以我也想当老师”,属于:()A、认同感扩散 B、认同感早闭 C、认同感延缓 D、认同感获得 答案:B 23.下面哪句话可以说是促进了古典心理学的长足发展。A、感觉到的是真实的吗 B、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C、我思故我在

D、人只能关系中发现“永恒的自我” 答案:A 24.人类()%的疾病与心理的压力感有关 A、不到10% B、20—30% C、65—90% D、100% 答案:C 25.“变态”这个词来源于()。A、临床医学 B、物理学 C、生物学 D、心理学 答案:C 26.“我信息”的表达顺序是:()A、行为-感觉-愿望 B、感觉-行为-愿望 C、愿望-行为-感觉 答案:A 27.被称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著有《心理学原理》的是谁? A、梅斯梅尔 B、威廉·詹姆斯 C、冯特

D、弗洛伊德 答案:B 28.在边缘系统中,与记忆有关的是 A、杏仁核 B、海马 C、垂体 D、下丘脑 答案:B 29.理性情绪疗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的。A、埃里克森 B、艾利斯 C、斯金纳 D、罗杰斯 答案:B 30.情绪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属于情绪的()功能 A、自我防御功能 B、社会适应功能 C、动力功能 D、强化功能 答案:C

二、多选题

1.人格中最核心的成分是:()(多选)A、自我意识 B、自我觉知 C、自我认识 D、自我概念 答案:ABCD 2.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有()A、信息来源 B、信息 C、信息渠道 D、反馈

E、译码和编码 答案:ABCDE 3.下列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是()A、目光 B、表情

C、动作、姿势 D、触摸 E、副语言 答案:ABCDE 4.影响青少年情绪的客观因素有()A、社会环境的影响 B、学校环境的影响 C、家庭因素的影响 D、人际交往受挫 答案:ABCD 5.乔哈瑞窗的纵坐标是:()A、自知 B、自不知 C、他知 D、他不知 答案:CD 6.按记忆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可分为(A、内隐记忆 B、外显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E、瞬时记忆 答案:AB 7.下列属于情绪的是()A、考试得满分高兴 B、遭到别人攻击愤怒)C、失去亲人而悲伤 D、面临危险而恐惧 答案:ABCD 8.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这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智商较高 答案:ABC 9.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A、缺乏学习动力 B、恋爱影响 C、考试焦虑

D、学习方法不适应 E、学习存在盲目性 答案:ACDE 10.情绪的认知理论包括()A、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B、沙赫特两因素情绪理论 C、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D、动机-分化理论 答案:ABC 11.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有()A、信息来源 B、信息 C、信息渠道 D、反馈

E、译码和编码 答案:ABCDE 12.下列属于基本情绪的是()A、兴趣 B、惊奇 C、悲伤 D、害羞 E、厌恶

答案:ABCDE 13.个体在哪些领域做出承诺时,自我认同危机便得以解决:()A、职业 B、意识形态 C、性取向 答案:ABC 14.下列属于非认知因素的是()A、情绪 B、意志 C、性格 D、智力 E、态度 答案:ABCE 15.如何提高记忆力()? A、合理组织知识 B、复习C、逐个击破 D、重复记忆 答案:ABCD 16.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有()A、信息来源 B、信息 C、信息渠道 D、反馈

E、译码和编码 答案:ABCDE 17健康的性心理包括:()A、健康的性动机 B、健康的性意识 C、健康的性情感 D、正确的性观念 答案:ABCD 1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灵我 答案:ABC 19.催眠包含几类? A、表演性催眠 B、医学性催眠 C、生活催眠 D、梦境催眠 答案:ABC 20.下列属于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的是()A、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答案:AB

三、判断题

1.当发现你的室友,同学长久处在情绪痛苦中,甚至有自伤行为,这时你可以适度的帮助她处理一些人际与生活需要,避免遭受其他同学的不良对待 答案: √

2.奥斯本1957年提出的 “脑力激荡法”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答案: √

3.表情传达情绪。答案: √

4.生理层面同样是男性,却可以有着不同的穿衣风格、行为模式和说话方式。答案: √

5.除了人之外,没有任何动物具有自我意识。答案: ×

6.成年早期是人个性成熟,自我能力,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信仰,科学兴趣,政治抱负,生活观念,价值观与审美情趣基本形成的阶段。答案: √

7.你选择自由,代价是必须承受得起孤独。答案: √

8.“尝试-错误”学习是由斯金纳提出来的。答案: ×

9.危机事件后的处理原则:关心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对逝去生命的告慰。答案: √

10.性特征过滤不属于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我的答案: ×

11.阿德勒从小就受到自卑感的困扰。答案: √

12.成年早期是人个性成熟,自我能力,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信仰,科学兴趣,政治抱负,生活观念,价值观与审美情趣基本形成的阶段。答案: √

13.早期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答案: √

14.大学阶段的学习考虑的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全面素质。答案: √

15.大学生应该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答案: √

16.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答案: √

17.短时记忆可以持续两分钟。答案: ×

18.能拥有超凡的记忆力,是因为这样的人掌握了非常科学的记忆方法。答案: √

19.长时间承受压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 X 20.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答案: √

21.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遗忘速度会缓慢下来。答案: √ 22.“对危险可怕的事应随时加以警惕”属于合理信念。答案: √

23.我们的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答案: √

24.我们无法通过心理测试检验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答案: ×

25.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容易造成心理困惑。答案: √

26.性行为不当可能带来身体健康的问题。答案: √

27.对于性别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倾向。答案: √

28.我们解决恋爱问题的方式与原生家庭完全无关。答案: ×

2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答案: √

篇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班别:姓名:学号:1.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不让你放学后看电视,限制你的自由,平时对你爱唠叨,你将怎样对待他们?()A、顶撞他们。B、不理睬他们。C、偷偷地看D、管好自己,少让他们

操心。

3、下列哪个事情是没有意义的?()

A、多看看有益的课外书。B、帮助那些生活有困

难的人。

C、打电子游戏机D、锻炼身体。

4、运动时什么技巧是对的?()

A、运动时尽量要流畅、优雅。B、出汗就可以了。C、运动量要大。D、运动不能深呼吸。

5、哪个方面是学习不够勤奋的表现?()

A、上课前预习功课。B、上课时没有认真听

讲和记笔记。

C、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复习功课。

D、不懂得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和同学。

6、别人乱扔可纸屑,老师批评了你,你该怎样正确处理?()A、和老师说清楚情况。B、既然老师批评了我,那我以后就

乱扔垃圾.C、以后不再理采老师。D、和老师对骂,怪老师错怪了自己。

二、判断(每小题3分,共30分)

1、运动时务必要深呼吸;要面带微笑。()

2、同他人交往,要求他人守信用,自己却不守信用。()

3、烦恼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不良影响。()

4、我们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的楷模。()

5、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效利用时间的“边角料”。()

6、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在和睦的家庭气氛中,我们才有健康的身心和美好的童年。()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8、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对老师关上心灵的大门。()

9、精彩的世界不会使你生活更美好。()

10、在人际交往中嫉妒别人,别人超过我,我就不和他来往。()

三、简答题

1、你想送给爸爸妈妈什么礼物?该如何做呢?(20分)送给: 礼物: 理由:

做法:(1)、(2)、2.当你比赛中失败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13分)

篇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 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规律, 对那些思想认识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矛盾应从心理的角度着手, 从思想的角度引导, 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 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 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同时也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目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如下。

1. 传统价值观念的断层, 现代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冲击学生未成熟的心理,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迷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 人们的思想活动多元性、趋利性、易变性、自主性日益增强。这不可避免地会冲击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使我们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严重挑战, 导致学生心理上难以适从, 认识上迷茫, 导致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日益突出。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传统的心理辅导工作手段和方法面临挑战。信息化在给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的同时,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跨地域的文化传播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 各种思想文化、道德伦理观念给当今的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得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逐步蜕变, 如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心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高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行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 弹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固定的学习、生活方式已改变, 流动性增强;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大程度地被推向“准”社会或直接同社会沟通;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而社会的巨大变革导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深刻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虽然大部分已步入成人行列, 但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校园里, 接触单一, 突然之间要立即社会化, 这给他们心理上带来一定的负担和恐惧。

面对这些问题, 需要高校及时引导学生培养健康人格, 提高心理素质, 分辨是非, 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却显得十分薄弱,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教育视野狭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来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为局限为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严重忽视了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不够, 心理健康的预防性教育严重缺乏。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全人生的指导”,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信念, 而且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困惑。

第二, 教育力量单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要求学校心理学工作者要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 而我国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干部, 真正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培训的不多, 也很少有人能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存在问题, 导致无法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不能有效发现和疏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第三, 教育方法单一。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而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基本知识的匮乏必然导致教育方法的单一, 要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 要么是丢掉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或格式化, 将心理咨询简单化为“谈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在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人为教育对象, 解决的都是思维领域的问题, 涉及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评价、信念、情感等, 根本的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使之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围绕这个共同的目标进行的, 因此两者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过程。

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具有统一性。个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具体人格的完善过程。其实质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过程, 而这个过程是由许多人格因素协同参与的结果, 使思想品德落实到动机、信念、理想、能力水平等一些人格要素上。无论是人格的发展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 都是诸种心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 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条件和平台。人的思想形成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最终实现从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这一心理过程, 客观上为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目前,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置于“德育”的背景下,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进行的。

再次, 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无疑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有效, 必须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相辅相成。政治教育解决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问题, 思想教育解决社会伦理和个人道德问题, 而心理教育解决人类心理存在的问题, 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以适应各种环境, 四种素质都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其中心理素质是基础, 应当把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他三种素质并对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树立德育观念, 突破传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三结合模式,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其他组成部分有机融合, 形成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的四元德育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最后, 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机制的形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 在接受教育时, 如果学生的心理因素存在偏差, 就可能对道德意义和道德要求的理解产生阻碍, 从而对教育的目的、要求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因此, 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心理因素, 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科学合理采用多种教育方式, 那么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

总而言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要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人的所有精神活动都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 心理健康教育既相对独立又渗透在各个层次教育之中,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此,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新形式, 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政治立场、哲学思想、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等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往往忽略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格内容, 如学生的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等, 而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 它所实施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补偿。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途径

显然, 从“全面发展”观出发, 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要求。

首先, 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树立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 而且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 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 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 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 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 又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 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因此, 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 前提是要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其次, 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通过固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且可以通过深入课堂教学, 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更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 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 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 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 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因此, 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长短期培训, 增强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掌握新观念、新方法、新技巧的自觉性, 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水平, 并以案例分析会、座谈会等形式, 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再次, 倡导学生自我教育,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 树立主动参与意识, 教育目的最终才能得以实现。因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 辅导员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 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 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 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最后,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 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各高校可建立“心理健康网站”,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影响面广、传递速度快、气氛轻松自由等有利条件,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间接性、平等性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发表见解, 交流更具有真实性、直接性。可以在网站中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 介绍一些知名的心理咨询网站, 使学生拥有更多维护、救助自身心理健康的途径。并在网络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过程中, 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互联互动, 克服以往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的弊端, 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使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

综上所述, 新时期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 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之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只有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人格才能健全, 才能真正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与复杂, 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忽视了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 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S].2001.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孙培青, 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 (第三卷)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4]耿俊生, 张存库.大学生心理健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48.

篇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大学生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一项以全国12.6 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为3%。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2004 年2 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更是凸显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和危害性。

一、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比较复杂,在他们的大学期间对个体的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际心理问题

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生活环境的改变需要大学生独自处理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大一新生存在多方面适应性心理障碍,若处理不善,易陷入心理困惑之中。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与他人交往很少,自我调节能力差,对外界有抵触情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感到精神压力,产生失落、冷漠、抑郁等心理情绪。

(二)学习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不良的学习心理大致有如下几类:(1)自卑心理。自卑表现为完全失去自信,自我感觉一切都不如别人,继而伴随着对前途的不可把握而产生心理困扰。(2)得过且过心理。有些大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和兴趣,沉溺于上网聊天、玩游戏与言情武侠小说之中,学习成绩与日惧下、放任自流。(3)焦急恐惧心理。在面临考试、学习时,难于处理紧张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自我调控。(4)好胜自傲心理。好胜自傲心理表现为自我清高,妄自尊大,对周围不屑一顾。

(三)就业心理问题

根据统计,从2003 年开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以每年增加20 万人的速度递增,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尤其在目前,我国遇到经济危机的冲击,预计09 年毕业生超过600万,这些客观因素使一些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足够的勇气去应对,经常怨天尤人,大叹读书无用,变得郁郁寡欢。还有一些学生,期望值过高,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陷入迷茫失落与自暴自弃的状态。

(四)恋爱心理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年龄,生理的发展使他们易对异性产生好感。但感情的经验不足会让他们一旦觉察出对方的缺点或者不能引起对方的同样的好感就变得失望,心理上承受不了,进而采取极端方式。大学生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这时的青年有了性冲动和性要求,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问题非常令人担忧,还有的因理想的恋爱观和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不能自拔,甚至出现轻生的压力。

(五)网络心理问题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随意性与虚拟性等特点,使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容易受到不健康因素的侵蚀,造成价值观念的混乱。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转而沉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逐渐变得孤僻寡言和意志消沉,导致心理障碍产生。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实际上,大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首先是家庭成长环境缺乏沟通

父母能否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的沟通是否充分,家庭气氛是否民主,父母的人生态度是否积极,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富裕程度也是关键之一。很多贫困的大学生,因家庭条件而自卑,被别人嘲笑,进而产生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1.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损人利己,不讲诚信,见死不救,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都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防线,扭曲着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消极影;

2.物质化,功利化的社会;

3.网络虚拟,置身于这样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中,难免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再者,高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与社会发展要求脱节1.思想政治课空泛教化,无法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2.缺乏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从事心理咨询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数量里也很不够。很多高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比例达到1:5000 或以上;

3.学科设置不合理以及高校过度扩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同时,高校过度扩招。2006 年高校毕业生为413 万人,比2005 年增加了75 万人;2007 年达到495 万人,比2006 年增加82 万人;

4.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文化教育相比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滞后或超前。这种结构性失业的结果就是一定程度的高学历人群失业。

(二)主观原因

学生本身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弱点,这些心理弱点会在不良外部环境影响下转化为心理危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社会认识上的自我中心观。自我中心观使大学生无法“他位”思考,而只能想当然去做,最终无法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懂得如何求助于他人,从而容易情绪失控,进而行为肆意放纵,将自己的不满变成攻击性的行为。有些指向他人,有些指向自身。

2.自我意识的混乱。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

3.絕对化思维,走极端,非好即坏,非此即彼,没有中间缓冲余地和其他任何抉择。

4.抗逆力差。现在的大学生成长环境较为顺利,困苦的生活经历太少,心理成长缓慢,对挫折缺乏心理预期与调适措施,加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一旦遭遇到较大的挫折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个体的身心健康是全面发展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于整体的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重构学校德育工作格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改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互脱节现象,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与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入手,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以积极地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激励他们保持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其次,要加强校风校纪教育,创建诚信氛围,增强学生的

历史使命与责任感。再次,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把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体系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书报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要与大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和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设立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在线网络咨询,并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与疏导,积极开展心理调查,对那些意识到自己心理问题但羞于咨询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同时提高心理咨询教师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化

要在学习计划中设立心理健康公共课和人文教育性质的选修课,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同时,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发挥激励和情感培养功能,在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三级预防干预机制

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中心,学院(系)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领导小组,各班建立预防干预小组,由班长任组长、心理委员任副组长,各班寝室长任组员。遵循为学生保密及人性化原则,收集学生心理健康资料,建立学生档案,密切关注并及时发现报告,定期召开心里委员例会,汇报和讨论具体学生心理案例。同时制定紧急情况、突发事件的预案和组织实施。

(五)重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高校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也是幫助学

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重视并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保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持身心健康。同时,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能,引导他们学会表达和宣泄生活中容易产生的负性情绪,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六)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沟通协作平台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沟通协作平台。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家长注重与孩子思想情感的沟通交流,增强子女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加强家庭教育影响作用的同时,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徐鹰,翟志.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J].高教论坛,2007(, 10).

[2]王双,李敬筠.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 6).

[3]任锦香,王祎蓉.素质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途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

[4]张予东.关于高校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9).

上一篇:小学古诗《绝句》教案下一篇:公司章程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