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2024-06-28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通用8篇)

篇1: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梁品质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清醒的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较之以前发生的了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尊重代替了束缚,开放代替了封闭,自主建构代替了被动思考……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课堂上应该关注到这样的情况:回答问题的人一直是固定的一小部分人,他们争着表现自己,老师话音未落,他们便马上说出自己的答案,有时答案也是错的,生怕别人抢了,搞得整个课堂乱糟糟的。有时表面现象似乎都懂了,但实际上在热闹的背后,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人成为观众、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差生就产生了。

开小差的行为也是让人很头疼的事情。由于我没教过低年级,对他们的心理不是很了解,吹胡子瞪眼睛这种方法只能维持分把钟。这部分人啊,开起小差来就算皇帝来了他也不当一回事。他完全不管你是否唾沫横飞、教鞭乱舞,该玩照玩该唱招唱,若无其事。他们的作业也是让自己又气又恨的,气的是刚刚讲过的知识他们竟然不懂,恨的是自己无法随时掌控他们。

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状况,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我谈谈我的见解与措施。

我首先强调学生的课前准备。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我进教室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具,书本放在桌子的左上方,文具和作业本紧靠课本。做不好的批评,班干部检查并规劝。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要上数学课了,有个准备。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做铺垫。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好,那他的学习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第二课堂上我不停地强调学习纪律,随时提醒同学们要坐端正,要向某某学习之类。这样可以纠正那些开小差的同学,让他们的思路重新回到课堂上来。再有就是同一个问题我不停地提问他们,让每一位同学都知晓该怎么做。就算是超级学困生我也要他把答案说一遍,哪怕是跟我念一遍也行。比如我在上《直角的初步认识》时,要学生懂得三种角锐角、直角和钝角,课堂上已经讲得我口干舌燥了,结果超级学困生林禺、邵振航两人还是没听进去,怎么也不懂,我只好叫他们站起来跟我念。

第三,关于课堂练习,我一定做到当天的作业放学前改完。做得不好的我会找时间去订正,或者留堂,尽量不让学生把疑问带回家。家庭作业方面,我一般是先评讲再收上来,这样既可以保证正确率,改作业也省事多了。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凡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艺术与一般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以上仅仅是我通过实践后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中的一些策略,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篇2: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为何注重展示?展示有哪些具体的环节与层次?大小展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如何破解参与率不高、大班额等展示难题?展示有哪些误区?展示有哪些策略?

展示是什么 ·展示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发表、呈现、演讲的舞台,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自信。通过研究儿童心理可以发现,展示欲和表现欲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激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讨论、思考的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展示分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小展示在小组内完成,主要展示自己在独学和对学过程的收获与疑难,并为之后进行的大展示做准备。大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学生展示。学生会站在聚焦点上,以各种形式,大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展示结束后,各个小组之间还将进行质疑、对抗、辩论、解答、交流、补充等。

·从展示方式上来讲,课堂展示可以宏观地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种。静态展示主要是展示板上的展示,一般会与其他展示形式相结合,展示者和非展示者的目光、表情、手势等,都是展示的重要内容。动态展示比较灵活,一般分为读、说、演、画、写等几种基本模式。

·展示的内容,既包括知识层面的,也包括情感层面的。知识层面的内容有学生的疑问、感叹、思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有目的、有价值的对话。情感层面的展示则包括学生的个性、激情与梦想。高效课堂@何文 辑

·在高效课堂建设初期,应该以展示学生的站姿、声音、笑容、激情为主。展示时需要注意:站姿挺拔、声音洪亮、微笑自然、激情洋溢、个性张扬、气度非凡。小组展示时,呼喊组名与组训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高效课堂的发展期,展示的内容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传道——将合作过程中凝聚众人智慧的好方法、好见解与全班学生分享;授业——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相互借力、相互帮扶、相互历练;解惑——通过三色笔、展示板等工具,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全面调动视觉、听觉、与触觉。

展示时教师应该怎么做 ·成功的展示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和谐、耐心与宽容。

·教师在课上应该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真诚来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让学生敢说、想说,并且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教师还要宽容、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偏离,只有虚怀若谷、循循善诱,互动与展示才能更加充分。

·展示还需要教师的敏锐与机智,具备课堂上应付“节外生枝”的本领。教师要对突发信息迅速判断:是否正确,有无价值;要快速反应,想出对策:是组织讨论,还是简单点拨,是继续深入,还是改变话题。只有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才能应付自如,促进课堂展示的精彩生成。

·很多时候,课堂展示会出现没有挫折、没有悬念、没有困惑、没有争论的现象。这是课堂设计过于细碎的原因,不利于展示环节的互动与生成。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将需要展示的问题形成板块与主题,但同时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模糊性,不必指向过于明确,这样才有进一步深入的余地。高效课堂@何文 辑

·在课堂上,组内研讨和组际交流是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关注这两个环节,让学生遵守课堂规范,提高展示效益。

·在组内研讨环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讨论声音;关注学生桌面物品的摆放;关注潜能生是否有收获;关注研讨的问题是否更具价值;关注研讨过程中,学生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学习资源。

·组际交流时,教师应该观察各组组长能否合理分工,观察板书小队和展示小队能否默契配合,观察中等生和潜能生是否有参与展示的机会,观察学生展示的实际效果,观察优秀学生的监督、质疑、补充、总结、拓展、评价等工作是否积极、及时、合理,观察学生能否提出疑问、能否及时纠错、能否正确回答。

展示的环节与层次 ·小展示环节主要包括以下3项任务:完成识记内容、安排展示内容、准备质疑内容。

·大展示主要是为了“集中火力”,解决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个环节,理科主要展示共性问题和典型错误,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努力挖掘“一题多解”的方法;文科展示有时没有简单的对与错,只有好和更好,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展示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

·展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一般来讲,展示分4个层次,在课堂中交叉使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4个层次分别是:思维的可视化过程、思维的可听化过程、思维的交织过程、思维的提升过程。

·思维的可视化过程是学生的板书展示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会产生没有标准答案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每个学生由于其原有认知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各自产生的冲突点也不相同。教师的“一查”,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明确学生出现的典型性错误。这些典型性错误,就是高效课堂学习的价值点所在。归纳出典型性认知冲突后,教师将其交给学科班长,有意识地分配展示任务。学生会将问题暴露在板书上,这就是认知冲突的可视化过程。高效课堂@何文 辑

·认知冲突的可视化过程,要给学生“辩解”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思维权利。板书的内容是僵化的思维,学生的“辩解”则是灵动的思维。学生在充满自信或忐忑的“辩解”中,会重新检视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第二次思考,他们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自愈”。而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矫正自己的思考,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求真。

·认知冲突的交织过程也是思维的交织过程。认知冲突反映在导学案上就是学生犯错误的根源。由于高效课堂的展示阶段之前,学生都不知道正确答案,每个学生都可能在自以为正确的情况下,犯许多错误。因此,每个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维护自己的观点,当把持有两个或多个观点的学生放在一起时,冲突必然会产生,这就是高效课堂的高潮阶段——对抗质疑。这时的课堂,会产生激烈的碰撞,学生不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护自己或团队的观点中,还会在辩论与对抗中,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学会尊重对方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正确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收获了对他人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

·思维提升是高效课堂展示的高级阶段。但一定要注意,教师只是帮扶者,只要有一个学生能承担“提升”的任务,教师就不要与学生“争锋”。如果学生确实无法突破,教师才应该做适当的点拨。

破解展示难题1.展示率不高

教师要加深自己对小组合作文化内涵的理解。合作不单纯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内需、一种技能、一种文化。小组划分也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互不相干的人捆绑在一起,而是从性格互补、性别互补、智能互补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展示时,教师还要适时“示弱”。教师的“示弱”会调动学生主动尝试与担当的潜力,会让学生改变一切被教师包办的惰性。

2.教师爱救场

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应该站在学生身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将学生“推”到全班目光聚集的展示区,让学生自由、快乐、精彩地释放自己。教师还可以尝试跨界教学,即上其他学科的课。如此一来,教师就不得不放弃控制课堂,尽可能地依赖学生,真正从讲授者变为调控者。高效课堂@何文 辑

3.精英式展示

高效课堂不能只照顾精英学生,而是应该让所有学生都享受课堂的快乐。精英式展示的缺点在于:质上过精、量上过少。为了避免精英式展示,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中的几个多元化:导学案设计多元化,尽量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尝试融入声音、画面等元素;小组建设多元化,尽量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相互帮扶、共同进步;展示形式多元化,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可以读、可以唱、可以演,全面点燃课堂气氛;点评质疑多元化,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展示者进行点评,涉及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等方面,还要对潜能生展示进行表扬与鼓励。

4.大班额展示

大班额展示的重点是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展示效率,因此,小组交流和组内展示非常重要。有些大班额的班级,每个小组的人数可能有10-12人,这时可以尝试将在小组内建设组中组,因为4-6人的交流是最有效的。组中组讨论出各自的思路和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综合整理、交流,最后达成统一意见,完成组内预展。班级展示时,要避免重复展示和零碎展示,还可以将小组分为展示组和评价组,各司其职,保证课堂效率。

展示的九大误区 1.课堂教学改革各阶段的展示形式与特点过于相似,不能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升级换代”; 2.展示时间、目的、形式等方面缺少学段特点; 3.展示方式单一化、套路化;高效课堂@何文 辑

4.教师偏重展示环节的教学意义,忽视了其中的教育意义; 5.学生展示时,缺少由外向内再向外的反刍与消化过程;

6.展示内容不精,“示”多“展”少,模式化强、独创性弱;学生展示时,语言单调、苍白,缺少厚重感与艺术感;

7.学生片面理解全员展示的意思,不惜把系统的知识模块机械地化整为零,造成一人一句的接龙串词式碎片化展示现象;

8.展示环节经常流于形式,未能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9.展示环节的弊端未引起高度重视,更缺乏破解之策。

展示的七大策略1.不同阶段展示应有所侧重。

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不同,展示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初期以培养习惯、锻炼胆量为主,讲流程、养习惯,轻内容、重形式;中期尽量实现流程自动化,兼顾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后期主要优化、改造、创新展示流程,重内容、轻形式。

2.不同学段展示原则。

小学以巩固知识为主,可采取所有小组循环重复展示;初中以理解知识为主,可采取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个性化展示;高中以运用知识为主,可采取快速、简捷的特色展示。

3.规划展示内容。

展示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展示的重点: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思考的过程,展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对质疑、批判、否定进行答辩,展示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展示从不同解决方法中获得的启发。高效课堂@何文 辑

4.扩大展示范围。

小组展示应该在常规的组内展示和班级展示基础上,增加组间展示和学校展示。跨组展示指的是,教师将班级小组划分成若干对抗小组,对抗小组之间开展兵对兵、将对将的一对一的对抗展示。校级展示指的是,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大课间或主题活动时,将学习内容用艺术形式呈现出来。

5.创新展示形式。

展示形式有很多种,这里推荐几种新颖有趣的展示形式。深层次的多元展示——擂台战。

教师将展示环节设计成“擂台战”,确定“擂主”与“挑战者”,一个小组摆擂,其他小组进行挑战。基本的操作流程为:确定一个小组为擂主,其他小组为挑战者;擂主向大家介绍观点,挑战方提出质疑,擂主进行解释、答辩;双方在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不断理清思路、完善观点。省时间的高效展示——访客游戏。

教师将小组成员划分为“接待者”与“访问者”两种角色。接待者负责向来访客人介绍本组的成果,并接受他们的提问;访问者负责外出到其他小组学习交流,每个访问者负责访问一个小组,然后回到本组分享访问收获。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有一至两名接待者,其余学生都为访问者。更灵活的书面展示——漂流本。

各个小组将本组的学习心得整理后,记录在漂流本上,然后将漂流本交给其他小组传阅。传阅时,各组都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写在漂流本上,当漂流本“物归原主”时,拥有它的小组,就可以根据其他小组的观点和意见,继续完善本组的学习心得。6.训练基本规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展示规范,包括语言、体态、板书等基本功,还要让他们养成认真记录、仔细倾听等习惯。7.追求展示内涵。

篇3:如何进行高中历史高效教学

在现行的省教育模式下,历史学科的课时与被关注度和以往相比都作了调整,课时少了,时间不够了,成绩出不来了,这是很多老师共同的心声。如何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给学校和学生一个满意的交代是每个历史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实现有效教学更要注重高效教学。那如何实行高效教学呢?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现我总结自己的做法,与广大同行们交流。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把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要求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根据所在学校提出的教学“‘学’‘讲’‘练’‘探’”四环节,进行了摸索。

一、学

这里的学指的是预习。预习分成两部分,比如教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让他们知道这节课他们要掌握什么,明确什么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课三个子目“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帮助他们对课文进行了解,我提倡用填空的形式,这样更直接更明确。

二、讲

这个环节比较重要,直接关系到高效教学能否成功,也是历史老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体现平台。首先一份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案是必需的,老师更要明白所教的这课课标要求的有哪些地方,又有哪些知识点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然后根据它们来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在讲课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振作精神的法宝,我经常在下午第一课,学生昏昏欲睡的状态下屡试不爽,而且它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比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课里,当讲到朱元璋废宰相,设内阁时,可以用“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来表现朱元璋废宰相后的工作状态,顺利引出内阁的出现,同时学生也容易理解为什么要设立内阁。当然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光靠老师的一张嘴是不行的,一些必要的现代的教学设备更是如虎添翼。历史课不像其他学科,立体性、比较性比较强,比如通过投影仪来展示一些历史图片或者影像剪辑就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历史的原貌,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当时的时代中去,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最后在讲课结束的时候把所讲的内容的知识结构板书出来,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线索和知识点,方便学生归纳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讲”这部分的时间要控制好,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大约是35分钟,加上后面还有“练”的环节,所以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为佳。

三、练

练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高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通过它可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理解能力水平和自己所讲的知识点,精心准备并设计好题目,更要做到量少题精。我在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总是担心漏了相关知识点,总想面面俱到,往往题目量比较多,质量不高,学生还没做完就下课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反馈不能及时了解,更做不到精讲精练,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练的第二部分就是当堂检查,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反馈对相关题目重点评讲。及时的评讲可以让学生迅速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还加深对正确观点的印象,正所谓“打铁要趁热”。

四、探

探究是现代教学对学生一种能力要求,通过探究学习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为学习更深入更复杂的历史服务。比如在讲“比较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时候可以设置探究问题: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和中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通过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的历史知识间怎样比较的技巧,对于这两种制度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探究过程中,探究的方向和难易程度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相关能力不足,老师要做好引导、设计工作。至于开展探究学习的时机,可以是在学生预习时,也可以融合在课堂讲课中,更可以在学生学习完本课内容后。

篇4:如何进行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一、集体备课,学案有别——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订出教学目标,目标难易要适中,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学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纪录片、图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我校每周三上午8:30~11:30是地理学科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编写导学案,把基本的教学思路定下来后,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改编适合自己学生用的导学案,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很清楚地明白这堂课我要学什么,怎么去学。集体备课最终都会探讨出一个最高效、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导入,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非常有意思,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我就是用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导入,这样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由“教”变“导”。教师将这节课的知识点问题化,问题要分层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高考地理题多是以图为载体,让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来解决问题。我正在进行着省级科研课题《高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策略研究》的探究,所以我在设计探究时尽量让学生多读图、识图、析图、绘图,利用各种图示来理解地理现象,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心理地图有助于地理高效课堂的实施。例如:日常课堂教学的探究中多让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学生能进行熟练的图图转化、图文转化,这样就能快速、準确地解决问题。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高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教师从学生做的学案题目中发现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的补充

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当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当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当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当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当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科学合理地给予评价,所以教师应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在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在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生成给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

篇5:高效课堂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1)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2)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并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有的说:“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仍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

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学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如第六册《沙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沙漠、骆驼的情况了解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挂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点?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有什么作用?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读议。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 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被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就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多读多练,同时还要总结阅读经验,探求阅读技巧,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随着阅读时间不断增强。

篇6:如何进行小学英语的高效课堂教学

【摘 要】如何让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对英语产生足够的兴趣。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高课堂效率,应该尝试各种条件和可实用的办法,引导学生逐渐产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强烈的兴趣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很少走神,不易疲倦,从而实现了小学英语的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高效

一、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和有趣的气氛

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先营造一个氛围,这样可以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想要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激发自己的大脑,其实也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英语上来,进而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此外这些小活动也可以勾起学生深藏在记忆中的英语知识点,也就是帮助学生重温之前的英语知识。

营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只看重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所谓厚积薄发,只有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之后的新知识的课堂教学做铺垫,实现小学英语的高效课堂教学。

二、巧妙引导学生的英语求知欲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上的直观教学手段构建一个语言情境和交际情境来体现出要教学的内容,从而突破课文框架局限性,此外,也不用担心课堂教学上句型和单词太过单调。

(一)营造学习情境

针对学生的意识营造一个情景,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与学生交流,进行交际的培养,从而得到非常优秀的教学成果。但要注意,教师在创设和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时候,不可以太过突兀,要足够自然、随和,偏向于现代和真实的生活,要做到足够的直观和形象。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依照教材的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好各种相应的教学道具,然后给每一位学生分发道具以及服装之类的,然后让大家各自记住自己的台词,共同来进行一场舞台剧,并且通过剧情环境提醒学生本课的重要性,进而达到增强学习氛围的目的。

(二)尝试游戏教学

也可以借助游戏进行新知识的趣味化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游戏的接受程度和速度要远远高于书本的知识,所以以游戏作为切入点,结合知识点,进行游戏的同时,就慢慢地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了。不过对于游戏的选取非常有讲究,要保证学生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是有序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加和学习的,所以游戏要是集体性的游戏,可以让很多学生同时参与,并要集体配合以凸显团队合作精神,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例如,看图猜词活动,教师准备一个PPT,里面有很多图片,将若干学生分组,每组一个人背对屏幕负责猜词,另一个人则面对屏幕负责用肢体语言告诉猜词的学生屏幕中的内容,教师负责计时,最快猜出正确词汇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并且将课堂练习插入猜词活动中去,可以通过游戏让课堂更加有趣。

(三)直观展现新的知识

相对于语言和文字,实物和图片以及简笔画所体现出来的知识会更加得具体,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人眼进行信息传输,所以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工具。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达程度本身就要远远超过抽象思维,所以这种较为直接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容易地吸引学生,进而促进学生产生足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在保证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之后,可以慢慢引导学生逐渐从感性思维转变到理性思维,从直观教学转变为抽象教学,从简单指点教学转变为复杂知识点教学,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那些太过抽象和枯燥的教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尝试进行简笔画的教学,简笔画趋近于漫画,这种卡通类的东西最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例如,在教导“Traffic”这个单词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简笔画画一个漫画版的交通堵塞的图片,然后教师在旁边提醒这个图片对应的是“Traffic”,是交通的意思,那么学生很快就会记住,并且很难忘记。小学生在观看简笔画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将其当作一张图片,而是真地直接对应到了现实中的事物中,并且由于学生对简笔画的喜爱,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学生对于简笔画英语教学没有兴趣。

(四)借助多媒体进行形象化英语教学

对于一节新课而言,呈现新课的知识点是这节课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实现该目标的方法非常多,并且有着各自的优点,我们需要参照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各项特点选择最恰当的一种方式,要保证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教学可以做到多样化、趣味化以及形象化,让新课程的知识更加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五官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屏幕上五官的卡通版图片,并且在看每张图的时候要播放对应的发音让学生聆听和跟读,在对五官对应的单词进行熟悉了之后,开始播放Teddy Bear,Shoulders,Knees and Toes等卡通动画,再带领学生一起跟着唱,这样等歌曲学习完了,单词也就会读会记了。

三、总结

篇7: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扩大教学规模。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与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将课件演示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因此,合理整合多媒体课件与数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依据教材制作的各种电脑动画软件,更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地、前所未有投入到学习中。但并非教材中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些内容使用计算机来教学有画蛇添足之感;也有些内容投影手段就能很好完成,根本无须花大力气去设计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因此为确保多媒体计算机科学地、实效地进入课堂,我们在教中应注意精心钻研教材内容。不要以为你给孩子们讲的多,孩子们就一定能得的多。我们更应关注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知道,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源泉。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和深奥的多媒体技术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应用于小学的课堂教学。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课件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媒体组合的集成性,其二是使用对象的交互性,其三是教学作用的多样性。比如说,传统教学中的连线题我们都叫学生到黑板上来连。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利用“电子教鞭”中的直线工具就可以实现连线。在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例如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这些辅助软件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也参与其中,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只要把知识稍加润色,找到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原型,把知识溶入情境中,那么学生对学习就会发生兴趣,也会学得轻松自在。我们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应该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应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让学生从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如:多媒体出示价格标签、歌手大赛得分、视力表、体温范围、身高等真实内容或情境)的演绎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让学生在体验不同的角色中,认读生活中的小数,加深认识的同时,有效建立小数的数感。再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推拉门、旋转门、直升飞机等有代表性的大量生活图片,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学生在对这些具体的生活现象的分类中,萌发问题意识,展开问题(平移与旋转)研究。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都是从零开始,学习起点分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多媒体手段才能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起点,才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教学能创设生活情境、摄取生活原型、再现生活现象、联系生活事实、赋予实际意义、回归生活实践、指导生活智慧学生的学习凭借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相关信息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使得封闭孤立的课堂丰富起来,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火花。并主动展开研究与构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发展思维。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途径不要以为你给学生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对学生而言是学生最需要的。我们应该斟酌、选择、设计学生最需要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开阔思维。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必须配合整个教学活动,不能是为了使用课件而使用,而要从课程实施的最优化出发,把课件的演示作为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与高有关,这个知识点很抽象,不好用语言来建立表象,为此,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启迪并拓宽学生思维。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感觉困难,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我让学生探究:用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我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由实际操作也非常困难。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 方形。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лr×r=лr2。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也得出了计算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同样也得出了结论。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不要以为你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就能够强迫它喝水。

我们应该设计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能自主构建。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例如,《时间的认识》,如果教学中,只用实物钟表讲解,那学生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让学生经历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学生才会真正理解知识,同时锻炼思维。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放大钟面的某个局部,细致的分解每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观察中推理、观察中总结,较好的帮学生建构了相关的知识。再如《三角形的边的特性》,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姚明腿长1米。如果他迈出一大步,大家猜一猜,这一步可能是多少?学生在好奇中,展开研究,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得出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后,我们可以利用课件进一步地引领学生应用新知并继续探索,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能在学习中发展思维,在学习中拓宽思路,在学习中提高应用意识与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避免某些“缺失”

不要以为演员的演技水平高,观众就都能学会表演。我们的课件内容不一定追求逻辑完美,但一定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让学生能受到启发与思考。(学习的主人永远是学生。)

1、不能为用而用,以辅代主

选用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显气派,不是跟潮流。我们不能弃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边的特性》等的教学中,在探索面积计算方法或三角形边的特征时,还是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课件只能是在学生探索完毕,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把探究中的支离破碎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整合。学生的实验与课件的整合都是用其它方法不好替代的。

2、不能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往往使一节课由以 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电”,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体图片播放较板书速度快,使学生应接不暇,使学生根本无法多作停留,更不能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无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更不能由传递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却降低了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明显不利,使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一些图表等要表达的本质性内涵。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所以,如果单纯地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份,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所以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使学生 “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浅层次的呈现。

3、不能让内容花哨,喧兵夺主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对兴奋的抑制能力较弱,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过多的影音来辅助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件的制作中,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追求背景设计的华丽,有时还插入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动画,同时频繁跳转切换画面,甚至还配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大段标题背景音乐,这种只求装饰不求效果的课件,结果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蕴含着潜在数学内容和关系的对象上。本想吸引学生,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集中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反而理解不深,影响了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应让内容决定形式,当用则用,所以课件要紧扣教材内容,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并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素材。一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运用多媒体解决,而其它内容运用其它适宜的教学形式。对于干扰教学内容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应尽量避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的演示,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能让课件成为老师的思考研究轨迹,课堂上以课件为主,师生都围着课件展开学习。这样,必然会成为画蛇添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作用。

篇8:如何进行高效的唱歌教学

教师应深入细致地解读教材,准确地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艺术形象、音乐结构、风格特点、感情、力度、速度的特点和变化、在唱法上的注意事项以及隐性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牢牢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这条主线,精选音乐素材并进行有机整合,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富有趣味性、连贯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二、改进教法,关注学生反应,让学生唱好歌曲

首先, 教师要营造积极、愉悦的音乐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互动关系, 使学生能在一个融洽、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歌唱。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图片、故事、音乐、视频等手段, 创设形象逼真、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 展示歌曲的创作背景、风土人情、地域风光及意境等,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增增强强学学生生参参与与歌歌唱唱的主动性。教师还还要要根根据据教教学学实实际际和和课堂气氛反馈,随时时加加以以调调控控,,努努力力创创造出既严肃认真、逻逻辑辑清清晰晰,,又又新新奇奇有有趣趣、积极热烈的音乐乐课课堂堂气气氛氛,,使使学学生生积积极主动地去体验歌曲、表现歌曲。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准练习,提高学生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和对音高的控制能力,使学生唱会歌曲。在节奏、节拍、音准等方面做到准确是对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唱好一首歌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整体性、弥漫性的特点,让学生从开始的整体聆听到局部甚至个别词句的聆听,充分感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加深对音高的记忆。对于歌曲中音准和节奏的难点,教师要利用模唱、听辨音准、用柯达伊手势提示音的高低、听琴视唱歌谱等方法进行重点练习,这一点在合唱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他们的歌声录下来进行回放,让学生通过对比评价进行音准节奏的自我调控。教师要能快速地捕捉到学生音准节奏方面错误的原因,并通过正确示范和对学生错误方法的模仿与分析,使学生较快地改善,让教学更富有实效性。

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歌曲的艺术处理和拓展练习,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引导学生唱好歌曲。在唱会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速度、力度、音量、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与断音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索歌曲的艺术处理。

三、搭建特色平台,建立完善的学校唱歌文化机制

要想使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不断得到巩固提高,仅仅依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外,精心搭建特色平台,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唱歌教学能力及学生歌唱活动的风采,逐渐形成学校唱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音乐教师要合理地设计音乐作业,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和多媒体查阅相关资料,用歌、舞、器乐演奏等不同的形式表演所学歌曲,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音乐才能;组织校合唱队、年级合唱队,推动学校合唱的发展;利用校园的广播、橱窗、网站,举办“每周一歌”“点歌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歌曲,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利用国庆、五一等重大节日开展“校园歌手大赛”“红五月歌咏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

上一篇:工作日记精选下一篇:烟草二三五教育活动个人剖析报告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