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

2024-04-18

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精选6篇)

篇1: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

孩子要上小学了,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三)帮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一)入学心理上的准备。

一要让孩子有希望成为一个小学生的强烈愿望。父母要在孩子入学前的半年,就开始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上学的事。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到了6周岁,就该上学了,这是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每个人都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才能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许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这些大道理,但这些道理非讲不可。家长必须耐心讲给他们听,早早把这些基本认识灌进他们的小脑瓜里,只是讲的时候要讲点方法,讲点艺术。比如: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当年是怎么急于上学的,入学后都发生过什么样令人难忘的事;也可以讲讲那些已经有孩子在念小学的家长,在怎样议论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进步;还可以借同事之中,谁家的孩子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表示出自己的羡慕和对孩子的希望与信心,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迫切想上学的愿望。

二要让孩子对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家长最好能选个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去参观一下,同时告诉他,一个人一上学,就标志着他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长成了一个大孩子;学校生活要比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得多,有趣得多——学校会开很多门功课,组织很多种活动,他会认识很多新老师,结识很多新同学;上学后,不久他就能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戴红领巾是件非常光荣的事,等等。孩子看了、听了以后,会感到上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并对入学后的生活变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三要帮助孩子克服“贪玩厌学”或“畏惧入学”等不良心理。贪玩的孩子多是家长抓早期教育较晚或方法不当造成的,这时要赶紧补救。补救的办法是抓紧入学前的有限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强化培训,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二)入学物资上的准备。

一要在家中给孩子安排一个适宜学习的空间。如果有条件应当给孩子一个独自使用的房间,并重新布置一番,让它不仅是孩子的卧室,更是一间书房。要在光线明亮之外安放一张高矮适中的桌子,配上一把适合他身高的椅子,除自然光外桌上还要配一盏有护眼功能的台灯。书桌旁最好能再设一个供孩子自己使用的小书架。再在墙上开辟一块“学习园地”,上面设有“成绩单”、“习作展”、“红花台”等栏目。如果没条件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也要给孩子挤出一块地方做“学习角”,像上面说的那样摆上书桌、椅子、书架等必要家具。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这样一个小天地会感到很新鲜,很喜欢,并由此对入学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二要在正式上学前,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挑选书包等学习用具,买好后再让他背上书包在众人面前走一走,回到家以后教他把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去书店购买一些孩子入学后要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配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回来摆在他的书架上。这会让孩子进一步增强求知欲,盼望早一天入学,早一天有能力运用这些工具书,阅读这些故事书,让孩子真正意识到:我长大了,该上学了,并为此而自豪。对学校的憧憬还会使他按捺不住,掰着指头算时间,盼望早日成为小学生。

(三)行为习惯上的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入学的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要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要把它们放在指定位置;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立即起立向教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听课要精力集中,发言要举手;要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写字、翻书动作要轻,不要弄出响声;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比前两项准备更重要,却很容易为家长所忽略,是目前一年级新生普遍缺少的。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让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在小学能不能有一个良好开端,关键是看他有没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都是他们行为习惯不同造成的。专家呼吁,学前教育要从以教授孩子特长为中心转向良好习惯的培养;多识一些字,可能使孩子在小学初始阶段学习有点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则对孩子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都有突出作用。“习惯好,受益终生”,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一定要重点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是让孩子明白,他今后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是不同的,以往的学习并没有和玩耍完全分开,今后的学习必须与玩耍分开,“学就是学,玩就是玩。该学习时必须专心学习,该玩耍时才能尽情玩耍。”为了让孩子对这种专心学习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孩子入学的前一年(至少是前半年)就要在他的作息时间表中添上“学习”这项内容:每天为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开始可以15分钟,之后逐渐延长,但最多不超过40分种;每次时间一到,就要让他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画画。就是孩子当时正玩得高兴,也要让他马上停下来,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要教孩子建立起效率观念,懂得做事情要讲速度,要讲质量,不能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也不能快是快了,却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时的坐姿、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影响未来的身体发育,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强化孩子的纪律意识,告诉他:上学后,不能迟到、早退,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发言必须举手,不能坐在椅子上乱晃,不能咬手指、玩手或摆弄手边能拿到的小东李西,不能和旁边的同学随便说话,也不能接老师的话,等等。虽然这些事情孩子入学后老师也会讲,可是家长事前讲过,又与老师讲的一样,会让孩子对这些要求记忆更深刻,做起来更自觉。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与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硬逼他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学前,他的求知欲会比以前更强。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是很爱学习的。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当更多地用一些科普常识去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市场上有很多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选那些配有精美彩图,文字说明简捷明了的,一边讲给孩子听,一边告诉他,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上学并好好学习,书才能成为他的好朋友,把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这会使学习成为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产生出极大的热情,他在学习时才能坐得住,学得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这一点又恰恰被很多家长忽略了,他们只关心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只重视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随意。

比如:晚上,孩子不能按时就寝,有的想看电视就让他看了,一看就是9、10点钟;有的想玩电子游戏机就让他玩,一玩就入了迷。结果,孩子的生物钟

完全被打乱了,成了“夜猫子”——晚上不愿睡,早晨不起床。这种习惯养成后很不好改,孩子入学后仍然这样,就会上课时头脑不清醒,什么也听不进去。

再如,孩子没有吃好早餐的习惯,上学后上午的功课很重,到不了第二节下课就会饿得头昏眼花,学习自然要受影响。一些家长只知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时着急,却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自己身上。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自己做起,按孩子的成长需要安排好孩子的食宿。

还有,孩子的穿衣戴帽、鞋脚袜子,看上去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也不小。如果孩子从小讲穿讲戴,心思都用在了讲究吃穿上,学习就会不那么上心;如果孩子的衣服、鞋袜不合适,比如衣服很瘦小,一坐下来就箍得腰腹部很不舒服,孩子就会不时用手去拽,在座位上老是扭来扭去,自然也会影响听课,甚至养成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家长希望孩子入学后成为好学生,就不能不在入学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就不能忽略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四)实际能力上的准备。

1、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学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与幼儿园不同,为了让孩子上学后能生活自如,家长要提早把不同的地方告诉他,并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

比如:上厕所,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小学是分开的。要先把这个变化告诉孩子,然后带他到公共场所,去识别厕所的性别标记:男、女头像、裤装与裙装等。方便后如何使用手纸也要教,尤其是小女孩子,要教会她从前方向后擦拭,以免大便污染阴道、尿道。

再有,一定要教会他自己穿衣服、系裤带、鞋带;还要让他记住:上学后,下课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然后才能去玩;遇到特殊情况,上课时想上厕所,要敢举手告诉老师,不要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再比如,孩子入学后,中午饭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带饭,这就要教孩子学会早晨别忘了热饭,中午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放学别忘了把餐具带回来;如果是学校提供午餐,就要教孩子学会独立打饭、吃饭,收拾餐具;如果是到学校附近的“小饭桌”用餐,又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照料自己,吃饱吃好,还要让孩子学会辨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还有,孩子上学后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公文包”,要让他在入学前就养成自己整理玩具、衣物的习惯,并教会他按课程表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课本和作业,把暂时不用的留在家里,检查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尺等是否都处在随时能用的状态。在教孩子做这些事之前,爸爸妈妈要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动手试;他动作慢点,做得不够好,不要紧,可多次反复练习;对他的每一点细小进步都要多加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要“看不惯”,讥笑、催促,更不能包办代替。

2、要重视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首先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自控能力。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靠高度自觉来完成。一个孩子如果能上课认真听课,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是学前没有基础,功课也不会落下。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每次测验成绩都是满分这很正常,要是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下,那就意味着“不及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服从”,也就是在家听家长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训练的最好办法是: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把对

他一日生活的要求制度化,并明确定有“约法三章”。如果过去没有这样做,不妨在孩子入学前做一下,至少就学习明文提出一些要求,并附有奖罚办法。比如:要求他学习时必须专心,不能想别的事情,不能边学边玩;在规定时间内,学会该学会的东西;只有完成了“功课”才能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处罚。家长也要确实说话算话,严格按“约法三章”去办,对孩子奖罚严明。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只有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完成好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获得父母的赞扬,之后轻松愉快地随意去玩,否则父母会不高兴,原来答应自己的一些的事,也就不会得到兑现了。同时,家长也绝不能在孩子学习时随意打扰他,并要注意提醒不知情者:“孩子正在学习,说话、做事都要轻声一点”。这样,孩子会从中感到学习不仅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在全家的生活中是件大事,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时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在孩子入学后,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特别是在课上能够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

3、要重视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

有些孩子入学后,虽对学习抱有良好的态度,也能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例如:上课时坐得老老实实,可是却常常没听懂老师说的话;在学习算术时,很长时间内还保留着数指头和逐一计算的方法,不会口算或心算;在教师提问或考查时不会开动脑筋,而是瞎猜一通,或者重复别人的答案,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对他进行学习自立能力的培训。一要帮他克服对父母的依恋心理,让他能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愉愉快快上好课;二要让他上课时能坐得住,不东张西望,眼睛盯着老师,耳朵注意听讲,头脑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三要教孩子把老师讲的功课记在心里,把老师下课前布置的事(用笔或用脑)记明白,回家能清楚地向父母表述;四要把孩子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孩子课后时间的支配也要“以学习为主”,黄金时段用来预、复习,只有完成功课才允许他做其他事情。训练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这些事孩子都能自觉去做,不用父母提醒也能完成得很好。

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本应该在早期教育的各阶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抓好。如果孩子在此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那就更需要在入学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亡羊补牢”,也能收到一定效果。我就为这样的孩子做过这种强化训练,先后辅导过几个5岁半的儿童。这几个孩子的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比较重视,可是苦于自己精力、能力上的原因,对孩子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欠缺,还误认为自己的孩子脑瓜笨,学习数学挺吃力,因为他们当时计算10以内加减法都很慢,而且要掰手指才行。到我家后,我对她们进行了2个月的强化训练(每天2—4小时不等),孩子就有了让他们父母和周围人感到震惊的进步,不仅认识了几百字,能背几十首古诗和儿歌,能借助拼音看故事书和熟练进行百以内加减法口、心算,而且学习兴趣大增,回到家里也愿意学习了,有一时间就缠着父母和他一起看故事书,问这问那。我的体会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极大,培养孩子学习自立能力并不难,问题的关键是训练要得法,即训练要因材施教,抓住每个孩子的特点;着眼点不要放在让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题上,而要放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上;要用不断的鼓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勇气,用成功的体验去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所以,我认为,孩子入学前这段时间非常宝贵,家长一定要珍惜这段时间,抓紧时间帮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在方法得当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学习自立能力方面的突击式强化训练。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经过学前培训,小学一、二年级的功课都学过了,上学以后会不好好听讲。我的体会是,孩子上学后能不能认真学习,不在于他课内该会的功课是不是都会了,而在于他是否养成了“好学的习惯”。其实,家长的教学和学校的教学,无论是在内容的系统性上,还是方法的多样性,都是不能相比的。如果他养成了好学的习惯,上学后就会被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所吸引。而且会因为基础好、理解快,有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得到更多成功的快乐,使他越学越爱学。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学前强化训练一定要讲科学,一要目的明确,重在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会说”与“会读”要以“会说”为主;“会认”与“会写”以“会认”为主。二要方法得当,尽量结合生活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而不是抱着课本,急着让孩子去学那上面所有的东西、更不要使用学校要用的教材。

篇2: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

2014-09-01 20:56:39|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一年级|举报|字号订阅

孩子即将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了,许多家长的心情十分矛盾,既喜于孩子的成长,又忧于孩子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家长可以帮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呢?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一下孩子在入学后可能会在哪些方面产生不适应现象,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根据我们对一年级教研组及学生家长的调查了解,新一年级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

一、日常作息方面。

(一早起:孩子年龄小,睡眠时间长,进入小学后,早上到校的时间提早了,而且不能随意迟到,因此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并快速做好出门的准备成了许多家长头痛的一件事(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可见,在入学前帮孩子养成早上按时起床,并能主动穿衣、吃饭的习惯,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无长时间的午睡:孩子在幼儿园时习惯了每天午饭后两个多小时的午睡,而小学则没有这一安排,所以有一部分特别喜欢午睡的孩子常常会在下午的课上不由自主地打瞌睡,影响了学习。如果你的孩子是这种类型的,那么家长就需要在入学前逐渐减少孩子的午睡时间,并在开学时向老师说明一下孩子的情况,使老师能多注意到孩子,从而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犯困时间。

(三无课间餐:孩子在幼儿园里除中饭外,一天还有两次点心时间,但入学后则没有这两次课间餐了,所以有些孩子也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家长需要有心地教育孩子少吃零食,吃好正餐,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使其在入学后每天都能自己好好地用完中餐,摄入足够的营养,从而保证一天的学习。

二、上课纪律方面。

进入小学孩子就要正式开始系统地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了,因此老师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也比幼儿园时高了许多,有些孩子就会在这方面产生一些适应性困难,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主要有“坐不住”、“听不牢”、“说不清”、“写不完”。

(一坐: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好动,每节课都要端端正正地坐好四十分钟,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所以常常会坐不住,做些小动作,从而影响听课效果。而

能让孩子坐得住的关键还在于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因此,家长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前准备。

(二听和说:认真倾听是学习知识的基本要素,倾听的对象包括老师和同学,现在有很多孩子自我中心比较强,爱表现自己,往往不能认真听完别人的想法,总是迫不及待打断别人或是插嘴,而且由于没有认真听,在回答时常常是表述不清或是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这种行为肯定影响学习。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有这样的表现,如果有的话就要从现在起加强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先听后说的习惯。

(三写:孩子在课堂上写不完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及时跟上老师的教学步子,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还是要学会专心地听,第二则是要从入学前就注意形成及时按要求做完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的好习惯。因此,对于做事情拖拉的孩子,家长要特别重视这一习惯的培养。

为了帮孩子更好地适应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坚持做一些注意力和倾听能力的“练兵”。

方法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拼图,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增加。

方法2:爸爸妈妈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先向小朋友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故事后让孩子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听故事,孩子会比较集中注意力,听故事会格外仔细。

方法3: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请孩子一次性完成。还可以经常让孩子向其他长辈传话,语句可以从简短的过渡到长一些的。

方法4:给孩子准备一些CD和图书画面内容相配套的图书,这种图书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听看结合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小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让孩子做事专心致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爸爸妈妈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工作。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同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有时间概念,不要给孩子太充裕的时间。★给孩子一个固定且安静学习的地点,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学习时间打扰他们。

★帮助孩子获得自控能力,避免各种干扰。比如,尽量避免在孩子的书桌上放零食和玩具。

★避免跟孩子说话一再重复。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他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三、完成作业方面。

读小学了,每次上完课语数课后都会有课堂作业,放学后老师还常常要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一年级主要以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为主。对此,孩子们往往一开始觉得新鲜逐渐感到烦恼,特别是作业有困难的孩子。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上课不能抓紧时间(2课后要忘记作业(3不会听老师讲评作业。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一点,家长可以从现在起就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机会,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观察一下孩子在对待

任务时的情绪,做任务时的习惯,并尽可能让孩子体验完成后获得的成就感,使孩子喜欢上做这样的事情,让孩子知道能完成这些作业是能干的表现。

四、人际交往方面。

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刚上学时往往不能较好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1遇到困难说不清(2有些孩子表现为爱哭。对于这种个性的孩子,家长要多问问学校里的事,听听他有什么困难,告诉他解决的办法,多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家长尽可能配合学校的规定。

上述不适应导致孩子可能会出现的情绪:刚入学新鲜、有趣,过了半个月左右开始逃避上学,找各种借口,有的出现应激反应,往往表现为身体不舒服。

其次,孩子入学前家长在学习方面往往只关注于学科知识的提前储备,如学计算,学拼音,学写字等,而忽视了一些看起来不重要但其实很关键的细节,其实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往往能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一、学会正确流利地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准确地说出父母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父母的工作,家里人口等。

二、培养孩子能按指定口令翻书的能力,如在孩子阅读时要求快速把书翻到第几页,找到第几行或第几幅图等。这方面能力的准备有助于孩子在学习时跟上教学节奏。

三、引导孩子掌握“上下前后左右”这些方向,并在日常生活中多训练孩子用这些方位词说话,讲述事情,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

四、帮孩子养成保管好学习用品的能力,对于易丢的物品可以提早做好标志,并教会孩子及时进行整理。学会作业的整理,各项作业要带齐,学会有序地分类放好,对于经常要找不到东西的孩子,家长可以为他准备一个作业袋。

五、关于学具的准备:(1实用为主,不宜花哨,如使用笔袋、去污效果好的橡皮、普通的卷笔刀、尺子等(2安全第一,尖利的学具不使用,铅笔不要削两头(3铅笔数量要备齐,橡皮、尺子每天要带上。

六、对于提早进行各项学习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把好关,因为错误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1拼音的学习要注意读音标准,拼法正确。(2写字时要注意写字和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笔顺是否正确,包括数字的书写。(3学计算要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算,以理解为基础,不要让错误的思维影响以后的学习。

七、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认识一些常用字。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使自己的词汇更丰富,无论是平时的交流还是上课的表达都会更准确,对将来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保证每晚20分钟的“家庭读书时间”,以此来代替让孩子看电视,那对孩子将会是终身有益的。

第三,孩子将要步入人生中的新阶段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更高,此时,家长还应做好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搞好家庭教育的氛围。

(一准备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一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二正确看待孩子,客观地评价孩子,切忌急于求成。(三别把重复做练习看成第一位,兴趣永远比做题重要。(四少批评,多鼓励,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3: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

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首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出世后, 最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孩子最先了解的人就是父母。第一个给他玩具、逗他嬉戏的是父母;扶他学步、教他学语的也是父母。初生的孩子大脑里一片空白, 是在父母的抚育关怀和直接教育中学习。因此,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孩子脑中形成了最深的印象。孩子掌握初步的知识、智力的早期发展、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的形成, 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

其次, 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一是时间长。孩子从出生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从0—3岁, 孩子只接受家长的教育 (少数上托儿所的孩子除外) , 即使孩子到3岁以后, 上了幼儿园, 也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父母在一起。在这么长的时间内, 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 那么, 教育效果肯定是非常显著的。二是教育手段丰富多样。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上课, 而是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家庭游戏、外出活动、平常交谈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丰富多样, 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手段无法相比的。三是最能因材施教。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 是老师面向一批学生的教育方式, 由于种种原因, 老师们难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却是完全的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方式。只要家长对孩子的知识和能力真正地了解, 又有适当的教育方法, 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 我们强调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并不意味着降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可以让孩子学到系统、全面的知识, 发展孩子各种能力, 使孩子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是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家长既要重视家庭教育, 又要配合好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 这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二、进行游戏, 寓教于乐

l.做游戏的有心人。

每做一个游戏, 要有一定的目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 在别人看来, 是家长和孩子在其乐融融地玩, 在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是沉醉在游戏之中, 其乐无穷, 不知道做某个游戏可以学到什么。而父母心里应清楚做游戏的目的, 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例如, 教孩子倒数10—1。我运用了“火箭发射”这个游戏。在孩子已能牢靠而又熟练地顺数1—50的基础上, 针对孩子对电视新闻中播放的火箭发射比较感兴趣的情况, 我提出要与孩子做火箭发射的游戏。孩子当然非常高兴。于是, 我们一起动手用积木制作“火箭”, 准备“发射”。在“发射”前, 我给孩子讲了火箭的作用, 火箭发射的程序。火箭发射前要倒数10。所以我要孩子在“火箭”“发射”前, 也要倒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我要求孩子先倒数5—1, 孩子很乐意, 并能很快掌握。在以后的几次游戏中, 我逐渐将倒数的数增加至10—1。孩子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以至于在不到4岁时就能倒数20—1了。

2. 做游戏的协调者。

孩子爱做游戏。但并不是孩子想做的游戏就能做得到。因为有的游戏用现成的玩具是不够的。这需要家长为孩子另外准备一些游戏用的材料。这些材料除可以购买外, 家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游戏, 如凳子、椅子、被子、锅碗瓢盆等等。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游戏, 就是孩子在两岁左右, 一次逛街回来, 他非要做“卖鳝鱼”的游戏。而且还要给他准备纸条 (当鳝鱼) 、钉子、两根小板凳、小盆、小刀 (玩具塑料刀) 。准备完后, 他就真的卖起鳝鱼来了:坐在一根小板凳上, 用小刀划钉在另一根小板凳上的纸条 (鳝鱼) , 凳子下面的小盆用来装划好的鳝鱼。孩子做得很投入, 津津有味, 持续时间不下半个小时。显然, 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 而且也培养了他的记忆、想象等能力。以后, 孩子几乎每次外出活动回来, 第一件事就是做有关他见过的感兴趣的游戏, 家长自然就是一阵忙碌。但可喜的是, 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 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这对于他以后专注于正规的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3. 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

一般来讲, 孩子喜欢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重复多次, 比如搭积木 (可拆装的积木) , 可以由简单搭到非常复杂, 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搭, 到自己独立搭, 而且搭出家长都难以想象的形状来。但是, 有时孩子也对某种游戏很快产生厌倦。这样, 就需要家长变换游戏的方式, 最好是不同的方式交替进行。就是同一种类的游戏, 也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 识字游戏, 就有讲故事、学识字, 卡片法识字 (卡片上有字, 还有人、物、花鸟的图画) , 生活中识字 (将字与生活中的实物对照) 等等形式。

4. 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

家长怀着饱满的情绪,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正在做的是活泼有趣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有兴趣, 教育效果才会好。为了让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 家长应多说说鼓励的话。孩子受到表扬和鼓励, 兴致就会更高, 头脑会更灵活。家长的鼓励, 还能培养孩子一项极其重要的品质——自信, 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 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看见小朋友做什么, 自己也要去做, 看见别人有什么, 自己也想要。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 建立良好的习惯;同时, 成人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些行为小节, 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不良习惯。因此, 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也在育人。例如, 家长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这样幼儿就会无意识中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时, 家里成员之间应互敬互爱, 使幼儿在互相关心和谐氛围中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家长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有孩子在家尽量少看电视;等等。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要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 需要家庭、幼儿园、学校的共同努力。本文只就家庭教育方面, 谈了一些肤浅的看法, 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欢迎广大同行指正。

摘要:对于入学前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究竟持什么样的观念,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一是要认识到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首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 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二是进行游戏, 寓教于乐。包括做游戏的有心人;做游戏的协调者;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三是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习惯。

篇4: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其实,洋洋妈这时候着急就有些晚了。因为孩子入学是件大事,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会在孩子入学前为孩子准备好书包、铅笔、文具盒,但这都属于物质准备,对于一个尚没有走进过校门,不知道老师、上课具体意味着什么的孩子来说,生活、心理上的准备对孩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更为重要。

设法让孩子对上学产生兴趣

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培养孩子的入学意识,是促使孩子入学后积极投入学习生活的首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入学意识的教育。如新年时告诉孩子“又长了一岁,快做小学生了”、“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你会学到好多有用的东西”等。带孩子一起去买铅笔、文具盒、漂亮的卡通书包等学习用品,激发他们对学习生活的向往。孩子都喜欢提问题,对于快入学的孩子,可以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提供一些线索,让他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获得答案的快乐会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时可以趁机告诉他,上学以后,这些知识都会在课堂里学到。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进入幼儿园大班后,就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让他们拿出一定的时间来看看书、动动笔;要求孩子专心听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讲话,听讲时坐姿要自然端正,不乱说乱动;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弄懂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不懂要知道问,听清老师的提问,并想想应该怎样回答;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他要做的事情,不边做边玩;教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一般不必让孩子超前学习小学课程,因为弄不好反而会干扰教学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学前儿童的家长首先应教会孩子的是习惯而不是知识。

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

如果孩子独立性强,入学后就会有安全感,能较快适应小学生活。反之孩子就会紧张,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动作迟缓、反应慢等,从而影响学习。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脸、刷牙、洗手绢及内衣裤、收拾书包等,并让孩子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如衣帽、文具等。

教育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分析别人的言行,对的学,不对的不要学。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给孩子作表率;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有礼貌,未经许可不能动别人的东西,包括自己家中的东西。

根据小学的作息制度安排孩子的生活

孩子起床、吃饭、睡觉的时间应与学校同步,使孩子尽快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去。

篇5:孩子入学前7项准备

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家长需要做些什么?以前,我仅仅是从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应该怎样做;而今天,我是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来思考幼小教育的衔接问题,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此外,我也借鉴了一些学校低年级老师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果拿孩子离开家庭走向托儿所、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这几个阶段做对比的话,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小衔接”。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家长应有一个前瞻性,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

层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须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有的是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背投以及课桌椅等教学设施,可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机会也比较少,会使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适应。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概括。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高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一般一节或两节课的课堂教学。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并参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 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在小学已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上课抱臂坐正、不调头、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被服从统一要求替代.第六、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更高的要求。

我们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到以上这些变化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

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

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我们小学阶段老师的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使孩子的压力最小化。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

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地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3、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这样,幼儿才能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家里的玩具收起来,而应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总之,我们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应协调一致,共同创设“幼小衔接”的教育条件,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2014

篇6:MBA入学前准备

MBA入学前准备(MBA入学前准备(转载)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很犹豫,有些自不量力的感觉。后来想想当时的自己也很希望有人能介绍一下经验,不管怎样还是决定写下来,或许对后来者能有所帮助,少走些弯路。作为一名MBA学生,我一直期望人大的MBA团体能优于其他的院校,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网友提供些许价值。人大MBA项目为两年,最后一学

期仅做论文,加上找工作,实际上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第三个学期其实也并不完整,一旦你去实习,找工作的压力很快就会让你感到浮躁,你很难专心。总的来说,真正能让你全心投入学习的时间,也许就一年多。尽管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就此而言你的MBA学习任务是繁重的,入学前的准备变得非常必要,至少在很多方面你要尽早调整和规划!我给大家一些建议,可能不会适合每个人,但或许你会有所启发:

1、需要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罗宾斯的《管理学》提这个建议是因为,人大的课程只有《管理经济学》,而略过了这两门对你加深理论认识非常重要的两

门课。对这两本书的深入理解,会提高你的理论水平,加速对其他知识的吸收和掌握。MBA课程体系中这两门按理是基础课,可能学校是认为大家会自己读而省

略了。书太厚,短期你根本难以读完。与其入学后补充,不如学前准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翻译的有些问题,但我觉得它是经典,还是推荐它,注意不要去

读英文版。推荐罗宾斯的《管理学》是因为跟大家的入学考试中的管理学有关。编管理分册的老师绝对是高手,入学后回味还经常深受启发,它融合了很多的精深

理论在那短短几十页里确实难得。我觉得对管理学无论怎样都要事先有个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已经看过罗宾斯的《管理学》,可以去读德鲁克的书,因为你迟早要 读!

2、英语一项重要的技能,就业的时候会有所帮助,但不会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把它比作保健技能也许更恰当。我建议大家在入学前花大些力气去攻克英语,如

果在入学后投入时间可能机会成本太高了点。英语比起你的背景来说是次要的,但对你工作后的发展也许更有帮助,毕竟中国越来越国际化。对有些人来讲,学英 语可能是没意义的,但在有大量时间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多付出一些。不多说,两个字:重要。

3、做好你的规划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规划好了,未必会有好结果,但如果你没有目标和计划,你的学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MBA学习给了你一次机会,这

么短暂的期间稍纵即逝,你根本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只能尽力把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选择不同;但有两个规划的原则可能是有用的:职业发展导向和就业导

向。你应该明确未来的大概发展方向,为其准备,把你的学习和生活编制在这个梦想里,但要格外留心你的选择不能是一相情愿,应该符合你的背景、个性、兴趣

和梦想,应该是实际的,而不是空中楼阁。你要把你的优势放在你的规划中,尽可能在长期的职业发展和短期的就业需要中平衡!你要用你的规划来指导你未来 的学习和组织你的知识体系,并在持续获取信息的同时不断的修正和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这样辛劳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自己多些成功的把握。也许,成败之间就差

这么一点点。打个比方,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品未必会适应市场的需要,可能生不逢时,但未经仔细考量的产品几乎注定要被市场淘汰。而整体的规划必然降低你 的风险和调整的成本,必然使你的资源更加专注能使你成就的领域。提这个问题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很多人忽略了这些似乎浅显的问题,至少重视不够。就拿

MBA的知识体系来讲就非常明显:尽管MBA的知识体系是完整而结构化的,但毕竟是移植西方的与中国实践的需要有差别,况且各个院校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

行修改,各位老先生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看似相同的基础课程实际的授课内容差不多面目全非了。每个学生的需求本就有差别,你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对每

一门课都同样的重视,你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重整你的知识体系,尤其要突出你的专长!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图钉锲入木板并不取决于图钉有多大的表面

积,而是取决于针尖的锐利和表面积的共同作用,这无异于知识的专与博!中国现有环境下,企业更多的是需要善于专心做事的人,而不是指挥老板或资深人士的

人。MBA在这种文化下,缺点也许是什么都懂一点,做专家顾问资历又差一点,弄不好到了企业内真的要做冷板凳了

4、建立你的人际网络人的成功有时真的是靠朋友网络,单个人在中国这种环境和文化下,很难成功。MBA学生可能更是如此,因为他依存在商业圈子里,没有人脉,你的职业生涯可能寸步难行;MBA之间的竞争,逐步趋于整体的竞争,想来真的有些像产业链和企业群间的竞争,也许这也是一个MBA群体必须成

熟的内在要求吧!就大家而言,入学前这段时光是宝贵的,如果可能的话,大家应该多交流交流,加深互相间的了解和信任。入学后,如果你专注学习的话,可

能互相间的交流的机会就变得很难了,因为大家都很忙,又不住在一起。日子一久,你再有热情,人与人之间也会变得冷漠了。我觉得有两类关系必须要重点考

虑的:一类是同届不同学校间的MBA同学,一类是不同级的各校师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为后来者,你的信息肯定是不对称的,而你的正确决策必须建立在

获得充分、准确信息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表面上你听见、看见的样子!你需要倾听多个人的观点,你需要请教那些值得信赖的人的意见!冠

冕堂皇的说辞对你一点价值都没有。在我和外校的朋友聚会的时候的一些感触,明显加深了我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MBA的圈子里,获取更多的信息明显

有助于你做出理性的判断。在互相学习、传授心得方面的价值,就不多说了。交往中你需要培养自己的胸怀和眼界,这对你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对如何学MBA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我认为首要的是专注学习,比其他更重要的就是广交朋友,凡是影响这两者的都应尽量拒绝!交朋友最难建立的就是信任,由于背景的差异误

解和猜忌在MBA之间反而容易产生。我的一点体会虽然俗套,但可能有些参考价值:交真正的朋友是绝对忌讳功利和虚伪,真诚是首要前提!!即使你明知

真诚可能会给你带来伤害,你依然要坚持真诚;别人与你交往的前提是你实践的原则!!一旦因虚伪和功利损害到做人的原则,即便只有一次,真正的朋友也会

离你而去。朋友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碳的人!当我正在忙着工作的时候,北大的同学就已告知我,非典已经迫近;在我囚居大运村,整日煮饭的时候,多位

老友殷切关怀,这种感觉格外惬意。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傻子,只有被聪明冲昏头脑的蠢人!只关心自己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 的利益。这句话也是对的,但你要把它用在不同的人身上!而对待朋友的真诚帮助,你要有感恩的心,你才会活得有意义!这世界少不了误解,但我依然奉劝你

要真诚的交朋友,努力的建设那张能使你和朋友共同受益的人际网络!你能否成功可能并不取决于你的智力,而在于你能否持之以恒的贯彻一些简单的原则!

5、多读书。书,只读经典!我体验的一个原则。受老师、同学和师兄们的指点,书读了不少。估计几位泰斗的名著和老师推荐的名著,半数已经看过。一种感

觉,书读的依然太少,时间太紧,领悟的不深。建议大家早读书,多读书,但只读名著!书目到处都是,我不多讲;但德鲁克的四本书一定要认真的品味,几位

名师的观点多出自于此。论及学习,自我感觉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学,这可能跟中国MBA教育的实际有关,尤其同学住得太分散,你很难进行深入得探讨。自己 读书因此而更显重要。

6、做铺垫性的工作如果你的经济尚可又读脱产,我劝你尽快辞职!少上三个月班,不会影响到你的履历。利用这几个月为未来做准备,你可能会受益良多。也

许这种建议只适合少数人!如果可能,按你的规划换份工作是个好主意,这种行业质感是你靠书本感悟不到的;如果可能,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好好规划,多

交朋友,你不会失望!如果租房,第一学年离学校越近越好,你的机会成本会较低。利用这种机会准备考托福、考证书,也是有意义的!能做的事很多,似乎 唯一不要做的就是原来那份工作!

上一篇: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手拉手乡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