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2024-07-02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精选6篇)

篇1: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来源: 时间:2013/6/8 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1998]第248号 第一章 总则

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加强对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和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人民政府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4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2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册资本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作出高于前款的规定。

外商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外,还应当依照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符合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对不符合条件不予登记的,应当说明理由。

管理部门在对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登记进行审查时,应当听取同级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的意见。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业执照复印件;

业章程;

资证明;

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和聘用合同。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专业技术人员和开发经营业绩等,对备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定资质等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承担相应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房地产开发建设

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计划和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计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经计划主管部门批划主管部门批准,并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坚持旧区改建和新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开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危旧房屋集中的区域,保护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房地产开发用地应当以出让方式取得;但是,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可以采用划拨方式的除外。

权出让或者划拨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对下列事项提出书面意见,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的依地产开发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期限;

市规划设计条件;

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

础设施建成后的产权界定;

目拆迁补偿、安置要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建立资本金制度,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20%。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建设应当统筹安排配套基础设施,并根据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施。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满1 年未动工开发的,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造成动工迟延的除外。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发企业应当对其开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承担责任。

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日内,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容,组织工程质量监督、规划、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验收。发项目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竣工 住宅小区等群体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和下列要求进行综合验收:

市规划设计条件的落实情况;

市规划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情况;

项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迁安置方案的落实情况;

业管理的落实情况。

等群体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分期开发的,可以分期验收。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事项记录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中,并定期送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房地产经营

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

条 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30日内,持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合同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原拆迁补偿安置合同中有关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应当书面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提供的预售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证明材料;

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

程施工合同;

售商品房分层平面图;

品房预售方案。

条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商品房预售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同意预售或者不同意预售的答复。同意预售的,应当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当说明理由。

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商品房预售广告中应当载明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文号。

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向预购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发企业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商品房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

条 商品房销售,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应当载明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价格、交付日期、质量要求、物业管理方式以及双方的违约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中介机构代理销售商品房的,应当向中介机构出具委托书。中介机构销售商品房时,应当向商品房购买人出示商品房的有关证明文托书。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和商品房销售价格,由当事人协商议定;但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居民住宅价格,应当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

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时,向购买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保证书应当列明工程质量监督单位核验的质量等级、保修范围、保修期和保修单位等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承担商品房保,因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商品房进行维修,致使房屋原使用功能受到影响,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条 商品房交付使用后,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买人有权退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条 预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现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销售合同签订之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法律责任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得5 倍以下的罚款。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将未经验收的房屋交付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验收手续;逾期不补办验收手续的,由县级以开发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验收,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经验收不合格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将验收不合格的房屋交付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返修,并处交付使用的房屋总造价2%以下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购买人造成损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预售商品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房地产开发经营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附则

条 在城市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实施房地产开发经营监督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条 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方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经营。

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第十一条 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坚持旧区改建和新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开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危旧房屋集中的区域,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第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用地应当以出让方式取得;但是,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可以采用划拨方式的除外。

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对下列事项提出书面意见,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的依据之一: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期限;

(二)城市规划设计条件;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

(四)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产权界定;

(五)项目拆迁补偿、安置要求。

第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建立资本金制度,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20%。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建设应当统筹安排配套基础设施,并根据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施。

第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迟延的除外。

篇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某开发企业, 通过伪造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文件取得规划许可等证件, 并领取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预售收入4700余万, 事后, 该违规行为暴露。对此违规行为, 该如何处罚?可否适用《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开发条例》) 第39条?

分析

一、关于《开发条例》第39条的理解

《开发条例》第39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 擅自预售商品房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对于本条的理解, 关键有以下两点。

首先, 什么是擅自预售商品房?所谓擅自预售商品房, 是指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 实施商品房预售的行为, 或者预售许可证撤销后, 仍然实施预售的行为。若已取得预售许可证, 则不论其取得的途径是合法取得还是非法骗取, 均不能认定为“擅自”。因为从表面上看, 其行为都经过了行政机关的审查并予以了批准, 许可证取得后即具有社会公示性。

其次, 什么是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并非是全部预售收入, 因为《开发条例》第39条的立法本意是惩处开发商违规行为, 保护公众利益, 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如果一旦将预售收入没收, 并再处罚金的话, 有可能会造成整个项目资金运转困难, 甚而造成项目“烂尾”。这并不是管理部门希望的结果。因此, 建设部在给河北省建设厅《关于提请解释“违法所得”具体含义的请示》的复函 (建法函[2008]326号) 中将“违法所得”明确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擅自预售商品房的全部收入扣除其开发建设经营成本的所得。

二、关于本案的行政处罚

对于开发企业骗取预售许可证的行为, 可以从两个层面予以处罚, 一是适用《行政许可法》第79条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 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 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适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5条“开发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 或者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的, 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预售, 撤销商品房预售许可, 并处3万元罚款”。

就本案来说, 可以处以撤销预售许可, 并处3万元罚款, 同时可以责令申请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三、关于罚款额度的思考

国家对于商品房预售的行政处罚, 经历了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1994年建设部40号令《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3条对于不办理预售许可、挪用预售款、不办理备案的情况规定了“可处以罚款”, 但没有对处罚的标准作出具体规定。2001年建设部95号令《关于修改<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决定》细化了处罚的标准, 增强了可操作性。比如:对不办理预售许可预售商品房的, “责令停止预售、补办手续、没收违法所得, 并可处以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对不按规定使用预收款的, “可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2004年建设部131号令《关于修改<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决定》中, 又增加了对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 或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情形的规范, 明确“责令停止预售、撤销商品房预售许可, 并处3万元罚款”。

现在看来, 对于预售收入以千万计算的开发企业来说, 3万元的罚款几乎达不到威慑和惩戒的作用, 处罚力度明显偏小, 但部、委规章设定罚款的上限就是3万元。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国务院部、委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 国务院部、委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但罚款的额度由国务院规定。而国务院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 (1996年4月15日) 中明确规定:规章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有违法所得的, 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 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超出限额的, 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篇4:在房地产开发中体现城市特色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城市规划:城市特色

中图分类号:F29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83(2009)04-0287-01

房地产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发展状况影响着整个经济的水平和发展状况,因此,必须十分关注房地产业的发展动态。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也与最初市场化时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房地产的开发目的、理念方面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以保障基本的居住需求为主,逐渐转向在满足居住要求的同时,追求人性化、个性化,这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层次上升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适应这种变化,适时地调整开发策略。

1房地产开发要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房地产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步伐和规划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协调一致,城市规划是房地产开发重要依据。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城市规划是非常综合的规划,它关系城市发展的性质、规模、布局,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长远和全局。国务院2002年13号文件已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全局”,“各类专门性规划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的统一要求”。因此,做好房地产开发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个科学、优秀的城市规划。

1.1制定富有特色的城市规划

前面已提到,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科学、优秀的城市规划。那么,什么才是科学、优秀的城市规划呢?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进行城市规划对要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1.整合原则,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2.经济原则,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3.安全原则,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4.美学原则。5.社会原则,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要以我国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国家标准为依据进行规划。同时,要在城市规划中突出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城市规划。

1.2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存在着相互协调的关系

一方面,房地产开发要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又可对房地产的开发进行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发展重要的调控手段。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之间既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又是后者服从前者,前者兼顾后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演进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模式。促进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协调发展,应针对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城市规划的战略性研究,变间断性编制研究为连续跟踪研究,适时地对规划做出调整和补充,以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逐步完善健全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引导机制和调控机制,为房地产开发提供超前服务,提供动态性指导,使一切房地产开发活动都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从而确保两者的协调发展。

2在房地产开发中体现城市特色的几个出发点

城市的特色很大一部分是由房地产反映出来的,因此,要反映城市的个性首先要在房地产的开发中体现个性。

2.1提炼城市特色

以吉林市为例,可以根据地理的,历史的,人文的背景,制定出个性化的城市规划,使之在城市之林中突显出来。吉林市是满族的发源地,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历史久远;在地理上看,既是山城,又是江城;从经济地位上看,既是化工城,又是汽车城。这些特点都可为个性化城市规划的设计提供依据。

2.2突显形体景观

主要是建筑的风格、色彩、轮廓空间组合等方面。还是以吉林市为例,根据地理人文历史的背景,可以在总体上以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为基调,再进行拓展设计,也可以以北方人的豪放性格为切入点,整体上体现粗犷、大气的风格,如建尖斜屋顶,南北向的建筑。在色彩方面,这几年很多城市都曾做过尝试,有的城市把临街的建筑物都刷成统一的颜色,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也把自己的楼盘统一使用一个颜色的外墙等,都是形体景观个性在色彩上的反映。因此,在当今张扬个性的时代,房地产业也可以在这方面充分地做足文章。

2.3创意公共空间

城市有城市的公共环境空间,社区也要有社区的公共环境空间。目前居民已不满足社区环境空间仅有的点点绿化处理。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中,可以挖掘城市的个性,营造个性化的小区环境,做到与城市的个性规划的呼应,形成对城市风格的延续和补充。比如一个城市是以江以水为特色,那么在房地产的公共空间设计时就可以围绕江和水进一步发挥想象,建设以此为主题的小区雕塑、园林绿化等,也可着眼于临江面水的土地进行开发,在宣传理念上强调“临江而居”,“面水家园”等。

2.4营造文化氛围

篇5: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要求并以其有关规定为依据制定的。《条例》主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地产经营的监督管理作了具体、完善性的规定。本章为总则,共4条,是整个条例的纲领性规定,明确了为什么制定本条例、条例管什么以及谁来管理等重大问题,具体规定是:(1)立法目的(第一条);(2)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第二条);(3)开发经营的基本原则(第三条);(4)开发经营的管理体制(第四条)。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加强对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和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释义]本条例是关于条例立法目的和制定依据的规定。 我国的房地产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土地有偿使用、住房制度改革、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三项重大改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为一个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房地产交易和中介服务等多种经济活动的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产业。在房地产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房地产开发经营是发展最快的。到90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年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完成投资的16%,开发建设的商品住宅占城镇住宅供应量的近一半,商品房的销售额相当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左右。房地产开发经营作为房地产业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而且加速了房屋建设和旧城改造的速度,使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商业服务网点、邮电通讯、文化医疗等配套设施的发展,改变了城市面貌,繁荣了城市经济,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以及一些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等原因,在现实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房地产开发结构不尽合理;集体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比较严重;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不规范,“皮包”公司、“炒项目”现象仍然存在;房地产开发中土地使用权出让与项目建设脱节,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脱节,与拆迁安置脱节现象严重;房地产交易不规范,变相私下转让,影响被拆迁人、商品房预购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商品房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等等,影响了广大居民购房的积极性。危及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这些问题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和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

[释义]本条是关于条例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的规定。

条例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是条例的效力范围,是解决“是什么”和“管什么”的问题,在立法过程中,对调整对象上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商品房销售等行为应当在房地产转让有关规定中调整,不宜在本条例中规范。一种观点认为,房地产转让和房地产抵押都是房地产开发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本条例调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条例只调整经营性房地产开发活动,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房地产开发及划拨土地上房地产开发不应当在本条例中规范。上述意见实际上涉及到条例的调整对象问题,从目前房地产开发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参考地方法规,最终确定条例主要是从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到用户领取房地产产权证书之前这一阶段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为规范的调整,是对经营性房地产开发行为的调整。具体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以房地产开发企业活动为主线,对经营性开发行为的调整。实质上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为准则。

2、既包含基础设施、房屋建设行为,也规范开发中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行为,以及开发后的销售、出租行为,主要是房地产二级市场行为。

3、政策性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划拨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行为也具有经营的特点,其与一般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的差异在于前者在政策上享受优惠和价格上受到限制,其它如企业的设立条件、房地产开发的质量、开发经营程序等方面应当是一致的。因而也应当纳入本条例的调整。

4、自建自用等非经营性房地产开发行为,只是为了自用,开发产品仅仅为了满足开发者自身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或消费之需要,一般不直接进入市场。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房地产社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企事业单位、个人的房地产需求将主要依赖市场,自建自用形式的房地产开发将越来越少。因此,不适用本条例。

5、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行为是土地一级市场行为,适用于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不适用本条例;房地产立项审批管理,属投资法的调整对象,不适用本条例;购房者取得房屋产权证书后的商品房转让、出租、抵押,属房地产三级市场行为,具体适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交易行为的规范和其他专门交易法规调整,也不适用本条例。

具体条例的适用范围即管什么,应主要从对什么人、对哪些行为以及在多大地域范围内有效。

1、条例管什么人:

条例主要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项目取得、开发建设直至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因而是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体规范的。当然,对房地产开发经营监督管理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也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2、管什么行为:

条例是从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开始规范的,对项目立项审批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不直接涉及,仅作衔接性规定,主要规范下列行为:(1)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行为;(2)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3)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行为;(4)商品房销售(包括预售、现售)行为;(5)对以上行为的监督管理行为。

3、管多大地域:

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参照适用。依照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每个城市的规划区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划定。依照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定,“国有土地”包括(一)城市市区的土地;(二)农村和城市郊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依法划定或者确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三)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集体土地不能直接用于房地产开发经营,必须先行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

第三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释义]本条例是关于房地产开发总原则的规定。

一、房地产开发的总的原则,不仅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遵循的.原则,也是行政主管部门在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监督管理中应当掌握的原则。这一总的原则是我国房地产开发经营中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二、房地产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产业,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大计,也关系到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的切身利益。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不仅应当考虑经济效益,还必须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行三个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是房地产开发的直接的主要的目的,也是推动房地产开发的直接动因。但如果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经济效益也不会持久,更难以长远的发展。同时,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房地产开发经营监督管理中也应当通过政策和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来加以引导和控制,确保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及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首先必须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践证明,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综合、协调和指导作用。但是,在一段时期以来,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有些地方为了吸收投资,过分迁就投资者,盲目上开发项目,造成了城市规划布局的混乱;有些地方不按规划、不重视规划的长期性,盲目设立开发区、居住小区;有些地方在土地出让中,没有按“先规划、后用地”的原则办事,致使土地出让与建设项目脱节,与基础配套设施脱节、与拆迁安置脱节,土地长期闲置与浪费等问题严重。因此,条例在总则将全面规划、合理布置、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以房地产开发的总原则确定下来。

四、所谓“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是强调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应当先行规划、合理安排开发项目,使开发建设统一纳入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所谓“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就是在一定规模的建设区域内,按其使用性质对建筑物、构筑物和基础设施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进行建设。建设中要将供水、排水、供气、供暖、道路交通、商业网点和幼儿园、学校、消防等方面一并考虑安排。除一个开发项目本身的设施配套、公益设施的统筹安排外,还要考虑与城市大系统诸多设施的配套。实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不仅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不断完善,也是我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切实保证。

第四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释义]本条是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体制的规定。

一、所谓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是指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定的职权代表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为。所谓与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是指国土资源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其规定职权代表国家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而不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开发活动的管理。两者都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综合性,但两者侧重点是不同的。

二、本条第一款规定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即建设部在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监督管理职权。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部“三定”方案的规定,建设部在这方面具体职责有:(一)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住宅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进行行业管理;(二)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执法监察;(三)负责制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四)指导全国建筑活动,规范建筑市场,监督建筑市场准入、工作招投标、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五)指导全国城市和村镇建设,指导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卫工作;(六)指导规范房地产市场;(七)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工作;(八)提出住宅建设与房地产业中长期规划和科技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规章,拟定住宅建设、房屋拆迁、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九)指导全国住宅建设和住房供应政策的实施;(十)拟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标准;(十一)提出房地产估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十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城镇往房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十三)指导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十四)负责住房公积金和其他房改资金的政策指导并监督使用。

三、本条第二款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这里规定“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是根据全国各地机构设置的不同情况而简称的,是一个灵活性的规定。从全国各地地方房地产主管部门的规定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政府设立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办公室,负责政府赋予的有关房地产开发职权,如大连、武汉市;一是由房屋土地管理局行使房地产开发经营监督管理职权,如上海市;一是由建委与房屋土地管理局依其职权分工共同行使房地产开发经营监督管理职权,如北京市建委负责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负责商品房预售管理;还有一种情况是由房地产管理局(或房产管理局)依法行使房地产开发经营监督管理工作。因此,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应当依各地方有关规定执行,行政法规不干预地方机构改革和机构的具体设置。

四、本条第三款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在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的职责。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土资源部的“三定”方案的规定,国土资源部在土地管理上的具体职责是:(一)发布土地资源规章、研究拟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政策,制订土地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办法;(二)组织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参与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指导、审核地方土地利用总体现划;(三)监督检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规划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承办并组织调处重大权属纠纷,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四)拟定实施耕地特殊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实施农地用途管制,组织基本农田保护;(五)制订地籍管理办法,组织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土地确权、城乡地籍、土地定级和登记等工作;(六)拟定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交易和政府收购管理办法,制订国有土地划拨使用目录指南和乡村用地管理办法,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七)指导基准地价、标定地价评测,审定评估机构从事土地评估的资格,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承担报国务院审批的各类用地的审查对审查、报批工作。(八)对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需征得国土资源部的同意。

篇6: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实施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地产开发的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市开发管理机构承担;市房地产经营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地产经营的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市不动产登记机构承担。

区(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工商、财政、价格、政务服务等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遵守文物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等法律法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和园林绿地。

第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发建设节能建筑。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开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绿色建筑。

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再生产品用于项目建设。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

第六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由依法设立并取得资质证书的开发企业进行。

第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持下列文件资料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暂定资质:

(一)营业执照;

(二)企业章程;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和聘用合同;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后二十日内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发暂定资质证书。

第八条 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一年。承担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暂定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在暂定资质有效期内完成项目开发的,应当在暂定资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可以视企业开发经营进展情况延长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有效期可以与项目开发期限一致。

自领取暂定资质证书之日起,一年内无开发项目的,暂定资质的有效期不得延长。

第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变更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认缴资本、主要投资人以及主要管理、技术、经济负责人和信用管理员、统计员的,应当在变更后二十日内向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第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相对应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第十一条

不在本市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应当符合国家、省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并在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主管部门应当对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统计管理部门提供统计资料。提供的统计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房管、规划等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编制房地产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编制房地产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计划,应当对开发项目的建设总量、供应结构、空间布局和开发强度、开发进度、旧城改造等作出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确定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等的供应比例。

国土资源房管部门在编制用地供应计划时,应当根据房地产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计划,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规模、布局和供地节奏。

第十五条 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前,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建筑节能指标等提出建设条件意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提出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建设条件意见和规划条件应当作为编制供地方案的前提条件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内容或者划拨决定书的规定内容。

第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持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七条

实行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有关审批、核准、审查、备案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并联审批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相关手续。在办理施工许可前,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可以采取容缺受理、容缺审查的方式办理审批等管理事项。

第十八条

依法应当进行勘察设计招标的,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依法设立;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的,已经审批、核准或者备案;

(三)勘察设计有相应的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四)所必须的勘察设计基础资料已经收集完成;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依法应当进行监理、施工招标的,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依法设立;

(二)初步设计以及概算需要履行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

(三)有相应的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四)有招标所需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

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项目前期支出费用、金融机构存款等凭据可以作为资本金缴存证明。

第二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或者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开、竣工时间要求进行开发项目建设。

第二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项目开工前制定开发建设方案,载明开发项目性质、规模、开发期数、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开发进度,以及应当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种类、内容、规模、交付使用时间,并明确企业破产、解散等清算情况发生后房屋质量保修措施或者承担主体等,报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分期开发的项目还应当报送各期的开发建设方案。

第二十二条 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十日内,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领取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手册和房地产开发经营权证明。

第二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手册是房地产开发等部门实施项目过程监管的依据之一。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建设条件意见、开发建设方案进展及调整情况、验收交付、信用信息等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动态记载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手册,并定期报送项目所在地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缴纳时限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减免范围,按照国家、省规定执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配套范围和收缴标准,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的,由市人民政府规定;其他区(市)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拟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时序和进度要求,按照管理权限拟定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建设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准后组织实施,其中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建设计划应当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应当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经批准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代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建成后按照规定办理相关设施产权移交手续。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应当通过规划、工程质量、公安消防、人防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验收,取得相关验收合格文件或者凭证。

住宅小区等群体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还应当通过以下验收,并取得相关合格文件或者凭证:

(一)建设条件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水、电、暖气、燃气、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并已获得相关单位出具的准许使用文件;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住宅小区等群体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分期开发的,可以分期进行竣工验收。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联合验收的,有关部门应当进行联合验收。

有关专业验收事项实行一次性验收整改告知制度,并在规定的验收时限内完成验收。

第二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验收合格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十五日内编制验收报告,报送当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收到验收报告后,应当对验收事项进行核实,对验收不合格或者缺失、谎报的验收事项,应当转告有关验收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八条 实行竣工验收合格公示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各项验收合格证明和用地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合格证明材料于项目交付使用前五日在交房现场显著位置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二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开发项目的质量承担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章 房地产经营

第三十条 商品房销售包括商品房预售和商品房现售。第三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向房地产经营主管部门申请,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商品房预售。

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向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在地的银行开立商品房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并与银行、监管机构签订预售资金监管协议。

预售商品房所得款项应当全部存入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应当用于预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按照开发项目工程进度申请拨付监管资金。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三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代理销售机构应当在商品房销售场所向买受人明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项目总体规划平面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销售方案、测绘报告等文件和材料;代理销售的,还应当公示商品房销售委托书。

商品房预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开发建设方案对开发项目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期限、产权归属、移交使用等事项作出书面承诺,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张贴公示。

第三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示范文本(已经建立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备案系统的,应当使用网上合同备案系统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明确载明商品房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分摊的共用部位及面积、大型设施设备更换等内容。合同实行实名制,遵循公开、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侵害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销售合同签订的同时,通过网签备案系统向房地产经营主管部门备案。

当事人协议变更、解除商品房销售合同的,应当自变更、解除之日起三十日内持原备案的合同共同向房地产经营主管部门办理变更、解除备案,房地产经营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结相关手续。

第三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代理销售机构发布商品房销售宣传广告,应当执行广告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科学、准确。

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约定按时交付商品房,提供由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的商品住宅使用手册。商品住宅使用手册应当包括住宅使用说明书和住宅质量保证书。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当载明房屋平面布局、结构、附属设备、详细的房屋结构图,明确注明房屋承重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特殊工艺、性能指标、管线走向、使用与维护保养要求以及其他有关安全合理使用房屋的注意事项。

住宅质量保证书应当载明保修单位、保修范围、保修期限、保修责任以及损害赔偿等内容。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做好商品房售后服务工作,并按照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对所售商品房承担质量保修责任。

第五章 信用管理

第三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平台,记载企业资质、开发项目建设经营情况、企业资产变动、企业人员变动、企业信用等级、企业奖惩等企业信用信息,并纳入青岛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第三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前,应当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第四十条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评价情况应当录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一条

各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资金监管、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将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和评价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对信誉优良的企业给予扶持支持,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

第四十二条 实行房地产开发企业黑名单制度。

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纳入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黑名单,十年内不得再次进入本市房地产市场:

(一)经鉴定项目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或者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

(二)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三)未取得预售许可,擅自预售商品房,或者一房多售,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因企业自身原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五)拒不按照规定移交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产权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黑名单的其他情形。房地产开发企业黑名单制度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未取得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将有关变更事项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办理备案变更手续的;

(二)未按规定提供统计资料和信用信息资料的;

(三)未如实或者未按时填报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手册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将验收报告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四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期限开发建设的,由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拒不办理相关设施产权移交手续的,由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可按日加收相关产权建设投资额千分之三的滞纳金;将公共设施擅自转让、出租的,其转让、出租行为无效,由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

第四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预售资金监管规定的,由房地产经营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照规定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和公布预售公示材料的,由房地产经营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住宅销售中,不按照规定发放由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的商品住宅使用手册的,由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主管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市、区(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以及实施的监督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方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经营。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

上一篇:工程师评选办法下一篇:信用证支付方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