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2024-06-25

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精选9篇)

篇1: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改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

看谁能够最先画出优美的图画?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的漂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 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篇2: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内容提要: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素质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总之新课堂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质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求教师要重视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杠杆作用,要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语道出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攀登的阶梯,进步的动力,成功的摇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亲之以诚,动之以情,激之以趣,晓之以理。爱是创造一切的源泉,也是创造教育的源泉。教师要把一颗爱心奉献给学生,要以自己的真诚实感打动学生,要全方位地爱学生,既爱护优生更要关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就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使学生喜欢教师,喜欢上语文课,教师不但要把握住大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向45分钟要质量,由时间型向效率型转变,使课堂教学有教有学、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有智有能,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课堂上都感到新鲜,变“被动”为“主动”。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性,保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可是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扼杀学生创新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师问学生,洋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同学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有的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这个教师的做法令人悲哀——惟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可与其相反的,一位老师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理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我不禁为这为教师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互动”才能落实。要把握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具体做到:

(1)参与的时间要充分。要切切实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去,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要上去。

(2)参与的形式要多样、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

(3)要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应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参与教学定向、反馈评价、课堂总结。

(4)参与时机要恰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供最恰当的参与时机。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探索空间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导向“自由、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去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的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

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向——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去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能尽显其美!在这里,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

创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科教学互相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

(1)向课外开放。课前可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开放学习,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作好学习的铺垫;课堂学习结束后,可凭借“例子”,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知识领域。如语文可学习了《黄继光》后,可让学生去阅读书籍,收集英雄人物的资料。然后为英雄人物建立小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等等。

(2)向学科开放。如语文课可向自然课开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向数学课开放,可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向音乐课开放,可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等等。教师则适时指点,引导,是学生在广阔的大海自然中尽情地学习,享受着开放学习的乐趣。新课堂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浅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

姓名:

王蕊

学校:明德小学

篇3:谈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认识

一、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语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既是组织者, 也是参与者, 同时又是激励者。当学生在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遇到困惑, 畏缩不前时,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性语言:“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老师都被你感动了, 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真不愧为我们班的朗诵家”……这样的语言就是一种启动思维的“催化剂”, 必然会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他们闪现出“我要学习, 我要思考”的火花。

当面对胆怯的学生, 教师应适时激励, 让所有同学用掌声鼓励, 或是全班同学伸出大拇指对他说:“表扬他, 顶呱呱。”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信, 产生学习动力, 激发学习兴趣。

二、改变单一式的评价方式, 善于运用否定性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能一味地表扬, 总是用“你很棒”“很好”“不错”等纯粹式的表扬, 而应对症下药, 肯定学生的优点, 指出他的不足或错误之处。如“你的勇气可佳, 但你的答案还不够准确, 再动动脑筋你一定行的”“你找的地方很正确, 但是你没有读出此处的情感来, 可以再试试吗?”

教师的评价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 分析错误的原因, 并为他们提出整改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这也要说:“你这道题做错了, 是因为你有点粗心, 再做一做, 你一定能行!”“看来, 你得看仔细, 这样朗读的时候才不会落字、加字”……这样的语言虽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否定, 但却真切感人, 也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改进方法, 就一定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应讲究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1. 课堂评价的语言要生动

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富感染力, 因此课堂评价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 能使评价更富感染力。一次语文课上, 分角色朗读《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男女同学分别扮演两个怪人, 学生读后, 我评价道:“男同学读出了对大榕树的赞美, 让我产生了仰慕之情;女同学读出了愤恨, 让我产生了憎恨之情。”形象生动的语言评价激起了学生朗读的热情, 使他们朗读的兴趣更浓了。

2. 评价语言要有童趣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年幼的、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的孩子, 要避免用“长篇大论”来教育他们, 那些“大道理”只会使学生眼里的老师“高高在上”, 使学生跟教师之间产生距离感。童趣式的语言使学生备感亲切, 易于接受, 如我们在评价时可以这样说:“是呀!这个字挺容易错的, 写好它可得一笔一画哦”“你虽然答错了, 可你的声音却是那么洪亮, 我真喜欢你呀”“多难得的小伙子呀, 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

3. 评价的语言要有技巧

在一次名师观摩课上, 老师叫学生上台做题, 做完题后, 老师补充一句:“你能把你的想法说说吗?”学生哑然, 在这紧要关头老师的一句评价打破了此刻的宁静:“同学们, 他是要考考大家, 看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其他同学都举起手来跃跃欲试, 课堂重新恢复了活跃的气氛。一句有技巧的语言既给台上那位学生解了围, 又给了台下学生表现的机会, 一举两得, 太完美了。

4. 课堂评价的语言要适度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语言的艺术。”语言就是我们与学生交流的渠道, 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句评价语言的尺度, 使它不损伤我们孩子的进取心、自尊心。如“到目前为止, 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等”“这个词老师也经常读错, 只要多读读就可以了”“你真会思考, 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想到。”等。采用这些评价语言, 教师就能很好地把握评价语言的尺度, 它的可比性在于同学与同学的对比, 学生与教师的对比, 艺术性地运用评价语言, 有效地进行激励。

一堂课如果没有波澜, 所有的评价都是泛泛的, 如“你真棒”“你很了不起”等, 听久了学生也会感到厌倦, 发挥不了评价语言的功效。因此, 教师就要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 注意评价语言的“升温”。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 往往需要教师以其富有情感的语言纵情渲染, 使学生堂学习热情高潮迭起。

四、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引导、启发学生

当学生在思维出现障碍时, 教师应为学生架桥铺路, 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找到学习“规律”, 让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如学生在学习总分段时, 没有找准自然段的中心句,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中心句是概括自然段内容的句子, 你找的句子概括了这段的内容了吗?再试试, 你一定能行。”通过这样的启发, 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中心句, 同时也能通过学习实践正确地找到相关的句子。

篇4:浅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课前准备很重要,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条件实现课堂内容的全面发挥,让课堂成为学生求学的垫脚石。于教师而言,课前准备自然是指备课。备课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集合册,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有效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着手,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课前备课不单单是指备教材,还包括备学生、备自我、备过程,从而有效教学,统一教学。教师要寻找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得出一个完美的教学效果。所以说精心编写教案,使其能够较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也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授课标准。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得充分,就能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预习抓得不好,不够充分,老师生搬硬套,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被动,课堂效率就低,教学目标也就失去了灵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课堂教学要高效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全面发展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以互动的形式来达到良好学习氛围的平台。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能以身作则、以主动的教学理念来完成,或做到让学生以被动的求学动态逐步变成主动地进入课堂气氛是可贵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要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变为学生探求、老师解答的模式,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体现新理念,构建新课堂,展现新教学思维。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主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要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尝试、去理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让学生从课堂的“听众”向“挑战者”转变,激发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求,以万变的教学思路去完善不变的教学,求学目标。

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一样事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的产生重要影响,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现代教育的新导向。学习兴趣对学习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积极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从而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

新课堂教学倡导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浓厚的兴趣、欲望,进而全身心地参与探索、研究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三、课后反思、练习要全面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而学生要及时通过练习来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教师要在课前、课后或者在课堂上都要认真地反思,以达到进一步的自我完善。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驾驭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课后作业是为巩固学习成果而安排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高效课堂更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每个学习主体出发,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要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从每个学生入手,做到扎实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成果,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创设高效课堂。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612)成果。

篇5: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走进新课程,领悟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兴奋地感受到领悟新课标真谛所带来的喜悦,同时也遇到一些困惑,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认识、做法和困惑和大家交流。

一、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

(一)教师观与学生观的重新认识

(1)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2)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张扬个性,展示生机。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是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3)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二)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

当前,由于考试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基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总在想,课改与考试制度是否矛盾,考试制度始终会是课改的绊脚石。通过深入领会课标的新精神,才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形式之一,考试并不等于评价。

(1)评价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考试。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考试和分数,其实它直接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交往中的教学评价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2)考试方法和手段本身并没有错。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并不是考试分数本身,而是对于考试分数的诠释和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我们应关注的是考试结果处理的问题。

(3)新课程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它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二、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一)从课堂新用语看我校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我校的语文教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仅从课堂上出现的新的教学用语中就可见一斑。下面试析几句最常用的课堂用语。

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按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还和谐了师生关系。

2.“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整体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学生在深入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后,教师问: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能具体说说(或写出)自己的想法吗?”──创造性思维要落实到创造性表达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应当鼓励学生把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相应的对策尝试

困惑一: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但是,低段学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对策:在讨论前,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困惑二:传统观念下的课堂环节观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以往的教学,考虑环节是否完美,是否紧凑。而真实的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探索为主,由此产生许多预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问题,教师要改变固定课堂环节观,做到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师生产生积极的交流,产生互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烈,从而往往出现拖堂现象,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降低课堂效益的现象。

对策: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他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与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困惑三:教材将“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它使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而在语文的工具性方面,则显得导向欠明,这样让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工具性训练的度,尤其针对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难度更大,这便成为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

对策:在语文学科中,无论是“人文素质”,还是“工具素质”,都不是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们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训练: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课文要响亮流畅地朗读,话要正确连贯地说,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该背诵的好文章要老老实实地背诵……当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做大量的课外积累,扩大知识面。

篇6:浅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黑台镇中心学校

蔡俊香 2014.11.20 最早接触“翻转课堂”这一陌生的名词,是在参加信息教研会之前,那时对于”翻转课堂”这样一个名字深感茫然。正是带着对它的诸多疑问,我先在信息技术的教研会上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大略地了解了翻转课堂的雏形。后来通过信息应用技术的辅导学习,我对翻转课堂的印象开始逐渐清晰,虽然理念上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初期,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上它已经让我对它刮目相看,现在就翻转课堂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翻转课堂”是一场教育的大革命

传统的课堂是一言堂,教师中心说。实施课改以后,这种传统的格局被打破了,师生之间不再只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是教育的首席,而不是独裁者。学生可以同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沟通和交流。这一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深得老师、学生的认可,构建高效课堂成了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成,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仅仅解除了传统的桎梏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更宽松、更自由、更适宜、更高效的环境下学习各种知识,就成了摆在学校、老师、社会面前的最大课题。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下,美国的萨尔曼.汗因为给侄子补习功课,制作了讲课视频,放到了网上让孩子可以随时来学习他所需要的知识,进而拉开了翻转课堂的序幕,开始了一场新的教育革命。美国林地公园的两位化学教师利用学校的这块主阵地,助推了这场教育革命,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推向了全世界,引来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什么,它翻转的是知识的传递与知识的吸收内化的传统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授课形式来看,原本是课内学习,课外消化。而翻转课堂却是课外通过视频和网络自学,课内与同学、老师探讨消化吸收。它巅覆了课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稍不留神就会从耳边溜走,成了一个学习上的死结,而翻转课堂是,老师将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做成了微课,放到了网上,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反复多次地观看,直到弄懂为止。课堂上学生再把还没有完全弄懂的知识点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结果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圆满的解答。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喜欢,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最主要是教学效果显著。所以它一经问世,就倍受推崇,逐渐而成燎原之势。

二、“翻转课堂”促进了微课程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翻转课堂的核心支撑是微课程,要想构建出高效的翻转课堂,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微课”是很难奏效的。所以我认为,要想上好翻转课堂,首先必须要有很强的微课制作技术支撑。因此,凡是与微课相关的知识都是我们目前要学习的重点,因为古人说的好:兵马末动,粮草先行,微课就象那粮草,只有保证了微课的质量,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翻转课堂运转。

三、“翻转课堂”不能急于求成

面对着我们国家庞大的学生队伍现状,想一下子全部实现课堂高效的大翻转,这实在是有太多的困难了。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很低下。而对我们的老师来说,年龄结构偏大,信息技术偏低,缺少录制微课的技术支持,这些因素都在或多或少的成为实施翻转课堂的羁拌,还有就是理科和文科对于翻转课堂的要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方方面面的因素,都提醒着我们在推进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更慎重,更细心,更充分地去准备,只有这样,翻转课堂才能在我们的眼前华丽地翻,漂亮地转,为每一个孩子带去教育的最大福祉。

怎样设计微课

注意哪些问题

黑台镇中心学校

蔡俊香 2014.20

微课的制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

一、做好准备工作

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点、难点、易错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

2、确定好微课的设计思路。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3、以生为本,创设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可以围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等。也就是说录制前要先对实验的操作进行详实的语言组织。要提前组织好下一步的操作语言,是成功录制的前提。

二、录制。

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录屏软件等进行录制。录制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配音,一边录制;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才能更好。

三、.编辑

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资源包。

制作微课程时的注意事项:

1、拍摄要求:

(1)保持摄像头清洁;(2)远离强光刺激;(3)不背光;(4)适当打光,确保光线充足(可使用带灯光的摄像头);(5)调整摄像头距离确保至少能看到整个头部。

2、PPT制作时,应注意,录制后的头像将挡住PPT的右下角,所以右下角要留白。

3、要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功能,配合解说进行。

4、讲解时,适当看镜头,与摄像头(即收看微课的学生)有眼神交流。要注重导入环节,重视讲授线索,语言要准确,简明,亲切自然,要心中有学生,收尾要快捷,不拖拉。要在结束前提示下一个微课的内容。

篇7:浅谈对有效课堂的一点认识

济阳县竟业园学校 王俊华 2011、5、20

自工作以来,或许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直认为只要认真工作、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尽到了做教师的职责。自从我校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特别是听了韩立福教授的讲座,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片面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有人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经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对于韩教授提出的构建有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认识。韩教授在讲座中明确指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要做好课前预习阶段、课中教学阶段、课后拓展教学阶段三个不同教学阶段的工作。明确教师、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所担任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师生搭台、学生唱戏的教学境界。如何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提高自己课堂的有效性,结合韩教授的讲座及我校的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首先 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落后的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加残酷”。也有人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我们的思想老是停留在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抱着固有的僵化理念,无视学生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在误人子弟.。对于新时期的教师来说,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依次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是应该基本的基本素质。要想改变课堂,就要首先转变观念。

其次 不要满足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要不断地学习、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在韩教授讲座中,他展示了一张反映香港某一中学教师办公室状况的图片。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排放在办公室四周的一排排教学用书。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才知道离新时期下对教师的要求的差距有多么大。过去的自己,往往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总认为已有的东西足以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若放弃了学习、放弃了追求、那就意味放弃了自己。课堂上,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尤其是思品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捕捉时政信息的眼光、具有分析热点问题的思维能力。若做不到这些,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落实,何谈“有效”。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我们将会成为合格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第三 关注几个教学时间段(一)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的准备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的准备一桶水“可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备好课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备什么才称得上备好课?韩教授给出了三个字”全 单 定”要求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及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做到学生唱戏,师搭台。在结构备课过程中,为实现其有效性,结合韩教授的行动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定目标(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案设计的六大环节之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就是引领师生完成有效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过于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所以,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难点.挖掘点,优化教法.学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定内容(内容的有效性)自学文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引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真知、开阔视野、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但是,真正使教学内容起到其有效性,还在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多少。讲多了学生嚼不烂,囫囵吞枣,造成夹生饭,得不偿失;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造成时间、知识、精力等方面的浪费。所以,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课堂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3、定时间

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反映在课堂的效率上。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双边活动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之间的比率。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其效果就越好。研究表明: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也就是说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师应在备课时预设,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师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教学效率就越高。

4、教法与学法

教法、学法是老师的必备内容。俗话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通常我们都有这样的教学实践,同一教学课题,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教法、学法,其效果是不同的,听课老师的反映也是不一样,对于讲课比赛中的一等奖、二等奖就不足以为怪了。韩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教师的”导“,要服从学生的”学“,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要,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课中教学阶段行动的组织

在韩教授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中,强调作为教师在这一教学阶段要进行智慧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改变固有的意识,实现角色转变.(生进师退)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是一种低效课堂教学,过大的强调了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教师不再

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教师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从传授知识的主角进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指导者。教师要注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并让学生充分感受,然后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质疑、实验、探究,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交流和沟通。此间,作为教师就应适时点拔,使学生思维进入高潮,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自主探究教学就是导引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那么,怎样实现合作学习成果的最优化?结合我校的教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简谈。

(1)重视小组建设,设组长、学科长,完善小组建设机制和评价机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小组成员的默契感和凝聚力。

(2)重视课前预习,在教师<问题导读------评价单>指导下,学生运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了解,并带着思考和问题在课堂上呈现。老师对学生预习情况在课前做及时评价。

(3)重视小组合作。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和体现自己的视角和独到创新的思考,鼓励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设疑质疑、由浅入深,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确保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4)问题训练是自主探究的实践环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

(5)教师通过精讲解疑释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课堂教学的组织,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尽量实现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大参与度。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后进生不应该成为我们遗忘的角落,通过老师和组员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实现想学、爱学、能学、会学的跨越式转变。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身魅力

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一项关键素质就是语言,课堂语言极大程度决定课堂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简练通俗,拥有启发性,清晰精炼、重点突出、不说半截句,不含糊其辞,也不拖泥带水。不然,就会主次不分明,就会有点“荒草多了,苗就看不清”的感觉.(三)课后教学阶段行动的拓展

一节课45分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堂知识的结束,它需要有一个回归、巩固、拓展提高的过程。为此,韩教授提出了学习反思日记、”3715”回归复习评价章等回归评价型学习策略和组织单元回归复习、布置拓展学习任务等回归评价指导策略。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外延性.运用性。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要提高课后拓展的有效性就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 注意细节、完善课堂(一)建立一种新型关系

过去的课堂过多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想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关于学生的信息。要改变这一现状,要重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才有师生的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学生才能放掉拘谨,打开想象的翅膀,碰撞知识的火花,激发进取的精神,收获放飞的理想。一幕一幕的面红耳赤.你问我答,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色彩。

(二)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景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教育点的信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情景导出课堂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对于思品课来说,情景设计生动与否、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起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更好的实现教学情景的服务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依次设计教学情景。

2、精读本课文本,以便达成情景的取舍。

3、关注时政热点,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学会倾听、尊重学生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诚然,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则。教师学会倾听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尊重,自信心得以提升,思维得以开发,视野得以开阔;同时,老师也会从中捕捉有效信息、开启教学灵感,引领学生向更深度、更广度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四)不断反思、提高自己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教学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反思可以知道自己这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作为一种知识经验积累,也为自己撰写论文提供了素材。教师就是在这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和自身的价值。

美国一教育家说过: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三尺讲台无限大,让我们为追求高效课堂而共同努力,相信

篇8:浅谈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校课堂,认识

笔者是一位传统教学的亲身经历者, 注重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打造课堂, 重知识的传授讲授, 而忽视学生的活动, 往往下课铃响了自己还没讲完, 所以感觉很费劲, 教学效率不高。经过最近高效课堂实施细则的学习和交流, 我深深地感觉到, 我们中学物理课堂必须从旧的观念中走出来实施高效课堂, 提高物理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以快乐为根本, 倡导新型教学模式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下面是笔者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显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物理教学具有以下功能

1. 高效的物理课堂能获得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也就是说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得到预期的收获, 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2. 高效物理课堂学习能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

近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大多是以幻灯片代替实验教学, 虚拟事实, 脱离科学根据, 忽视了从科学事实走向物理, 经过概括、推理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高效课堂学习大量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形象化、具体化。

3. 高效物理课堂能把激情、才智、微笑、趣味带入课堂。

传统教育课堂, 由于条件限制, 教师上课时的语言平铺直叙, 显得古板, 所以在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激情, 语言要有鼓动性、感召力, 要善于以激情去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 使学生以学习主体进入到课堂教学中, 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4. 高效物理课堂能鼓励学生质疑, 发展潜能。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乐于提问, 敢于争论, 言语求证, 善于发展。尤其是在动手操作、尝试探究、综合实践的探究学习中, 更应该彰显学生主动探究、勇于探究、乐于进取、善于求证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 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发展潜能。

5. 高效物理课堂能使学生走向高效学习、实现终身学习。

高效物理课堂能把“课堂”变成“学堂”;能使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真正做到心动、神动、行动, 满腔热情地、积极地讨论、辩论, 从而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功能,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高效物理课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高效物理课堂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高效课堂必须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以快乐为根本”, 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抑、没有胆怯, 有的是自由的发展空间, 在高兴、愉快中获得知识。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教学”, 即设计有效的活动, 提出恰当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给学生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 下放学习的权利, 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 进而探究, 体现学生的潜质, 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2. 高效课堂的设计要切实落实三维目标, 突出重点、难点。

因为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导向, 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师只有明确了目标, 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目标的实现, 依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活动, 包括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启发与补充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只有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学生才能明确学习任务, 得到很大的收获。

3. 高效物理课堂设计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高效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有效, 才能实现课堂的整体有效。有效情景——用有效的情景创造氛围激活课堂;有效提问——提问要有效, 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具有合适的思维含量;有效实验——实验要有效, 教师演示实验必须成功, 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 能将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以便进行论证、交流及评估;有效分析——分析要有效, 要求所做的分析具有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有效检测——检测要有效, 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题目必须精选, 必须分层、必须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4.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关注课堂生成, 倡导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是学生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意义得以展现的基本表现。教师要学生在产生的认知冲突中来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引发冲突, 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之中。

5.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为了达到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 对学生已经掌握的不再设计活动, 简单的内容设计为自学, 有疑问的设计为重点活动内容。教师在备课中, 设计的问题要考察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 充分考虑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去构建与新知识相连接的纽带, 达到教学的自然过渡, 顺理成章。

6.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指导性, 能够引导学生顺利地探究新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或实验转化为有层次的问题, 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借助有联系的问题设计, 促使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从而顺利地探究新知。

7. 高效物理课堂的设计要注重互动研讨的技巧。

互动研讨属于高效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的环节, 研讨目的要明确, 研讨的问题必须具备研讨价值。教师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 开展有意义的研讨, 通过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 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 “触发”思维的困惑, 打通学生研讨的思路;及时点评、欣赏学生的精彩发言, 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特别要注意中下等学生的心理活动, 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物理高效课堂的课堂时间分配

篇9:谈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充分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无疑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高效学习者。同时,资源查阅不受时间限制,给教师提供了良好备课条件而制作电子教案,如果教师利用幻灯片、课件等,就能够让文本抽象内容具体化,静止内容动态化,枯燥内容形象生动化。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欲望强烈,这样就会把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激活了。例如,我们在教授《孔乙己》时,教师如果不适当运用多媒体,不注重功入点的研究,难免会课堂沉寂,效果不好,假如教者引导学生以讲孔乙己的“手”为导入点,运用电脑制作动态课件,或幻灯片来展示诠解孔乙己形象不同情况不同作用再现,形象逼真具体,文本主旨便清晰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借用多媒体辅助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激活思维,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比如在《春》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8分钟后五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对这篇课文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个人的特长也因此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导学——探究——释疑——内化——迁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具体阐述如下。

导学驱动语文教学的导入部分要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一堂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从课间的兴奋中转移到课堂上来,所以要在导入部分就把学生的思绪牢牢抓住。

引入新课不过短短两分钟时间,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互相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笔者在导学案上设计了字词积累、语言运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疑问等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给学生留下提出疑问的时间。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用于探究交流的时间就多了,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加深,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释疑评价课堂上的指点释疑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地方、关键时候,给学生一些启发以及鼓励,为学生拨开迷雾,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正确答案,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找出差距,强化正确认识。

后来,这位学生在课堂上果真抢着回答问题。如果我们的课堂都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那么这样的指点评价就是有益的。

巩固内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加以巩固内化,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并激发创造性思维。

迁移拓展迁移拓展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实现高效教学。

上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九起合同纠纷典型案例下一篇:学生领奖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