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议论文

2024-06-25

双减政策议论文(共6篇)

篇1:双减政策议论文

双减政策下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摘要: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关于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层次探索与实践。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而不是培养只会学习的机器人。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初中阶段学生思维与身体发育的黄金期,通过多元化的引领,突出学生的本位主义,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双减政策下;学生本位主义;班主任工作;应用思考

前言

今年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起始之年,双减政策的提出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突出学生的本位主义,引导学生向更多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与学习,思考和实践。简单来说,就是要将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上。很显然,这就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开辟教学新路径来提升教学质量,也就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双减政策下班主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突出学生本位主义的有效策略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1在教学上做减法

双减,减的是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由学业负担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很显然,减轻学业负担要从教学上着手,包括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反馈等几个方面。班主任要充分发挥领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带领教学小组积极地贯彻与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与路径。要想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很显然,就需要从教学设计上着手,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减少重复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再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微课教学模式,活动化教学模式等有趣高效的教学形式来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利用分层教学法来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天赋,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显著的进步。

2在育人上做加法

双减,减的并不教师的责任,作为初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落脚点,除了承担起教学重任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归本质,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与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育人先育德,要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积极联合各科任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学科教育中,深度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以素材为依托渗透德育教育,如对阅读教学活动、写作教学活动进行拓展,开展专题阅读或是专题写作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除此了学科主场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功能优势,通过多渠道来深化德育教育,比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班会主题形式等深化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帮助学生樹立起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无私精神。通过常态化的教学形式与渗透渠道,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影响学生的三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对班级管理进行创新

班级管理一直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对于学生氛围的营造,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规则感的形成都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会经历青春期的成长变化,这个时期,尤其要关注学生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以及利用有效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思考能力,价值观形成已具雏形,要突出学生的本位主义,就需要突出学生的主角意识地培养,即自身是学习的主导者,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引领者。要实现这些,不仅仅需要氛围的影响,更需要管理规则的保驾护航。让学生在规则的框架下合理的规范自身的思想与行为。突出学生本位主义最直接的方法,是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事务中来,如指定小组长、科代表、具体的管理责任人。与学生签订管理责任书,同时也要明确奖罚制度。这样,充分体现了每一个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也是被管理者,不仅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管理框架下专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积极拓宽教育渠道

双减政策的落地,最显著的改善就是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这就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比如发展爱好、特长,进行社会实践,强化课外阅读等等。作为班主任来说,教育的主场不应只局限于校园内,而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拓展。比如联合家庭,落实对学生的营养管理,睡眠管理,加强对电子产品使用的引导与控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通过家校联手,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法治教育,比如通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参加警营开放活动,参观博物馆等形式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通过参加义工活动,福利院活动等,让学生履行社会责任,身体力行地传递爱、表达爱。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生活体验,五育并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格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不确定性,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班主任必须不断地革新教育理念,应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并始终保持教书育人的初心,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同时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育艺术,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育其高尚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2:双减政策议论文

有关专家解读双减政策影响什么是双减政策?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今天本人发现了这篇《有关专家解读双减政策影响什么是双减政策?》,以供参考。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2、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4、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5、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6、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7、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8、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9、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10、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11、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12、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13、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14、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15、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7月25日晚,多家A股教育公司发公告回应,对双减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解释说明。豆神教育、勤上股份表态称,双减政策将对公司营业收入、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具体来看,豆神教育公告称,本次双减政策对学科培训机构性质、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规范,考虑到公司现有大语文学习服务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逐年增高,双减政策将对公司营业收入、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勤上股份则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龙文教育主要业务是为国内K12阶段的学生进行学科类一对一课外辅导。鉴于龙文教育占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比重已经超过50%,教育培训行业的巨大政策变化将对龙文教育和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勤上股份进一步称,截至6月30日,因并购龙文教育形成的商誉余额4.43亿元,受此影响未来存在部分或全额减值的可能性。学大教育表示,由于公司生源由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两部分组成,预计双减政策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业务带来较大影响,公司在相关学科类教学网点开设、培训收费等方面预计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对于双减政策,科德教育披露称,由于公司K12课外培训业务占比较小,因此双减政策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影响较小。同时,公司表示将配合双减政策落地,进一步合规经营,把该部分业务的影响减至最低。再看昂立教育。公司公告称,2020年,公司教育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2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84%。目前整体经营情况稳定,并已主动响应规范办学的要求,整合优化已有校区。公司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业务的拓展力度。也有公司表示双减政策不会对公司造成任何影响。以华媒控股为例,公司称旗下教育业务主要为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未经营学科类培训业务,因此双减政策不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篇3:浅议延长退休年龄政策

近些年来, 许多发达国家都推行了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法定的退休年龄制定后不应该一成不变, 而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而相应的做出调整。有关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 已经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一、延长退休年龄的背景

人口老龄化在21世纪俨然转变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是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金支付压力过大、社会老人赡养比例过高等问题。一般而言, 当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养老金储备盈余、劳动力供不应求时, 应提前退休年龄;反之, 则应该延长退休年龄。在此背景下, 关于我国是否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按照世界通行的说法,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 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阶段。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78亿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26%。其中,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9亿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87%。由此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二) 养老金缺口日益增大

随着时间的流逝, 计划生育政策的消极影响愈加明显, 我国离退休人员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养老保险金的供给将会小于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通过代际转移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养老保险金的供需平衡压力。但是其本质上却对当下工作的一代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有意见认为,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亏空缺口已超过万亿。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 多种声音指出延长退休年龄是弥补资金缺口的有效措施, 大批量的劳动者延长工作年限不仅可以推迟养老金的发放, 还可以继续缴纳养老金, 充实养老金账户。

(三) 社会观念转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同样也冲击着公众的思想观念。相比改革开放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观念, 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更多的产生了职业懈怠, 吃苦耐劳的意识有所减弱, 较长的工作年限已经让他们对工作产生了抵触。此外, 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而现代意义上的高生活质量又并非以金钱来衡量, 因此, 工作越来越难以成为劳动者人生规划的全部。

二、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障碍

关于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 持反对态度的观点主要从政策条件是否成熟、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是否具有、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是否弊大于利等方面论述。笔者认为, 目前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阻碍主要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和政策制定难度大两方面。

(一) 对年轻求职者就业的冲击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 高校应届毕业生和众多年轻求职者就业难的问题同样突出。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意见认为, 大龄劳动者占着工作职位不退休, 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就会更大, 只会激化社会矛盾, 引起阶层对立。为了填补养老金缺口而牺牲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实在是得不偿失。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唐钧表示, 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都在2 000万人左右, 可每年新增的岗位却只有1 000万个, 而新增的岗位中, 有30%是老年人退休让出来的位置, 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下, 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会给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 对弱势求职者就业的冲击

在我国的失业者群体中, 有不少失业劳动者处于工作的黄金年龄, 因为自身生理原因或素质不高等原因难以找到工作。一旦延长在职人员的退休年龄, 这部分下岗人员必将失去许多的再就业机会。此外, 这些下岗人员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获得保障有着强烈的渴望, 退休年龄政策一旦调整, 肯定会对他们的心理预期产生巨大的打击。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无法回避对社会弱势求职者群体的影响, 处理不慎, 将会影响弱势群体的就业, 国家财政将会为这一类群体的社会保障承担极大的压力。

(三) 相关政策与制度界定有难度

不同行业对劳动者所需具备的素质技能要求不同, 其从业人员的职业衰减期和职业巅峰期也存在着差异, 区分清各行业、各工种和各类劳动者群体之间的差异, 是一项极其复杂且艰难的系统工程。贸然实行“一刀切”的退休年龄政策, 将会造成人力资源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

三、对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建议

综合看来, 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是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退休制度的设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其实施的好坏, 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国家的安定甚至政治的安定。

(一)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社会认同

1. 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成为社会共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 劳动者人均寿命也逐年延长, 一部分劳动者到了退休年龄仍然具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精力。我国同时还面临着快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 目前的退休制度按照社会背景和人口实际做相应调整是理所应当的选择。目前, 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延长退休年龄政策, 所以需要通过政策宣传, 让公众认识到延长退休年龄是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发展下的必然趋势, 使之成为社会共识。

2. 澄清延长退休年龄“一刀切”的政策误解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和不同的劳动者群体对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利益诉求是不一致的。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应当考虑到各类劳动群体的工作实际, 实行差别化、弹性化、渐进性的推迟退休政策。因此, 应当通过宣传澄清公众对于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误读, 理性看待延长退休的年龄的政策制定动因和政策执行方式。

(二) 建立弹性的退休制度

弹性的退休年龄制度是指根据不同的行业实际、不同的职业需求、不同的知识结构群体特征、不同的性别, 甚至根据不同的个人身体状况、个人意愿而制定的有多个弹性段的, 既与社会劳动生产相适应, 又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性的退休年龄制度。实行弹性退休年龄不仅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1. 特殊行业实行提前退休或转职

例如, 在军人和警察等行业里, 因其工作性质特殊和工作难度较大, 人过中年便不再适合在该领域继续工作, 可以提前退休或转离一线执勤岗位。此外, 对于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等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 或因病不能坚持工作的体力劳动者, 可以根据法定程序提前退休。

2. 高素质劳动者群体按工作年限不同调整退休年龄

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培养实际和退休年龄政策来看, 学历越高的人反而只能工作越短的时间。例如, 医生、工程师、科研人员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脑力工作者, 50—70岁正是这部分群体取得成就的职业巅峰时期, 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适当地延长其退休年龄。

(三) 循序渐进推行延长退休年龄制度

1. 分时段逐步推进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是否延长退休年龄还存在着争议。在较大的舆论压力下, 不适宜一步到位或者实行“一刀切”。因此, 可以选择采用分步走战略, 分时段地循序渐进实施。例如, 采取“小步推进”的方式推进, 即每5年推迟1岁, 在25年的时间里延长5岁, 如此缓慢推进足够妥善地应付可能存在的社会养老风险和压力。

2. 分行业、分人群、分地域推进

在延长退休年龄制度的灵活操作下, 军人、警察等岗位可以提前退休;而经验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或岗位, 可以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或者更高。体力劳动较为繁重行业的劳动者由于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 对身体健康会产生较大的损害, 这些人在大龄之后往往很难继续从事原工作。对于此部分劳动者群体, 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鉴定状况和行业性质等因素允许其提前选择退休。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以最早人口老龄化的上海市和最迟人口老龄化的宁夏自治区进行对比, 时间跨度长达33年。对于这种状况, 国家在斟酌推迟退休年龄的时间点上也可以考虑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东部最早执行, 中部次之, 西部稍延后, 具体调整差异可依据深入调研之后的测算进行。

参考文献

[1]尹雯雯.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 2011, (24) :29-30.

[2]张树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有关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 2010.

[3]秦艳艳, 邬沧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职能分析[J].兰州学刊, 2012, (1) :123-127.

[4]彭万.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两面性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4) :192.

[5]王莎.对我国延长退休年龄制度的思考[J].理论界, 2012, (11) :167-168.

[6]曹慰英.从贝弗里奇报告分析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 2011, (19) :185-186.

篇4:浅议我国电信业政策

介绍了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及现行电信政策的概况,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

电信业;政策

1 我国电信业现状

1.1电信业竞争主体概况

中国联通于1994年成立,直至1998年政府对邮电拆分,再到组建信息产业部,形成联通,移动, 网通,电信,铁通及卫通的“5+1”竞争模式,再到2008年的“六并三”,我国电信业格局基本形成移动、电信、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

1.2存在问题

1.2.1电信用户

电信业曾一度出现无序竞争,损害了用户的通信权益。另外各运营商大打价格战,虽然用户在短期内得到了实惠,但同时导致话务量激增,中继扩容困难,无法保障高质量的通话服务及持续服务。

1.2.2电信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增值目标大幅度缩水。由于电信业属于竞争激烈的同质竞争,加上政府过早放松市场监管,使企业陷入倾销降价的泥潭,整体盈利下降。目前中国电信企业的用户规模虽排在全球前列,但总体竞争力不强。

另外,电信业竞争格局不稳定。由于中国电信监管部门过早实施不对称管制,导致企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对电信业发展十分不利。

2 我国电信政策存在问题

电信业实行信息产业部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信息产业部为主导的管理体制。

2.1不对称管制

最初政府实行不对称管制是为扶持新进的竞争者,以便尽快形成合理的竞争格局。即开始是电信一统天下,中国移动受政策扶持迅速崛起,市场份额扩大,占据了电信的大部分市场。而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下,政府应实行对称管制,有利于合理竞争格局的形成。

2.2不合理的电信资费监管方式

我国电信资费的制定及调整更多参照了世界上主要电信企业在垄断运营时期的定价模式,着重考虑了电信企业的需要,而对社会综合效益考虑较少。再者缺乏从国民经济和产业政策出发,对电信资费进行综合考虑。第三,电信资费是建立在对各个电信企业的业务成本核算之上的,但是目前成本核算来源于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数据,这相当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无法令消费者信服。

2.3市场准入制度遭诟病

根据据电信条例规定,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经营电信业务,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但突出矛盾是技术进步、普及相当快,某项电信业务可能很多企业都可以开展,但由于市场准入制度的存在,客观上就限制了多个企业进行有效竞争。同时也缺乏准入后保护竞争环境的相关政策。

2.4地区间发展差距明显

我国电信业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间。东部经济发达,投资回报率高。而在中西部投资,受经济发展和收入所限,电信用户少,运营商收益很可能无法保障,或投资回报慢,故不愿投资。这就造成了地区之间电信业发展差距明显。

3 电信监管政策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行电信监管政策的不足之处,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3.1电信监管政策体系的改进

3.1.1尽快出台电信法

近年来,《电信法》经多次讨论仍未出台。现行的电信条例虽然有效,但目前电信市场一些问题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并且电信监管机构的授权也有限。因此,要加强对电信业的的监管,尽早形成公平、公正、高效的竞争氛围,就必须推动《电信法》出台。

3.1.2成立独立的监管部门

目前电信业仍隶属于信息产业部。虽然在国资委成立之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已经分离,在某种意义上,信息产业部已经成为独立的监管机构。但同时作为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仍担负促进电信行业发展的政策目标的职责。当监管职责与政府的行业发展计划相冲突时,便无法保障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此,应成立相对独立的监管部门,对电信业进行有效管理。

3.1.3实施对称管制

政府起初实行不对称管制是为扶持新进竞争者,以期尽快形成合理的竞争格局。即开始是电信一统天下,移动受政策扶持迅速发展,市场份额扩大,占据了电信的大部分市场。在当下竞争格局,政府应实行对称管制,促进电信业良性发展。

3.2电信监管政策内容的改进

3.2.1精确成本核算

应成立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其主要工作是对电信业成本进行精准核算,以及打击低成本的恶意竞争、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等等一系列不正当竞争手段。制订的政策应达到三方面效果:一是防止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价格,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分配;二是通过价格管制,建立激励机制,刺激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其三保证企业具有一定的自我积累和大规模投资的能力。

3.2.2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所谓电信普遍服务原则,是指向中西部、农村等地区投资的运营商可获得政府补贴,以保证所有公民都享有通信权。目前国际通行的办法是通过建立普遍服务基金来发展电信普遍服务。其来源有国有股红利、号码资源使用费、电信运营商和电信制造商业务收入等多个渠道筹集。提供普遍服务的重点是把普遍服务基金的来源通过立法确定下来,以保障资金有可靠、持续的注入。

3.2.3借鉴“联合牌照”

值得借鉴的是,邻国印度曾于2004年推出“联合牌照”制度。所谓“联合牌照”,是指电信企业一旦申请到许可证后,便可经营固定网络、移动网络等所有电信业务。监管部门不得对任何一种可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电信技术实施限制与设置障碍,而应鼓励电信应用与服务的自由发展,并充分利用电信资源。因此,我国在制定电信政策时也应基于这样的理念,从而促进电信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参考文献】

[1]孙璐,潘琦.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电信市场的竞争分析[J].对外经贸,2014(4).

[2]韩磊.我国电信业技术进步、绩效评价及管制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篇5:“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

当前,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单地说,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目的是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国家的这一政策,是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而提出的,实质上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促进教育改革的举措,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时代要求。

对学校来说,落实“双减”政策,学生作业减轻了,但教学质量又不能降低,而且还应进一步提高。那么,如何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降低呢?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的策略:

一、学校要让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到教师的思想中去,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要让教师明白,拼时间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提高,但学生将来的智力绝不会有后劲和发展潜力。我们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常快乐,主动探索,健康成长。相反,过于紧张的学习生活,剥夺了学生的自由空间,而学生没有了自由的张力,也就没有了创造性生长的时空;

二、学校要加强对“减负”的研讨。

可成立“减负”研究室,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参加。其任务主要是针对“减负”的具体实施展开研究,每个措施都要充分酝酿,讨论通过;

三、学校要组织开展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改信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水平,为教改实践服务;

四、学校要对课堂进行刚性管理,引领教师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

(一)提倡推行作业当堂完成的制度,提高课堂效益。

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上,做到“定目标、讲练结合、当堂训练”,体现当堂消化的原则。每节课均有当堂训练题或测试题,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

(二)净化作业布置环境。

切实按规定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不许课外发放成套试题,课上未完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后,更不要布置隐性作业;

(三)提倡精批精改课堂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和激励功能。

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课堂作业所选习题,必须经过精心挑选,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广度和深度要适当。同时,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使作业起到复习旧知识萌发新知,激发思维,促进消化、理解和运用的作用;

篇6:“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1

送走了有爱的教师节,今天迎来了名师公益讲堂陈加仓特级教师的《“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陈特在数学作业设计这一关键问题上给我们带来了“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学的“及时雨“,让我受益匪浅。

陈特一直心系小学生该如何学好数学,日日思索教育要在关键处发力。指出“两个关键”:

1.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关键在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然知道,有效课堂是数学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会“和“会学”是数学课堂的基本要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数学课的教学灵魂,课堂上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总结,迁移应用,练习作业,反馈信息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逐步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陈特还向我们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布置的“六个建议“。建议在学生完成书面课堂作业本之后选做“一题“研究作业、“多解题“作业、“题组练习“作业、“变式练习“作业、“操作体验类“作业、“主题研学“作业。每个作业设计的背后都有“别有用心“。陈特钻研作业设计带来的有效课堂,如“绘制标准五星红旗“这一主题研学课,近准备了一个多月。他坚信作业育人的作用,作业有立德树人的地方。我被他钻研精神深深感染。

通过这次学习,我着实转变了作业观念,立足课堂,让作业更有味!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各个关键要素,在反思和研讨中生根发芽。以下几点是我今后作业设计努力方向:

一、特色设计,梯度提升。

发展性作业略有坡度,给中等生思考的空间。创造性作业比较难,通过激励,引领优秀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二、尊重差异,多种选择。

“作业超市”使自主选择成为可能。关注学情,实现作业分层,让弱势学生也有可行性作业目标,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创造自我提高的机会。

三、精准辅导,靶向跟进。

有布置就有反馈,有解难答疑,有堵漏补差,有拓展提高。就像陈特说的,作业设计的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也希望借这次学习之后给自己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做好作业设计。小学生时代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是每个孩子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陪伴他们学习生活的我们肩负着坚守美好阵地的教育义务。教育的美好,需要我们一起创造!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2

“双减”是指全面减轻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20xx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的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双减督导被列为20xx年教育督导工作的一号工程。那么双减从出台实施到现在将近半年多的时间。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副校长,我有如下感触:

一是双减有效遏制了家长盲目攀比让学生进行校外补课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固阳县作为一个贫困县,尤其是我校的孩子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家庭,所以他们参与这种校外培训机构补课的现象很少。但是市区的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补英语、语文、数学是普遍现象。小学语、数、英若每次课两个小时50元计算的话,那么三门功课呢?就是150元。

每周上一次课一个月下来将近是600元。如果上两次课的话,一个月下来将近是1200元。这还不包括艺术类的校外培训,如果加上艺术类的培训,那么这个孩子的校外培训机构的费用每月至少得达到1500元到2500元。一个普通家庭,一个人的工资的2/3就没有了。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校外的培训机构没有了,但是他们可以请一些优秀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补课。那么这样富有家庭孩子的学生和普通家庭孩子的学生,在同等学业成绩、同样努力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也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二是双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倒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在时间和设计上,从市到县级都进行过多次的作业设计指南的培训。在时间把控上,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之内。而学校要问我们的老师要成绩,学生作业量又少,这个成绩怎么来?只能是向40分钟要质量,要保证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做少量的题基础上,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们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充分备好课,加强教研,提升自己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是双减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弱化了家庭教育的职责。

双减提出了我们要做好学生的课前、课后服务。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随家长上班时间七点二十就可以到校,到校的学生需要我们老师的管理,八点二十上班的老师提前一小时就上班了。下班后又进行一小时的课后服务。老师的工作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两个小时。老师也是人,有孩子,也有老人需要照顾。但是因为课前、课后服务,往往这些他们就做不到了。学生七点二十到学校,一直到下午的五点半离开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又比原来增加了两个小时。教育观念弱的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在双减政策之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就更少了。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跟他们关系不大。而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主角。但是双减让很多的家长认为学生的教育、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学校,好像家长看看学生的作业,检查一下学生作业也是在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呼吁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不能把孩子教育的事情只推给老师。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3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两个大计”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确保“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我校特制定了松山区第四中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对学校“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的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双减”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还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开设课后延时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从内容可以看出,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减轻家长的压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作为一线教师,为了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切实提升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用新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经验方法。

第二,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还要聚焦“双减”,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助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第四,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一定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的作业在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时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学这一条“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调整改进提升。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4

作为四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家有“熊”孩子真是有喜有忧,苦乐参半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自己渴望的目标。因此,在孩子教育和成长的问题上总是处于矛盾与迷茫中。

对于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刚开始觉得很不理解。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不多写作业,怎么考高分,考不了高分,怎么上大学”一大堆的疑问让我产生了一连串的焦虑。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和适应过程中,我对“双减”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双减”告诉了我,孩子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谁才是“老大”的问题。学习成绩只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部分,而成长所包括的东西,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很多。所以,通过“双减”我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落实好“双减”政策,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孩子的作业少而精了,我的心也跟着放松了不少。父母高兴了,孩子也不那么紧张和压抑了。所以“双减”带来了满堂欢笑。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我们和孩子有了更多沟通和赏识的时间与机会。我们有时间聊天了,天南海北,历史地理等等。聊聊孩子学习以外的有趣的人和事。让孩子看到家长幽默风趣的一面,而让我也看到了孩子一言一行中的好多闪光点。通过“双减”我更加注重孩子的品性和感情的培养。

其次,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玩耍了。玩耍,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特别重要,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都在玩耍的过程中萌生了。所以我给孩子买了称斤的拼装玩具,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拼出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模型。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跑啊、跳啊、多运动。通过“双减”我更加注重培养孩子出去接触更多事物的能力。

最后,孩子有更多时间去阅读了,天文地理、中外名人名著、古今历史,孩子有大量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对孩子各方面的提高都是质的飞跃。通过“双减”让我更加注重孩子读书能力的培养。

落实“双减”也是我们家长必尽的义务。怎么才能让我们将这个义务尽到位,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领悟,需要想方法,需要出点子。

执行好“双减”我们任重道远,有希望就有更好的未来。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5

学习了中小学义务教育“双减”意见以后,对减负提质的提法感触颇多,从我本人的内心深处,真正地感受到减负提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是每个人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件事。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前,我们不难看到那些六七岁的孩子带着小眼镜,背着沉重的书包放学的情景,也不难看到遍布在各个街道的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他们的童年时光被大量的作业和各种课外补习班所淹没。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不应该被繁重的作业和辅导班所充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有时间去享受童年应有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活动中讲求技巧,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学习中解脱出来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把握课堂质量,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切实的给学生减负。要提高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更新教育理念,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2.依据学生年龄特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创设情景,培育学生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富有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有所收获,3.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一定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的作业在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

4.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5.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

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6

面对“双减”政策的下发,教师内心多是惶恐不安。至今“双减”已实施了一段时间,纵观这段时间以来出现的问题,针对“练习”有以下思考。

练习的本意,是巩固所学并查漏补缺。作为教师,我们课上课下让学生练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练习?又是为谁练?

或许每位老师都会说,练习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练。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组织的练习都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而练。于学生而言练过了,就行了,于教师而言“练”就要有练的效果。

数学的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尤其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没有了考试数量的铺垫,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情掌控心理没底。如何突破这个现状?这无疑就需要我们将目标转向练习设计。

首先,学生不是解题机器、考试工具。所以对于练习,我们不应只关注练习课容量及练习题量的多少,而是需要关注思维含量的多少。

教师对于一次次的题目设计,一个个的问题提出,一次次的学习活动安排,我们能否换一个视角:如何设计比较大的问题,把学生带人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想法呢?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怎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呢?

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考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有的学生对问题的改编停留于表层的欣赏,有的则深人思考改编问题的合理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装上“钩子”,让学生把知识建立起联系。同时,教师要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想法,在自己想法与他人想法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中,我们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多思考,让练习因思考,不再是“冷冰冰”的。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的思维含量激活学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酸甜苦辣咸,享受智力活动的振奋与愉悦。

数学练习课,比“练”更重要的是“思”,让我们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展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觉得数学越学越简单,让教师觉得学生学数学学得越来越不简单。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7

作业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应用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脱离题海战术、让作业不再重复低效、枯燥乏味,真正让作业发挥应有的效果,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呢?也是“双减”政策下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线教师最苦恼的事情。

今天有幸听到陈特讲座对“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又一次让我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学习后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笔记、盘点收获。

陈特讲的作业布置因人而异、作业的分层:

(1)作业量的分层。

(2)作业难度的分层。

(3)作业的自主选择。

(4)评价的分层。

优点:

1、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完成作业。在此基础上,有兴趣地去做更高一层次的作业,对于这些学生,采取鼓励或奖励的方法。

2、让学生感到对作业的完成不是教师规定要做的,而是自己积极想做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数学学科的的特点,讲究作业布置的技巧,对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保证课堂裨益不浅。作为数学老师注意积极这一方面经验有好处。

听了受益匪浅,平时在上班每天在埋头苦干批改作业,和同事说一句都不舍得只怕作业批改不完,在教学一直往前冲只想每天把新课时落实,我的教学计划就完成任务了,听陈特讲座觉得自己真的要慢下来,回头看看孩子掌握多少,有没有深层次的掌握。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好了,学生就真正的提质增效了。是我们在探索着、实践着的,陈特讲得经典一句话做人、教书都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8

我从事教学工作x多年来,对学生课业问题和校外培训问题深有体会,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视,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种种重担都压在了孩子的身上,作业越来越多,学校周边被各种“托管班”“培训班”包围,家长们不得不掏出高额的“补课费”,孩子们在放学后、节假日不情愿地走进这些培训班,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累。

近日,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必要,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减少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一定不折不扣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服务等“五项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教育和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关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集中体现。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9

社会人群就是一个金字塔,永远只有少数精英站在塔顶,也必须有更多的普通劳动者来构建塔基。教育和学习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学习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除了科学文化知识,还包含体育、艺术、劳动等多种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热爱国家、献身民族的人。作为家长和教师,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长,引导孩子走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而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双减政策”背景下老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1.“双减”的目的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恰恰相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知道,在学习效率相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时间越多,所获得的知识也越多、能力也越强。但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又会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就成为教师们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保护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是孩子们愿意学习的前提条件。前面谈到学习的三大动力,对现在的孩子们而言,生存动力和精神动力是大多数孩子暂时还体会不到的,因此,兴趣动力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老师,学科作业的设计必须以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保护孩子们学习兴趣、保证孩子们学习效率的根本条件。大多数孩子不喜欢作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不会做;二是简单、重复、数量多;三是枯燥、乏味、无乐趣。针对第一个原因,教师要设计有梯度的个性化作业,让不同的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起点的作业。针对第二个原因,教师要设计出能体现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训练效率高的梯度作业。针对第三个原因,教师要尽可能设计出有趣味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方式,尤其要在学习方式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4.加强和落实作业完成的过程性指导,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以往孩子们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往往通过“搜题”的方式获取答案,但得到的是结果,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大量搜题APP被禁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要按照作业进度计划、利用当今发达的资讯方式,及时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和指导。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10

为了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作业完成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更是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是班主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是实现班级高效管理的关键。班级管理需要精细化,精准到每件事、每个问题。近期的作业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有延时课后时,作业为什么还会出现拖拉、质量差的情况,带着问题进行了实地作业考察与反思,制定出相应的作业管理办法。

首先,对班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做作业时长和作业量的承受力。经过一番沟通,班级有一半孩子作业完成时间较晚,个别同学作业完成困难。基于此,一方面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各科作业量的减少,我担任的数学学科,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与布置,每天练习分为必做题和挑战题,这样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我与那些作业困难户深入沟通,找到问题症结,延时服务时间大约1小时多,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大部分作业,只有小部分学生由于磨蹭、拖拉造成作业完成不了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我和学生们约定,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超过9点甚至达到10点的同学,需要当天在学校完成作业后才能回家,由我亲自计时,一起寻找问题原因。

接下来,进行作业完成情况观察,果然,大多数孩子积极完成作业,很多孩子在中午或者延时主动找我批改作业,在我以为孩子们都能完成任务的时候,小加主动来找我,说:昨晚作业10点半写完,由于自己贪玩导致超时,今天要留在学校写完作业。我先是一惊,更多地是惊喜,没想到孩子把作业约定记在了心理,并且能有效反馈自己的作业情况,值得庆幸地是小加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当天,我决定陪小加多写一会作业,执行之前的约定,天渐渐黑了,小加的大部分作业完成了,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表情,我想孩子内心特别期待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有变好的愿望,这是人的本能。考虑到天黑较早,我联系小加妈妈,让小加回去完善余下的内容。

下班后的再次思考,尽管小加为自己拖拉作业习惯找了这样的方法,但我想习惯养成是一个持续、全面的过程,留校不是一个高效的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养成高效作业的习惯。随后,我和小加妈妈沟通,进行家校联合教育,帮助孩子减轻书包,真正实现双减。在学校,我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至少完成2科作业,达标发未来星,不达标一起找问题,并且留校补齐。在家里,请家长加强监督,多陪孩子写写作业,给孩子定时,达标表扬,不达标找原因。在班级内张贴作业时间达标表格,统计每个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结合各学科情况,给出时间范围,学生对照标准进行作业完成情况整改,提高效率,改掉拖拉作业坏习惯。

我相信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有了明确的作业完成目标,做好自我监控反馈,养成作业完成反思习惯,能在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中养成高效作业的好习惯,班级管理才能真正精细、高效,双减才能真正落地,让学生快乐成长。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11

“双减”指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而减少这两项工作已经开始试点。从“双减”政策的发布也可以看出,全方位推动教育产业化,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减少孩子们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让孩子真正的做到劳逸结合。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减少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一定不折不扣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服务等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教师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做到每节课准备充分、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训练到位,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生命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吃饱”“吃好”。

二是加强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发挥本校教师自身优势,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科学实践,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实际困难。

三是完善作业管理,深化评价改革。形成并完善学校作业系统,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同时,探索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12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将减轻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要想更多办法去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希望加大力度将政策落地落实,切实取得实效。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回应教育关切,缓解了社会教育焦虑、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才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应当务必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克服“唯分数”的评价方式,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当好“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为学生成长导航,撑起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宁静天空。

近年来,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过量作业和校外培训已成为压在中小学生及家长肩上的沉重负担,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在强化学校教育功能,增强教育的服务功能,引导教育回归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彰显公益属性,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下一步,应该抓好政策落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做到“强校内”,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得到充分而满足需求的校内课后服务,以缓解家长对于“教育内卷”的焦虑,从而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13

“应该从制度层面去保障教师的权益和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性沟通”,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双减政策无疑会给原本就工作繁忙的中小学教师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负担,那么,怎么保障教师的权益呢?教师又该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变化,这也是一个问题。

“双减”要求学校、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教师们应该怎么做?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我认真阅读了一些新闻及相关文章,整理如下;

1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2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04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05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6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07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微课、STEM)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课后作业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8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9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和有针对性的讲授能力,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

作为老师,精准解决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利推进学校教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

10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

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双减”下,遇到困难或挑战: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14

从9月开始,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成为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各级部门以最强气魄开始行动。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学校教育面临着多重的压力与挑战,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这场改革的本质,我们将失去发展的机遇,甚至会被其他同类型学校甩下许多。

减下去的作业负担,其预留的时间如何分配才科学呢?如何灵活地开展有效的课后服务呢?传统的纸质考试、统一的集中考试将废止,教学质量监测以何种形式开展呢?如何去适应新常态?课外辅导机构从公开运行到潜行蛰伏,如何让其彻底无所遁形呢?课堂主阵地如何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呢?这些命题,都无法绕开。倒逼我们开始痛定思痛,做出调整。

说到底,减负的核心无非就是课内增效提速,捍卫教师的职业权利,保障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营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态,回归教育的本真,给孩子们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更全面的能力培养、更愉悦的精神享受。而这一切,从学校层面说,依靠的就是教师的专业化;从社会层面说,依靠的是整个社会集体发力、共同支持;从家庭层面说,依靠的是所有家长们育人观的彻底转变。

双减政策面前,教师们的压力其实最大。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更多。已有的经验反而无效。无所适从?一脸茫然?以前,还能依靠教师的大量辅导,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促使其机械地练习。在反复地讲练、多次考试、强化记忆的模式中,把学生成绩提起来。但眼下,这些都行不通呢?这注定是曲折的发展道路。

学生素能测评将由灵活的形式实施,需要老师多动脑筋,多借鉴欧美国家基础教育的做法。那天,我与一位资深的教师私下交谈,一到二年级,不能组织纸笔考试。怎么去评价学生的学科素能呢?以语文学科为例,测试形式就能多样化。可采取口头背诵,评估其发音准确性、流畅性、情感性;可试着创编故事,现场讲授给大家听,评价其综合素质、语言积累、思维广度、心理素质、调动力,这种方式适合孩子们;可由家长代其录制音频,存储后进行播放,既是有效的学习资源,也是学习成果的展示;

以数学为例,口头说一说加法的算理。将思维过程说出来。以动手的拼装活动,测评其实践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数学测评难度有点难。尤其是计算类型,需要纸笔验算。

作业负担来自于对学科育人价值、功能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学观。唯分数论并非是完全错的。分数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主要是考试方式过于机械化,它以固定、标准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和个性,导致了分数彻底窄化,只考察了浅表的知识与能力,并未全面地测评,这才是最大的症结所在。

“双减”政策的学习心得15

通过学习文件了解到双减政策是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减负政策,具体指全面压减孩子作业负担,还需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一减轻作业负担,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双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

我认为双减政策是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好处的。首先,就是这样的政策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学生。学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学业负担,从小学开始就特别的辛苦,这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第二,就是减轻家长的负担,不会在有严重的内卷,大量的花费。第三,这能够回归应试教育的初衷,筛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的目的。

那么我们如何实施双减政策?

(1)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放松身心。

(2)提高作业设计效度,避免机械,无效训练。

(3))完善作业管理监控机制,家庭作业校内做。

(4)提升课堂质量。

(5)确保课后服务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两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6)规范培训行为,校外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

“双减”政策落地后,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在校内坚持做到应

上一篇:xx光棍节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妇联换届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