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胶生产工作危害分析

2024-04-29

明胶生产工作危害分析(共4篇)

篇1:明胶生产工作危害分析

近年来,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 但时有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仍使食品生产企业、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面临严峻挑战。国家认监委、工信部、黑龙江省政府通过对相关事件的跟踪研究和充分调研, 遵照国务院提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监管部门各司其责”的总体要求, 提出了“企业加强食品防护质量管理和诚信体系建设、监管部门加强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地方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区域化建设和管理”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黑龙江省是我国乳业大省, 乳制品生产企业数量约占全国9%, 乳制品产量约占全国10%。乳业资源、产业优势和监管基础良好,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全国多家大型乳制品企业在黑龙江省均有奶源基地。

该项试点工作将联合确定试点示范乳制品生产企业, 开展试点工作。一是将联合确定试点示范乳制品生产企业, 建立企业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 并向企业提供良好生产规范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诚信体系、食品防护等方面的法规、政策、技术和标准支持;二是在乳业集中区域, 由地方政府牵头, 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试点工作, 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在其他食品生产企业、区域进行推广;三是联合组织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部门开展乳制品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工作。

篇2:低铬明胶生产工艺探究

明胶从物理上讲是一种质地坚硬、白色或者是黄色的固体, 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与冷水虽然没有办法相溶, 但是它却可以像海绵一样, 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5~10倍的水分。通常情况下, 我们可以在动物的皮毛中、骨骼里、还有有机组织中含有的胶原中水中获取。

从化学角度上来讲, 明胶属于高分子的多肽有机物, 对于有机物质有较好的溶解性, 对于无机物来说, 溶解性相对较弱。明胶的溶解度和所处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溶解度会增大, 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 溶解度会降低。明胶的溶解温度有一个分界点, 水温达到15℃以上时, 最终会全部溶于热水中。

明胶属于多肽聚合物, 受酸碱性影响较为严重。在碱性环境下它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在强酸性环境中, 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明胶就像海绵一样, 吸水性能很好。人们利用它这种性能, 将它制作为各种吸水性物品, 如干发毛巾、吸水拖把等。

明胶是一种胶原蛋白物质, 呈螺旋状。由于它是典型的蛋白质合成物质, 对酸碱性感应的灵敏度就较高一些, 在酸性环境下, 它的化学性质相对来讲比较稳定, 不会发生性质变化。利用这点, 我们常常采用酸化蛋白质的方式来获取明胶。

明胶的质地随着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环境干燥时, 明胶呈坚实状;当周围环境潮湿, 吸收水分后, 就变得十分柔软。正是因为其具有这样的特点, 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都获得人们的青睐。

二明胶的传统提取方法

明胶是蛋白质聚合产生的, 所以它拥有蛋白质具有的特点, 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 蛋白质的化合键会断开, 生成较小的多肽类物质。人们就利用这个特点将哺乳动物的皮、骨骼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水解, 再利用不同介质和不同的温度将明胶从混合溶液中提取出来。经过蒸发、烘干、晾晒等方法进行固液分离, 最后制得成品明胶。

目前常见的明胶提取工艺有酸处理法、碱处理法、酶处理法、酸-碱交替处理法、碱-酶处理法和氧化还原法等6种。

(1) 酸处理法。明胶在酸性环境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利用这种特性, 我们将Cr-R体系搁置在酸性环境中, 利用酸中含有的氢离子将Cr-R体系封闭, 置换出铬离子, 使得含有铬离子的胶原蛋白水解, 之后再使用化学沉淀法将铬离子沉淀出来, 之后进行熬制, 进而得到我们上述提到的明胶。

(2) 碱化法。人们不仅利用氢离子将铬离子置换出来, 利用氢氧根离子也可以将含有铬胶原蛋白水解。当明胶溶液呈碱性时, 胶原蛋白水解后的明胶分子可以稳定在溶液中不沉淀, 而铬离子却可以与氢氧根生成沉淀, 之后再经过抽滤压滤或离心等手段分离, 将胶原溶液与Cr (OH) 3沉淀分离, 之后将溶液进行熬制, 剩下的产物就是我们讲到的明胶。

在制作明胶的过程中, 会产生加多的石灰乳, 由于它的含水量高, 不宜脱水, 在运输上面来讲成本较高, 处置较难, 所以在制作明胶的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酶处理法。从传统工艺上来讲, 明胶的制作能耗大, 污染重。酶处置法凭借着生产周期短, 环境污染轻, 产品质量高, 自动化控制简易, 生产物质精细等众优点脱颖而出。无论是从工艺角度上来讲还是从设备角度上来讲, 酶法制胶是一种全新的、值得大规模提倡的制胶方式。

虽然酶法制胶存在着如此大的经济效益空间, 但是对于酶法的制作原理了解的不是非常详尽和透彻, 针对一些分子作用点等问题还没有合理的解释, 从而限制了酶法制胶法的广泛实施。

(4) 酸碱交替处理法。在上述方法中提到了酸化法和碱化法, 虽然我们可以在最后得到明胶, 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酸碱法获得的明胶都是分子比较小的胶原蛋白, 如果将酸碱法交替使用会提高脱铬的工作效率, 而且获得的胶原物质产物的稳定性比较好。

(5) 碱-酶处理法。我们都知道碱化法和酶处理法, 但是我们是否尝试过将两种看上去没有什么关联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呢?我们先用碱对铬进行预处理, 之后再用酶进行二次处理。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胶原蛋白的提取率, 加快了生产的进度, 保证了产品质量。

(6) 氧化法。用双氧水等氧化剂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 在酸碱度差不多平衡的条件下使得双氧水和三价铬发生配位络合, 形成“过氧化铬”。这种铬有很强的电负性, 可以很好地将胶原之间的连接断开, 达到比较理想的水解状态。

以上六种方式各有千秋, 在制作明胶的过程中, 选择一些廉价高效、能耗低、污染小的方式显得十分重要。

三低铬明胶处理新工艺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做了如下改进:

1. 预处理阶段。在传统工艺上我们都是直接进行酸化或是碱化反应。经过改进后的工艺是先对铬屑进行酸化处理, 之后再进行碱化处理。这样做不仅降低了反应需要的条件, 还节省了反应进行的时间, 优化了反应参数, 实现了短时间高效率的神话。

2. 预处理时使用草酸进行酸化处理, 在碱化阶段用氧化镁进行碱化。这两种试剂都属于弱性试剂, 络合能力较强, 同时由于本身条件柔和, 很容易将皮革进行水解, 得到我们想要的明胶, 而且保证了明胶的纯度。

3. 我们在提取明胶时, 要降低提取的温度。减少提取时间, 减小明胶的溶解度。保证短时间、高效率地提取明胶。

4. 铬泥的回收利用。在处理铬泥时, 通常会根据品质不同得到三种含有铬的胶原, 这三种胶原蛋白根据铬含量的高低分为品质较高、品质中等、品质较差三个种类。品质较高的蛋白直接作为工业明胶, 中等的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 品质较差的则回收到皮革加工中去。

篇3:明胶生产工作危害分析

由于化工品生产是个复杂多程序过程,原料会经过剥离、搅拌、输送等过程,成品会经过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化学品在上述过程经过频繁的摩擦和碰撞就会导致化学品带上高达上万伏的静电电压。由于有些化学品自我释放静电的能力较差,就会导致大量的静电能量在化学品中不断积累,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再结合外界适宜的着火条件,静电就会像导火索一样,触发整个工厂发生燃烧和爆炸等严重事故。因此,静电也称为化工企业的隐形杀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静电进行防护,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化工企业的人身和财产安全[1]。

1 静电产生原因

化工生产工程中,最为常见的设备包括:结片机、输送机、提升机、称重包装机等机电设备。结片机是通过水冷原理,通过结片机的转鼓搅拌均匀,使液态化学品结晶获得化学品结晶成片,获得结晶成片后利用装置上的剥离刀进行分割,在整个剥离过程中,就会产生巨大的静电效应。获得化学结晶品后,需要通过输送机将对应的成品输送的提升机处,进行产品的装仓储存处理,由于成品与输送机在运输过程中是靠摩擦使成品获得动力的,就会使成品产生大量的静电电荷,使得成品静电电压进一步升高。将从输送机传输过来的成品通过提升机提至料仓中进行称量包装,在成品提升和卸料过程中也会产生巨大的静电电荷。称重包装机,化学成品在称重和包装过程中与设备平台和包袋之间就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电荷[2]。

以上4个步骤都会使化学品带上静电电荷,且电荷间可以相互叠加,就会使化学品内的静电电荷越来越大,并且化学品通常释放静电电荷的能力有限,就会火灾埋上了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2 静电电压测试

静电灾害形成过程复杂多变,且种类多,在采取相应静电防护措施前,必须经过初步判断,确定静电可能产生的部位,对相应的部位进行严格的静电测定,经过理论计算、实测数据分析,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静电防护综合治理。静电危害不是简单的静电电荷积累问题,它包括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场大小、静电场极性、外部环境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在进行静电防护的过程中,必须对静电产生原因、过程及相应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做到心中有底有据,防止盲目设计研究,否则不但不能消除静电效应,反而给化工生产带来其他麻烦,加快了火灾事故的发生[3]。

3 静电防护措施

根据静电特性及化学品的不同,静电的防治方式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措施。

3.1 静电泄漏与接地

根据静电电荷由于化学品电荷释放能力低,而不断积累的原理,利用各种防护工具和接地措施,将在各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迅速地泄漏到其他工具或大地内,防止静电电荷的积累,切断静电导致火灾的导火索。将静电电荷迅速泄漏是防止静电危害最简单有效方法之一[4]。静电泄漏是通过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类绝缘物,包括各种输送、包装夹具、容器及相应的包装工作台等工具改成防静电材料制品,并将这些工具与大地进行可靠的接地。当化学品与上述材料进行工作运行时产生静电电荷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电荷通过接地线向大地释放。防静电接地是将化学品生产工作台与大地实现有效的电气连接,保证接地的可靠性,完成电气设备内部电荷的释放,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2 离子静电消除器

由于化学品生产是个复杂过程,生产环境往往是带毒或剧毒环境,对人体有巨大的危害,且有些地点处于强酸或强碱环境,防静电材料不能在这些部位使用,就可以通过静电中和原理,利用外界干扰正负离子与对应的静电部位进行正负中和,使化学品静电电荷不能聚集,是化学品生产中特殊环境采取的有效静电消灾手段。产生正负离子的防静电装置通常叫做离子静电消除器。静电中和主要过程可以由静电刷或静电梳完成,利用高压直流或交流电脉冲产生电晕放电或短路作用,释放出正负相异的离子,与静电源进行有效的中和反应,达到静电消除效果。

3.3 静电屏蔽

当化学品经过某些高压电源环境时,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高压电源产生的静电场就对化学品进行感应放电与静电放电效应,使得化学品内部积累大量的静电电荷。所以必须对高压环境中的高压电源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防止产生对应的感应效应,避免静电场对化学品产生感应放电与静电放电。

4 实例分析

离子静电消除系统装置在现代大型化工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装置放电电极上通以高压电源,电极上的高压就会诱导电极板周围的中性粒子,发生电晕放电效应,而被电离成电极不同的正负离子,带电极离子的空气通过自我扩散或外界动力吹手段,使得离子通过空气媒介达到相应的静电带电体上,与静电带电体所拥有的异性电荷进行中和效应,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4.1 测量数据

图1是一大型企业进行化工生产工程中,进行测量获得静电电压数据图形。

从图1可以看出,每次试验测得的静电电压都处于上升状态,也就是静电电荷在企业化工进程的不断进行,化学品所带的静电电荷就越多,火灾发生率就越大,因此,必须在每个步骤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静电电荷消除措施,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4.2 治理方案

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均装设防爆防腐蚀静电消除系统装置,然后再对各个部位进行静电电荷检测,所得电压数据与治理前进行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V

从表1可以看出,在装设防爆防腐蚀静电消除系统装置后,静电电荷没有出现积累或越靠后,静电电压越高的情况,治理后各部分电压都严格控制在1800~2200V之间,有效地解决了化工企业的静电问题,达到了消灾的效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静电消除术的研究涉及面广,任务繁杂,需要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本文仅从化工企业静电产生的部位、特点及防护措施等相关方面,结合许多学者近年来所做相关具体研究工作,对化工企业静电消除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介绍了化工生产企业静电消除的最新研究成果——防爆防腐蚀静电消除系统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在化工生产企业进行改造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过数据比较得出防爆防腐蚀静电消除系统装置是一个先进的静电消除系统,能够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实际中,有效解决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静电消除的技术难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摘要: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静电的涉及面广且对企业的危害大,合理采取静电防灾技术是中小型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之一。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综合静电措施可以有效进行静电消除,正确地掌握静电消灾方法,可以保障化工企业安全高效进行生产。

关键词:化工生产,静电危害,对应措施,离子静电消除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树林.工业生产中静电的产生及其防护[J].中小企业科技,2004(01):35-36.

[2]刘尚合,刘直承,魏光辉,等.静电理论与防护[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

[3]周本谋,刘尚合,范宝春.粉体工业静电防护技术研究进展[J].物理学和高新技术,2004,33(10):760-763.

篇4:某环己酮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分析

关键词:环己酮装置,环己烷,职业病危害

某公司原有年产10kt环己酮生产装置,为适应市场需求,异地扩建至年产能60kt。为评价其新装置的职业卫生状况,笔者于2007年3月对该装置运行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本装置生产单元有苯加氢、氧化、烷精馏、醇酮精馏、脱氢;中间罐区、原料成品罐区及装卸区;制氢装置、废水处理装置;循环水站、消防系统、制冷、氨冷站、配变电所、主控室、分析化验中心等辅助设施。

1.2 调查内容

本装置建筑卫生学、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检测;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的要求评价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效果、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

1.3 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调查内容主要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方式、暴露时间等;现场检测的测试频次及测试点设置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1]。

1.4 主要依据

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12801-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SH3047-9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T 3053-2002《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 3093-1999《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HG 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2,3]。

2 结果

2.1 概况

本装置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巴陵石化设计院多年积累的环己酮装置生产设计与改造经验进行异地扩建,该项目占地462亩,年操作时间8 000h。生产车间工作制度为4班3运转制,每班工作时间为8h;仪表车间实行两班工作制;维修车间、管理人员为白班工作制。生产工人共218人,行政管理人员110人。

整套装置安装完成后,企业编制了详细的试车方案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了培训,对装置进行了吹扫、气密性检验等。模拟试车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投料试车,装置正常运行并产出一级环己酮产品。试车过程中曾有设备泄漏现象,经紧急抢修,未发生人员中毒。

2.2 暴露时间调查

经现场调查,本项目中各岗位操作人员工作方式多数为自动操作,值班人员每班定时到各装置区巡检,仅装卸车岗位连接装卸车软管时需要手工操作。见表1。

2.3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环己酮的生产采用以苯为原料的生产工艺,环己烷氧化采用五釜连续无催化空气氧化工艺,环己醇脱氢采用低温脱氢工艺。生产工艺由苯加氢、环己烷氧化、低温分解、环己烷精馏、皂化、醇酮精馏、环己烷脱氢、废碱焚烧组成。根据工艺又将生产装置分为低压装置区、中间罐区、高压装置区。见图1。主要产品为环己酮;中间产品为环己烷、环己醇;副产品有轻质油、X油,原料主要有苯、天然气、氢气以及电、蒸汽等动力。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

经现场调查,各生产单元或工作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1)制氢车间: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环己烷、噪声;(2)环己酮车间:苯、环己酮、环己烷、环己醇、氨、氢氧化钠、噪声、高温;(3)原料成品车间:苯、环己酮、环己烷、噪声;(4)其他生产及辅助设施:噪声、工频电场、电焊烟尘、硫化氢、硫酸等。

2.5 危害因素检测

在生产装置按设计生产负荷正常生产条件下,检测3个班次,对每个操作岗位进行多次采样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采样全部采用短时间采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低压装置区、高压装置区、中间罐区、原料成品车间、污水站等15处巡检岗位,测定环己酮、环己烷、环己醇、氨、苯、一氧化碳、硫化氢7种化学毒物103个数据,只有环己酮车间催化剂配制槽岗位的环己烷浓度(536mg/m 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的化学毒物全部合格,见表2。对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26个点连续等效A声级,按接触时间合格率为100%。对高低压配电站检测5个岗位,电场强度为0.70~6.41V/m,全部合格[4]。

2.6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6.1 防毒

主要生产装置采用露天布置,以防止、控制中毒及窒息等事故发生;各单元生产装置划分间距,按工艺流程和防护距离的要求布置成独立的生产小区,在各小区内设置了环形消防通道;设置了独立的操作休息室,实现远距离隔离操作;对可能逸出含尘毒气体的生产过程,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操作,对重要参数进行控制和报警;原料装车及卸车泵房均设置两台轴流风机通风;存在酸、烧碱等腐蚀性物料,相应的反应器、设备管材、配件的材质等选用防酸碱的材质。该项目有较完整的防毒措施,生产设备密闭化、管道化,露天框架结构有利于有害因素的挥发;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基本符合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6.2 防噪声、振动

对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机械设备,基础和进出口管道均采取了减振措施;管线设计合理,正确地选择输送介质在管道内的流速,合理布置并采用正确的结构,防止产生噪声。位于噪声区的控制室、质检室等均采取密闭隔声措施。

2.6.3 防高温、低温

装置中的热源采取了集中露天布置,对生产装置的热媒油、蒸汽、液氨等高温、低温管道及热力设备做了保温和隔热处理等措施。对运行维修人员可能接触的高温设备及管道均设置保温或隔热套以减少热辐射,防止接触烫伤。

2.7 应急救援措施

在装置区、罐区、装车区、装桶区等可能产生气体泄漏的地方共设置了33个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环己烷氧化反应部分等设备处设置18套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在主要设备和管线上,如氧化尾气等处安装在线分析仪8套,连续检测系统中危险物料的含量;在生产现场各装置区均配备了防毒面具及清水冲洗设施。

本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按生产场所存在的化学毒物性质制定详细应急处理对策,应补充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内容,以及演练计划、应急培训计划、内部自我救援和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等内容,并应定期组织演练。

2.8 个人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按工种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岗位配备空气呼吸器、防化服以及防毒面具等相应器材。无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发放与维护等工作,未配备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2.9 职业健康监护

企业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当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共查78人,未发现职业病者,检出的职业禁忌证患者应避免接触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有害因素的员工未全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3 讨论

3.1 评价

本装置总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结构较好地满足了通风、防毒、降噪以及采光的要求;生产工艺成熟,主要生产装置实现了自动化、密闭化,设备布局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要求[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仅高压装置区配料槽位置环己烷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分析,本装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环己酮高压装置区的催化剂配料槽,加料时工作场所环己烷浓度较高。此外装车泵房内泵密度较高,导致室内苯浓度偏高。

3.2 建议

(1)高压装置区催化剂配料槽岗位,应对现手工添加催化剂的工艺进行整改,采取自动化加料、密闭或通风等措施,确保工作岗位环己烷浓度达到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建议降低现装车泵房内泵密度,再建一座新泵房;加大泵房通风机通风量,或将泵房设置为泵棚,以避免有毒化学物蓄积。(2)在主装置区、罐区、酸碱计量间等处配备洗眼器;维护、检修各类储罐及反应器等密闭设施或设备,属于密闭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氮气吹扫或清水清洗,用氮气置换过的容器、设备,要充分排风,氧含量达到要求时方可进入,必要时须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有人现场监护;环己酮、环己烷、苯进行桶装作业时,作业岗位应配备吸风机排风;配置便携式检测报警仪,以便检维修、事故应急情况下使用;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针对本项目的化学毒物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3)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各项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职业卫生工作,严格按规定配备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职业卫生知识学习与培训;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以及定期检测其防护效果。

参考文献

[1]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2]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3]SH 3047-9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

上一篇:麻江县笔架中心学校2014年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钓鱼得出的启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