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5-11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用6篇)

篇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会时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全面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为培养合格人才、推进科教兴国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意义。简单地说,所谓价值观,主要是指人生目的、人活着的意义、价值等。价值观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的标准。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具有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接受的全局性、整体性特征,反映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而不是仅仅反映部分地区、部分阶层、部分领域、部分行业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提出,就应能够凝聚人心、汇集民智,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时代性。核心价值观是一定时代、一定地域、一定人群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具有时代性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紧扣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

3.民族性。核心价值观是蕴涵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即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4.概括性。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浓缩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想。

5.崇高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6.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确立就不宜随意变动,应该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相对稳定,且常提常新。

7.导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具有“标杆”和“旗帜”作用,也要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己任,把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8.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便于为各种不同文化层次和水平的人所接受,使老百姓记得住,利于普及、易于践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最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在又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正如《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这四句话,实际上是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位。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相互区别的,两者各有侧重,特别要看到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则更清晰地揭示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二是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符合大众化、通俗化要求,便于阐发、便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比较具体全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则比较抽象概括。三是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指向十分明确,每个层面都对人们有更具体的价值导向,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规范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便于遵循和践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有利于更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和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

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自由、平等、民主,讲究个人自由、个人奋斗、个人才干,讲究社会平等、民主和民权。但西方世界的价值观虽然很诱人,但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宗教信仰。中国古人最高的伦理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么产生的呢?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课题,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但是,各方面普遍反映不便于记忆,希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作进一步提炼、概括,鲜明提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地方和行业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精神、行业精神,如北京提出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提出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湖南提出的“忠诚、担当、求是、图强”,杭州提出的“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解放军总部提出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司法界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公正、廉洁、为民”,公安部门提出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等等,这些都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伴随形势的不断变化、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的不断创新,更加精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呼之欲出。党的十八大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鲜明提出“三个倡导”,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转化为行动。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发展,有利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凝练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国国家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典型特征,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国家。这一价值理想鼓舞人心,满载我们对于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我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党和政府不断重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会的公正和法治。近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践行这一崇高理念,正是为了早日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使人民得到更加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国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都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只要每一位公民都能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社会一定更加和谐幸福,国家一定更加富强文明。

这三个层次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说,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这一内涵,既承继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源本,又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现实;既借鉴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价值优势,又赋予了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实践,又着眼于世界社会主义的价值复兴。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为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最终价值依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全面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也不断深化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仍然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鲜明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回应人们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进一步坚定人们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灵魂旗帜。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要把人们思想意志凝聚起来,没有一个有效发挥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之争,但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分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经济和军事力量是硬实力,文化、文化价值观及其先进程度是软实力。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光有硬实力不够,还要有强大的软实力。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话说中国光出口电视机不能成为世界大国,只有同时也出口思想和价值观方能成为世界大国。基于建设世界大国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国家的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国家既有经济军事硬实力,又有文化价值观软实力,我国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当下中国,经过历史沧桑巨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没有核心价值观,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让国家社会迷失。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五、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系统工程和长远工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从历史上看,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育成熟用了上千年,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确立用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赢得亿万群众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作为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更应该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融入高校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引导和帮助广大大学生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把“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融入到高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深化和创新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三下乡”等品牌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学道德模范等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真切的亲身参与、深刻的实践体验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建设,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教师研修、培训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继续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积极运用网站、微博、公共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手段,在校园网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网络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正面思想引导,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网络环境和浓厚舆论氛围。

篇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既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重大部署。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这种表述,既将我们 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富强”即富足强盛,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优越性的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四者有机构成一个整体。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进 一步提出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十八大把自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出来,可以说是进一步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光是追求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把自由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这里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和界限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自由作为奋斗的崇高目标。

平等,今天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二字一共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其重要性。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累积,公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公平,是目前阶段广大人们的共同期待。从上学到就业,从医疗到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背后都牵扯着公平,不容忽视。每个人的出身背景、职业、财富拥有程度都不相同,只有 权利公平,才能使每个人不致因个体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人们对权利的认知早已从简单的生存层面上升到了发展层面,对于户籍制度、劳动合同、城乡差距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利公平都更为关注。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平等就是要废除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让人民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迁徙,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同时十八大也提出了教育平等问题,教育平等就是“要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公正”,即公平正义,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没有公正,公正的依据一是道德,二是惯例,最后是法律。一个社会具备了公正,这个社会从投资上来讲就是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从生存来讲就是好的生存环境,从成才来讲就是好的成长环境。温家宝总理说过一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意思就是说,公平正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温暖。

“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状况,到现在我们建立起来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设了一套健全的司法机构,培训了一批素质越来越高的司法队伍。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法治政府建设,围绕行政行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治首先是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一切权力都应该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运行。因此,法治最重要的就是依法行政,然后就是依法施法,对于公民来说就是依法办事。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 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道德准则。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报告中较多提到了政府政务方面的诚信问题,这一点反映了执政党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其看到了问题的性质所在。执政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对改善社会诚信和改善社会道德,会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伴随这种表率和引领,社会风气也会随着主导的引领而逐渐转好。换句话说,要大众有道德,执政者必须有道德;要社会有诚信,政府要首先有诚信。政府诚信上不去,主流引导就起不来。在批评大众道德有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执政者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官员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的行为是不是诚信。如果你不诚信,还要求大众诚信,这做不到。“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那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其次就是各级党的组织,应该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求全国人民做到,共产党员应该先做到并做好。再就是公众人物要身体力行,比如说官员,文艺体育明星,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好的典范和榜样。最后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送到基层、企业、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起最关键的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在大力宣传弘扬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时,要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受到公正对待,比如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可以说他是体现核心价值观比较好的人,不能再让他流血又流泪。对于那些扶老太太反而被诬陷、被状告的人,不应当在法庭上被判决为输了。这样的逆向激励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树立伤害很大。所以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人跌倒在地上躺着,没人敢立马去扶,即使扶了也得找个证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贯彻落实,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全民努力,需要各方实践,而且需要精心呵护的一个长久工程。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得到实现,十八大报告中讲的美丽中国,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大交融,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但在实践中不易懂不好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因此,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简明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实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使之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篇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是我们党在价值建设方面的又一次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回应了群众的热切盼望, 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提出具体有如下几方面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罗斯福总统在二战时期发表了很多著名的演讲, 在最危难的时刻他并没有说美国有多少飞机有多少大炮, 演讲通篇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的就是美国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与人权”。我们听到罗斯福在美国最危难的时候是用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 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对于推动我国的发展同样重要。当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整个国家有没有强大的精神对于小康社会的建成与否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改革有没有共识, 社会有没有共识, 最后决定整个国家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价值层面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这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所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国家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核心价值观挑战的必然要求

一提到核心价值观, 很多人就会想到西方的核心价值观。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相比我国来说要早很多, 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 西方思想家在社会的基础上, 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基础的核心价值观。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把他们的核心价值向外输出。马克思恩格斯阐述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时, 资本主义社会一定的阶级、国家或者社会集团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 强行把其他阶级、国家或社会集团纳入自己的意识形态认同中来。

当前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领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本质上

责任编辑:卢琳皓

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较量。所以, 我们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提升我们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 坚持正确导向, 提高引导能力,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所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挑战。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回应国内主流价值观变迁的必要举措

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观都不是凝固不变的, 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我国的价值观就经历了从政治本位价值观为主体到多元价值观的变化。导致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当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发生变化时, 其价值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变化的越激烈, 价值观就越不稳定;社会的利益主体越多元, 价值观念也就越多样。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 加之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有跨越式的特征, 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所以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纷至沓来,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时呈现无所适从的状况。我国社会思潮更是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的现状, 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 表现出消极、颓废的观念有所滋长, 一些人精神空虚、信仰缺失、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消极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主流价值的凝聚力下降, 社会各级迫切呼唤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 期待新风正气的形成。“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反映所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将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所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回应国内主流价值观变迁的必要举措。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当前和未来实践来看, 现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是一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铸造灵魂的工程,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篇4: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既决定于经济基础,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当代中国,只有“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人类基本价值观的结果。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性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借鉴和发展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合理因素,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这在民生、和谐、公正、自由等价值上充分展示了出来。

民主是关于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规定和要求。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简代夏作民主”,意为作民之主。在西方,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一书,是由“人民”和“統治”两词构成,指人民的统治或权力。现代西方思想家们对民主作了进一步阐述,比如哈贝马斯重视和强调程序民主等。虽然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但根本上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民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民主首先表现为国家形态,同时也体现在体制、原则和价值观等方面。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和人民意志,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自决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前提和基本要求。

和谐是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关系的规定和要求。在中国,和谐观念出现得很早。《周易》中有“保合大和”的说法;老子强调“和异以为同”;孔子主张“致中和”,“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张载提出“天人合一”等。在西方,“和谐”概念源于古希腊哲学,指事物之间最佳的结合,如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的最初的和谐”。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入社会领域。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指出,和谐是包括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标志着通过消灭阶级而实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高度协调统一的社会状态和社会境界。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准确把握这一原则,努力推进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公正是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关系及其原则的规定和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公正的思想。《礼记》设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西方,柏拉图明确提出“正义就是平等”。近代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平等论”,进一步宣扬了古希腊的正义思想。卢梭提出,公正就是公意,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公正原本质在于社会制度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仅仅追求公正是远远不够的。公正需要历史的依据,一旦忽视了历史精神和历史依据,对公正的追求和理解就会陷入“永恒公正原则论”和“乌托邦空想论”。与这些思想家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公正问题,把公正建立在对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以往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基础之上,把公正的理想与历史精神融为一体。在他们看来,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体现公正,是公正的真正实现。

自由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的规定和要求。《论语》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对自由的理解。老子的“为无为”、庄子的“逍遥游‘,则典型地表达了道家对自由的体认和追求。到了近代,自由概念被运用到政治领域,出现了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观念。在西方,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个人无所顾忌的放纵,而是与遵守社会生活规则和法律相联系。在资本主义早期,自由主要针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权,旨在解决人权与神权的冲突。18世纪末以后,自由主要是针对国家和政府的强权和过多干预,旨在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所有这些关于自由的思想,要么是主体服从于客体,要么是主体的精神具有无限能动性,都具有片面性,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与“人类解放”联系起来,不仅将其作为个人发展的尺度,而且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他们认为,只有在扬弃了以往剥削社会的强制劳动和固定分工、特别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和固定分工之后,人们才能实现“自主活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助于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基础。当代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产生强大凝聚力,

把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朝着共同目标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必定会遭遇许多不可预料的重大历史课题和风险挑战。因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效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道德观、价值观扭曲,等等。如何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统一不同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是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旨在应对并且满足实践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认同和共识,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提高价值主体的自觉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价值主体分别是国家、社会、个体。马克思说过:“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要把提升每个公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尤其要重视官德建设,以此来促进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社会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会随着实践的深入逐步深化。与此相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将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

篇5: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我们来到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主题队日入队仪式,观看少先队员们开展活动,感到很高兴。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在这里,我首先向你们、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祝贺节日,祝大家节日快乐!

海淀区民族小学注重树德育人,组织开展了很多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刚才,听了几位同学和老师、家长的发言,很有收获。大家都谈到要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很好,我们想到一块儿了。我今天来,也想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

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段,我集中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体学习,我作了讲话,对全社会提了要求。“五四”青年节,我到北京大学去,对大学生讲了这个问题。最近,又到上海去,对领导干部讲了这个问题。今天,想对小学生讲讲这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就是《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去年“六一”时我说过,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灵都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

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记住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由于大家还在学习阶段,社会阅历不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不一定能理解得很深,但只要牢记在心,随着自己年龄、知识、阅历不断增长,会明白得更多、更深、更透。在成长过程中,要结合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不断想想所记住的这些要求,不断加深理解。古往今来,大凡很有作为的人,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也涌现了大批少年英雄,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过去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说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今天,好儿童、好少年就更多了。你们学校也有被评为“最美少年”的。另外,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少年儿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对祖国热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们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对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吗?对坏人坏事有义愤感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了。听说有的同学喜欢比吃穿,比有没有车接车送,比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这样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这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热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

——接受帮助,就是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少年儿童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不要嫌父母说得多,不要嫌老师管得严,不要嫌同学们管得宽,首先要想想说得管得对不对、是不是为自己好,对了就要听。有些事没有做好,这不要紧,只要自己意识到、愿意改就是进步。自己没有意识到,父

母、老师、同学指出来了,使自己意识到、愿意改也是进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要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习惯。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更好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今天这一代少年儿童一定能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从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在党的阳光的沐浴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

篇6: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2014年5月30

日)习近平

(2014-05-31)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我们来到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主题队日入队仪式,观看少先队员们开展活动,感到很高兴。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在这里,我首先向你们、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祝贺节日,祝大家节日快乐!

海淀区民族小学注重树德育人,组织开展了很多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刚才,听了几位同学和老师、家长的发言,很有收获。大家都谈到要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很好,我们想到一块儿了。我今天来,也想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中华民族 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 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 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

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 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段,我集中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体学习,我作了 讲话,对全社会提了要求。“五四”青年节,我到北京大学去,对大学生讲了这个问题。最近,又到上海去,对领导干部讲了这个问题。今天,想对小学生讲讲这个 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就是《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去年“六一”时我说过,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 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灵都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 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

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记住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由于大家还在学习阶段,社会阅历不多,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不一定能理解得很深,但只要牢记在心,随着自己年龄、知识、阅历不断增长,会明白得更多、更深、更透。在成长过程中,要结合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不断想想所记住的这些要求,不断加深理解。古往今来,大凡很有作为的人,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也涌现了大批少年英雄,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过去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英 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说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今天,好儿童、好少年就更多了。你们学校也有被评为“最美少年”的。另外,各行各业都有很 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 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少年儿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对祖国热 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们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对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吗?对坏人坏事有义愤感 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了。听说有的同学喜欢比吃穿,比有没有车接车送,比爸爸妈妈是 干什么工作的,这样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这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 学习、谁更热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

——接受帮助,就是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 过程中进步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少年儿童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不要嫌父母说得多,不要嫌老 师管得严,不要嫌同学们管得宽,首先要想想说得管得对不对、是不是为自己好,对了就要听。有些事没有做好,这不要紧,只要自己意识到、愿意改就是进步。自 己没有意识到,父母、老师、同学指出来了,使自己意识到、愿意改也是进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要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习惯。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 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 根发芽。

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更好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 好。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 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今天这一代少年儿童一定能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从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在党的阳光的沐浴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上一篇:华为公司员工集体辞职下一篇:公司市场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