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2024-05-19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共6篇)

篇1: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2012年12月17日 14:52 来源:人民网

更多 0人参与0条评论 分享到:

原标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十八大闭幕以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成为了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入脑入心。对于高校而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中之重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在十八大报告中,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知识和创新的聚集地,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而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传承者和践行者,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要充分发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强阵地作用,必须把握好三个问题。

首先,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有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为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概括,以后只需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需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它没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价值理念。近几年,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国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十八大报告融汇了国内学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多种观点,对它用上述“三个倡导、24个字”进行概括。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和展开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提炼和高度概括,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部分,是核心中的核心。

其次,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进行的,它既注重内容上的全面性,也强调逻辑上的层次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立足于公民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的规定,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处于统领地位,反映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指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达到的发展境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的规定,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优秀道德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层面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再次,要切实认清高校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引领和示范角色。高校作为知识、思想、道德、价值的聚集地,知识分子云集,各种思想相互碰撞、融合,新文化、新思想层出不穷。因此,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这种引领和示范作用突出体现在高校要致力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要完成这个重任,应着重做到两点:一是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环境和良好氛围。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做好表率。二是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都负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各门课程的教师都要在向大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2014年2月17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今天,从现在做起,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在叫响做实上下功夫,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重点突出“中国道路”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倡导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公正观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倡导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从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和机关抓起,找好切入点,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打造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载体。要大力宣传推广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2014年9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辽宁调研讲话

继续深入挖掘和宣传好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荆楚大地,为建设文明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篇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美德,中学生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月24日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进行了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对此, 总书记表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百姓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百姓的自觉行动, 并且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教材、走入课堂、进入头脑。

因此, 如何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学生德育教育相融合, 从而牢牢把握总书记的教育优先理念, 实现“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方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目标, 是摆在整个教育战线上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系统中存在一个共识, 那就是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目前的素质教育工作虽然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而且效果不理想。对于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德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受全球化影响, 中西方文化加剧碰撞, 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必然会发生变化, 这是现实。目前的应试教育难以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量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再有, 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知识需求也是相背离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各方面发生巨变的阶段。学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理解, 对待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 出现不同的追求和向往。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忽视这一点, 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内在需求, 不能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给予正确足够的理论支撑, 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对知识的兴趣和需要, 使得教育失效。

最后就是德育教育手段与学生的自我实践相脱节。学校德育教育知识化, “灌输”式的教学使德育成为标本, 缺少引导和与现实生活联系, 激发不出学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因此这样的道德教育不会有很好的实效。

二、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

面对当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实现对传统德育的根本改造, 还需要构建一些新的德育模式。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讲了三个模式:情感德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和整体构建德育模式。

情感德育模式存在一个理论假设, 即认定情感既是人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行为发生的重要动力来源。情感教育关注的是如何能让人的情感层面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 走向新的高度, 以及关注作为人的情绪机制, 如何与生理、思维机制协调发挥作用, 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活动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质在于认定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 又是道德教育的手段。作为目的, 活动或实践道德生活应当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手段, 教育者应以活动作为个体道德发生、发展以及道德之个体意义实现的源泉来理解, 并作为促进道德发展的手段加以运用。

整体构建德育模式着眼于学校德育的整体构建, 包括学习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中德育内容的构建, 就是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 以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为考核点, 按照整体、有序和动态的原则结合起来。

三、德育教育工作新载体

在学生培养教育中, 我们应把三种教育模式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意识,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 把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巩固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我们应结合传统文化重点做好四项教育:

1.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历来把爱国看作是一种“大爱”, 是气节。中华民族尚气节、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民族的浩然正气, 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 如“精忠报国”的岳飞, 所作诗词《满江红》传颂古今。抗日英雄刘胡兰牺牲时不满15岁, 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被世人传颂。还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12岁立下誓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正是这些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人民舍弃了自我, 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教师应大力颂扬爱国志士的感人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增强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情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 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责己严, 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敢于自我批评的道德修养自觉性。

3.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天下为公”、“克己奉公”是其价值标杆。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 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 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4.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立志成才教育。

篇4: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关键词:弘扬“东汽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对于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彰显了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近年来,在大力弘扬“东汽精神”的过程中,东汽始终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加强企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推动企业塑形铸魂。

一、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国家社科重点课题研究,不断强化企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推进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在东汽发展历程中迸发并在抗震救灾中彰显的东汽精神,是东汽人共同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汽的具体体现,得到了东汽员工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2010年以来,为传承和弘扬“东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寻求理论依据,东汽以研究创作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东汽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传承与弘扬》[2]为契机,通过对企业发展、文化培育、危机应对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加强对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研究运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汽的形象化、具体化,凝聚员工的思想共识。2012年12月25日,经过3年研究创作,“东汽精神”国家级社科重点项目——《“东汽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传承和弘扬》,经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严格审核,顺利通过国家鉴定。2013年5月8日,在汶川大地震五周年之际,东汽隆重举行课题成果发布暨出版发行仪式。这既是“东汽精神”理论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东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先进文化做出的一份宝贵贡献。

二、坚持把“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作为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大力推进爱国爱厂教育,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三基地一窗口”是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成就的集中缩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以“三基地一窗口”为载体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国有企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和重要阵地。5.12汶川特大地震使东汽汉旺基地成为龙门山脉断裂带上唯一一个工业地震遗址。汉旺东汽工业遗址作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地震保护遗址,被中宣部于2009年5月21日确定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作为四川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龙头项目之一。近年来,为持续深入打造东汽爱国爱厂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汉旺工业地震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突出发挥厂史馆、汉旺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铭记历史,弘扬精神,用实际行动和优质产品感恩人民、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东汽精神”深深根植于员工心中。另一方面又向社会进行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自地震以来,作为爱国爱厂教育的示范基地,东汽汉旺工业地震遗址、厂史馆已接待来宾共2500余批次,人数超3万余人;先后到此接受教育的东汽青年员工亦超4000余人,不仅让社会各界、青年员工见证了东汽不屈不挠、艰难创业的发展史,同时也见证了东汽人挺直脊梁、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英勇壮举。

三、坚持把弘扬“东汽精神”作为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塑造员工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汽生根落地

近年来,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东汽按照“弘扬精神育文化”的工作思路,用“东汽精神”引导人、鼓舞人、凝聚人,通过弘扬“东汽精神”的大力推进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化于品、品化于形”的有效载体,让“东汽精神”展现在每一个东汽人的言行中,使员工成为“东汽精神”的弘扬者,“东汽精神”的实践者,优秀品质的追求者,一流企业的建设者。公司为规范员工行为,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精简会议、改变会风、文明就餐、文明用语、文明乘车、行车、廉洁从业、光盘行动、厂区控烟、厂容厂貌政治等方面制定系列举措,加强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积极打造文明东汽;创作、发布、传唱《东汽之歌》,彰显东汽人的精气神;开办东汽文化大讲堂、道德讲堂,启动“东汽蓝精灵”微博微信等,打造文化品牌、传递正能量;参与灾区救援,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形象;举办弘扬“‘东汽精神”典范人物”评选活动,宣扬典范人物在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的先进事迹,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汽的落地生根。

四、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引擎,不断助力于公司的发展改革大局,助推企业健康稳定科学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基础,关键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充分说明,只有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东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实践要求融入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秉承“绿色动力 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大力实施“多电并举”发展战略,引领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做优火电、做强核电、做精气电、做好风电:目前东汽已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形成了100万千瓦等级全系列的核电产品,核电机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东汽研制出了国内最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实现了从E级到F级的系列化生产,并在燃机高温部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东汽目前已掌握各种类型1MW—3MW风力发电机组成套技术,并自主研制出5.5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东汽还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进行着不懈的追求与探索。截至目前,东汽发电设备产量也累计突破3.5亿千瓦,持续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与此同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东汽近年来不断苦练内功,大力开展精益制造推进工作,致力精益思想落地,专注客户价值提升。通过6S、TPM、班组建设、生产管控、质量、KPI、SAP、研发、供应链、财务十大模块的整体推进,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形成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氛围。员工工作规范化、班组质量精细化、可视化工作得到广泛开展,逐步形成了东汽产品“质量好、技术优、价格合理”的市场竞争优势。如今东汽蓬勃发展,已形成了立足德阳、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格局,并为把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做出应有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求是》杂志第23期[J],2012.12,第32页。

篇5: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及主要途径 严书翰中央党校原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

核心提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今天讲课的题目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全面和科学的论述。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印发了《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论述,在实践当中,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分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方面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下面就介绍第一部分的第一个大问题,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过程。

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今天回过头来看,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跟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应的,因为任何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发展、要和谐,都需要价值来支撑,如果没有价值支撑,一个社会就很难做到稳定发展和和谐。

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展开,第一,展开它的性质。第二,展开它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是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指性质。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它的作用。第三,论述了我们怎么在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三次部署文化建设的一个会议,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有三次全会,都是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文化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了更加详细的论述,因为它是专门就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作出决定,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地位用了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第二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第三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下面介绍党的十八大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都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从我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全党、全国人民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个强烈要求,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浓缩出、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党的十八大就顺应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这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总结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吸收全党智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论述。第一次做明确的论述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三个倡导。

第一个倡导,就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从国家层面来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个倡导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从社会层面来论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个倡导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个人层面来阐述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这三个层面、24个字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回顾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简要回顾过程可以得出两点启示,第一点启示,就是今天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论述,它是在总结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化认识得出来的。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恩格斯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前人也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做过像我们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以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所以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三个倡导、24个字的概括。

第二个启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上的认识,应该说都是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次党代会,每次全会有些提法,都有所变化,这都是认识深化的结果,提法的变化不等于说基本观点的改变,有的是不断的深化和完善,所以说通过回顾从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认识上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先谈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决定发展方向的。今天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论是道路、还是制度,都需要有支撑他们的精神支柱,也就叫兴国之魂,前面已经讲到,任何社会要稳定、要发展、要和谐,它必须要有价值来支撑。

尽管道路是很重要,制度也很重要,但是跟道路和制度相比,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同我们中国道路、同中国制度相比,可以说它是魂与体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把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第一个方面就是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兴国之魂,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前面我跟大家讲了,如果大家觉得魂与体这个说法可能还比较抽象的话,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很形象的,并不抽象的,从魂与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大家可能对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三位一体的提法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什么叫三位一体提法呢?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们是三位一体的,道路指明方向,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所以我们从魂与体的关系来讲,就是说可以理解这三位一体联系是非常密切的,魂不附体是不行的,有体无魂那也是不行的。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2014年底,我们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拉开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帷幕,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它都是有原则、有立场、有方向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就是决定原则、立场和方向的。并且党的十八大用四句话来概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第一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很明确了,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第二句话是,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特征。第三句话,它(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的内涵和实践要求。第四句话,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所以总书记讲到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时候,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所以今天讲课的题目就是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是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多次提到,所以上面我介绍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第一个方面,也就是我们怎么从兴国之魂角度来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第二个方面,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软实力这个角度来给大家介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国家的综合实力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硬实力和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文化显然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软实力,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所以我们硬实力应该说增长得很明显、很快,现在世界上没有偏见的人都承认,我们中国的硬实力是这30多年变化很大,我们衡量硬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GDP国内生产值,我们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但是,这几年应该看到,我们的软实力也在增强。首先应该看到,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跟我们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时在增长有关系,但同时我们要讲两句话,一句话应该看到我们软实力在不断增长,第二句话应该看到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先讲第一句话,这30多年来,我们的软实力影响也是越来越大。有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在谈到中共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段话。这位美国学者指出:中共高层非常明白他们在全球的领导力方面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要想在全球扮演一个更重要的领导角色光靠通过贸易或者在联合国以及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都是不够的。当然,这是他们的看法,但是他们看法当中,我觉得有一点比较可取的是,因为我们不想当什么世界的领导,他把我们看成是要当世界领导,但是他在里面讲话中讲到,中共要想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仅仅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仅仅靠贸易进出口总量的上升是远远不够的。

2014年2月17号,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班上的讲话,他的讲话主要是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提出的背景和意图在什么地方,其中也讲到,他出访世界各国,看到我们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上建立得越来越多,而且各国对孔子学院都很感兴趣,说明我们孔子学院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总书记在最近的谈话中讲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的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所以总书记得出结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下面从第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认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经过这一年多的宣传,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认识共识程度越来越高,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可能我们还不太重视,经过这一年多的宣传和学习,我们感到在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方面的共识是越来越大。这点我们是有体会的,就是我们跟港澳台一些学者在交流的时候,一讲到民族复兴,共同的语言就特别多,关于民族复兴中国梦,我们总书记有一系列的阐述,最近他在访问欧洲也不断讲到,我们中国梦跟世界梦、跟欧洲其他国家梦应该说都是相通的,所以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他这里把中国梦同核心价值联系在一起了。这是他在政治局第13次学习的时候提出的,就明确地把中国梦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联系起来,有五个判断,第一个判断,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第二个判断,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个判断,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第四个判断是,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第五个判断是,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这第五个判断就指出了我们中国梦跟世界梦、跟爱好和平国家的人的梦是相通的。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从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软实力、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三个方面来认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 下面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

第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是由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大交锋所决定的。党的十七大以来,几乎每个党的重要文件在论述到当代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都用了这三个大,就是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大交锋。而且最近的文件用得更加频繁。大交流、大交融、大交锋,反映到我们国内来,我们国内的思潮异常活跃和复杂,刚才讲到,为什么说当今思想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大交锋更加频繁呢?这跟互联网世界、互联网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发达是联系在一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背景下,我们国内出现了四个深刻变化,第一个深刻是经济体格深刻变革,第二个深刻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第三个深刻是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第四个深刻是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以刚才讲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第一是由今天的世情和国情变化,因为这种世情国情的变化,使得西方一些思潮可以长驱直入,今天全方位开放、全媒体时代我们不可能把这些思潮关在门外,只能面对这种现实,总书记在2.17讲话当中,批评了四种思潮,实际都是从国外传进来的,跟国内的我们一些错误思潮合流,所以造成了对我们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强大冲击,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冲击压力是很大的。

第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迫性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虚拟社会的治理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大家知道这几年,由于我们虚拟社会提得比较多,大家也慢慢熟悉了,而且虚拟社会的提法,已经进入我们党的文件。虚拟社会的形成和虚拟社会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这是个无法回避、并且已经被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虚拟社会,虚拟社会主要是指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空间。我们国家的网民六亿,手机用户有十亿以上,博客用户超过了三亿。由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形成了一个庞杂的互联网空间,这就叫做虚拟社会,这个虚拟社会现在一点也不虚拟,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不看主流媒体就看互联网。互联网是一把典型的锐利的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了群众工作和生活,这是好的方面,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看到,它有负面的地方,它就给我们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给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一个重大挑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互联网我们为什么说它是一把尖锐的双刃剑?

这个问题在党内还有不同看法,党内国内都有不同看法,而且我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有关重要讲话当中,对如何治理互联网社会发表了很重要的看法。我把它分为两派吧,一派叫乐观派,所谓乐观派更多地看到互联网社会的好的一面,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它负面的一面,就看得比较少。悲观派就觉得互联网社会出现以后,对我们中共执政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对我们在这个互联网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上能不能顶得住、能不能打胜仗表示怀疑,所以我想我们的思想还是统一到我们党中央的认识上来,就是说我们既是要看到互联网社会好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在当前我认为充分认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带来负面的影响可能还更有帮助。

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多次讲到,我们要准备进行许多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我想我们今天的斗争,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互联网这块阵地上要顶得住,而且要打胜仗。下面讲当前互联网明显存在着这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上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突出,现实社会违法犯罪向虚拟社会蔓延。第二,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强。第三,网上炒作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敏感问题极其容易在网上快速传播。更有甚者,以造谣、传谣来吸引网民眼球,以谩骂、攻击来代替理性讨论,以人肉搜索代替侦查调查,以舆论审判代替国家法律,造成严重后果。第四,网上的信息安全日益凸显。这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很明显。

下面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西方一些错误思潮,比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通过互联网长驱直入,并且同国内一些负面的舆论和思潮合流,形成了对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冲击,前面讲到了,总书记在2.17讲话中批评了四种思潮。另外,网上有些典型的、负面的舆论,影响非常不好,我们必须把它单独提出来加以批判。互联网现在成为我们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但是我们要有信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有利于加强虚拟社会的治理和建设。从中我们也可以凸显、可以看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我国社会、尤其是文化领域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提醒我们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现在我国社会,尤其是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党的文件凡是有讲到文化建设、凡是有讲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候,我们都提到当前在我国社会,特别是文化领域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充分显示出我们这个党是实事求是的,我们对于我们社会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不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第一首先要看到它,然后对它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文件在分析我国社会、尤其是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归为四类,第一类属于文明素质的问题。第二类属于思想道德问题。第三类属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的问题。第四属于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人民群众尤其关心在现实社会,特别在文化领域当中,存在的一些诚信问题,比如清华大学一个课题组,他们就做媒介调查与实验课题组,开展了包括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社会诚信评价调查,当然得出很多具体数字。清华大学这个课题组经过调研,他们得出在企业信任这方面,群众认为形象最差的是五大行业,第一中介服务、第二电视购物,第三是保健品,第四是广告,第五是房地产。

另外,人民群众对两信五安也是非常关注的,什么叫两信,两信就是说政府公信、社会诚信,什么叫五安?五安就是五个方面的安全,就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和网络安全。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有关讲话精神,制订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我们简称叫《意见》,《意见》一共23条,从第4条到第19条一共16条,都是讲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就是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23条当中有16条是讲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确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从这16条当中抽象出4个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今后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我们主要要抓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应该说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抓了以后,可以讲这个工作基本上可以落地的。根据我学习的体会,特别是总书记讲话,我感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我们要做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中办印发的文件讲到,宣传教育工作始终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的实践证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地灌输。这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说明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包括在党内党外都对宣传教育工作有不同程度的不重视。所以说党的十八大总书记一系列讲话,尤其是中办印发的意见强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什么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很重要呢?这是因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只有在人民心中播下种、扎了根,才能开花结果,所以说这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只有扎根开花和结果,才能够把这些真善美转化为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奋发向上是上下的上个,崇德向善是善恶的善,才能把这些真善美转化为这种正能量。

我们应该看到,清醒地看到,我们党内党外有两种倾向于是加以纠正,因为这两种倾向不加以纠正的话,对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非常不利的。

下面讲这两个倾向是有代表性的。第一个倾向我们把它称之为不对等的,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务实工作和务虚工作都是重要的,但是就其重视程度和投入力量来说,他认为是不应该对等的,比如说我们更应该重视务实,比如说更应该重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者对于意识形态工作,他们也认为、承认都重要,但是他们认为,重视程度和投入的精力和力量不应该是相等的,所以我们把它概括为叫不对等论。

不对等论是很消极的,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我们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当中,都讲到做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去年,就是2013年8月19号,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专门讲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好的重要思想,我想有必要把总书记在8.19讲话当中这三个判断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认为这三个判断或者说这三个论断是直接针对这种不对等论的。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好。什么叫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好呢?他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这是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只有国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这是第二个判断。第三个判断是只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总书记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始终做到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要两手抓,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务实工作和务虚工作要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好。大家知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提出来的,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今天邓小平提出这个问题,已经将近30年过去了,所以今天,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个情况发生变化,所以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好实际上就是批评了或者是指出了不对等论的错误。第二种倾向,就叫做自发论。自发论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有很长的历史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批评批判自发论呢?说明自发论还是有它的顽固性的。所谓自发论,就讲列宁当年针对在俄国党内出现的工联思潮,列宁把它这种自发论概括为工联思潮,当年俄国工人运动当中,出现了工联主义思潮,什么叫做工联主义思潮呢?工联主义思潮的实质就是自发论。工联主义思潮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用不着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和灌输,它认为工人阶级在运动当中、在罢工、在工作当中,就会自然而然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严肃地批判了这个工联主义的思潮。列宁在批判工联主义这种自发论思潮当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也就包括马克思主义)绝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因此俄国布尔什维克作为工人阶级政党,要掌握科学社会主义这个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所以这是列宁提出的灌输论,灌输论是针对这种自发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理论界有的人对列宁的灌输论提出怀疑、甚至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列宁灌输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就是说科学的理论必须要通过灌输,从外部输送到工人阶级内部去,所以我们刚才为什么我们经常讲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使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为什么?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灌输到工人阶级队伍内部,所以使工人从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所说的自发论,就是指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过程中,有些人不重视和不赞成抓宣传教育工作的主张,我认为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做到知和行的统一,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只有春风化雨,才能做到润物无声。怎样才能做到使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才能使我们党关于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认为这就需要靠我们抓宣传教育工作。所以刚才我讲到这两种倾向的时候,我用词是不太一样的,不对等论我是用纠正,应该说不对等论主要是发生在我们领导队伍当中,他们认为重视程度和投入力量不应该对等的,相对来说还是容易解决。但自发论呢?刚才讲,我认为它有顽固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内还有人置疑列宁的灌输论,在今天我们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当中,又出现了那种自发论,所以我用批判这个字眼,当然我们批判还是要讲道理的,要以理服人。不能因为我们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将批判这两个字妖魔化了,现在有很多人不敢用批判这个词。我为什么说自发论非常消极呢?因为自发论如果我们不把它加以纠正的话,它会导致自动放弃论,所谓自动放弃论,就是主动让出我们宣传思想阵地,这是非常危险的。在今天的国内外背景下,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刚才讲到自发论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自动放弃论,把我们思想阵地主动放弃了,那就等于拱手让出去了,这是非常可怕的。

当然,我刚才讲到抓宣传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包括我们要把它做好,把这项工作做好,所以总书记在去年8.19讲话当中讲到,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实现三个创新,理念创新,就是思想要与时俱进,第二就是手段创新,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了,我们很多宣传教育工作要结合互联网时代来做,第三次基层工作创新,我们无论是做宣传教育工作、无论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都在基层,所以基层工作要创新。

这是我跟大家介绍的,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主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第二个方面,要正确处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我为什么要在中办同志的23条当中,抽出这四方面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有针对性的,首先是我们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讲话,对这个问题很重视,而且在现实当中,应该说我们这两对关系并没有解决好。刚才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解决这两对关系,第一对关系是正确处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党和毛主席对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都有很多很好的论述,今天由于时间有限,我就没办法详细介绍这方面的论述了,我只讲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不平常的过程,有时正确、有时错误,当然最大的错误,我认为是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搞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对我们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错误做法,并且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文化建设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所以今天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十二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一步步深入,达到今天的一种高度、达到今天的高度。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文明复兴的这种令人鼓舞的口号,你看这是文化革命结束不久,我们响亮提出中国文明复兴的口号,这是很鼓舞人心的。大家知道,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家知道,十四届六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做了第二次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是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二次是十四届六中全会,所以我们十七届六中全会,事隔15年,我们又作出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介绍十四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五大,1997年召开党的十五大,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所以在我们党代会当中,是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党的十五大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到文化的时候,讲到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党的十六大指出中华文化力量深深地融入在我们的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十七大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首次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前面我已经讲到了,十八大在这方面的亮点,就是吸收了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用24个字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所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意见,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的讲话,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发挥传统文化的这对关系做了深刻论述。实际上,这四个判断都是总书记讲过的,只不过它现在变成中央文件的语言,所以这四句话准确和深入地揭示了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发挥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一句话是中华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第二句话是中华优秀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第三句话是中华优秀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第四句话,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所以刚才讲到的,今天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不跟我们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那就显得很苍白,实际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精神方面的滋养,我注意到,最近习总书记无论在法国发表演说,还是在德国发表演说,都讲到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跟世界各国的文明是相互交融的,所以希望大家注意看看最近习总书记在访欧当中的一些演说,就可以看到,我们只有正确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才能够在实践当中很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特别是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上都可以从传统文化当中找到很多丰厚的滋养。

有的人认为比较抽象,我们讲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么扯到五千多年的文明?这不是扯到五千多年的文明,它实际上确确实实是密切联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下面我讲讲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的第二个方面工作的第二个关系,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理好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一个是传统文化的关系,一个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多次讲到的。

我认为正确处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要弘扬我们的价值自信,前面我讲到,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的时候,我是批评两种倾向,不对等论和自发论,今天我们在讲到要正确处理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外来文化关系的时候,主要我们有两个提倡,或者说主要两点,第一点是提倡和弘扬,第二点也是一种反对吧。

我先讲第一点,我们要弘扬我们的价值自信。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以来,我们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发展奇迹。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虽然我们要谦虚谨慎、要低调做人,但是这与我们实事求是看到我们的成就是不矛盾的。所以说,我们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三个自信,也就是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所以我刚才为什么说,我们要强调和提倡我们的价值自信,因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际上它都是以价值自信为支撑,也就是说,价值自信是对这三个自信的升华,我认为价值自信是更深层次的。所以说,提高我们价值自信,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总书记去年在8.19讲话当中讲了这么一段合,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用了30多年的时间,在硬实力方面就居于世界第二位,所以习总书记讲话,我们要有三个自信,而且三个自信它的价值基础就是价值自信,价值自信是对这三个自信的升华。

所以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包括我们中央办公厅那个意见当中就讲到,政治定律和战略定律,它的价值基础也就是价值自信。第二,一正一反,第二要反对外来教条主义,我这里是用外来教条主义,因为外来教条主义倒不都是西方的,也有其他国家的东西,我们一些同志也是积极主张照搬别人的东西,教条主义这个错误在我们党内和我们队伍内部应该是长期存在过,所以说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主席他自己说过,他是长期同教条主义作斗争,所以毛主席对教条主义是比较理解的,而且写了很多文章,都是讽刺批评教条主义的,所以教条主义的特点,当年教条主义就是说,在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讲。

今天的教条主义特点,就是外来教条主义的特点,就是言必称西方。随着今天对外交往地不断扩大,外来文化越来越多地传进来,在这传进来的外来文化当中,当然包括我们人类文明成果,对这部分,我们要认真地吸收和借鉴。但是与此同时,在我们今天全方位开放、全媒体时代,也出现了一些人,对外来的东西顶礼膜拜的情况,尤其是热衷于简单化搬运西方的一些范畴、理念和话语,而不去问这些范畴、理念、话语的背景和前提是什么,有些人尤其热衷于用西方话语来解读我国丰富多彩的改革和发展实践,这就是当今的外来教条主义它的特点。

外来教条主义它主要是热衷于搬西方国家的范畴、理念、话语,而不问背景和前提。这里涉及到一个理论上的问题,我提出来跟大家一起研究一下,语言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同其他生产工具一样,是没有阶级性的,什么阶级都可以用它、都可以用语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语言构成的话语权,这是有阶级性和阶级色彩的,所以语言没有阶级性,但是语言构成的话语权它就有阶级性或有阶级色彩。

总书记在2.17讲话当中讲到的,他讲了这么一个意思:我们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但是我们并没有阶级分析的观点,我们否定我们曾经犯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所以我们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也就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但是我们没有否定阶级的观点,尤其是我们没有否定阶级分析的观点,所以今天,在当前国内外的形势下,我们还是要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所以从阶级分析观点来看,语言作为交往工具,它是没有阶级性,但是由语言构成的话语权,这是有阶级性和带有阶级性色彩的。

话语权的创立者,法国有个人叫做米歇尔.福柯,他是话语权的创立者,他指出,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的权力。著名的英国学者卡尔,他把国际权力划分为三种,军事权力、经济权利和话语权力,所以话语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习总书记在8.19讲话当中讲到,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而在加强国际传播领域当中,就是说加强话语权,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话语权它反映的是某种政治经济的权力,体现了人在社会中和国家在世界中的政治经济地位,所以对于西方的话语,我们既不要一概拒之门外,又不能简单照搬,正确的做法是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地对待方法。如何对待外来的话语体系,特别是西方体系,西方的话语体系,总书记在2013年的8.19讲话当中,提出了两条原则,所以今天我们在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正确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总书记在8.19讲话当中提出的对待外来话语体系的两条原则,也是我们在反对外来教条主义当中,我们并不拒绝人类文明的成果,这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宽阔的胸襟。习总书记在8.19讲话当中讲到,对待外来话语体系要两条原则,第一是要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总书记特意讲到五个新,要以开阔的眼光和宽阔的胸襟对待外来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第二原则是,我们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里是有三个新,第一条原则是用五个新,我们要用宽阔的胸襟来对待,开放的眼光和宽阔的胸襟来对待外来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同时我们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好和不断完善自己的话语和话语系统,大家知道,我们党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话语系统,所以今天要用好和不断完善我们自己的话语系统,首先我们要用好自己的话语系统、话语体系,当然我们也不拒绝学习外来的。

下面讲到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外来的话语。我在几次讲课当中提出了一分为三的观点还是得到了认可,在今天全方位开放、全媒体时代,我们是无法关起门来把外来的话语体系拒之门外,我们只能采取一分为三的客观态度,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把外来话语,特别是西方话语分为三种情况,就叫做一分为三。

第一种情况。当然这要在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一分为三。第一,对于西方话语体系,我们可以一分为三,第一,可以直接为我所用的话语,实际上我们这个党还是很开放的,开放的眼光、宽阔的胸襟的,有些西方话语都进入了我们中央文件,所以我们看完以后很受鼓舞,说明我们这个党还是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比如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虚拟社会、中等收入者陷井,这都是西方的话语,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提法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一些共性的东西,所以说我们都把它吸收进来,进入我们中央文献,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直至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虚拟社会,刚才讲就是互联网社会,中等收入陷井,就是指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我们认为这个提法挺好就把它吸收到文件来。

第二种情况是利弊皆有的话语,就是有些话语,它有利有弊,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比如我在这里举两个提法,一个是中国模式,有段时间,在我们国内讨论得很热烈的,大家知道,中国模式是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研究中国现代化使用的一个话语,但我们没有去制止人家不能用西方的话语,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人家研究我们所使用的西方话语。中国模式就是说,我们对它要有辩证的认识,不是不能用,而是在什么意义上用?在总结中国现代化经验、比较各国现代化特点的时候,我认为可以用中国这个模式。

但是你要用中国模式来取代我们今天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我认为那是力不从心的,因为中国模式没有办法体现、表达我们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你说它能够体现出我们中国道路这种深厚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多彩的内涵吗?还有就是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大家知道,是西方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当中提出来的,这就是美国著名的学者叫亨廷顿写了一本书《文明的冲突》,这本书是很多专业的研究生所必读的,我注意到习总书记在2.17讲话当中,曾经表扬了、肯定了亨廷顿的另外一个观点,但是没有肯定他这个文明的冲突,我也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文明的冲突这个提法背后,带有明显的西方文明本位的色彩,也就是这本书他把世界文明分为八大类文明,其中也有中国的文明,当然这本书对中国文明还给予肯定的,但是他在这本书当中宣传的是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级的、最优秀的文明,其他文明最终都要往西方文明靠拢,这点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说对文明冲突这个词,如果从形象表面上来用它的话,确实各国文明由于交融不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产生一些冲突、矛盾,这是当前的一个现实,但是,文明冲突这个词的背后,它包含着西方文明本位,所以也不适合用,这是第二种类型,利弊皆有话语。

第三种情况,就是弊大于利,我们切不可在没有了解这些前提、没有了解这些话语的特殊语境之前就是很轻率地使用。比如说人权高于主权、独裁国家、邪恶轴心国等等。人权高于主权,前几年西方国家是宣传得非常多的一个观点,据我了解,在我们国内还有一定市场,当然今天的话,这个人权高于主权,已经显得很苍白了,特别是出现了斯诺登事件以后,大家感到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对待人权这个问题上,他确实是双重标准的,在美国国内,他是主权高于人权,但是在国外,他要求别的国家人权要高于主权。

邪恶轴心国是指那些虽然不是搞社会主义,但不听美国的话、不跟美国走的那些国家,所以这些东西,我们都要注意,所以我刚才讲就是说,我们自己已经有了的话语体系,我们应该把它用好,在用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排斥西方外来的话语体系,要以开阔的眼光和宽阔的胸襟来对待传进来的人类文明成果,所以说我提出来要以一分为三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的话语,所以前面我讲到要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第二项工作。第二项工作要做到正确处理两对关系,一个是正确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另外一个,要正确处理同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三个方面的主要路径是什么?就是要高度重视网上阵地建设,前面我在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紧迫性的时候,实际上我已经讲到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很重要,所以说我还要从怎么重视网上阵地建设角度,再重申一下。中央办公厅发的意见当中的第12条,是专门讲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设网上传播阵地。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要下大气力才能做的。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由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个社会,一个是现实社会,另外一个是虚拟社会,也就是网络社会,我注意到习总书记在2.17讲话当中讲到,也用了这个数字,现在我国网民六亿,超过了美国,手机网民4.6亿,微博用户达到3亿多人,如果说在我们国家现实社会里,马克思主义还是我国的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在我们现实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主流意识形态,但是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在网络社会里,马克思主义也处于指导地位,在网络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引领主流意识形态。

我前面已经讲了,互联网是一把典型的锐利的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给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出了重大挑战。这里要跟大家介绍一下,总书记在8.19讲话当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我们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掉以轻心,前面讲到,我们党内党外存在着两派,一个乐观派、一个悲观派,这也更增加了我们建设网上阵地的难度,大家看法不一致嘛,所以我们思想要统一到党中央的文件上来,就是说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我们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为此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掉以轻心。为什么说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西方的敌对势力一直想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来西方政要扬言,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了,有的西方政要公然声称,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

从斯诺登披露的棱镜监控计划,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互联网说的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我们世人的想像,所以说总书记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我们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阵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做,虽然这个网上阵地建设在23条当中只占了一条,但是我看了习总书记在8.19讲话当中很长的论述,我就感到这个问题、这方面工作确确实实是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住。

所以《意见》专门有一条来讲,我们要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形势,《意见》第12条,我们要适应形势的要求,善于应用网络传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用正面的声音和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的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的舆论引导合力。而且在第12条当中,中办的意见当中,都讲得非常详细了。所以我刚才讲,就是说今后我们要抓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三个方面是高度重视网上阵地建设。最后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总书记在去年8.19讲话,还是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论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尤其是我们中办的《意见》,也就是第20条和21条讲到,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所以第四个方面的工作,就讲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就是要加强改善党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理所当然应该更承担起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任。第一点,要建立和健全党领导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和机制。再好的文件、再重要的任务,如果不加以落实,就是一句空话,而建立健全体制和机制,这是落实文件最好的保障,因此,中办发的《意见》当中提出,要建立和健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而且提出这个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要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党委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监督落实,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而且中办的《意见》也讲到党的基层组织,要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你看它20条讲到了体制和机制,21条讲到基层党组织要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当然无论是建立健全机制和体制,还是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都离不开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以及讲到要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等。

篇6: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

写在前面的话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自宋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可以说是对《论语》最高的礼赞。现代知名学者余秋雨说:“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我们来一起学习《论语》。学习《论语》,首在诵读,熟能成诵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涵咏中不断体会。也许,你现在还有很多疑惑,不要紧,随着你的成长,你会不断加深理解,并从中受到教益。

我们学习《论语》,还应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心灵的慰藉。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二、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儒家学说本身是开放的,是与时俱进的。

三、贵在自觉,身体力行。儒家的人生哲理,靠人的生命体验,不是靠逻辑证明。

四、允许多种解释,但要从积极方面去理解。略举几例: 1.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论语》17.25)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8.9)《论语》学得好不好,有几个标准: 一.是否触动了心灵?

二.是否培养了情感?细想对父母的感情,对周围人的感情加深了没有?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心中有没有感恩的情感? 三.是否增强了责任感?

四.意志是否受到的锻炼?人格是否受到了熏陶?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是否有抵抗力?

五.人的气质是否起了变化?

六.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是否增长了智慧? 七.是否愿意长期地学习、长期地阅读?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检验我们学习《论语》的效果。

辛庄镇八一希望小学 校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下一篇:悼词写作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