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烤鸭作文

2024-06-24

关于北京烤鸭作文(精选15篇)

篇1:关于北京烤鸭作文

一听到北京烤鸭,你一定口水直下三千尺了吧,这可是一道人间美味啊!而我却从没吃过,今天晚上,我就尝了一次这美味。

来到饭店,服务员便推着小车,微笑着把烤鸭端了上来。烤鸭一上桌,我便被它的香味迷住了,口水不停的往肚子里咽。鸭肉中似乎还参杂着一丝葱香,红红的鸭皮更刺激我的食欲。于是我便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张面皮,向红红的鸭肉“进攻”,我夹起一块鸭肉,塞进面皮中,加上黄瓜丝和金葱,再沾上香酱一裹,我见了大咬了一口,哇!太美味了,一股葱香,鸭香,黄瓜香和酱香一同涌上我的心头,我情不自禁的大喊一声:“太好吃了!”

啊!北京烤鸭,不仅让我沾了一次口福,更让我认识到了北京人别有的风情!

篇2:关于北京烤鸭作文

烤鸭的做工十分简单、精巧,在家里就可完成:将鸭子放在平底锅上,然后把油烧开后淋上8—10分钟,切成片儿,放在盘子里,在将荷叶饼放入蒸锅中蒸上15分钟,配上甜面酱,色香味形的精华—北京烤鸭就做好了。

我还研究出烤鸭的吃法:在荷叶饼上抹一层薄薄的酱,鸭肉的那一面再加上一些,皮的一面不抹,向下放,在将四面一包,放入口中,口感极佳,那是又香又脆。

包好了鸭片,我与爸爸妈妈开始品味这道北京名菜,果然名不虚传。甜酱与鸭一烤,脆中有香,软中有硬,油而不腻,令人如在乐仙境一般,流连忘返。我吃了一个又一个,饱了还是忍不住继续吃,吃的满嘴流油,桌上全滴的甜面酱,脸上也全是,我和爸爸妈妈哈哈大笑。

篇3:北京烤鸭“趣谈”

一、“鸭”和“烤”字考

北京烤鸭可以说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首都北京的美食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流行这样一句口头语:“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在谈及北京烤鸭之前,让我们先从“鸭”和“烤”这两个字讲起。

“烤鸭“一词并非古已有之,实际上是近现代才慢慢叫起来的。鸭字由甲和鸟字构成,“鸭者,甲鸟也”。历史上,最早用来指鸭子是“凫”和“骛”。凫,指会飞的野鸭;骛,指经人工驯养的家鸭。有成语“趋之若鹜”。

笔者查阅了东汉(25-220)许慎《说文解字》中没有“鸭”字,只有“鹜”,另外还有“鹅”、“鸽”字。可以推断此时还没有使用“鸭”字。而翻阅多种版本的中国历代书法大辞典,可以看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写过“鸭”字,说明在东晋(317-420)时期出现“鸭”字。到了北宋(960-1127)更有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

再说“烤”字。

最早表示“烤”意的是用“炙”和“烧”。东汉(25-220)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炙”、“烧”、“燎”字,没有“烤”字。东晋(317-420)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也写过“炙”“烧”字,还是没有“烤”字。可见“烤”字,比“鸭”字使用还要晚。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山东人)撰写的《齐民要术》(约公元533年-544年写成)介绍古代主要的烹饪方法约有30种,其中就有“炙法”。有成语“脍炙人口、炙手可热”。

大家公认的说法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因为有齐白石先生曾为“烤肉宛”题字并附释文。后来马南邨(邓拓)在《燕山夜话》一书中也有介绍。但是根据笔者研究发现,应该在乾隆时期就已出现“烤”字。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写道“那粗磁碟子保不住不上火烤,出现‘烤’字”。(详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出版《红楼梦》(二)第524页)

二、北京烤鸭的历史

说完“鸭”和“烤”字之后,再来说说“北京烤鸭”。

《食经》上说北京烤鸭起源于宋朝,本人不敢苟同。从广义上说,早在77万年前的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猿人”把打猎来的野鸭放在篝火上烧烤,就算是“炙鸭”了,这是“北京烤鸭”的原始雏形。

从狭义(严格意义)上来说,北京烤鸭应是从明朝初年定都北京后开始的。

应该说,北京烤鸭技艺源于民间,后进入宫廷完善,后又回流到民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苏淮地区河流、湖泊多,为养鸭提供先决条件。江淮盛产鸭子,人们多吃鸭子。烤鸭只是百姓饮食的一种。后被皇帝看重,调江淮厨师进京献艺,烤鸭开始从民间进入宫廷,不断完善,成为明清宫廷御膳的珍馐。在宫廷御膳的导引下,王府的达官贵人也趋之若鹜,纷纷争尝,北京烤鸭的食俗和技艺又回流到民间。

京杭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的水路交通动脉,不仅漕运供皇室享用的“贡粮”, 而且还漕运南方的能工巧匠,包括会做烤鸭的南方厨师。

以北京宣武门外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为代表。因为当时没有“烤”字,只称“炉鸭”或“南炉鸭”(表示从南方引进而来)。

清朝历代皇帝后妃都爱吃烤鸭(清宫御膳档案中常有“挂炉鸭子”的记载),以至王公贵族、商贾富豪也纷纷效仿,每宴非烤鸭莫办,甚至有“无鸭不成席”之说,遂使烤鸭声誉鹊起。如《燕京杂记》中说:“京师美馔,莫妙于鸭,而炙者尤佳,其贵至有千余钱一头”。�

清乾隆时期出现“烤鸭”一词。曹雪芹曾与友人调侃说:谁要想读我的《红楼梦》不难,只要提“烤鸭”来就行。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提到“烧鸭,用雏鸭,上叉烧之。冯观察家厨最精”。

有档案记载最早的烤鸭店当属位于宣武门外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该店的账房先生李景湘通过山东荣成老乡介绍到全聚德做三掌柜兼账房先生。本人查阅过已过世的李景湘先生的简历,并多次实地考察过老便宜坊遗址。

关于老便宜坊开业于何年,原说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现更说是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因本人没有看见过充足确凿的档案史料,对此不敢妄下结论。但从其曾挂“金陵片皮烤鸭”的招牌,可以断定应是早年从南京迁入北京的。

到了清咸丰五年(1855年)一位姓王的大股东,联合两外两个小股东在前门外鲜鱼口内开设盒子铺,取名“便意坊”,经营焖炉烤鸭、筒子鸡等。

同治三年农历六月初六(1864年7月9日)直隶冀州人杨寿山(字全仁)在前门外肉市胡同开设挂炉铺,取名“全聚德”,并请秀才钱子龙书写,制作成金字牌匾后挂在门上。杨寿山高薪聘请原在清宫御膳房包哈局当差的孙师傅掌杆,专做挂炉鸭、挂炉猪(乳猪)。

不管是便宜坊还是全聚德,过去一直被称作“炉铺”,烤鸭称之为“烧鸭仔”。烧鸭的叫法一直到解放前。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一书中写到:“在北平不叫烤鸭,叫烧鸭,或烧鸭子。”

解放后,“北京烤鸭”一词开始叫起。本人手里存有一张1950年全聚德的书刊广告(复印件),足以证明。

1952年濒临倒闭的私营全聚德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公私合营,成为北京市首批公私合营的饭庄之一。北京市信托公司经理刘化龙担任公股代表,其委派办公室秘书崔友常作为联络人,起支部书记的作用。

1956年1月在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中,公私合营全聚德逐步开始向国营饭庄过渡。

1966年8月“文革”开始后,红卫兵破“四旧”,全聚德的牌匾被摘下,改名为“北京烤鸭店”;便宜坊也改名为“新鲁餐厅”。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两家烤鸭店又陆续恢复各自字号。

三、北京烤鸭的原料—北京填鸭

中国鸭子品种多,分布广。而北京烤鸭选用北京填鸭。北京地区特产的北京鸭,经过人工填喂后,称“北京填鸭”。

明清两朝,通惠河及北京城东南护城河是养鸭的集中地区。因为这里渠塘交错,适宜养鸭。全聚德的鸭子是由北京内外城护城河边几家固定的鸭子坊供应,绝不从挑筐的流动商贩手中采购。购来后,还要放到自己的“鸭局子”填喂几天,鸭子不到一定重量绝不宰杀。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有填鸭子之法,取毛羽初成者,用麦面和硫磺拌之,张其口而填之。填满其嗉,即驱之走,不使之息,一日三次,不数日而肥大矣。”

北京填鸭的特点是鸭体美观大方,肌肉丰满,背宽而长,眼睛大而且凸出,这种鸭子具有填食时间短,育肥快,肥瘦分明,皮下脂肪厚,鲜嫩适度,不酸不腥,是制作烤鸭的首选。北京填鸭生长期很短。这种鸭子一般长到30多天后就不爱吃食,必须通过人工填食让他增肥,直到体重达标经过烤制就变成了一道美食。

四、北京烤鸭的两大流派

北京烤鸭原有三种做法:叉烧、焖炉、挂炉。叉烧是最传统的作法,与叉烧肉相似。烧制时,需要厨师拿手扶着铁叉,并不停地转动,费工费力,所以逐渐被淘汰,甚至销声匿迹。如今只剩下以便宜坊为代表的焖炉烤鸭和以全聚德为代表的挂炉烤鸭两大流派。

下面就说说焖炉与挂炉的区别,大致有以下4个不同:

1、炉子结构不同:

焖炉带炉门,是铁板做的;挂炉不带炉门。解放前全聚德挂炉的炉门上方呈梯形,现在改为半圆形。

2、燃料不同:

焖炉烧秫秸杆,而挂炉烧果木,以枣木为佳;过去全聚德常年在鸭局子(堆房)储存果木劈柴。

3、加工方法不同:

鸭子入炉后,将炉门关闭,将鸭子焖熟。不过这期间,偶尔也需打开炉门挑转鸭子。挂炉没有炉门,要经常转动鸭子。先烤鸭背,再烤鸭胸。最后在挑起鸭子在火苗上方“燎裆”。

4、味道和口味略微不同:

秫秸杆与果木燃烧时散发的烟味不同,附着在烤鸭表面的味道自然有所不同。再有焖炉烤出的鸭子,水分流失少,比较暄腾;挂炉烤出的鸭子水分油脂流失大,表皮更加酥脆。

五、解放后出版的有关北京烤鸭技艺的书籍

建国以来,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北京烤鸭技艺的书籍很多,现就笔者所见所藏,作一简单梳理介绍。

1957年7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史廉编著的《佳肴集锦》一书。书中介绍了《北京鸭和烤鸭》的一些典故,但没有说明烤鸭的具体做法。

1958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由第二商业部饮食业管理局编写的《中国名菜谱(第一辑)——北京特殊风味》,本人存有此书的复印件。该书头篇就介绍全聚德挂炉烤鸭。

1975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菜谱(北京)》把北京烤鸭制作分为三大流程:鸭的处理——烤制过程——片鸭方法。

1982年7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全聚德名菜谱》,将挂炉烤鸭流程由原来的三大流程改为四大流程。即宰烫、开生制胚、烤制、片鸭。遗憾的是全书把“制坯”错写成“制胚”。

1988年9月中国商业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现全聚德和平门店)《全聚德烤鸭技术与名菜点》。该书按“鲜活填鸭的加工处理”、“生鸭制胚”、“烤鸭的设备与用具”、“烤片技术”等章节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挂炉烤鸭的工艺。该书依然延续上一本书的错误,把“制坯”错写成“制胚”。

1990年10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由前门全聚德烤鸭店(现全聚德前门店)编写的《全聚德菜谱》。因为当时前门店与和平门店分属两个政府职能部门,所以前门店看到和平门店出书后,自己也组织有关人员编写。该书依然延续前两本书的错误,把“制坯”错写成“制胚”。

为了避免以讹传讹,笔者在2001年7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全聚德的故事》一书中,专门写了“鸭坯不是鸭胚”一文,予以更正。

1999年2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任百尊主编的《中国食经》一书认为北京烤鸭起源于宋朝的北京(详见该书第906页),本人对此观点不敢苟同。那时候,北宋的都城在汴梁,南宋的都城在临安,还没有北京呢,哪来的“北京”烤鸭呢?即使汴梁或临安有“炙鸭”、“烧鸭”,但制作工艺肯定与近现代不同,也只能叫“汴梁烧鸭”或“临安烧鸭”吧?

六、北京烤鸭的工艺流程

不论是焖炉烤鸭还是挂炉烤鸭,都要经过宰杀、制坯、烤制、片制四大流程。

鸭子宰杀后,需要用半开水烫毛。当时没有温度计测水温,完全是凭师傅的经验,用手试。全聚德的师傅总结出“三把鸭子两把鸡”。就是师傅把自己的手伸进半开的水里,如果连续能伸进两次,不能再伸了,此时的温度烫鸡毛合适;如果再能伸第三次,此时的水温烫鸭毛合适。

鸭子进炉前,要拿一把“歪嘴”铜壶(壶嘴与壶把儿不在一直线上,而是成90°夹角)通过鸭子腋下的刀口,往鸭身体内灌开水。起到外烤内煮的作用,达到皮脆肉嫩的效果。

“燎裆”也是关键环节。全聚德经过孙师傅、蒲长春、张文藻、田文宽、蔡增连等几代烤鸭师的不懈努力,形成不可撼动的全聚德挂炉烤鸭技术。

2008年6月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与便宜坊烤鸭技艺双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全鸭席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烤鸭生意的逐渐扩大,全聚德、便宜坊开始卖座,增添了凉菜、热菜和面点。

全聚德是在1901年翻建了二层,一楼开始有堂食了。客人落座后,上点儿干果、蜜饯,然后就是“鸭四吃”——鸭皮片着吃、鸭肉炒菜吃、鸭油蒸蛋羹、鸭架熬汤吃。鸭四吃是全聚德全鸭席的雏形。客人要是吃正经的菜,就得去不远的正阳楼、天福堂等饭庄去端。

到了三十年代,原曾在天津登瀛楼、北京同和居掌勺的吴兴玉来到全聚德开始掌灶,吴师傅开始用自己的鲁菜技术做鸭子菜,奠定了全聚德的鲁菜基础。

解放后,原曾在东兴楼、惠尔康的王学升、蔡启厚等师傅来到全聚德,将解放前的全鸭菜发展为全鸭席。1958年出版的《中国名菜谱》里介绍的菜肴有炸肫肝、炒鸭肠、烩鸭四宝、烩鸽雏。

八九十年代以烹饪大师陈守斌为领衔的厨师队伍,进一步将全鸭席理论化、标准化。

八、吃烤鸭的种种讲究

烤鸭烤好后,要让厨师片,不能像吃扒鸡那样用手撕,下手抓。看烤鸭师片鸭,也是一种享受。

有食客经常问:烤鸭是连皮带肉片好呢?还是皮肉分片好呢?个人觉得还是皮肉分片比较好。因为北京烤鸭的品质就是皮酥肉嫩。如果皮肉一起吃,感觉是乌涂的。只有皮肉分开吃,才能感觉到皮的脆和肉的嫩。

烤鸭必须趁热吃,尤其是在冬季。有经验的烤鸭师会在烤鸭出炉后,迅速拔塞、摘钩、装盘,让客人过目,如果时间一长,鸭皮会有塌陷甚至抽吧影响美观。在冬季,装片好鸭肉的盘子不能太凉,最好能用微波炉转一下。现在全聚德的一些店在鸭盘下面放一个酒精炉,让小火苗着着,保持盘子的温度,这个做法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只烤鸭到底片多少片?过去说要108片。其实这是一种广告“嘬头”。因为烤鸭师片的方法不一样,鸭肉片也会有大有小,所以不好用108片来规定。通常达到90片以上即可。

烤鸭佐餐配料(简称“佐料”,不是作料),要配荷叶饼、大葱、甜面酱。

大葱必须选用山东章丘大葱。这里产的大葱棵儿大,水分足,微微发甜。

全聚德自己不产甜面酱,一般是从六必居、天源酱园进货。进货后,要用香油进一步调制,然后上锅蒸,变为熟酱。即使不吃烤鸭,拿它作为家庭凉拌菜的调料也是非常好的。

荷叶饼,又叫“片饽饽”。最初,全聚德不供应,客人要吃,伙计便到离全聚德不远的大饼店或切面铺购买。后来生意做大了,全聚德自己开始烙荷叶饼。

荷叶饼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的卷法是先卷上一边,然后兜底卷上(为的是避免甜面酱遗撒);最后卷成一头开口一头封口类似春卷的样子。

篇4:王富和“北京烤鸭”

说到北京烤鸭,又不能不说说王富。业内人都知道,王富曾是北京全聚德的烹饪高手,也是整鸭脱骨世界之最中华一绝的缔造者,而且还是烤鸭真空包装的创始人。他曾在全聚德从事厨师和经营管理30多年,是全聚德烤鸭的创始者和开创全聚德食品厂的第一位厂长,也是把烤鸭和鸭系列产品从前店后厂发展为现代食品工业化生产及加工工艺的创始者。

2002年8月,踌躇满志的王富着手创建自己的公司,从厂房设备到工业流程,全部是王富自己设计,他要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技术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起点,将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经验与传统的制作工艺结合起来,创出北京烤鸭新的品牌,并让它在国际上叫响。于是,一个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作业的烤鸭厂在大兴诞生。随之,一个高质量、安全卫生烤鸭棗“福聚兴”烤鸭问世了。

王富告诉我们,全聚德烤鸭是咱北京的传统特产,我们有责任让这一产品源远流长,而且还要把它发扬光大。不仅要让老百姓吃出色香味来,从卫生营养安全更要让大家吃出健康、吃出品味来,我们要为大家制作出一个上档次、高品质的真空烤鸭新产品,让它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打出“福聚兴”烤鸭的品牌,光大北京烤鸭的特色。

说到烤鸭,王富总经理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真空烤鸭必须在几个环节上过得硬,才能够成为上品。“福聚兴”烤鸭与其他品牌产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在这几个关键环节下了大功夫。

首先原材料选择要过硬。在“福聚兴”,从填鸭品种到养殖环境,从鸭胚筛选到流程设计等各个步骤都有严格的量化指标要求,比如鸭子养殖天数在38天至43天,重量在2.65~3.2公斤等。其次,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要求是过硬的。烤鸭原是手工操作的传统食品,并没有现成的工业化生产设备,在很多的工序上都需要特殊的处理。王富在全聚德多年的烤鸭经历及在全聚德真空烤鸭厂的管理实践,使他对传统烤鸭工业化及传统烤鸭工艺机械化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组配了独特的传统配方,设计出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福聚兴”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大都是王富自行设计,由设备厂家量身定做的。从开生、腌制、烤制整个制作工程都能看到王富独特巧妙的设计,使烤鸭设备有了新的突破。

福聚兴烤鸭是目前中国烤鸭企业中首家通过了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品牌。同时也得到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中国名优产品》的荣誉,2003年公司又获得国家出口食品企业注册证书。

创业初期的艰难,再加上随后出现的“非典”和禽流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丝毫没有减弱王富经理带领大家创出“福聚兴”烤鸭品牌的决心和信心。最让王富他们痛心的是北京烤鸭市场的不规范。烤鸭作为北京的特色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特定的市场份额,前来北京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客都不忘到北京带只烤鸭给家人,但是目前市场销售的真空烤鸭鱼目混珠,优劣难辨。而市场的管理监控又显得力不从心,北京市场真空烤鸭的质量如何控制,怎样才能保证闻名世界,享誉全国,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北京烤鸭的牌子不被砸了,是王富他们最忧虑的问题。虽然政府出台了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标准,但是监管力度的不到位,非但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安全保障,还伤害了像“福聚兴”这样遵规守法的企业的利益,因为他们清楚,仅靠一个“福聚兴”,一个王富是不能改变市场环境的,只有政府职能部门真正起到监管作用,北京的烤鸭市场才有可能规范,北京烤鸭这一传统佳品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保护。真正叫消费者懂得饮食文化的享受,吃的卫生、吃的营养、吃的安全、吃到放心佳品,才能体识“天下第一吃”的美誉。

篇5:北京烤鸭作文

中午放学回家,一进门,我就闻到烤鸭的诱人香气了,忍不住的一把拿起几片肉就往嘴里放。这时,爸爸妈妈咯咯的笑了起来:“孩子,北京烤鸭可不是这样吃的呀!让妈妈来教你吧。”妈妈一边说着一边拿筷子夹起一片面皮放在手掌上,然后用鸭肉蘸上甜面酱放在面皮上,再配上爽口的黄瓜丝、胡萝卜丝和大葱,裹成一个鸭肉卷,塞进了我的嘴里,我一口咬下去,真是美味极了。按照妈妈的方法,我照样子操作一番,吃了一个又一个,真是好吃到停不下口,恨不得天天吃烤鸭呢。

这北京烤鸭果然名不虚传,传说中北京烤鸭的来历说法不一,有的说起源于元朝,也有人说源于明朝,经过人们的喂养,一直延续下来才获得这样的`优良品种。现在北京烤鸭已经成为世界上有名的优质肉鸭,而烤制的方法也逐渐改良,成为一道享誉世界的名菜。

篇6:北京烤鸭作文

昨日我吃过我爸爸的好朋友,仲伟志教师带来的北京烤鸭,因为,仲教师是北京人,他带的烤鸭又香又美味可口,杭州、上海,都没有这么想的烤鸭,真算的了是北京特产!

奇怪,北京烤鸭才是北京特产呀!林教师怎样说糖是北京的特产了?哦,我懂了,北京的特产有很多,林教师力气小,拿不动烤鸭,就只能拿烤鸭了!仲教师是男士,他力气大,能带烤鸭!

篇7:北京烤鸭作文

烤鸭的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它的外皮非常的香脆。

烤鸭做法(简介):全聚德采取的是挂炉烤法,不要把鸭子切成两半,只在鸭子肚子上开个小洞,把内脏取出来,然后往鸭肚子里面灌烧开了的开水,然后再把小洞挂在烤鸭的地方烤。这方法既不让鸭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让鸭子的皮胀开不被烤软,烤出的鸭子皮非常很薄非常的脆,成了烤鸭最好吃的部分。挂炉有炉孔无炉门,以枣木、梨木等果木为燃料,用明火。果木烧制时,无烟、底火旺,燃烧时间长。鸭子入炉后,要用挑杆有规律地调换鸭子的位置,以使鸭子受热均匀,周身都能烤到。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颜色呈枣红色,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并带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细品起来,滋味更加美妙。

篇8:北京烤鸭出洋记

有时候我不由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招待他们的严格说来是一种“伪烤鸭”。具体的办法是从当地的中国烧腊铺买来半成品的烧鸭(俗称烧鹅),然后再用自家的烤箱烘烤到皮酥肉黄,片下肥瘦相间的鸭片,配上正宗的面饼、西班牙羊角葱和面酱……哄哄老外而已。

2003年的春节前后,我在柏林旅居。当地的一个朋友说要请我们吃顿中餐……于是来到一家极为堂皇的Royal Palace Beijing Roast Duck(皇宫北京烤鸭店),店里金碧辉煌,但老板是越南籍华人。为此我一开始就充满了不信任感,结果端上来的是一只极瘦的鸭子,虽然烤的焦黄,但一点油都没有,吃起来味同嚼蜡。

2009年的一个夏天,我在布拉格。去这里之前,朋友就介绍(这个朋友是真正去过中国的),烤肘子和烤鸭是当地名馔。烤肘子的确不负所望,但吃烤鸭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实在苦不堪言——我看到了一只黄得发黑的、比鸽子稍微大一点的动物被摆上来,再配上酸甜的酱汁,真是对“中国胃”极大的虐待。

在东京我也吃过一次烤鸭。据说彼国的天皇,曾经吃过全聚德的烤鸭(在全聚德烤好,放进保温容器,用专机运到东京,再送到皇宫)。但当我看到这家明亮的料理店既没有火光灼灼的烤鸭挂炉,也没有熟悉的面饼和大葱。穿的和大夫一样雪白的服务生把已经凉了的烤鸭放在一些醋泡的米(也就是寿司)上端来时,我立即失去了胃口。

由此可见,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一点也错不了。

烤鸭为何深受欧美人士欢迎?第一是因为他们最主要的肉食烹饪方法是烧烤,所以烤鸭在这点上就很占便宜(这也是涮羊肉为啥始终不能走向世界的原因);第二是在他们看来禽类是比较高级的烹饪;第三是,谁也没法像中国人一样把一只鸭子烤成一件琥珀色宛如天物的佳肴,还夹杂着果木的芬芳和高脂肪予人极大的挑逗。

在烧烤技术不亚于我们的一些地方,依旧吃不到好的烤鸭。和欧美人的饮食趋向有关,一则由于对胆固醇的忧虑,二则出于对动物的保护。所以没有人在国外尝试“填鸭”这必不可少的工艺。而这一环节对于“烤鸭”所造成的损失,美食家梁实秋先生早有论述,摘录如下:

填鸭费工费料,后来一般餐馆几乎都卖烧鸭,叫做叉烧烤鸭,连闷炉的设备也省了,就地一堆炭火一根铁叉就能应市。同时用的是未经填肥的普通鸭子,吹凸了鸭皮晾干一烤,也能烤得焦黄迸脆。但是除了皮就是肉,没有黄油,味道当然差得多。有人到北平吃烤鸭,归来盛道其美,我问他好在哪里,他说:“有皮,有肉,没有油。”我告诉他:“你还没有吃过北平烤鸭。”

至于烤鸭工艺啰嗦复杂,鸭坯要晾透,果木要陈化,一炉不能多烤……这些也就更无法强求于老外了。所以最简单的办法,还是请他们来中国吧。

靳宜泽 自由撰稿人,文史爱好者,多家媒体专栏作家,业余剧作家

篇9:北京烤鸭作文

北京烤鸭味儿好,卖相也好。刚出炉的烤鸭色泽红润,一碗水晶般的调味酱,一根根新鲜的大葱,还有一张张米白色的卷饼。只是看一看,就让人口水直流,垂涎三尺了。

北京烤鸭做法十分简单,一只正宗的北京鸭子经过木炭烤制以后,把皮肉削下来,分别放进盘子里,再把剩下的鸭骨头煮成汤,准备好一盘切好的葱,一小碗调味酱后,一桌丰盛的烤鸭大餐就准备好了。

开始用餐了,我先拿起一张薄薄的面饼,在上面抹上了调味酱,用筷子夹起两片鸭皮,小心翼翼地卷起来,轻轻咬上一口,顿时,一股浓浓的鸭香充斥着我的口腔,我感觉自己瞬间元气满满。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品尝着它的美味。随后,我又盛了一碗味道鲜美的鸭汤,细细地品尝着它那丰富的味道,心里乐开了花。

北京烤鸭,单单是看上去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皮香肉嫩,根本无法阻挡。

篇10:北京烤鸭作文

烤鸭,顾名思义,就是把鸭子用火烤熟,然后吃鸭肉。但老北京烤鸭可不能直接把肉撕下来吃,要片儿成薄片卷饼吃。它是一道正宗的北京美食。我一向爱吃烤过的的东西,烤红薯呀、烤土豆呀、烤鱼呀……但我最爱吃的还是北京烤鸭。

我有个习惯,就是在吃烤鸭之前,去看大厨们片儿鸭子。每当服务员将刚烤好的鸭子“推”上来时,我就迫不及待的跑过去看那些“心狠手辣”的厨师如何用刀把鸭子的头割下来,把焦黄的鸭皮一刀一刀的片儿下来,码在盘子里。当烤鸭被连皮带肉一起端上桌子,我就再也坐不住啦,赶紧抓起一张饼,准备卷肉吃了。卷饼的方法很简单,先把一张饼平摊在盘子上,再把鸭肉蘸一些甜面酱放在饼上,然后着再加一些黄瓜条,黄瓜条最好往饼沿上放,接着顺饼沿从下往上卷,饼还没有完全卷到上边时,将左边的饼往右边一折,再继续卷,卷到顶后,就可以咬上几口了!鸭子的肉香、甜面酱的酱香加上黄瓜的爽脆,全都包裹在这张劲道耐嚼的小饼里,那混合的滋味简直令人欲罢不能。

尽管我不是北京人,可我比北京人更爱吃烤鸭。

篇11:北京烤鸭作文

暑假,我跟随妈妈一起去北京旅游,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全聚德吃烤鸭。自从去年姐姐到北京吃过烤鸭后,我就对烤鸭垂涎不已,这次我总算也有机会品尝了。

一进门,我就被全聚德那古色古香的环境吸引了,就好像来到了某个王府,到处都是宫灯和红木雕刻的工艺品以及各类瓷器。服务员阿姨也都穿着旗袍,感觉来到了清朝一样。在这种环境下吃烤鸭,肯定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走进全聚德,我就闻到了一阵浓浓的烤鸭香直向我扑来。只见一位厨师推着一辆小车,小车中坐着谁?不说也知道,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烤鸭先生了!我在座位上静心等待,不久又有一位厨师推着小车来到了我的身旁,问:“您要哪种吃法?有皮肉单切,皮带肉切。”“皮肉单切。”我迫不及待地说。只见那位厨师用一把锋利的刀把烤鸭皮麻利地切下来,叠放在盘子里,再把肉也一块块切下来放在另一个盘子中,剩余的烤鸭架子就拿去煲汤了。我用面皮包了一些香菜和大葱,还有青瓜,蘸着全聚德秘制的烤鸭酱,把烤鸭送到了嘴里。不吃不知道,吃了吓一跳,那么香,那么美味,那么……无法形容,真是应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要遗憾”这句话了。

篇12:北京烤鸭作文

说到北京烤鸭,那肯定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看着北京烤鸭的样子,你肯定会食欲大增:雪白的盘子里放着金灿灿的烤鸭,香脆的鸭皮里包裹着淡黄色的鸭肉,旁边还搭配着鸭肉的“小伙伴们”:薄薄的面皮和香甜可口的甜面酱。这真是令人赞不绝口啊!

看着烤炉里的烤鸭可谓是“日照烤炉生紫烟,遥看烤鸭挂里面。口水直流三千尺,可惜烤鸭没烤好。”在我的千等万盼之下,香喷喷的烤鸭出炉了。刚端到我面前,我对着烤鸭猛吸一口气:“啊,太香了!”我用筷子夹了一块鸭肉,咬上一口,人口鲜嫩,口味醇厚,外焦里嫩。我感觉整个嘴巴都充满了香味。鸭肉经过了我的咽喉,仿佛我的血液都在争抢着这人间美味。鸭肉好像把我的味蕾死死抓住了一样,让我吃了一块还想吃,让我吃了一块还想吃……我把剩下的鸭肉囫囵吞枣的吞了下去。吃完了,我摸着圆鼓鼓的肚子,“嗝—太好吃了!太美嗝—味了,我以后还要再来吃。—嗝!”

篇13:北京烤鸭作文

关于烤鸭的构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录》中即有“炙鸭”字样出现,南宋时,“炙鸭”已为临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时烤鸭不但已成为民间美味,同时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馐。但至之后,据《元史》记载,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鸭技术就这样传到北京,烤鸭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继而,随着朝代的更替,烤鸭亦成为明、清宫廷的美味。明代时,烤鸭还是宫中元宵节必备的佳肴;据说清代乾隆以及慈禧太后,都异常爱吃烤鸭。从此,便正式命为“北京烤鸭”。之后,北京烤鸭随着社会的发展,并逐步由皇宫传到民间。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烤鸭的声誉与日俱增,更加闻名世界。据说周生前十分欣赏和关注这一名菜,他曾29次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视察工作,宴请外宾,品尝烤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今全聚德烤鸭店,烤制操作已逾加现代化,风味更加珍美。

篇14:北京烤鸭作文

一进烤鸭店,一股浓浓的鸭香便冲进了我的鼻子里,我不禁深吸了一口气,黄瓜的清爽与鸭香完美相溶,让我胃口大开。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只看见烤鸭师傅在处理好的鸭肚里灌进开水,这样鸭子会熟的更快,鸭子进炉后,要用小火细细地烤上好一会儿才会好呢!呼……终于好了,我的肚子已经抗议很久、很久了呢!漂亮的服务员姐姐把盛有烤鸭的餐车推了过来,烤的焦黄的鸭子宛如童话故事中的“金鹅”一般魅力四射,翠绿的黄瓜与白嫩的香葱静静地趟在一旁,仿佛有一只鹅卧在白绿相间的花圃上沉睡,美丽之极。

紧接着一位手拿利刀的师傅便走了过来,他轻轻地用右手把烤鸭拿起来,然后左手用刀在鸭脖子那里割开了一道口子,在顺着口子慢慢的把鸭胸脯的肉一点、一点地割下来,因为那是整只鸭的精华,所以要裹着砂糖先吃,师傅把金黄酥脆的鸭肉平均盛到我们面前的盘子理,哇!嫩黄的鸭皮间夹着几片白色的鸭肉,好像是太阳光普照着的白云一般,还不时会下起金雨呢!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片放进嘴里,闪闪发光的鸭油顺着嘴角流了下来,鸭皮油而不腻的口感和酥脆感与鲜嫩可口的鸭肉交织在一起,仿佛有无数个精灵在我的味蕾上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这时鸭子剩余的部分也切好了,我立刻拿起了一张荷叶饼卷了一个鸭卷,兴奋地咬了一大口,鸭的鲜美,葱的劲辣,黄瓜的清凉,甜酱的甘甜便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我仿佛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天使,飞上了美味的云端……

篇15:北京烤鸭作文

高铁经过七小时的飞驰,我们终于到达了我国的首都――北京。我们一刻也没有停留,马上走进酒店旁边的著名的胡同---大栅栏。这里不愧为天安门边上的著名小巷,里面的人可真不少,把小小的胡同挤得满满的。吆喝声络绎不绝,走进去,仿佛进入了五六十年前的老北京,仿佛走进了小英子的家。我们跟着爸爸走进了一家百年老店。老店的门口有一个小水池,池子上挂着一条铃铛,不断有小水花向下散下来,银铃铛随即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响声,显得十分清幽。

我们陆续就坐,好奇心很强的我却坐不住,我要跑去看烤鸭烧烤的全过程。只见大堂的中间有四个炉子,炉子里生着旺旺的火,你只需稍稍弯弯腰,就能看见炉子里面有一圈烤鸭正在用火烤着,靠近炉子门口的两三只烤鸭,在柴火的烘烤下,已经被烤得又红又脆。从炉子里冒出来的一股又一股的热气,夹杂着烤鸭的香味,使人心旷神怡,垂涎欲滴。在那儿一站,不管多么寒冷,多么饥饿,也能马上令人满血复活。爸爸把我叫回到餐桌,旁边的小桌子上,已经有一个托盘在等着我们,那就是一只烤鸭,皮已经被烤得火红火红,整个鸭身非常饱满,像一个吹足了气的红皮球,十分诱人。烤鸭马上被切开了,而服务员随即送上了吃烤鸭的辅料盆。先是三个用竹编的圆形盒子,再是三盘调料,里面有白糖、青瓜、葱丝、山楂糕、海鲜酱等等。食材准备停当,接下来,就要由我们一家上演压轴戏――吃烤鸭了!不一会儿,服务员端来两个白瓷盘,一个装鸭皮,一个盛已经切成片的鸭肉。服务员姐姐向我们介绍,她说:“鸭皮有肥厚的脂肪,吸取了果木的精华,口味十分浓厚,大家可以用它来蘸白糖。”我们各夹了一块,蘸了蘸糖,放入口中。天哪!好美味,糖的甜味和浓郁的鸭皮香脆口味,融合在一起,脂肪不肥,也不腻,入口即化,让人觉得如琼浆玉液一般。品尝完鸭皮,接下来吃鸭肉。服务员姐姐打开了竹编的圆形盒子,里面是面皮,一股白白的、浓浓的气息直面扑来,又香又浓,很是好闻。她拿了一片面皮,放一片鸭肉在面皮的左边,又放一片鸭肉在右边,中间再放一片,她微笑着说:“左一片,右一片,中间再一片,象征着大吉大利。”她又在里面放上青瓜丝,葱丝和海鲜酱等辅料,然后包成一个口袋形。我已经忍不住了,深红的海鲜酱与鸭肉交织在一起,成了不艳不红的微红色,翠绿的青瓜兴奋地簇拥在鸭肉旁,简直就是秀色可餐啊!我上去就咬了一口。一时间,满口的唇齿留香,美味极了。我们也学着包了,“大家都要大吉大利”,我大声说,大家都笑了。

那美味回荡在我的口腔里,回荡在我的肚子里,也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上一篇: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下一篇:中心思想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