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2024-07-03

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通用8篇)

篇1: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古代埃及

1、经济:尼罗河流域,农业

2、政治:公元前3500年出现国家,尼布甲尼撒三世统治时期,成为最强大军事帝国。古埃及文明中断于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入侵

3、文化: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

1、经济:两河流域,农业发达

2、政治:公元前3500年产生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时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亡于内乱和外族入侵

3、文化: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太阴历

古代印度

1、经济:印度河、恒河流域,农业发展

2、政治: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出现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3、文化: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希腊

1、位置: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最早的爱琴文明

2、经济:环海多山多岛屿,航海业、海外贸易发达

3、政治:公元前8世纪,出现城邦国家。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全盛。

二、亚历山大帝国

1、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建立地跨三洲大帝国。

2、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篇2: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世界历史知识1

古代埃及

1、经济:尼罗河流域,农业

2、政治:公元前3500年出现国家,尼布甲尼撒三世统治时期,成为最强大军事帝国。古埃及文明中断于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入侵

3、文化: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

1、经济:两河流域,农业发达

2、政治:公元前3500年产生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时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亡于内乱和外族入侵

3、文化: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太阴历

古代印度

1、经济:印度河、恒河流域,农业发展

2、政治: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出现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3、文化: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希腊

1、位置: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最早的爱琴文明

2、经济:环海多山多岛屿,航海业、海外贸易发达

3、政治:公元前8世纪,出现城邦国家。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全盛。

二、亚历山大帝国

1、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建立地跨三洲大帝国。

2、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高中历史世界历史知识2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意大利半岛出现城邦(公元前1000)—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4世纪末)—西罗马灭亡于日耳曼人的打击(476年)

2、主要战争: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斯巴达克起义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1、文学艺术:《荷马史诗》《掷铁饼者》

2、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

3、哲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问题;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学者。

4、法学:《十二铜表法》、万民法、经济法。

西欧农庄

一、庄园

1、出现:9世纪,西欧出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

2、性质:独立的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3、阶级关系:领主统治剥削佃户(自由民、农奴)

4、土地所有制:直领地(领主保留土地)、份地(剩余耕地)、共用地(林地、荒地)

二、庄园法庭

1、特点: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管家;时间地点不固定;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惩罚手段是罚金,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

2、作用:维护领主利益,一定程度限制领主特权。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中世纪的城市

1、原因: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出现城市

3、城市自治斗争:

原因: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土地上。

反抗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结果:自由城市—市民为自由人,有财产权。自治城市—选举市长设立法庭。

影响:消弱了割据势力,得到城市的拥护。但未完全摆脱控制。

二、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手工工匠和商人分化出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市民阶层、早期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原因:希腊罗马古典著作的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2、兴起:大学兴起,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3、发展:出现了教会学校和私人办学。并逐步取得自治权利。

高中历史世界历史知识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1、疆域:涵盖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全盛:查士丁尼时期,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衰落:阿拉伯的进攻以及十字军东征

4、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灭拜占庭帝国。

5、历史地位:创造了独特的拜占庭文化;保存大量希腊罗马文化。

古代日本1、1-2世纪,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646年,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经济上土地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定期收税。

4、大化改新的作用:日本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5、武士: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军事集团

6、武士集团:12世纪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是为“镰仓幕府”,国家权力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的产生: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630年统一阿拉伯半岛

2、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3、阿拉伯文化:改造形成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使者。

篇3:再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世界史内容

一、新课程世界史内容比例的合理性问题

新课程的专题史体例实行中外历史混编, 但中国史专题与不含或极少含有中国史的世界史专题之别依然较为清晰, 中国史并未真正融入世界史之中。邵老师认为世界史内容中欧美史比例过大也是基于将中国史不作为世界史一部分来考察的。

关于高中世界史中欧美史所占比例, 邵老师将必修三个模块中除中国史专题以外都划为欧美史, 事实上除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等属于欧美史, 其他专题如“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及“19世纪以来世界的科学艺术”等都属于世界史。高中世界史内容取材是由世界史上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制度创建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决定的, 而欧美在这些领域曾有诸多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贡献, 所以欧美史占有较大比例, 这是合理且必要的。

邵老师认为在高一学生尚无通史知识基础的情况下, 不应该进入专题史学习。由于地域、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 以及学生兴趣、努力程度千差万别, 高一学生的通史知识基础良莠不齐, 但片面认定高一学生尚无通史知识基础显然欠妥。另外, 他认为专题史体例“为了‘创新’而不顾历史学科特点, 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史学传统, 实不可取”。专题史体例是否违背学生认知规律有待商榷, 而指出专题史体例不顾历史学科特点及忽视史学传统是讲不通的。我国的二十五史即可看作是一种专题史, 古今中外的专题史著作不胜枚举, 国外中学历史编写体例亦并非囿于通史, 我国的专题史体例可借鉴国外可取之处, 不断探索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编写体例。

二、对质疑“欧洲中心论”倾向的反思

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世界史内容, 邵光前老师认为欧美史所占比例过大, 亚非拉史太少, 存在“欧洲中心论”倾向。这一观点值得商讨, 邵老师所述“欧洲中心论”的起源及被质疑的学术渊源等有一些错误。

邵老师对“欧洲中心论”的介绍存在不少失当之处。如认为“自19世纪以来, 欧洲人编写的多卷本历史, 有的直接就命名为世界史, 只是在涉及和欧洲有关的问题时才述及世界上别的地方。这可以看做是欧洲中心论的起源”。吴于廑认为“欧洲中心论”之前还有“波里比阿的罗马中心论, 奥托的基督教国家中心论, 塔巴里的伊斯兰国家中心论等”。[1]而近代“欧洲中心论”发端于18世纪末德国的赫尔德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公元1744—1803年) 。早在启蒙时代, 著名历史学家赫尔德的世界史理论已流露出以西欧为历史发展中心的倾向。而后穆勒 (公元1752—1809年) 成为“欧洲中心论”的始作俑者。19世纪的黑格尔和孔德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欧洲中心论”, 兰克与阿克顿则编写史著实践了“欧洲中心论”。[2]P73可见在汤因比之前有斯宾格勒, 斯宾格勒之前还有丹尼尔夫斯基挑战“欧洲中心论”, 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研究。

关于所谓的“欧洲中心论”在高中世界史中的具体表现, 邵老师指出:“‘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这极易使学生以为希腊的地理位置是希腊文明产生的首要原因, 现有的教科书又多从希腊境内多山、海岸线曲折等方面, 让学生认识对希腊民族的特点和文明形成的原因, 有些教师还牵强附会地和中国比较, 得出希腊开放、中国闭塞保守的结论。”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古希腊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合理且必要, “地理环境决定论”固然不可取, 但不能忽视地理因素的重要影响, 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可以在教学中引导纠正。古希腊与古中国也并非全无可比性, 古希腊文明被称为“蓝色文明”, 即海洋文明, 相对应的古中国文明被比作“黄色文明”, 即农耕文明, 两者的地缘环境都对这两个文明产生重要的影响, 也使得两个文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对于东西方政治体制的比较, 邵老师指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讲的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却突出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对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不多的学生来说, 这就极易产生中国 (东方) 自古以来就是集权、专制, 而西方早就实行民主和法治的印象。”对这一问题, 郭秀平老师的观点颇为中肯, 他认为:“在教学中, 将希腊的民主制度与同时期的中国专制制度相比较, 其意并不在于苛求我们的祖先, 目的是进行国情教育。应使学生明白: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同时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 两千多年专制政治的传统在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决定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只能是在大多数人没有民主意识的条件下起步的, 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3]

高中世界史的欧美史占较大比例, 并非是“欧洲中心论”倾向, 而是介绍世界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或者现象时欧美处于较突出的地位。

高中历史内容取材首先应取决于是否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 是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对于欧美曾经主导世界历史进程的事实不应回避, 对于亚非拉地区出现过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及近现代争取独立与平等发展的呼声同样值得关注, 但要取其典型, 不必刻意突出。亚非拉史在世界史中的份额是要靠亚非拉人民在历史上的作为争取的, 如古埃及文明、古玛雅文明等灿烂的古代文明, 甘地、凯末尔等引领本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与发展的政治家, 泰戈尔、马尔克斯等享誉世界的文坛巨匠, 等等。

新课程高中世界史并非欧美史, 也不具有“欧洲中心论”倾向。邵老师提出专题史体例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高中学生对于专题史学习的困难等值得进一步探讨。我认为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加强中外交流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编写模式, 探索是否可以在专题史的基础上实现中外历史的融合等, 另一方面要提高初中历史的地位, 着实提高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另外, 历史教师应更加重视教学研究与学术探讨, 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专业硕士乃至博士进入中学, 这势必影响中学历史的教研水平。

摘要:高中历史内容取材首先应取决于是否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 是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新课程高中世界史并非欧美史, 也不具有“欧洲中心论”倾向。我们应探索在专题史体例基础上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新课程,世界史

参考文献

[1]吴于廑.吴于廑自传[J].晋阳学刊, 1983, (4) .

[2]吴骁.吴于廑与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史观之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 2006.

篇4: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世界意识 重要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05

教育重要的功能任务就是对人才进行培养,而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曾经有位教师这样说过:“最佳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具有世界胸怀以及中国灵魂。”笔者认为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甚至认为这是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非常重要

(一)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合

在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地球属于大家共有的家园,国家间应该经常进行交流和合作,社会需要更多具有较强世界意识的人才,这就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世界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符合新时代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二)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合

现在我们面临着全球化的发展问题,此种情况下中国一定不能将自己置身事外。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表明,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现代化与世界,这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1]。在高中历史教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被诸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认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统一性,尊重与理解世界各民族、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进一步对世界意识进行开发。”而高中生现在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人生、社会与世界等有了相应思考,其人生观与世界观已经开始形成,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根据课标要求对学生的世界意识进行培养,更好地为学生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策略

(一) 应用全球史观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统领

近年来史学界开始谈论全球史观,学者从整体上对世界史进行研究的观念,就是应用宏观历史学及全球视角。实施高中新课改之后,高中历史这个学科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普通高中必须学习的历史分为Ⅰ、Ⅱ、Ⅲ三个部分,包含了25个中外关联和古今贯通的学习专题,这些专题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等诸多历史内容进行了反映。此外,在讲解中国史和世界史以及上必修课和选修课时,都必须站在全球立场之上,选取历史上影响民族、国家、国际关系、典章制度、历史现象和人物等诸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教学当中,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统领的目的[2]。

(二) 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课程资源

1.积极对教材内容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挖掘

教育不仅需要契机,还需要智慧。高中历史教材当中有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资源,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3]。例如在对《西方思想史》进行讲解时,不管是在斯多亚学派时期,还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都比较注重“人生而平等”这个理念。通过这方面的讲解学生的平等意识就会得到强化。又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讲到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很不均衡引发二战,这使人们陷入灾难当中,二战后期诸多国家联合起来进行反法西斯,最后获得了胜利。通过此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2.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眼界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良好的课程目标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通常情况下,课程资源是否能够被合理使用与实际教学质量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完成历史课堂教学以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帮助作用的书籍或者是网站,进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全球通史》和《现代化新论》等书籍,提升学生知识水平与拓展学生眼界。或者是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与世博会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谈一谈办好世博会的设想。长时间如此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知识水平,还能使其视野得到开阔,其世界意识也得到增强。

总而言之,通过高中历史教学来对学生的世界意识进行培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发展。

[注 释]

[1]许明华.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理论观察,2014(2):174-175.

[2]戴红艳.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成功(教育版),2013(23):155.

[3]张洪波.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价值工程,2013(33):283-284,285.

篇5: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工场手工业的世界,时间从14世纪到18世纪末。又可以分为14-16世纪和17-18世纪两个阶段。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兴起的表现主要包括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政治上的尼德兰革命。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又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英法美三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欧洲诸国的封建改革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殖民争夺英国称霸,北美和拉美独立具有双重性质,同时期的亚洲逐渐落伍。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义发展——资本主义兴起,封建社会趋于衰落:

1、资本主义经济-工场手工业和重商主义

(1)14世纪前后,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尼德兰等地出现;(2)从生产力上看,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代,早期的殖民活动,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从生产关系看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代,原始积累的手段包括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殖民掠夺等。这一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奉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以推动原始积累。

2、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2)英法美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基本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法国大革命扫荡了法国封建秩序,震撼了整个欧洲,北美资产阶级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具有双重性质。(3)欧洲大陆诸国进行了封建改革,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整体看,封建主义仍然处于上风。

3、资本主义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1)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第一次思想解放,以人文主义为反封建和神学的思想武器,传播了资产阶级观念;(2)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3)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促进了革命的爆发,影响到全世界

(二)、殖民活动——早期原始积累阶段,手段野蛮:

1、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地区: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荷兰后来居上,特别是英国成为殖民霸主。被殖民的地区主要美洲,印度,非洲沿岸。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原始积累,方式比较野蛮,主要包括种族灭绝,贩卖奴隶,掠夺资源等。而英国的殖民方式相对具有开发的意义。

3、殖民争夺:经过激烈争夺,英国先后挫败西班牙(1588年击败无敌舰队),荷兰(17世纪后期三次英荷战争),法国(18世纪中叶的七年战争),成为世界头号海上强国,殖民霸主。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4、殖民后果:对当地人民深重灾难,对于欧洲来说,则获得了大量财富,增加了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市场,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兴旺和发展。

(三)、民族解放——北美拉美独立双重性质:

1、北美独立战争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影响十分深远;

2、拉美独立运动结束了西葡300多年的殖民枷锁,成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四)、国际关系——从殖民争夺到拿破仑战争: 1、16-18世纪,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争夺殖民霸权,其中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其胜利的原因归因于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先进;

五、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和成因。

特点:彻底性,激烈,世界性。

原因:(1)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矛盾激化;(3)启蒙思想做了充分动员;(4)人民群众主动参加,推动革命发展;(5)革命引起欧洲范围内封建势力的反扑,两种力量的反复较量使革命超出了预期目标;(6)拿破仑战争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

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蒸汽时代的世界,时间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真正战胜封建主义,在全球确立自己统治地位的阶段。从经济上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政治上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在世界主要大国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思想上自由主义兴盛起来;工人运动开始独立并走向成熟;列强的殖民扩张发生了变化,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亚洲掀起了旧式的革命风暴;全球化有了重大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初步。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义发展——资本主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

(1)生产力: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发生,向欧美扩展,极大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使资产阶级统治了世界;(2)生产关系:一种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经济主张,即自由主义兴盛起来;(3)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开始显露其弊端;(4)世界市场:资本主义通过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2、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继续扩展,在世界主要大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国家体系。(1)19世纪20-30年代革命和1848年革命摧毁了封建的维也纳体系;(2)19世纪60-70年代欧美亚的主要大国以不同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包括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国和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的国家体系确立。

3、资本主义思想-自由主义兴盛起来:

自由主义是理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强调经济的自由放任,政治的个人平等,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等。这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完善。

(二)、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兴起并走向成熟:

1、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工人运动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是19世纪30-40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包括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因为这些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了本阶级独立的政治口号。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原因是多方面,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性工人运动的联合组织,1864年成立于伦敦,推进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有组织,有领导,有理论的国际联合阶段。

4、巴黎公社是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工人运动的顶峰,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由于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阶段而失败。

(三)、殖民活动——商品输出阶段,初步形成殖民体系:

1、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地区:英法美俄等,英国殖民霸主巩固。被殖民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的亚洲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方式是廉价商品和武装入侵并用。

3、殖民争夺:英国为首,法国追随,美国参与,英国居于首位。

篇6:世界三大宗教高一历史知识点

(一)佛教 (P11) <识记>

1、背景:古代印度社会中等级森严,形成了种姓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

益引起人们的不满,佛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2、产生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点是,创始人是,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经典:“佛经”

3、教义:(1)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产生于人的欲望,人若想进入极乐世界,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4、佛教的传播:①原因:佛教教义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②其 忍耐服从的说教,适应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被统治者大力扶植。

5、向外传播: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时向印度以外传播。(佛教在西汉 末年即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二)._(P44)<识记>

1、产生原因:中东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下灾难深重,多次反抗失败。

2、产生时间是1世纪时,产生的地点是罗马统治下的中东巴勒斯坦一带。

3、教义:他们宣扬说耶稣就是“救世主” 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核心 是对人类的博爱。经典是《圣经》;

4、_的演变:早期信仰_的主要是穷人;4世纪时,罗马皇帝确定_为国教。

5、势力膨胀:中世纪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6、分裂:①11世纪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②16世 纪从德意志开始,西欧出现反对罗马教皇统治的新教,这样_就分为天主教、东正教 和新教三个教派。

(三)、伊斯兰教(P53):<识记>

1、原因:6、7世纪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尖锐,贵族和人民渴望统一。

2、 产生:时间是7世纪初,产生的地点是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宣传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它的经典是《古兰经》。

3、622年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4、作用: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三大宗教诞生的先后顺序:佛教、_、伊斯兰教

篇7: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竞赛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1、造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进化阶段不同

B、宗教信仰的不同

C、自然环境及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

D、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2、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火的使用

B、直立行走

C、使用工具

D、集体协作

3、小李在他的旅游日记当中写道:“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他到达的国家应该是()

A、意大利

B、法国

C、埃及

D、伊拉克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的意思是()

A、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B、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5、西亚有一处弯月形状的地带被称为“新月沃地”,在这里诞生的文明古国是()

A、中国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6、汉谟拉比制定法典是为了()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扩大疆域 C、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D、做到民主公正

7、下列不属于两河流域居民的是()

①苏美尔人②希伯来人③印第安人④阿卡德人⑤雅利安人 A、①③

B、②③

C、③⑤

D、①④⑤

8、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要原因是()A、成为人类最早的发源地 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9、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要想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你会选择去()

A、埃及

B、印度

C、斯巴达

D、雅典

10、“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A伯利克里的统治 B亚历山大的统治 C屋大维的统治 D恺撒的统治

11、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12、假设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回日本的大和遣唐使,你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力劝他进行改革。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

A、孝德天皇

B、裕仁天皇

C、睦仁天皇

D、明治天皇

1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大化改新是由明治天皇主持进行的

C、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14、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西欧封建社会统治状况的是()A、“罗马非一日建成的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15、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的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C、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封建主日渐民主,完全由市民自由管理城市

16、马拉松长跑比赛由来与以下哪场战争有关?()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罗马的扩张战争

17、他们奔波于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之间,搭起了不同文化的桥梁,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指的是()

A、中国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

D、罗马人

18、“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俄底浦斯王》

19、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文物应出()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20、在西亚已经出土数百万块泥版文书,它们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文书是用什么文字记载的()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21、基督教产生于()

A、两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巴勒斯坦地区

D、小亚细亚地区

22、中东地区有一座城市极为敏感,因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它奉为各自的圣地,这一城市是()

A、加沙

B、麦地那

C、麦加

D、耶路撒冷

23、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书写了这么一段文字:“除真主外,别无神祇,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段话出自()

A、《旧约全书》

B、《金刚经》

C、《古兰经》

D、《圣经》

24、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25、2004年上映的史诗巨片《特洛伊》,其中“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根据你的了解,这部影片应当取材于()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哈姆雷特》

26、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的共同点是()

A、都是哥特式建筑B、都是宗教建筑 C、都位于欧洲D、都建立于12世纪

27、下列作品中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神曲》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

28、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指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文艺复兴运动 C、英国工业革命

D、新航路的开辟

29、世界历史发展经历了由分散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30、“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区„„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所指的“新大国”是()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西班牙

3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C、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D、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32、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因为它()A、确立了共和国

B、改变了英国社会性质 C、处死了封建君主

D、推动世界历史进程

3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是()

A、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B、废除王权 C、共和制代替君主制 D、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3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北美人民形成新的民族 C、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D、北美人民的抗争

35、美国总统的职权是由下列哪一法律文件所规定()A、《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36、在某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支持着我们的正义事业。”据此判断这场战役的名称和大约发生时间()

A、1775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B、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C、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D、1781年约克镇战役

3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三级会议召开

B、发表《人权宣言》

C、攻占巴士底狱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3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C、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9、有人说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像拿破仑那样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A、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B、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他颁布了《人权宣言》 D、他领导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40、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领导者是大种植园主 C、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D、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41、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42、“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光荣革命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D、工业革命

4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纺织工具飞梭的出现

B、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C、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D、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44、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法国、美国完成工业革命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造 D、大机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45、关于工业革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从英国开始,后来扩展到欧美

B、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改变了社会面貌

D、汽车、火车相继诞生

46、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B、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C、造成了交通拥挤

D、造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国际格局

47、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都是工作机

B、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可以带动工作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C、英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使人类在水陆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48、“三角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环节是()

A、屠杀印第安人

B、贩卖黑奴

C、贩卖烟草

D、贩卖黄金

49、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在下列哪些事件影响下而产生的()①美国独立战争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0、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南美的解放者”()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51、如果你的同学想对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进行研究,你应该建议他查阅哪个国家的资料最可能完备()

A、英国

B、西班牙

C、葡萄牙

D、法国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竞赛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52、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方式多种多样,最骇人听闻的罪行除种族灭绝外还有()

A、贩卖黑人奴隶

B、海上抢劫

C、强占殖民地

D、掠夺土地

53、“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在没有打碎西班牙束缚着我的祖国的枷锁以前,我的手要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不会安静”是谁在投身拉美解放运动时立下的誓言()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章西女王

54、下列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各国的独立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发生在美洲

B、都是民族解放战争

C、都是以弱胜强

D、都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援助

55、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A、巴黎公社B、英国的宪章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56、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④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B、《资本论》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长期的合作

58、如果你想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雏形的诞生地,你会选择()A、巴黎

B、伦敦

C、华盛顿

D、莫斯科

59、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重要法令是()

①《宅地法》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0、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

A、满足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

B、领导人民实现了美国独立

C、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61、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是()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废除了种族歧视

62、下列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是:①王安石变法②大化革新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④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63、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王慧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她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64、下列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叙述,你认为相同点有:①改革前两国的社会性质都相同②改革后两国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③都是自上而下地改革④改革都不彻底⑤改革都改变了两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65、下列改革中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C、日本大化改新 D、中国戊戌变法 67、“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此材料出自哪一部著作?()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8、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69、1861年的一天,以下情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美国南方一黑人正在为竞选州长做准备

B、美国南方一对黑人夫妇正在为主人收割小麦

C、美国南方的一位黑人农场主正在指挥白人奴隶干活 D、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白人绅士给一位黑人妇女让座 70、1862年,林肯总统在白宫接见一位六个孩子的母亲。林肯惊喜地对她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位妇女就是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而林肯总统所说的“酿成一场大战”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西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朝鲜战争 71、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两个法令对战争形势所起的作用是()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废除了奴隶制度

D、提高政府威信,发动群众力量,扭转了战局

73、美国历史上被称作“合众国之父”和“黑奴解放者”的两位总统是()A、Washington Linkoln B、Jefferson Linkoln C、Roosevelt Washington D、Linkoln Truman 74、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地实施了()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天皇专制

D、幕府将军的统治 75、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C、明治维新的经验对亚洲各国具有借鉴意义 D、改革不彻底,封建割据势力依然很强大

76、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的人是()A、爱迪生

B、本茨

C、福特

D、莱特兄弟 77、“一战”爆发的根源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78、旅游是愉快的,假如你1900年去旅游,那么你不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

是()

A、飞机

B、马车

C、汽船

D、汽车

7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

80、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 B、为了预防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发生

C、为了吞并法国及西欧其他地区 D、为了保证在凡尔登战役中获胜 8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A、殖民主义战争

B、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来演变成为反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 C、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民族解放战争

82、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过程中,假如1892年,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去全力帮助俄国()

A、法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德国 83、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危机的是()A、两个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B、英国的外交政策 C、美国和德国的崛起

D、英法的衰落

84、下列关于汽车发明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车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B、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D、成为众多交通事故的根源

85、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B、赶走了外国的殖民势力 C、废除了君主专制

D、改变了原先的社会性质 86、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②垄断组织产生;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形成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87、1910年,一位富有的英国冒险家想从英国到法国,你认为最快的交通方式是()

A、坐船

B、坐汽车

C、乘飞机

D、过海底遂道

89、下列各项按因果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 90、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

B、美、德超过英、法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矛盾 9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德、奥匈为了加强同俄、法对立,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同法、俄的矛盾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92、一战期间,英国一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快捷的通讯工具有①有线电话②无线电话③电报④电子邮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3、以下选项中,属于伏尔泰观点的有()

①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②反对由君主执政③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④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思想不能体现在()A、人从出生到长大、衰老,最后死亡 B、沙漠植物抗旱性很强 C、长期生活在洞穴里,蝙蝠几乎失去了视觉,但听觉异常发达 D、北极狐的耳朵比沙漠狐的耳朵小得多

94、与原子弹的发明关系密切的科学理论是()

A、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分子运动论 95、近代自然科学获得极大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③科学家勤奋努力的研究④科学家富裕的家庭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的人生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经历应该是()

A、他出生于德国 B、他的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C、他双耳失聪,但坚持作曲 D、他为拿破仑作了第三交响曲,后改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97、以下关于牛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B、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文学等方面 C、“牛顿三定律”即是力学三定律 D、“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98、推动物理学思想发生重大革命的科学成就是()A、分子运动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原子论

99、在下面的选项中,支持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人物有()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贝多芬 ④荷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0、下列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出生于工人家庭

B、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C、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

篇8: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非常重要

(一) 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合

在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的过程中, 人们开始意识到地球属于大家共有的家园, 国家间应该经常进行交流和合作, 社会需要更多具有较强世界意识的人才, 这就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世界意识进行培养, 让学生符合新时代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二) 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合

现在我们面临着全球化的发展问题, 此种情况下中国一定不能将自己置身事外。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表明, 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现代化与世界, 这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1]。在高中历史教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被诸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认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统一性, 尊重与理解世界各民族、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 进一步对世界意识进行开发。”而高中生现在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对人生、社会与世界等有了相应思考, 其人生观与世界观已经开始形成,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有必要根据课标要求对学生的世界意识进行培养, 更好地为学生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策略

(一) 应用全球史观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统领

近年来史学界开始谈论全球史观, 学者从整体上对世界史进行研究的观念, 就是应用宏观历史学及全球视角。实施高中新课改之后, 高中历史这个学科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普通高中必须学习的历史分为 Ⅰ、Ⅱ、Ⅲ三个部分, 包含了25个中外关联和古今贯通的学习专题, 这些专题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等诸多历史内容进行了反映。此外, 在讲解中国史和世界史以及上必修课和选修课时, 都必须站在全球立场之上, 选取历史上影响民族、国家、国际关系、典章制度、历史现象和人物等诸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素材, 并将它们应用到教学当中, 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统领的目的[2]。

(二) 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课程资源

1.积极对教材内容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挖掘

教育不仅需要契机, 还需要智慧。高中历史教材当中有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资源, 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3]。例如在对《西方思想史》进行讲解时, 不管是在斯多亚学派时期, 还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都比较注重“人生而平等”这个理念。通过这方面的讲解学生的平等意识就会得到强化。又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讲到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很不均衡引发二战, 这使人们陷入灾难当中, 二战后期诸多国家联合起来进行反法西斯, 最后获得了胜利。通过此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2.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拓展学生眼界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良好的课程目标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通常情况下, 课程资源是否能够被合理使用与实际教学质量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完成历史课堂教学以后, 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帮助作用的书籍或者是网站, 进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例如,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全球通史》和《现代化新论》等书籍, 提升学生知识水平与拓展学生眼界。或者是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与世博会相关的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谈一谈办好世博会的设想。长时间如此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知识水平, 还能使其视野得到开阔, 其世界意识也得到增强。

总而言之, 通过高中历史教学来对学生的世界意识进行培养, 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一定的不足, 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以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发展。

摘要: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担负其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与民族精神的重任。文章从应用全球史观来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统领及挖掘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的课程资源这两方面, 对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世界意识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世界意识,重要性,教学策略

注释

1[1]许明华.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理论观察, 2014 (2) :174-175.

2[2]戴红艳.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成功 (教育版) , 2013 (23) :155.

上一篇:电视历史剧下一篇:广东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