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2024-07-02

河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共8篇)

篇1:河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河南省大学生课余生活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这个自由的舞台是大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场所。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大学中的课余时间几乎是上课时间的3倍,如何处置和利用如此多的课余时间决定着大学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状况。我们以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借助于一定的研究资料及设备,对本省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我省绝大多数大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去图书馆、上网上;也有一部分花在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外出逛街游玩等方面上;只有极少部分在学习的同时做些兼职工作,增长阅历、锻炼自己。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大学生如何处理和协调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省大学生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做出决议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式

(一)问卷

1、问卷设计

我们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城市特点的总结,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对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出了《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了解,有5个小题;第二部分是课余生活状况调查,共4个小题,其中关于课余时间分配一题,我们以多选形式共设置10个选项,并要求以占用时间的多少进行排序,覆盖面广而且便于统计;第三部分是根据上一部分课余时间分配状况一题设置的选做题,旨在了解时间分配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主观感受的调查,共8个小题(其中两题是开放式问题)。

问卷的问题有选择式(单选、多选)和开放式两种形式组成。

2、问卷发放与回收

我们对河南省高校进行了一般分析,最后选择了2所专科学校和4所本科学校(包括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和农大)中的大一(2009级)、大二(2008级)、大三(2007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电子邮件、邮寄和当面作答的形式进行发放,共发放270份,专科学校每所35份,本科学校每所50份,在每个 1

年级内随机抽取学院和专业进行发放,由于异地学校以电子邮件和邮寄形式发放,问卷回收大约用了两周的时间,时间较长一些。

调查最后回收242份问卷,有效问卷134份,无效8份,有效回收率为87%,可以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二)访谈

为深入了解一些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和大学课余生活的感受,我们还进行了访谈调查,以便提出一些切实可行并且有利于改善大学课余生活的建议和对策。

访谈形式有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网络访谈),进行的是个别访谈,关于访谈对象的选择,我们一部分是随机抽取的,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弥补问卷调查对象专业选择不均而确定的(主要是体育生和艺术生)。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

由于对SPSS工具不熟悉,加上问卷数目不多,对于回访问卷的处理我们用的是记“正”发和excel表格,对每一部分进行分工统计,为防止出错,共统计了三次,用时5天,总的统计为:大

一、大

二、大三各占比例24%,44%,32%,男女比例为46%和54%,得到考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分析目的,统计各项选项的数目及所占百分比。

通过大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不同年级间的纵向差异和不同性别间的横向差异进行分析,从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与之期望的情况间进行比较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论证

从统计的结果看,河南省的大学生课余时间使用欠合理,不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对待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表示不合理,一部分学生觉得很多课余时间都被浪费掉了,在大学虚度光阴。

四、建议与对策

(一)社会方面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桥梁,大学生在学校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与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不能说没有丝毫的联系。学生适应社会的前提是要了解社会,然而,对于一个在读大学生来说,他的大部分

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有充足时间去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而且,河南省地处中原,发展历史悠久,有着优良文化传统,不同城市又有着不同的文化气息,如郑州兼具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开封、安阳、洛阳等地区有着浓厚的历史韵味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的城市特色,很多学生都是异地就读,即使是当地人由于接触较少对自己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也不甚了解,因此,学校所在地区在发展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信阳毛尖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它的大力宣传使在信阳就读的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有了深入了解茶叶、进行实地考察的机会,一方面扩大了茶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又为就读大学生提供了走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达到“双赢”。再如,郑州作为省会,这个地区的高校遍地开花,这与其发达的经济和多样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多工厂和企业可以适当地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和实习岗位,实现校企有效联合,使大学生做好正式步入社会的准备。

(二)学校方面1、2、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根据统计,我们可知河南省大学生大多数都对课余生活稍作安排,但是60%的学生认为不能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认为学校方面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指导。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自由的,所以对待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学校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能强制,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咨询机构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安排课余生活,尤其是对大一新生,大一学生刚刚进入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宽松的大学,面对突然多出的课余时间会感到不知所措,这就要求咨询机构或者教师积极帮助他们,比如,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者职业生涯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是大学生活具有计划性,另外,号召教师通过课堂,学校通过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使大学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所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体现着高校的管理特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使能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而且对学生健康心理发展、健全人格培养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

第一,丰富社团形式。社团开展得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在校内,也 可以进行校外实践,尽量使学生多贴近社会生活。

第二,开设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选修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是高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在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尽力使学校选修课多样化,体现校本特色,注重实用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三)学生自身方面

1、学会对大学课余时间进行合理规划

大学是个自由宽松的国度,面对充足的课余时间,部分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有些学生选择把大量时间花在读书上,“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导致实践能力的缺乏;而有些则过度地放纵自己,单纯追求娱乐休闲,致使自己学业荒废,一事无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只顾做兼职挣一些零花钱,不能合理搞好学业与工作的关系,时间分配不合理。

那么,如何协调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活既丰富又充实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首先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分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短期计划(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即要确定短期内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参加什么活动,合理而具体地安排每项任务,长期计划包括学期计划与学年计划,即对自己要取得成果进行预测,等到期末或年终时,看一下自己达到的目标与预期目标是否一致,根据结果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

合理的规划应该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同学们在制定的计划时可以向同学或者学长学姐请教,也可以请老师进行指导,尽量使自己的计划合理完善,制定了计划,可以和同学进行互相监督,按计划执行,是自己的大学生活合理有序。

第二,要进行理智选择。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

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碰到什么情况都想去试试,随意性很大,很难有效利用高校有利环境和资源。

2、尝试着在学校周边进行自主创业

高校的发展能够扩大消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校园的周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繁荣的餐饮、服饰等行业,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开辟袭击的一番小天地,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创业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进行多方面的咨询。例如,我校政法学院某学生曾以自己兴趣,创办了信阳市首家“立方格子铺”,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取得了非凡成就。

五、总结

篇2:河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为充分了解同学们寒假返校后的思想以及心理状况,3月8日校团委组织各分团委要求开展对同学们返校后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的摸底和了解,全面详细的掌握了全体学生的思想状况。

首先,召开学生干部代表座谈会。3月10日校团委组织召开了学生干部座谈会,传达了XX年度工作要点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求各团支部积极落实,并且深入切实的做好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做好学生到校情况和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摸底。

其次,心理委员汇报班级情况。座谈会上,我们要求班级心理委员就近期学生返校后的状况做了相应的汇报,并且及时发现解决相关心理问题。继续坚持做好本学期的心理危机反馈工作,积极组织班级心理活动。心理健康中心并于3月12到3月13日两天找部分学生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确保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心理稳定。

再次,由校团委和心理健康中心联合编制《假期学生返校思想动态、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共印制问卷160份,通过对学生干部和走访班级的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为99%。其中大一学生51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17人。

与此同时,团委老师还通过查晚自习情况,下宿舍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调查中大学生在思想动态方面的表现

1、学生整体精神面貌良好,能够积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学生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学习,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迅速从寒假的相对轻松状态中回到校园生活状态,无论是从精神面貌,还是学习动态等各方面来看,都表现出较好的势头。

2、积极关注国家时事,关心社会发展,思想认识有明显提高。寒假期间,50.6%的学生关注目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的应对政策,两会等,但缺乏自己对时政的深入思考。同学对四六级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选修课也比较关注。同时,对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基本上是积极认可的态度;对于大学生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也有一定感悟和认识,对当前的社会现象能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心理承受力稳定。

3、关注学校改革。学校成立二级学院,有一些同学对学校的改革和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各二级学院可通过召开班会等形式,将相关情况向同学们进行介绍,打消顾虑,加强沟通,共同努力。

4、积极投身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素质,增强就业信心。在调查中66.5%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比较光明,59.5%的学生意识到假期实践的重要性。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进入企业实习工作,或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广泛闻见,了解社会动态,学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结合实际定位个人发展。

5、78.4%学生表示愿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期待校园文化活动有所丰富,不走形式主义,能真正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其中43%的学生会主动参与互动,积极团结同学,但这不乏有学生干部抽样意见的考虑。35.4%的学生消极参与,认为总比坐冷板凳强。另外有22.6%的学生拒绝参与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愿意与班级和宿舍的同学接触。

6、个人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该项调查中,43.7%的学生认为个人心理素质是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65.2%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会积极面对,独立抗争,缺乏求助意识。可见学生在自我心理调节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隐忧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7、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不够成熟。依据调查,大学生挑选恋人的第一标准依序排列分别是感觉、志趣相投和漂亮,典型的浪漫爱的特征。多数同学仍然认为大学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不完整的。

8、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滑坡,社会诚信缺失,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调查我校51.9%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出现滑坡,其中66.5%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诚信是造成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64%的同学认为应该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优良美德。

9、我校学习风气一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43.7%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良好,希望在学校得到过硬的专业知识。41.8%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一般,希望在大学得到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56.3%的学生认为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在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调查结果依次为老师讲课枯燥,知识难学和原有基础不好。经过一学期的晚自习学习,新生已经对上自习产生疲软,德育考核对学生的制约力量开始打“人情”折扣,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显著下降。

10、校园网络的开通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引导。我们在针对宿舍24小时通网一事的认可度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适度利用,有助于个人成才,可见学生对校园宿舍通网报有普遍热情和过度乐观。但就我们对自习室上网和教室上网的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聊天、斗地主、打游戏,宿舍24小时的通网,势必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11、学生入党动机端正,基层就业仍需引导。据调查86.7%的学生入党动机端正,信仰共产主义,希望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但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调查中,多数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都存在着择业障碍,没有参与的意向。

12、我校安全状况良好,仍存在一定隐忧。63.3%的学生认为我校安全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最为严重的隐患依次是饮食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建立和谐校园方面的调查中,不足之处还是较广泛的,最为突出是资源的不足和学风的不足。

三、建议和意见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还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学生们在对自己新学期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的同时,也针对学校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个人发展和学校建设都有了新的期待,现将访谈情况整理如下。

就学习方面而言,很多同学对认为高数太难了,在怎么努力也还是过不了,补考的卷子比考试的卷子还要难,一个班将近挂一半,反正怎么学都是过不了。希望合理处理知识学习和素质拓展两方面的关系,使同学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丰富大学生活,强化个人素质,能使同学们的大学生涯更具活力和色彩。不要总是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总是要求干部参加,不能吸引其他普通同学。

在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调查显示,同学们对学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食堂和图书馆。同学们希望食堂在平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安全和种类。图书馆始终是同学们最优选择的学习场所,但开设的自习室利用率不高,考试前找教室又出现占位不用,宿舍网一通更没人上自习了,图书馆更新的书目也无人问津。

此外,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希望增强校内人文氛围,有更多好形式和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

2、对于师生们有创建的想法与教学方式,同学们也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理解同学们的想法与需求。

3、多提供与知名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多邀请校外教授来校讲座等活动。

篇3:河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一、河南省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现状

调查样本显示, 办理大学生信用卡的有285人, 占总调查样本的32%。未办理过大学生信用卡的有606人, 占总调查样本的68%。由此可见, 大学生信用卡的持有人数较少, 大学生信用卡的普及程度较低。

目前有五家银行在河南省发行了大学生信用卡, 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学生卡, 中国建设银行的龙卡大学生卡, 中国农业银行的优卡, 招商银行的招行Young卡以及广东发展银行的Fantasy卡。由此可见, 在河南省开通“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银行较少;与其他省市的大学生信用卡发行量相比, 河南省大学生信用卡的发卡数量明显偏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未完全开发。

(一) 大学生 (有卡族)

1. 大部分人对大学生信用卡的作用不了解并未充分利用。

调查样本显示, 对大学生信用卡“十分了解”的持卡人有24人仅占8.4%, “一般了解”有82人占28.8%, “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有179人占62.8%。持卡人中来自农村的有65人占22.8%, 城市的有220人占77.2%。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信用卡知识匮乏, 银行“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营销体系不健全;持卡族未有效使用大学生信用卡。农村明显低于城市, 说明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是影响大学生信用卡发展的因素。

2. 一部分大学生遭遇“被办卡”的尴尬事, 出现大批“休眠卡”。

办卡途径:“学校发放”的有117人, 占41%;通过“银行校园促销活动”办理的有134人, 占47%;“通过身边朋友介绍”和“自行到银行”办理的有34人, 占12%。使用信用卡的频率:“还没用过”有157人, 占55%;“偶尔使用”有86人, 占30%;“经常使用”的有42人, 占15%。由此可见, 大批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卡”, 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会自主办卡;一半以上持卡人对信用卡长期闲置不用, 信用卡处于休眠状态。

3. 信用卡透支现象严重, “校园负翁”增加。

透支额度500元以下的有56人, 占44%;透支额度500元~1000元的有51人, 占40%;1000元~2000元的有17人, 占13%;2000元以上有4人, 占3%。能够按月还款的有50人, 占39%;不能够按月还款的有78人, 占61%。由此可见, 很多大学生理财意识薄弱, 消费时又缺乏自制力, 信用卡透支严重, 不慎变“卡奴”。

(二) 大学生 (无卡族)

调查样本显示:“无卡族”没有办理信用卡的主要原因有对信用卡不太了解;容易形成透支的不良习惯、担心引起过度消费、安全性忧虑及申请不方便等。

(三) 发卡银行

1. 发卡成本过高。

访谈结果显示:信用卡的发卡成本, 按投入顺序依次包括系统成本、人工成本、广告宣传、营销投入, 还有风险资金成本。总体来说, 建立大学生信用卡独立处理系统花费成本将近上亿元甚至要几亿元。

2. 促销误导、强化恶性竞争, 银行经营风险增加。

促销策略的同质化。目前, 很多银行仍以价格战来吸引大学生, 通过免手续费、免年费、开卡送礼等价格策略来获取顾客资源, 这种价格策略严重影响了信用卡的发卡质量。

“跑马圈地”粗放型发卡方式:银行认为大学生群体较易接受透支消费等前卫理念, 消费需求旺盛, 作为高学历人群, 其未来工作后的还款能力也较强, 因此大学生便成为各大银行争抢的对象, 信用卡办理点遍布各大校园, 你方唱罢我登场, 银行的“跑马圈地”疯狂扩张。甚至有学校统一组织办理信用卡, 导致很多学生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办卡”。

3. 活卡率低、有效卡所占发卡数量比例过小。

活卡率, 不仅仅是衡量一个银行信用卡业务能否赢利, 也是衡量该银行信用卡市场占有率的指标。目前由于银行信用卡同质化严重、滥发卡等问题, 导致大学生信用卡活卡率低、有效卡所占发卡数量比例过小。据业内统计, 大学生信用卡的激活率只有40%左右, 处于“睡眠”状态的信用卡有近千万张。

4. 还取款不方便。

虽然近年来银行网点扩展速度较快, 但布局基本集中在闹市区, 银行在学校周边的网点依然较少且服务设施不够完善。银行需要向高校拓展信用卡业务, 刷卡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银行服务设施、更新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5. 部分学生恶意透支、欠款不还, 银行盈利能力令人担忧。

大学生市场曾经是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跑马圈地”的必争之地, 但这个被认为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群体, 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大学生成为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部分学生非理智刷卡消费, 造成透支, 并未能按时还款, 造成银行信用卡坏账率逐渐攀升。尤其是近年以来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 令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凸显。

二、河南省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原因

(一) 银行与大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风险认识不足

虽然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群体的素质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但信用卡业务本质上是无抵押担保的高风险银行业务。部分发卡行未能按照有关制度对学生卡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进行严格的授信审核, 这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卡申请人还款能力的审核。目前在校大学生只要填一张申请表, 提供其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即可申请办理大学生信用卡。但大学生毕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群体, 对大学生发卡而不考虑其还款能力, 会造成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超能力消费, 或滋生攀比消费心理, 给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进而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 也给银行声誉带来较大风险。

(二) 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 片面追求发卡规模

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 其功能主要集中在透支、消费折扣、积分等几个方面, 服务项目简单, 易于复制, 各发卡行的差异化策略主要还停留在卡面设计和简单附加功能开发等较低层次, 使大学生信用卡之间很难形成本质的差异。面对这种产品严重同质化的市场环境, 各发卡行不得不以低价或优惠条件吸引大学生消费者, 片面追求发卡规模。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 一方面过低的价格损失了发卡行的利益, 不利于大学生信用卡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贪图发卡行的优惠措施重复开卡, 开卡以后又很少使用或长期不用, 成为“睡眠卡”, 或在优惠期过后集中销卡, 导致资源的浪费, 影响了银行利润的实现。

(三) 大学生缺乏理财观念, 出现诚信危机

目前即使是已申请信用卡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人不了解常识, 甚至有些同学由于屡屡记不清自己的还款周期, 已经多次被银行催缴。少数大学生由于对信用卡不了解, 或是出于“超前消费、及时享乐”的心态, 导致大额乃至恶意透支、欠款不还等诚信危机, 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 而且还在自己的“诚信记录”上留下了无法抹掉的污点。因此学生本人要慎重考虑风险因素, 控制消费的盲目和冲动, 做到自我理财、理性消费, 不要过早地成为“卡奴”。

三、河南省大学生信用卡的发展建议

(一) 建立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发卡银行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客户的个人信用体系。对大学生客户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 了解大学生客户的详细情况, 包括个人信息, 家庭情况等。通过详细的资信调查, 为每个客户建立个人资信档案。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多个益处。首先在银行发卡时能迅速准确地了解办卡人的资信情况, 以决定是否发放信用卡。提高了银行的效率, 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 当持卡人逾期不还款时, 在档案中将有所记录, 也将影响其以后相关银行业务的办理, 甚至是对其工作、生活、走上社会都极为不利。这样就能刺激持卡人积极地还款, 不恶意进行拖欠。

(二) 加强产品创新, 完善银行“大学生信用卡”营销体系

信用卡创新是指紧跟大学生消费需求和偏好创新信用卡业务。银行应从大学生家庭收入状况、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方面细分大学生市场, 做足市场定位, 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信用卡产品。

信用卡消费额度越低的学生在办卡时, 出于领礼品的动机相对越大, 冲着礼品办卡的学生更容易事后销卡。而刷卡更多的学生办卡时更多地是冲着发卡行的口碑、取款还款便捷等特点。因此若资金有限, 银行并不需要花大投入去置办办卡礼品, 因为潜在的优质客户在乎第一要素并不是可以领礼品, 信用卡功能的宣传和普及是必要的, 让客户了解信用卡的优点前提下再办卡, 有利于培养潜在的大学生客户。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部分营销人员只关注与业绩挂钩的发卡量, 不切实际的向大学生肆意推销信用卡, 这样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是导致休眠卡和销卡非常直接的一个原因。虽然发卡量明显升高, 但其中水份很大, 银行这种“亏本圈地”行为太过盲目, 造成银行资源的浪费, 办卡成本收不回来。银行自身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 银行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这样银行的员工在办理发放信用卡时, 就能严格按章办事, 而不会产生员工过失导致信用卡的错误发放形成大额坏账的情况。

(三) 办理使用信用卡应以引导为先, 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观念

作为大学, 更多的应该是正确引导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财物, 让学生更早地学会理财。要教育学生讲究“消费道德”, 强调“理性与适度”消费, 反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 提高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力。通过对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 使他们学习到日常消费行为中的社会道德规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 银行或者学校应当充当起引导的角色, 指导他们适度规划, 而不是胡乱透支享乐。学校和银行可以联合举办一些活动, 比如讲座之类, 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自己的“信用”, 如何更好的利用信用卡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方便。

参考文献

[1]于建原.信用卡使用对中国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11)

[2]《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研究》课题组.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的应对措施[J].西南金融, 2008 (5)

篇4:河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一、中小学生微博使用状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00份,回收率为95%。问卷发放范围为城市与乡镇的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与职高一、二年级。由于职高集中在城市,因此,此次调查中城市学校比例为60.4%,农村学校为39.6%,示范性学校占调查比例的56.4%,普通学校占43.6%。

调查显示,82.9%的中小学生上网,使用过的网络工具排名前三的依次为QQ、微博与飞信。随着微博的普及,中小学生对微博也已不再陌生,他们中有66.1%的人知道微博,在这部分人中有73.4%的人注册了微博账号,在注册微博的这部分人中,又有86.7%的人使用微博。从地域来看,对微博的认知,城市中小学生高于农村中小学生(城市中小学生中有73.0%知道微博,农村有60.0%;在微博账号的注册中,城市中小学生比例为73.5%,农村为58.0%;在注册后的微博使用中,城市中小学生为87.0%,农村为86.2%。)受日常交往对象影响,中小学生关注的人主要是家人、朋友、老师与同学,占67.8%;“粉丝”也主要是家人、朋友、老师与同学,占65.0%。有32.1%的人希望被自己喜爱的娱乐或体育明星关注,48.7%的人希望被有共同兴趣的网友关注。地方台综艺节目的兴起,在中小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他们喜爱的微博名人中不难得以印证。在中小学生喜爱的微博名人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谢娜、何炅、张杰。问卷显示,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能够合理选择使用微博的时间,有73.7%的人选择周末使用,71.2%的人在放假期间使用,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微博的浏览次数、发表与转发微博的次数和使用微博的时间。

二、微博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微博是一个供用户进行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正是由于微博有发布信息迅速、信息传播快捷的特点,使它可以满足青少年扩大交流面、拓展思维、促进个性发展的需求。但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交流空间的同时,也对法律、道德、规则等带来了新的挑战,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一)微博的积极作用

拓展交流新方式。现在的中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生活相对孤独,内心渴望与人交往。而现实生活的直面交流会给他们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带来压力,微博的出现便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新的交流空间和相对平等宽松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中小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 发表和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微博的虚拟性避免了中小学生同陌生人交流时可能产生的摩擦与伤害, 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也为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通道,拓展了中小学生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 实现了表达、交流的自由化。

满足心理新需求。微博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中小学生也有宣泄、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的需求, 微博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助推他们通过网络释放生活中的压抑, 摆脱社会规范的束缚, 在轻松、安全中实现表达自己的愿望, 以此来显示自身的独立性。同时, 微博满足了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在学习之外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激发学习新兴趣。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微博可以使青少年随意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微博中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微博上的一些应用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阅读各类有益信息,触类旁通,丰富自身知识结构,甚至直接与名师在微博上进行互动交流。从教育学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这样的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二)微博的消极影响

导致网络迷恋。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平面媒体”教育, 单向传播的模式显得保守和陈旧。而使用微博带来的是与成年人站在同一平台上自由互动的新鲜感,这是中小学生在家里、学校里得不到的。在微博上阅读以及与人交流能找到一种“替代满足” 的宣泄空间, 释放学业带来的压力。此外,微博上的信息更新更为快捷,新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出现,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小学生有无限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往往也会导致中小学生迷恋网络,甚至难以自拔。

弱化道德意识。微博以其新奇性、自由性、丰富性、富于挑战性等,极大地满足了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但成长中的青少年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很容易被信息传播中的黄色信息、恶作剧行为、攻击行为等吸引。这种不良信息的冲击会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偏差,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微博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还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此外,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也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诱发心理障碍。微博创设的是一个虚拟世界,人人都是“自由人”,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依靠抽象的数字、符号“随心所欲”,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易导致青少年患上“网络上瘾综合征”。同时,由于微博拥有大量信息,导致他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以一种彻底地外在化、符号化方式和操作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沟通,即使与人交往,有的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状况,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社交障碍症”。

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长时间刷微博,沉迷于网络世界,会使其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严重的干扰,身体容易变得虚弱,会出现情绪低落、视力下降、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睡眠障碍等症状。此外,长期依赖于用微博表达自己的意见,轻者会疏于与周围人进行交流,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严重者还会产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另外,不分场合地刷微博还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有的学生上课时间仍在用手机刷微博,挤占了原本属于学习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加强中小学生正确使用微博教育的若干建议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兴衰。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学校是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的主阵地,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把中小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微博的利与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微博使用方法,合理有效获取微博信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此外,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积极作用,借助各种媒体力量宣传微博,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中小学生关注的微博、开辟校园微群、现身说法等形式,让中小学生正确使用微博,避免受其危害。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素质

在中小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家庭、学校、政府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 三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家庭、学校、政府三者互动的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家庭要做好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工作,学校要监管和教育好中小学生有效使用微博的行为,政府则要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教育队伍。

(三)主动融入学生,及时解疑释惑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动员和组织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社会良性互动的共同体,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牢牢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通过网络确立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和捍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汉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从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出发,保证有效参与和对话机制的确立、运转,使微博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了解民情民意的一个渠道和窗口,从根本上建立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微博作为中小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一个极其方便的工具,需要我们充分加以利用。我们应该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使用微博,满足中小学生的需求,使微博成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推动力。

(四)整合多方资源,注重家校合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注重家庭参与,联合家长共同做好抵制互联网和手机不良信息工作。各地中小学要利用放假前、开学后等时机,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手机短信提醒等形式,争取广大家长与学校一起有效监控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学校和家庭要提醒学生:不轻信网上言论,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回复不明提问。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和使用手机进行引导和合理约束,教育孩子远离成人聊天室和黄色网站,尽量不让孩子在家独自上网,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有益活动。

(作者系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

篇5: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学业行为;人际交往;价值观念;信仰

本次调查面向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艺术系、语言文学系、公共基础部、五年制教学部共五个教学系部的20xx级、20xx级、20xx级在校大专生,发放问卷1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3份,样本容量1160,约占学校大专生总人数的20%。在发放过程中,综合系部学生差异、学生性别差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异、生源地等因素进行取样,保证样本的充实度和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我校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活的评价,49.2%认为生活比较忙碌,37.1%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满意,认为生活比较充实,6.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状态是无所事事。在学校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压力大、经济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另外,部分学生因对学校办学条件不满意、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而产生的苦恼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一)贫困生的生活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前三位依次为亲友接济、困难补助、助学金。根据大学生资助中心的资助数据显示,20xx年大专生共有四千余人次享受奖助学金补助。造成学生贫困的主要原因前三位依次为家庭收入低且供数人读书、家有病人且有学生不堪重负、父母一方或双方务农。

经济的压力会带给贫困生自卑、敏感、好强、爱面子等心态,但同时也有49%的学生认为,贫困生能够保持坚强、乐观的心态。对于贫困带来的负面心理,63.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一视同仁,一起进行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还有45.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将心理支持和经济资助并举,只有25.7%认为应该针对贫困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二)大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

在针对食堂窗口排队打饭、食堂用餐后整理餐桌、校道路上垃圾处理、宿舍卫生保持、宿舍垃圾处理等多个日常行为习惯的问题调查中,92%以上的学生能够保证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有时需要人督促,但是基本具有一定的文明意识。但在教室课桌抽屉垃圾处理、穿拖鞋进教室、宿舍物品摆放等问题调查中,有10.5%的学生承认曾经在教室课桌抽屉里丢垃圾,12.3%的学生只有宿舍评比时才将用品摆放整齐,更有50%的学生曾经穿拖鞋进教室、2.4%的学生经常穿拖鞋进教室或一直都穿拖鞋。

二、大学生的学业行为

(一)课堂违纪行为

问卷数据显示,占总数79.3%的学生从未逃过课,18.3%的学生偶尔逃课,1.1%经常逃课,1.3%几乎都逃课。逃课的原因依次为:对课程不感兴趣(48.1%)、认为老师讲得不好(24%)、玩游戏或者睡觉(18.7%)、参加社团工作(15.1%)、不想学习(10.8%)。

36.3%的学生曾经有过迟到行为,晚起床、赶吃早餐及其他原因占迟到原因的前三位。

52.1%的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上课睡觉的行为,原因分别是:51.1%认为自己平时休息不够、23.2%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没有吸引力、15.8%的学生觉得上课无聊,4.1%的学生因为没有学习兴趣而睡觉。

(二)抄袭作业及作弊行为

39.5%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有过抄袭作业的行为,原因分别是:不会做(44.4%),应付了事(19.4%),时间紧(16%),来不及思考(13.1%)。另外57.3%学生认为出现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是为考试及格、2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争取好成绩而作弊、18.7%的学生认为作弊学生出于复习不充分的理由作弊、1.2%学生认为有同学作弊是因为效仿其他同学。

三、大学生的课外活动

在调查中,有51%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睡觉、休息,课余时间参与学生工作的占47.5%、看电影、电视剧的占46.5%、看书占42.4%,逛街30.2%、运动27.3%,谈恋爱9.9%,打电话10.7%。学生认为,课余活动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有:45.1%认为增进了和同学之间的情谊、做兼职增加了社会经验20.8%、学习成绩有所提高20.7%,经常无所事事、浪费时间7.5%。70%的学生认为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的体育锻炼和活动很有必要,19.6%认为可有可无、无所谓,10%认为该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应该取消。

(一)网络活动

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比较显著,4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了解的信息占日常了解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另有32.6%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了解的信息占日常了解信息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学生上网目的排序前三位为人际交往、休闲娱乐和了解校内外新闻。平时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的资讯排序依次为:社会热点、影视娱乐、国家政治和军事问题。

(二)社团活动

在被调查者中,36.3%的学生参加了一个社团,26.9%的学生没有参加社团,25.8%的学生参加了两个社团,另外有10.8%的学生参加了两个以上的社团。在参加的社团中,公益服务类社团所占比例最高,为48.6%,文艺体育类社团、思想理论学习类社团、学术科技类社团比例分别为38.5%、17.4%、21.2%。36.1%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对自己的帮助比较大,25.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

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相处类型评价中,认为自己属于受欢迎型的占58.6%,不确定型(被一部分人接受、被一部分人冷落)占36.2%,认为自己属于被拒绝、被忽视的分别占2.8%、2.3%。当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最可能咨询的对象排序依次为同学、朋友,自己处理,班主任、辅导员,父母、家人。

平常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依次为:网络、打电话、面对面交流、手机短信、写信。沟通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通过网络、电话、短信方式与外界沟通的学生占样本的74%,传统的写信等方式正在被取代。

五、大学生的就业

(一)就业意向

对于毕业后的打算,60.9%的学生选择工作,13.6%的选择自主创业,12.3%的学生还没考虑好,10.6%的学生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

在优先选择的就业单位类型中,幼儿园占49.7%,企业占17.9%,国家机关占16.4%,社会团体占12.1%。大多数学生更愿意选择公办单位就业,占总数81.5%。

选择工作的过程中,被调查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收入及其他待遇、发展机会、兴趣爱好。占总数51.9%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并积极地为目标奋斗;47.1%知道未来严峻,但是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2.3%无所追求,随遇而安,不为未来担忧;另外有2.7%感觉自己的前途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二)就业难因素分析

44.5%的学生有信心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55.4%的学生没有信心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不确定是否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没有信心找到满意工作的学生认为受以下因素影响: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平因素(39.4%)、个人能力(37.1%)、找工作人太多(34%)、专业没有优势(27.4%)、同类专业设置过多(24.7%)、待遇达不到期望值(15.8%)。大学生认为造成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因素为:大学生自身能力所限、教育体制无法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社会背景复杂,很难单凭能力打拼。占被调查者总数54.1%的学生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的最关键因素。

针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能够准确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篇6:大学生暑期思想调研状况报告

为了及时掌握我班学生暑期及开学初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分析与把握我班同学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同学的心声,为同学们成长成才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新学期伊始,本班班委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总体情况

从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来看,全班同学开学后思想进步很大,学习兴趣高涨,对自己毕业后的意向都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并且已经开始在付诸行动。

二、详细调查情况

大四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年,能否把握好这关键的一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因此,准确地把握好大四期间同学们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指导同学的学习生活具有十分重要而远大的意义。现将具体调查情况统计如下:

三、积极参加实践,接轨未来人生 暑假期间少数回家的学生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同学聚会、陪伴家人或者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在家中,他们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农村的同学在家帮家长干一些农活。这不仅增进了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的同学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农村的一些方面,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也有一些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积累实战经验。

我班还大部分同学由于实习或者是复习考研选择在学校度过假期,同时在校的同学有一部分参加社会实践,如家教、志愿者、销售、服务等社会实践工作,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来可以为同学们以后走向社会、从职就业等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来同学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使自己学有所成,将来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普遍认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更加清楚地正确认识自我,一些见闻对其自身成长产生了紧迫感,使其增强学习的动力,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还有半年就要考研了,考研的同学们大都报了考研辅导班,课下就找个自习教室上自习,真正做到了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向着自己的目标冲刺。”

四、关注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班同学都是比较关心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很多同

学通过上网、看报纸、听广播等方式浏览新闻,感知外界,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地了解到新闻。总的来说,我班同学是比较关心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的,对外界环境、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有一定的社会感知能力的。

(一)欧美债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进入大四就不得不考虑就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欧美债务危机目前尚不足以动摇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但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变缓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速变缓已成定局。且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使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难度加大。自2010年下半年起至今,我国宏观经济既面临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也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宏观经济政策从前一时期全面扩张的反危机状态“择机退出”,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滞胀威胁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反通胀目标的选择和政策力度的控制遇到了特殊困难。此外,美欧等国推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向国际社会输出通货膨胀,我国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相应地增大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对于各类因素所形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这就势必会影响到就业的形式,就业难度增加。不过大家有信心勇敢面对。

(二)怎么看钓鱼岛事件?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还是很关心钓鱼岛问题,也比较了解钓鱼岛问题,大家都急切希望早点解决好钓鱼岛问题,争取中国行使钓鱼岛的主权,使钓鱼岛问题不要国际化。谁把钓鱼岛问题国际化谁就是历史罪人!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和平谈判还是武力解决还是其他的软硬方式,大多数同学比较支持和平谈判,认为战争能避免就尽量避免,但必须是中国行使钓鱼岛的主权。也有很多同学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认为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目前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国政府对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基本令人满意,但还是有很多欠缺之处,例如开采利用不够。

(三)伦敦奥运会

大家普遍关注中国获得的奖牌数,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包括38金27银22铜在内的87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创造了赴境外参加奥运

会的最好成绩。其中,除了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表现优异外,以孙杨、叶诗文为领军人物的中国游泳共获得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同时大家也讨论了伦敦奥运会上的一系列乌龙事件,也愤怒中国在很多项目上获得了不平等待遇,因而痛失了好几块金牌。当然我们也关注了外国的情况,比如闪电博尔特的传奇伦敦之旅等等。

五、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构性失业人群的递增,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在校大学生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方位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学校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的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某些方面还不适应,还处于比较茫然的阶段。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总结分析后,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人生观、价值观显著变化,心理状态比较成熟

总体上看,我班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是有比较好的把握的,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是比较积极的,进入大四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显著的变化,心理状态逐步成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而大学就是一个比较理性化的小社会,要真正独立,首先就必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交流。我班同学在进入大四的暑假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锻炼自己在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而逐步了解社会,尽早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择业观念改变,顺应社会的发展

择业观念的改变,是我班同学思想观念上最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构性失业人群的递增,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同学们对未来就业前景增加了几分担忧。但是,我班同学心理状态基本上是比较健康的,对于前途有着自己理性的打算,很多同学由于金融危机而感到一种就业压力,但是有信心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面对就业压力。

为了避免毕业后就出现“结构性失业”以及未来的“就业难”,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学习,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班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大的信心。有的同学则是在努力修炼自己的师范技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地找几份家教,更早地接触教师这个职业,为以后积累更多地教学经验。正在考取相关证书准备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也是很多的,从面对面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们的择业观念多样化,对未来就业有自己的选择和安排。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就业难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们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想要获得成功就只有不断努力的道理。

(三)关注时事,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感知力

我班同学是比较关注新闻的,他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了解时事、了解国家政策的愿望比较强烈。对于一些国内外重大事件,他们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经常在本班QQ群里面发起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理解。伦敦奥运会、欧美债务危机、钓鱼岛事件等等事件都激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六、总结、思考与建议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构性失业人群的递增,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在校大学生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方位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学校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的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某些方面还不适应,还处于比较茫然的阶段。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选择权利。

由于大学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小社会,而学校思想教育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使每个同学都能感到满意,加之同学们正处于思想的半成熟期,思想变化非常快,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难免出现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矛盾问题。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向度群体,无论是在思想水平、道德准则,还是在综合素质上差别较大,层次清晰。本次调查反映出绝大部分同学有明确的理想信仰和道德追求;但还存在极少数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学习动力,缺乏政治现时感和集体荣誉感,盲目悲观,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使我们对我班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绝大多数同学思想观念积极,学习态度端正,人际交往和谐,但同时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今后更多的关注和端正。当然我们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形成更加向上的正确的思想意识,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将来社会竞争的严酷考验。

汇报单位:教育学院XXXX

篇7: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提纲

一、学生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注问题

1.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评价

大家完全认可党的方针路线,并均表示坚决执行,大家积极努力向先进靠拢

2.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看法

大家对国家在世界上一些敏感问题的观点表示支持,并对在一些方面的强硬表态表示很受鼓舞

3.学生比较关注的其他热点、焦点问题

叙利亚问题,中国对欧债问题的态度

二、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关注的问题

1.学生对学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的评价

教室的麦克大多不太好用,建议多加维护,教师太大有时在后面看不见,放假时间短

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评价

自习室每到考试前很张,想要独立的自习室

3.学生对住宿、就餐等生活环境的评价

阴面寝室太冷,阳面却由大量空寝,食堂变相涨价

4.学生对学校其他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在每个寝室楼入口处加装监控,提升安全系数,学校应该稍微封闭一点,外来人太多不太安全

三、学生对自身成才方面关注的最突出的问题 1.学生最满意的问题

交通便利 2.学生最不满意的问题

阴面寝室冷,校园闲杂人多,月基本电量太少,食堂变相涨价

3.学生最期望的问题

食堂能恢复到半年前的水平,4.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奖学金的问题

篇8:河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

中国的大学生历来被喻为天之骄子, 能考上大学至少证明学生在知识层面走在同龄人前列, 但道德水平如何却无法通过考试得到答案。今天的大学生道德水平到底处于何种状态, 没有统一的认识, 但这些年全国高校屡屡发生的学生投毒、凶杀、代考等事件说明, 高校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极端低下。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而言有着突出的影响, 也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对整个社会环境影响最大的部分。不能说诚信代表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部, 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道德水准。对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不仅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群体的诚信水平, 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 也能体现今后一个时期社会诚信发展趋势,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实践提供可以参考的经验。为保证调查情况的真实性, 我们主要通过匿名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在一个不受任何外在干扰的情况下, 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辅之以对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辅助员、专业教师和院系领导的访谈来对比, 找出共同点, 形成可信的调查结论。调查准备阶段,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与教育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具体要求, 设计调查问卷, 共安排了16个调查项, 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诚信的理解与现实感受、个人面对诚信问题的判断与做法、对解决当前诚信问题的看法等五个方面, 体现了从认知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调查工作一般方法, 对辅导员、教师和院系领导的访谈形式多样, 包括座谈、约稿、电话交流等, 所选人员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 对学生诚信状况变化深有体会, 对如何做好大学诚信教育也有很好的意见。调查问卷和访谈所获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比较最终形成了较有说服力的调查结论。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针对的主体是湖南高校学生。为提高调查的可靠性, 调查对象选定为省内一、二、三本院校在校本科生, 各年级学生均有参加, 总人数共1 423 人, 其中男生642 人, 女生781 人;一本256人, 二本805 人, 三本362 人;大一701 人, 大二345 人, 大三128 人, 大四249 人。

(一) 问卷逐项分析

(1) 对诚信的理解, 选A言行一致 (859 人) , B不做违法的事 (103 人) , C不做违心的事 (254 人) , D在特殊情况下允许自己有失信行为 (207 人) 。约60% (A项) 的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为言行一致, 而约14% (D项) 的学生认为诚信离不开环境, 也就是说要视具体情况下而定, 不能一味强调言行一致。这两项均包含言行一致的内涵, 表明74%以上的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是趋同的, 但也有细微差别。

(2) 对撒谎的人比较反感?选A是 (654 人) , B不是 (64 人) , C不清楚 (90 人) , D依情况而定 (615 人) 。本题与对诚信的理解有一定关联, 调查结果与对诚信的理解有相似之处, 约89%的学生 (A、D项) 对撒谎表示反感, 但不排除环境对撒谎的影响。

(3) 您认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吗?选A是 (637 人) , B不是 (88 人) , C不清楚 (75 人) , D依情况而定 (623 人) 。本题表明约88%的学生 (A、D项) 认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但不排除环境的影响。

(4) 您认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诚信情况怎么样:选A很好 (334 人) , B一般 (780 人) , C较差 (226 人) , D很差 (83 人) 。本题反映出学生对当前诚信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约54%的学生 (B项) 认为当前诚信处于一般水平, 约21%的学生 (C、D项) 认为当前诚信状况不好, 表明约75%的学生对当前诚信的总体状况并不十分满意。

(5) 您认为自己是个讲诚信的人吗?选A是 (703) , B基本是, 视具体情况而定 (652 人) , C不是 (68 人) 。本题表明约95%的学生 (A、B项) 认为自己是诚信的, 只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有变化。

(6) 您有过考试作弊吗?选A有过一次 (430人) , B好几次 (407) , C从没有过 (586 人) 。本题表明约58% (A、B项) 的学生有过作弊的经历, 这个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学生诚信情况整体上令人堪忧。

(7) 你们班上有人考试作弊吗?选A每次考试都有 (463 人) , B偶尔会有 (592 人) , C从来没有过 (368 人) 。本题表明约74%的学生认为别人有过作弊经历, 这一比例更说明学生对诚信情况的不满意。

(8) 您对作弊行为感到:选A深恶痛绝, 自己也决不会作弊 (443 人) , B不赞成, 但也不会制止, 是老师的事 (622 人) , C无所谓, 反正现在的考试也没多大意义, 作弊是明智之举, 可以省去记忆无聊内容的时间 (225 人) , D其他 (133 人) 。本题表明, 约59% (B、C项) 的学生对作弊已经习以为常, 更有15% (C项) 的学生把作弊视为正常的行为方式, 只有约30%的学生对作弊表示不满。

(9) 某大学曾因一位教授剽窃论文而将其开除, 您如何看待这事件?选A做法合理, 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 (1 009 人) , B惩罚过分, 一篇论文作假并不代表其学术水平 (295 人) , C没有必要, 不少人都学术作假 (75 人) , D其他 (44 人) 。本题表明, 约91% (A、B项) 学生认为对不诚信的行为应该受到相应处理的, 但约20%学生认为 (B项) 在处理方式上要视情而定, 不能太过激。

(10) 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 对您的家境你会:选A如实汇报 (939 人) , B虚报夸张 (121 人) , C基本照实说, 稍微有所改动 (341人) , D其他 (22 人) 。约65%的学生 (A项) 会如实汇报, 约23%的学生会在基本属实的情况下做些改动, 虚报夸张者约8%。

(11) 您认为不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选A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 (807 人) , B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 (209) , C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 (210 人) , D自我意识低 (210) , E其他 (11 人) 。本题为多项选择, 约84%的学生 (A、B、C项) 将诚信缺失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 只有约14 的学生 (D项) 认为是自身主观原因。

(12) 根据您对诚信的理解, 您认同以下哪些观点:选A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今天仍然适用 (1073 人) , B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 但是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 (262人) , C诚信是一种道德约束, 靠个人自觉 (568 人) , D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 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 (415 人) , E其他 (14 人) 。约57%的学生 (A、B项) 认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 约47%的学生认为今天仍然适用, 但约10%的学生 (B项) 认为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约24%的学生 (C项) 认为诚信是道德约束, 约17% (D项) 的学生认为诚信既是道德约束也是法律约束。

(13) 您认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选A开展宣传教育 (823 人) , B健全个人诚信档案 (739 人) , C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 (501 人) , D加强舆论监督 (542 人) , E进行诚信教育考查, 立足于实践 (422 人) , F其他 (2 份) 。本题为多项选择, A、B、C、D、E项的选择比例为27%, 22%, 16%, 17%, 13%。

(14) 在您心中, 谁的信用度最高?选A家长 (782 人) , B老师 (209) , C朋友 (164 人) , D自己 (314 人) , E其他人 (23 人) 。约52%的学生 (A项) 认为家长是信用度最高的人, 其次分别是自己 (D项) 21%, 教师 (C项) 14%, 朋友 (D项) 10%。

(二) 三类高校问卷选项百分比分析

通过对一、二、三本院校学生答题选项的百分比分析, 体现出的特点是学生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并不因为院校类别而发生差异, 图1 清晰的表明, 不论哪一类问题, 三类院校学生选项的百分比都较为一致。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 此次调查对象的选择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其所反映的规律带有普遍性, 参考价值较大。

三、调查结论

(1) 对诚信内涵的认识有普遍的共识。学生对诚信的理解绝大多数认为是言行一致, 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表明, 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内涵已经形成共识, 具有相同的价值判断标准。之所以形成共识,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到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社会舆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强大;二是中国当前的教育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学生的主体价值观未出现多元化趋势;三是大部分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进一步改善, 学生有更好的条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对诚信的认识也较过去更为深刻。

(2) 以自我为中心的诚信评价趋势, 反证出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卷中第4 项, 大学生对当前诚信状况的认识中, 只有25%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诚信状况好, 也就是说多数学生对社会诚信状况不满意。但奇怪的是, 问卷中第5 项, 对自身诚信状况的评价, 约有9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基本守诚信的人, 假定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客观的, 那么问卷第4 项中多数学生对社会诚信状况满意度应该提高。这说明学生自我评价时并没有客观判断自身的诚信状况, 只是以自我的标准去评价社会和自身的诚信状况。问卷第6、7 项的数据也反映出同样的情况, 对自己是否有过作弊行为的评价, 约42%的学生表示没有作弊, 对别人是否有作弊的评价, 约26%的学生表示没有作弊, 也就是说学生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别人诚信, 并没有认识到社会的诚信实际上首先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3)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问卷1、2、3、11 项中部分学生对与诚信相关问题的认识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说部分学生认为诚信离开社会环境, 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持的原则, 这体现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实用主义倾向, 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评价方式, 折射出当前中国个人主义思潮正在抬头。实用主义哲学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种社会思潮, “白猫黑猫论”就是典型代表。这种思潮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源动力, 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中国人的其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更注重自身利益考虑, 这对新形式下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4) 大学生守诚信的主观意愿不强, 缺乏担当精神。问卷第11项对诚信缺失的原因认识, 只有约14%的学生认为与自我意识低有关, 绝大部分学生将原因归结为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 反映出当代学生担当精神的严重缺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的儒家思想正在淡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学生不知道诚信是修身的重要内容, 而修身主要取决于自身而不是其他外在因素, 这可能是当下整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尽管中国人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 大批高学历毕业生走上社会, 但人们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却在下降, 修身早以不是人发展的第一需要, 这是导致当前诚信危机的主因。

四、建议

上述调研结论提醒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 当前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身。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醒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为其指出正确的解决途径。

(1) 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从目前看来, 不少高校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作用。大部分思政教材以近现代政治理论为主, 缺乏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既然学生对诚信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已有共识, 我们就应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让学生知道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样子, 尤其要加强儒家经典教育力度, 将四书五经作为必读书目, 采取学分制进行考核。

(2) 在高校内推广诚信行为大家参与活动。虽然当前社会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但高校学生总体而言在诚信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为了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师生互动活动, 如针对考试作弊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签署拒绝作弊倡议书, 设置无人监考考场, 让学生在高校内多进行诚信活动实践, 至少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好的诚信记录, 为今后走入社会影响他人做准备。

(3) 树好典型, 加强教育宣传引导。这一方法虽然过于老套, 但如果放弃就更达不到效果。高校应该建立贯穿本科四年的诚信教育宣传制度, 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重点的诚信教育宣传, 以学生身边的典型为榜样, 教育学生如何做到诚信。

(4) 健全高校学生诚信状况监督评价制度。此次调研数据表明, 大部分学生对自身诚信状况有向好的评价趋势, 学生对通过自律提高诚信水平有信心[4]。但我们不能否认仍有一部分学生可能通过自律难以达到应有的诚信水平, 因此引入诚信状况监督评价制度势在必行。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均应纳入监督评价制度的规范之下, 具体而言一是签订学生诚信承诺书, 将大学期间应该遵守的诚信内容列入其中, 让学生知道诚信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二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对照诚信承诺书的内容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价。三是将学生诚信情况与各类评优评先活动挂钩, 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活动中将学生诚信档案作为重要参考, 淘汰有不良记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2013.

[2]大学·中庸[M].王国轩, 译注.上海:中华书局.2006.

[3]熊元靖.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 2012.

上一篇:大型企业年会策划案下一篇:苗木采购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