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2024-07-01

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83~84 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角形按不同标准的分类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的分类: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哪几类?

老师随学生回答依次板书:锐角、直角、钝角、这些角有的度数是确定的?分别是多少度?

锐角和钝角的度数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个范围,谁来说一说?

板书整理成:锐角、直角、钝角、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

1、教师:三角形有三个角,它们有哪些角呢?让我们找一找吧!

(1)按角给三角形分类。组织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三角形,观察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它们特征。

(2)各小组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个锐角

1个直角,2个锐角 1个钝角,2个锐角

(4)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叫什么三角形呢?。。。教师引导学生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命名。

板书: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5)关于三角形三个角的分类做练习。

通过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白: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钝角,还有两个是锐角;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还有两个角也都是锐角;确定了钝角或直角后剩下的肯定是锐角了。而先画了锐角之后,剩下的角可能是三种角中的任意一种。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三角形?怎样的角是直角三角形?怎样的角是钝角三角形?

3、按边给三角形分类。

(1)教师:我们可以按角给三角形分类,三角形还可以按别的方法分类吗? 学生独立思考,可能会想到按边给三角形分类。(2)拿出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分一分。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用尺子分别按三角形边长短给三角形分类。

(3)学生通过比较,会得到以下几种情况: 板书:

a:三条边都不相等

不等边三角形 b:有两条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 c:三条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

(4)讨论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特征。(5)测量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各个角。(6)议一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7)找一找,哪里有这种特殊的三角形。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回答问题。

2、判断题。

3、你能连一连吗?

篇2: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第64页的内容及第65页练习十五的第4、第5、第9、第10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分类记录等活动,折、剪等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三角形准确的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如果让你把班里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组,你将如何分组呢?

(学生回答)

师:既然如此,如果把三角形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两种方法,按边分或者按角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5.

师:用量角器量出每组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大小,看看三角形中每个角是多少度?各是什么角》

生1: 通过测量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生2:有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生3:有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2、把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

篇3: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建设针对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数学知识需要不断累积,才能使知识得到深化。所以老师需要将以往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结合情况,建设针对性的学习情境,而且这个学习情境也需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根据数学情境,建设有关三角形的数学模型,激活学生脑海当中的知识,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首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了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有关的内容,因此可以使学生联系以往学会的知识进行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可以灵活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阅读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其次学生也已经比较熟悉平角、直角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折纸,使其了解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均为180度这一理论。最后要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章进行引申,使学生进行了解为什么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这两个差别比较大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是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为学生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丰富教学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知识量

在教学大纲当中清楚地提出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建模、推导、模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从数学的表面进行解决问题,需要将问题进行转化,使其变成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首先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舍弃一些比较难的问题,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其次要将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转化,使学生可以学会解题思路,使其学生灵活使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解决许多具有难度的题目。比如在老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时候,使学生自己进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度,并且使其应用所验证出来的结论进行解释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为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更加浓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点,使学生按照自身的想法加入到等腰三角形组、钝角三角形组、直角三角形组、锐角三角形这四个组当中进行验证内角和是否为180度这一理论。使每个组在纸上剪裁出不同的三角形,并且将三角形的角剪下来进行组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可以从纸上计算和实际动手操作这两个方面进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论,也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问题,使学生解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丰富教学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就需要经历许多数学活动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进行教授《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的时候,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进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首先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先要学生预先进行阅读《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使其获得初级的知识,并且根据章节的内容找出自身感兴趣的问题,等待到课堂上进行提问,获得对应的答案。其次老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使学生自由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所得出的不同答案进行辩论,确定最终的答案。最后由老师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进行点评,使学生了解其所犯的错误在哪,使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提出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谁的内角和大?这种问题,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使学生可以主动进行思考问题的答案。同时使学生进行不断计算,进行验证不同三角形的度数,从而可以深刻地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可以灵活使用这一理论解决许多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传授,需要通过不断引导、解析和积累,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不仅需要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也需要使其了解对应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自身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的探究过程、积累学习经验等方面出发,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理论,并且充分利用这一理论,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摘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小学数学的必修章节,其对后续的图形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需要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的主要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是目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03):88-89

[2]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03):452-453

篇4: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篇5: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P83~P84。

教材分析:

“三角形分类”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特征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形象地揭示三角形按角分得的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二是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类较难一些,教材不强调分成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

2、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感受分类

师(板书“分类”): “分类”在生活中到处会用到。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分类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分得正确呢?

1.全班学生可分为胖的和戴眼镜的。

2.交通工具可分为飞机、轮船和火车。

3.我们家三个人,有喜欢看文艺节目的,有喜欢看体育节目的,还有喜欢看篮球比赛的。

(逐题出示,通过讨论,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的分类需要三个要素:同一标准、无遗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分类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必须遵循同一标准、无遗漏、不重复等原则。学生要探究三角形分类,首先就得了解这些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在新课学习时来检验自己的分类是否正确。因此,在课前很有必要让学生懂得这些基础性知识,同时也借助此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揭题:三角形的分类。

师: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面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吗?(出示如下三角形,并告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或采用折、量等方法来操作)

2.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

3.反馈。

(1)按角分。

①分成两类。(以是否有直角为标准。)

(引导学生对照分类的三个要求,发现标准统一、无遗漏、不重复,大家认同这个分法)

板书:按角分:①有直角的三角形②没有直角的三角形

②分成三类。

第一类三角形中都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二类三角形中都有一个角是钝角,第三类三角形中的角全部都是锐角。(学生说时,教师请学生将这三类三角形有序地摆放)

教师板书得出如下分类:

按角分:①有一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是锐角

②有一个角是钝角,另两个角是锐角

③三个角都是锐角(师生对照七个三角形,共同查看,发现无遗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上述两种分法都是正确的,不仅符合概念分类的原则,也符合学生认知的个体差异性,即分析能力较低的学生,能采用“二分法”进行分类;分析能力稍高的学生,其分类更加细化。但重要的是,尽管产生这样的差异,然而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通过这样详实的反馈过程,既使学生全面认识三角形角的特征,又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涵的分类思想。]

(2)按边分。

①师:上面我们讨论的三角形分类都是按角分的。还有按其他标准来分类的吗?

(师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并介绍: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相等,一类是只有两条边相等。另一类是三条边都相等。学生说时,师请学生指出各不相等的三条边、相等的两条边或相等的三条边)

②介绍等腰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形按边分与按角分相比,不管是从概念的抽象方式还是从概念系统的内部结构来看,差异是很大的,按边分所具有的难度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考虑到知识本身的特征、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时间等因素,在教学三角形按边分时,适当淡化分类要求,突出对边特点的感知,直接地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然后重点认识它的一些名词及特征,应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③借助其中一个等腰三角形,教师介绍“腰”、“底”、“顶角”、“底角”等名称,学生依样选择一个等腰三角形作标注并相互说说。

④借助其中一个等边三角形,直接告诉学生: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什么角呢?(学生认识到等边三角形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要求学生深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将本课的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且着重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达标检测,解决问题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明理由。

(1)3个角都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

(3)最大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分一分。

(1)

(2)

(3)

(4)

(5)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3、折一折。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五、布置作业。

篇6: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3页至第84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意识、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2、区别和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备件二合一软件、课件、实物展示台

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不同三角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老师带大家坐轮船到岛上旅游,课件出示图片:这艘船是由许多三角形组成的,他们都有三个角和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就从这角和边两方面给三角形分类。

2、揭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任务一:按角或边给三角形分类(课件出示任务)

1、观察三角形学具,讨论分类方案。

2、小组合作选一种进行分类,研究他们各自特点,并填写表格

3、小组活动

4、汇报交流

(1)按角分

①选一组同学汇报结果

②学生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三角形分类,并逐个出示其特征介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对有争议三角形(如接近直角的角)用工具(三角尺或量角器)验证。

③用集合圈表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

(2)按边分

①选一组同学汇报结果

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三角形分类,并逐个出示其特征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③用集合圈表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二)任务二: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性

自主学习84页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性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②量一量、折一折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等边三角形三个角()

利用素材库画等腰三角形,并进行顶角变化演示,认识与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关系。

三、游戏应用。

1、蚂蚁搬家。

2、猜猜猜。

3、在方格图上按要求围三角形。

四、课堂总结。

篇7: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力。

在新知探究环节,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学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13个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知识对他们来说很简单,但是我的重点并不在这,而是通过自己所得的数据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会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2个锐角。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学生自己发现的,印象就会特别深。如果没有这个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的环节,学生是无法理解这样抽象的结论的。

二、教师的不断追问,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上,多次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规范。如当有学生发现锐角个数最多,钝角个数最少时,教师追问:“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最终得出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2个锐角”的重要结论。当学生自己把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说成“有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出示正确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时,教师再追问:“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二句话没有说两个锐角。”教师接着问:“你认为哪一句更好?”学生思考后发现第二句好。为什么呢?学生答道:“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可以不用说。”看,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思考问题不断深入,语言的表达也逐步规范。

三、渗透集合的`教学思想

在揭示每类三角形后,ppt展示一个大大的椭圆,把椭圆看作所有三角形,里面分成的三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每一类里面都有一个代表性的三角形纸片。这样的板书不但清新,同时渗透了集合的教学思想。

篇8: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 使学生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正确计算三角形中某一个角的度数。 (3)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渗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 设计思路

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本着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量一量, 算一算, 撕一撕, 折一折, 拼一拼”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案例

(一) 设置悬念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及分类, 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 要求是画一个有两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看谁画得好。

学生通过尝试, 最终画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

师: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 通过活动, 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副三角尺, 小组合作, 计算出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各是多少?

生1:我们组计算了

90°+45°+45°=180°

生2:我们组计算了

90°+30°+60°=180°

师:同学们, 我们通过刚才的研究知道了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具有这一特性呢?大家猜猜看。

活动一:量一量, 算一算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 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取整度数) 再求出它们各角的和。

生3:我拿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各角的度数是

77°+41°+62°=180°

生4:我拿的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各角的度数是

110°+35°+35°=180°

师:同学们的实践证明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是180°。

活动二:撕一撕, 拼一拼

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给三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然后撕下三个角, 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 不能重合。看一看你们会有什么发现?

生5:拼起来正好是一个平角。

生6:平角=180°, 说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活动三:折一折, 拼一拼

请同学们再拿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跟着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你会看到什么?

生7:三角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8:还有的变成一个正方形。

师:除了这些之外,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9:三角形的三个角恰好组成了一个平角。

师:也就是说:∠1+∠2+∠3=180°, 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10: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师:同学们, 我们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等动手实践, 验证了所有三角形都具有的特性, 那就是: (学生集体回答)

“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 应用知识, 当堂实践

问题一: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0°, 它的顶角该是多少度?请同学们帮助小红算一算。

生1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180°-70°×2=40°。

生12: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180°-70°-70°=40°。

师: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应用。

问题二: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不小心将镜框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摔成了两半, 玻璃裂成了两块。一块只有原来的一个角, 另一块有原来的两个角。他想重新买一块玻璃安上, 小明非常聪明, 只带了其中的一块到玻璃店去, 就配到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了。你知道他带的是哪一块吗?

通过观察、推断、讨论, 大多数学生选择有两个角的一块, 有个别学生选择有一个角的一块。这时教师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肯定谁对谁错, 而是继续提问:“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学生都很茫然了, 不知道如何回答。

活动四: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准备好的三角形, 把一个角撕下来, 选择两个角的同学把一个角的部分交给小组长, 选择一个角的同学把两个角的部分交给小组长。然后想办法把三角形还原。

学生经过一番努力, 最终使三角形还原了, 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四) 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让你重新选择, 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进行验证?

生13:这节课我们通过用度量、撕拼、折拼等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最后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反思

(一) 重视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 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 在教学时, 我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前后共设计了四次活动。这些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象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 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 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大胆猜想, 自主探索,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经历从现实空间探索出图形性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数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 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小学生春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