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素材:品德

2024-06-28

议论文论据素材:品德(通用14篇)

篇1:议论文论据素材:品德

议论文论据素材:品德

品德,谓品质道德,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

诗词欣赏

咏品德

阳光普天暖民心,雨露滋润花逢春。

性情有欲当为爱,道义无利应求生。

自尊如山峰耸立,自信似水舟随行。

品质优秀真君子,品格高贵好主人。——选自叶千华《情意集》

品德名言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 章炳麟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鸠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 凯洛夫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 列宁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尔巴特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 武者小路实笃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 康德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 胡志明

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 马克·吐温

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 恩格斯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 乌申斯基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 培根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 —— 洛克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 马卡连柯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事实论据

于谦一身清白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诗明志,激励自己。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

周恩来照镜自勉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溥儒不为名利所动

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其史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民党的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篇2:议论文论据素材:品德

爱情的力量

英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蕾特,在少年时代就有诗才,13岁时就出版了四卷咏希腊马拉松战役的史诗。15岁骑马不慎摔断了椎骨,从此瘫痪在床。她在病榻上以顽强的意志仍然坚持诗歌创作,写成了很有影响的《孩子们的哭声》。比她小六岁的青年诗人白朗宁,钦佩女诗人的人品和才华,他们彼此之间结成深厚的友谊。在相处四年之后,白朗宁深深地爱上这位瘫痪的女诗人,热烈而坚定地向她表白自己的心迹。巴蕾特自知是残疾人,认为对方只是一种同情,便断然拒绝了对方的求爱。白朗宁对巴蕾特的爱是坚定不移的,两人通信更为频繁。双方都感到,谁也少不了谁。在爱情力量的鼓舞下,奇迹发生了,巴蕾特竟然逐渐好起来。不久居然能离开卧身二十多年的病榻,下楼走动了。当白朗宁第三次向她求婚时,她欣然接受。他俩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篇3:议论文论据素材:品德

想到自己第一次执教《多彩服饰》时的情景, 上网搜罗了一大堆资料和图片, 还借了一套藏族服饰, 以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感知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 然后让学生将搜寻到的少数民族服饰向其他同学展示和介绍, 了解和回顾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尔后, 扩展到认识全世界各民族的服装, 又重点讲解与交流了大和民族的和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袍、中华民族的旗袍, 让学生谈感受。最后又了解各国着装的风格和礼仪。整个课堂采用了许多的素材, 手段不可谓不多样, 形式不可谓不丰富, 氛围不可谓不热闹, 但服饰还是服饰, 文化还是文化, 礼仪还是礼仪。难道是图片选得不够精美?还是教具不够典型?抑或是教师不够亲切?细细一想真是因为这些吗?2011年版品德课标修订稿指出“: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 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面对我们的孩子, 灵动的目光, 渴望的眼神, 而我却给了他们别人的东西。让他们隔着玻璃看东西, 他们会有真实的感受吗?要想他们受到感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教学课堂会有实效吗?

鲁老师的课例《多彩服饰》, 以感性、真实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素材使整个课堂熠熠生辉。给了我许多启示, 也给了我思考。在小学品德课堂中, 我们要怎样筛选和利用教学素材, 激发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 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呢?

一、立足生本, 精心开发本土素材

课堂中, 我们面对7~12岁的小学生, 他们纯洁、天真, 但我们能说孩子们是一无所知吗?当然不能!小学生是带着他们从生活、学习、交往中获得的经验和思想走进课堂的, 虽然零散、不成体系, 但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我们小学品德课程中可以选择和利用的资源又很多, 所以, 我们老师就要把好关, 选择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素材 (当然要考虑教学成本) , 选取与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经验相符的教学素材, 并加以整合利用。

【案例1】《可爱的家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家乡的一草一木, 在学生的心中是灵动的。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提供的实例, 客观地讲解, 无法将学生带入一种美好的境界, 要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更是对牛弹琴。所以, 教师要有意识地撷取带有本土特色的素材,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亲近自然, 领略自然风光。所以, 在教学《可爱的家乡》一课时, 老师先在课前布置作业:老师要同学们帮个忙, 有几个外地亲戚来新昌做客, 老师可以带他们去哪些地方观光?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帮老师的忙, 同学们个个积极, 位位活跃, 上网找资料、将拍下的景区照片送到老师手中, 搜寻相关的传说故事……学生的热情全面点燃。课堂上, 学生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了风光旖旎的4A级景区——大佛寺。站在千年古刹中, 耳听浑厚的钟声, 同学们的心一下子静下来, 按捺下纷杂的心绪, 用最虔诚的心去领悟佛所赐予我们的智慧, 感受佛学文化的熏陶。师生一起登上川岩十九峰, 凭栏远眺:只见那嵯峨黛绿的群山, 满山蓊郁的树木与湛蓝的辽阔的天空, 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近处, 农家良田千顷, 尽收眼底……同学们纵横山水, 吟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感悟家乡的美丽与繁华, 同学们忍不住发自内心的赞叹“:家乡真美!”感到身为新昌人, 真是件自豪的事。

二、拓宽平台, 多元策略选取素材

新课标要求,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需要解开教材的束缚, 寻求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采用多元策略, 充分拓宽平台,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素材和策略, 才能让教学目标最优化。

1.向学校要素材

【案例2】《“问号”之歌》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校园是一本活动的德育教科书。会说话的墙、会唱歌的花草、会做梦的小鱼, 都是最好的德育课程资源。我们学校袁老师在执教《“问号”之歌》时, 就先和大家分享了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视频故事和图片资料, 了解到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像同学们一样好问, 并且仔细观察、动手实践, 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接着出示了同校小发明家五 (4) 班吴启翌的照片, 问:“孩子们, 现在你又想知道什么?想问什么呢?”这是一个和自己同校、同龄的孩子, 同学们的问号匣子纷纷打开, 一个个小问号不断抛出, 都想认识这位同学。教师告诉同学们这是一位和他们一样爱观察、爱提问的同龄人, 接着又播放了启翌发明新型铅笔盒的过程介绍视频。启翌从“铅笔盒里的铅笔为什么容易断”开始思考, 并想办法解决“:有什么办法能让铅笔不断?”他思考着, 观察着,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做实验, 包苹果的网、双面胶、棉絮……但不是麻烦就是不实用。他不断地提问, 不断地实践, 不断地在前面的基础上改进。最后他采用了压的方法, 在铅笔盒盖内加上一块海绵, 紧紧地压住铅笔, 让铅笔不能动弹, 铅笔自然就断不了了。启翌的发明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好奇是科学的种子, 只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动手实践, 你也可以成为小小的发明家。身边的小小发明家可触可学、有血有肉、可感可爱, 一下子让孩子感悟到发明就在身边, 一下子和发明家拉近了距离, 唱响了心中的“问号之歌”。

2.向家庭要素材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开放性”是品德课程的特性, 学校是品德教学素材获得的良好平台, 但仅有学校和老师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获得家庭的大力支持, 努力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与学校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案例3】《家乡的变化》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

执教《家乡的变化》一课时, 我着眼于“变化”二字, 这原本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应着力于“体验”, 而这一切的变化, 并不是我呈现或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的。“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爷爷奶奶们的生活经历就是一本活教材, 孩子们从爷爷家的泥结构房、木结构房和自己家的砖结构房中, 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爷爷奶奶的结婚照、爸爸妈妈的结婚照和哥哥姐姐的结婚照中, 感受到人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 我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 教学之前先对文本研读领悟。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有准备的, 我也是有准备的, 孩子们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找到了家乡的巨变, 这才是有效的情感, 才能给他们以启迪。

3.向社会要素材

【案例3】《多彩服饰》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在浙江省品德优质课上, 嵊州市的参赛老师魏东曲在课堂上穿旗袍上课, 又让学生穿上自己最喜欢最漂亮的服饰上课, 在课前播放了大量的老师着多彩服饰的婚纱照, 以及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参观杭州的丝绸服装市场的照片。这都是从教师和学生自己身上找资源, 巧妙地把文本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了。这堂课践行了课标提出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理念, 真正让学生从文本走向了课堂, 从课堂走向了社会。

三、且行且思, 创新形式重构素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人们生活内容逐渐丰富, 能被品德与社会课程选用的资源、素材可谓天上的繁星, 不计其数, 而充分开发、有效利用教学素材, 对于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课堂也在不断地改革, 而我们如何利用更多的形式重构素材, 让我们的教学更灵动、课堂更活泼, 这是我们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

1.电影, 为品德课程打开一扇窗

历史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惨痛的历史悲剧让孩子们感到陌生, 宝贵的历史经验让孩子们从何处找寻?深深的爱国情怀能否再度被激发?历史题材的品德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陌生, 就无法感知。因为无法感知, 就无法体会。因为无法体会, 就无法激情。因为无法激情, 就无法立志。这一连串的问题, 迫使我们教师必须对众多的教学素材进行创意开发和利用。电影片段的开发和利用, 为品德课程打开了一扇窗, 让课堂中的素材呈现瞬间变得更加立体和多层次。学生能够从影片素材中, 捕捉到教学内容新的信息和新的生长点, 促使他们的品德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案例4】《圆明园在哭泣》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在执教《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时, 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富丽堂皇的圆明园, 当学生从内心深处为圆明园赞叹时, 如何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慨, 对清政府的痛心, 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中导入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让学生们感动、震撼后, 老师又将学生从虚拟的情境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 使学生在亲历教学后得到新的认识。“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 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 改变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 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

2.绘本, 为品德课程增添一抹亮彩

近年来, 绘本逐渐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读物, 绘本走进了语文课堂, 走进了英语课堂, 那它是否能为我们小学品德课堂增添一抹亮色?优秀的绘本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 有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老师们不妨尝试开发和利用绘本, 激活绘本的德育功能, 进而服务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案例5】《我不胆小》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上册)

在教学《我不胆小》一课时, 老师采用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明白胆小的不良后果, 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但真正要培养学生勇敢的优秀品质, 还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经历习得、体验、内化等循环往复的过程, 而绘本不怕“哆嗦”的特点恰恰与品德培养的特点不谋而合。老师推荐学生阅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从绘本不断反复的语言中, 体会鳄鱼和牙医胆小的微妙心理;还推荐学生阅读《胆小的老鼠》, 让学生在充满喜剧色彩的氛围中, 感受到胆小老鼠的成长, 他们发现:有些事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没有去尝试, 只要大胆尝试了, 有了第一次成功, 以后就再也不怕了。

3.微信, 为品德课程注入一股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们又步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QQ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 而微信的出现, 为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微信让我们丢弃电脑, 离开办公桌, 随时随地就可以与人交流, 获取信息。通过对微信深入的分析,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有必要在坚持传统社会与品德的背景下, 更好地应用微信这类媒介, 取长补短, 使微信对小学生的社会品德培养发挥出正面的作用。

【案例6】《神奇的电话》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在教学《神奇的电话》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感知电话的其他功能, 教师出示自己的手机展示微信:对同学们上课过程的记录, 和朋友圈朋友实时交流, 在微信中记录生活中美好瞬间, 记录旅游景点, 与朋友分享快乐, 交流生活、学习、工作心得。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有了电话, 我们的生活不仅更便捷, 还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篇4:化素材为论据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素材;论据

说理是议论文的第一要务,然而在当下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不难发现好多文章仅仅是看似说理,表现为用事先准备好的素材想方设法去填充,去“论证”,以期达到内容充实、说理充分的目标。这些文字,以专业的眼光看,大多是不讲道理的伪议论文。其中的分支被有关专家冠之以“套话作文”的名号,在高考阅卷时重点打压。此类文章上手容易,迷惑性强,所以往往受到渴求走捷径的学生青睐。议论文被简单化、妖魔化的现象,亟待语文教师积极行动,拨乱反正。

积重难返,重病难医,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不妨从一组术语“素材”“论据”开始寻找出口。据《现代汉语词典》:“素材,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论据,立论的根据(多指事实)”。如果把素材比作毛坯,那么论据就是半成品,两者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因而,一厢情愿地认为积累了一些素材就能应付议论文写作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市面上好多《议论文素材大全》之类的书籍仅仅只是提供写作的原材料,还需要在写作过程中认真筛选、优化,以更好地为论证观点服务,而不是生搬硬套,机械复述。要将阅读所得的素材转化为议论文中的论据,离不开习作者对写作本体的研究和写作实践活动。而反观目前的作文教学,由于缺少可凭借的专门教材,全凭教师的自身素养开发,考验的全乎是教师的功底。写作实践由于缺少可行性的理论指导,效果欠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使人接受和信服,就要把自己形成这种或那种看法的根据同时说出来。根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铁一般的事实,历史事实和眼前事实);二是从客观事实中提炼、概括出来的经验总结、理论学说等等。北美非形式逻辑学家拉尔夫·约翰逊与安东尼·布莱尔所提出的目前最为流行的用以评估论证的RSA标准指出:一个好的论证,必须同时满足充足性(S)、相干性(R)与可接受性(A)三条标准。笔者颇为认可这一观点,议论文训练的难点在“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学生通常容易犯简单化的毛病,具体表现在:(1)看法加一个或几个事实根据,得出结论;(2)看法加一句或几句经典名言,得出结论;(3)看法加一个或几个事实根据再加一两句经典名言,得出结论。无论是对看法本身,还是对用来作根据的那些事实或事理,都缺少一点分析。

所谓说理有一定的根据,一是有一定的数量,即根据要充分,如果只说一个根据,觉得远不充分,可以再说第二个根据,直到自己认为根据已经比较充分为止。二是要有一定的质量,即根据要典型,有代表性。与数量相比,质量更重要。“事实胜于雄辩”实则是一种刻意拔高事例论证价值的说法。单纯的事实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的论证,但归纳推理则是或然性的推理,存在着以偏概全的弊端,为了理想论证效果的达成需要跟其他论证方法配合使用。运用事理作根据,一种是直接引用,即直接引用经典性的名言或科学的原理、法则等等。另一种是理论阐述,即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有关的理论、法则等等。后者往往是主要的。学生在写作中盲目引用古人的言语,不对言语本身的正确与否作深入探究,也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现象。

由此所见,“素材”与“论据”的最大差异在于论据是融入了习作者选择和优化的素材。那么怎么实践议论文“素材”向“论据”转化的教学呢?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观摩了“议论文素材的选择与优化”赛课活动,期间有一位老师为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下面简单呈现课堂环节:

(一)选择篇

先由校训“人生正始,伟业我待”创设情境,如果向新入学的高一学弟、学妹作主题演讲“人生正始,伟业我待”,最好的传达方式是什么?学生马上想到摆事实,比如比尔·盖茨、马云。教师据此评价比尔·盖茨是放弃学业后成为富翁的,与主题契合度不够高,而马云的发家史则在近年学生习作中出现频率过高,转而提及校友省特级教师张全民、鄞州籍教师作家徐海蛟、宁海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提醒学生在素材选择时候可以考虑区域范围、世界范围,写自己熟悉的人物,以此避免素材呈现时候的生硬。然后,教师提供三组对比材料,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为观点“挫折中奋起”服务的素材,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辨识后,自然得出素材选择应注意的地方:契合度高,有新鲜感,时代性强,最好涉及不同文化领域。

(二)优化篇

教师将素材的优化处理为两个环节,美其名曰“素材纤体瘦身”“素材华丽转身”。光看标题就足够吸引人,同时也精准地把握了素材优化的两类途径:瘦、转。好多学生唯恐阅卷老师看不懂,当然也不排除是为了凑字数,常常在素材处理过程中拖泥带水,以致叙大于议,文体不明。这些学生的文章往往在事例论证时特别臃肿,而在真正需要花大力气议论的环节却惜墨如金,三言两语来个所谓“点题”,一般以“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要怎样”粗暴式收尾。为了说明问题,教师提供了对比材料:

(瘦身前)如果说吉雷尔德是电影界的逆行者,那么许巍便是音乐界的逆行者。当《江南style》风靡全中国,当满大街都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时,似乎预示着口水歌对音乐市场的占领。而电子音乐的兴起,传统打击乐也成了尴尬的存在。与这些标志时代“进步”的东西进行抗争,似乎让人觉得可笑至极,可许巍就是这样孤军奋战,他逆行于时代潮流,重读《论语》等经典,于中华五千年浓缩之精华中撷取自己的音乐,找寻自我,在这个争做闪光灯宠儿的时代,许巍却拒绝颁奖、拒绝领奖、拒绝走红毯,只表演音乐。他无畏、淡然地逆行于人群中,可仔细一想,《小苹果》已经是过去式了,而许巍确实是盛开着永不凋零的蓝莲花。

(瘦身后)这是一个用口水歌占据人群、电子音乐成为主流创作的时代,金钱、名声、喧哗、走红,似乎成了每一个歌手汲汲追求的目标。唯独许巍,低头逆行,从先秦散文中汲取灵感,在高压镁灯下静心前行,拒绝一切关于名利、关于荣耀的活动,他确实是那朵盛开着永不凋零的蓝莲花。

听课过程中,笔者也试着比对两段文字。瘦身前,第一句用类比手法论证许巍是音乐界的逆行者。第二句举例论证口水歌对音乐市场的占领。第三句交代传统打击乐的尴尬处境。第四句强调许巍知难而进,学习古籍,拒绝世俗的光鲜,只为音乐。第五句是凸显许巍的无畏淡然。瘦身后,变成两个句子,第一句阐述社会背景和一般歌手的价值取向,第二句凸显许巍面对这个艰难尴尬的情形作出的不同寻常的反应。显而易见,瘦身后的语意更加明了,逻辑更加顺畅。细究瘦身法,不难发现议论文行文过程中叙述要简洁(去细枝末节,留核心语句),“《江南style》风靡全中国,满大街都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的确是事实,但是在该文段中出现这些素材,只能一定程度佐证口水歌对音乐市场的占领,跟整段核心要义凸显许巍对音乐的坚守与追求关系委实不大,所以这些素材并不能很好地为中心观点服务,可以考虑删除。“重读《论语》等经典,于中华五千年浓缩之精华中撷取自己的音乐”本身就存在问题。众所周知,《论语》并非音乐典籍,是儒家经典,阐述的主要是政治、修身、教育、哲学思想。瘦身后变成“汲取灵感”就妥切多了。“可仔细一想”,难道前面写的时候没有仔细想、认真想?要刻意表明思考的深入,可以替换成其他词汇。纵观素材运用,表达方式以议论、抒情为主。

在“素材华丽转身”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了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学生交流中谈到了举例、对比、比喻、引用、类比,教师及时补充了因果和假设。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并不缺乏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关键是关于“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尚需习得。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就每种论证方法结合相关的文本,对其运用的优劣得当与否深入研讨,对学生的启迪肯定会更大。现在的问题是学生也知道这些术语,但是独立写作时不能很好实践,甚至压根没这个意识,仅仅是说素材,蜻蜓点水地论素材。课堂上,教师告诉学生为了增加文章的广度,可以运用同类、对比论证手法;为了增加文章的深度,可以运用假设、因果论证手法。为更好帮助学生获取技能,教师以“人在群体中的消失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与人性本源”为观点,运用白俄罗斯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相关素材,分别以同类联想、对比映照、假设推理、因果分析为抓手,呈现下水文段。

这堂作文课让笔者真正意识到,化素材为论据时再也不能投机,搞所谓的“万能作文”。我们需要的是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倡导的,“我们首先要占有、挑选”。无论是选择经典素材还是时鲜素材,关键是精准、契合,能够真正对观点的论证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同时需要掌握归纳的技能,将自我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加以归纳。譬如运用事实作根据,可抽象概括,即把事实的具体过程一概省去,只提取事实所反映的本质的表现;可简要叙述,即把事实的有关部分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去杂留纯,形成“干货”,进而运用多种论证展开。当然,升格作文(最好是班内学生的作品)是值得运用的教学凭借。通过对写作的半成品和成品的比较,学生可以领悟写作思维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从而揭示写作行为的奥秘。

论说是一种能力,而任何能力的养成都可以通过训练提升。有效无效,低效高效,关键在于训练是否得法。为理由的关联赋予论据(提供充分且具有代表性的证据),是议论文中绕不过去的方法。哪怕是在“虚拟与现实”的高考考题面前,素材仍然值得积累,论据仍然需要填充。如何巧化素材为论据,让材料的小船顺利驶向观点的港湾,值得教育者细加思量,勇于实践。

篇5:热点论据素材:莫言

适用话题:人生,成功,自强,奋斗

2017热点论据素材:关于莫言

春节火爆

“今年是农历鸡年,莫言旧居春节游客特别多。从大年初一到初六这几天,我每天早上9点不到,就早早来到莫言旧居开门,迎接游客。春节期间,尽管天气比较寒冷,但是前来莫言旧居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还是比较多。许多人是带着准备参加6月高考的孩子来参观。希望借莫言的好运。”

自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近5年来,位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的莫言旧居,成为了全国的文化旅游热点。

2月2日大年初六,记者,电话釆访了莫言的二哥管谟欣。管谟欣高兴地告诉记者说:“今年莫言旧居旅游很火爆,不仅比平时游客多。而且许多人是带着准备参加206月高考的孩子,前来参观的.。”

从初一到初六 ,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争相参观莫言曾经生活过的旧宅,在老屋前或争相照相,或购买莫言的书籍。

篇6:高中论据作文素材

鲁迅为车夫医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人格的写照。对敌人恨,对人民爱,在鲁迅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他的这种高尚人格。有一年的冬天,在他家门口不远处,他见到一位人力车夫捧着流血的脚,原来脚被玻璃碴划破了,疼得不能走动。鲁迅很快从家中拿来药品、钳子和纱布,在凛洌的寒风中,他蹲下身子,细心地把车夫脚底的碎玻璃碴用钳子取出来,又用消毒药水清洗了伤口,敷上药,扎上绷带。扶他站起来。并设法着人送车夫回家。

篇7:信念话题论据素材

信念对支撑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寿命的长短也往往取决于信念。———赵鑫珊

信念不是到处去寻找顾客的推销员,它永远也不会主动地去敲你的大门。———赵鑫珊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毫不畏惧地走向“魔林”。———海伦·凯勒

信念最好能由经验和明晰的思想来支持。———爱因斯坦

最坚强的意志产生于最坚强的信念和对新的向往。———柯蓝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

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雨果

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圣·奥古斯丁

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信仰的价值恐怕胜于真理的价值吧!真理不讲情,但信仰却具有慈母之心,科学对于我们的渴望是冷淡的,而信仰却安慰我们。———阿密埃尔

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佚名

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佚名

篇8:高考作文论据素材

孙武力斩王妃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后到误国,助吴王阖癌改革图强,他以冶军严明见长,误王想实际考察他治军的本领,就让他训练宫中的美女,阖癌症选派了180名宫中美女,指定他两个宠妃当队长。孙武把她们分为两队就进行训练,并有令在先,不能违反纪律,如果违反军纪,按军法处治。王妃自恃吴王宠幸,根本不把孙武命令当回事,扭扭捏捏,嘻嘻哈哈,谁也不听孙武的指挥。孙武再三传令也不顶事。孙武立即召来执法官把吴王的两个宠妃推出斩首,吴王派人来说情,孙武说:如果不按军法处治违反纪律者,今后就无法指挥打仗。孙武力斩两个队长以后又挑选了两个队长,继续训练,宫女们再也不敢违抗命令了。

后孙武为吴帅,五次攻打楚国,并且一度占领了楚的都城。著有《孙子兵法》传世。

篇9:机会的论据素材

立意点:机会;让自己更优秀;位置……

生活中,不要总抱怨为何没有机会,需多问问自己是不是顶尖者,顶尖者总会有自己的位置。

卡拉扬显锋芒

冯·卡拉扬是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他大学毕业后,感觉在人才济济的维也纳没有自己适合的位置,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萨尔茨堡。在家乡,卡拉扬起初也找不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人非常颓废。

一次,他向父母抱怨说:“我八岁就已经举行了公开演奏会,到现在竟没人赏识,真是没有道理。”卡拉扬的父亲既是一位医生,也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他对年轻的卡拉扬说:“你见过国王没有座位坐吗?”卡拉扬说:“没有。”父亲说:“只要你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像国王那样的顶尖者,就不会没有自己的位置。”卡拉扬听了父亲的话颇有感触。他开始精心策划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让别人看到他的优秀。

篇10:论据素材:专注

适用话题:专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017论据素材:关于专注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 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也许是工作太清闲, 他又太年轻, 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他磨呀磨, 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 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借着他研磨的镜片, 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他发明了显微镜,观察雨水、污水、黄油、腐败肉、酒、血液、头发、精液等等,揭开了当时科技未知的.微生物世界的神秘“面纱”。他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两百多封信中,附有大量绘制的球形、杆状、螺旋形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图像,第一次描绘了细菌的运动。

篇11:高考作文论据素材精选

长孙皇后位尊守慎

长孙皇后与其兄长孙无忌,帮助唐太守李世民完成大业,建立大功。太宗欲封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闻讯后,出面力阻。她对唐太宗说:“臣妾感谢圣恩,臣妾已位尊至皇后,长孙家不能再封赏了。汉朝的教训太深了,当年吕后受皇上宠幸,满朝都是吕家的人,结果图谋造反,遭灭之灾,祸国殃民。长孙无忌不能为相,请求皇上另找人选。”李世民拒不采纳皇后的请求,仍封长孙无忌为相。

长孙皇后向皇上请求遭拒绝,于是就将其兄长孙无忌找去,向他讲清利害,要他远避裙带,切不可贪图眼前荣华富贵而酿成大祸。无忌最后被皇后说服,向皇上力辞宰相之职。

篇12:高考作文论据素材积累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篇13:生命安全的论据素材

南京高铁站一男子被列车卡住下半身身亡!

适用话题:遵守规则、安全、生命、教训、生命安全

3月26日15:43分,上海虹桥至汉口D3026/7次列车在到达南京南站进入21号站台时,一年轻男子突然从对面22号站台跳下,横越股道,抢在D3026/7次列车前,试图翻上21号站台未果,被夹在D3026/7次列车1号车厢与站台之间,列车立即停车。车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电话通知120急救中心、公安和消防部门到现场开展救援,在救援的过程中,120医生宣布该男子死亡。相关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

目击者:人被夹着滚了两个车厢位

昨天下午,杨先生本来准备乘坐D3027次列车从南京前往武汉,没想到在站台上看到惊人一幕:“我在21站台,他在对面的22站台,中间隔了两个轨道。当时车已经进站了,他突然就从站台上跳下来跑向我们这边。”

“他背着双肩包,当时列车离他只有五六米。如果他一下子能撑上站台,应该也能惊惊险险保住一命。”但他没有成功,“可能是双肩包太沉,或者地面有点滑,站台又比较高。”总之他只撑到胸前的时候,便没能上来,被进站的列车挤在了站台与列车间。

“双肩包瞬间就被甩出去了,滚在站台上,”站台与列车的距离只有约10厘米,这个距离根本容不下一个人,更别说再加上一个背包。杨先生说,瞬间的摩擦力让该男子在缝隙里滚了起来,大约滚了两个车位,车子停下来,站台上的.人们才看到,男子衣服被擦破,破得很厉害,鼻子里不停地往下流血。

“车停下来后,他就一直喊叫,但意识和神智感觉也还清楚,有知觉,我们都以为应该没什么事的。”站台上的乘客们也傻了眼,都站在不远处焦急等待120到来。杨先生说,十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随后警方和消防也赶到,“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听到他在叫,所以都以为没什么问题。”

篇14:拒绝诱惑的论据素材

诱惑是什么?古人说:诱惑如陷阱,会把人毁灭;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余秋雨说:诱惑是无底的崖谷,坠下去粉身碎骨。纷繁世界,人人都面对诱惑,无论是生理的、心理的、身体的、精神的,种种诱惑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而有诱惑就必有欲望,它们就如孪生兄弟,形影不离。

面对同样的诱惑,每个人的反应却是不一样的。人生的成败,无非就是看你对诱惑有没有足够的定力和特有的洒脱。当你诱而不惑时,那是催人向上的诱惑;当你诱而被惑时,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毁了自己。人类是占有欲很强的动物,因为私心,因为有太多的不满足,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新鲜事物,从小到大我们的人生都充满了各种诱惑。

不管你承认与否,你的所作所为都有一定的诱因,只不过你没有发觉而已。荀子说:“人生而有欲”。人有七情六欲,有环境、性格、家人、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不同的个人欲望,也正是因为有欲望,才会去为之奋斗,才会进步,但这不等于欲望可以无度。

对人来说,诱惑就如一坛美味甘醇的美酒,尝一口,美味无比;再尝一口,还是清凉爽口;再喝一口,就会为之神魂颠倒。在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迷迷糊糊时,就会陷入美丽而又深不可测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诱惑,又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你为她迷人微笑而痴迷的时候,她已把长刀刺向你。纵观古今,因不能节制欲望而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的人不胜枚举。

人生在世,处处隐藏着诱惑。诱惑是某种事物、某种场景、某种意识形态触动了自己那根敏感的神经后,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短暂的快感的毒药。诱惑不过是你眼前的海市蜃楼,当你沉浸于得到小利而沾沾自喜的境界时,祸患也就趁虚而入,侵入你的五脏六腑,你将会为这昙花一现的拥有付出沉重的代价。

金钱产生的诱惑,使多少达官贵人锒铛入狱,多少人丢了性命;美色的诱惑,使多少人不顾廉耻,不顾人伦,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权利的诱惑,使多少人挖空心思布设陷阱,用不正当的手段牟取私利。诱惑能使人失去自我,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生活水平的深渊中。

诱惑如恶魔,撕扯着人原本纯真的心灵;诱惑又如毒药,湮灭着人的灵魂;诱惑更如巨狮,吞噬着人和生命,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鸡飞蛋打的结果。生活,因为有了遗憾才会完美。诱惑,来源我们的内心,来源我们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物欲的追求和贪婪,但这样的追逐何时是个头?

不如满足于自己所得,珍惜已有。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因受他人的诱惑而痛苦,不被外界的诱惑左右自己的思想,固守做人的原则,守住心灵的防线,这样的人生才会精彩,才有意义,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诱惑的力量是无法言语的,它可以让人丧心病狂,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害他人性命。面对一个馒头,两个人可以分而食之,而面对金钱的诱惑,却勾心斗角,争个你死我活,断送自己的性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每个人都会面对很多诱惑:炎炎夏日,冰橱里琳琅满目的冰激凌是一种诱惑;商场中,各式各样的服装是一种诱惑;官场上,炙手可热的权力是一种诱惑;而对他人拥有的车、房、钱,更是一种诱惑……

而今英国的人文主义学者莫尔说过:人这一生最艰难的就是选择。对一件东西的肯定就是对另一件东西的否定,选择就表明你必须放弃一样。在一粒芝麻与一个西瓜之间,3lian.com/zl你一定明白什么是明智的选择,但面对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诱惑,我们也只能做两件事,一是接受,二是拒绝。接受了是一个结果,拒绝了就是另外一种结果。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

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各种诱惑我们也要学会对诱惑说不,远离危险!在悬崖旁边有一堆黄金,很危险,想要得到黄金,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但如果能拿到黄金,就衣食无忧。第一种人是面对诱惑。铤而走险,以侥幸的心理去取黄金;第二种人会想到危险,但还是有想去试试的心理;第三种人会远离悬崖,而且是越远越好,不去想天上能掉下馅饼的好处。

但古往今来,诱惑,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克制欲望、抵抗诱惑、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夏娃因挡不住苹果的诱惑,被逐出了伊甸园;和珅因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成了人人唾骂的大贪官;商纣王因挡不住酒池肉林的诱惑,丢失了大好江山;吕布因抵挡不住美女的诱惑,最终落了个英年早逝的下场。

诱惑是心灵深处最黑暗的魔鬼,一旦被触及,如控制不好,就无法摆脱,无法压抑,更无法抗拒,只得变成它的奴隶。但反过来想其实诱惑的恶果是自己给自己的,面对金钱,有人视财如命,永不满足;也有人视其如粪土,懂得去布施……这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心性决定其对诱惑的选择。

陶渊明拒绝了五斗米的诱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千古佳话;文天祥拒绝了万户侯的诱惑,“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流芳百世。钱学森拒绝了美国丰厚待遇的诱惑,毅然回国,成为人人爱戴的“导弹之父”。是诱惑不够大吗?不是。他们在诱惑、不安、烦恼中冷静、坚定、平衡中成长。他们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诱惑与欲望,朝着自己人生的目标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平稳而幸福、成功的路。

上一篇:xx年母亲节贺卡祝福语下一篇: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