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高中议论文事例论据

2024-06-23

高考作文指导:高中议论文事例论据(精选6篇)

篇1:高考作文指导:高中议论文事例论据

高中议论文事例论据“五结合”

一、共性与个性结合共性即我们所说的典型性、代表性、权威性,事例中的人和事应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能过于冷僻、陌生,应做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个性是指除了使用经典的事例外,也可以自己或周围的人或事为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联系自己、联系实际。一篇文章中的事例应以共性事例为主,个性事例为辅。

二、时代性和历史性结合时代性是指事例要新颖,能体现时代精神,不用或少用陈旧老套的例子。我们要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不要与世隔绝,置身社会之外。历史性则指事例也可选择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出现过的人,但所选事例,一要切合观点,二要旧瓶装新酒,从中挖掘出新的因素。近年来,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一些历史名人,如屈原、曹操、李白、杜甫、陆游、文天祥等,但有的学生却能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赋予历史人物以自己的情感和新的内涵,站在历史的高度褒贬人物功过。这样不但非常恰当地论证了论点,而且还使读者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有了新的了解,增添了一份深情。

三、点面结合议论文中的事例一般是片段性的,需要概括、选择与论点有关的内容,切忌全面介绍,详尽叙述,否则就会变成非记叙文非议论文的“四不像”。“点”是指有些事例要详写,甚至可以写出其细节,占用较多的篇幅(以1~2段为佳),因为这些事例是论证的支撑点。如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整篇文章都以苏武为陈述对象,显示了文章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读者熟悉的只是苏武事迹的表面,而对其细节、真相未必清楚。这样,他们就可在一种解疑释惑的期待心理中兴致勃勃地展开阅读。“面”是指对读者非常熟悉的事例,可用排比句的形式一笔带过,点到为止,不必解释,更不用详细叙述。“点”能让读者获得新知识,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可读性:“面”能彰显作者知识渊博的优势,增加读者的认同感。

四、叙议结合议论文以说理为主,事例是为观点而存在的,所以事例一定要与观点有关,与观点无关的事例就是累赘。另外,在事例前后要有一定的分析、评论,将事例和观点沟通、联结起来,不要只举例而不说理,否则这样的事例只能是点缀的附属物,成了为举例而举例,从而影响到论证的力量。叙议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先叙后议,边叙边议,先议后叙再议等。如: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使你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使你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这段话先叙述,后议论,从要重视反对者的声音和价值,上升到这样做不是“简单的宽容”,更能“磨砺意志”,层层深入,取得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五、事例的单用和多用结合我们不但要多方面积累材料,而且还要做到一料多用,特别是一些经典的材料,其内涵意义十分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发现不同层面的价值,应学会充分利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总可以在某些方面某个角度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结点、相似点,这就为一料多用提供了前提。以屈原为例,2002年“心灵的选择”以屈原在坚守高尚的人格还是向奸佞小人屈服之间进行激烈的内心斗争为材料,可以写出切题的好文章;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以写屈原并没有因为与楚怀王同姓而影响他对大是大非原则的判断;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2005年“纪念”、2006年“雕琢心中的天使”同样可以屈原为例,从屈原的不同侧面证明不同的论点,从而发挥材料以一当十的功效。

此外,议论文的事例还应做到有层次性,即不同的分论点要有不同的事例。如果所有的事例都是属于同一论点的,就有“掉书袋”之嫌,是重复累赘的表现。一篇文章的论据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外在或内在的关系来排序,或从古到今,或从中到外,或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排列。

篇2:高考作文指导:高中议论文事例论据

事实论据从哪里来呢?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取自生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感受融进作品);二是取自历史(阅读中获取的名人名事);三是取自文学(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

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不能为叙述而叙述,叙述应为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十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用好事实论据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如何叙述论据

1、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例如: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用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画线句子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事例,使事例由前面的句子一线贯穿。

2、化用事例

即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这样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

如: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又如: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

这两段文字分别化用了四个和两个事例,都没有展开,而使得整个句子紧凑、生动。

3.一线串珠,高度凝练。

即把很多具有共同主题思想的事例高度锤炼,使之成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或排比段,凭句子结构的整齐、事例的丰富去征服阅卷老师。

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

画线句子内涵丰富,各方举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为后面的议论张本。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画线句子把几位作家的事例紧凑凝练地排列在一起,表达出选择文学的情蕴。

4.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

例如: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具体事例,即“点”)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概括事例,即“面”)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最后展开议论)

二、例证后如何分析

l、例后假设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如: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常用引导词:“假如不这样”“试想”“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假使…那就……”。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如: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再如: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

画线部分就是对事例的评论。因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加密切。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显写作的目的。

(1)列举相同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画线句子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2)列举古今的事例分别对比分析。如下: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先对应所叙事例展开议论)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

(3)亦可列举两个正反不同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个例分析。如下:

曾经,驰骋战场,震慑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从没有过快乐的一天。”而自幼生活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的海伦·凯勒却说“我热爱这个世界,生活是如此美好。”一位战功赫赫的君主他不曾幸福快乐,而又聋又哑的盲人凯勒却如此幸福,为何?原因在于前者他虽然取得了辉煌,但他忘记了太多人性的温暖,而是将敌人的伤害,战争的苦痛铭记于心,所以他背负着太多怨气和怒火去奴役他的臣服者,最终被流放孤岛;而海伦·凯勒忘记了命运给她的苦痛和不公待遇,在短暂的生命里,她铭记住身边的鸟语花香,铭记了父母老师给予她的爱和温暖,因而她是幸福的。(正反对比)

4、例后设问

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如:法国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其中的画线部分,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常用引导词:“为什么”

“正是因为”“因为……所以……””正因为如此……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等。

5.例后归纳

即收光聚焦,点材成金。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一篇文章如仅仅局限于某一事物或某几个材料的界定之内,就象课堂上端坐的小学生,那表达效果一定不好,相反,如果考生能够将文章的材料聚焦在一个深刻的道理上,就会平添文章深邃的内涵,使阅卷人折服。

例如:中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珠子之于牡蛎?”而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鲜明的语言展示了他的理解:珠子是牡蛎体内生病的产物,而作家的文笔同是作者内心深处沉痛感情的流露。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玛丽·居里远走他乡,发愤攻读,矢志成才,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中国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痛苦之中不仅有快乐,而且有创造。

篇3:山区高中高考作文指导例谈

关键词:山区高中,高考作文,命制标题,点明材料

由于优生的流失,山区高中学生的素质相对较低,能力较弱。根据近几年笔者三次高考作文评卷的经验,在高考作文立意正确的情况下,注意强调一下作文的一些可操作性很强的要求,会收到极为明显的效果。笔者总结了如下五点建议供大家分享。

一、命制标题

“题目自拟”是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就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看,没有拟写文章标题扣2分;从作文阅卷实际情况看,如果自拟了一个标题,它潜在的价值远远不止2分。因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评卷老师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好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在心理情感上大体就有了一个较高的评分档次。可见,标题的命制之重要性。

1.概括内容。标题必须概括内容,做到“题括文章,文切题旨”。如以“爱心”为 主要内容 的拟题:《爱的故事》《温馨的港湾》《爱满校园》等。

2.观点要鲜明,感情色彩浓郁,不令人费解。如《我喜欢出发》《守住心中的清月》《苦难是一笔财富》等。

3.简洁生动。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一定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如以“希望”为主题的拟题:《爸爸的期待》《我的“加油站”》《为了那份完美的答卷》。这些题目都拟得简洁生动,有概括性。

4.引用诗词名句。标题还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如《众里寻它千百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引用或化用歌名、影视剧名。标题也可引用或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或影视剧名,活泼有趣。

二、点明材料

1.点明材料应醒目。醒目地点明材料,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较为直接地判别这篇文章是有来由的,跟作文的材料要求有关。由此可以明确,点材料应放在文章的第一段末或第二段的开头地方。有的学生喜欢含蓄地点材料,认为文章会具有含蓄美。殊不知,这会让阅 卷老师费神又费力,结果得到的是较低的分数。

2.点明材料要简洁。高考作文是让点材料,可不是抄材料。有的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喜欢抄录整个材料,倍显啰嗦。要知道,阅卷老师在阅卷前,对作文的 材料早已烂熟于胸,再去抄录材料,这不是让阅卷老师明白你肚里没料才以此来搪塞字数吗?可见,点明材料一定要简洁明了,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就行。

三、安排结构

“引、议、提、联、深、结”这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六字诀。那么,在安排作文结构的时候也应围绕它来进行。

1.引,就是引材料。高考材料作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引述了材料,就能让阅卷老师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2.议,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提出观点作铺垫。

3.提,就是提 出 观 点。注 意 观 点 一 定 要 明 确,要 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

4.联,就是从材料说 开去。联是文 章的关键,可联系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现实的生活或故事;可正面举例,也可反面证明;可摆事实,也可讲道理……有的学生思维打不开,只知道就事论事,围绕材料讲废话,结果得不到好的分数。

5.深,就是深入分析。分 析原因,要站在社 会的高度来强调,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立场,要站在历史的正面而不是反面,不要只抓社会个别的黑暗点来代表整个社会,要注意正能量的传递。

6.结,就是文章收尾,总结全文。应 对论述的 问题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开头。结尾要短而有力,反对繁冗拖沓,就像常说的豹尾一样。

四、安排内容

文章内容丰富是得高分的关键,而要丰富 内容,学生必须有素材的积累,可是山区的高中生素材的积累有限,能力也有限。在此,我建议语文教师帮助学 生准备十则左右的精练素材,让学生懂得活用即可。同 时,文章内容要丰富,应有三则或以上的事例材料,建议用并列式更易于掌握。安排上注意古今中外的顺序,如两古一今或两中一外的安排,先古后今和先中后外的安排。

五、字数要求

篇4:高考作文备考之论据提取

其实,高三的同学有过一定的生活积累,学过不少篇目的语文课文,涉猎过不少其它科目的知识,熟知数目不菲的语文传记阅读中的传主形象和事迹,与老师一齐分析过综合练习中的作文材料,而这些都应成为学生作文的备选材料。因些学生头脑中论据的积累从量上来看是充足的,可为什么在考场作文时总感到没东西可写呢?这想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会提取论据。

高考在即,在作文备考时,我们老师急需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提取论据。

第一,要让学生意识到,由于脑中的素材来自不同的渠道,在脑中的存在是杂乱无章的,提取时自然是困难重重。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积累的素材分类积累:如成长与教育类,自由与规则类,情感与理性类,责任与信仰类,选择与命运类等等,这样可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目录,也便于提取时能快速定位。

第二,要引导学生学会论据的迁移。

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

在非洲的草原上,一只猎豹正在追赶一只水羚,眼看着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时,水羚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河流。只见水羚奋起四蹄,一下子跃入水中。水很浅,还没不过水羚的四肢,但它却累得站不起身,卧在了水里。猎豹追到了岸边,它看了看水里的水羚,又看了看浑浊的河水,它想水一定很深,便无奈地在岸边来回踱步,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开。看到猎豹离它而去,水羚才胆颤心惊地侥幸逃回了家。水羚很是得意,心想我卧在水里竟然保全了性命,这可是一个逃脱猎豹追杀的好办法!

不久的一天,这只水羚又被一只猎豹追赶,水羚又是拼命狂奔,令它惊喜的是,这次,前方又出现了一条河流,水羚又是一跃跳进河里——河水也很浅,它暗自得意地仿效上次那样卧在水里。不一会儿,那只猎豹便追赶到了岸边,它看了一眼河水,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扑到了水羚身上,啮咬住它的喉管……

这则材料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水羚死亡的原因在于它的思维定式,在于它的因循守旧。

由这个材料的寓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迁移到守株待兔的故事,还可以迁移到滥竽充数的故事,还可以迁移到柯达公司破产的事情,还可迁移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等等。

学生具备这样的迁移能力在提取论据时思维就会顺畅得多了。

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同材异构。

就拿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来说吧。可以用马谡失败后仍然回来受死来论证敢于担当;也可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来论证理智战胜情感,还可用诸葛亮因用马谡不当而自降三级来论证敢于承担责任等。这样材料的广度就扩大了。

第四,老师要经常为学生思维的碰撞提供舞台。前面的分类整理、迁移、同材异构均为个人行为,要想更优秀,就要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胡适曾物色五个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只有梁实秋先生坚持了下来。他用了36年时间完成了翻译工作,他的朋友在为他举办庆功会,他说,要翻译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他必须没学问,如果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工作了。二,他必须不是天才,要是天才他就去写小说等创作工作了。三,他必須活得久,不然无法译完。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就完成了工作!

以下就是学生整理的他们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结果: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一幅漫画:一青年挖井找水,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没有出水,正要挖新的“井”。画面下部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井”再深挖一些,就到了丰富的水源了。它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注,持之以恒。

3.鼓浪屿有个只卖一种咖啡的咖啡店,生意却极好。老板偏好用产自牙买加的咖啡豆冲泡成咖啡,据说一杯咖啡就足以香浓得让人终生难忘。

4.帕瓦罗蒂大学毕业后,面临职业选择。他想当一名教师,可是他又非常热爱唱歌。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父亲开导他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想要做出点成绩,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这样才能坐得稳,坐得久。”之后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只要老师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再加上老师的恰当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这不断的碰撞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被点燃,脑中论据也就很容易被提取出来。

实践证明,在高考后期的备考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提取论据的能力会有提高,写出较优秀的作文也就不再是很难的事了。

篇5:高考作文素材论据

纪律严明的戚家军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所率领的戚家军,英勇善战。相继消灭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荡平东南沿海的多年倭患。后来又镇守北方,使塞外统治者不敢南犯。这一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主要是靠铁的纪律保证。戚继光执行纪律铁面无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他的舅舅也在军中任职,有一次他犯了纪律,戚继光毫不留情,当着将士的面,按纪律罚治了他的舅舅。

由于军纪严明,军中将士,不敢随便违纪,所以戚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篇6:高考作文论据素材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西洋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11岁开始写作钢琴奏鸣曲,13岁参加乐队。22岁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学习音乐,差不多就在这时患耳疾,听觉开始衰退。从此,他就与可怕的耳聋苦战,音乐家遭耳聋,这是惨酷的致命伤!若没有对音乐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就一定会倒在这恶运的脚下。可他面对恶运挑战,呼喊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患耳疾以后。他的全部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就是在他全聋后写成的。当《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次公演时,大厅里迸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欢呼声。听众对于贝多芬在场上出现,一共报以五次热烈掌声。按照礼节,对皇族也只用三次鼓掌礼。可是,贝多芬对此毫无觉察,因为他什么也听不见。

贝多芬只活了57个年头,但给后人留下大量音乐作品。主要有交响曲九部,歌剧《菲岱里奥》、歌德悲剧《哀格蒙特》的配乐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16部和《庄严弥撒曲》等。可当死的影子迫近他的时候,他却叹息道:“唉!我只写几个音符!”

上一篇:个人工作态度检讨书下一篇:关于印发《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证据暂行规则》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