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素质再提升 爱岗敬业再锤炼

2024-06-01

思想素质再提升 爱岗敬业再锤炼(精选5篇)

篇1:思想素质再提升 爱岗敬业再锤炼

思想素质再提升 爱岗敬业再锤炼

身为一名占路执法人员,如何能在工作中把住违法相对人的心理,严肃、文明、妥善的处理好违法占路案件,如何体现我执法队伍的素质,提升执法效果呢?我认为提高个人素质是龙头,爱岗敬业是核心,创先争优是关键。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着眼于卓越对标,必须勤奋学习,全面提高素质 古人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胡主席也要求我们要“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因此,我们青年要有一种寝食不安、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要有一种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求知精神;要切实把学习作为第一位的责任、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需求,使学习真正成为坚定信念之举、立身做人之本、提高素质之径、建功创业之基。具体做到:一是善于向领导、向同事学。对领导的讲话要认真听、仔细记,吸取他们言谈举止和与字里行间的深刻内涵;对相关法律、法规,深刻领会与全面掌握;对同事多与她们一起交流某一事情、某一做法的看法和观点,从中借鉴,形成自己的独到思想。二是善于向书本学。“书中自有黄金屋”,有很多的经验、观点都可以从一些书籍中得到借鉴和引用。三是善于向同行学。要虚心地学习其他行业的行政执法人员好的-1-

思想、好的作风、好的点子,不断夯实自身的工作经验。四是善于挤时间学。“干中学、学中干”,是加强我执法队伍素质,从而顺利完成任务,解决违法案件的基础。要积极加大自学的力度,不断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因为上班时间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机会不多,就得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地学习,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五是善于在实践锻炼中学习。要以本职岗位为阵地,自觉把完成每一项工作、组织每一项活动、解决每一项案件,作为锻炼提高素质能力的难得机会,并加以记录,真正使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 这样才有创先争优之本。

二、着眼于爱岗敬业,必须脚踏实地完成各项任务 俗话说,干什么就要吆喝什么。脚踏实地干工作,是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创先争优的基础,是我们青年健康的发展极其重要的规律。我感到,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即使水平低一点,能力差一点,办法少一点,也会一步一步赶上来,也会一点一滴地把工作标准提升上来。而在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要把干劲鼓起来,要敢于把担子挑担起来。同时,脚踏实地干工作,不是空洞抽象的口号,要实实在在的用行动来体现,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具体做到:一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要切实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

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岗位。要认识到,没有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爱和同事、老师傅们的帮助,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进步、荣誉和地位。没有他们的培养教育和提供的舞台,我们每个人的一切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心里便常怀培养之情、栽培之恩,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动力支配着我们,就会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干好份内的工作。二要有工作的高标准。要常常告诫自己,既然组织把我们放到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就要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事业上,聚精会神想工作,一门心思干工作。每抓一项工作,都要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底,干就要干出成绩来。三要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在我们的本职岗位上,要扎扎实实干好工作,始终坚持做到不让事件在我们的手里延误,不让工作在我们的手里中断。为我所的利益和荣誉勤奋工作,尽职奉献。

在我们青年执法队伍的今天,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违法案件的新特点,找准违法案件的着力点,从而打开新的突破点。我认为必须要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火眼金睛的观察能力和敏锐分析、解刨案件的综合能力,创先争优的过程,就是不断让我们执法队伍逐渐强大的过程、法制化、正规化的过程,更是展示我所工作成绩的过程。

篇2:思想素质再提升 爱岗敬业再锤炼

摘要:会计职业素质对会计工作发生着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高级会计素质下滑甚至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从高级会计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高级会计素质下滑的原因,对提升高级会计人员素质很有必要,提出加强会计职素质的途径,能对我国高级会计素质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篇3: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之再探讨

人文素质, 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 (爱国) ;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 (气节) 。从狭义来说指人文 (文史哲艺) 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1]就大学生而言, 具体则应表现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和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等。

2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的各种表现

纵观高校大学生的各种表现, 不难发现如下问题:重专业学科的学习, 忽视人文知识的积累;急功近利, 缺乏远大志向, 学习动机仅以就业为最高目标;心理素质脆弱, 意志力不够坚定, 抗挫折能力不够强大;社会公德意识滑坡;终日沉迷于网络, 不能自拔;信仰缺失, 拜金主义, 以及心理不健康导致小偷小摸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对祖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了解甚少等等, 不一而足, 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现如今高等教育弊端。

3 现象透析

众所周知,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教育体制也尝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社会大环境受到冲击, 培养人才模式以适应经济建设为核心, 高校纷纷设置应用型专业课程, 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 在我国各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番事业,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 这些都是有目共睹, 不容置疑的,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一些利己主义, 向钱看等不良社会风气相伴而生, 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4 影响因素

据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最近所作的一项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 被调查者对16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1.沟通能力;2.专业技能;3.适应能力;4.学习能力;5.抗压能力;6.责任心;7.创新能力;8.心态调节;9.道德修养;10.执行能力;11.工作热情;12.协作能力;13.刻苦精神;14.进取心;15.独立能力;16.组织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 在16项候选的个人素质中, 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三项素质依次为“沟通能力、专业能力、适应能力”, 而“进取心”、“刻苦精神”、“协作能力”、“工作热情”、“道德修养”等却并不为广大的大学生们所看重。在就业、职场乃至整个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准都不是单一的, 如果把所有的个人素质按照通俗的“为人处事”而主管分成两类, 一类是“为人”, 一类是“处事”, 那么, 前者显然更为重要, 而后者似乎更显功利。在如今的社会中, 有相当多的人更注重的是“处事”方面的素质, 而对于“为人”方面的素质却远远不够重视。调查得出的结论为:加强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尤其是“为人”方面基本素质的加强, 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重点课题。[2]

5 几点建议与对策

5.1 社会层面:

5.1.1政府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完善相应高校教育体制, 必要以资金支持, 倾斜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使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媒体要加强正面宣传, 客观对待, 积极引导;5.1.2家长注重孩子的挫折教育, 鼓励其养成独立生活能力, 充分尊重其个性的,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不拘一格,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做到开放空间, 充分包容, 陪伴成长。

5.2 高校层面:

5.2.1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确立以育人为中心, 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 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 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 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 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 在高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 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 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5.2.2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设施滞后小型文艺沙龙近乎空白辩论赛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报告会太少, 馆藏人文书籍少而旧, 人文报刊不多, 众多高雅艺术鲜有进校园, 课余文化生活空泛。这些集中反映了校园文化氛围还不浓厚。校园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 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需要善于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 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教室里、走廊上张贴以爱国与成才以及有关人格、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为主题的格言警句, 热爱祖国, 为祖国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加强利用校园网, 增加宣传力度, 办好学生社团的刊物、校报,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宣传橱窗定时更换其中的内容。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健康、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 心灵自然荡涤, 思想必然升华。[3]

5.3 学生层面:

5.3.1正面形象励志。我国古代四书中《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由此可见, 我国古代将个人的完善进而天下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经典名句的原型无不具有高尚德行而流芳百世, 是当代大学生安身立命的不竭动力, 为人处世的精神偶像, 以之为榜样必将终生受益。5.3.2利用图书馆是必要选择。目前就大学生而言除接受学校全面推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外, 包括培养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增强团队精神以及对自然的亲和力等, 更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高等院校图书馆是一个时代思想最先进、知识最密集、文明程度最高的特殊场所, 那里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馆藏、先进的技术手段, 而且有着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雅的学习环境。大学时期是人的性格最重要的塑造期, 学生很多性格特征都是在这一段时期学习培养形成的。图书馆的优秀作品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健全性格的教科书。大学生应该多利用图书馆读写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史学、法学、文艺学、语言学和艺术学等书籍。通过利用历史、语言文学领域的权威人士如:孔子、屈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感召力, 增进对人类语言文学全面系统了解, 提高完善自己素质水平, 并从人文学科的历史性特点出发, 注重对历史上拥有崇高人格的英雄的崇拜, 激励其对人类文明做贡献的少壮雄心。通过感悟历史、感悟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通过与前人沟通形成厚重的人格, 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自己的人文素质。

结束语

大学生应加强人文素质意识, 面对压力积极调试, 制定职业规划, 学会合理归因,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建立学习型组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做国家民族的未来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同乐.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6, 11.

[2]熊汉忠.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 2012, 5.

篇4:全媒体时代,编辑综合素质再提升

全媒体时代,编辑综合素质提高刻不容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编辑乃老师也,甚至高于老师。正像杨牧之在《论编辑的素养》里说的那样:“编辑事业是立言、存史、资政、育人的事业。”编辑标准不仅比当老师的标准要高得多,其责任亦十分重大。学生没教好,充其量是这个老师误人子弟;倘若一个编辑没编好,图书、报刊一经发出,电视、电台一旦播出,那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堪设想。

众所周知,老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做编辑的要想编好文章,其政治觉悟、政治敏锐度要更为透彻。也就是说,全媒体时代的编辑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编辑素质要求,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对社会、经济、法学、天文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等都要精通掌握,更重要的是在所从事门类上要有深度研究和高精造诣。诸如一本《口腔》期刊的编辑,除具备以上综合素质,还得是口腔专家,否则不能担当“编辑老师”这个称谓。外国的图书、报刊之所以发行量和影响力大,综合考评影响因子指数高,主要在于编辑队伍由精英和专家组成。如是,图书、报刊的“内容为王”才得以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只是一句口号。

据查,目前我国编辑队伍综合素质距全媒体时代编辑队伍素质要求相差甚远,图书、报刊实现“内容为王”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日本从大学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里通过考试招聘的“编辑”,不是马上就从事编辑工作,是要先卖报,当一年“报童”,卖得好的编辑第二年到偏远山区当驻地记者,卖不好的编辑第二年继续当“报童”。到山区驻地当记者一般是五年,回来述职,干得好的才可以到编辑部当助理编辑,干得不好的继续当驻地记者,助理编辑任两年后通过答辩合格了,才能当正式编辑,否则继续当助理。这样总共算下来,要成为编辑至少需要8年时间。而我国的编辑队伍中,不少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进入全媒体时代,提高编辑队伍的综合素质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候。在GDP猛增、经济飞速发展之时,尤其是这样,否则文化引领经济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抑或出现本末倒置。

全媒体时代,编辑必须把握主流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的助推和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媒经历原始传播、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发展阶段。在电子传播阶段,依次出现了第一媒介电话广播、第二媒介电影电视、第三媒介互联网等传播手段。而在互联网传播阶段,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与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技术融合,已成必然趋势,并逐渐衍生出 大量的新兴媒体。尤其是当前出现的诸如网络视频、新一代电子报纸及电子杂志、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博客、播客、视客、网络社区、微博、飞信、阿里旺旺、IPTV、BBS、QQ、UC、MSN等新兴媒体,使舆论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其传播手段综合多样,文、图、声、影、网全面覆盖,彻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简捷而又高效的空中高速,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新兴传媒的超地域性、超隐蔽性、超互动性、超共享性、超便利性以及极强的个性化等特征,深深吸引了大量青年群体,这也预示着它将成为东西方争夺青年思想意识形态控制权的重要工具,这对全媒体时代编辑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在全媒体时代,编辑肩负着高度的社会责任、高度的政治责任以及文化传播责任,因此,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一个好的编辑,应是所涉及知识领域的专家,至少是政论专家、理论专家,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编辑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就能从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高度来处理各种稿件,改稿也能击中要害,对稿件中的一些提法进行严格甄辩。概括来讲,编辑的思想政治修养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增强政治责任感;三是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四是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五是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六是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七是遵守外事纪律,维护祖国尊严。编辑应认真学习和掌握与编辑出版工作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尤其要认真学习国家的《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专利法》《标准化法》《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法规。编辑应学会运用法律来规范、保护和发展编辑工作。

其实,对编辑政治素质的要求是由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式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的是一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通过大众传媒予以阐释和传播,另一面也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反馈和调整。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大众传媒所处环境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要选定相应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与之相适应,以保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性,编辑必须把握这个大方向。

全媒体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强制”与“摊派”订阅已成为历史,自由选择、自由阅读成为全媒体时代的主要阅读方式。因此,提高内容质量已成为全媒体时代的本质追求。编辑做好选题策划为全媒体传播提供更多可能,因为全媒体传播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方式满足不同受众,让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体验。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传播者可以利用多种媒体进行传播,而受传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接收信息,信息量在这一传一收的过程中大大增加。可见,不管是哪种媒体,都是内容的载体,出版物要想增强自身竞争力,关键在于内容。

编辑工作贯穿整个出版过程,对出版物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编辑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要提高内容的质量,要使出版物在众多出版物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编辑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做好选题策划,赋予出版物以独特性。具体来说,在全媒体的影响下,编辑应不断提高策划能力,在实际策划过程中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全面考虑。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利用各种媒体策划出内容与形式都有一定创新性的出版物,从而为读者提供视觉、听觉等诸多感观体验。

nlc202309020552

全媒体时代,编辑出版素质的培养与拓展体现在多方面。如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各种信息的鉴别与解读能力等,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全媒体思维能力。全媒体思维是指利用全媒体对信息的能动操作,对于编辑出版来说,该思维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始终,信息的接收、取舍、组织等环节都离不开全媒体思维。简单来说,编辑要想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首先头脑中要有全媒体这个概念,然后再将这一概念切实体现于出版物选题、审稿、装帧等各个环节,要做到既专又全,掌握全媒体出版相关技术。对编辑来说,需要从之前单一媒体编辑工作转向多种媒体编辑工作,其基本素质需要从单一技能扩展为较多技能,如编辑出版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出版,还要能够涉及数字出版等。

首先,全媒体将传统的纸质媒体与新兴数字媒体进行融合,这就要求编辑出版不仅要掌握传统纸质媒体的相关应用,还要掌握新兴数字媒体的相关应用。编辑要通过学习将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结合,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应用于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其次,全媒体出版已势不可挡,编辑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提高相关的合作能力。因为作者、编辑甚至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不仅提高了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还使得反馈这一环节更加直接有效。最后,全媒体环境下要求编辑出版人员具备“全”的能力,但“专”同样必不可少。由于人的精力与能力等限制,一个编辑可能无法对所有媒体都娴熟掌握,但完全可以做到专长某一媒体,然后在这一专长之下尽可能掌握其他媒体。如此一来,编辑不仅可以避免全而不精这一弊端,还可以在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适应全媒体编辑与出版。

全媒体时代是编辑队伍的网络化时代

如今的全媒体时代,网上阅读、浏览、下载、转发等十分便捷,向无纸化发展越来越广泛,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愈来愈激烈。传统媒体内部竞争也是迅猛的,如新的报刊不断诞生,老牌报纸纷纷扩版、改版,媒介产品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产品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人们对内容、审美感、视觉感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时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层面对编辑提出挑战。仅从把关这一层面上来讲,一方面,海量的芜杂信息需要编辑去粗取精;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需要编辑把握方向。

在网络媒介蓬勃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出现之际,曾有人断言“编辑这个把关人已经不需要了,受众自己就是自己的把关人”。这种说法很快就被传播事业的发展证实了片面性。在海量的网络世界里,编辑的作用不但没有丧失,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大到首页内容的推荐与编排、专题的形式、图片处理等,小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内容、段落、句逗修改以及相关主题的超链接推荐阅读,都渗透着网络编辑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目前,快节奏生活催生了读图时代,版面上的“心思”空前重要。巨大的生活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已经让人们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受众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开始越来越依赖视觉感官的刺激。新闻图片的快捷性与清晰性更适应读者的需求。读图时代的来临,新闻呈现形式与新闻内容一样变得非常重要,“三步五秒”效应让版面、页面上的心思成了重中之重。如何设计独特的版面,如何安插恰到好处的图片,如何编排网页风格,如何为网页视觉中心配置醒目的新闻素材,都成为报纸、网络是否能够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而这些都对编辑工作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

全媒体时代的编辑要具备熟练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新“武器”的能力,网上阅读无纸化审稿的“三审制”将取代纸质稿笺式的“三审制”,电子稿件的编辑处理、修改传输都在互联网上进行,运用多媒体、超文本写作、编辑、报道的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在采、编、排“一条龙”的模式下,编辑既是文字编辑又是图片和版面编辑,既是采访记者又是排版员。责编不仅有选题创意策划的能力,还要有深入研究深度报道的能力,特别是跟踪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时尤其如此。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全局头脑、分析研究能力、坚持不懈的毅力,探讨、报道社会热点、难点、重点等关系社会和公众的根本问题。

全媒体时代对编辑的外语水平也提出要求,编辑不仅要熟练用英语查询和阅读网上资源,用英语在网上进行环球语音和可视采访,更重要的是具备外语写作文章的能力和编辑外语理论文章的能力。尤其是科技类图书、报刊,科技外语的水平要求会更高。如《中国科学》系列英文版期刊《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化学》《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期刊不仅对外语要求更高,而且对相关专业要求更深,该领域的教授级、专家级人物才能胜任此编辑工作。尤其是医学类SCL核心期刊的编辑,大多是临床专家、教授或主任医师兼任编辑。

编辑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责任工作,自身有着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并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编辑需不断打造自我,不断进取,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所从事专业的前沿科技学习研究结合起来,全方位提高编辑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做到“一专多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全媒体时代的编辑出版业飞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5:思想素质再提升 爱岗敬业再锤炼

一、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目标

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本质的而不是表象的、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社会和人生,正确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思想稳定,具有时代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服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侵蚀。

在现代思想观念方面,要求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如竞争意识、时效意识、平等意识、科学意识、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平等意识、科学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和利益共享意识等。

在道德品质方面,应该特别强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是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对所有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完全可以认定,在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今后我国的学校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打破上述看到科学背后的道德意义和思想与思维的深刻涵义,并能由此促使他们从思想领域接受似乎与自己的专业全然无关的许多营养,并产生一种创造性的联想。

在素质教育中,从总体上说,应该确立如下观念:素质教育应该是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变学生的片面性、专门性发展为全面性、基础性发展,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

(一)变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树立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志向,主动承担创造性地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和精神。我们必须精神地看到,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激烈在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占据主动发展的地位。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人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精神,这不仅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事业、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

(二)变片面性、专门性发展为全面性、基础性发展

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门知识的培养模式,而是要积极探索出推动树立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和新途径,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倾向。素质教育必须是全面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生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学会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学会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三)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

就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显性发展形式,而且更要关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感悟力、健全人格形成等隐性发展形式,因为正是这些隐性发展的基础内容对人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从我国未来的发展看,人才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问题。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本领,固然算不上合格人才,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尤其是没有解决好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怎样追求的问题,光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干什么呢?因此,为了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更应该注重学生培养中对人才发展起主导作用的那些隐性发展的因素。

(四)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

上一篇:安全教案一年级上下一篇:盼望秋天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