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doc

2024-06-20

高二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doc(精选4篇)

篇1:高二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doc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

【课内四基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谚语,反映出农业生产具有明鲜的()A.地域性 B.灵活性

C.针对性 D.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④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B.①热量②水源③市场④光照 C.①地形②热量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3.在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自给农业的是()A.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 B.非洲的种植园农业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4.我国以下农业地城类型中,既属于密集农业,又属于商品农业的是()A.青藏高原的放牧业 B.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C.东北林区的迁移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花卉种植业

5.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6.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度,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 B.改造地形,发展梯田 C.采用喷灌,调节水分条件 D.根据温室原理,改善温度条件

7.关于农作物分布及生产条件的正确叙述是()①茶树喜湿润多雨的气候及排水良好的坡地 ②黄麻喜低湿的土地和潮湿的气候 ③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

④水稻绝大部分分布在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东部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京九铁路沿线地区从北到南依次出现的农作物是 A.棉花——油菜——水稻——甘蔗 B.甜菜——小麦——水稻——甘蔗 C.大豆——甜菜——油菜——小麦 D.油菜——水稻——茶叶——长绒棉

9.能客观反映我国城郊农业结构大势的是()

10.“都市农业”是一种隶属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性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的同时,又提供“精神食品”(观光、娱乐、休闲„„)。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在 “都市农业”模式的3个农业圈中,布局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农业文化园 ②休闲农庄 ③禽蛋蔬菜基地 B.①禽蛋蔬菜基地 ②农业文化园 ③休闲农庄 C.①休闲农庄 ②城市绿化带 ③农业文化园 D.①农业文化园 ②禽蛋蔬菜基地 ③休闲农庄 11.玩具制造业()A.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

B.影响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原料

C.必须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D.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劳动力素质对其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12.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基本相同的一组()A.炼铝、制糖、玩具制造

B.卫星制造、食品加工、集成电路 C.饮料厂、家具厂、印刷厂

D.服装制造、制鞋、精密仪器制造

13.下列工业区与其工业部门的组合,正确的是()A.德国南部——钢铁,纺织工业为核心 B.普拉托——毛纺织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 C.鲁尔区——汽车,钢铁工业区 D.“硅谷”——宇航,电子工业区

14.从经济效益看,下列工业区位选择正确的是()A.甘蔗制糖——接近市场 B.家具制造——接近原料地

C.飞机制造——接近廉价劳动力地区 D.炼铝工业——接近能源地

15.如果我国建设一个“硅谷”式的高技术工业区,根据工业区位的理论,下列地区最适宜的是()A.辽宁鞍山 B.山东青岛 C.北京中关村

D.西藏拉萨

16.下列工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影响因素匹配的是()A.绿洲农业——气温 B.电子装配——技术 C.梯田农业——地形 D.水产加工——市场

17.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 18.能表明工业分散的事例是()A.新产业区

B.跨国公司 C.石油城 D.钢铁城 19.考虑盛行风对居民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某市郊小镇布局较为合理的是(箭头表示盛行风向)()①居住区 ②污染严重的化工厂 ③绿化带 ④污染较轻的化工厂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0.如图5—12所示: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内某城市拟在郊区县征地建一以化学工业为主要部门的工业区,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在哪个县征地较为合适()

A.甲县 B.乙县 C.丙县 D.丁县

二、双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最符合题意,请把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分)21.下列哪些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A.通过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B.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C.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D.修筑梯田和发展节水农业

22.我国农村发展乡镇企业,首先应发展()A.资源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技术密集型工业

23.下列计划发展种植业的地区中,要着重着眼于改造水分条件的是()A.东南丘陵

B.宁夏平原

C.沿海滩涂

D.三江平原沼泽地 24.关于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和养羊是混合农业惟一的方式 B.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混合农业 C.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混合农业存在很大差别

D.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

25.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投入发生巨大变化的是()A.劳动力的数量和体力投入越来越少 B.原料种类投入越来越少

C.原料利用率提高,单位产值所投原料数量不断增加 D.劳动力技术投入逐渐增加

26.下列说法符合企业横向一体化增长战略的是()A.与原生产活动有关,易于实现 B.多表现为企业的早期增长

C.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D.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企业以横向一体化增长为主 27.有关企业增长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多样化增长的战略才会使企业向多部门、多区位的空间发展 B.每一种增长战略都会使企业向多部门、多区位的空间发展 C.多部门、多区位的格局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 D.多部门、多区位的格局不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28.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是()A.由近及远扩张,在服务性企业中表现尤为典型

B.由近及远扩张,在钢铁、机械制造企业中表现尤为典型 C.由小市场至大市场扩张 D.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29.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们的目的是()A.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B.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C.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D.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资源

30.我国加入WTO,农业生产应如何应对()A.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 B.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走科技兴农之路 C.开垦荒地,不断扩大粮食基地,增加粮食产量 D.放弃农业生产,依靠进口解决农业问题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1.由于 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 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32.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要根据

,并需充分考虑到 比。

33.阿根廷的 上的大牧场牧牛业,因其良好的 是世界上经营杰出的牧场。

34.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国土的 和 的草原地区。

35.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 和 对工业的投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6.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37.我国鞍钢的建设侧重考虑,而上海宝钢的建设则侧重考虑。

38.采掘工业属于 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主要属于 指向型工业。

39.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苹果畅销是因为,到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价格大跌,出现严重的滞销是因为。

40.长久以来,工业都进行 的产品生产。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工业生产逐渐向 的生产方式发展。

四、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41.读下面美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回答下面问题。(10分)(1)A主要属于 型农业地域类型,这里有大面积的 气候区。(2)B属于 型农业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 和,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 ② ③ ④ ⑤(3)从图二可知,美国是世界上 生产国,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 以上是靠 投入转化来的。

42.下图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农民改造低洼易涝的“桑、果、蔗——塘——鱼”的基塘农业生产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图和简化系统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在简化的系统框图空格中,填出下列代号的生产行业或工厂名称,使系统完整。A.养蚕业 B.养鱼业 C.种甘蔗 D.丝厂 E.蔗糖厂

(2)该系统的建立,构成了珠江三角洲特有的“ ”模式,使土地资 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和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取得了

、社会 等方面效益的统一。

(3)这个典型的事例,说明发展农业生产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即要,这也显示了农业生产具有 的特点。

(4)此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一种新颖的 农业。为了扩大出口贸易,我 国在此地建立出口商品基地,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这体现了经济增长的。

43.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10分)

材料一 我国某企业集团原为一电冰箱生产厂,经十几年的发展,其占有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同时某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从单纯生产冰箱发展到生产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电视机等,成为我国家电行业的佼佼者。

材料二 图5—15表示上述企业集团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1)由资料分析,此企业集团的增长战略是。(2)影响该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①劳动力 ②原料 ③市场 ④动力

(3)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设公司在第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①品牌优势 ②成本优势 ③管理优势 ④技术优势

(4)从跨国公司空间发展过程的六个阶段来看在第Ⅰ阶段,该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处于第

发展阶段;在第Ⅱ阶段,该公司跨国经营活动处于第 阶段。

(5)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性,这是因为它们()①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 ②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③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 ④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6)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①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②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③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④降低原材料消耗

44.阅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据国家外经贸部提供的材料,到1999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为3000多亿美元,其中 大约只有1/30流向西部。贵州省仅吸引到1亿美元外资,西部大省四川吸引到外资也不足70 亿美元。而上海,仅浦东开发区过去几年就吸引了110亿美元。

材料二 国家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在“2000中国西部论坛”上首次披露,中外著名企业投资 西部势不可挡。据不完全统计,此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0多家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向成都一家光纤电缆企业和西安的铁路、交通控制系 统进行了投资,美国普惠公司正在成都、西安和株洲三市生产飞机引擎零件。此外世界银行将为西部提供贷款10亿美元。

(1)读材料一,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西部吸引外资较少的原因是。

(2)读材料二,结合西部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跨国公司已开始涉足此地区的原因是。

(3)你准奋将来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哪些努力?

【高考真题演练】

46—48出自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3+大综合+1”地理试题,54出自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地理试卷。

45.图5—16示意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Ⅰ表示烟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并回答:

(1)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2)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是。(3)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

(4)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后括号内)A.减少运输成本 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图5—17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参考该图回答46~48题:

46.处于阶段Ⅲ农业的显著特征是()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

47.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48.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 D.大量使用农药

参考答案

【课内四基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B 6.A 7.B 8.A 9.B 10.A 11.D 12.C 13.B 14.D 15.C 16.C 17.C 18.B 19.D 20.D

二、双项选择题

21.AD 22.AB 23.BD 24.BC 25.AD 26.AB 27.BC 28.AD 29.BC 30.AB

三、填空题

31.动植物 社会经济 32.经济技术条件投入与产出的 33.潘帕斯草原 经济效益 34.东 南部 西南部 35.原料 劳动力 36.蒸汽机的发明 微电子技术 生物工程 信息技术 新能源 新材料(任意填1~2个)37.多原料因素 市场与交通因素 38.资源密集型 动力 39.市场供不应求 市场供过于求

40.大批量 中小批量定制

四、综合题

41.(1)大牧场放牧业 干旱半干旱(2)商品谷物 玉米 小麦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便利的 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高度发达的工业⑤先进的科技(3)大豆 科技

42.(1)①A ②D ③B ④C ⑤E(2)基塘农业生产 经济 生态(3)因地制宜 地域性(4)混合 横向一体化

43.(1)横向一体化(2)③(3)②(4)第二 第四(5)①④(6)②③ 44.(1)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建厂投资大;气候多样,降水少,水源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2)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西部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国家将投入巨额资金,改善西部的交通运输,通讯等条件,因此与其相关的部门企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只要写得合情合理均可。(答案略)【高考真题演练】 45.(1)“四季如春”,降水丰沛(2)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

(3)技术创新(或技术开发,引进技术)(4)CD 46.B 47.C 48.D

篇2:高二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doc

5.9新兴工业区(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必修

●备课资料

一、浦东新区

上海开埠以后,开发的重点在浦西。英、美、法等列强在浦西设租界,建市区,在浦东沿江一线建码头、仓库和工厂。到20世纪20年代,浦东沿江码头岸线长度超过浦西,以船舶修造和棉纺织为主的工厂相继建立。然而,由于黄浦江的阻隔,浦东除沿江一线以外,始终是村舍相望的农村。浦西和浦东景观完全不同。

进入90年代,浦西城市建设滞后成为上海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人均道路面积和绿化面积只有世界大城市平均水平十分之一;密集地段每平方千米有人口12万以上;酸雨频率达50%左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上海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

浦东开发是振兴上海经济的必由之路。大桥与过江隧道陆续建成以后,浦东与浦西联络方便。浦西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可以支援浦东建设。浦东浦西可以采取“前店后厂”的方式协作,也可以在浦西生产零部件到浦东装配。浦东开阔的土地,可以兴建大型国际机场,加强与全球的空中联系。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到2000年将建成150幢大型建筑,发挥国际性金融、贸易、信息、会议与展览中心的功能。经过8年的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经济城区已经出现在浦东,开始分散浦西在土地、人口、城市功能等方面的压力。

浦东开发后,上海港与宁波北仑港、乍浦港分工协作,形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港口群。北仑港水深,港域大,可以建设世界一流深水港,弥补长江口水域水浅的不足。北仑港区陆域开阔,可以建设电力、石化、钢铁等大型临海型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加速上海市区经济转型。

浦东开发可以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兴旺。三角洲面积1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000万,分别占全国1%与6.5%,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1/6。自唐朝以来,长江三角洲始终是全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著名的南北大运河从杭州开始,贯穿长江三角洲,在扬州跨江北上,源源不断地向北方供应粮食和布匹等物资。浦东开发,可以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浦东开发,加强了上海港的龙头作用,沿江而上,融合南通、张家港、常熟、江阴、南京、扬州等港口,可以建成沿江经济发展轴。

浦东开发可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在浦东开发的带动下,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布局将逐步向长江两岸转移,配合长江三峡工程和库区开发,沿江一线将兴建大批耗水和耗能工业。

为了加速开发进程,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包括:(1)“八五”期间增加的财政收入不上缴;(2)外高桥设立保税区,外商从事出口加工、仓储、转口、贸易等业务,使用的设备、物资、交通工具,出口的加工产品和货物,可以免征关税;(3)外商可以兴办零售商业等。1997年底浦东外资企业总投资237亿美元。世界排名前500位的跨国公司,有78家在浦东落户。同时,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骨干产业已经形成。其中,重要的有中美合作的轿车业;中日合资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业;中德和中美合作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业;中日合资的家电产业,以及中外合资的现代生物医学产业。

二、苏南、珠江三角洲和温州三模式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三个著名的发展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这三个模式的地理环境和特色是不同的。

苏南模式的核心地域是苏州、无锡和常州(简称苏锡常),面积1.75万平方千米,人口1300万。广义的苏南模式地域范围拓展到整个长江三角洲。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带动经济全面发展。苏南模式有两个决定性的环境基

用心 爱心 专心

础。

第一,苏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文化积淀深厚。自唐中叶以来,太湖流域是我国文化最活跃的地区。鸦片战争以来,太湖流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1896年我国第一座民族企业——业勤纱厂在无锡诞生。1959年我国第一家社办工厂——春雷造船厂在无锡东亭镇祁席村诞生。社办工厂是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前身。在文化大革命后期,苏南的乡镇企业已经开始高速成长。

第二,受到上海的强烈辐射。苏南与上海有紧密的血缘、亲缘和地缘联系。苏锡常是上海的腹地,是上海市民的重要原籍地。苏南发展乡镇企业,20世纪70年代靠上海回乡工人,80年代靠上海星期日工程师,90年代靠上海和南京等地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上海的辐射,使得苏南乡镇企业有比较高的起点。

珠江三角洲模式的依托是港澳,是经过港澳流入的外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28个县、市,4.5万平方千米土地,2千万以上人口。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点是“五洋”,资金洋、设备技术洋、经营管理洋、产品洋、市场洋。“五洋”的基础是临近港澳,是全国第一侨乡。海外华侨和华人七成来自广东,其中又以珠江三角洲为主。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华侨和海外华人有广泛的血缘和地缘联系,是我国外资的首选落脚地。珠江三角洲模式以中外合资企业为起点,聚合海内外资金和人才,通过市场导向,实行进口替代策略,生产“国产洋货”,带动整个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在进口替代策略取得成果后,珠江三角洲逐步转向出口导向策略,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温州模式在温州专区的沿海地带,北起乐清、永嘉,南到平阳、苍南。温州模式的基础是广大百姓的观念。特征是以个体经济家庭经营为起点,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核心,小商品生产为主导。温州模式没有特大城市的依托,没有大量外资的注入,推动力来自民间,来自基层,来自区域内部。因此温州模式更有借鉴意义,更有推广价值。

——摘自《中国社会发展及地理背景》

三、中关村发展历程

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春先为首的一批高技术人员,1980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东侧的中关村小区,率先办起了“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以咨询、开发新技术为目的,成为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区的发端。此时,中关村小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村”,有田有菜有农庄,街道及两旁树木与乡村小镇没什么区别。

1984年,已有4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这里注册落户,当时这些公司规模均较小,却是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先导。如5月创业的四通集团前身,仅有几位年轻工程师和2万元借款作为开办费。11月联想公司创立时,也仅有11名科技人员和20万元资金。

1986年,中关村“菜地里长出了计算机”,各种以微电子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公司纷纷出现,始有“电子一条街”的说法,科技企业实体达140家。

1988年5月,鉴于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群体发展的规模和条件,为推动科学体制改革,加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在海淀区划出一片范围,建立外向型、开放型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由相互联接的白石桥路、海淀路、中关村路及附近区域组成,包括电子一条街在内,给予特殊的政策、服务,以鼓励、扶持高新科技企业,构成了海淀高新技术园的雏形。

之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加快。1999年国务院批准其辐射区延伸至密云工业开发区内八个代表性的工业产业园,整个范围扩大到五园一区。地处核心地带的海淀园,各项经济指标年增30%,对北京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有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不胜数的电脑公司,十万多大学生从业人员;年总产值近200亿元,税收10多亿元,40家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38家企业上缴税费超过千万元,17家企业进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百强,71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占有率进入前3名。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再度确立了中关村在全国的地位。北京市以中关村为核心,拟建全国最大的集研发、孵化、培训、生产、贸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软件产业基地。“中关村创业2001年商业计划大赛”,立足于中关村,面向全国更为广阔的领域。

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关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抢占新兴工业先机,以电子一条街扬名,开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河,成为全国各类高新技术区的鼻祖;抓住知识经济契机,成为全国科技经济创新的重要基地。中关村及时获取信息,争取优惠政策,占尽政治中心北京的天时。北京又是全国文化中心,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上百个科研机构;海淀又恰为北京的文教区重镇,中关村区内及附近就有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北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学院等一批科教中心。中关村就近获取知识技术,促进产业化,坐享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核心区地利。中关村高科技的“顶天”技术,自建有产业化“立地”企业,激活了内部机制;利用科技优势实施电子政务,从而使社会服务、行政管理高效快捷地服务于自身高科技产业区;事业部建立了“人才绿色通道”,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内外交流,中关村又有了人才和环境。天时地利人和,中关村兼而有之,成为“中国硅谷”,也就理所当然了。

从北京市西北边镇小区一村到海淀园,再到五园一区,中关村一直是我国高新区的马首、龙头;从“两通”“两海”到方正、四通、联想,再到新浪、网易、搜狐,中关村一直是我国高新技术的代表和先驱;从电子产品到电脑一条龙体系,再到多层次综合性软件园,中关村一直是我国知识科技创新的典范和模式。

——摘自《地理教育》2002年第1期

四、日本筑波科学城

1963年9月,日本政府内阁提出在筑波地区建立科学城的规划。1980年,筑波科学城基本建设完成。

目前,筑波科学城聚集了日本全国27%的国家研究机构,40%的研究人员和40%的国家研究预算,共有人口19万,其中包括大约300家国家、私人研究机构雇佣的 1300名科学家。筑波科学城成为知识学术密集城市和日本最大的研究与开发中心。

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倡导科技政策的产物。“科学城”作为科学工业园区一种类型并在世界上被广泛推广,日本筑波科学城起到了先驱示范作用。筑波与硅谷都被称为高科技基地,而且也曾经像硅谷一样声名显赫过,但不论是形成机制、思想观念,还是创新环境、管理方式,两者在体制和模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正是这种种差异,造成了筑波和硅谷经济效益和经济指标的巨大差距。以1998年为例,硅谷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2340亿美元。而同期筑波的这一数据却只有50亿美元,两者的差距已不可同日而语。

毫无疑问,从投入与产出角度来讲,筑波科学城效益不明显,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主要是表现在:政府投资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搬迁规模大,耗时过长(建设周期达30年之久);科技人才集聚和高技术产业产业化程度不够,没有达到建成日本最大最强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和中心的目的。此外,筑波科学城的建成也没有完全达到减轻东京人口压力的目的。

筑波科学城作为世界科学城一个不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摘自2001年《科学时报》“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模式分析”

五、“龙芯”1号——我国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大突破

据《人民日报》讯,2002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创新成就展”上宣布:我国第一款商品化通用高性能CPU芯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1号CPU成功问世,并可大批量生产提供给广大用户使用。同时,以“龙芯”1号知识产权为基础的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我国信息产业在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的道路

用心 爱心 专心

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六、奥克斯10亿元打造南昌工业园

日前,著名空调企业奥克斯与江西南昌市政府达成了初步意向合作协议,将斥巨资10亿元打造“奥克斯南昌工业园”。据介绍,该工业园位于江西南昌昌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用于空调生产、变压器等电力产品的研发、地产投资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等。工程项目分为二期工程完成,首期征地面积1000亩,工程项目建设按一次性投资规划和滚动式方式建成,预计该工程项目将在3~5年内完工。据估算,工业园建成后,奥克斯空调规模产能可达60万套至150万套,电力产品变压器可达200万千伏安至500万千伏安。工程正式投产后,年销售额预计可达50亿元人民币。

七、光芒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受市场关注

由光芒集团无锡光芒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日前上市。该款热管太阳能热水器打破了市场长期以来由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独当一面的格局,备受市场关注。

光芒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其主要部件太阳集热管采用一种新型双真空金属热胆管,其集热原理发生了重大变革。金属集热芯片吸收光能后,真空紫铜管内的液态导热介质受热汽化,冲向冷凝端输出能量传递给水,使水温升高。该集热管交叉运用了光学、热学、化学、力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属于一种“金属集热、超导传热、真空保温”的新型集热器,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该热管集热效率高,抗冻能力强,在阳光下2分钟左右开始输出能量,而且在-50摄氏度的低温下仍可正常运行。整台太阳能热水器在运行过程中无需采用自动上水仪或自动上水附水箱便能实现承压全自动上水,使用户使用更省心、省事。

——摘自《光明日报》2003.6.30

八、最大台资项目落户上海近日,全球芯片制造的龙头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在松江的投资计划,这也是迄今为止落户上海的最大一个台资项目。

台积电这次将在松江工业区设立的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首期投资达8.98亿美元,注册资本3.71亿美元。目前,有关立项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据介绍,这个项目建成投产后,每个月生产的八英寸芯片将超过4万片。松江区副区长王文涛说,这是目前落户上海最大的一个台资项目。

据了解,加上台积电的投资,松江今年的招商引资额已经达到17.18亿美元,高居上海各区县之首。同时,松江区今年一到四月的出口额也高达14.48亿美金,同比翻了一番多,达到136.65%。

——摘自《团结报》2003.6.12

九、浦东新区的规划

上海市的新区——浦东区的开发建设,采用了新区与旧城相结合偏向一侧的发展模式,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借助商贸发达之势,建立了新的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园区等,以其强大的势力,带动了上海市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十、按生态原理布置工业

30年前,美国田纳西州小城查塔努加曾经是一个以污染最严重闻名全美的制造中心。而今,旧钢铁铸造车间已变成一个用太阳能处理废水的水晶宫。旁边是全部利用循环废水的肥皂厂,紧临该厂的是急需肥皂厂副产物作原料的另一家工厂。

他们想建立完整的工厂网络,是指每一家工厂,就像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具有其各自的生态位一样(物质循环再被利用,闭环系统),彻底改变一般工厂以线性生产方式,最后产生废物的思维方式;也采用自然生态系统闭环式的生产,甲厂的副产物,成为乙厂的原料,乙厂的副产物又被丙厂所利用,从而消除废物的污染。这种“工业生态化,废物零排放”工业园区的建立,受到联合国的推崇,是各国学习的榜样。

而且,他们认为“废物”二字是人类的发明,他们要把“废物”二字从字典中抹掉。

篇3:高二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doc

1、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3、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阅读[探索]材料,思考问题:

1、墙壁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篇4:高二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练习题.doc

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

①小农经营。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3、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阿根廷、美国——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植被:植被稀疏,不适合种植业,只能放牧牲畜。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距海港近。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5)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专业化程度高;

③商品率高。

4、乳畜业:

(1)分布: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附近。

(2)区位条件:(以西欧为例)

①气候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牧草生长。

②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

(3)特点:

①商品率高;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集约化程度高。

5、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6、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1)迁移农业:包括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和游牧业,分布在某些较原始的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有所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恶化。

(2)种植园业: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等。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的影响:

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

②人工培育良种;

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

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

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

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四、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

(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业布局中的环境因素:

①风向,分为三种情况: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主导风的下风向、季风对吹风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源:有水污染应的位于居民区的下游,生产中对水质要求高的应位于居民区的上游。

③离城市距离: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区内,有大气污染的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2)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3)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4)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5)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

五、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①生产上的联系。②空间上的联系。③信息上的联系。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两种类型:

①产品轻、小、价格贵,②产品极其复杂,如飞机。

(2)工业分散的条件: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六、主要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概况:

①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②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④兴盛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

⑤特点:生产规模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3)鲁尔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

(1)生产特点:

①以中小型企业、轻工业为主。

②生产过程分散。

③资本集中程度低。

④分散在农村或小城镇。

(2)生产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高。

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硅谷”区位条件:

①位置优越。

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

④交通便利。

⑤军事订货(美国特有)。

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适宜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最高。适宜运输急需,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宜气态和液态运输。

八、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

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②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

①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③要避开低湿地区;

④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铁路建设:

①区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繁荣;先进科技是保障。

②意义:促进工业生产;加速区域开发;加强工农业城乡联系;促进文化科技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政治统一、国家安全,巩固边防等。

6、公路的选线原则:

①平原地区:少占好地,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线路的总体走向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具体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九、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①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大型超市等。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发展。

上一篇:音响舞台设备管理规定下一篇:刑诉司考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