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2024-06-24

浅析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论文(共10篇)

篇1:浅析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2.1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每个孩子心中,父母永远是高大的,是最厉害的`,因此父母的态度及行为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几乎有70%的时间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2.2情商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最快的,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情感方面的学习。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情感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将对他在以后的发展中产生很大持久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感情是组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如果性格暴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并且对自己不满意等时,他的行为也将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向极端,不能够坦然地去面对未来中各种各样的挑战及把握住机会,从而变得一事无成。因此,对幼儿进行情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那么他的一生也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3道德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道德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文化传承之一。对受教育者“德”的要求首先必须转化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以道德教育目的去指导和规划整个道德教育工作。而在幼儿教育当中,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中心环节。但对于幼儿而言,道德教育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关于“道德”的教育,而是身体养护、社会规则、个性养成、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性教育。幼儿应该有集体观念,要教育幼儿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心,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要让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唤起幼儿内心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有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是中国人为荣。

3学前教育进行的方法

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心的问题。从儿童心理方面来看,他们思想单纯,跟成人差距很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智力开发方面,我们要训练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以及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对于行为习惯来说,我们要尽早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告诉他们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什么是好的。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陈鹤琴著.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北京:金城出版社,.

[3] 郭玉霞主编.质性研究资料分析NvivoS活用宝典[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

篇2:浅析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的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国当今的学前教育的现状来说,仍然存在着阻碍教育发展的因素。本文根据幼儿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阻碍发展的几点原因,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幼儿教育的限制因素问题,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也进行了幼儿教育该如何创新,从转变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作出了创新,以确保幼儿教育更好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的推动了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人才的需求要求也在逐渐改变。21世纪的人才要从小培养,所以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成为了社会上关注的重点,不仅要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还要培养其具备创新精神,能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寻求另外的出路并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目前,全球各国都开始注重人才教育,注重幼儿阶段教育的培养。我国主要是在上世纪9O年代开始实行学前教育,现阶段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学前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使得在幼儿学前教育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所以当今我们应该找出难题并进行创新,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幼儿目前教育的分析,仍然存在着不利于学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个人教学水平有限。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许多对教

育的看法,幼儿教师们的许多太好的设想并不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近,由于全国都重视幼儿们的学前教育,我国针对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虽然政策上规定了对幼儿教师的待遇要得到相应的改善,但往往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并没有多大改变,造成了教师们的.积极性降低。而且幼儿教师的培训和实践机会也较少,阻碍了幼儿教师们许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的机会,给幼儿教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许多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活动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原本教育的意义。

2.幼儿教育方式方法限制过多

随着社会上频频出现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的事件,以及许多由于幼儿园监管

不严导致孩子出现危险的事件,导致幼儿家长以及国家对幼儿的安全问题比较关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对每个班级每天的活动地点、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限制和规定,禁止幼儿在活动中从事看似危险的探索体验。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保证学生们的安全,可是大大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抑制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生们的安全,而不是教育学生创新知识,制约了引导幼儿开展适合幼儿个性的各种活动尝试。

3、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也制定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管理的条例等法规性的文件,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水平有了一定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的幼儿教育的法规仍然处于劣势状态,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才能够对更好的实施幼儿的教育,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学习。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主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改革后,我们要想提高幼儿们的教育素质,就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要不断研究幼儿生活节奏和保育的关系;在做体力游戏后,观察测量幼儿生理活动反应,根据幼儿们身体的反应来制定以后游戏的类型。在体育课后,通过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录像分析,观察幼儿们体育活动过后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情况,研究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们身体成长的影响,了解体育产生的积极效果,及时调整活动的安排。要为幼儿们制定一些的提高智力的小游戏,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课堂上玩耍,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型游戏来培养幼儿们全方位的素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随着学前幼儿教育的发展,我国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对于幼儿教师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在积极的为各个地区的幼儿教师队伍进行大力度的建设和培训,对于各幼儿园的教师招聘也加大了难度,要鼓励幼儿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比如,去经济发达地区、文化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等,增强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同时,我们不要忽略了幼儿教师的想法与风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法,对待事情都有着不同的态度,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尊重每一名教师的想法,让他们说出自己对待教学的方法和创新意识,对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幼儿园在招收幼儿教师的方面,也要针对性格全方位的培养,不同性格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同的作用,培养儿童对待不同的事情要不同对待,将理性与感性更好的结合。

3、丰富幼儿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篇3:浅析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一、置情设疑, 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产生疑问、不解以及惊奇是幼儿思维的开端, 同时疑问和困惑是最能够将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进行推动和展开的, 幼儿精神世界的大门是由疑问这把钥匙开启的。针对这些, 作为幼儿教师就需要十分恰当的进行幼儿教育和方法形式的组织, 来唤起儿童的内心世界。只有针对儿童的兴趣入手, 才能真正调动思维的律动。但是作为儿童, 他们的想法是千奇百怪、五光十色的, 因此, 教师应当作为一名引导者, 为孩子的成长设置一些机会和情境, 不断带动他们进行思维的推理和思维的扩展, 让儿童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态度, 教师带领孩子进行反思, 从而将儿童的思维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

二、丰富语言教育活动

1、通过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 发展幼儿思维

谈话活动主要指的是针对幼儿的针对语言能力不断进行培养, 让幼儿能够掌握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儿童进行交际交流的活动。谈话活动能够将语言的运用和思维的表达进行综合的结合, 幼儿在这其中能够不断进行思维调动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谈话活动的进行过程中, 老师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在幼儿的脑中进行已有知识的激发和现在将要学习知识的调动, 以至能够形成知识结构相互间的联系。同时, 老师要引导幼儿对同一事物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以此不断扩大思考的问题的切入点, 发散儿童的思维, 最终实现儿童在教学中的思维成长。教师首先做的就是要进行谈话情境的创设, 在情境中把话题逐步引出和思考, 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通过客观的、具体的实物进行分析, 引起他们的疑问, 对他们谈话的兴趣与思路进行启迪和思考。其次, 在谈话中, 教师应当营造出一个自由的氛围, 让儿童能够自由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发表自己的不一致并能够将谈话的范围、内容进行拓展和丰富, 这时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能够最大化的调动儿童的参与到度, 幼儿的思维也能够得到发展和拓展。

2、讲述活动以培养幼儿的独立

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时需要一定的讲述内容作为沟通的桥梁, 讲述活动一般是指比较正式的语言交流场合, 在这种相对正式的氛围中, 教师有要求的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 往往这些语言要求是规范的和标准的, 教师的要求应涉及到要求儿童能够采用规范语言来对自身的认识和自身的间接进行阐述, 以此构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培养起儿童清晰、系统的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于此同时, 在讲述活动过程中, 使用的是独白语言。它要求幼儿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 并且在脑海中进行构思, 从而针对某一事物的内容进行自身见解的阐述。在幼儿的语言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善于采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 对儿童具有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引导。

三、鼓励多问多疑, 开发幼儿思维潜力

从汉语的运用能力和发展上可以研究得知:孩子在提问和质疑时, 言语和动作存在着不足之处, 这直接会导致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影响。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们谱写的故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老师, 但因为过多关注的内容的逻辑性直至给幼儿进行消极的否定, 所以就会阻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环境, 应该是带领幼儿在学习中随时进行大胆的质疑, 但也同时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学习内容预期和假设的场合。幼儿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教师发问, 这是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幼儿向教师提问, 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 在幼儿主动求知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给予重视, 并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幼儿向教师提问时, 教师首先要鼓励幼儿, 支持他们大胆而经常性的提问。还值得注意的是, 对幼儿提问是否由教师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假如幼儿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 这时就应当是由教师向幼儿作出正确的解释, 如果一时不能马上的进行分析和回答, 也必须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把幼儿提问的问题弄清楚再马上进行回答。对幼儿提出的那些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或者是若幼儿经过自身的努力其实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 教师一定要对幼儿进行, 让他们能够发动自身的思维, 或者由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 如果有其他的幼儿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在实际意义上, 这种教育方法其实是对幼儿的求知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不断表扬和激励的过程, 让他们能够肯定自己的能力, 乐于与其他人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秦金亮.儿童发展通论[M].新时代出版社, 2008.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4]王松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M].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3.

篇4:浅析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幼儿德智体美劳教育;认知教育;人格品质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教事业,不是看好孩子,教幼儿们一些简单易懂的常识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这既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天生好动,不喜欢呆呆的坐着,喜欢不断的变换活动方式。现代人体科学和幼儿教育科学表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不仅仅指身体方面的健康,而是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协调发育。适宜的体育活动、音乐课程、劳动劳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适宜的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使其反应更加的灵敏迅速,为接收智力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再玩老鹰抓小鸡活动时,就需要小朋友在一起相互的配合,并且反应要灵敏,使其不被“老鹰”抓到;在游戏中,就促进了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团队观念,并且增进了之间的感情。通过体育活动,儿童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基本的体育经验。还能使幼儿的理解能力,记忆力等得到发展。适宜的体育运动能加快幼儿机体血液循环,增加骨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身高的增长。幼儿体育活动时,肌肉工作比平时增加,血液供应充足,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储存能力增加。例如幼儿园的早操,每天坚持让幼儿做早操,能振奋精神,驱除大脑皮层因睡眠而残留的抑制,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并能培养幼儿坚强的毅力和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幼儿时期,可要儿童多多进行合唱,合唱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声乐表演形式。合唱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组成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一组人演唱,称为合唱。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大家用同一种声音表现同一个内容、同一种感情,可以培养幼儿在集体中的合作精神和能力,促进幼儿的声音和心灵均衡和谐地发展;有助于幼儿美化心灵,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种树、种花,清理校园,要儿童从小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品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认知教育

一个正确的认知,是一切事物的开端。学前期,是儿童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儿童在这个阶段记忆力强,会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进行模仿和学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他们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关键期内,儿童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由于学前期的儿童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学习和塑造的巨大潜力,因此要抓住这个时期,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给儿童积极证明的引导,帮助儿童学习教育,促进认知的发展。良好的认知教育,还关系到儿童以后的学习态度,身心发展,优良品格等方面,因此学前教育,不仅要单纯的对儿童进行机械木讷的基础知识的和技能的训练,强制性的要求其完成学习任务,要根据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儿童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完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成才。

三、人格品质教育

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儿童的人格品质教育,是一个拥有重要意义的“工程”。“人格品质”是幼儿素质的核心部分,它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学习、理解等一系列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的,学前期的儿童适应社会的启示阶段。

如:我看见两个孩子在打架,为的是争夺在玩沙子时用的铲子和小塑料桶,在双方家长劝开后,听到一边的父母对孩子说:“以后自己的东西要保护好,不能给别人,要是他抢就打他,不然就告诉妈妈,妈妈来给你解决。”

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无疑是在错误的引导孩子,要孩子从小就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如何自己去解决处理问题,不能更好的跟身边的朋友友好的相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品格就会变相的扭曲,引发长大后的一些列问题。环境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与老师是孩子的第一环境。因此,父母和教师要时刻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给儿童一个好的开头。在学校要多多举行活动,要学生间团结互助,积极地适应环境。

儿童的人格品质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前期正确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受了适宜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

篇5: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一、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一)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含义对“质量”、“质量标准”的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确公认的界定,比较专业、有针对性或有通用释义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诠释。ISO9000()对“质量”的诠释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要求”指的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⑴“质量标准,’是将反映产品、过程、体系固有特性的指标和参数规定下来所形成的文件,是衡量产品、过程或体系是否合格的依据。当前,推动教育质量提高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成为必然要求。但是,教育质量不同于产品质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多维概念,与教育背景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质量标准不能与产品质量标准一样统一化。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准则和依据,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实践推动与未来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注定不能标准化、统一化。国外有学者曾指出:“在学前教育中,没有一个全球通用的质量标准。学前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为有差异的幼儿群体分别提供合适的教育条件,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所参照的标准也应当有所不同。学前教育需要合理的质量标准。

对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理解,可以从公平性、科学性和理性三个方面展开。[3]首先,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公平性,确保城市和农村的儿童都能够接受学前教育。其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科学性。在衡量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时,一要评价学前教育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二要评价学前教育是否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再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理性。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施全面和谐的学前教育,也应当尊重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和特殊要求。因此,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是指为促进学前教育的稳步和谐发展以及保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应摒弃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估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增加对差异的包容与尊重的教育质量标准。

(二)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指标学前教育质量指标主要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类。静态指标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静态指标的外显性较强,容易通过具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可靠的评价结果,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资质、园所设施、教育活动安排、园所管理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高质量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动态标准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部分,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更大,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行为、环境设施的利用程度、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等。

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用大一统的方式去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的质量是不可取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指标设置、选择和侧重应根据地区差异而有所区别。用于发达城市的指标不能直接用于发展中城市,用于城市的指标也不能直接用于农村。即使在同一城市或农村,对不同的幼儿园,评价指标也应当有所不同。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指标是指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根据各地(或各区域)发展程度的不同、根据幼儿现实需要的不同而设置的各项指标。

(三)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指标的特征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是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指标的设置能够充分体现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以确保儿童安全为出发点。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学前教育关注度的增加,学前教育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近几年来频出的学前教育机构安全事故从侧面对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提出了要求。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设置上做到杜绝安全隐患。一方面,园所设施、教学用品、校车等配置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也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其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能够满足家长与儿童的正常需要。一方面,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考虑家长的需求。例如,在指标的设置上如果一味地强调高投入,那么收费可能会超过一部分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或者占家庭收入比例过大,对有些家长来说是不太合理的;另一方面,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满足儿童的正常发展需要,各项指标的设置应该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再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具有可实现性。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的制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一方面,如果不合实际地制定十分理想的指标,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投入,超越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会有很多园所可能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被取缔,最终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设置的指标如果过低也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

因此,合理的指标应该是能够促使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最后,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能够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口变迁、社会流动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学前教育机构刚投入经费使用几年却不得不放弃,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很难弥补。所以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能够保证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园舍设备的较高利用率,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特殊要求

对农村学前教育来说,适度满足幼儿和家长的需要,考虑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适当降低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标准以及师资要求,并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课程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要求符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和发展要求。

(一)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度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抓住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了解农村幼儿的真实需求,适度关注农村幼儿的认知发展。农村幼儿缺少的不是“自发的、自主的、自选的、满足自身需要的游戏”,农村的幼儿在河里游泳,在山上追逐跑跳,在路边采野花,他们的游戏时间得到了充分保证,动作能力也发展得很好,心灵的舒展程度也比城市的幼儿好得多。衡量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标准不应是幼儿游戏时间的多少、动作能力的发展等,他们最需要的是做好“入小学的准备”,主要是在语言、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倾向于保证幼儿在入小学之前做好准备,给予他们必要的、有效的“补偿教育”,对他们的认知方面进行补偿,避免其在入学之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丧失信心并导致辍学。基于这样的思考,农村学前教育应该适度关注幼儿的阅读和运算以及幼儿的学习习惯。当然,在满足农村幼儿认知发展需要的同时应防止“小学化”,在两者之间做到平衡。

(二)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当降低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中硬件设施的要求。我国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而在这些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左右用于学前教育。M这些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中少之又少,教育资源的缺乏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不可能赶上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农村需要的是普惠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保证每个农村幼儿都能“有幼儿园可上”是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如果按照统一化、标准化教育质量标准对农村和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大量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可能会因为缺少大型玩具或塑胶跑道等一些硬件设施而被判定为不合标准,许多农村幼儿就会面临“没有幼儿园可上”的窘境,最终伤害的还是幼儿的利益。所以,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对一些硬件设施的要求予以适当的降低。但是,降低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并不是一味降低不设底线,应当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中硬件设施的要求予以降低。

(三)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度放宽对师资条件的规定适度降低学前教育师资条件的规定符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我国存在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有限的教育经费和资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上显得杯水车薪。就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资质和素养不能与城市学前教育教师相比。有许多农村学前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这些教师很可能没有幼儿教师资历证书;也有许多农村学前教师是小学或中学的转岗教师,在技能技巧方面相对欠缺。如果按照统一化的师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条件,那么一些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很有可能会被判定为不合格而导致其无法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继续生存或发展。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普惠性,保证每一个农村幼儿入园的权利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矛盾。现实情境决定了农村学前教师的认定和聘任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应适当地降低农村学前教师评估的标准。

(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课程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学前课程能够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农村的自然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其认知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农村自然、亲切、朴实的民风和生活习惯也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农村的一些有趣的节日和仪式也能够使幼儿产生热爱家乡、亲近本土文化的情感。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倾向于选择、利用符合农村现实情境的乡土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学前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低,而农村幼儿的认知发展也需要得到关注。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农村学前教育现有的师资水平,也要对农村幼儿认知方面进行补偿教育,注意将高结构化课程与低结构化课程相结合,发挥农村学前教育的地域优势。

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存在城乡统一现有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模糊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城乡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事业采取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办法。

在学前教育管理实践中,各地普遍使用和参照的质量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验收(评估)标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学前教育的繁荣。但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标准也往往将城市和农村混为一谈,用“大一统式”的评价方式衡量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要知道农村幼儿缺少的东西和城市幼儿不一样,人的需要往往与“缺少”联系在一起,缺少什么就会渴望什么,农村幼儿渴望的是充分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尽管没有人会赞同“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反对农村幼儿做阅读和运算,这并非是在帮助那里的幼儿缩小与城市幼儿之间的差距,反而会导致原本就存在的差距继续扩大。?当前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忽略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以及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的需求差异,城乡统一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不适宜于农村。

(二)学前教育质量标准趋于刻板趋于刻板的质量标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前教育的质量。当前衡量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方式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划分等级,如示范园、一类园、二类园等标准。在具体的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质量标准趋于刻板,学前教育机构的等级划分并不能反映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真实质量。一方面,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在评定学前教育机构时应当分别设置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的园所标准,但是目前我国仍用同样的评级标准去衡量、评价差距很大的城市学前教育机构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这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说不公平。

另一方面,现行的学前教育机构级别的评定标准重点体现在静态指标是否达标上。“物质条件在我国各地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中所占权重高,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主要是评价学前教育机构的场地园舍、设施配置、教玩具设备等的数量和种类。,对物质条件的过分追求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园所类别的评定标准。用有限的资源和经费去进行场地设施的配置,必然会减少师资方面的投入。

(三)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去背景化教育质量的相对性、动态化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应该从教育背景出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体现出去背景化的问题,在衡量、评估学前教育质量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普遍性和一致性,忽略了学前教育的背景。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总是不合情境地用师生比例、班级规模、物质环境、幼儿探索活动的发生频率等这些指标来衡量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遮蔽了农-34-村幼儿和家长的真实需求。同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将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动态指标的内隐性和评估的相对困难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在评估学前教育机构时对物质条件加权较高的问题。如此一来,各级政府便热衷于对能够反映所谓“高质量”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扶持,满足他们的各项物质要求。一些农村也盲目跟风,将主要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优质”学前教育机构中。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普通的学前教育机构得不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其发展状况和质量令人堪忧。当然,并不是说农村就不能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但是牺牲了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前景,专注扶持一个“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是背离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初衷和割裂了农村实际教育背景的做法。学前教育的质量标准要与文化、社会、幼儿生活的环境相一致,才能达到引导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建议

(一)建立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征很明显,各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也大不相同。为保证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良性发展,在衡量和评估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时应明确城乡差异,提供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一方面,应注意明确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的需求差异。农村幼儿需要认知方面的发展,他们应该适当地接受阅读、运算等课程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来避免他们将来在学业上的失败。

所以,对农村学前教育认知方面的教育活动不要加以过多诟病。另一方面,应区分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差异。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因为教育资源占有较少,物质设施和师资力量都不能与城市学前教育机构相比。明确城乡差异能够促使农村学前教育从农村的教育现实出发,确保农村学前教育的合理发展。没有差异的公平是不公平的,所以应明确城乡之间的差异,做到区分城乡幼儿的需求差异以及教育现状差异,提供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二)建立动态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目前,衡量和评价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方式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等级划分,但是在评定等级的过程中,对一些指标的硬性规定和要求影响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应当建立灵活的、动态的质量标准。具体来说,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该适当增加对农村幼儿认知发展、学习经验方面的评估和测量,可以考虑将“发展增加值”,即农村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和通过学前教育增加了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估指标。同时,不要“一步到位”地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过高要求,达不到便予以取缔,而是要在确保农村学前教育能够进行“保底式”教育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对其增加高一级别的要求,确保灵活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三)提倡超越标准化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盲目借鉴和运用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会带来诸多问题。我国尚有许多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包括一年学前班在内的学前教育机构,当务之急是确保更多的幼儿能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毕竟公平才是教育政策制度的首要价值标准。[12]运用不合实际的质量标准去限制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篇6:安全教育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社会在进步,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大问题,对我们而言,安全其实是一种意识和习惯,在学前教育中安全教育很重要,它影响着幼儿的思想和意识,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引导作用,本文从安全教育是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的需要;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安全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以及安全教育是一项教学责任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安全教育;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始,俗话说一切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说学前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幼儿而言,安全教育更是影响他们以后对安全的认知。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薄弱,我们面对一些事故时,不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这就导致一些事故变得越来越严重。安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学前教育阶段插入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起到提醒幼儿、激发幼儿安全意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素养,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一、安全教育是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的需要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年龄虽然很小,但是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此阶段的学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所以说学前教育阶段的安全教育可以影响幼儿以后对安全的认知。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但是很多事故的发生源于人们的不在意和对安全的认知不全面。幼儿对安全问题没有什么认知,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学前教育中加入安全教育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安全、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保护自己。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过程,最开始的认知就会一直影响事态的发展,可以让孩子从小认识安全问题,起到启迪和警醒的作用。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安全这一问题的存在,用孩子能认知的事物帮助孩子认识新鲜的事物,这样孩子的脑海里就会被灌输安全这一意识。

二、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好的成绩,还要求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安全教育可以给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简单地说,安全是孩子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所以要想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就要先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幼儿阶段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孩子对外界的安全意识,还包含孩子的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和法律,只有做到自我约束和管理,才能在学前教育阶段创建一个好的氛围。环境是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平台和基础,安全教育就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安全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安全教育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安全问题并不只是社会上的问题,在孩子身边也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比如,东西丢失、孩子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问题,幼儿不知道怎样处理,这时候就能看出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在学前教育中向幼儿灌输安全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些安全小常识和处理方法,这样幼儿就能做到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不被别人伤害。因为现在的孩子都被家长捧在手心里,甚至是溺爱,这就导致孩子在与人相处时不能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孩子掌握一些安全技能。

四、安全教育是一项教学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上的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幼儿的文化教育和思想上的教育,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是一种教学责任。在安全教育方面,幼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幼儿正确地认识安全,同时也要告知和引导幼儿处理安全问题。孩子看待事物还不全面,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告诉幼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在幼儿接触一些安全问题时教师也要给出警告和劝诫,让孩子能远离危险。安全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说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一种责任,是必须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

五、结束语

在教育方面,安全是人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进行安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一定要重视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当然,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的思维方式,用合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协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灵.浅谈在幼儿园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5).

[2]李秋梅.幼儿安全意识缺乏的原因与对策[J].家教世界,2013,(4).

篇7:浅谈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启蒙阶段,作为个体认知、情感、社会化、性格等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特殊儿童自身、特殊儿童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论述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欢迎各位特殊教育毕业的同学借鉴!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对普通学前教育有了很大的重视,普通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学前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特殊学前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其普及程度远远跟不上普通学前教育。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还要抓特殊教育。于11月24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对“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给予明确指示。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从而促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篇8:浅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一、当前社会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 家长方面

有一些家长认识不到学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认为, 孩子去上学前班的目的就是让学前班教师帮忙带孩子, 教师会教给孩子知识, 与家长没有什么关系, 学习是学校教师的事情, 自己只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部分就可以了。一部分家长只过分看重表面现象, 把学前教育看成培养孩子知识的工具, 只一味地追求孩子会背多少诗, 能够认识多少个字, 会做几以内的加减乘除。这样的表面现象, 蒙蔽了家长的眼睛。学前教育是培养学龄前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萌发爱国主义情怀, 形成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阶段, 大部分家长正是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内涵以及学前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性, 所以没有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师共同努力, 这是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二) 教师方面

针对当前的科研教育事业而言, 幼儿园缺乏一定的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 不仅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 有极高的宽容心和耐心, 而且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敏锐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以及观察人物、认识事物的智慧。现代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中, 大多数教师都缺乏经验与实践, 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缺乏符合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式, 缺乏教育基础, 所以导致学前教育的质量以及学龄前儿童的活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势。这些教师一般都是由教小学生的年轻教师进入到学前教育的岗位上来, 他们缺乏专业性, 只是用教小学生的方法来教幼儿, 没有考虑幼儿的身心状态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缺乏专业性是当前社会学前教育存在弊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

当前教育情形下, 一些家长的观念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针对家长的这些想法, 一些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对孩子提前预热, 把原本应该在小学时期才学习的知识内容, 放到学前教育时期, 为接下来的小学教育打下稳定的基础, 在起跑线上定输赢。这些家长片面追求学前教育带来的优势, 让孩子处在优势地位, 但却完全忽视掉学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导致的最后结果就是不仅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反而导致学前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为家长与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抓孩子学习上了, 忽略了孩子的实践能力, 学龄前儿童缺少实践活动, 缺少动手能力, 没能在学前教育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 这直接就导致孩子以后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不理想, 对孩子的学习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解决当前学前教育的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一) 对学生家长进行学前教育的短期培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市场经济逐步繁荣, 许多家长都忙于工作, 忙于生计, 以维持家庭高质量的生活, 也因此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 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其实不然, 孩子的教育问题, 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 跟家长也息息相关,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 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习质量。大多数家长对学前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思维认知, 缺乏现代的学前教育的意识, 对孩子没有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不够关心, 从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 可以通过家长培训, 对家长进行短期的学前教育的意识培养, 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和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使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当中去, 让有教育经验的教师指导家长, 教授给家长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 通过双方努力, 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提高孩子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二) 加大力度培养专业学前教育的优秀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幼儿园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当前的师资力量已经不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师人才的市场需求。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要依赖于高校的培养, 所以, 政府应该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力度, 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业型的学前教育教师, 依靠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方面来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 满足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市场需求的缺口。针对农村与城市学前教育分配不均匀的现状, 政府也应该不断提高偏远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与待遇, 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 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三) 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监督管理制度

学校可以完善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制度, 对学前教育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 来确保学前教育的内容标准化, 改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让孩子们可以享受到学前教育的乐趣, 而不是依靠提前强加给孩子知识并使他们接受的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浅析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职业道德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常都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或是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工作),其工作的重点是对幼儿的人生启蒙教育,德育重于智育,因此学前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的培养则是高等院校的重要教育任务。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1、热爱幼儿教育工作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不但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而且也同样要热爱每一个孩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曾经这样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幼儿身心成长的过程中,爱是源泉,若是缺少爱的滋养,很难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缺少爱的指引,他们也无法明辨是非善恶。如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缺乏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对孩子的爱心,那么素质教育的开展无疑是一句空谈。只有当幼儿教师将自己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时,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甘愿为这份事业奉献一生。

2、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模仿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他们模仿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身作则,并注重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这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品质、个人作风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并且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3、关爱集体团结互助

就幼儿教育而言,其属于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仅凭借某一个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做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协作、紧密配合,相互尊重、以诚待人,这样可以教会孩子与他人之间和谐相处。

二、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业后的工作成效

众所周知,人的道德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知、情、意、行。前三个阶段的形成,都是为道德行为的正确性做铺垫,只有形成正确的知、情、意,才能有效地确保道德行为的正确性。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阵地,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学校就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并从根源抓起,做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认识,并逐步形成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只有在这样的意志和情感的支配下,才会激发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业后的工作成效。

2、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一名不热爱孩子的幼儿教师来讲,其在从教中的语言、行为以及态度等,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可以说这样的教师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将每天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当做是工作的全部,在他们眼中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不闹、不跳,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都会被其认定为是不听话的坏孩子,有时甚至会不负责任地说他们真烦、让人讨厌等不符合幼儿教育原则的话语。幼儿一般都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都有很强的情绪性,对于教师的批评非常敏感,教师不负责任的言语会对他们身心成长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个不热爱孩子的教师,很难注意到孩子成长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会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舒适的环境。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德行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缺乏职业理想

从学生生源来看,选择这个专业的人群中,只有少数学生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大部分学生都表现为其他原因,比如是父母或老师的建议等,缺乏职业理想。

2、相关课程设置比例小

从学前教育课程来看,学校比较关注的是幼儿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培养内容,比如: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一般并未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这样的课程,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作为品德教育的一个部分,在一些教育学类的课程中有所提及。而学生也普遍认为专业学习重点主要在教学技能方面,对一些有关职业道德内容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3、教育方式重说教

目前,在德行培养方面通常采用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有学者曾指出我国的道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不关注道德价值的发展,以道德说教为主,与人的实际生活相脱离,是一种机械性的道德知识灌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无法使其产生认同感,只能机械地接受灌输,并没有真正起到教育作用。有学生这样表达自己对此类知识学习的态度,“这种课就是考试前背背题,考试能及格就行,考完也就忘了”,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观点十分普遍。

4、缺乏切实、有效的教育评价标准

在学生德行培养考核评价方面,仍旧以传统的考试形式为主,仅有一些一般性的总体目标要求,缺乏具体、专业的评价体系,以及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在教学中很难衡量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专业所要求的德行标准。而仅通过纸笔考试的形式,也很难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素质水平。

因此,全面深入、系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专门对这一高层次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模式进行探讨,有利于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让教育变得更有实效。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改革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管理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傅维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2]杨达.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12).

篇10:浅析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摘要】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家庭教育。因此,要求每个家庭都要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都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高度重视对儿童的正确的启蒙教育,让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谈起幼儿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幼儿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通过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支持和引导儿童的经验建构,提高其科学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习惯。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70%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以下方面的.表现优势:天然的早期化、巨大的感染性、强烈的针对性、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六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将很难把握未来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1.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很大,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化,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

2.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幼儿的智力: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3.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婉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又可以使人潸然泪下。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第一,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第二,榜样激励。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视,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的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第三,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强化巩固。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进行个别帮助。检查中为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并能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的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认为,只要做到家园共育,付出我们的努力和心血,付出我们的关爱,任何孩子都会成功而自信的走向未来的第一步――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小班语言教案 《好朋友》下一篇:应届毕业生教师考察材料